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狂發文就是門診很閒(大誤)
一位年近40歲的大叔 看起來還是很年輕有為~~
Q: 報告醫生 我很愛運動 常常跳拳擊有氧 但我最近幾個月跳完後
右腳都會掰咖捏~~~
A: 麥安內共 通常都是我向您報告>>>請問有治療過嗎
Q: 有阿 有去骨科檢查過 說是筋膜炎啦~ 還有我這裡凸一顆骨頭硬硬的不知道是甚麼??
復健沒效捏~~
A: 醬子喔~~~應該是肌腱韌帶發言啦(請發言) 不然來照個超音波看看好~~~
疑~~~好像沒甚麼大問題捏~~顆顆(慘)
Q: 所以是...會好嗎?
A: (大哉問) 還不確定是甚麼捏~ 我覺得可能是疲勞性骨折...!?(心虛)
還是X光檢查一下好了
Q: 報告 X光照好回來了
A: 阿都....疑?這裡怎麼看起來怪怪??多一顆骨頭?!?
阿都....可能是肌腱鈣化啦 巴拉巴拉~~~(心虛)
Q: 安內喔 這樣會好嗎?
A: 大概吧~~(心虛)
ㄟ 會不會有可能是 附生舟狀骨 的對面好朋友 附生骰骨呢???
來來來 試試看 Os cuboid bone.
冰狗啦~~ 就是 附生骰狀骨啦~ 小時候骨頭沒長好沒有融合完全
所以變成小三生的啦~
兩個骨頭中間會有假性關節 所以容易發炎啦~~~(自信)
以上為設計對白 請不要太在意~
「附生舟狀骨復健」的推薦目錄:
- 關於附生舟狀骨復健 在 Facebook
- 關於附生舟狀骨復健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 關於附生舟狀骨復健 在 堡醫師的痠痛堡健室 Facebook
- 關於附生舟狀骨復健 在 [問題] 副舟狀骨疼痛- 看板Road_Runn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附生舟狀骨復健 在 副舟狀骨切除手術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附生舟狀骨復健 在 [問題] 腳踝似乎不會好了...... | 附生舟狀骨ptt | 生病了怎麼辦 的評價
- 關於附生舟狀骨復健 在 副舟狀骨開刀後遺症的原因和症狀,DCARD - 醫院診所網路 ... 的評價
- 關於附生舟狀骨復健 在 追公車追到骨頭突出來, 4位醫生都治不好, 急病亂投醫了 ... 的評價
- 關於附生舟狀骨復健 在 Fw: [尋醫] 腳踝傷勢求中醫、復健科或物理治療師 - PTT消費區 的評價
- 關於附生舟狀骨復健 在 關於畸形足(副舟狀骨症候群) - 看板Militarylif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附生舟狀骨復健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八卦
【髕骨外翻】
.
「治療師,我膝蓋痛好久了」
『醫師怎麼說呢?』
「醫生說我髕骨有外翻」
.
1. 什麼是髕骨外翻?
「髕骨(Patella)」俗稱膝蓋骨,即在我們膝蓋上的一顆圓圓的骨頭,而「外翻」指的是往身體外的方向傾斜,即是髕骨相對於股骨(大腿骨)往外翻出,可以想像成書被翻開的樣子。有無髕骨外翻多以「X光」來判斷,因為可以直接看到骨頭的樣貌,也有人會用肉眼觀察、觸診等方式。
.
.
2. 髕骨外翻會痛嗎?是種病嗎?
大多人會有個誤解,以為「髕骨外翻是種疾病,它會造成疼痛」,但實際上:
.
*髕骨外翻不是一種病也不是診斷,它是一個現象
髕骨外翻(Patella tilt)不是一種疾病,它代表的是「我們觀察到髕骨有往外翻的狀況」就像是胸口摸起來「硬硬的」,「硬硬的」是個現象、事實,但背後代表的意義不確定,可能是肌肉緊繃、水腫、良性腫瘤、惡性腫瘤等
.
*髕骨外翻可能造成疼痛,也可能不會
在過去研究中,發現膝蓋有痛或沒有痛的人,可能都呈現髕骨外翻,所以髕骨外翻不一定會有疼痛或有疾病,但「或許有關聯」
.
.
3. 髕骨外翻的重要性?
