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遺傳母親而有「妊娠糖尿病」,現在每餐飯後都要量血糖,用「筆針」刺破手指頭,把血擠出來、放在晶片上做測量,只要吃的東西不對,血糖絕對超標!因此要控制飲食,不能吃太多澱粉、糖類、也不能太油、太鹹...😖😖😖
每當超標心情就很沮喪,看著手指頭上一堆小針孔紅點,就想起當初做試管時,也是肚皮上滿滿一圈的針孔傷痕,而且全都是靠自己勇敢打針!😭😭😭
痛,一定會有~但我不曾掉淚、更沒有放棄的念頭...只要想著一定會達成夢想,就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同時也有2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80%都是女性。2025年恐有500萬名女性面臨骨鬆風險,同時因伴隨共病,一年內的死亡率竟高達20%。你知道嗎?骨質疏鬆與肌少症大有關係,而某些特定的飲食習慣,就會逐步讓我們流失肌肉。 骨鬆與飲食型態的關係? 加工麵食:腸胃道過敏...
飯吃太多糖尿病 在 Facebook 八卦
昨天哥哥晚上9:30回到家,又到我房間來,一開口就是抱怨我前天替他帶的滷肉飯飯量太多,是真的,媽媽都覺得孩子會吃不飽,飯拼命裝,哈!!他說剛好有一個同學每天都沒吃早餐,他就分了一半給同學,不然真的吃不完,巴啦巴啦一直念著:「以後不要裝那麼多啦!!」
我說:「好啦!好啦!!下次裝少一點!臭小孩,說謝謝!!!」他哼的一聲就上樓去了。
今天早上起來幫他們煮了蒜頭蛤蜊雞湯,切10片薑、一顆洋蔥、10顆蒜頭、2顆馬鈴薯(兒子指定必加),一隻切塊仿土雞腿,一些米酒、小火燉半個小時,加入蛤蜊煮開滾一下,蛤蜊全開了加點鹽巴、撒些蔥花就熄火。
煮湯的時候一直想著,今天超冷的,捨不得兒子的早餐被分食,也捨不得那孩子沒有早餐吃,在哥哥的餐袋裡放了2份鐵板麵+蛋、2杯蒜頭蛤蜊雞湯,再加上他愛的蜂蜜紅茶,他5:45下樓提起餐袋就問我,「今天怎麼這麼多?」還好他沒時間檢查,就這樣帶出門,直到學校才發現有2份早餐...
我今天一定要早一點睡,在他晚上9:30回到家之前先睡著,他就不會來跟我算帳,哈!!
4:30起床,昨天幾點睡?昨天應該差不多11:30,每天都要等工程師忙完上樓一起睡呀!!睡眠不足都是工程師害的!!氣~
網路查到資訊:
蛤蜊肉燉熟食用,一日三次可改善糖尿病,而且具有養胃健胃、健脾養脾、祛濕、清熱的功效。常食蛤蜊對甲狀腺腫大、黃疸、小便不暢、腹脹等症也有療效。
蛤蜊能降血糖、降血壓、促進骨骼發育還有抑制腫瘤生長的功效。
飯吃太多糖尿病 在 Facebook 八卦
心路歷程2
去年,從美國要回台灣的當天早上,我要離開家裡時,我坐在房間,有個聲音告訴我「這次離開了這個家,一切會不一樣。」
我心慌張,當下,我打給札哥,問他能不能送機,跟他說我聽到了這個聲音,但是他卻是無情的回絕了我。
「只能我爸送你了!我要上班。」
結果這個事實證明了,我回台灣以後,所有的事都變了,先不說是只有減肥這件事,我人生所有的事都變了調。
回台灣的隔幾天,我弟已經安排好我跟兩個孩子跟他上中北部去參加一群年輕人的活動,有DJ、有舞台、有音樂、有酒精、有帥哥、有辣妹、有一大堆年輕人!
天,當下我才發現我真的我變老了!
不是年紀老了,是思想老了,精氣神都老了!
這種蹦蹦蹦的氣氛已經離我超級遙遠,我簡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大媽,甚至半瓶啤酒都可以暈得讓我想睡覺,結果真的不到10點我就睡了😄
其實我不愛這種年輕人的聚會,但我很愛我老弟,我知道他很以我為驕傲,想要帶我去認識他的朋友圈,也想跟朋友們分享他有一個心中多棒的姊姊,所以我只好去了!
