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署長在前面衝改革,背後署內同仁卻四處放火,我真的很同情他。健保署絕對是我「重點關心部會」,各位事務官麻煩像話一點,李署長脾氣好有修養,我可不是吃素的。
今天風傳媒報導: 健保署不解為何要賠錢救產婦,醫師轟「沒血沒淚」;現在凌晨12點,我還不能睡覺要寫長文回應,健保署真的是我過勞的主要原因之一。(補充:李署長也還在為了他這樣的部屬,辛苦的在收尾,發文)
健保署專員「沒血沒淚」的回應顯示了甚麼事? 長期以來,健保署自己躲在冷氣房裡辦公,完全不知道第一線的醫療人員是怎麼工作的,卻自以為是,拿著雞毛當令箭。遇到事情時,第一個思考就是「不能燒到我」,第二個思考就是「要推到別人身上去」。
先向民眾說明台大施醫師那件高危險產科事件為甚麼爭議。
1. 所有高危險產科醫師遇到植入性胎盤,這種有非常高的機會在產後胎盤無法剝離可能產生大出血導致生命危險的個案時,第一個考慮就是「要怎麼做能夠保障母親和嬰兒的生命?」所以會組成高危險妊娠團隊,除了本來剖腹產手術基本的麻醉科醫護、婦產科醫護、新生兒科醫護之外,還會需要放射科團隊,甚至血管外科團隊;而原本的麻醉科、婦產科和新生兒科團隊,也可能需要比例行編制更多人,因應手術過程所有緊急現象。
這個我們稱為standby。中文叫做「嚴陣以待」。實際上就是「待命」,而這個待命,在健保給付上,一毛錢都沒有,一毛錢都沒有,一毛錢都沒有 (很重要要說三次)。健保署官員所說的「會實支實付」,是假如這個產婦不幸發生了產後大出血,不幸非常非常嚴重,不幸一個產科團隊無法處理,所有準備的專科團隊都用上了,才能「實支實付」;假如運氣好,產科醫師技術高超,這些被叫來standby的醫療團隊一個都沒用上,那不好意思,這些都是情義相挺、愛心滿人間,健保署沒看見喔啾咪。
(引自風傳媒) [衛福部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委陳真慧18日表示,健保給付有包含植入性胎盤合併的產後大出血的止血醫材,早在103年7月第二階段實施DRGs(同病同酬,包裹給付)時就已經排除在外,屬於論量申報、實報實銷,醫師不可能賠錢做義工。]
陳專委,妳在健保署吹冷氣看報表,妳知道遇到這種簡直是鮮血炸彈的現場,有多少專家、工作人員,在第一線流汗,全身噴滿鮮血只為了救病人一條命? 甚至常常是半夜被緊急call到醫院,拼命到天亮? 待命的都是「賠錢做義工」不說,連有給付的健保費點值拿到國外相比都低到笑死人,甚麼叫「賠錢做義工」,台灣重症醫師一直都在「賠錢做義工」! 妳好意思說嘴!!
2. 施醫師為甚麼一開始就要考慮昂貴的自費止血醫材? 站在手術台上,醫師與醫療團隊就是那個與死神拔河奮戰的將士,他在搏鬥前要盤點自己有多少武器。所以植入性胎盤的個案,手術前要「備血」,準備一旦出現大出血可以馬上輸血;手術前要準備血管栓塞的工具,一樣是一旦大出血馬上請放射科塞住大血管;手術前要準備所有可能的止血醫材,一旦傳統的止血工具不夠效果,最好最快最有用的醫材就要立刻可以使用。
所以那個要站上手術台對抗鮮血炸彈與死神的戰士,要確定如果發生嚴重的流血,他與他的病患是否有能力使用手頭上所有能用的止血醫材,包括自費品項。 所有要救命的醫師,絕對不能忍受就是「沒有錢所以不能救」,所以為甚麼會有施醫師和患者對於自費品項的對話,為甚麼會有後來他決定「賠錢也要救」。
最後慶幸的是老天保佑,施醫師團隊技術好,出血並沒有多到必須使用那些自費醫材。
(引自風傳媒) [針對施景中於文中提到的兩項自費止血醫材,陳真慧則表示,針對產後大出血,健保也有給付止血用的材料跟藥物,不明白該名醫師為何要使用自費醫材?]
陳專委,沒有專業知識就不要講這種話出來給人家笑。如果健保給付止血的材料與藥物就有用,當然不用用到其他的止血醫材;手槍打的死會需要用大砲嗎?
