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出門,爆氣收尾]的育兒外出行為觀察
昨晚兩小跟家人在購物中心聚餐,不但喝了平常喝不到的飲料,還有逛街玩玩具、打迷你保齡球、度過一個充實愉快的夜晚。
但一聽到要回家,女兒立刻爆發選擇性失聰併發急性膝關節失能症候群,等她了好幾下卻都是一場空,玩到晚上九點了還沒洗澡,這焦慮感終於讓媽媽破口大罵,把人罵上車後,淚人兒滿滿的委屈,想玩卻玩不到,又跟媽媽決裂,人生失去意義,哭得越來越大聲,吵著要掙脫汽座,就是要讓媽媽對著幹。
大家應該都很有體會吧,一聽到要回家就失聰軟腳(或者逃得飛快)的那位肯定是正常的孩子,當晚我剛好負責兒子,要回家前我們對玩遊戲,只要兒子一停下來,我就戳他腋下、發出怪聲,讓他的注意力放在我身上,接著是在家裡玩不到的高速奔跑,就這樣衝過玩具區後,不停地聊家裡的玩具,勾勒出回家繼續開心的藍圖,直奔家門後立刻洗澡安頓。
就是不停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一直誘導他與回家的期待產生連結,結果看起來很成功,而且姊姊被罵的時候,他還會幫腔兩句:「快點回家。」
#2y5m17d
===孩子被罵了以後===
爸爸若跟著媽媽同樣角度,指出「就是你不聽話,媽媽才會生氣,下次要乖乖聽話,媽媽就不會這樣了。」
就算聲調再怎麼溫柔,孩子也覺得更委屈,哭得更大聲。
就算講得再多次,聽話的也絕對不是下次,
重複到孩子產生抗罵性。(然後超級孩子就誕生了)
此時我給女兒一些修補關係的實質建議。
「軟Q你不要傷心了,爸爸教你怎麼樣讓媽媽笑得好開心。」
「這個爸爸很厲害!爸爸最會讓媽媽笑。」順便幫自己樹立一下權威。
「你看爸爸都不會讓...很少讓媽媽生氣耶,爸爸真的很厲害。」精準的修正一下以免以後說話不算話。
「你回到家以後,趕快脫鞋,脫衣服,請媽媽幫你洗澡,她就不會生氣了。」然後媽媽的目的也達到了。
「.....」女兒停止哭泣,感覺像是開始思考破裂關係要如何彌補的可能性。修補的時機不是下次,而是 #現在。
「洗完澡,刷完牙後爸爸保證可以跟開心的媽媽一起抱抱!」接著就是哄睡而已,媽媽當然開心。
一回到家,還留著脾氣的女兒本來要我幫她洗澡,但後來充滿愧疚的媽媽搶著接走,又一起快樂地洗澡了。
然而爸爸的話,感覺又更有份量了。
#3y7m9d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萬的網紅閱部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能精確地數出白衣服的人傳了幾次球嗎? 你能對一件事情保持高度專注嗎? 不。你不能。 成為大會員:https://youtube.com/閱部客/join 🙇🏻🙇🏻 更多閲部客影片:https://goo.gl/YbtPFh 👏👏 選擇性注意力片源: https://www.youtube.co...
