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系選科順口溜]
每年的11月,就是各個批居歪(PGY,不分科住院醫師)選擇未來專科的戰場。現代醫學分工仔細,專科非常的多,也各具特色。到底要走什麼專科,也是一位醫學生必須仔細探索的課題。畢竟若選錯了科別,走個幾年發現不適合自己,最後砍掉重練的例子也不在少數。當然選科時除了個人興趣,生活品質以及未來錢途也是會被考慮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在醫學生之間,流傳著這樣的口訣:(見圖)
當然這樣的順序並非絕對,也不是所有科別都被列入口訣中,例如還有很重要的急診科、病理科、神經內科、核子醫學科、環境及職業醫學科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台灣的健保制度下,許多較勞累,須面對較多重症病患的科別例如內科及外科,並沒有相對較高的報酬,又容易有醫療糾紛的產生。因此許多走上大科及重症科的前輩們,真的就是為了內心的興趣以及濟世的決心在奮戰,讓小弟十分佩服。也請大家要好好愛惜這些稀有動物(?),他們明知若離開醫院走入基層會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卻仍選擇在大醫院燃燒自己,照亮重症患者們。
附註:
皮:皮膚科
眼:眼科
整形:整形外科
復:復健科
骨:骨科
家醫:家庭醫學科
射:放射科
精:精神/身心科
耳鼻:耳鼻喉科
放腫:放射腫瘤科
泌尿:泌尿科
婦:婦產科
兒:兒科
麻醉:麻醉科
內:內科
外:外科
對了不要問牙科排在哪,牙醫從大一開始就跟醫學系分開了啦XD
同時也有5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80%都是女性。2025年恐有500萬名女性面臨骨鬆風險,同時因伴隨共病,一年內的死亡率竟高達20%。你知道嗎?骨質疏鬆與肌少症大有關係,而某些特定的飲食習慣,就會逐步讓我們流失肌肉。 骨鬆與飲食型態的關係? 加工麵食:腸胃道過敏...
骨科 選科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Facebook 八卦
[醫學系選科順口溜]
每年的11月,就是各個批居歪(PGY,不分科住院醫師)選擇未來專科的戰場。現代醫學分工仔細,專科非常的多,也各具特色。到底要走什麼專科,也是一位醫學生必須仔細探索的課題。畢竟若選錯了科別,走個幾年發現不適合自己,最後砍掉重練的例子也不在少數。當然選科時除了個人興趣,生活品質以及未來錢途也是會被考慮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在醫學生之間,流傳著這樣的口訣:(見圖)
當然這樣的順序並非絕對,也不是所有科別都被列入口訣中,例如還有很重要的急診科、病理科、神經內科、核子醫學科、環境及職業醫學科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台灣的健保制度下,許多較勞累,須面對較多重症病患的科別例如內科及外科,並沒有相對較高的報酬,又容易有醫療糾紛的產生。因此許多走上大科及重症科的前輩們,真的就是為了內心的興趣以及濟世的決心在奮戰,讓小弟十分佩服。也請大家要好好愛惜這些稀有動物(?),他們明知若離開醫院走入基層會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卻仍選擇在大醫院燃燒自己,照亮重症患者們。
附註:
皮:皮膚科
眼:眼科
整形:整形外科
復:復健科
骨:骨科
家醫:家庭醫學科
射:放射科
精:精神/身心科
耳鼻:耳鼻喉科
放腫:放射腫瘤科
泌尿:泌尿科
婦:婦產科
兒:兒科
麻醉:麻醉科
內:內科
外:外科
對了不要問牙科排在哪,牙醫從大一開始就跟醫學系分開了啦XD
骨科 選科 在 偽文女生英國札記 Hong Kong Girl in UK Facebook 八卦
麻醉科一瞥 -《手術室與駕駛艙》
