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善心人士從柯粉群組內部轉來一段文章。柯粉說,2012到2020之間,高雄每年從中央拿的「一般性及專案補助款」,都比台北市多;試圖證明中央政府並沒有虧待高雄,而柯文哲錢拿得比較少,所以柯文哲是冤枉的,我們批評柯文哲是不對的。
這種論點真的是毫無意義。
重大建設最花錢的項目,像捷運初期路網(初期路網一定比後續路網貴,因為里程長而且整個系統也要從頭做起)、鐵路地下化、大型河川防洪治水、核心商業區的拆遷重劃與基建等,這些東西,台北早就在1980、1990年代就已經做得差不多了,至遲不超過2000年代初期,真是滿滿的先發優勢。
柯粉提供的資料,從2012算起,這時候台北的重大基礎建設早已告一段落,而高雄才正進行到高峰期。一個早就把該花的錢花完了,另一個才正要開始花大錢,怎麼比?如果把2000年代以前,中央政府補助給「台北市」的建設經費,換算成現在的幣值,恐怕是個天文數字。
拿2013完工的高雄展覽館說事,那請問1985年完工的台北世貿算什麼?拿2018完工的衛武營藝文中心說事,那請問1987年完工的國家兩廳院算什麼?拿2016年才啟動搬遷的高雄205兵工廠遷移說事,那請問1980年就遷移的聯勤44兵工廠(後來改番號為206兵工廠,在現在的信義計劃區境內)算什麼?
更不要說,柯粉很惡意地撇開了新北、基隆的部份不談。要知道「台北市」的大建設期是1980~1990年代,之後才逐漸外溢到新北、基隆,甚至桃園。六都升格(2010)以後,大高雄市的面積,是台北和新北和基隆加起來的1.3倍,即使把北桃園加進去,也大上一截!
拿2013峻工啟用的高雄洲際貨櫃中心說事,那請問2009年啟用的台北港(位在新北市內)算什麼?拿國道七號說事,那請問國道二號(機場連通道)、國道五號(北宜高)算什麼(更何況國道七號一直卡死在環評問題,從未能夠執行)?拿高雄輕軌捷運說事,那請問淡海輕軌算什麼?拿2015年初期通車的高雄港聯外高架道路說事,那請問2011年全面通車,連接台北港的台64線高架道路算什麼?
更何況,大高雄面積廣袤,上到玉山、下到台灣海峽,有高密度都市,有巨大工廠,有農村,甚至有原住民鄉鎮;民政事務浩繁、地方派系林立,行政成本更是龐大。
高雄是重工業港都,石化、煉鋼廠到處都是,大型貨車滿街跑。道路維護、污染防治等方面的鉅大挑戰,都不是非工業都市的台北所能夠相提並論的。
要比真的比不完。柯粉惡意的論述過不了淡水河。無視於北、高兩大都會區,中間三十年以上的發展落差;也無視於行政區域上的「台北市」,只不過是整個北部都會區的一小塊核心,不計入新北、基隆甚至桃園等「一日生活圈」的部份。單拿一個基礎建設已經做得差不多的台北,跟縣市合併後,還在大建設時期的大高雄相比,立足點根本就不一樣,要怎麼比?
說穿了,柯文哲只不過是個甩手市長,他所接手的台北市只不過是一個面積很小、都市結構單純且基礎建設早已做得相當完備,又集全國媒體寵愛於一身的的首善之都。而高雄,面積廣大、都市結構複雜、基礎建設還在高峰期,治理非常不易。而且長期以來都被台北媒體邊緣化、污名化。
這樣的大環境下,台北的政治人物,只要做一些行政效率層面的細部改善,再上媒體宣傳一下、粉飾一下、放砲一下,很容易就得到全國視聽大眾的關注,很容易就能加分。黃黃白白的台北政治人物,講話很大聲,很容易先發制人。而南部的政治人物,想要辯解,卻始終不得要領,聲量也很難擴及全國。並不是高雄人愛計較,而是這種立足點不平等的比較、把高雄污名化的論述,再怎麼樣我們也不能默不作聲、乖乖挨罵。
更何況,整個國家的利益結構往台北傾斜,對誰有好處?台北的年輕一代都很喜歡講居住正義,但是居住正義的解決之道,不在於打房,而是國家資源分配的再平衡,讓人們能夠自由選擇在台灣的任何一個區域發展,這樣才談得上居住正義。
區域平衡發展,是台灣作為一個國家的當務之急。這對離鄉背井的人來說是正義,對於出身北部都會的人來說也是種減壓,對於整個國家來說更是宏觀的百年大計。
而柯文哲與柯粉這種斷章取義的論述,只不過是曝露了他們的狹隘短視。小事情精明,大格局卻糊塗,這對於國家整體的宏觀平衡,毫無幫助。
柯文哲終究不是一個國家層級的人才。
(圖片來源:遠見雜誌)
「鐵路地下化好處」的推薦目錄:
- 關於鐵路地下化好處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 關於鐵路地下化好處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 關於鐵路地下化好處 在 陳菊(花媽) Facebook