選擇性注意力遊戲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當一個孩子在班上不說話,人際關係可能就會惡化,課業走下坡,甚至因此被霸凌,但孩子卻因焦慮而更退縮,更無法向大人求救,將所受的委屈說出口。
台灣家長面對「選擇性緘默症」時,可能的5大迷思:
‧「他個性比較內向、文靜,等時間久了,他就會說話。」
‧「她在家裡會說話,可能是幼兒園讓她不太習慣。」
‧「他爸爸還不是到了五歲才會講話。『長大了就會好』,別擔心。」
‧「一定是教學太嚴肅了,孩子才會不敢說話。你們老師應該要調整。」
‧「她是『大隻雞晚啼』,像她爸,但爸爸也拿到碩士了啊。」
在不以為意、漠視與逃避下,
孩子可能就錯過早期療育介入的黃金時刻。
「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焦慮的疾病,好發於四歲左右的孩子。在台灣,「選擇性緘默症」長期被漠視或誤解,但「選擇性緘默症」孩子並不是執拗、任性或被寵壞,他們心裡也很想表達,無奈龐大的焦慮與恐懼往往凌駕於開口說話。在這群不說話的孩子背後,那是想說而無法說的痛苦,那是無聲的吶喊。
取自《選擇性緘默症》
*****************************************
昨天關於選擇性緘默症的文章,迴響不小,不少朋友紛紛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孩子,容易被同儕霸凌,不被師長諒解。
就如同封面上的那句話,「『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比任何一個人都痛苦。」
這種處境之下,持續不說話,真的是一種煎熬,不能說是當事人自願的行為。環境給的二次傷害,還可能導致當事人更嚴重的創傷。
這本書所教導的應對焦慮的技巧,對有焦慮問題的孩子也可以參考,不限於選擇性緘默症。如果父母也一併學習,除了首先對自己有助益,也能長期潛移默化變成身教,幫助孩子。
我們的文化在情緒教育方面普遍貧乏,但很多師長已經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很積極地去學習。不過,我們同時看得到,有些大人依然不把情緒當回事,忽略孩子的情緒,也不想好好面對自己。
緊張的時候,記得從呼吸下手,最簡便可行,對大人小孩都能產生效益。祝福您!
*****************************************
不聽使喚的焦慮──如何學習自我駕馭情緒
【文/ 王意中】
「熙妍,你到底怎麼搞的?每件制服的衣角都被你揉得皺巴巴的。你沒事玩什麼衣服?還有,我告訴你,你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掉了多少顆釦子?」
每次一洗完衣服,熙妍媽媽就發現熙妍的制服老是少了些釦子,害自己得要花許多時間,不斷地重新縫補。
「我又不是在玩,一定是你洗衣服的時候,洗衣機把我的釦子弄掉了。」
「弄掉的?你騙誰呀?如果弄掉的,那釦子應該會掉在洗衣機裡面,怎麼會不見了?難道我們家的洗衣機會吃釦子?」
「說不定,我們家的洗衣機就是會吃釦子。」
「你還在跟我胡扯?你在學校到底都在幹嘛?」
熙妍心裡也在想:「我都在幹嘛?」說真的,自己還真的不能幹嘛。每次坐在座位上,就不時得擔心老師會不會叫到自己。
「第三題,誰要站起來回答?」老師眼神掃視著全班同學。
這時,對熙妍來說,她的手就會不自覺地放到桌子底下。熙妍不停地擰著自己的衣角,用力搓揉著。
「我再問一次,有誰要自動站起來,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有同學自告奮勇,這該是多完美的事啊!但事與願違,熙妍的心裡不時嘀咕著:「不要叫我,不要叫我,不要叫我。」
「這一題,沒有人要回答?那我要開始叫人了。」
這時,熙妍的兩隻手在衣服的釦子上轉啊轉、扭啊扭,就這樣,釦子愈來愈鬆動,最後連釦子掉在地上,熙妍都沒有覺察到。
老師為了讓孩子們可以積極參與課程,適時回應,所以上課所教的內容,以及在教學上,都採取了由同學們主動,或老師唱名回應的上課模式。這讓熙妍壓力很大,她整堂課都戰戰兢兢的。
「李熙妍,你在幹嘛?我在跟你講話,你到底有沒有聽見?」
熙妍兩個眼睛瞪著天花板,嘴巴張得大大的。
「下次如果再讓我發現,你的釦子又不見,你的衣角又給我揉成這副德性,你看我不修理你才怪。」
***
意中心理師說選擇性緘默症
當自我覺察焦慮情緒已出現浮動,這時,如何讓自己在第一時間緩和焦慮,讓焦慮回復到可控制的狀態,這是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必須面對與學習的課題。
沒錯,焦慮非常的自然,但我們卻不能視為理所當然,任由這些焦慮無止境的瀰漫,而影響到自己的說話與行為表現。
當我們沒有好好因應自己的焦慮情緒,這時,焦慮就像隻不受管教的怪獸般,強度不斷地放大、擴散,肆無忌憚地吞噬著你的心、你的注意力、你的說話能力,讓你愈來愈不像自己。
