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 #瓦磘溝,不但「清」,更要「親」
貫穿 #新北中和、#新北永和 的瓦磘溝,是南勢溪的主要支流之一,早年更是 #新北新店 及雙和地區的交通運輸重要水道。沿線多是人口密集處,尤其每逢颱風、豪雨在低窪地區就淹水,加上缺乏污水下水道系統,攤商、民生用水都流入瓦磘溝,經年累月的淤泥產生惡臭。
我時常在臉書留言裡看見市民朋友們反映當地的積淹水及惡臭問題, 新北水漾 水利局除了優先進行瓦磘溝永和1號及永和2號臨時抽水站改建為 #永久抽水站 設施,並更新抽水機組。市府團隊也將設置 #瓦磘溝治理平台 針對污水下水道接管、徵收私有地、市場安裝油脂截留器等工程進行規劃。
未來不僅新增2座礫間曝氣池,也將在 #雙和公園 至 #中和橋 段打造 #蝴蝶生態園區,提供大家兼具防災功能和遊憩的水岸空間。希望市民朋友與我們攜手合作,維護家園環境整潔,一起讓瓦磘溝展現全新樣貌。
#新北大工程 #安居樂業 #侯友宜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香港花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泰緬孤軍(嘉賓:王Sir)(主持:Gary) 泰緬孤軍,泛指自1949年到1954年間(第二次國共內戰後)自中國雲南退入緬甸北境的原中華民國國軍。現居於泰國北部邊境,與緬甸、寮國交界地帶,今簡稱「孤軍」。 孤軍早期主力來自李彌率領的第八軍第二三七師及余程萬率領的第二十六軍第九十三師。原本為國軍抗日正...
雙和地區 在 蔡沐霖 Facebook 八卦
2020年,歷經總統暨立委大選新民意的洗禮,以及武漢肺炎疫情的肆虐,與美中貿易戰持續等世界重大事件,人類的生活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國的發展都面臨極為關鍵的挑戰,然而,台灣的政府與民間卻在此時展現出良善治理及國民意志,令國際社會驚豔。
基於此,年初選後,我和年輕夥伴們一直在思索,如何在我們珍視的土地上,延續獲徵召參選立委的初衷,把握台灣新民意以及即將翻轉的國際分工體系與產業轉型契機,提出屬於 #新世代 的看法和具體行動,為下一世代創造更多積極正向的年輕抗體?
經過幾個月的共同研究,「『雙和新』青年提案企劃」便應運而生。之所以提出「雙和新」這個概念,除了期望雙和 #在物理上蛻變出嶄新的一面外 ,也希望 #在心理上讓我們燃起對這塊土地的熱忱與希望 ,成為雙和發展的 #雙核心 ,打造屬於我們的雙和新願景。
#我決定將我選票補助款上繳黨中央之後的半數剩餘捐出 ,投入資助在雙和地區,開始脫胎換骨的旅程。我希望藉由這個企劃,集思廣益、拋磚引玉,讓更多的 #年輕抗體 、 #雙和好霖居 們願意付出時間與心力,用創意與年輕思維,一同投入 #雙和換新 的行列。讓雙和重新成為一個令人幸福的城市,做一個驕傲的雙和人,絕對不能少了你!
----------------------------------------------------------------------------------
企劃名稱:「雙和新」青年提案企劃
發起者:蔡沐霖
活動時程:
(一) 2020年5月20日至6月20日:寄件繳交書面企劃
(二) 2020年6月20日至7月15日:書面初選
(三) 2020年7月15日至8月15日:企劃面試決選
(四) 2020年9月初:開始實施
報名資格:
(一) 須以團隊或公司的形式組成(2至3人)。
(二) 成員至少一人為雙和在地居民。
(三) 成員至少一人為年齡40歲以下(1980年後出生)。
(四) 成員皆須領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
提案執行辦法:
(一) 投稿寄件至:7inghsuan@gmail.com
(二) 提案決選一名,入選兩名,共三名。
1. 決選一名:贊助最高達新台幣40萬元(分4年撥付)
2. 入選兩名:贊助新台幣7千元。
*審核標準等提案規格及報名格式請至附件詳閱 https://reurl.cc/GVGVgy
#蔡沐霖
#年輕抗體
#雙和新青年提案企劃
#一起提案吧!
