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某判決也打了幾個問號。我可以支持修法、調整流程、改善機制,但我不能認同「裝病避責」言論。
精神科醫師提供鑑定,法官決定採納與否再依法做出裁決。一切都有醫學與法條可循,這兩方沒人是恐龍。可惜民眾不服,不服的除了心中那口氣,更有質疑醫師與法官的專業。
我個人是認為專業人士也該受到民眾監督,這是行使公民權利的一種形式。但要搞清楚,是監督還是將民意凌駕於專業意見之上?我還想問,到底有沒有常識?
思覺失調症患者除了生活無法如常人般,服用的藥物副作用高、受到社會排擠、連累家人一起遭到異樣眼光。誰會沒事找精神科醫師診斷,給自己貼上患者標籤,只為了或許在某年某月某一日殺一個路人?
根據我的經驗,確實常有人尋求管道找醫師獲取診斷證明。例如美國有錢人愛給孩子拿過動症診斷,求學路會比較順因為考試時間限制可延長。可我還真沒聽過沒有病徵的會去找醫師:「快診斷我思覺失調!我好酷!」
目的如果是逃兵役或撈好處,拿個憂鬱症、躁鬱症診斷就好(成功機率也很低喔醫師那麼多年書是白讀的嗎)。會覺得患者預謀裝病多年的,難道不知道思覺失調症患者及其家屬的處境有多困難嗎... 從老闆到同學再到鄰居,個個避之不及。
我遇過的患者,十個有九個是被家人各種哄騙強行拖去看醫生,剩下一個是遭警方強制就醫。為逃過刑罰事後裝病,我聽過;案發前有多次就醫紀錄還有長期服藥,演戲演得這麼徹底的,沒聽過。
懷疑他人裝病前,請腦袋轉一輪再把自己的懷疑說出口,不然會被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失眠 專題 - 董富賢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 http://www.FindDoc.com 問題一:Betty最近變得難以入睡,偶爾夜間多夢,早上醒來仍覺疲累。有時會聽一些柔和的音樂或看書,但作用不大。若不服安眠藥,是否有其它方法幫助入睡?0:19 問題二:朋友建議服用安眠藥幫...
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副作用 在 傭仔日記 Maid's diary Facebook 八卦
做過空中飛傭五年,如果你問我有咩係大部份空姐空少飛長途機必帶嘅,我可以講係-褪黑激素。
之前飛咗澳洲線差唔多三年,每次返工都係飛凌晨機,夜晚返工飛九個鐘,飛到澳洲已經係第二朝。逗留喺澳洲嘅時間好短,朝早瞓覺,夜晚一定瞓唔著第二日又要返工,好多時我都會習慣食一粒褪黑激素嚟幫助入眠!就算宜家冇得飛,但日日夜夜都有唔同嘅新聞、生計問題同大環境改變影響情緒,真係好易令人失眠,所以即使宜家停飛,我都有keep住食,等自己好瞓啲!
褪黑激素有分3mg、5mg、10mg或其他份量不等,由低劑量開始服食,如效果未如理想再逐步調高劑量。
其實褪黑激素呢種補充品,喺入咗行冇耐已經有好多深資嘅senior同事會向你介紹,以應付空服員呢種日夜顛倒返shift嘅工作模式。
根據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褪黑激素並非安眠藥,不存在因長期服食藥物,使身體產生耐藥性造成依賴,導致藥物成癮問題,只要按照瓶上指引服食,基本上不會對身體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副作用亦較輕微。
Jamieson 雙重功效配方幫助輕鬆入睡,改善睡眠質素,亦有助調節時差,適合旅行或需要輪夜工作人士服用。
返夜或者經常失眠嘅你,仲唔快啲買返樽,告別數綿羊嘅日子?!