***
轉移注意力
在教室裡,你的注意力總是聚焦在老師會不會叫到你,最後,你可能發現自己的嘴巴愈來愈緊閉,牙齒與舌頭似乎好久都沒有出來透氣。你隱隱約約感受到自己的手心在盜汗。你猛吞口水,喉嚨緊縮。
你已經覺察到焦慮開始又在作怪了,但你真的不能再任由它來影響你。這時,你必須開始啟動注意力切換模式。沒錯,你需要用點力,將你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事物上。
而此刻,你的注意力正在進行拉扯,但是,最後決定你要關注在哪一件事情上,你其實擁有主場優勢,決定權依然是在你自己的手上。
例如,在課堂上,你總是在想老師會不會叫到你,要你開口說話。這時,切換模式啟動,把你的注意力聚焦在手中的原子筆上,你會發現,自己左右手的大拇哥與二拇弟,正彼此施力在原子筆上。
在這過程中,你將發現,注意力的拉扯,就像兩軍在作戰一樣,就看哪一方的力道夠大,把對方拉了過去。
既然要透過轉移的方式,壯大自己在教室裡的情緒主控權,這時,就真的得透過平時的練兵,多練習各種轉移注意力的技巧,以捍衛自己的情緒在合理範圍內。
例如,當焦慮上來時,試著讓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特定的事物上,各種你在教室裡能夠找到的刺激都可以,像是教室裡牆上的時鐘,你可以仔細聆聽時鐘的滴答聲,或專注於老師鼻梁上的眼鏡,甚至於,將注意力切換到班上,那一位能夠讓自己感到自在、愉悅的同學,你想像兩人相處時的輕鬆畫面,例如一起追逐、聊天、嬉戲。當然,畫面的短暫出現,是為了有助於讓自己的焦慮轉為舒緩,隨後,你再將注意力回到課堂上老師的上課內容。
引導孩子隨時提醒自己,每個人當下想要關注在哪一件事情上,其實自己是可以努力來決定的。
***
深呼吸,控制焦慮
現在,一起和孩子來練習深呼吸的控制遊戲。
◆ 拿出一張紙,讓上面沾一些水,再放上水彩的顏料,和孩子一起用嘴巴吹著紙上的水,讓紙上的顏色漸漸地暈散開來。
讓孩子在吹的過程中,去感受自己正在控制呼吸。同時,讓孩子想像,他正在創作一幅作品。
◆ 和孩子在電風扇前擺上一張紙,任由電風扇吹呀吹。
試著撕下幾張小紙條,這時,引導孩子想像將自己化為一台電風扇,開始吹著眼前這些小紙條,吹高高、吹得翹翹的。
◆ 和孩子一起玩吹泡泡遊戲,讓孩子試著將泡泡吹到最大。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吹泡泡,就如同自己在控制自己的呼吸一樣。
繼續和孩子腦力激盪,還有哪些遊戲,可以讓自己好好深呼吸,好好緩和自己的焦慮情緒。讓自己的焦慮隨時能夠回復到一種穩定的狀態。
***
修正負面想法,打破自我預言
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很容易自我暗示、自我預言,自己隨時會面臨一種糟糕的狀況。例如,認為自己會被老師叫起來問問題,自己會說錯話,會回答不出來,同學會聽不見他的聲音等。愈是這麼思考,自己的焦慮指數就會愈來愈高。
試著引導孩子,打破自我預言,換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例如,使用正向、合理的話語,把它說出來、寫出來。這些話語具備了一種積極的作用,可以打破、反轉、改變自己原本預期,可能會發生不好事情的想法。
例如,原本擔心「老師叫到我,該怎麼辦?」這時,在心裡可以大聲告訴自己:「這題很簡單,我已經練習很多遍了。」或「這種問題,連三歲的孩子都可以回答。」以及「很抱歉,我本來就會說話。」
負面的解讀,往往帶來強大的殺傷力,所以,有時可能只是一個念頭的扭曲,就讓自己整個說話行為動彈不得。試著重新修正自己,對於開口說話的內容,用一種自己能掌控的方式,也比較合理的說法,來取代自己的負面想法。
想法上的轉換,可以多多使用。例如原本存在的負面想法是:「我在班上,已經很久沒說話,如果我突然說話,同學會覺得很奇怪。」這時,引導孩子做調整,調整為「說話本來就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如果突然間開口說話,只是恢復自然而已,同學也會認為理所當然」。
***
剝洋蔥,探究自己內心的想法
引導孩子探究自己內心的想法,就如同剝洋蔥一般,一層又一層,在過程中,雖然容易讓孩子感到眼睛刺痛,淚流滿面,但一次又一次練習之後,孩子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想法,而擺脫逃避,勇於面對。
例如,孩子原本存在的念頭是:「我在班上不說話,因為我擔心,我怕說錯話。」這時,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說錯話,會怎樣?」「我到底在怕什麼?」「為什麼我會認為說錯話,後果就是那麼嚴重?」「這嚴重的事情,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那麼深信它一定會發生?」
……
.