由於髕骨是往外傾斜的,會導致膝蓋的關節面,即大腿骨(股骨)跟髕骨之間不是密合的,有點類似「脫軌或信封沒密合」,而造成關節接觸面積變小。
.
「關節接觸面積變小,會導致單點承受的壓力過大」,當壓力大到一定程度,即會產生疼痛,這邊可以想像成「很多人站在一條獨木舟上」,當大家保持社交距離,平均分佈地站著,船的壓力可以分散,但如果都集中在一處,該處壓力過大整條船就會沉。
.
.
4. 真的是髕骨外翻嗎?
髕骨外翻的成因很多,這邊列舉常見的兩大類:
.
*髕骨被往外拉
這邊會分成是連接在髕骨外側的軟組織(例如筋膜、韌帶、肌腱等)過於「出力或緊繃」,所以髕骨被往外扯;但也有可能是連接在髕骨內側的軟組織,過於「無力或鬆弛」,一樣造成髕骨往外拉。
.
這是一個相對位置的概念,意思是說『當有台車呼嘯而過,可能是我們踩煞車,或對方催油門』,所以當髕骨往外偏移,可以是外側的力過大或內側的力過小。
.
*大腿骨(股骨)往內轉
延續相對位置的概念,其實可能「髕骨並沒有動,而是相對的大腿骨往內轉」,而導致「髕骨看起來是外翻的」
.
.
5. 髕骨外翻怎麼處理?
應該先確定「需不需要處理」,也就是釐清「是不是髕骨外翻造成疼痛」,如果沒有疼痛,髕骨外翻不見得需要處理,但如果有伴隨疼痛,以下是常見的方式,包括運動治療、徒手治療、注射、貼紮、矯正性運動等:
.
*消除髕骨外側拉力
例如滾筒、伸展、徒手放鬆來減少外側軟組織(肌肉、筋膜等)的張力
.
*增加髕骨內側拉力
訓練附著在髕骨內側的肌肉群,試圖把髕骨拉回到內側
.
*避免大腿骨往內轉
訓練臀部肌群可以減少大腿骨往內轉(像是內八的姿勢)
.
現今研究發現,對於能改善長期膝蓋痛較有效的方式似乎是第三點,即「訓練臀部肌群」,但我的建議是,每個人狀況並不同,因此除了訓練臀部肌群,伸展、貼紮、滾筒及其他治療方式,也是可以同時嘗試的。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kneepain #patellalateraltil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hysiotherapy #physiotherapist #CSCS #膝蓋痛 #髕骨外翻 #防疫 #社交距離 #新冠病毒 #疫情 #復健 #肌力訓練 #訓練 #運動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附生舟狀骨復健 在 堡醫師的痠痛堡健室 Facebook 八卦
腳踝內側痛很久???恐為「附生舟狀骨」!
為何會生下這篇,因為一位嘉義的鄉親,特地從遠方跑來跟我討論附生舟狀骨,特此寫專文來紀錄下來。
本來不打算寫足部的了,但想到這些人一生都要伴隨著這個問題,然後跟一大堆問題的扁平足有相關之下,還是發願寫出來了。
===正文===
第一次發作疼痛,常發生在青少年時期,也就是大概小學4 5
6年級,到國中階段。後來就終身伴隨不定期發作了。常導致後天性扁平足,或是腳的內側凸一塊。
發生率最高為青春期女生,總體約人口的15%,因此機率相當的高,大部分的人沒有症狀也就相安無事。通常為雙側都有(我也有看過只有單側有,形成不對稱扁平足,更糟)
有些人發生在嚴重的腳踝扭傷後,腳踝內側就開始長期痛了起來,進入發炎期。
發炎期可接受復健治療、藥物治療緩解後,以特製鞋墊分散足底壓力,減少發作頻率。多伸展小腿內側肌群
疼痛期:輕微2-3天 嚴重2-3周!