- 關於鐵路地下化好處 在 Fw: [閒聊] 大家喜歡高架還是地下化- 看板Railway 的評價
- 關於鐵路地下化好處 在 為什麼鐵路要地下化???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鐵路地下化好處 在 為什麼鐵路要地下化#討論 - 時事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鐵路地下化好處 在 高架化優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鐵路地下化好處 在 高架化優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鐵路地下化好處 在 Re: [問卦] 鐵路高架的好處是啥?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鐵路地下化好處 在 鐵路高架化缺點的推薦與評價,DCARD - 疑難雜症萬事通 的評價
- 關於鐵路地下化好處 在 南鐵東移好處 - 加油地圖 的評價
- 關於鐵路地下化好處 在 [問卦] 驚!不改地下化桃園鐵路早就立體化了?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鐵路地下化好處 在 Re: [問題] 為什麼要鐵路高架化?- 看板Railway 的評價
- 關於鐵路地下化好處 在 桃園鐵路地下化綜合規劃2022-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 ... 的評價
- 關於鐵路地下化好處 在 高雄鐵路地下化班距長.運量不如預期|華視新聞20211116 的評價
鐵路地下化好處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八卦
有善心人士從柯粉群組內部轉來一段文章。柯粉說,2012到2020之間,高雄每年從中央拿的「一般性及專案補助款」,都比台北市多;試圖證明中央政府並沒有虧待高雄,而柯文哲錢拿得比較少,所以柯文哲是冤枉的,我們批評柯文哲是不對的。
這種論點真的是毫無意義。
重大建設最花錢的項目,像捷運初期路網(初期路網一定比後續路網貴,因為里程長而且整個系統也要從頭做起)、鐵路地下化、大型河川防洪治水、核心商業區的拆遷重劃與基建等,這些東西,台北早就在1980、1990年代就已經做得差不多了,至遲不超過2000年代初期,真是滿滿的先發優勢。
柯粉提供的資料,從2012算起,這時候台北的重大基礎建設早已告一段落,而高雄才正進行到高峰期。一個早就把該花的錢花完了,另一個才正要開始花大錢,怎麼比?如果把2000年代以前,中央政府補助給「台北市」的建設經費,換算成現在的幣值,恐怕是個天文數字。
拿2013完工的高雄展覽館說事,那請問1985年完工的台北世貿算什麼?拿2018完工的衛武營藝文中心說事,那請問1987年完工的國家兩廳院算什麼?拿2016年才啟動搬遷的高雄205兵工廠遷移說事,那請問1980年就遷移的聯勤44兵工廠(後來改番號為206兵工廠,在現在的信義計劃區境內)算什麼?
更不要說,柯粉很惡意地撇開了新北、基隆的部份不談。要知道「台北市」的大建設期是1980~1990年代,之後才逐漸外溢到新北、基隆,甚至桃園。六都升格(2010)以後,大高雄市的面積,是台北和新北和基隆加起來的1.3倍,即使把北桃園加進去,也大上一截!
拿2013峻工啟用的高雄洲際貨櫃中心說事,那請問2009年啟用的台北港(位在新北市內)算什麼?拿國道七號說事,那請問國道二號(機場連通道)、國道五號(北宜高)算什麼(更何況國道七號一直卡死在環評問題,從未能夠執行)?拿高雄輕軌捷運說事,那請問淡海輕軌算什麼?拿2015年初期通車的高雄港聯外高架道路說事,那請問2011年全面通車,連接台北港的台64線高架道路算什麼?
更何況,大高雄面積廣袤,上到玉山、下到台灣海峽,有高密度都市,有巨大工廠,有農村,甚至有原住民鄉鎮;民政事務浩繁、地方派系林立,行政成本更是龐大。
高雄是重工業港都,石化、煉鋼廠到處都是,大型貨車滿街跑。道路維護、污染防治等方面的鉅大挑戰,都不是非工業都市的台北所能夠相提並論的。
要比真的比不完。柯粉惡意的論述過不了淡水河。無視於北、高兩大都會區,中間三十年以上的發展落差;也無視於行政區域上的「台北市」,只不過是整個北部都會區的一小塊核心,不計入新北、基隆甚至桃園等「一日生活圈」的部份。單拿一個基礎建設已經做得差不多的台北,跟縣市合併後,還在大建設時期的大高雄相比,立足點根本就不一樣,要怎麼比?
