Time Magazine選出自己的2019年度小圈子風雲人物,我們根據國際關係專業,也希望不分忠奸、不論個人喜惡地選出2019年度國際風雲人物,我們的專業推介選擇是壓倒Donald Trump、Boris Johnson與Greta Thunberg當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
林鄭月娥女士是近代人類歷史上,極少數能憑一己之力,打破國際關係結構性規範的奇人。由於一意孤行推動《逃犯條例》,破壞「一國兩制」香港與中國大陸之間的最後防火牆,令香港作為中國特區的種種制度性問題暴露人前,製造了香港主權移交後最嚴重的制度性信任危機,港英遺留的典章制度被急速破壞,香港人的抗爭意識極速升溫,和理非戰線出現了按人口比例破世界紀錄的二百萬人大遊行、和無數不同規模的示威,勇武戰線也展現了全方位衝擊各級建制標誌性據點的全民行動,經歷六個月而未消散,而且得到主流民意持續接受,包括無數傳統精英、中產階級出錢出力支持前線學生,如此#Connect,非過往任何時代可想像,香港歷史上面對同級別的危機,已是1941-45年的日治時代。親建制陣營,在區議會選舉幾乎全軍覆沒,為香港引入代議政治以來前所未有之事,這是北京不得不面對民意的轉捩點,林鄭月娥民意跌破歷任特首紀錄之餘,更成為建制派最埋怨的對象,內部已沒有任何堅實盟友支持。
香港商界與北京的貌合神離,在《逃犯條例》一役表露無遺,此後特區政府卻把問題根源歸因為土地問題、開始批鬥地主,令最有影響力的香港富商李嘉誠、也就是早前被林鄭月娥女士公開拒絕握手的那位廣受尊重的老人,變成官媒批鬥的「曱甴王」,令未來香港的變數進一步加劇,也令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前所未有地高漲,一發不可收拾,再也不能回頭。她完全無效的所謂「止暴制亂」工作,不但令曾被嘉許為亞洲最優秀警隊的香港警察,變成民眾最不滿的對象,也令香港這種由下而上、無大台、和勇合一的全民抗爭模式啟發了全球,全球記者雲集香港,下半年接連出現的蘇丹、智利、伊拉克、黎巴嫩、加泰羅尼亞、厄瓜多爾等地的抗爭,都找到了香港影子。香港抗爭者兩次成為《時代雜誌》封面人物,雖然最終未能當選年度人物,卻成為公民投票最高票得主,影響力早已輻射全球。
林鄭月娥女士作為中國任命的香港主要官員,對外不認識國際關係、對內也不了解國情,每一次危機管理和應變,都令事態火上加油,令中國所有宏觀部署,都被這隻黑天鵝改變。在中國面對經濟轉型、中美貿易戰的關鍵時刻,習近平因為林鄭月娥的無能,被逼作出了上任後的第一次退讓,但依然未能控制局面,建國七十週年國慶大典當日、卻遭逢全港大示威,威信大降;連內部如廣東茂名也開始出現香港式抗爭,網傳茂名群眾高喊香港的抗爭口號「光復茂名、時代革命」,並得到成功。連帶令西藏、新疆等地的高壓政策,也因而得到舉世關注,再教育營也被逼宣告學員「全體畢業」,台灣綠營因而民情谷底反彈、連北京拉攏的藍營韓國瑜也不得不否定一國兩制,大灣區整合面臨胎死腹中,反映香港已經成為中國內部穩定的黑天鵝。鄰近地區如新加坡因而大大受惠,為人民行動黨領袖順利交接掃平障礙,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則公開呼籲林鄭月娥下台,反映「中國模式」的智慧受到亞洲地區高度質疑。
林鄭月娥女士失去了昔日特區政府不同中國大陸的軟實力和發言邏輯,徹底擁抱中國邏輯,又公然聲稱香港年輕人、與國際領袖與美國,在香港都是「no stakes」,令因為《逃犯條例》已經開始憂慮的世界各國,進一步體會到香港一國兩制變形走樣、而且逐步遠離國際常態的事實。她及團隊對網絡時代的無知,充份反映這是一場淘汰舊時代的「時代革命」,已成為各國危機管理的反面教材;香港警察圍攻大學校園的舉動,除了震驚世界,還引出齊澤克、Noam Chomsky等國際學術大師聲援香港學生。林鄭月娥她治下的香港特區,也反映了中國管治的結構性問題,與及兩地代表的兩種文明體系、核心價值衝突,令世界加速進入新冷戰時代,香港已經成為新冷戰的漩渦中心。
美國兩黨在高度撕裂的特朗普時代,罕有達成一面倒跨黨派協議,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後,世界各國如英國、加拿大、澳洲、日本等,都醞釀討論類似法案,令香港問題迅速國際化之餘,也令西方世界圍堵中國得到黃金機遇。雖然中國經濟實力龐大,各國都不可能斷絕往來,但針對中國日益發展的銳實力對各國國家安全的影響,卻通過香港案例,令五眼聯盟、歐盟各國等日益警惕,紛紛尋找替代經濟體作為憑藉,也影響了中國通過華為等製造5G霸權、2025計劃變成生產大國的戰略部署。但由於北京需要香港作為貿易戰的融資、洗錢、走出去基地,未來始終要和香港共存,世界局勢丕變,其他諸如「一帶一路」各國反應、香港人的全球身份認同如何串連各國等,後續陸續有來。
以一人之力,製造全球數之不盡的蝴蝶效應,即使是最專業訓練的頂級特工、最睿智的國際領袖,也不可能達成,充份暴露了「行政專才」與「政治人才」之間不能逾越的鴻溝。雖然林鄭月娥女士沒有見過Steve Jobs,但東施效顰Steve Jobs金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已成為林鄭月娥領導下的香港特區政府,以只懂誘惑新一代打工供樓、打壓教育和獨立思考這種最愚昧的管治模式,失去幾個最優秀世代全體人口的實質政綱。更有效的全民覺醒,舉世難尋。2019年度國際風雲人物,林鄭月娥女士,當之無愧。
