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日誌
【3Q壘球隊 vs 台中媒體壘球隊】
今天很開心,能夠活動筋骨。在烏日榮泉球場,帶著3Q壘球隊和台中媒體隊,進行友誼賽。手氣不錯,第一打席就打出一支帶有2分打點的三壘安打,但媒體隊的守備也不容小覷,第二個打席後,就被以嚴密的防守佈陣回敬。雙方有來有往,打得很過癮,希望能號召更多對壘球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投入壘球運動!
【霧峰 阿罩霧文化辦桌活動】
霧峰舉辦在地特色展:「阿罩霧文化辦桌」,有新健康農業、探訪綠活村、在地文藝復興、詩情民主運動、全人生態教育、企業倫理深化等等,共6個主題。還安排了霧峰當地,最具代表的兩種鳥類 --
黑翅鳶和貓頭鷹的結親趣味活動,我也和天生議員穿上古裝體驗。活動迎親隊伍遶行霧峰市區,從中正路到樹仁路商圈,熱鬧有趣!現場還有還有公民審議推動投票,我也去投了一票。行程現場有位姊姊想找我爭論食安議題,在我耐心跟姊姊解釋後,姊姊說很欣賞我願意溝通的態度。
【十八庄迎媽祖、白陽聖廟落成典禮】
什麼是十八庄迎媽祖呢?傳說是台灣早年先民,因種植稻米受蟲害所苦,現今的大里、烏日、太平、霧峰等等地區,共計十八庄的住民,請求媽祖賜福,這個十八庄迎媽祖活動一直延續至今。固定於農曆3月1日起駕,22日返回。今年因為疫情,延至10月17日起駕,天數從原本的23天,縮短至5天。很榮幸今天能和清德副總統、盧市長、其昌副院長、欣純委員、萬堅委員,以及在地議員、仕紳一起參與樂成宮起駕儀式。我也誠心祈求媽祖賜福台灣,讓疫情早日落幕,並紓解台灣比較緊繃的水情。
此外,歷經20多年建造的一貫道祖師紀念館白陽聖廟,也在今天舉行落成典禮,小英總統、清德副總統、監察院長菊姐、立法院其昌副院長、交通部佳龍部長、內政部國勇部長、台中盧市長、台北市蔡副市長、欣純委員、競程委員,以及在地民代、議員、鄉親耆老,都來參與典禮。聽說白陽聖廟,將向金氏世界紀錄申請「世界最高銅鑄圓頂建築」的認證。建築本身真的壯闊寬廣,總統蒞臨時,我和其他民代前輩,在樓梯上要用跑的才來得及,是相當難得的經驗。
【霧峰 明台高中、林獻堂博物館,萊園、五桂樓、林獻堂先生祖塋獻花、草地音樂會、尋找1920紀錄片及映後李崗座談會】
1921年的10月17日,蔣渭水、林獻堂等有志之士,成立了「臺灣文化協會」,而文化部永得部長也特別在17日來林獻堂先生的故鄉 -- 霧峰,並和其昌副院長、欣純委員,洪顧問慈庸姐接,以及在地議員、各界代表,一起參與「霧峰民主草地音樂會」。霧峰草地台上開民主音樂會,我也在行程中,中途插花在地民眾的滿月酒席,上民眾的野台唱了「腳踏車」,這就是台灣可愛的地方。
說到林獻堂先生,可以說是台灣歷史的縮影。舊稱阿罩霧的霧峰,位於中彰投三行政區交界,也是平原與丘陵交會處,因此發展很早。由於農產發達,人文薈萃,霧峰在台灣的近代史上,其實有很重要角色,稱之為「民主古都」也不為過。
霧峰林家的林獻堂,在日治時期積極推動議會民主,是體制內非暴力抗日代表人物,在新民會、台灣文化協會、還有正牌的台灣民眾黨內,都扮演重要角色,可說是台灣民主運動的老師祖。在戰後,國民政府佔領台灣,曾經心向「祖國」的林獻堂被選為省參議員,但親眼目睹228事件國府清鄉鎮壓,自己甚至被中國國民黨政府列為「台省漢奸」,心灰意冷下走避日本,客死他鄉,然而他播下的民主種子,只是休眠,並未凋亡。
今天能為林獻堂先生獻花,並參觀林家的萊園、五桂樓,是我非常榮幸的事情。我在選前也曾提出「霧峰民主城」的提案,即結合霧峰林家歷史,與省議會紀念園區、立法院議政博物館、南溝故宮,可以成為台灣奮鬥歷史的重要紀念史蹟,並結合「國會遷台中」計畫,發展民主觀光行程,讓國內外旅客,能了解百年來台灣人爭取民主自由的努力與成果。
我很希望,我們這些後輩做的微小努力,能讓林獻堂前輩等人,稍有寬慰,台灣之路,就交給我們繼續接棒努力!