但後來⋯我似乎搞砸了一切,我胖、我無聊、我一點都沒有魅力,沒有人想跟一個沒有朝氣的媽媽玩在一起,我很龜毛,一下要這樣一下想那樣,覺得很累,他們想玩,我想吃、想睡覺⋯我實在不想讓我弟失望,後來這類型的活動我弟沒在約我了!我也不敢開口說要參加。
年輕人的聚會實在不適合我,我還是回歸我那又懶又舒服的生活,每天送完小孩上學之後我最開心的就是吃吃吃、喝喝喝、買買買!
尤其在美國待太久了,當時又只有計畫停留一個月,所以每天的腦袋瓜就是拼命思考我可以吃什麼?哪裡有好吃的?我好懷念吃肉圓、米糕、碗糕、肉粽、丹丹漢堡、那些有的沒的,甚至覺得吃到台灣的便當我都感動到想哭,根本沒時間去想那些有的沒的其他的,更何況是身材!
隨著在台灣的時間越長,我也開始邀約好多朋友出來見面、吃飯,有好幾個看過我婚前”美”過的朋友跟我出來吃飯時都有點嚇到,雖然看我吃飯覺得很療癒,但同時很驚訝我怎麼變成這副德性,去年大概是我人生最胖的時期,72kg
旁邊的人都覺得我有問題,但我一直覺得我沒有!覺得我胖胖的也挺可愛搭?😗
又加上我是一個可以找非常多理由搪塞自己也搪塞別人的人,只是我有開始遭受到異樣的眼光和不友善的對待,甚至是受到家人的鄙視😂
我就發現我媽媽對我我的態度很差,好像不管我吃什麼,就算只是吃正餐,只要我是吃的狀態,她就會開始嫌東嫌西,但我後來知道她其實是因為擔心我再這樣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我覺得旁邊的人很有事,壓力更大,繼續吃!
直到有一天,我有個好朋友柔性勸導我去看醫生,驗驗血也好,我想說我好端端的一個人幹嘛去看醫生咧?但我就還是去了,我只是純粹想,等我檢查出來沒事就可以賭一堆人的嘴。
沒想到,殘酷的事實就是,我驗血出來就是糖尿病啊,我不信,我又再去第二家大醫院找個有名的醫生看,醫生說「糖尿病就是糖尿病,不管在哪裡看確診就是確診,躲不掉,也不會痊癒,就只能控制。」
真的是天打雷劈。
那時候醫生就安排我去看營養師,
營養師聽完我在美國和在台灣的飲食都嚇一跳,都覺得正常人這樣不糖尿病也難。
我一天可以喝1000c.c的可樂,
一口氣可以吃10顆台灣土芒果🥭
然後我全部都是靠吃甜的來舒壓,
而且我很會安撫自己這樣沒關係!😭
我還⋯我還有點點super power?吧?啊?
其實很想給自己個巴掌,都這樣了我還沒想要減肥。
對,即使我得糖尿病,我還是並未甘心要減肥,我頂多逼著自己要控制飲食,肥咧?唉⋯一樣沒有動力啊!
所以糖尿病雖然有幫助我逼著我要控制飲食,但並不是真的讓我有減肥的動力,這種不得不的感覺,老實說,還挺糟糕的😭
後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因為疫情的關係,因為自己心裡生病的關係,越在台灣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雖然身邊少了伴侶,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心裡如釋重負,好像身邊少了一個聲音會囉嗦我要做這個要做那個,也少了一個壓力好像老公隨時都有可能去打高爾夫而不幫忙顧小孩之類的陰影或是要去夫家聚會的壓力⋯
過去在婚姻裡受盡許多委屈,都是靠吃來解決和舒壓,得不到我想要的愛,對方也不能給予,所以我心裡一直逃避,加上告訴自己不能倒,是有兩個孩子的媽媽,只能堅強,不能有給自己軟弱的藉口,卻沒有正視到我心裡的壓力已經影響了我身體的狀況⋯
但好在我決定留在台灣的期間,終於有些時間可以讓我去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看一些書,學一點音樂,加上身邊朋友越來越多,我終於可以分散一些壓力跟注意力,給自己一點空間正視自己的問題。
真的是後來,我的人生裡的出現了幾個關鍵人物,真的可以稱呼為「貴人」的幾個人出現了⋯帶我走出了這場前半段人生的暴風雨。
但我現在要談的是真正改變我最大的關鍵人物,其實是一位「網友」。
你們心裡一定有很多問號吧❓❓❓❓
是什麼樣的「網友」可以讓我改變這麼大吧
我現在想起來也覺得很不可思議!