以上文字取自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889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選擇性注意力遊戲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當一個孩子在班上不說話,人際關係可能就會惡化,課業走下坡,甚至因此被霸凌,但孩子卻因焦慮而更退縮,更無法向大人求救,將所受的委屈說出口。
台灣家長面對「選擇性緘默症」時,可能的5大迷思:
‧「他個性比較內向、文靜,等時間久了,他就會說話。」
‧「她在家裡會說話,可能是幼兒園讓她不太習慣。」
‧「他爸爸還不是到了五歲才會講話。『長大了就會好』,別擔心。」
‧「一定是教學太嚴肅了,孩子才會不敢說話。你們老師應該要調整。」
‧「她是『大隻雞晚啼』,像她爸,但爸爸也拿到碩士了啊。」
在不以為意、漠視與逃避下,
孩子可能就錯過早期療育介入的黃金時刻。
「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焦慮的疾病,好發於四歲左右的孩子。在台灣,「選擇性緘默症」長期被漠視或誤解,但「選擇性緘默症」孩子並不是執拗、任性或被寵壞,他們心裡也很想表達,無奈龐大的焦慮與恐懼往往凌駕於開口說話。在這群不說話的孩子背後,那是想說而無法說的痛苦,那是無聲的吶喊。
取自《選擇性緘默症》
*****************************************
昨天關於選擇性緘默症的文章,迴響不小,不少朋友紛紛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孩子,容易被同儕霸凌,不被師長諒解。
就如同封面上的那句話,「『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比任何一個人都痛苦。」
這種處境之下,持續不說話,真的是一種煎熬,不能說是當事人自願的行為。環境給的二次傷害,還可能導致當事人更嚴重的創傷。
這本書所教導的應對焦慮的技巧,對有焦慮問題的孩子也可以參考,不限於選擇性緘默症。如果父母也一併學習,除了首先對自己有助益,也能長期潛移默化變成身教,幫助孩子。
我們的文化在情緒教育方面普遍貧乏,但很多師長已經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很積極地去學習。不過,我們同時看得到,有些大人依然不把情緒當回事,忽略孩子的情緒,也不想好好面對自己。
緊張的時候,記得從呼吸下手,最簡便可行,對大人小孩都能產生效益。祝福您!