#離開的人無離開
#愛一步一步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NeKo嗚喵,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學會這四個步驟,不只是不會跟伴侶吵架,世界和平也能手到擒來了❤ 請用訂閱代替掌聲▶https://goo.gl/4cGq4T 或者在上方按個喜歡❤,我們下一支影片見嚕(゚∀゚) 工作聯繫請mail💌: [email protected]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吵架 #生存法則 #伴侶 #氣...
非暴力溝通請求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關心他不是控制他
關心一個人,不是要這個人來符合我們的期待。在傳統上,很多人都要把自己的期待強加在對方身上,然後用「為你好」來合理化。
想盡辦法要他人順從,這顯然跟「關心」有一段距離。但以前所謂「關心」一個人,常常是給建議,或者表達很多我們的擔心,接下來會用各種手段,包括威脅、欺騙,要一個人照著我們的指令做,來讓我們不用擔心,或者滿足我們的需要。
讓我們再從大師的一首詩,重新理解關心或同理的真義:
……………………………………………………………………….
我想要愛你,而不會緊抓著你;
欣賞你,而不帶任何評斷;
與你同在,而沒有任何侵犯;
邀請你,而不強制要求;
離開你,而不會有愧疚;
指正你,而非責備;
並且,幫助你,而不讓你感覺被侮辱。
如果,我也能從你那裡獲得相同的對待,
那麼,我們就能真誠地會心,
然後,豐潤彼此。
〈我想到達的境地〉
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
……………………………………………………………………….
關心,常常是傳遞溫暖與愛。關心化為行動,常會使用到「同理」的語言互動型態。
在界線分明的情況下,我們跟對方同在。然而,即便跟對方再如何親近,我們也不隨意越界。
再以昨天早上文章中的例子來說:
孩子:為什麼我不能繼續玩?
媽媽:你不能繼續玩,所以很生氣,是這樣嗎?
孩子:對啊,很不公平,其他同學都可以玩很久,只有我不行!
媽媽:(等待)我以前也會覺得,其他人有的東西,我都沒有,我會覺得我媽對我不好!
孩子:那你知道你還不答應給我玩?
媽媽:我感覺你很急著要玩,很怕我不答應你(等待),我現在也不知道可以怎麼做,因為我也跟你一樣,會害怕,怕你這樣一直玩下去,對眼睛不好!
……
孩子表達生氣,是他的權力,我們連孩子好好表達生氣都不允許,這通常是我們越界。但時間到就要按照約定把手機收回來,這是維持我們的界線,是我們的事。
我們可以因此感覺煩躁,我們如何應對自己的煩躁,我們為此負責,我們可以以成熟的方式表達我們的煩躁。可是,孩子同時得要用成熟的方式,表達他的生氣,如果孩子越界了,像是以罵三字經的方式來表達生氣,那我們要再次維持我們的界線,說明孩子這樣的行為,在家裡並不合適。
(界線的設定,常要經過雙方或家庭成員不斷討論,而不是單方面的片面決定,這當然也跟孩子的年紀有關。)
我們可以提出請求,但孩子可以拒絕,孩子要拒絕是他的事。但孩子拒絕,不等於我們要撤除界線,維持界線是我們的事,即便我們心煩。
但從頭到尾,我們依然可以使用「同理」,包括一直去反映孩子的情緒。跟孩子的情緒同在,這可以在互動中不斷持續,孩子可以生氣、挫折、無奈、委屈……,我們都能陪伴,並且能溫暖回應。
同理對方,跟設立界線,不相違背。
不過,這說到底,是大部分人只能給出「有條件的愛」--也就是,你要聽我的話,我才會愛你。即使你沒有滿足我的期待,我依然愛你,這對大部分人會有困難。
當我們不愛對方,也就不太可能使用同理了!