但真的有天我認識了個網友,真的只是網友。
雖然我認識的網友本來就蠻多的,因為很常回覆他們人生各樣問題,或是給意見,也甚至有網友變成我現在最好的朋友跟助理的,但從來沒有認識過一個對方根本不認識我是誰的網友。
這讓我覺得很特別也很舒服,因為我可以暫時放下我是誰。
我感覺頓時間,我遇到了一個人是我可以不用顧慮太多就可以分享我所有事情的人。
續集⋯
#左圖72kg右圖60kg
#減下來五官比較立體
我個人IG : minamizaleski
飯吃太多糖尿病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80%都是女性。2025年恐有500萬名女性面臨骨鬆風險,同時因伴隨共病,一年內的死亡率竟高達20%。你知道嗎?骨質疏鬆與肌少症大有關係,而某些特定的飲食習慣,就會逐步讓我們流失肌肉。
骨鬆與飲食型態的關係?
加工麵食:腸胃道過敏
骨科醫師蔡凱宙醫師說,過去台灣人吃米飯,不過隨著飲食西化,米的消耗量20年來減少了一半,多半被小麥製成的「麵食」取代。他說明,小麥含有「麩質」,容易造成腸胃道發炎,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胃食道逆流。
「很多人為了緩解不適,就開始吃胃藥,」蔡凱宙醫師指出,吃太多胃藥就會讓胃酸濃度大幅下降,導致鈣離子無法離子化、蛋白質也沒辦法吸收,就會造成筋膜炎及骨質疏鬆。
蔡凱宙醫師表示,如果我們能夠好好吃米,少吃加工的麵食,包括:麵包、蛋糕、饅頭及餅乾等等,骨質疏鬆及肌少症的情況就有機會可以逆轉。
手搖飲料:糖分過高
「這幾年手搖飲整街都是,」蔡凱宙醫師指出,國人的飲食中糖分愈來愈多,而這是具有成癮性及累積性,「一次會比一次吃更甜,就跟我們吸毒一樣。」
蔡凱宙醫師表示,美國曾有研究團隊做過實驗,他們先用古柯鹼讓老鼠成癮,最後竟是用「糖」解牠的毒癮。「老鼠寧願吃糖也不要吃古柯鹼,」他說,糖對我們大腦造成的反應是全面性的,每一個細胞都能吃得到,是比古柯鹼還要更厲害的一個毒品。
添加物比高熱量更糟糕
有些人會以「零卡飲料」替代含糖飲料,認為既然沒有熱量應該就沒問題,對此蔡凱宙醫師強調,糖分與熱量並沒有直接相關,很多標榜零熱量的產品,都會多加人工甜味劑,雖然吃進去好像沒有任何熱量,但它會造成胰島素阻抗更嚴重,這比吃糖更糟糕。
蔡凱宙醫師也說,許多患者就是因為吃下太多的糖分、小麥,造成腸道受傷,接著大腦也跟著受傷,平衡感就會變差,衍生包括骨鬆的許多疾病,「最後一個跌倒就會造成骨折。」
蔡凱宙醫師推薦的飲食?
「我們有飯可以吃呀!」蔡凱宙醫師說,盡量吃米飯類的製品比較好。此外他也推薦大家準備「堅果」。他指出,堅果是原形食物,並且富含好的油脂,吃下肚會比較有飽足感。
「堅果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夏威夷果,」蔡凱宙醫師分享,夏威夷果油脂高,所以吃幾顆就飽了,就不會很快就感到餓,又一直想進食,「一直餓、一直吃,那你當然會變胖。」
而許多人擔心堅果熱量過高,蔡凱宙醫師回應,重點不只是熱量,而是好的油脂進入身體後,胰島素分泌就會減少。
蔡凱宙醫師進一步說明,市面上很多小麥的加工食品,有很多添加物,吃進去後就會造成血糖急速上升,接著胰島素過度使用,就引發胰島素阻抗。而胰島素是一種「肥胖荷爾蒙」,胰島素愈來愈高,身體脂肪就愈積愈多,營養無法送至肌肉,就會引發肌少症,最終導致骨鬆。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2月號《名醫的餐桌》,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496
【更多"名醫的餐桌"影片】
跟著我吃米飯,已有數千糖尿病患緩解 (洪建德醫師)
https://youtu.be/qD6z7_BLLq8
避免肥胖就能防乳癌!醫師的外食4原則 (江坤俊醫師)
https://youtu.be/5LSerGyWYZE
腎臟科醫師早餐必吃6好食 同場加映:小心6大早餐地雷 (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86g4SrpxImA
【相關文章】
名醫的餐桌!遠離高血糖、腎病、癌症、骨鬆、脂肪肝、失智,名醫身體力行的飲食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34
肌少症3徵兆當心老年失能!這樣抱膝伸腿練肌力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026
50%高齡者有骨質疏鬆!芥藍、莧菜搭這個助鈣吸收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037
#蔡凱宙 #骨質疏鬆 #肌少症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飯吃太多糖尿病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許多人把吃米飯與肥胖畫上等號,不少糖尿病患更認為吃飯是禁忌,但新陳代謝科洪建德醫師則說:恰恰相反。他解釋,我們就是因為飲食西化,少吃米飯,卻吃了太多其他升糖指數更高的食物,導致糖尿病流行病學發生率上升。
推薦吃白米飯的原因?