常導致脛後肌痙攣、夾脛症等,最嚴重為疲勞性骨折。新書的P.90已經有不贅述。
但鞋墊不可墊太多,反而刺激導致發炎。需與鞋墊製作者好好溝通,時時調整。
真的超級嚴重-->開刀(很少很少需要)
診斷方式:觸診、X光、超音波皆可。甚至磁核共振。
分類:分成1-3型。第1型:小副生骨(30%) 第2型:大副生骨(60%) 第3型:接近融合(10%)
治療方式:復健、注射、藥物、鞋墊。
附生舟狀骨復健 在 副舟狀骨切除手術 - 閒聊板 | Dcard 的八卦
請問有人也有做過副舟狀骨切除的手術嗎? ... 一個同學重重地撞倒然後腳踝著地,去看附近診所,診所的骨科醫生說腳踝韌帶撕裂傷,之後就復健了半年, ... ... <看更多>
附生舟狀骨復健 在 [問題] 腳踝似乎不會好了...... | 附生舟狀骨ptt | 生病了怎麼辦 的八卦
小弟不才是個物理治療師不是專門跑電療的,以徒手為主如果當初有副舟狀骨原則上不會扭傷後才痛, ... Fw: [尋醫] 腳踝傷勢求中醫、復健科或物理治療師| 附生舟狀骨ptt. ... <看更多>
附生舟狀骨復健 在 [問題] 副舟狀骨疼痛- 看板Road_Runn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版上大家好
阿肥在今年3月中某天出門跑步
跑到一半突然左腳踝前下方感到異常疼痛
本來想說剩2k就到家了再撐一下
但實在是痛到哭爸,只能一跛一跛走回去QQ
原本以為是新鞋的鞋帶綁太緊造成壓迫
結果赤腳站的時候發現媽了個逼逼蛋
副舟狀骨的地方怎麼凸出來了=_=
以前雖然足弓低,但那邊不曾有骨頭凸出
而且目測足弓塌陷遠超過以往的程度
當時大概有一週的時間,只要穿任何會和患處接觸的包鞋就會非常疼痛
所以都只能穿拖鞋
心想死定了這個,會不會是脛後肌撕裂
上網查了一下症狀也真的幾乎符合
但阿肥是專治牲畜的獸醫,人類哩哩叩叩的骨科疾病實在不太了解
阿肥如果誤診的話,版上有無骨科醫師 請大力打臉QQ
然後想到真男人 張嘉哲曾經飽受脛後肌撕裂所苦
當時他的醫生跟他說:
「不手術的話不影響日常生活,但還想跑步的話只有開刀一途」
真男人因為開刀,復健了好久才復出馬場
越想越不對勁,心理越來越毛
後來因為研究所太忙
拖到四月底才去給台中南屯某骨科看
醫生說先採保守治療,做一些heel raising和腳掌抓握等等強化足弓的動作
確實在站立同時,刻意出力不讓左腳踝外翻的時候,疼痛感是減輕許多的
照著這些復健動作去做,的確有改進的效果
但最近常常是患處連續個兩三天不會疼痛,接著又會再痛個兩三天
雖然現在疫情不能出門跑步,可是感覺離康復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常常懷疑是不是保守治療的極限就是這樣
可是開刀的話切掉副舟狀骨似乎也不一定保證沒有後遺症 嗚嗚嗚
想問版上有人有相關傷病經驗可以分享嗎?
或是有沒有推薦很懂腳踝的醫生,不限地點不管多遠
只要能再次奔跑阿肥都願意去乖乖就診
不過當然是疫情之後,現在跨區移動太危險
拜託各位了QAQ
--------------------------------------------------------------------
題外話
因為阿肥右腳的副舟狀骨一直都凸凸的
從小到大常常運動的時候就是反反覆覆在發炎
高中的時候常打籃球也常常在痛
不過到大學打桌球系隊時好像反而很少出現疼痛
大學畢業後運動幾乎只有跑步就又開始偶爾痛
猜想桌球的腳步移動是否有強化足弓的作用?
有無生物力學達人可以釋疑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30.230.12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oad_Running/M.1622901316.A.E9E.html
考慮喪盡戶頭存款,去打個葡萄糖或PRP試看看QQ
可是之前有在跑越野的同時又不太會痛,可能崎嶇的路面地形對小肌群的協同出力有幫助
2月初比完一場越野之後,因為太忙都只跑平路,或許這些小肌群又漸漸失能
但在訓練頻率和強度又都沒變的情況下,所以連左腳也出現一樣的症頭
猜想桌球和越野都需要細膩的著力和腳步,因此對足弓支撐穩定起了滿好的作用
雖然沒有拇指外翻,但五指襪似乎是個好東西,順便改天買來試試
本身身體恢復速度算比較慢的人,可能真的要休久一點〒▽〒
※ 編輯: CSFV (140.120.99.151 臺灣), 06/09/2021 13:57: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