所以我才會常提到,第二層的愛,走到一個點之後,便成傷害。因為自我中心式的「愛」,常常不太是把對方當成「人」,比較像是把對方想成滿足自己的「工具」或「功能性」的存在。
再更深一層來說,大多數人從小到大受到長期制約,也只能有條件地愛自己。只要自己沒有滿足自己的期待,自責便跟著來。小時候被大人責備,漸漸內化,長大了變成自己責備自己,這樣的人怎麼可能突然能無條件地愛著另一個人?
因此,我在直播時才會提到,不會「同理」也無妨。大部分人連好好說話都做不到,有時吵吵鬧鬧,有時歡歡喜喜,少數時候互相折磨,這便是常態。這種常態也沒多糟,千古以來許多人生也就這樣回歸塵土,苦多於樂,這也自然平凡。
平凡也是福,如此看待便好!
.
7/11台北公益免費_葛拉威爾《解密陌生人》新書分享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36708193381293/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非暴力溝通請求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所有的工作都該有報酬......但這似乎不適用於母親這份工作。
在那個她專屬的節日裡,她被理想化,也受到推崇。但在日常生活裡,她卻很少獲得感謝,她所做的一切都被認為是應該的。
讓愛走遠的不是家務本身,而是不公平感。這是一份鮮少被如實承認的不公平感。下面這些日常的評價,總結了這種不公平:如果是「他」換尿布,我們會覺得他很棒。如果是「她」換尿布,沒有人會讚賞她,因為那是「正常的」。
家庭主婦必須壓抑許多憤怒:那些與沮喪有關的憤怒、面對不公平的憤怒,有時還得加上由無意識或不夠敏感的丈夫所帶來的傷害而引發的憤怒。
獨自生活的女性遭遇到的困難不會比別人多,讓愛無法發展的,是難以表達的怨恨,而不是男性的缺席。
取自《最好的教養,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有位媽媽,在留言裡描述的狀態,讓我心裡有些觸動。她的情緒,也許跟伴侶也有關係。所以我想分享這本書,希望再次帶著大家了解藏在媽媽這個角色裡,那種難以說出口的苦楚。
我自己的書《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就我所有的書來說,銷售的數量不算好,雖然就一般作者來說已經蠻好了。出版社很用心了,我相當感恩,我知道,書沒那麼好賣,主要跟書裡面的內容有關。
如果您看過我的書,再來看這篇文章,您會發現有好多重疊之處。我在描述的,並不是這個社會討喜的、常見的陽光媽媽形象。
這篇摘文提到的,那種「不公平感」、「難以表達的怨恨」,散佈在我書中各處。今天晚上9點半我會辦這本書的贈書直播,特別要把這篇摘文說清楚,也許做到同理,但我不知道能不能走向療癒?!
「壓抑的情緒、自我的貶低、情緒的疏遠、情感的距離、無力感、沮喪......這是會爆炸的混合物!當媽媽崩潰並虐待孩子,整個社會都應該負起責任,而不只是她自己。」
這段文字,可以用各種角度去辯證。但我希望帶起理解,去感受當媽媽痛苦的那一面,這能讓我們連結。
祝願您,能面對真實的自我,即便痛苦難受!