*****************************************
不聽使喚的焦慮──如何學習自我駕馭情緒
【文/ 王意中】
「熙妍,你到底怎麼搞的?每件制服的衣角都被你揉得皺巴巴的。你沒事玩什麼衣服?還有,我告訴你,你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掉了多少顆釦子?」
每次一洗完衣服,熙妍媽媽就發現熙妍的制服老是少了些釦子,害自己得要花許多時間,不斷地重新縫補。
「我又不是在玩,一定是你洗衣服的時候,洗衣機把我的釦子弄掉了。」
「弄掉的?你騙誰呀?如果弄掉的,那釦子應該會掉在洗衣機裡面,怎麼會不見了?難道我們家的洗衣機會吃釦子?」
「說不定,我們家的洗衣機就是會吃釦子。」
「你還在跟我胡扯?你在學校到底都在幹嘛?」
熙妍心裡也在想:「我都在幹嘛?」說真的,自己還真的不能幹嘛。每次坐在座位上,就不時得擔心老師會不會叫到自己。
「第三題,誰要站起來回答?」老師眼神掃視著全班同學。
這時,對熙妍來說,她的手就會不自覺地放到桌子底下。熙妍不停地擰著自己的衣角,用力搓揉著。
「我再問一次,有誰要自動站起來,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有同學自告奮勇,這該是多完美的事啊!但事與願違,熙妍的心裡不時嘀咕著:「不要叫我,不要叫我,不要叫我。」
「這一題,沒有人要回答?那我要開始叫人了。」
這時,熙妍的兩隻手在衣服的釦子上轉啊轉、扭啊扭,就這樣,釦子愈來愈鬆動,最後連釦子掉在地上,熙妍都沒有覺察到。
老師為了讓孩子們可以積極參與課程,適時回應,所以上課所教的內容,以及在教學上,都採取了由同學們主動,或老師唱名回應的上課模式。這讓熙妍壓力很大,她整堂課都戰戰兢兢的。
「李熙妍,你在幹嘛?我在跟你講話,你到底有沒有聽見?」
熙妍兩個眼睛瞪著天花板,嘴巴張得大大的。
「下次如果再讓我發現,你的釦子又不見,你的衣角又給我揉成這副德性,你看我不修理你才怪。」
***
意中心理師說選擇性緘默症
當自我覺察焦慮情緒已出現浮動,這時,如何讓自己在第一時間緩和焦慮,讓焦慮回復到可控制的狀態,這是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必須面對與學習的課題。
沒錯,焦慮非常的自然,但我們卻不能視為理所當然,任由這些焦慮無止境的瀰漫,而影響到自己的說話與行為表現。
當我們沒有好好因應自己的焦慮情緒,這時,焦慮就像隻不受管教的怪獸般,強度不斷地放大、擴散,肆無忌憚地吞噬著你的心、你的注意力、你的說話能力,讓你愈來愈不像自己。
***
轉移注意力
在教室裡,你的注意力總是聚焦在老師會不會叫到你,最後,你可能發現自己的嘴巴愈來愈緊閉,牙齒與舌頭似乎好久都沒有出來透氣。你隱隱約約感受到自己的手心在盜汗。你猛吞口水,喉嚨緊縮。
你已經覺察到焦慮開始又在作怪了,但你真的不能再任由它來影響你。這時,你必須開始啟動注意力切換模式。沒錯,你需要用點力,將你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事物上。
而此刻,你的注意力正在進行拉扯,但是,最後決定你要關注在哪一件事情上,你其實擁有主場優勢,決定權依然是在你自己的手上。
例如,在課堂上,你總是在想老師會不會叫到你,要你開口說話。這時,切換模式啟動,把你的注意力聚焦在手中的原子筆上,你會發現,自己左右手的大拇哥與二拇弟,正彼此施力在原子筆上。
在這過程中,你將發現,注意力的拉扯,就像兩軍在作戰一樣,就看哪一方的力道夠大,把對方拉了過去。
既然要透過轉移的方式,壯大自己在教室裡的情緒主控權,這時,就真的得透過平時的練兵,多練習各種轉移注意力的技巧,以捍衛自己的情緒在合理範圍內。
例如,當焦慮上來時,試著讓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特定的事物上,各種你在教室裡能夠找到的刺激都可以,像是教室裡牆上的時鐘,你可以仔細聆聽時鐘的滴答聲,或專注於老師鼻梁上的眼鏡,甚至於,將注意力切換到班上,那一位能夠讓自己感到自在、愉悅的同學,你想像兩人相處時的輕鬆畫面,例如一起追逐、聊天、嬉戲。當然,畫面的短暫出現,是為了有助於讓自己的焦慮轉為舒緩,隨後,你再將注意力回到課堂上老師的上課內容。
引導孩子隨時提醒自己,每個人當下想要關注在哪一件事情上,其實自己是可以努力來決定的。
***
深呼吸,控制焦慮
現在,一起和孩子來練習深呼吸的控制遊戲。
◆ 拿出一張紙,讓上面沾一些水,再放上水彩的顏料,和孩子一起用嘴巴吹著紙上的水,讓紙上的顏色漸漸地暈散開來。
讓孩子在吹的過程中,去感受自己正在控制呼吸。同時,讓孩子想像,他正在創作一幅作品。