#焦土之母
#暗黑民主女神
#WeConnect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超級歪 Supe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超級歪影劇廳RickMortyS01E01解析:欲望,性幻想,下一代的教育 📣 分享本影片臉書貼文就有機會抽《蘇格拉底咖啡館:哲學行...
「齊澤克」的推薦目錄:
齊澤克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這是早前我們做的聯署,後來陸續有其他前輩加入,所以出了新聞稿,3700是教授級,一萬多的總數是包括了博士生等人。其實最驚喜的是找到偶像級人物、身為經濟學教授的Yanis Varoufakis,他是希臘債務危機時,帶領全國公投的財長,當時他用博弈論,希望借助公投和歐盟討價還價,是少數令理論走出象牙塔的學術奇人。其實國際網絡的建立,是防止香港出現進一步警暴時瞞天過海,至於齊澤克、Chomsky等人願意落水,自然也是萬幸。
齊澤克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八卦
〈好撒瑪利亞人的暴力〉
作者:陳韋安
先說「另一個」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落在強盜手中,被剝去衣裳打個半死。有一個撒馬利亞人經過,看見那人,就動了慈心,上前替他包裹傷處,還扶他帶到店裏照顧他,第二天還替他結帳。然後,到了第三天,那人又落在強盜手中,強盜又把他打個半死,好撒馬利亞人又經過,動了慈心出手幫助。如是者,每天不斷重覆「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強盜每天出動,那人每天被害,好撒馬利亞人每天動慈心出手幫助。不過,後來發現,原來好撒馬利亞人正住在強盜的隔壁——好撒馬利亞人每一天都目睹強盜出門搶劫,卻因着「非暴力」與「不取代上帝工作」的理由沒有上前阻止,並繼續每天事後扮演「好鄰舍」的角色。
主耶穌問:「哪一個才是住在強盜隔壁的鄰舍呢?」
基督徒實踐好鄰舍,拒絕暴力——此乃大道理也。不過,現代極權社會卻進化到一個地步,暴力總是被隱藏——暴力不再顯然易見,暴力被代理化,暴力得到法律的基礎。這就是所謂的「制度暴力」。德國劇作家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的《墨子成語錄》(Me-Ti. Buch der Wendungen)說得很妙:「要殺死一個人可以有許多方法:可以一刀插在他的肚腹上;可以奪去他的食物;可以不醫治他的病;可以困他在一個惡劣環境;可以強迫他工作致死;可以迫他自殺;可以讓他參與戰爭等等。不過,以上這些方法只有少數在我們國家是違法的。」
隱性的暴力導致顯性的暴力。人們卻只責罵後者。正如一班猴子被困於缺氧的密室中大聲呼叫,人們只懂責怪猴子破壞秩序,卻忽視問題背後更大更惡的隱性結構暴力。因此,若然基督徒只避免眼前的實體暴力(ontic violence),卻對隱性的暴力無動於衷,他就非常愚拙了。
問題的狡猾之處是這個:現代社會更用諸般方法進駐(occupy)好撒瑪利亞人的愛心,讓他們感覺良好地實踐基督的使命,卻對真正的暴力視而不見。「以善勝惡」的「善」被包裝為眼前短視的心理行為——「動了慈心的倫理」往往是即興的,它只解決眼前偶發的實體暴力,卻從不遇上結構暴力。因此,極權社會滿足了「好撒瑪利亞人」的倫理心理學,讓他們感覺良好地實踐關懷,卻使教會在關懷中與暴力源頭保持距離。齊澤克(Slavoj Žižek)說得很好:「今天的問題不是被動性(passivity),而是虛假的主動性(pseudo-activity),叫人行動、參與,裡面其實甚麼也沒有。」
今日的香港,實體的強盜「不存在」——因為強盜無處不在,強盜成為一個客體,強盜成了一個結構。因此,教會活在強盜系統中,唯有從這系統中醒覺,對抗這客體,才能成為真正的「好撒瑪利亞人」。不然,不停在結構暴力中貼膠布只是一種「好撒瑪利亞人的暴力」。
不是嗎?一邊弄傷你的傷口,一邊為你貼膠布。很變態的啊。
(圖畫:Ferdinand Hodler: The Good Samaritan)
(歡迎轉載;原載於《時代論壇》「時代.粉紅」專欄)
================================
親愛的讀者,若想定期在Facebook 能夠收看到我的文章,除了 Like以外,更可以在我的專頁 “Liked” 下面的 “In your news feed” 中選擇 "See First"。這樣才能確保能夠收看所有文章。
齊澤克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評價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超級歪影劇廳RickMortyS01E01解析:欲望,性幻想,下一代的教育