*********************************
精疲力竭的母親
【文/ 伊莎貝爾.費歐沙】
高鐵車廂內,在我座位的前面三排,一位媽媽對自己的兩個小孩越來越生氣。她提高音量,威脅道:
「你等著被打吧!」
其他乘客面面相覷,感到尷尬......沒有人介入。我不知道小孩在做什麼,但媽媽的怒氣又升高一級:
「等一下就有你好看了,這是你自找的!」
我決定放下閱讀中的書,反正也已受到影響了。我走向母子三人:
「你很生氣......需要幫忙嗎?」
「不,不用,謝謝。」
「不,你需要的......」我溫和地堅持著。
「是,我累壞了。謝謝。」
我在她旁邊坐下來,跟她的孩子玩了一下。光是我的出現就已經讓他們平靜下來,第三者的介入永遠能緩和狀況,當然,只要不火上加油的話。
精疲力竭時,我們無法設想周全,會先應付最要緊的事。這位母親已經成功地把孩子和行李帶上火車,她準備了食物和飲料,但忘了帶能讓小孩子打發時間的東西。她疲憊不堪,不再有足夠的精力來陪孩子玩了。
薇奧蘭.蓋希托說:「我正把衣服丟進洗衣機,聽到背後傳來兩個孩子今天早上不知道第幾次吵架的聲音,突然間,一聲巨大的『砰』,緊接著是女兒的叫聲。那時,我動也不動,腦海浮現『她不會摔得很重』,還有『如果她還會叫,表示還活著』這樣的事。我最後就像個機器人一樣把洗衣機填滿,再也感覺不到任何事,我覺得自己不再是母親。」
這是契機。薇奧蘭.蓋希托正在寫關於職業過勞的博士論文,她把自己的經歷與她的研究工作做了連結。在母職中,她經歷了過勞的其中一個階段。職業中的精疲力盡不僅限於公司中,也出現在家中。
每一位新手父母都可能是受害者。所有的母親,甚至那些看起來有信心的,都過著高度緊張的日常生活。許多重複性的工作、極少得到的感謝、瘋狂的作息時間限制、一大堆她們完全無法控制的情況、不可能專注於一件事情而不會被打斷十次......這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二十四小時,永無止境地持續著。因為,我們不可能辭去母親一職。
寶寶如此美好,所以是什麼讓媽媽如此疲累?其實就是因為情況如此「美好」,她們不能抱怨。
薇奧蘭.蓋希托列出了母親生活中壓力因子的名單:
— 媽媽的工作是永無止境地重新開始每一項工作。她清洗、打掃,但幾分鐘後,又全髒了,這讓她失去了能為工作帶來意義和能量的成就感。
— 媽媽經歷著許多完全無法控制的狀況。她希望能夠徹底保護自己的孩子,但常常感到無力。她不僅要保護孩子免於意外或住院,但也要面對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例如嬰兒腹痛、長牙齒和被蜜蜂螫到。
— 小小孩的特性就是無法預期,就算母親規劃好一天的行程,也一定會被打亂。你準備出發去見朋友,把寶寶抱上車時,突然得換尿布......就算你是有條不紊的人,嬰兒還是會打亂你的時間表。當夜晚來臨,媽媽經常會有這種相當難受的感覺:「我一整天什麼都沒做。」
— 所有的工作都該有報酬......但這似乎不適用於母親這份工作。在那個她專屬的節日裡,她被理想化,也受到推崇。但在日常生活裡,她卻很少獲得感謝,她所做的一切都被認為是應該的。
— 除此之外,她還不能犯錯。她把標準設得很高,當發現自己想成為的模樣與日常經歷間的落差,自然會感到絕望。
— 誰來負責支持媽媽呢?在心理層面上,面對小小孩時,她們大多時候是獨自一人的。有時候能去可以接待母親和小孩幾個小時的機構,但卻很少能找到聆聽她們心聲的場所。大部分的人都想聽到她說自己因為有如此可愛的寶寶而感到幸福充實,他們不想聽到她說自己有時候想掐死寶寶。老公呢?當他下班回家,媽媽要不就是因為怕他再次出門,所以什麼請求都不敢提,要不就是對他發洩一連串老公不知該如何應對的抱怨。他則會反駁說她也可以再回去工作,或說別人的太太—或更糟糕的,說自己的媽媽都得心應手,但她卻......簡言之,來自這一方的支持很少。
一般而言,一個待在家裡的全職媽媽要負責所有的家務。有時,丈夫不僅沒有提供能減輕妻子勞累的物質協助,甚至還期待她照顧自己!請一位家事清潔員?想都別想,因為妻子們或多或少都會有意識地說:「我媽媽都做得到,我怎麼可能做不到?」此外,許多丈夫也認為那不是必要的開銷,因為「你一整天也就只有這件事要做」。
家務分配的失衡會影響母親對孩子的愛嗎?會!