換上手術室制服,穿戴浴帽般的頭套,綁好外科口罩,我名正言順地取了件湖水綠長袖外套,這是麻醉科醫生的標記,就像註冊了專利,我們一般都不敢胡亂披上,即使手術室的低溫每每冷得我們雞皮疙瘩。
Clinical Attachment是醫科學生自發地趁課餘時間申請到訪某心儀部門,如影子般尾隨醫生的學習活動,但請相信我,我到女皇醫院麻醉科Attach完全是誤打誤撞,並不代表我的選科意向呢,反正骨科的假期也蠻多,花三天去見識一下也是划算的。
同樣長時間處於手術室工作,外科醫生總是圍在檯前埋頭苦幹,麻醉科醫生卻可以悠閒地坐著,還不時低頭把玩手機,直至最後一格的電池都消耗殆盡,輪流到茶房小休更是他們的專有文化,故此在芸芸專科之中,麻醉科簡直是生活態度的代名詞。
就這樣,抱著寓學習於娛樂的心態,我穿上那件衣不稱身的湖綠色長袍,掛上學生名牌,逕自步入D2手術室。
甫進去,當值醫生已率先跟我打招呼,還熱情地詢問起我的名字,我差點反應不過來,這種待遇在教學醫院近乎絕跡,平日上臨床課,沒有被教授臭罵一番已算十分幸運!這時,身後的門再次打開,病人被送進來了。
過床。核對資料。接駁儀器。準備針藥。
平常看手術,我們都習慣遲一點兒才到達,避過以上種種手術開始前的瑣碎步驟,好省下時間多睡片刻。但每次最早到場的,往往是麻醉科醫生,全靠他們在病人背後打點一切,外科醫生才能聚精會神地做手術,完場後他們又要繼續留守,確保病人安然無恙地離開手術室。
大國手站在幕前獨領風騷,麻醉師隱身幕後默默耕耘,消毒布巾是一道分隔的簾,我彷彿闖進了後台禁地,眼前是一堆凌亂的電線與插管,螢幕上的顏色數字跳個不停。
血壓。脈搏。血含氧量。呼吸率。體溫。
監察儀正顯示病人的各項維生指數,就像駕駛艙裡的飛行儀表,能讓機師掌握所有即時資訊,因應狀況作出適當調整,如遇上氣流等變數就要立刻處理。要為乘客帶來一趟舒適旅程,飛機起飛與降落的穩定性是其中關鍵,而要讓病人昏昏欲睡,毫無知覺地接受整個手術,再慢慢甦醒過來,當中的拿捏亦講求經驗。乘客的安危掌握在機師手中,病人也把生命交託給麻醉師,兩者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頭兩天我輾轉跟隨過五位不同年資的麻醉科醫生,由於手術中段總有較為空閒的時間,他們都會一邊談起醫學院的陳年往事,趁我聽得入神,一邊悄悄轉動調節靜脈輸液的滾輪;分享當年考試、實習、見工等經驗的同時,又不知不覺在針筒注射泵輸入了新的數值。
聽著聽著,原來就算生於不同年代,某些「惡名昭彰」的內科老教授、骨科十年如一日的考試題目都是大家的集體回憶,再高級的顧問醫生或部門主管,曾經都只是個卑微的醫學生,提醒著我們後輩,慢慢捱過來就是了。
雖說是短短三天的麻醉科一瞥,意外收穫倒也不少,例如我終於有機會到麻醉科診所旁聽,此乃麻醉科醫生與病人溝通的難得時刻;第三天走進重門深鎖的深切治療部,結識了ICU團隊的快樂聯盟;醫生又帶我去長期爆滿的急症室巡視了一圈,上上落落看清楚A&E的完整版圖。在外科和骨科也未曾看過的胸膜固定術和筋膜切開術,今次都給我碰上了,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次Attachment可算是錯有錯著吧。
從前我一直認定麻醉科是枯燥乏味的,每天的工作就只是看著病人「瞓」和「醒」,當一個催眠師好像還比較有趣,但某位醫生在閒談間突然有感而發,跟我說了句發人深省的「病人條命就喺你手上」,也是的,病人每分每秒的維生指數全由你親自監察,相比起其他科,麻醉科醫生的確更加責無旁貸,要是手術成功,病人卻失救至死,又有何意義呢?
其實沒有哪一科的醫生比別科的更高尚更優秀,在背後做一個盡忠職守的無名英雄,也是另一種守護。放大到社會,任何職業也有其存在的意義,只要克盡己任、問心無愧,每個人都在默默地為社會帶來貢獻。或許,無恥的當權者是唯一的例外。
骨科 選科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80%都是女性。2025年恐有500萬名女性面臨骨鬆風險,同時因伴隨共病,一年內的死亡率竟高達20%。你知道嗎?骨質疏鬆與肌少症大有關係,而某些特定的飲食習慣,就會逐步讓我們流失肌肉。
骨鬆與飲食型態的關係?