事後諸葛也就算了,還要暗示一下醫師「故意要用自費品項」。
醫療本來就是很貴的東西。健保能夠給付的,是基本的醫療照護,所以健保能給的是一碗滷肉飯的內容,要額外加排骨當然必須自費,這是不可能完全滿足的事。
但是健保署官員們的心態一直以來就是:
1. 醫生你們騙我,你們是一群過太爽的騙子
2. 民眾,醫生騙你們的,健保甚麼都給喔
3. 民眾,我們健保好棒棒,不用花錢就甚麼都有喔
在中央黨部的時候,我的同事常常問我,為甚麼醫生聽到健保,都會先罵髒話?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心裡罵了大概十次以上的髒話。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今天來冒著被罰三百萬的風險來談談疫苗的真相吧,說實話我就不懂到底疫苗有甚麼不能談的,還要上午開個記者會罵人假訊息,那些假訊息無礙防疫啊?你到底注重的是政權還是抗疫啦? 根據今天聯合報的報導:【台灣疫情爆發,...
醫務管理 在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OC(Taiwan) Facebook 八卦
【海外技術合作計畫驗收囉📝】
人飢己飢、患難見真情、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在人與人之間叫做友情
在國與國之間
就是 #台灣 貢獻 #國際社會
最真誠最專業的具體行動❗️
剛好最近 TaiwanICDF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從東南亞、南太平洋直到遙遠的南美洲
都有在當地海外技術合作的豐碩成果
跟著小編一塊兒去驗收吧~😉
第1站🇳🇷 #諾魯 社區營養衛教巡迴活動
為了提升諾魯人民的營養及衛生觀念
台灣技術團努力向當地民眾說明慢性病是如何造成、示範蔬菜的烹煮方式🥬🍆🍅 以及發放菜苗及堆肥等...
連諾魯總統Aingimea閣下也親自到場力(筆)挺(記)💪
第2站🇮🇩 #印尼 中蘇拉威西WASH供水與衛生支援計畫
大家還記得去年9月在 #中蘇拉威西 發生的大地震嗎❓
為了幫助當地災後重建
台灣國合會與 #美慈組織 共同合作 🤝
讓超過1000個受災戶能重獲潔淨的供水系統
計畫落成典禮當天
希吉縣縣長也特地趕到現場感謝台灣呦😘
第3站🇵🇾 #巴拉圭 醫療資訊管理效能提升計畫
「當數據告訴我們,系統的確縮減了病患等待看診的時間,這些改變過程中所遭遇過的挑戰,頓時都覺得值得了...」
巴拉圭志工簡含旌上屇這段感性的文字
或許就是台灣自2016年起在巴拉圭
協助建立 #醫務管理系統 👨🏻⚕️👩🏻⚕️
提升當地 #醫療照護 與 #服務品質 的美麗成果吧~
想瞭解更多簡含旌在巴拉圭的的故事嗎?
請由此進👉 https://s.yam.com/nWFTj
同場加映👉 https://youtu.be/q_qcwsUGH04
#真誠的朋友 ❤️
#TaiwanCanHelp
Taiwan’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und technical missions have seen great results cooperating with local shareholders all around the world, from Southeast Asia, to the South Pacific and even in South America:
- Taiwan’s technical and medical team in #Nauru held a "Seedling Giving and Cooking Workshop" on October 12 at Meneng Hall. More than 30 people took part and H.E. President Aingimea and H.E. Ambassador Wang were there to cheer on the participants.
- #TaiwanICDF responded to #Indonesia’s call for international aid in the wake of th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that struck Sulawesi by launching a WASH project with Mercy Corps this February. The project came to an end recently with a joint handover ceremony on October 16 in Sigi Regent, one of the areas with the most casualties. Among some 165 attendees, deputy representative Taipei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in Indonesia Peter Lan, Irwin Lapata, head of Sigi regent and Mr. Ade Soekadis, Executive Director, Mercy Corps Indonesia gave speeches to mark the fruitful project that benefited at least 1,000 affected households.
- Taiwan has been working on a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fficiency Enhancement Project in #Paraguay since 2016, aimed at increasing efficiency, which has successfully reduced patient waiting times.