我太庸俗?我誇大了?你以為母親的愛與洗碗或掃地無關?當然有關。
太多衣物要洗、太多地板要擦、太多飯要煮、太多碗盤要洗,這些都可能改變愛的能力。
事實上,讓愛走遠的不是家務本身,而是不公平感。這是一份鮮少被如實承認的不公平感。下面這些日常的評價,總結了這種不公平:如果是「他」換尿布,我們會覺得他很棒。如果是「她」換尿布,沒有人會讚賞她,因為那是「正常的」。
某位男性—他是家庭主夫—有一天向我吐露:「我每天都發現這對我老婆來說有多麼不公平,我只做了一點點就得到讚賞和誇獎,她做了一大堆卻沒有人看見。」這是一項無論在男性或女性身上都很罕見的認知。甚至即使有了這種認知,只要不公平仍銘刻在社會中,它就會持續下去。其他較不敏感的丈夫甚至看不到問題,而且可能會在妻子抱怨或無法達成目標時,貶低、羞辱,或歸罪於她。
家庭主婦必須壓抑許多憤怒:那些與沮喪有關的憤怒、面對不公平的憤怒,有時還得加上由無意識或不夠敏感的丈夫所帶來的傷害而引發的憤怒。
獨自生活的女性遭遇到的困難不會比別人多,讓愛無法發展的,是難以表達的怨恨,而不是男性的缺席。
在我們的社會中,大家都期待女性知道該怎麼做,彷彿那是女性身上與生俱來的能力。她們以專業著稱,而少數幾個冒險挑戰的男性則被認為是業餘的。但事實是,她們知道的不會比男性多。確實,女性會分泌母愛的荷爾蒙,也能餵奶,但基因中並未寫著哪一牌的尿布最好,或是有關疫苗注射與親師關係的建議,更別說一切都需要不斷的調整。面對孩子,從來沒有什麼是確定的,因為他們在成長、改變,而且沒有一個孩子與另一個孩子相似。
一段時間之後,媽媽再也受不了了。
薇奧蘭.蓋希托很詳實地描寫了過勞的第一階段:儲備的精力用盡。母親處在情緒與身體的疲乏當中,這是由必須不斷調整所引起的。
如果母親未獲得協助和支援,無法宣洩過度飽和的壓力,她可能會很快地來到第二階段,也就是「自我感喪失」和「疏遠」。
媽媽知道她必須繼續運作,但已不知道該怎麼做到。唯一的出口就是無意識地從情緒方面切斷壓力的來源,好讓精力的流失降到最低,並能繼續像機器人一樣,完成無法逃避的工作。精疲力竭的母親會照顧自己的孩子,但不帶任何情感,她會心不在焉。我們都經歷過這種完全耗盡的時刻:做著應該要做的事,準備三餐、放洗澡水、清理餐桌、哄小孩睡覺,但一切都以無意識的自動模式進行。當精疲力竭的狀態持續下去,自動模式也變成常態,母親與孩子越來越疏遠,她已經不再帶著感情了。
沒人幫助的母親會陷入憂鬱當中,越來越沒效率,一切都需要她竭盡全力,她懷疑自己的能力。有些以前能做到的事,像是打電話、填資料,現在都顯得難以克服。漸漸地,她進入過勞的第三階段,也是最後階段。怒罵、打小孩、懲罰,母親做了所有以前不願對小孩做的事,而很顯然地,事情繼續惡化,惡性循環開始。她看到作為母親的自己,與曾夢想成為的母親差距如此之大,以至於她甚至寧可徹底放棄做母親這件事。因為動機喪失和自尊崩壞,她否認所有自己做過的事,否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所有成就。
並非所有母親都會陷入憂鬱,但絕大部分—若非全部—都會經歷短暫但反覆出現,或持久的精疲力竭階段。
過勞的起因並不是女性的脆弱,不是因為她可能比其他人有更痛苦的過去,而是她與周圍互動的結果。不需要給她藥物:需要治療的不是她,而是需要重新設想她周圍的環境。這也不是僅限女性的病症,一位瑞士的小兒科醫師就證明了父親們也會經歷一模一樣的狀態,如果留在家裡照顧寶寶的是他們的話。
在這些困難的條件中,我們能瞭解父母有時會覺得自己受夠了,也瞭解到孩子會因此遭殃。一位精疲力竭、受過勞之苦的母親會與孩子疏遠。她越來越無法控制自我,覺得自己像是囚犯,被孩子剝削。她可能會對孩子的要求起而反抗,把孩子視為暴君,為此而恨他。有時候,恨意如此強烈,甚至會抹去她身上所有的母性。「他讓我消耗殆盡!」卡蜜兒吼道,「我再也受不了!這麼說很糟糕,但我對自己的小孩已經沒有任何感覺了,我有時候就像個機器人一樣在照顧他。他很快就讓我生氣,如果不馬上做我要他做的事,我就會發瘋。」
卡蜜兒是一個壞媽媽嗎?「她沒有母性!」她的婆婆如此評斷。後來,卡蜜兒依照我的建議重回職場,也漸漸重新找回對孩子的親情。現在,她很樂意與孩子玩;而之前,她只是處在過勞的極端階段而已。
壓抑的情緒、自我的貶低、情緒的疏遠、情感的距離、無力感、沮喪......這是會爆炸的混合物!當媽媽崩潰並虐待孩子,整個社會都應該負起責任,而不只是她自己。
.
以上文字取自
最好的教養,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法國父母最信賴的心理學家,帶你擺脫焦慮、解決親子衝突的45堂療癒課、23種高成效的對話練習
博客來 |https://bit.ly/3e0mvPM
誠品 |https://bit.ly/36wD1EN
金石堂 |https://bit.ly/36x5hXK
