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 #瓦磘溝,不但「清」,更要「親」
貫穿 #新北中和、#新北永和 的瓦磘溝,是南勢溪的主要支流之一,早年更是 #新北新店 及雙和地區的交通運輸重要水道。沿線多是人口密集處,尤其每逢颱風、豪雨在低窪地區就淹水,加上缺乏污水下水道系統,攤商、民生用水都流入瓦磘溝,經年累月的淤泥產生惡臭。
我時常在臉書留言裡看見市民朋友們反映當地的積淹水及惡臭問題, 新北水漾 水利局除了優先進行瓦磘溝永和1號及永和2號臨時抽水站改建為 #永久抽水站 設施,並更新抽水機組。市府團隊也將設置 #瓦磘溝治理平台 針對污水下水道接管、徵收私有地、市場安裝油脂截留器等工程進行規劃。
未來不僅新增2座礫間曝氣池,也將在 #雙和公園 至 #中和橋 段打造 #蝴蝶生態園區,提供大家兼具防災功能和遊憩的水岸空間。希望市民朋友與我們攜手合作,維護家園環境整潔,一起讓瓦磘溝展現全新樣貌。
#新北大工程 #安居樂業 #侯友宜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670的網紅侯友宜 houyui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雨水、汙水下水道是看不到的建設,所以做了也不見得有人看得到,但我們會努力去做」 一直以來水利夥伴都是默默地耕耘、守護市民朋友的生活,但是我們必須說 「謝謝夥伴們!大家都看到你們的成果了!」 👉貫穿 #新北中和、#新北永和 的 #瓦磘溝,是南勢溪的主要支流之一,沿線多是人口密集處,尤其每逢颱風、豪...
瓦磘溝 在 宋楚瑜找朋友 Facebook 八卦
【賀伯颱風救災紀實】
今天有媒體報導前監察院長錢復所著《錢復回憶錄卷三:台灣政經變革的關鍵現場》中提及「李前總統是因賀伯風災,對宋失去信任,下令凍省……。」對此,我認為:該內容邏輯不通且有違事實。凍省,自始至終就是政治動作,救災不力換人就好、哪有機關裁撤的道理?更何況省府團隊認真盡責,在我任內不只賀伯重建經費,凡省政建設有迫切需求,省府必先籌款支應、哪有坐等中央補助、否則就拖死狗不重建的情形。
賀伯風災、林肯大郡與大園空難,是台灣民眾對於省府救災應變最肯定的三大案例,如果當年面對賀伯風災重建是如書中所言不把人民放在心上那般不堪,怎可能團隊戮力一心不到兩年將賀伯風災重創台灣八縣市、全省列管的7,349件的大小工程完成7,269件,完成率達99%?
有關旁人所言李前總統對我的批評,我不想多評論,過去幾年間在媒體報導中,也看到過李前總統說我是最好的行政人才(請參2011年7月18日《蘋果日報》A7版報導:李登輝還豎起大拇指稱讚:「台灣行政方面要工作,只有這個人(宋楚瑜)最優秀,沒有人比他優秀。」)、肯定他擔任省長期間,做事非常拚命、認真,表現優秀(請參2013年6月21日《中國時報》報導:「李登輝強調,宋楚瑜擔任省長期間,做事非常拚命、認真,是很優秀的人才,這些貢獻,都應該獲得歷史公允的評價;當時他也應該親自告訴宋楚瑜:你做得不錯、很有架勢。」)。
面對天災,我們要記取教訓、學會在大自然前謙卑;面對回憶,不也該反覆辯證、追求真實,才真正帶給人們一些省思與正確認知!
1996年7月底,李前總統當選首任民選總統就任兩個月又十天,政壇人事未定、天來橫禍就發生了。 強烈颱風賀伯於1996年7月29日至8月1日侵襲台灣,是我和省府團隊面臨最大的救災考驗。
颱風過後四天,我就跑足15縣市,了解嚴重的災患程度。颱風來襲當天我在永和訪視瓦磘溝抽水站工程,8月1日沿線勘災,深夜隨即在嘉義市與省府一級廳處首長及相關單位首長召開「省政府賀伯風災處理緊急會議」;8月4日先走宜蘭、再走花蓮,在天色全黑前又搭直昇機奔赴南投縣水里鄉,從清晨出發到回到中興新村辦公室,時間已至午夜,整整17個小時,沒有休息。
災後,我來來回回搭直升機深入災區角落;我聯繫軍方動員陸軍還有空軍,協助物資運補與復健工作。我也要求相關部門一個月內,在全省山地、離島地區超過一千人聚落,設置臨時直升機停機坪的緊急規劃工作,以備救災緊急之用。
8月14日,我在台灣省議會臨時大會提出一份完整的災情及復建報告,針對災害原因、創害災情、搶修搶救、災後復建作為,以及行政疏失、造成洪災的人為因素等檢討,做了一番鉅細靡遺的分析。這份文獻在台灣省議會(現為台灣省諮議會)還可查得到,很少官方報告能像這樣,在短短時間內如此掌握一個重大災情,因為那裡頭的字字句句,都是我與團隊同仁雙腳行走出來的。
若與1959年的與八七水災相比,是當時降雨量500公釐的四倍。當年八七水災,政府集全國的力量,花了將近10多年的時間才恢復舊觀,而賀伯颱風造成的嚴重災害,在省府團隊和縣市政府通力合作下,經過列管追踨考核,完成7,269件,完成率達百分之九十九,並在我離開崗位前完成一切復建工作。這其中,尤其要感謝負責督導管考的夏龍主委。
這7千3百多個項目中,大者到好幾億餘的大橋梁,包括南投的陳有蘭溪的橋樑,和高屏地區重要的大橋樑,所有的道路、河堤與山坡地的修護工作,都按照進度順利完成。
賀伯不能白來,災害不能重演,我們既然碰到這個頑固的災害,就要讓這個災害教訓,多少能帶給人們一些警惕與預防的作用。
就在各項復建展開的同時,副省長吳容明擔任起總召集人,特別就政策面、執行面、技術面及制度面的問題,組成八個小組詳加檢討。
這些小組分別就平時防災體系、防災整備、災害防救能力、統合性防洪計畫、洩洪預警制度、災情通報系統、防災救災準備工作、災區宣布條件、範圍及救濟的標準,以及公共工程建設品質化、規格化、制度化的採購規範、水土保持與民眾生活並重的建築及開發規範、砂石管理制度、整體水系規範防洪、整治等等,確實加以檢討整合,建立制度性的防災救災作為。
省政府府本部也由秘書長蔡鍾雄召集相關廳處,就有關自然資源開發與生態平衡如何兼籌並顧、環境倫理如何界定、救災體制的作為與檢討、災後復建如何有效展開及如何克服困難,集成《賀伯颱風紀實》(共九大冊)付梓,供為日後救災復建參據,現今在立法院及各大圖書館均可查閱。
也因此,若有人質疑省府在處理賀伯風災災後重建不力、置人民於不顧,我無法接受、更不能忍受整個省府團隊竭盡心力的付出被扭曲、漠視!這已不是「打臉」,根本是「毀容」!