醫務管理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八卦
【ICU醫生陳志金】粉專剛剛突破80,000(八萬)人了!新朋友、舊朋友,想要多了解阿金的話,可以看看《天下雜誌》這篇專訪,我覺得寫得很完整、也很真實 😊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3430
點入《天下》原始文章,排版比較好讀,而且有圖片,如果看不到全文,以下是純文字。
《從白目憤青變熱血醫師 阿金醫師:救不回病人,也要救活家屬》
文 陳潔 2018-12-24
~~
人稱阿金醫師的台南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為了重症病人,15年來幾乎不曾離開台南;平時更像溫暖的家人,反覆說明病情、錄音鼓勵患者。兩年前甚至投入推動「醫病共享決策」,陪家屬走過每個天人交戰的時刻,獲頒醫策會2018年「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與創新獎。
~~
兩年前,藝人邱凱偉(Darren)發燒到醫學中心急診,等太久不耐煩,遭回嗆「不能等就不要等阿!」因此公開抱怨醫師。為此,台南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發文整理6項「符合即可退掛」的症狀溫和開嗆,更以「歡迎自由分享!也可以放大掛在急診門口喔~」幽默作結。此文吸引8萬人按讚、1萬7千人分享,更因媒體大幅報導,讓他因此暴紅。
12月中旬,這位網紅醫師的團隊,更獲頒醫策會2018年「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與創新獎。
人稱「阿金醫師」的陳志金,若不是穿著醫師袍,真沒人看的出來,這位右臉眼下有塊暗紅印記、20年來始終如一的中分髮型,滿臉笑容、微胖身軀的男人,是加護病房的主治醫師。
他的人、做的事,都不像傳統認知高高在上的醫師,更像是親切接地氣的大哥。他曾不厭煩地在半小時內,對陸續抵達的家屬重複3次病情;花上2、3個小時為家屬解釋病情;一通電話也能找到他,出院還會收到他的祝福訊息。
陳志金主要負責腦中風及腦損傷病人,很常遇到病人長期昏迷,家屬面臨該選擇氣切或拔管的兩難。
#該氣切或拔管?不再是醫師單方決定
這也是台灣步入高齡社會之後,多數人一生總會遇到一次的重大抉擇。氣切,代表長期照護、等待甦醒,代表昂貴醫療資源的持續投入;拔管,則是放手,讓生命回歸自然歷程。選擇沒有對錯,只怕後悔。不少家屬倉促做了決定,卻日後心生愧疚,甚至責怪醫師。
這是陳志金長期在臨床上遇到的困難。自2016年3月,他帶著團隊與35個家庭開上2、3小時會議,先讓家屬填寫線上問卷,得以「客製化」評估需求,再以珍珠版、3D列印製成的等比例真人模型,詳細解說插管、氣切的位置,一來一往表達意見,一起面對氣切或拔管的天人交戰。
62歲的柯先生因腦損傷昏迷,外甥小鄭(化名)就曾參與家庭會議,當時他與陳志金團隊對談近3小時。從一無所知到對氣切、拔管及癒後照顧瞭若指掌,尤其擬真模型讓說明更容易理解,才能做出決定。
每一步都很艱難,但陳志金向病人強調,沒有對錯,「選擇了就是好決定。」
今年一月初,小鄭及親人決定拔管,柯先生於兩個月前逝世。「我覺得陳醫師很為家屬想,以前醫生都是救活就好,但救活之後其實還是家屬要顧!」小鄭說。(編按:此處拔管與一般急救無效的拔管不同,而是針對病情穩定,可脫離呼吸器的病人,若將來病情惡化,不再重新插管。因此有些病人拔管後,仍可存活很久。)
不再是醫生單方面下命令,而是與家屬共同決定的「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模式,消弭了醫生與病患家屬之間的資訊不對等,也幫助35個家庭在拔管、氣切中抉擇。這個試驗,是陳志金團隊得到「國家醫療品質獎」的關鍵。陳志金說,後續追蹤家屬意見,至今沒有人後悔當初的決策。
#守在台南15年,一call他三分鐘就出現
陳志金只有一個門診,每週一晚上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也沒有開不完的手術,這當然是加護病房醫師的特色。
但陳志金有一點比別的醫生更拚,是他把生活給了醫院,因為擔心病人隨時出狀況,他十五年來幾乎不曾離開台南,隨call隨到。
「我訊息一送出給陳志金醫師,幾秒內電話一定響,我都跟同事說我的,我的!」與陳志金共事2年的高階護理師鄭巧玲說。陳志金長年住在醫院一條街外的地方,儘管另有值班醫生,但任何時候通知他,3分鐘,他必會出現。