Momo購物|https://bit.ly/2XEGSM2
遠流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ylibfans/
.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非暴力溝通請求 在 NeKo嗚喵 Youtube 的評價
學會這四個步驟,不只是不會跟伴侶吵架,世界和平也能手到擒來了❤
請用訂閱代替掌聲▶https://goo.gl/4cGq4T 或者在上方按個喜歡❤,我們下一支影片見嚕(゚∀゚)
工作聯繫請mail💌: aaliyah0919@gmail.com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吵架 #生存法則 #伴侶 #氣氛 #賴佩霞 #非暴力溝通
📚延伸閱讀📚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線上試閱▶ https://bit.ly/3kTGC5C
50元抵用券▶ https://bit.ly/2SaS2FI
※消費滿599元可折抵,兌換及使用期限至2020/10/31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賴佩霞的六堂「非暴力溝通」入門課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for Beginners
作者: 賴佩霞
出版社:早安財經
出版日期:2020/04/01
📚補充資料📚
Basics of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by Marshall Rosenberg
https://youtu.be/VT8KGgDo6TY
📚目錄📚
00:00 BOOK☆WALKER 10/7~10/9文學小說/實用書6折
00:45 非暴力溝通 VS 暴力溝通 的差異
02:20 盧森堡博士 Marshall Rosenberg
03:36 第一步驟 觀察 observations
05:42 第二步驟 感受 Feelings
08:28 第三步驟 需要 Needs
09:45 第四步驟 提出請求 Requests
12:21 我自己的心得
14:05 結尾
===== Podcast #嗚喵備忘錄 =====
pressplay ▶ https://reurl.cc/ldQXZv
apple podcast ▶ https://reurl.cc/N6QDR5
spotify ▶ https://reurl.cc/VXzeR6
soundon ▶ https://reurl.cc/Q3RDb0
KKBOX ▶ https://reurl.cc/8nv75o
google podcast ▶ https://reurl.cc/KjddgM
===== About 會員福利 =====
每個月75支持我繼續創作(不同國家youtube的可能收費會不太一樣)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byKhmFHIRptrAJMSwS-dw/join
會員限定的FB社團 https://reurl.cc/qGk7q
可以優先挑選我的二手書
可發文跟其他人互動,類似小型讀書聚會
===== About Neko嗚喵 =====
NeKo嗚喵 官方網站▶https://neko-wumiau.com/
NeKo嗚喵 遊戲頻道▶https://goo.gl/L9cqMU
NeKo嗚喵 粉絲團▶http://goo.gl/AybChp
NeKo嗚喵 IG動態▶https://goo.gl/s2zTrA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c2amww-KyQ/hqdefault.jpg)
非暴力溝通請求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評價
透過正念練習專注當下、轉換心境►https://smarturl.it/wej2a3
VOGUE X lululemon 愛自己療癒課程系列,來自lululemon發起「Be You Be Well」的健康概
念,邀請多一點善良創辦人Yoanna介紹「非暴力溝通」以及其重要性,列舉生活當中經常不經意使用言語暴力的情境,說明如何透過自我覺察改變並且加以應用在生活各方面,進而改善與他人的關係,對於自我也能達到另一個層次的理解。
#非暴力溝通 #多一點善良 #愛自己療癒課程
00:00 非暴力溝通重點節錄
00:20 正片開始
00:30 非暴力溝通介紹
02:16 非暴力溝通的重點-同理心、覺察