白飯最美味且能多元搭配
洪建德醫師表示,因為全球的衛生部、糖尿病專家、保健專家及營養專家等,所組織的國家與醫學會推薦的都是主張均衡營養,也就是說每天熱量的50%至60%要來自澱粉,而這之中白飯最好吃。
「我到過很多國家、認識很多文化,不會看輕任何一個文化,但假如要說好吃,我覺得白飯才是最好吃的。」洪建德醫師也說,白飯很適合與肉類、海鮮及蔬菜等各式各樣食材搭配。
白飯食物里程數低
洪建德醫師說明,米飯在台灣的可近性較高,以食物里程數而言,我們本來就應該吃當地的食物。
食物里程數(Food Miles):食物從生產出來,直到運送至消費者手中(或口中)的運送距離。
升糖指數低
三餐均衡進食,是最不會引起血糖及三酸甘油脂上升的方式,洪建德醫師指出,白飯與肉、蔬菜搭配的一餐,人體需要花6小時消化,血糖穩定度很高。
價格低
洪建德醫師說,若想吃米飯,在南部可以便宜到用40元就買得到一個均衡營養的便當。「當然最好的是自己在家裡做。」
無麩質
米飯不像燕麥、小麥及大麥製品有麩質過敏的問題。「麩質就是麵筋,用來塑形、做出形狀。」洪建德醫師說明,因此所有烘焙類的食品都含有小麥,吃米飯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
無添加物
洪建德醫師分享,在自己的研究中,光德國麵粉中的添加物就很多,但台灣烘焙有更多的自由,規定相較德國而言來得更少,所以基本上我們麵粉製品可能含有更多的添加物,吃米飯同樣可避開。
過敏問題少
洪建德醫師指出,由於現代人已脫離細菌及寄生蟲的時代,環境非常乾淨,所以我們從小時候開始大概二分之一的人都有過敏,「但吃米飯是不會過敏的,吃米飯再去配其他料理也不會過敏。」
洪建德醫師說,他沒有其他理由排除米飯,可是有千千萬萬個理由接受米飯,既能兼顧營養、升糖指數又低,再加上價格便宜,也不會得糖尿病,「為什麼不買來吃呢?」
推薦用餐順序:先吃肉再吃菜,最後吃飯
除了要注意飲食均衡外,進食順序也是一個關鍵。洪建德醫師建議,按照「蛋白質→蔬菜→米飯」的順序進食。他引研究指出,糖尿病不單純只是血糖或胰臟的問題,而是整個腹部內分泌的問題,腸胃道荷爾蒙是關鍵因素。
洪建德醫師進一步解釋,我們若是先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魚、肉類,此時胺基酸在15分鐘就會進入到血液,讓身體有時間準備分泌胰島素,「肉類剛開始的時候不太會上升血糖,」他說明,這樣等到後面在吃米飯時,血糖會比較穩定。
洪建德醫師說,在美國及日本都有研究證實,所以日本一般醫師在幾年前就開始遵循這套用餐順序。「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所以我在今年就大量、全面要求我們的病人這樣做。」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2月號《名醫的餐桌》,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496
【更多"名醫的餐桌"影片】
不吃米飯反而引發糖尿病?醫師5點分析【洪建德醫師】
https://youtu.be/JaMqzAapQjA
腎臟科醫師早餐必吃6好食 同場加映:小心6大早餐地雷【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tZMSeSMQNHY
遠離骨質疏鬆、肌少症,骨科醫師教你怎麼吃【蔡凱宙醫師】
https://youtu.be/BS6OhJgiieo
【相關文章】
新陳代謝科醫:跟著我吃米飯,已有數千糖尿病患緩解!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29
血糖失控竟會掉髮!新陳代謝科醫:防胰島素阻抗這樣做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091
名醫的餐桌!遠離高血糖、腎病、癌症、骨鬆、脂肪肝、失智,名醫身體力行的飲食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34
#洪建德 #糖尿病 #血糖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飯吃太多糖尿病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現代人營養過剩「肥滋滋」!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相較正常體重者,肥胖者罹患代謝症候群、糖尿病等風險超過3倍;也有2倍風險發生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三鐵醫師侯鐘堡說,自己也是易胖體質,所以日常生活中就會更加注意飲食習慣,現在就一起來看侯醫師維持體態的秘訣吧!