說穿了,柯文哲只不過是個甩手市長,他所接手的台北市只不過是一個面積很小、都市結構單純且基礎建設早已做得相當完備,又集全國媒體寵愛於一身的的首善之都。而高雄,面積廣大、都市結構複雜、基礎建設還在高峰期,治理非常不易。而且長期以來都被台北媒體邊緣化、污名化。
這樣的大環境下,台北的政治人物,只要做一些行政效率層面的細部改善,再上媒體宣傳一下、粉飾一下、放砲一下,很容易就得到全國視聽大眾的關注,很容易就能加分。黃黃白白的台北政治人物,講話很大聲,很容易先發制人。而南部的政治人物,想要辯解,卻始終不得要領,聲量也很難擴及全國。並不是高雄人愛計較,而是這種立足點不平等的比較、把高雄污名化的論述,再怎麼樣我們也不能默不作聲、乖乖挨罵。
更何況,整個國家的利益結構往台北傾斜,對誰有好處?台北的年輕一代都很喜歡講居住正義,但是居住正義的解決之道,不在於打房,而是國家資源分配的再平衡,讓人們能夠自由選擇在台灣的任何一個區域發展,這樣才談得上居住正義。
區域平衡發展,是台灣作為一個國家的當務之急。這對離鄉背井的人來說是正義,對於出身北部都會的人來說也是種減壓,對於整個國家來說更是宏觀的百年大計。
而柯文哲與柯粉這種斷章取義的論述,只不過是曝露了他們的狹隘短視。小事情精明,大格局卻糊塗,這對於國家整體的宏觀平衡,毫無幫助。
柯文哲終究不是一個國家層級的人才。
(圖片來源:遠見雜誌)
鐵路地下化好處 在 陳菊(花媽) Facebook 八卦
高雄市政府公辦市地重劃,創造公共土地價值,針對議員關心平均地權基金使用,今天在議會答詢時強調,市府土地重劃以市民利益為要,漲價歸公、依法編列,盈餘用來建設、回饋市民,過程絕對公開透明、經得起考驗,盼各界給予團隊鼓勵,繼續建設大高雄。
市議員周玲妏在市政總質詢上提出都市更新的好處,包括更新社區、改善市容、平衡發展、有助救災及減免賦稅等多項優點,她特別舉小花理論為例,建議市府應持續進行都市更新,並運用平均地權基金盈餘投入各區建設,讓美好的市容景觀向外擴散。
我向議會說明,市府透過土地重劃創造財富,全市有85%土地開發皆採公辦重劃,將土地標售或增值盈餘回歸平均地權基金,基金運作均依法行事、公款公用,公開透明繳入公庫,接受議會監督審議,並依循漲價歸公的正義原則,將盈餘投入建設、利益全體市民共享,合理合法使用公共財源,盼各界給予團隊鼓勵。
地政局也指出,根據五都政府主計單位網站預算資料,自100年至103年,新北市編列繳庫預算為260億,台中市176億,台北市174億,高雄市148億,台南市83億,本市在五都中排名第四,目前基金體質健全,基金淨值及保留盈餘計有121億元,將繼續投入公共建設,服務廣大市民。
此外,議員林瑩蓉關注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推動成效,市政府認為,高雄具備國際良港等先天優勢,中央原以高雄為發展據點,現卻佈局於六海一空,市府也擔心此舉分散資源,恐弱化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實力,難以和上海或釜山等港口競爭,將繼續透過市籍立委爭取集中資源,強化競爭力。
高捷美麗島站是全球最美車站之一,林瑩蓉也盼高雄車站再造亦能開創新思維,市府也認同高雄車站是許多高雄人共同的生活記憶,目前正在進行鐵路地下化,市府重視民間團體對於空間規劃的意見,願作為與鐵改局間的溝通橋樑,她責請秘書長吳宏謀及都發局居中協調,盼擴大公民參與,尋求最佳共識。
鐵路地下化好處 在 為什麼鐵路要地下化??? - Mobile01 的八卦
鐵路地下化 ,有很多好處,最主要是改善交通與炒房高雄市花了上千億,把鐵路地下化但是~~現在又要花很多錢做輕軌這樣不會又造成交通問題嗎? ... <看更多>
鐵路地下化好處 在 為什麼鐵路要地下化#討論 - 時事板 | Dcard 的八卦
這是我前幾個禮拜去大阪梅田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大家都知道日本跟台灣一樣會地震,所以房子都會向下打地基,可是一旦鐵路地下化,上面蓋私人住宅地基向 ... ... <看更多>
鐵路地下化好處 在 Fw: [閒聊] 大家喜歡高架還是地下化- 看板Railway 的八卦
※ [本文轉錄自 ChungLi 看板 #1Te2luqU ]
作者: wild2012 (世界末日) 看板: ChungLi
標題: Re: [閒聊] 大家喜歡高架還是地下化
時間: Fri Oct 11 15:15:02 2019
你的簡介太粗糙了
我來補充一下
: 高架-┐
├優點:經費較低、施工時間較快
可以看窗外風景、空氣好、維護費用低、消防救災容易
有在通勤的都知道,空氣好有多麼重要,地下隧道裡的空氣聞久了很噁心的
: │
: └缺點:噪音較大、我覺得醜、橋墩佔空間
噪音的問題本來就不是沿線住戶在意的問題,房地產才是
終究是先有鐵路才有房,怕噪音又怎會住在鐵路邊???
