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柏林未竟之志從這裡再出發】
當掛上最後一件展件,「齊柏林空間」正式啟用,我們終於用信念扛起使命,完成了齊柏林未完成夢想的第一步 。
歡迎你來參觀,更歡迎學校、企業團體來預約專場導覽。跟齊柏林一樣的高度與視角,看見台灣最純真的美與哀愁。自省自己,能為台灣做點什麼?看見.齊柏林基金會,需要你參與的力量。
齊柏林說,山是他原初夢想的起點。「見山」特展,齊柏林從這裡再出發。
*展覽資訊與線上購票:
http://www.chipolin.org/
*館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16-1號(德忌利士洋行後棟)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村上春樹 #文學 #推薦書 ──── 你聽過「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為何說「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本集我們繼續講述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伊格言說:《國境之南,太...
齊柏林看見台灣線上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中天的夢想驛站》2010年3月未成名前的齊柏林 看見齊柏林的初心 系列(2)
【齊柏林出身平凡家庭小人物 未因此放棄夢想 進入國工局負責攝影 空中記錄國道建設艱辛過程 也因此看見受傷的台灣土地 莫拉克風災後毅然放棄三年即將到期退休金 發願當台灣土地的守護者】
(2009年)八八風災的時候,我在第一個放晴的時間,我就飛進去拍了。
(你說莫拉克之後?)
對。莫拉克,我在八月十一號我就飛進去拍了。
你看那時候,颱風完已經第三天了,水還是不退。你看這些白色的點點是什麼?死魚,都是漁塭都是魚塭流出來的魚,真的很臭你知道嗎?(這在哪裡?)在林邊啊,林邊那邊,事實上林邊那個地方,就是因為大規模的水產養殖,就是剛剛跟你講的,地層下陷的問題非常嚴重,這邊蓋房子你去看啊,它如果是兩層樓的房子,它在興建的時候會蓋成三層樓,你知道嗎?因為一樓喔,經過一段時間它會慢慢下陷變成地下室,你就知道這問題有多嚴重。
像那時候我們在山裡面,我們進到山裡面去看的時候,大量的自然森林裡面就是崩坍,你就可以看得出來那個時候的雨量有多麼的大,像在這個大武山溪上面就一條一條的,這個這些自然受創的這些地景啊,其實是一般朋友不容易見到的。
你看,我們七月份,這是(莫拉克颱風)八月份發生的事情。我們七月份在拍影片的時候,這片都還是翠綠的山巒啊,可是八八風災完了之後,這個是大武山,北大武和南大武,這整片崩得像瘌痢頭一樣,非常地嚴重,然後這些崩坍呢,在山上形成非常嚴重的什麼?堰塞湖,這堰塞湖,你光看它水,它的範圍啊, 比我們在平地水庫的面積庫還要大。
這張片子可以告訴你,我們山林受傷有多麼嚴重啊。你乍看之下,以為它是一個沙洲啊,這是高屏溪的出海口,密密麻麻的漂流木,然後把整個出海口的河段,就是全部都阻塞了,你看就這麼一大片。(哇),你從這樣看你就可以知道說,我們的山上有多麼的慘烈。
其實我在紀錄台灣的過程中,你可以看到台灣很美麗的海岸線,像這是烏岩角,這一般人根本就不了解它在什麼地方。(聽都沒聽過),對,這是台灣中央山脈的起點,這個在台灣宜蘭東澳的附近,你看到我們這個美麗的蘭陽平原,可以看到龜山島,然後你可以看到我們漂亮的台灣的最南端,這是鵝鸞鼻,(這都是現在的嗎?)都是現在的啊,都是這幾年啊,(就現在還是這麼漂亮?) 當然是,對。這個是一個很美麗的一個珊瑚礁的一個半島,可是呢,我們的,你現在看到的美麗的影像呢,都是我在空拍的過程中,去蕪存菁你知道嗎,就是你避開這個避開那個。