📣 分享本影片臉書貼文就有機會抽《蘇格拉底咖啡館:哲學行動新滋味》
一本,感謝 提供3⃣️本贈書。
📅抽獎期限:2017.11.14 - 2017.11.21
-
►超級歪:「看來我要從知識型Youtuber轉型為成人知識型Youtuber了。 喔對了,那個百樂廠商請再幫我把錢匯到我的戶頭喔~」
-
📖本集推薦書目:
Christopher Phillips《蘇格拉底咖啡館:哲學行動新滋味》 (2017)
佛洛伊德《夢的解析》(2010)
拉岡 The Seminar of Jacques Lacan Book XI : The Four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Psychoanalysis (1998)
紀傑克《幻見的瘟疫》(2004)
Alain Badiou《愛的多重奏》(2012)
西蒙波娃 《第二性》(2015)
柏拉圖《理想國》(2014)
《蘇格拉底之死:柏拉圖作品選譯》(1991)
本集關鍵字: #佛洛伊德 #夢的解析 #拉岡 #精神分析 #MickJagger #齊澤克 #第二性 #西蒙波娃 #蘇格拉底 #理想國 #柏拉圖 #熱力學第一定律 #百樂擦擦筆
#原本開這個新系列是想要作小規模一點增加發片頻率結果第一隻又不小心做了8分鐘😅
#剛做完又要繼續回去做銀翼殺手了哎呦連上12天班真是越修越漂亮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mEtgmGRrVw/hqdefault.jpg)
齊澤克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評價
今屆美國大選,拜登嘗試走會傳統建制的中間路線,但美國的兩極化只會越來越嚴重。除了右翼「特朗普們」推陳出新,左翼也出現了齊澤克呼籲的「左翼特朗普」,近年冒起的民主黨新人、現年只有31歲的眾議員AOC (Alexandria Ocasio-Cortez) 風頭正勁,在twitter坐擁超過400萬粉絲,大有成為「極左潮流教主」之勢,就很值得關注。
00:00 開首
00:40 從AOC窺探社會兩極現象
02:39 美國民主黨內部精英與基層階級之爭
03:40 齊澤克左翼特朗普理論基礎
05:06 根正苗紅AOC的誕生
06:41 複製當年共和黨茶黨路線
08:19 特朗普大戰民主黨「四人幫」
10:17 震驚3.3億人的美版篤灰熱線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V_ZH22RwnI
⏺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3862849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https://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V_ZH22RwnI/hqdefault.jpg)
齊澤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如果你失戀了,你會怎麼處理戀人的遺物呢?把信件燒掉?把衣服剪掉?還是,把東西全數變賣,換回一筆錢,重新開始?本集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正是「戀人的遺物」,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一九三八年生於奧勒岡州,一九八八年去世;在他僅有的五十年生命中,多數時候並不得志:酗酒、貧窮,生活的重擔如影隨行。他的代表作全都是短篇小說,因為唯有短篇才能讓他在短時間內寫完,好趕快去做其他工作。我們常聽到「文學是生活的切片」這種說法,似乎是說作家觀察生活,從中切出局部,作為產品。但伊格言如此形容卡佛:
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構成了《當我們討論愛情》這本薄薄的小書──我承認這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因為我真正想說的更極端而荒謬: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而非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構成了瑞蒙‧卡佛這個人;因為他讓我感覺那些極其簡短、精準又冷酷的短篇傑作並非來自於「生活的切片」,而是來自於他自身。換言之,他片下來的其實不是故事,而是血肉模糊的他自己......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sT7YyX6IaQ/hqdefault.jpg)
齊澤克 在 Žižek Society 齊澤克學會 - YouTube 的八卦
齊澤克 學會官方頻道/ Official Channel of Zizek SocietyFB : ZizekSociety.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