加工麵食:腸胃道過敏
骨科醫師蔡凱宙醫師說,過去台灣人吃米飯,不過隨著飲食西化,米的消耗量20年來減少了一半,多半被小麥製成的「麵食」取代。他說明,小麥含有「麩質」,容易造成腸胃道發炎,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胃食道逆流。
「很多人為了緩解不適,就開始吃胃藥,」蔡凱宙醫師指出,吃太多胃藥就會讓胃酸濃度大幅下降,導致鈣離子無法離子化、蛋白質也沒辦法吸收,就會造成筋膜炎及骨質疏鬆。
蔡凱宙醫師表示,如果我們能夠好好吃米,少吃加工的麵食,包括:麵包、蛋糕、饅頭及餅乾等等,骨質疏鬆及肌少症的情況就有機會可以逆轉。
手搖飲料:糖分過高
「這幾年手搖飲整街都是,」蔡凱宙醫師指出,國人的飲食中糖分愈來愈多,而這是具有成癮性及累積性,「一次會比一次吃更甜,就跟我們吸毒一樣。」
蔡凱宙醫師表示,美國曾有研究團隊做過實驗,他們先用古柯鹼讓老鼠成癮,最後竟是用「糖」解牠的毒癮。「老鼠寧願吃糖也不要吃古柯鹼,」他說,糖對我們大腦造成的反應是全面性的,每一個細胞都能吃得到,是比古柯鹼還要更厲害的一個毒品。
添加物比高熱量更糟糕
有些人會以「零卡飲料」替代含糖飲料,認為既然沒有熱量應該就沒問題,對此蔡凱宙醫師強調,糖分與熱量並沒有直接相關,很多標榜零熱量的產品,都會多加人工甜味劑,雖然吃進去好像沒有任何熱量,但它會造成胰島素阻抗更嚴重,這比吃糖更糟糕。
蔡凱宙醫師也說,許多患者就是因為吃下太多的糖分、小麥,造成腸道受傷,接著大腦也跟著受傷,平衡感就會變差,衍生包括骨鬆的許多疾病,「最後一個跌倒就會造成骨折。」
蔡凱宙醫師推薦的飲食?
「我們有飯可以吃呀!」蔡凱宙醫師說,盡量吃米飯類的製品比較好。此外他也推薦大家準備「堅果」。他指出,堅果是原形食物,並且富含好的油脂,吃下肚會比較有飽足感。
「堅果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夏威夷果,」蔡凱宙醫師分享,夏威夷果油脂高,所以吃幾顆就飽了,就不會很快就感到餓,又一直想進食,「一直餓、一直吃,那你當然會變胖。」
而許多人擔心堅果熱量過高,蔡凱宙醫師回應,重點不只是熱量,而是好的油脂進入身體後,胰島素分泌就會減少。
蔡凱宙醫師進一步說明,市面上很多小麥的加工食品,有很多添加物,吃進去後就會造成血糖急速上升,接著胰島素過度使用,就引發胰島素阻抗。而胰島素是一種「肥胖荷爾蒙」,胰島素愈來愈高,身體脂肪就愈積愈多,營養無法送至肌肉,就會引發肌少症,最終導致骨鬆。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2月號《名醫的餐桌》,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496
【更多"名醫的餐桌"影片】
跟著我吃米飯,已有數千糖尿病患緩解 (洪建德醫師)
https://youtu.be/qD6z7_BLLq8
避免肥胖就能防乳癌!醫師的外食4原則 (江坤俊醫師)
https://youtu.be/5LSerGyWYZE
腎臟科醫師早餐必吃6好食 同場加映:小心6大早餐地雷 (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86g4SrpxImA
【相關文章】
名醫的餐桌!遠離高血糖、腎病、癌症、骨鬆、脂肪肝、失智,名醫身體力行的飲食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34
肌少症3徵兆當心老年失能!這樣抱膝伸腿練肌力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026
50%高齡者有骨質疏鬆!芥藍、莧菜搭這個助鈣吸收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037
#蔡凱宙 #骨質疏鬆 #肌少症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骨科 選科 在 龍龍LungLung Youtube 的評價
啊不是這些問題也太多元了吧!
台北觀眾根本有備而來
從姿勢、選舉、數學、情感關係、生活到入塔位🤯
現在是當神明在求籤嗎🤦🏻♀️
#開玩笑的啦 #最喜歡看大家尷尬
#人生好難之愛呀真麻煩 #龍龍個人秀 #單口喜劇
➡️現場Stand Up演出不定期舉辦,請密切發囉龍龍相關平台唷✨
-----------------
看不懂嗎?來幫你補
➡️ 骨科醫生 https://reurl.cc/M7x67p
➡️ 冰箱的啤酒、5公分、淡江 https://youtu.be/PvCb7wZb3W0
➡️ 和龍巖連名 https://reurl.cc/M7x6yX
➡️ 個人秀Ep2全系列 https://reurl.cc/e54G5K
🔔 Instagram:Chienyu1006 https://reurl.cc/axpNG
🔔 Facebook:龍龍的沒梗人生 https://reurl.cc/ek0E7
🌟演出來源自:
2019 09 台北新光影城 《龍龍個人秀Ep2 人生好難之愛呀真麻煩》
➡️ 整檔演出內容為『單口喜劇』(Stand Up comedy)+『即興Q&A』
Q&A片段為表演者與觀眾互動橋段,
觀眾可依據對表演者的內容、個人提出各種問題,表演者現場即興回答。
骨科 選科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許多人把吃米飯與肥胖畫上等號,不少糖尿病患更認為吃飯是禁忌,但新陳代謝科洪建德醫師則說:恰恰相反。他解釋,我們就是因為飲食西化,少吃米飯,卻吃了太多其他升糖指數更高的食物,導致糖尿病流行病學發生率上升。
推薦吃白米飯的原因?