那其實台灣大部分的海岸線呢,是水泥化的海岸線,你看這個,你從這個畫面可以看的出來,這個都是水泥塊,(消波塊啊),堤防啦,消波塊啦,然後像甚至地層下陷的問題,都在我們的海岸線上面非常的嚴重。那這次莫拉克颱風,非常嚴重的地方,淹水的地方,就在屏東的佳冬啊,林邊啊,那個羌園那一帶。你從這個高空鳥瞰可以看得到,這整個土地上面,密密麻麻的就是什麼?養殖魚塭,就是,它就是要抽海水,抽淡水,利用這個PVC管,那個水大量的抽進去,從事水產養殖的工作。那這些會造成什麼現象?就造成我們地層下陷非常嚴重,讓我們祖先的墳墓都泡在水裡面。(這是東石那邊嗎?) 這嘉義東石那邊,對。
然後其實這樣的問題,我想很多人是不了解的,大家不清楚的,那平常我們透過出書透過演講告訴大家說,這些台灣現在的海岸線存在的一些問題,但是我們的力量,真的是,可以散播出去的力量算是太小,所以我們現在要拍一部影片讓大家告訴大家。
那這是東部的海岸線,鐵路,公路,就是消波塊。這是面臨太平洋蔚藍的海洋,可是我們看到的都是人工化的硬體設施,像這個我們填海造陸,對不對?發展工業, 但是未來我們希望台灣變成什麼樣的一個環境,我想這個大家都應該要來考量的,我們是要這樣的環境,還是要綠色的環境。
我們東部地區的水泥的產業也是一樣,就在我們的山頭上,一個一個山頭就挖水泥礦,其實大家對蘇花公路的議題大家都很重視,認為說蘇花公路會對環境對生態造成干擾和破壞,可是你知道從蘇澳到東澳 南澳,到花蓮的和平,和仁到崇德,每個地方都會有一個水泥廠,水泥礦區。那大家為什麼反而視而不見呢?對不對,你看。(果然是國在山河破啊)。
其實你從空中看台灣這塊土地的時候,剛開始是從一個新鮮好奇的一個發想,可是你越看越難過,因為你看到很多人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所以你變成,好像你就覺得說,你想要把真實的樣貌呈現給我們台灣的人,讓大家來真正看看,未來我們希望台灣能夠走向哪一個方向。
我想用一張照片,一段影片就可以提供一個很好很好的一個省思的機會,(這是幾年出的?) 這是2005年出的,但是有些照片都是從一開始就一直存在,而且越來越嚴重。 (這《悲歌美麗島》是你自己出的?) 沒有,這是經建會出的。
這是雪山,這雪山圈谷,沒有爬山的朋友,事實上你很難很難體會到台灣高山的美麗,那你看像這個南湖大山,這雪霸的聖稜線,這都是台灣最驕傲最引以為傲的那種自然地景啊。可是呢, 我們的山裡面, 潛藏了什麼東西呢,就是像,譬如說下雪的時候很美麗的地方,這清境農場上面有許多童話般的民宿, 被雪一裝扮的時候,更有北國風情對不對,可是呢,它雪退了之後,它是一個過度,高度開發的一塊山林。被開發後的山林,事實上它完全喪失了水土保持的功能,所以我們中部的山區,今年(2010年),就是這幾年來,就是經常會受到天災的影響,以前是要來一個大的颱風就會發生崩坍,現在你只要下一場大雨就造成底下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
諸如此類太多了,我們在台灣高山上開墾,種高山蔬菜,然後高山的茶園,你知道台灣的高山茶葉,那個真的是世界一流的,可是我們都是犧牲了高山的土地的代價,去耕種換來的。像台灣中部山區,在南投縣仁愛鄉這裡,有一塊非常美麗的地名,叫翠巒。翠巒什麼意思?就是青翠山巒的意思,可是你從空中看到它的時候,其實就是像是一個癩癘頭一樣。超限的土地利用,然後過度的開發。(那個白色是? 道路) 道路啊,就產業道路啊,這邊就是力行產業道路,(好像蜘蛛網啊,) 對。
那你看,我們的茶葉就種在這樣的地方,高山茶葉就種在這樣的地方,高山蔬菜就種在這樣的地方,所以我們在享用這種甜美的農產品的時候,事實上是付出非常高昂的,土地被破壞的代價所換來的。我們的高山河川淤積地非常嚴重,那為什麼會非常嚴重,就是因為我們在山裡面,就是大量的去從事開墾, 我們一般的朋友,可以從GOOGLE EARTH的衛星影像裡面,你從桃園的復興鄉開始看起,新竹的尖石鄉 ,台中的和平鄉到南投仁愛鄉這一塊,台灣最重要中間的這一塊山裡面,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這番景象。