陳志金掏出醫師袍裡的A4紙,整齊折成4分之1。「不管去哪裡,什麼都沒有沒關係,這一定得帶!」內容是他10個重症病人資料,最新病情、交班注意事項,甚至該向誰討論病情,都名列其中。
46歲的陳志金其實是馬來西亞人,持馬國護照,但領有中華民國永久居留證。1991年來台大醫學系就讀。27年過去,陳志金已是台灣女婿,有個護理師老婆與12歲的兒子。
陳志金的大學同學兼摯友,是台灣大學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張書森。
張書森說,陳志金經歷全民健保開辦、各種制度調整到今天,跟著台灣醫療制度一起成長。從低調保守的僑生,變成熟知台灣醫療、文化風情的「在地人」。
畢業後,陳志金加入台大醫院胸腔內科。沒想到當上總醫師不久就遇上SARS,當時醫院全面關閉,只剩胸腔科及感染科醫師留守,陳志金也在其中。
「今天跟學長一起看病人,明天學長就發燒被隔離,生命真的很無常,」陳志金回憶。
對生命的感觸讓陳志金投入急重症領域,偶然到台南參觀有完善重症制度的奇美醫院,一看就愛上,自此扎根台南,晃眼已15年。
#母親開刀前一天過世,讓他立志從醫
陳志金選擇從醫,源自心中的疑問與憤慨。
他老家在吉隆坡郊外一個小鎮萬撓,高二那年,陳志金母親因心臟瓣膜問題須動手術,但馬來西亞的公醫制度不像台灣就醫快速。手術排程整整等了2年,陳志金母親卻在開刀前一天過世。
「我好想知道媽媽怎麼了,卻一直遇不到醫師,好不容易找到,醫師只給我一張紙,上面寫著兩個英文單字:Mitral Regurgitation(二尖瓣閉鎖不全)。」這是陳志金第一個認識的醫學名詞。
17歲的他想知道哪裡出了錯,才沒能留住媽媽?因此立志從醫,希望找到母親離世的原因。
直到當上醫生,陳志金才知道醫療有太多不確定,母親離開不是誰的疏失,他終於釋懷,卻也反思,「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救不回病人,也要救活家屬,告訴他們盡力就沒有遺憾跟內疚,」陳志金說。
#對病患超級溫柔,也勇於開砲批判
如今陳志金重視溝通,從寫文章、重複與家屬聯繫,到電話錄音鼓勵病人,能做的無一遺漏。
奇美醫院加護病房的高階護理師沈美麗說,陳志金曾在半小時內,對陸續到來的家屬,重複說明病情三次;若家屬不能來,他就親自打電話。
63歲的翁莉華十年前因肉毒桿菌中毒入院,康復後每年都會回醫院感謝陳志金。她激動地說陳志金是「活菩薩」,連她出院轉到養護中心,陳志金還用手機錄音為她加油,「這樣的醫師哪裡找?」
但陳志金的溫和耐心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經過時間的漫長淬煉。
奇美醫院首席醫療副院長林宏榮形容陳志金曾是個「白目」醫師,「醫院普遍保守,但阿金醫師就是會路見不平,別人不敢講的他都講,甚至得理不饒人。」
林宏榮說陳志金個性也曾經嚴厲急躁,對同事要求嚴格,是人見人怕的「魔鬼教官」。曾有護理師因為太害怕看到陳志金,寧願躲在夜班也不願一起工作。
直到林宏榮招攬他加入病人安全的討論團隊,再派他接受團隊資源管理、韌性力訓練營隊,陳志金慢慢懂得與人溝通,自謙從「機車行老闆」,蛻變成醫病溝通的傳教士。
2005年起,為了讓更多人同理醫護人員、病人、家屬的立場,陳志金開始書寫。他從部落格寫到臉書粉絲專頁,醫病溝通、病人安全、非洲豬瘟什麼都能談,時而批判自嘲,更藏不住他的正義感,不時「開砲」。
例如2015年,陳志金在部落格批評學名藥,沉痛指出「當一顆藥價不如一顆糖果,我們能期待廠商重視安全品質嗎?」
他坦言當時接受《天下》採訪後,藥廠、健保署立刻關切施壓、要求下架文章。他笑說,「當你發現最近貼文變輕鬆,代表我被關心啦,避避風頭。」
#醫院後援,推動醫病共享決策
2016年,林宏榮擔任醫策會執行長時,將1980年代在美國流行的「醫病共享決策」引進台灣,將醫病溝通系統管理化,並納入醫院評鑑的項目。
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教授曾旭民致力醫病共享決策的研究,他解釋,醫病共享決策是當重大疾病患者後續治療有「不同、沒有對錯」的選項時,醫師得透過輔具、教材與病人溝通,依本身經濟狀況、家庭等考量下,選擇最適當的治療。
「醫病共享決策讓病人扛起責任做決定,當你參與決定時,若結果不好,也會願意負責,而非單純責怪醫師,因此能減少問題糾紛,」曾旭民說。
看到理想終於有實踐的方向,陳志金接下林宏榮棒子,大力投入醫病共享決策。
醫病共享決策普遍的做法,是病人先閱讀電子平台的問卷及影片等,下次看診以問卷問題與醫師有效溝通。但曾旭民研究發現宣導仍未到位,病人回家不會讀、醫師看診不習慣使用電子平台,仍維持過去口頭講解的習慣。