雙和地區 在 謝立聖插畫 Facebook 八卦
【堅決反對改路名!改了以後我迷路怎麼辦?】
一個永和人這樣說。
我則貼這篇問他:
永和有永和路,中和也有永和路,
中和有中和路,永和也有中和路;
中和的中和路有接永 和的中和路,
永和的永和路沒接中和的永和路;
永和的中和路有接永和的永和路,
中和的永和路沒接中和的中和路。
永 和有中正路,中和也有中正路;
永和的中正路用景平路接中和的中正路。
永和有中山路,中和也有中山路;
永和的中山路直接接上了中和 的中山路。
永和的中正路接上了永和的中山路;
中和的中正路卻不接中和的中山路。
中正橋下來不是中正路,但永和有中正路;
秀朗橋下來不是秀朗路,但永和有秀朗路。
永福橋下來不是永福路,永和沒有永福路;
福和橋下來不是福和路,但福和路接的卻是永福橋。
有永和的安樂路
有中和的安樂路
也有永和加中和的安樂路
永和的安樂路很大
中和的安樂路很大
永和跟中和的安樂路有小也有大
永和的安樂路可以直接接上中和的安樂路
中和的安樂路沒法直接接上永和的安樂路
有永和的永貞路
有中和的永貞路
但 是沒有永和加中和的永貞路
永和的永貞路可以接上中和的永貞路
中和的永貞路也可以接上永和的永貞路
有永和的秀朗路
有 中和的秀朗路
但是沒有永和加中和的秀朗路
永和的秀朗路跟永和的成功路沒碰到一次
中和的秀朗路卻跟中和的成功路碰兩次
永和 的秀朗路有兩段
中和的秀朗路卻只有一段
有永和的成功路
也有中和的成功路
永和的成功路可以接上中和的成功路
永和的成功路有分段
中和的成功路卻沒有分段
永和的成功路可以上福和橋
中和的成功路可以上秀朗橋
但是中永和沒有成功橋
請問,容易因路名變更就迷路的你
怎麼在雙和地區活到32歲的呢?
#但住過雙和都知道那裡比八卦陣還恐怖
雙和地區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評價
泰緬孤軍(嘉賓:王Sir)(主持:Gary)
泰緬孤軍,泛指自1949年到1954年間(第二次國共內戰後)自中國雲南退入緬甸北境的原中華民國國軍。現居於泰國北部邊境,與緬甸、寮國交界地帶,今簡稱「孤軍」。
孤軍早期主力來自李彌率領的第八軍第二三七師及余程萬率領的第二十六軍第九十三師。原本為國軍抗日正規軍、滇桂黔省府軍、滇桂黔省防衛軍、滇桂黔省關隘邊防軍、滇桂黔省警察、滇桂黔省消防部隊等。因為時任雲南省主席的盧漢领导投共,各省、縣、市、鄉、鎮等逃難軍官家屬被迫自雲南、廣西、貴州南部轉進,由李彌在曼谷指揮孤軍作戰,籌措軍備。
1953年,李彌在國際壓力下奉令回臺,並擬定天、地兩案,明為撤軍,卻仍在當地發展武力,與中共抗爭,與緬軍作戰。3月8日,李彌在外交部長葉公超邀宴時中風,急送臺北中心診所診治,後轉送陽明山招待所療養。依據李彌計劃,臺北改派柳元麟將軍接任總指揮,繼續留在當地發展游擊武力;但隨即因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施壓而二度撤軍,剩餘孤軍殘部由李文煥、段希文二位軍長改編成第三軍、第五軍。兩位將軍曾應泰國需要訓練泰軍出征協助掃蕩苗共、泰共,維護泰北安寧。更積功獲泰王普密蓬頒授徽章、御賜泰國居留權,鞏固孤軍在泰北清萊的美斯樂等地駐足的必要性[1]。
由於早期一部份的將領如李彌後來率領部隊撤往台灣,麾下軍眷接受中華民國政府安排安居於桃園縣中壢市(今桃園市中壢區)龍岡的忠貞新村[2];後期歸台的泰緬僑民則多定居於台北的雙和地區一帶。有些軍民被分配置在南投縣清境農場附近農業養殖。另有少數滯於緬北金三角山區從事各式各樣產業。
據孤軍遺老指出,當地軍人及其眷屬總人數仍有七、八萬之譜,並且收容了仍陸陸續續逃離中國大陸之民眾;至於中泰緬老邊界的華裔人口有多少,有人稱約20萬,實難以估算。目前泰緬僑民相關事宜以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3]、中華救助總會、中華民國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和民間自力成立的「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為交流最密切的窗口。
雙和地區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評價
泰緬孤軍(嘉賓:王Sir)(主持:Gary)
泰緬孤軍,泛指自1949年到1954年間(第二次國共內戰後)自中國雲南退入緬甸北境的原中華民國國軍。現居於泰國北部邊境,與緬甸、寮國交界地帶,今簡稱「孤軍」。