而且因為高架遮擋的關係,聲音只會向上散發,橋下只有震動聲,噪音比捷運大一點
不過大部分人都不是鐵路沿線住戶,噪音又與我何干?
橋下空間的美化與利用
台灣大部分縣市橋下 都只是停車場,要不要改變?事在人為而已
~~~
主戰場福和橋下https://goo.gl/GGILFV
台北的華中橋下https://goo.gl/Ooz1bw
芝山岩橋下https://goo.gl/PmGuhL
日本旅遊別忘了逛逛「高架橋下」!3個展現絕佳空間利用的東京高架下商圈
https://facy.com.tw/articles/666
橋下是小商店,旁邊有綠帶跟人行道+自行車道
文創空間不需蓋巨蛋 高架橋下就可以
https://eyesonplace.net/2016/01/25/1090/
~~~
: 地下化┐
: │
: ├優點:噪音較小、我覺得好看、較不佔地面空間
看不見
: │
: └缺點:經費高、施工時間長
消防救災困難、維護費用高、隧道內噪音、擴充困難
消防
消防法規規定 隧道內事故,須於十分鐘內趕到事發地點
假設桃園-內壢間的隧道發生火災,光穿過車站到地下二十米深的車站 就要十分鐘了吧
二十米有多高? 大概六、七層樓高吧,更何況還要攜帶一大堆裝備
十分鐘人就死光光了,也什麼都燒光光了,還救個屁?
經費
從原本的高架300多億,到現在改地下化延伸到平鎮要1000多億,
而將來一定會延伸到楊梅,然後經費又要增加300億,
要是延後個幾年物價上漲,1500億都有可能
這些都不包括中壢車站附近的未徵收土地,又要再加上一筆錢
不過都不是花 你我口袋裡的錢,所以經費多寡也沒有意義了
反正到時候只要拍拍屁股說中央不撥款 不是我不出錢 就好
~~~
5月23日市政總質詢 https://tinyurl.com/yxd3glz2
鐵路地下化桃園段工程經費964億元,市府將出資達42%,相較台南及高雄市府經費負擔比
例分別是12.5%、25%,希望市府也爭取降低負擔比例。
桃園鐵路地下化延伸至楊梅部分因埔心段涉及較多房屋拆遷易生爭議,
預計於第二期修正案時推動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615851
~~~
時間
若計畫未變高架化大概完工了吧,工期約三年(地下化工期約十年),
反觀...地下化連環評初審都過不了
更何況後面還有都市計畫、建築、消防、交通...等,
總共有三十多項審查,你說要多久? 我也不知道
~~~
台鐵桃園段高架改地下預算三級跳 環委:規劃太草率、補件再審
https://e-info.org.tw/node/219184
交通部鐵道局表示,將會延續使用高架化階段已完成的臨時軌及臨時站,減少私有地用地
需求,但地下化仍較高架化新增689億預算,且工期最快需十年才能完工。
「整個建設的規劃都還沒完成,含綜合規劃在內還有很多變數。」陳志銘表示
~~~
這個十年指的是開工之後十年,但是紙上審查的前置作業要多久呢?
平均也是十年起跳,不管是之前為高架做的環評,還是高雄、台中、嘉義、台南鐵路
前置作業都是十年起跳,這樣最少都要等二十年
你有幾個二十年可以等? 二十年之後還需要火車這種交通工具嗎?
又有誰知道未來會如何呢?
~~~
鐵路立體化/是誰畫破納稅人荷包 讓你我跟著跳進軌道錢坑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3493100
鐵路高架化的營運及維護成本是原來的近3倍,地下化要花6倍的錢。
~~~
桃園高架鐵路的維護費用預估平均是每年4.5億,地下化就變13.5億
而你知道桃園一年的交通發展運算是多少嗎? 大約30億,頂多50億
不過那是鐵路局要出的錢,不關桃園的事,更不是你我口袋裡的錢,
維護費用多少又關我屁事?
以現在這個高速資訊化的年代,一年一變,二十~三十年實在太過漫長
你還要再忍受全台最髒、臭、亂的中壢火車站多久?
所以我才支持高架化,趕快蓋一蓋才是王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1.16.10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ungLi/M.1570778104.A.D1E.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wild2012 (1.171.131.213 臺灣), 10/16/2019 12:53:17
※ 編輯: wild2012 (1.171.131.213 臺灣), 10/16/2019 13:08:5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