陳志金的醫病共享決策,是直接把家屬找來,開1到3小時不等的家庭會議,像教課般帶病人討論,選擇A會怎樣、選擇B又該如何,確保家屬了解每個選項的利弊。
「一般醫師說明嚴重病情,在門診2、30分鐘很常見,但像陳醫師花幾個小時,真的不多。他已經不像醫師,而像coaching(教練引導員)的角色!」曾旭民說。
奇美醫院病理中心部長兼臨床病理科主任李健逢說,一般醫師會將空檔拿來做研究寫期刊,陳志金卻將時間花在醫病溝通,更照顧病人。
除了自己的信念,背後的支持也很重要。在奇美醫院,重症醫師平常沒有固定的門診壓力、得看5、60個病人,也不像外科醫師有一台台待排的手術。雖然突發狀況多,相對彈性時間也較多。
「奇美醫院組織比較扁平,對醫師自由度也較高。有想做的事情,醫院通常不會阻止,」李健逢說。這些支持讓陳志金能更心無旁騖,與病人共同決定、一起承擔。(責任編輯:吳廷勻)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3430
#不知道可不可以抽換現在比較瘦的照片?^_^
歡迎分享~
醫務管理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評價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今天來冒著被罰三百萬的風險來談談疫苗的真相吧,說實話我就不懂到底疫苗有甚麼不能談的,還要上午開個記者會罵人假訊息,那些假訊息無礙防疫啊?你到底注重的是政權還是抗疫啦?
根據今天聯合報的報導:【台灣疫情爆發,疫苗緊缺,曾一度與我失之交臂,代理德國BioNTech公司的上海復星醫藥集團昨天表示,願意將擁有獨家商業權益的疫苗,提供給台灣,加強台灣防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現在大家都一直在放話,但一直沒接到任何正式的訊息,藥品輸入需經審核程序。】ㄟ不是,感覺我國的CDC對上海復星特別壞,COVAX的疫苗難道不是我國官方主動去申請的嗎?MODERNA的疫苗難道不是我國主動去申請購買的嗎?AZ疫苗難道不是我國官方主動去申請購買的嗎?怎麼就上海復星的疫苗是他們或是國內的廠商需要主動跟CDC申請?這樣不是又雙重標準嗎?
然後我國知名的以八千元就在台北市跟民進黨發言人租到一間房子的王定宇又在臉書做夢說話了,ㄟ不是,立法委員發言有免責權喔,你幹嘛那麼膽小害怕還要跟一般老百姓一樣躲躲閃閃用作夢的?根據新頭殼的報導:【王定宇更在文中指出,「夢中浮出來的畫面,這支快過期疫苗名為「復必泰」,是中國復星醫藥和德國BioNTech合作生產的核糖核酸(mRNA)疫苗,這個疫苗又叫「BNT」。」他直言,在上海復星、國台辦、到藍紅政客、特定媒體的話術中,這支疫苗卻成了特別慈悲要給台灣購買的疫苗,「……網路上出現了很多沈睡一陣子的帳號,都在鼓吹台灣應該買『上海復星』的『BNT』,否則就是意識形態作祟!」】
王定宇這樣說我就不理解了,台灣目前很需要疫苗,就跟在沙漠中迷路的人需要喝水一樣。你要不要買BNT疫苗跟你是不是需要有關,國台辦跟紅藍營甚麼鬼的講甚麼話哪有甚麼關係,跟香港人要不要有甚麼關係?只要CDC審核通過,AZ疫苗我們不是也拿一堆即期品,還不知道這次打不打得完咧。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批疫苗是百分之百在德國製造,由美商在德國封裝,空運到亞洲來的,我們也沒有因為王定宇租到很便宜的房子還嫌太貴,因此就把你的話當放屁啊?全世界都在搶疫苗,台灣搶不到,現在有疫苗還不爽用,台灣疫情有沒有這麼輕鬆啊?你不買才是意識型態作祟吧,不然胖胖王定宇委員不要打,給胖胖朱學恒打,十倍價錢我也願意。
而且更重要的是,打了以後有國際免疫認證,可以出國啊!台灣的國產疫苗並沒有! 楊哲銘/台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教授今天在蘋果新聞網的投書:【美國批准的第一個新冠肺炎疫苗是BNT疫苗,批准的日期是2020年12月11日;第二個是莫德納,批准的日期是2020年12月18日;第三個是嬌生,批准的日期是2021年2月27日。歐盟批准的第一個疫苗也是BNT疫苗,批准的日期是2020年12月21日,目前核准的還有莫德納、嬌生跟AZ。WHO核可緊急使用(emergency use listing)的第一個疫苗也是BNT,批准的日期是2020年12月31日,目前核准的還有莫德納、嬌生、AZ、跟中國大陸的國藥疫苗(Sinopharm)。】
下面我花點時間介紹上海復星跟BNT這次合作的過程,我花了很多時間查,一毛錢都沒有拿到BNT或是上海復星的錢,又要說我中共同路人的傢伙記得把錢補給我好嗎?