#Jamieson #加拿大No1
#褪黑激素3毫克 #雙重功效配方
#調節時差 #晝夜規律
#縮短入眠時間 #改善睡眠質素
#萬寧屈臣氏HKTVMALL有售
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副作用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八卦
從「我們與惡的距離」談起
最近台灣有一齣很火紅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精神疾病病患造成的社會問題為主題,討論當精神病患隨機殺人後,受害人家屬、被害人家屬、媒體、社會大眾、以及司法人士等等的互動,深入人性的善與惡,感動了很多觀眾,也引起許多法律及社會如何處理及幫助精神病患的話題。
劇中強調精神病患必須長期接受藥物治療,不過,也特意凸顯出服用精神科藥物的嚴重副作用,譬如智力及行為能力大幅下降、身體協調變差等等。這齣電視劇把這樣的治療方法定位為「無法避免的壞處(necessary evil)」,因為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來幫助那些精神病患。換句話說,為了讓那些精神病患繼續生活下去,不去暴力傷害別人,唯一的辦法是用精神科藥物把他們的大腦給「廢了」,就好比用化學藥物為強暴犯「去勢」一樣的思維。
真的沒有其它辦法了嗎?兩年前,我應公民人權協會(CCHR)、國際同濟會、國際獅子會的邀請,到台中參加公益講座「除了吃藥,我還能做什麼? — 探討精神障礙多重原因,藥物並非唯一選擇」,專題演講的題目為「給不想再吃精神科藥物的你 — 從中醫的成功個案臨床經驗談起」。在活動之前與之後的好幾個月,我和許多精神科臨床醫師交流討論,不少精神科醫師也深刻認知,這樣長期藥物治療並不是辦法,有些精神科醫師也開始拒絕使用化學藥物,嘗試使用另類療法,譬如音樂療法等等。
其實,中醫是可以大幅幫助精神病患的,我幫助過不少精神病患,從憂鬱症(Depression)、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自殺傾向(Suicidal)、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強迫症(OCD)、自閉症(Autism)、迫害妄想症(Paranoia),到有幻覺幻聽、無故打人罵人等等的精神問題。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皆和我們有意識及無意識的心智活動有直接關聯,肝心脾肺腎、各主魂神意魄志,生理和心理互相影響,心理不同的問題會導致不同器官的生理問題,而不同器官的生理問題也會導致不同的心理問題,惡性循環下,導致身體及精神有嚴重的不正常表現。對於這樣生理心理互相的影響,中醫從生理下手,器官的問題轉好一些,對生理的負面影響會減少一些,生理問題輕微一些,器官問題也就再好一些。如此,利用中醫治療,打破生理與心理的惡性循環,轉為良性循環,精神問題逐漸減輕,乃至完全康復。
這聽起來好像有些玄,其實,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觀察注意到了這個關聯性。人體腸道內有數百萬神經元,不亞於腦內的神經功能,已經被現代醫學認為是「第二大腦」。大腸內的毒蛋白及其它有毒物質,被認為極有可能是老年癡呆症、帕金森氏症、自閉症等的根本原因。世界各地器官移植的病人,肝心脾肺腎或其它器官的移植,已經有數十萬個病例在器官移植後,發現個性、人格、興趣、技能、生活習慣等等不同心智活動的明顯改變,讓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變得與捐贈器官的人更加相似。「細胞層次記憶(cell level memory)」也慢慢被主流接受,認為每個細胞都會帶有某些記憶,對人體的整體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面對社會上越來越多的精神病患,目前精神科主流走上兩條路。一是使用更多、更強的化學藥物,這部分不需要再多討論,絕大多數的精神科醫師認為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二是重新使用以前流行過的電擊方法,換個方式,新的電擊方法變得比較「高科技」,可以把微小的儀器植入腦殼裡面,當儀器偵測到腦內「異常放電」現象,就依據事先設定的「程序」,放電電擊大腦特定部位,以「修正」、「掩蓋」精神科醫師認為的「異常放電」。這樣的方法,挺「科技」的,但是一點都不「科學」,和用化學藥物把精神病患「廢了」異途同歸,外來強加的放電,遲早有一天會把大腦搞得更換亂,產生更多、更大的問題。
既然台灣公視製作組要探討精神病患的長期治療及衍生的社會問題,很有心的製作電視劇來引起各方專家及社會大眾的討論,那麼,是不是應該多花些時間及心力去深入了解中醫治療精神疾病的效果,以及那些因為中醫治療而康復、得以重回正常生活的病人故事呢?
(http://andylee.pro/wp/?p=5520)
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副作用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評價
失眠 專題 - 董富賢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 http://www.FindDoc.com
問題一:Betty最近變得難以入睡,偶爾夜間多夢,早上醒來仍覺疲累。有時會聽一些柔和的音樂或看書,但作用不大。若不服安眠藥,是否有其它方法幫助入睡?0:19
問題二:朋友建議服用安眠藥幫助入睡。請問安眠藥是否會讓人上癮?長期服用會有副作用嗎?1:49
問題三:長期失眠會引致其它情緒或精神疾病嗎,例如焦慮症,抑鬱症等?2:49
問題四:Betty是否需要求診,如需要求診,應該找哪一個專科?3:26
查詢醫生資訊:
http://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5238MVKL3I/hqdefault.jpg)
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副作用 在 精神科專科黃俊賢醫生- 什麼情況下才使用鎮靜劑?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