那大雨來的時候呢,大量土石就被沖刷到河床裡面去。所以廬山溫泉會被淹沒掉啊,房子會倒塌,那這些泥沙到哪裡去了?到我們的水庫裡面去,(水庫淤積),到了我們水庫。一個完整的水庫裡面,超過二分之一是淤積的。這是萬大水庫,我想我們年齡相仿,你小時候應該都有去旅行過,以前我們看這個地方叫什麼?叫碧湖。萬頃碧波,真的是非常漂亮,可是幾年下來就變成這番景象了。
所以我們從空中的畫面來看台灣的這個環境,其實是可以很清楚地一目瞭然。就是說我們不要給人家太多的數據,我們就純粹是影像,我們也不用給人家太多深奧的學問跟研究,我想從影像是可以最直接的傳達那個知識上的訊息的,所以我們以前拍了照片,那現在想要透過影片的方式,來告訴大家「新台灣土地的故事」。
齊柏林看見台灣線上看 在 鄭弘儀 Facebook 八卦
雷聲大雨點小⋯⋯日月光罰款判還,清境違規民宿仍在
「導演齊柏林拍攝《看見台灣》,喚起民眾跟政府對嚴重污染警覺,其中日月光偷排毒廢水污染高雄後勁溪,被高雄市府裁罰1億2百萬,但是遭到最高等行政法院撤銷。
除此之外,清境農場民宿濫墾問題,當時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134間中只有4間合法,其他都要停業,但最後雷聲大雨點小,只有7間停業。」
#小編
--
寶島全世界週一~週六17:00
全台收聽頻率:
北部地區|FM98.5
中部地區|FM99.1
雲嘉地區|FM91.3
花蓮地區|FM90.5
台南線上|FM90.3
官網線上直播
http://www.superfm98-5.com.tw/web/
齊柏林看見台灣線上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村上春樹 #文學 #推薦書
────
你聽過「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為何說「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本集我們繼續講述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伊格言說:《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算是村上長篇作品中奇幻色彩較淡的一部;但其中僅有的幾處帶有幻想性質的情節,卻恰恰都是小說的關鍵。
男主角阿始在婚前,在與島本在爵士酒吧中重逢之前,其實曾在街頭巧遇島本──他看見一位拖著腿走路的女人,背影與曾罹患小兒麻痺的島本一模一樣。於是他不由自主開始跟蹤她,卻始終沒能確認那是否就是島本。然而,跟蹤尚未結束,突然有個男人抓住了阿始的手臂,交給他一個白色信封,警告他不要插手,也不准追問;而島本就在此刻上了計程車,消失在人群中。阿始茫然收下白色信封,打開一看,信封裡裝著十萬日圓。這個信封,被阿始慎重地收藏在一個安全的地方。而在整整八年後,阿始與島本重逢,島本再次從箱根的別墅中不告而別後,阿始回頭去找這白色信封,卻赫然發現,白色信封居然也不見了。
伊格言分析,如果仔細檢視《國境之南》所有關於女主角島本的細節,由島本首次出現在爵士酒吧裡起算,我們會發現,小說中幾乎未曾出現島本與其他角色(除了阿始之外)較長時間的互動。而島本的現況與個人歷史,似乎都被那充滿神秘感的話語或死亡意象所隱蔽了。我們或許可以如此猜測:這位阿始的青梅竹馬,三十七歲,有著迷魅笑容的美麗女子,或許自始至終,極可能只是阿始心中的幻影。
這代表了什麼?伊格言說,前兩集中,我們已經證實了,絕對純粹的愛往往導致傷害與毀滅。這說來令人悲傷。而藉由十萬日圓的消失,村上春樹更將小說的世界觀進一步推向了更加虛無的方向。裝著十萬日圓的白色信封是對島本情感的唯一物證;然而物證卻消失了;唯有對島本的記憶保留了下來。換言之,在缺乏物證人證的情況下,這樣「絕對的愛」的記憶,卻也有可能只是幻影,只是虛構。