03:35 非暴力溝通SOP第一點-觀察
04:55 非暴力溝通SOP第二點-感受
06:09 非暴力溝通SOP第三點-需要
07:40 非暴力溝通SOP第四點-請求
09:07 結語
【 其他熱門主題】
讓喜歡的事變生活!Good Job! ► http://smarturl.it/r7si6s
芭蕾舞者們的血淚史 ► http://smarturl.it/uhot5l
唐綺陽12星座深入剖析 ► http://smarturl.it/in8eqp
美容編輯正芳隨你問 ► http://smarturl.it/zf5840
口音、服裝專家拆解經典電影 ► http://smarturl.it/zcbgmf
---------------------------------------------------------------
【追蹤 VOGUE TAIWAN】
★訂閱VOGUE TAIWAN Youtube:http://smarturl.it/xbtuuy
★VOGUE TAIWAN 官網:http://www.vogue.com.tw/live/
★VOGUE TAIW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VOGUE TAIWAN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VOGUE TAIWAN LINE:https://reurl.cc/V66qNn
★美人會不會 FB社團:http://hyperurl.co/rgfitl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smarturl.it/xbtuuy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跟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分享給大家,如果喜歡我們的頻道,請訂閱我們,我們將會持續努力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tAgJwRWpME/hqdefault.jpg)
非暴力溝通請求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評價
為何明明有要事要處理,我們卻總是一拖再拖?特別在科技一再攫取注意力的世代,「拖延症」更發展成全人類通病。拖延自古以來已是人之常情,絕非病症,然而,若拖延行為影響了生活與情緒,我們便不得不正視並解決之。
由 Jane B. Burka, Lenora M. Yuen 所撰寫的心理學書籍「拖延心理學」,根據臨床經驗將拖延者分為五種,引導讀者了解自己拖延背後的原因。二人認為拖延行為背後,隱藏著當事人的不同恐懼:害怕成功、害怕失敗、害怕失去人生主導權,或是害怕過於分離或親密的關係。
收聽更多:
【*CUPodcast】#54 非暴力溝通第四步:請求,明確、正向而具體
https://youtu.be/Ru5BE_q9Znw
【*CUPodcast】#53 非暴力溝通第三步:需要,主導自己的情緒與行為
https://youtu.be/Ae_AU-1TG-s
【*CUPodcast】#52 非暴力溝通第二步:感受,勇敢呈現自己的軟弱
https://youtu.be/qwQxPJDoNts
*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potify、SoundCloud 及 iTunes Podcast 等平台收聽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0zq9LpH4Lw4WCvhR22ZLe?si=JuCfsNstTa6ka-7yuvHVGw
SoundOn: https://player.soundon.fm/p/cupmedia
iTunes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cup-media-podcast/id1493758335?l=en&i=1000478002964
Google Podcast: https://shorturl.at/ahEGH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t.me/cupmedia
? WhatsApp ? bit.ly/2XdWXqz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OlGzReyAZ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