侯醫師認為最可怕的飲食習慣?
邊看電視邊吃洋芋片
侯鐘堡醫師提及,現在美式大賣場風行,很多人喜歡買熱量不可小覷的超大包、家庭號洋芋片回家,卻一個人同時配著電視吃,甚至還配上可樂,「這樣很容易會毫無節制、沒辦法停下來,不知不覺熱量就爆表。」
剩菜剩飯全包辦
有時候在家開火煮飯,若是不小心煮太多,就會有餐點剩下來。侯鐘堡醫師指出,很多人基於怕浪費的心態,就會勉強自己把剩菜剩飯全部吃完,增添許多額外的熱量。
熬夜就想吃宵夜
「熬夜你就一定會肚子餓,」侯鐘堡醫師表示,熬夜容易感到餓,餓了就會想吃宵夜,而很多人的選擇都是像「泡麵」這般的速食,有些人甚至會想「喝啤酒」,長期而言對身體就會造成負擔。
飲食習慣造就未來的樣貌
「You are what you eat.」侯鐘堡醫師認為,這句話說得沒錯。「你吃什麼,你之後就會變成那個樣子。」他說明,雖然可能短期內看不出來,但若以一、兩年、較長的時間來看,就會比較明顯。
「常吃像泡麵這種速食的人,皮膚就會比較乾燥、容易老化。」侯鐘堡醫師強調,這是一個長期的問題,需要特別注意。他也分享經驗指出,在大學時期,學校附近有一個鹹酥雞攤,而老闆是一個漂亮的姊姊,但當過了半年、一年後,突然發現對方瞬間好像老了很多。
侯鐘堡醫師說,無論鹹酥雞攤的老闆是否有吃鹹酥雞,光是長期要接觸鹹酥雞的油煙就足以讓皮膚提早老化,也會對身體其他器官造成一定的影響。
「我覺得飲食習慣造成的影響,就像慢性過敏一樣。」侯鐘堡醫師進一步解釋,過敏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當我們吃錯東西,前者會立刻發作,好比海鮮過敏,可能會出現眼睛、嘴唇腫,或皮膚搔癢的症狀,都是很容易觀察得出來;但後者卻可能是吃東西後的兩周才出現症狀,此時就很難找出過敏原,「你現在吃的東西也一樣,它會在你的一、兩年之後對你的身體造成影響,所以更要注意。」
侯醫師的飲食原則
168間歇性斷食
侯鐘堡醫師分享,自己早餐盡量不吃,只喝黑咖啡、茶或是一包滴雞精。採取間歇性斷食的方式,將進食時間壓縮在6~8小時以內。有些研究證明,這樣能夠加速脂肪燃燒、也能讓情緒及精神較穩定,「我自己實驗下來,覺得早上的精神變得比較好。」
大量蔬菜+蛋白質
侯鐘堡醫師指出,午、晚餐通常都以大量蔬菜及蛋白質為主,碳水化合物的量會比較少。「雖然這樣選擇食材價格可能較高,但長期而言,對健康較有幫助。」
侯醫師避吃的食物
1、勾芡食物:熱量高,卻不容易有飽足感,容易愈吃愈多。
2、吃飯淋湯汁:湯汁很下飯,同樣也可能因此吃下過多的碳水化合物。侯鐘堡醫師建議,如果可以的話,會建議用胚芽米、糙米或十穀米等替代白米,因為飽足感與營養成分都較多。
3、麵包:同樣是熱量高,卻不容易有飽足感的問題。侯鐘堡醫師提及,台式麵包常會使用過多油脂,甚至是反式脂肪,吃多也容易傷害身體健康。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3月號《35歲後長壽必先強肌力》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640
【相關影片】
百大名醫愛下廚,抗癌好菜這樣料理|劉博仁醫師
https://youtu.be/zZCasRtoTzU
三鐵醫師6私房撇步,緩解足部疼痛|侯鐘堡醫師
https://youtu.be/J7vYV4YGmUQ
遠離慢性發炎,癌症名醫抗癌餐桌大公開!︱吳鴻誠醫師
https://youtu.be/4TxgIMdi760
【相關文章】
三鐵醫師實證:間歇斷食法+這2招,控制體重不易胖!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186
35歲後長壽必先強肌力,一窺3位名醫的私房養肌秘訣!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5578
三鐵醫師6私房撇步,緩解足部疼痛|侯鐘堡醫師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625
#侯鐘堡 #間歇性斷食法 #肌少症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