這是2020年3月16日發自德國法蘭克福的路透社消息: 【China’s Fosun will pay BioNTech up to $135 million in upfront and potential future investment and milestone payments for development achievement, BioNTech said, adding that the two companies will share future gross profits from the sale of the vaccine in China.Fosun will also take a 0.7% stake from new shares in BioNTech for $50 million.】
而當時,BioNTech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根本連人體實驗都沒開始,是否能取得授權都在未定之天,所以等於上海復星冒了一個很有可能血本無歸的風險,先投資五千萬美金買下1,580,777 BioNTech的普通股,也就是0.7%的股權,然後準備付出最多一億三千五百萬美金的費用,也就是額外付出八千五百案美金來購買一億劑的BioNTech疫苗給大中華區使用。然後今年五月十二號,雙方又更密切的合作了,上海復星投資一億美金跟BioNTech在中國合資建造生產設施,預計每年可以生產十億劑疫苗,而如果有額外的mRNA疫苗生產,也可以納入投資協議之中。
簡單來說,上海復星早在疫情剛爆發的三月,就特別遠赴美國(報導寫美國不知道為何不是德國)跟BioNTech在研發疫苗的非常早期就簽訂了投資協議,而且入股BioNTech成為股東,這個疫苗完全有可能徹底失敗,但他們冒了這個風險,而且賭贏了。正所謂早買早享受,晚買不一定有折扣。
而根據香港當地在2020年8月27日發布的消息:【Jacobson Pharma Collaborates with Fosun Pharma Group to Supply Potentially 10 Million Doses of BioNTech SE’s COVID-19 Vaccine Candidate in Hong Kong and Macau】雅各臣這家公司(知名產品有保濟丸等等)簽署了在港澳地區代理BNT疫苗的意向書。這也是為什麼台灣想要購買BNT疫苗時,後來會有雅各臣傳聞中的介入的原因,但其實雅各臣是BNT跟上海復星的小弟啊。
後面的故事呢,吳子嘉董事長都講過啦哈哈哈~~~~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Q5uf3vMejw6-BalB-xeOg/join
醫務管理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評價
#歡迎光臨臺灣吧 #健保 #臺灣 #衛福部 #健保25週年
臺灣優秀的醫療環境 💊🛌💉
還有親民的健保用過都說讚 💪
但你一定聽過 #健保要破產了?
哪泥~這樣的話,我們的健康該怎麼辦?
讓我們從沒有健保的日子開始說起
一起來看看健保的未來該何去何從!
人類世界臺灣健保的八大秘密
等你來揭秘 ⛏!
--
㊙ 8大秘密在這裡 ㊙
0:00 訂閱開場記得打開鈴鐺喔
0:20 新聞報導中的健保現況
0:53 秘密一:沒有健保的日子怎麼看病
1:42 秘密二:全民健保上路了
2:43 秘密三:紙本健保卡可以集點數
3:47 秘密四:全民健保真的讓全民健康嗎?