這強烈暗示了生命的本質:虛無。......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齊柏林看見台灣線上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你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真正意義嗎?是什麼現實因素磨損了我們的生命?本集我們繼續讀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在上一集我們講述了瑞蒙‧卡佛的小說〈所有東西都黏在他身上〉──相愛的年輕夫妻因為丈夫想去打獵而起了爭執,後來和解;女孩下廚為男孩做了早餐,男孩卻不小心弄翻了盤子,將培根、煎蛋等一鍋子食物黏到身上。而見證這畫面的小貝比,他們的女兒,長大後,在聖誕節這天,獨自來到米蘭拜訪父親。女兒對父親說:「我想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樣子」;父親回應:「我可以告訴你還是小嬰兒時候的事。那與妳有關,可是只有一點點關係」。
一點點關係。那是見證,彷彿又未曾見證。小貝比不會有意識,但確實是在場的,目擊過父母不復存在的甜蜜時光。但究竟是什麼樣的機緣或遭遇讓長大的女兒必須在聖誕節時來到米蘭,向父親索求一個絕無特出之處的兒時故事呢?卡佛始終未曾明確交代。但故事是這樣收尾的:
就這樣,他說,故事說完了,我承認這不算是個故事。
我覺得很好聽,她說。
他聳了聳肩,把酒杯拿到窗戶旁。天色已經暗了,但是仍在下雪。
有些事情變了,他說,我不知道是怎麼改變的,但有時候你不會發覺,有時候也不希望它們改變。
對,這倒是真的,只是──她沒有說完她想說的話。
她停止這個話題。從窗戶的倒影中,他看到她正仔細看著她的指甲,然後她抬起頭,興高采烈地問他可不可以帶他參觀米蘭市。
他說,把靴子穿上,我們走吧。
但他待在窗邊,回憶著。他們曾經歡笑,依偎著彼此笑著,直到淚水湧出,而其他的一切種種──寒冷,和他冒著寒冷要去的地方──都在外面,在外面不遠。
小說結束。離那一天打翻培根、煎蛋,已倏忽過了二十多年,當年的小貝比已然成年,但與父親看來似乎並不熟稔;而父親則獨居於米蘭。伊格言說,許多看不清的故事(想必皆以分離與敗壞為主題)懸浮在這敘事的空白之間,然而如此真切,帶著粗礪而明確的觸感。像一座湖,湖水清淺前緣的沙岸,你看見群聚的細沙困處於此(它們的形象是憂傷的、雖則多彩但仍帶著某種光度不足的灰暗),僅僅露出模糊的,不明確的稜角;隨後便無聲消逝於吋吋加深的水中。「她停止這個話題」──故事轉身離去,於時間與對話的縫隙間缺席。窗外大雪紛飛,無數的變動與死亡猶且在冰冷中流動醞釀──他們「曾經歡笑,依偎著彼此笑著,直到淚水湧出」;而即便如此,我們所擁有的,或人生所可能擁有的,依舊僅僅只是寒冷,以及,薛西佛斯式的,終究徒勞的行進,手無寸鐵但持續不斷冒著寒冷要去的他方──「其他的一切種種──寒冷,和他冒著寒冷要去的地方──都在外面,在外面不遠。」
伊格言說,這就是無可迴避的終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齊柏林看見台灣線上看 在 齊柏林《看見台灣》線上看直播,6/10 Youtube 免費線上看 的八卦
為了紀念齊柏林導演逝世5 週年,「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將在今天6 月10 日晚上7 點30 分,進行《看見台灣》線上免費公益直播。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美麗的台灣 ... ... <看更多>
齊柏林看見台灣線上看 在 看見‧ 齊柏林基金會- YouTube 的八卦
還記得第一次從空中看見台灣的感動嗎? ...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成立於2018 年,希望結合有志者的共同力量,讓大眾能用多元角度看見自己的家鄉、走向世界。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