瓦磘溝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八卦
【士林夜市的另外一邊,一座山頭上的水神社】
來到劍潭捷運站後,很多人頭也不轉的直朝著1號出口─士林夜市的方向前進。那如果我們走向位在另一邊的2號出口,會不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呢?
就在離捷運站不遠處的小山丘上,有一座祭拜水的神社。別以為這只是一座普通的神社,它的存在其實與你現在的生活息息相關。日本時代進入到中期,因為人口快速的成長,導致原本在1907年開通的台北水道已不敷使用。於是日本政府又在1928年開拓了第二水源─「草山水道系統」,希望能夠解決台北北部地區的供水問題。
然而興建的工程並不順遂,過程中有許多人員因此殉職,但也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草山系統才得以完工,並且直到今天仍然持續在運作著。水公司的員工為了紀念這些人員,設立了這座水神社,除了祭拜水神以外,同時也為了撫慰這些工程犧牲的亡靈。
這條草山水道系統,在經歷了近90個年頭,至今仍然有部份持續供應著地方上的人使用。這一次不妨和我們一起從劍潭捷運站2號出口出發,看看不一樣的劍潭,聽聽水的故事!
《劍潭水生活:水神社與三腳渡碼頭》蔡文賓
時間:5/20 (六)下午14:00~16:00
詳細行程:https://www.taipei-walkingtour.tw/t-tours213
=======================================
活動網頁:http://www.taipei-walkingtour.tw/river3
直接報名:https://goo.gl/HbWgHU
官方網站:http://www.taipei-walkingtour.tw/
=======================================
【被城市遺忘的水道】場次表
5/07 (日) 13:45-16:45《去猴硐,不看貓》梁蔭民
5/13 (六) 14:00-16:00《加蚋仔親水生活空間》高傳棋
5/20 (六) 14:00-16:00《劍潭水生活:水神社與三腳渡碼頭》蔡文賓
6/04 (日) 14:00-17:00《腳底下的文化資產?公館的水圳遺跡》梁蔭民
6/10 (六) 15:00-17:00《中永和之水,瓦磘溝的故事》許明正
6/18 (日) 14:00-17:00《何必去台東~台北沒有電線竿的稻田》梁蔭民
=======================================
瓦磘溝 在 侯友宜 houyuih Youtube 的評價
「雨水、汙水下水道是看不到的建設,所以做了也不見得有人看得到,但我們會努力去做」
一直以來水利夥伴都是默默地耕耘、守護市民朋友的生活,但是我們必須說 「謝謝夥伴們!大家都看到你們的成果了!」
👉貫穿 #新北中和、#新北永和 的 #瓦磘溝,是南勢溪的主要支流之一,沿線多是人口密集處,尤其每逢颱風、豪雨在低窪地區就淹水,加上缺乏污水下水道系統,攤商、民生用水都流入瓦磘溝,經年累月的淤泥產生惡臭。
👉對此,#水利局 夥伴除了優先進行瓦磘溝永和1號及永和2號臨時抽水站改建為 #永久抽水站 設施,並更新抽水機組。市府團隊也將設置 #瓦磘溝治理平台 針對污水下水道接管、徵收私有地、市場安裝油脂截留器等工程進行規劃,要讓瓦磘溝成為一條乾淨、美觀且具有滯洪功能的河道。
👉其中,永和1號抽水站總排水量將由1.2CMS提升為2CMS(每秒可抽排2噸的水),以後只要收到 #豪大雨特報,就能提前抽水,讓箱涵成為 #滯洪池,達到防止積、淹水的目的,提供周邊社區優質環境。
謝謝水利局團隊和我們一同站在第一線守護市民,讓我們一起期待正在蛻變的新北市!
#新北大工程 #安居樂業 #侯友宜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9B7n0uUeIk/hqdefault.jpg)
瓦磘溝 在 都會市區內水岸---瓦磘溝和廟仔尾溝的秋日生態紀實 - Mobile01 的八卦
中永和板橋新店皆有大面積的水岸休閒公園可惜都被水泥河堤阻隔必須越堤才能到達都會市區的溝濱水岸環境雖然規模小了些但也是方便就近賞鳥的小景點在中永和交界有瓦磘溝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