4:45 秘密五:臺灣人把醫院當賣場逛
5:24 秘密六:健保正在破產中
6:37 秘密七:健保資源的分配
7:45 秘密八:健保的未來怎麼辦
9:02 一起來想一想
--
⛏ 秘密來源(供探勘挖掘)⛏
◤秘密一
1. 以前的醫藥費很貴:1965-12-08/聯合報/07版/聯合副刊
2. 基本工資數據,勞動部:https://www.mol.gov.tw/topic/3067/5990/13171/19154/
3. 沒有全民健保時,有不同的保險制度:結穗跨步 全民健保十八紀實 / 蔡淑鈴總編輯 . --
臺北市 : 健保署 , 2013.12
4. 洗腎一次要花多少錢:陳文侯。洗腎篇 洗腎(血液透析) 37年來的演變與展望。http://www.tcmed.org.tw/edcontent.php?lang=tw&tb=35&id=52
◤秘密二
1. 健保的人口覆蓋率:Tsung-Mei Cheng (2015) Reflections on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aiwan’s Single-Payer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Health Affairs. https://doi.org/10.1377/hlthaff.2014.1332
2. 93% 醫療院所 加入全民健保: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網站
◤秘密三
1. 紙本健保卡: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114期。中央健康保險署
2. 三卡召喚就醫資料、雲端系統就醫資料與用藥紀錄: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網站
◤秘密四
1. 找到心臟手術治療方法: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術後抗血小板治療之比較研究。Journal of Data Analysis ; 11卷5期 (2016 /10/01) , P39 - 52
2. 伴侶的暴力傷害:利用傷害型態及醫療利用辨識親密伴侶暴力受虐者。醫務管理期刊 ; 13卷1期 (2012 / 03 / 01) , P32 - 47
3. 健保也降低了貧富生存時間差距:健保前後不同收入區域口腔癌預期壽命損失分析實施國民健康保險後,收入和地區相關人群口腔鱗狀細胞癌患者的生存差異減少。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學位論文; 2013年(2013/01/01),P1-26
◤秘密五
1. 看病次數世界第三:衛生福利統計動向 (2013)
2. 看診時間只有 5分鐘: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114期。中央健康保險署
3. 上路五年,急診與洗腎增加比例:Tsung-Mei Cheng (2003) Taiwan’s New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 Genesis and Experience So Far. Health Affairs.
◤秘密六
1. 健保有盈餘作為儲備金、健保局向銀行借錢:Tsung-Mei Cheng (2003) Taiwan’s New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 Genesis and Experience So Far. Health Affairs.
2. 2002年第一次調漲保費、給付上限與部分負擔、藥價調查: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網站
◤秘密七
1.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網站
2. 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提供之資料
◤秘密八
1. 墨西哥糖稅:M Arantxa Colchero, Barry M Popkin, Juan A Rivera, Shu Wen Ng (2016) Beverage purchases from stores in Mexico under the excise tax on sugar sweetened beverages: observational study. BMJ. 253: h6704.
--
🍺 想了解 #臺灣吧 多一點點
訂閱YouTube,新片不漏追| https://lihi.cc/0SEYv
瞧瞧Facebook,會有YT沒有的東西|https://lihi1.com/KUtvp
追蹤Instagram,限動看個夠|https://lihi1.com/OD9Bb
🍺 想了解 #黑啤 多一點點
Facebook很可愛|https://www.facebook.com/beeru.official/
Instagram必追|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同時也是YouTubear|https://lihi1.com/gXg6U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來酒吧聊聊吧|business@taiwanbar.cc
醫務管理 在 一葉草的白袍手札 - 帶你貼近醫學 Youtube 的評價
補充一下學姊的介紹(因為聲音太小聲把她剪掉了)
林念蓁學姊,現在是台大國際三校農業生技與健康醫療學程的碩一學生,正在日本筑波大學上課。目前是台灣公衛學生聯合會的理事長,也是聯合會的發起人之一。過去有擔任過服務隊的執行祕書和系學會會長,算是一個很投入在公共衛生的人;去年曾透過募資的方式,在馬拉威待過十週,擔任實習生,個人很想再回到那裡XD所以未來希望可以進入NGO工作。
夢想是環遊世界,然後選一個最喜歡的地方,做公衛推廣服務,家裡養一隻大狗和一隻小狗,自己種菜自己吃,把家裡當成民宿經營XD
註:
1.公共衛生到底是什麼?
如果用一段話來形容公共衛生,我會說是「一切與大眾健康有關的,不論政治、環境、經濟、社會福利等,只要能影響群眾健康,就該被考慮在公共衛生內。」
但如果要以專業領域來分類,公共衛生基本上有五項核心:
生物統計、流行病學、衛生行政管理、環境職業衛生、社會行為科學
生物統計和流行病學是一種基本工具,如何計算,如何解讀數據,各項指標的重要性等等,例如每年發布的癌症登記年報,就利用生物統計與流行病學的概念,來告訴大家今年十大死因是什麼,這樣的數據可以轉換成每多少分鐘就有多少人死於該疾病。
而衛生行政管理、環境職業衛生、社會行為科學就會有比較明顯的分別,所以一般公衛訓練的學生,都會選擇其中一個方向走,像我自己是偏向社會行為科學,但希望朝國際衛生導向的。
衛生行政管理:政策導向,政策規劃-戴安全帽、健康食品認證、電子菸
環境職業衛生:環境、職業傷害問題導向-空氣汙染(PM2.5)、RCA案、烏腳病
社會行為科學:健康促進、疾病防治的實施-2003年SARS案例、女性平均餘命高於男性的原因?