孤軍早期主力來自李彌率領的第八軍第二三七師及余程萬率領的第二十六軍第九十三師。原本為國軍抗日正規軍、滇桂黔省府軍、滇桂黔省防衛軍、滇桂黔省關隘邊防軍、滇桂黔省警察、滇桂黔省消防部隊等。因為時任雲南省主席的盧漢领导投共,各省、縣、市、鄉、鎮等逃難軍官家屬被迫自雲南、廣西、貴州南部轉進,由李彌在曼谷指揮孤軍作戰,籌措軍備。
1953年,李彌在國際壓力下奉令回臺,並擬定天、地兩案,明為撤軍,卻仍在當地發展武力,與中共抗爭,與緬軍作戰。3月8日,李彌在外交部長葉公超邀宴時中風,急送臺北中心診所診治,後轉送陽明山招待所療養。依據李彌計劃,臺北改派柳元麟將軍接任總指揮,繼續留在當地發展游擊武力;但隨即因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施壓而二度撤軍,剩餘孤軍殘部由李文煥、段希文二位軍長改編成第三軍、第五軍。兩位將軍曾應泰國需要訓練泰軍出征協助掃蕩苗共、泰共,維護泰北安寧。更積功獲泰王普密蓬頒授徽章、御賜泰國居留權,鞏固孤軍在泰北清萊的美斯樂等地駐足的必要性[1]。
由於早期一部份的將領如李彌後來率領部隊撤往台灣,麾下軍眷接受中華民國政府安排安居於桃園縣中壢市(今桃園市中壢區)龍岡的忠貞新村[2];後期歸台的泰緬僑民則多定居於台北的雙和地區一帶。有些軍民被分配置在南投縣清境農場附近農業養殖。另有少數滯於緬北金三角山區從事各式各樣產業。
據孤軍遺老指出,當地軍人及其眷屬總人數仍有七、八萬之譜,並且收容了仍陸陸續續逃離中國大陸之民眾;至於中泰緬老邊界的華裔人口有多少,有人稱約20萬,實難以估算。目前泰緬僑民相關事宜以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3]、中華救助總會、中華民國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和民間自力成立的「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為交流最密切的窗口
雙和地區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評價
泰緬孤軍(嘉賓:王Sir)(主持:Gary)
泰緬孤軍,泛指自1949年到1954年間(第二次國共內戰後)自中國雲南退入緬甸北境的原中華民國國軍。現居於泰國北部邊境,與緬甸、寮國交界地帶,今簡稱「孤軍」。
孤軍早期主力來自李彌率領的第八軍第二三七師及余程萬率領的第二十六軍第九十三師。原本為國軍抗日正規軍、滇桂黔省府軍、滇桂黔省防衛軍、滇桂黔省關隘邊防軍、滇桂黔省警察、滇桂黔省消防部隊等。因為時任雲南省主席的盧漢领导投共,各省、縣、市、鄉、鎮等逃難軍官家屬被迫自雲南、廣西、貴州南部轉進,由李彌在曼谷指揮孤軍作戰,籌措軍備。
1953年,李彌在國際壓力下奉令回臺,並擬定天、地兩案,明為撤軍,卻仍在當地發展武力,與中共抗爭,與緬軍作戰。3月8日,李彌在外交部長葉公超邀宴時中風,急送臺北中心診所診治,後轉送陽明山招待所療養。依據李彌計劃,臺北改派柳元麟將軍接任總指揮,繼續留在當地發展游擊武力;但隨即因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施壓而二度撤軍,剩餘孤軍殘部由李文煥、段希文二位軍長改編成第三軍、第五軍。兩位將軍曾應泰國需要訓練泰軍出征協助掃蕩苗共、泰共,維護泰北安寧。更積功獲泰王普密蓬頒授徽章、御賜泰國居留權,鞏固孤軍在泰北清萊的美斯樂等地駐足的必要性[1]。
由於早期一部份的將領如李彌後來率領部隊撤往台灣,麾下軍眷接受中華民國政府安排安居於桃園縣中壢市(今桃園市中壢區)龍岡的忠貞新村[2];後期歸台的泰緬僑民則多定居於台北的雙和地區一帶。有些軍民被分配置在南投縣清境農場附近農業養殖。另有少數滯於緬北金三角山區從事各式各樣產業。
據孤軍遺老指出,當地軍人及其眷屬總人數仍有七、八萬之譜,並且收容了仍陸陸續續逃離中國大陸之民眾;至於中泰緬老邊界的華裔人口有多少,有人稱約20萬,實難以估算。目前泰緬僑民相關事宜以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3]、中華救助總會、中華民國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和民間自力成立的「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為交流最密切的窗口。
雙和地區 在 中和永和繁華街:永安市場站→頂溪站Walk from Yongan ... 的八卦
這次散步的路線,是從台北捷運的新北市的永安市場站,往新店溪的方向走,途經樂華夜市,終點到頂溪站。我從永和的中和路開始走……「永和有永和路,中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