白飯最美味且能多元搭配
洪建德醫師表示,因為全球的衛生部、糖尿病專家、保健專家及營養專家等,所組織的國家與醫學會推薦的都是主張均衡營養,也就是說每天熱量的50%至60%要來自澱粉,而這之中白飯最好吃。
「我到過很多國家、認識很多文化,不會看輕任何一個文化,但假如要說好吃,我覺得白飯才是最好吃的。」洪建德醫師也說,白飯很適合與肉類、海鮮及蔬菜等各式各樣食材搭配。
白飯食物里程數低
洪建德醫師說明,米飯在台灣的可近性較高,以食物里程數而言,我們本來就應該吃當地的食物。
食物里程數(Food Miles):食物從生產出來,直到運送至消費者手中(或口中)的運送距離。
升糖指數低
三餐均衡進食,是最不會引起血糖及三酸甘油脂上升的方式,洪建德醫師指出,白飯與肉、蔬菜搭配的一餐,人體需要花6小時消化,血糖穩定度很高。
價格低
洪建德醫師說,若想吃米飯,在南部可以便宜到用40元就買得到一個均衡營養的便當。「當然最好的是自己在家裡做。」
無麩質
米飯不像燕麥、小麥及大麥製品有麩質過敏的問題。「麩質就是麵筋,用來塑形、做出形狀。」洪建德醫師說明,因此所有烘焙類的食品都含有小麥,吃米飯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
無添加物
洪建德醫師分享,在自己的研究中,光德國麵粉中的添加物就很多,但台灣烘焙有更多的自由,規定相較德國而言來得更少,所以基本上我們麵粉製品可能含有更多的添加物,吃米飯同樣可避開。
過敏問題少
洪建德醫師指出,由於現代人已脫離細菌及寄生蟲的時代,環境非常乾淨,所以我們從小時候開始大概二分之一的人都有過敏,「但吃米飯是不會過敏的,吃米飯再去配其他料理也不會過敏。」
洪建德醫師說,他沒有其他理由排除米飯,可是有千千萬萬個理由接受米飯,既能兼顧營養、升糖指數又低,再加上價格便宜,也不會得糖尿病,「為什麼不買來吃呢?」
推薦用餐順序:先吃肉再吃菜,最後吃飯
除了要注意飲食均衡外,進食順序也是一個關鍵。洪建德醫師建議,按照「蛋白質→蔬菜→米飯」的順序進食。他引研究指出,糖尿病不單純只是血糖或胰臟的問題,而是整個腹部內分泌的問題,腸胃道荷爾蒙是關鍵因素。
洪建德醫師進一步解釋,我們若是先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魚、肉類,此時胺基酸在15分鐘就會進入到血液,讓身體有時間準備分泌胰島素,「肉類剛開始的時候不太會上升血糖,」他說明,這樣等到後面在吃米飯時,血糖會比較穩定。
洪建德醫師說,在美國及日本都有研究證實,所以日本一般醫師在幾年前就開始遵循這套用餐順序。「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所以我在今年就大量、全面要求我們的病人這樣做。」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2月號《名醫的餐桌》,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496
【更多"名醫的餐桌"影片】
不吃米飯反而引發糖尿病?醫師5點分析【洪建德醫師】
https://youtu.be/JaMqzAapQjA
腎臟科醫師早餐必吃6好食 同場加映:小心6大早餐地雷【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tZMSeSMQNHY
遠離骨質疏鬆、肌少症,骨科醫師教你怎麼吃【蔡凱宙醫師】
https://youtu.be/BS6OhJgiieo
【相關文章】
新陳代謝科醫:跟著我吃米飯,已有數千糖尿病患緩解!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29
血糖失控竟會掉髮!新陳代謝科醫:防胰島素阻抗這樣做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091
名醫的餐桌!遠離高血糖、腎病、癌症、骨鬆、脂肪肝、失智,名醫身體力行的飲食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34
#洪建德 #糖尿病 #血糖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