2.畢業的工作內容
以舉例的方式來敘述:分為公職、私人企業、NGO三大類
公職:職安士衛生師、廢水處理專責人員、醫務管理師、衛生行政高普考、食藥屬、疾管屬、環保署
私人企業:空品檢測儀器、資料分析師(流行病學類)、藥廠(業務或研究員)
NGO:就是非政府組織執行計畫,如WASH Program
不好意思在聲音處理的問題上還是不成熟,但是還是希望有幫到大家
現在就訂閱一葉草的白袍手札: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_kvHd1vPPgZizo8gmE3oGQ
哈囉~大家好~我是一葉草
是個喜歡拍影片的實習醫生
在這裡跟大家聊聊生活中的醫學新知,帶你更貼近醫學
讓你走進醫院時,心中不在對於那艱深醫學感到徬徨不安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onegrassmednot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onegrassmednote/
Twitter:https://twitter.com/onegrassmednote
醫務管理 在 請問醫管系 - 長庚大學板 | Dcard 的八卦
不好意思認真想問,請問醫管系畢業之後除了去醫院工作,還有什麼職業的出路嗎?表妹今年要準備考大學,幫她問QQ. ... <看更多>
醫務管理 在 [討論] 醫務管理的意義、內涵、目的、及特殊性 的八卦
(因為接觸醫務管理的期間還不到一年,我是初學者,請大家多多包涵)
(如果有任何的錯誤或不妥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教)
(醫務管理包涵的範圍還蠻大的)僅就我大一所學略述一些
一、醫務管理的意義
醫務管理包括醫療體系(interhospital)的管理及醫院的管理(intrahospital)
前者室由衛生署統籌規劃,後者則深受前者所制定的醫療政策、法令及規章的影響,
並受其指揮、監督與管制
二、醫院管理的意義
(我讀到四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醫院應企業化,醫院企業化室要以管理來有效的利用資源,更有效率的經營
來降低醫療成本...以及用最少的費用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
(這點我認為和一般的管理學沒什麼兩樣)
第二種說法:醫院室非常複雜的社會結構之一,一般企業服務的對象是一般的社會大眾,
但是醫院要服務的對象是病患,因此除了需要企業管理外,更需要的是惻隱之心,用簡化
的流程追求並改善服務態度,減輕病患的負擔
第三種說法:醫院管裡是一種專業,且為及具有壟斷性色彩的事業,組成的要素除了一
般的行政組之外,還包括非常專業的專業人員(ex 醫師、藥師.....),如何讓具有專
業知識的人員和行政人員合作,達到最高的服務品質,是醫院管理最大的意義
第四種說法:從法律的觀點來定義醫院管理是指使醫院診所在「合目的性」要求下,
能夠有秩序不混亂且合理化的運作....
(合目的性:係指『當為』目的而言,意指規劃、釐定醫院行政的目標。)
三、醫院管理的目的
期許有效的利用資源(人力、物力、財力.....),消除各種有形無形的浪費,以最低的
成本,並降低病患的負擔,來達到最有效的醫療服務
四、醫院管理的特殊性
(一)醫院的產品(醫療服務)是無形的
(二)醫療服務攸關人命,如有失誤很難補救
(三)醫療服務的提供必須供需雙方同時在場
(四)醫療服務的供需雙方資訊不對稱
(五)醫療服務的需求彈性很小
(六)醫療服務的對象大部分是身心帶有病痛的人,且常有家屬陪伴
(七)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醫院大部分的收入來自保險單位
(八)醫院內有很多專業人員,工作獨立性強,無法互相替代
(九)醫院有雙重命令系統:行政命令與醫療命令系統
(十)醫療服務比較有競爭的限制,例如醫院廣告不可涉及療效.....
以上四點資料來源參考醫院組織與管理 (作者:陳楚杰)
(但是這本書裡面提到的制度還沒更新.....)
另外,個人認為醫務管理所涉及的範圍
除了需要學習一般的企業管理外
還需要學習醫院行政組織及醫院內的人力資源管理、品質管理.....
(畢竟如上述所言,醫院除了具有一般企業的特質外,還披上了專業醫術的色彩)
如何同時管理專業人員及一般的行政人員
並維持財務平衡等等
應該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EX 醫師認為某治療效果可以增加治療效果,但是醫療的行政單位人員卻認為該行為
花費的成本過高....)
另外醫院的醫療衛材和一般的企業也不一樣(我們老師說大部分的醫院設備都是進口
自國外,所購買的成本非常高)
所以資金的來源取得為何? 也值得探討
另外一般企業管理的是一般的顧客資料,但是醫院的顧客就是所謂的病患,所以病例管理
也又是另一們學問了
其實還有很多東西是我還沒學到的
僅就目前我知道的東西PO上來
不宜之處請大家提出來吧~我會努力學習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1.41.20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