◆ 和孩子在電風扇前擺上一張紙,任由電風扇吹呀吹。
試著撕下幾張小紙條,這時,引導孩子想像將自己化為一台電風扇,開始吹著眼前這些小紙條,吹高高、吹得翹翹的。
◆ 和孩子一起玩吹泡泡遊戲,讓孩子試著將泡泡吹到最大。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吹泡泡,就如同自己在控制自己的呼吸一樣。
繼續和孩子腦力激盪,還有哪些遊戲,可以讓自己好好深呼吸,好好緩和自己的焦慮情緒。讓自己的焦慮隨時能夠回復到一種穩定的狀態。
***
修正負面想法,打破自我預言
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很容易自我暗示、自我預言,自己隨時會面臨一種糟糕的狀況。例如,認為自己會被老師叫起來問問題,自己會說錯話,會回答不出來,同學會聽不見他的聲音等。愈是這麼思考,自己的焦慮指數就會愈來愈高。
試著引導孩子,打破自我預言,換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例如,使用正向、合理的話語,把它說出來、寫出來。這些話語具備了一種積極的作用,可以打破、反轉、改變自己原本預期,可能會發生不好事情的想法。
例如,原本擔心「老師叫到我,該怎麼辦?」這時,在心裡可以大聲告訴自己:「這題很簡單,我已經練習很多遍了。」或「這種問題,連三歲的孩子都可以回答。」以及「很抱歉,我本來就會說話。」
負面的解讀,往往帶來強大的殺傷力,所以,有時可能只是一個念頭的扭曲,就讓自己整個說話行為動彈不得。試著重新修正自己,對於開口說話的內容,用一種自己能掌控的方式,也比較合理的說法,來取代自己的負面想法。
想法上的轉換,可以多多使用。例如原本存在的負面想法是:「我在班上,已經很久沒說話,如果我突然說話,同學會覺得很奇怪。」這時,引導孩子做調整,調整為「說話本來就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如果突然間開口說話,只是恢復自然而已,同學也會認為理所當然」。
***
剝洋蔥,探究自己內心的想法
引導孩子探究自己內心的想法,就如同剝洋蔥一般,一層又一層,在過程中,雖然容易讓孩子感到眼睛刺痛,淚流滿面,但一次又一次練習之後,孩子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想法,而擺脫逃避,勇於面對。
例如,孩子原本存在的念頭是:「我在班上不說話,因為我擔心,我怕說錯話。」這時,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說錯話,會怎樣?」「我到底在怕什麼?」「為什麼我會認為說錯話,後果就是那麼嚴重?」「這嚴重的事情,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那麼深信它一定會發生?」
……
.
以上文字取自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889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選擇性注意力遊戲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評價
你能精確地數出白衣服的人傳了幾次球嗎?
你能對一件事情保持高度專注嗎?
不。你不能。
成為大會員:https://youtube.com/閱部客/join 🙇🏻🙇🏻
更多閲部客影片:https://goo.gl/YbtPFh 👏👏
選擇性注意力片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JG698U2Mvo
TED演講片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fw9kX0v4vU
#專注力 #注意力 #選擇性注意力
:::::::👊上一集!:::::::
持續性注意力
https://youtu.be/qGP3-ce5ULU
:::::::👊【更多影片】:::::::
閱說書▊https://goo.gl/28WFVy
學習的知識▊https://goo.gl/hnGHH1
心理學的知識▊https://goo.gl/PsWGn9
大學系列▊https://goo.gl/PrHMMM
徵求BOOK們一起讓閲部客更好,徵求翻譯者!!!
▶️翻譯閲部客:https://goo.gl/NP1hKi
:::::::👊【關於我們】:::::::
我們是閱部客
水丰刀👩🏻
喜歡書、喜歡玩遊戲、喜歡讓自己的生命精彩
有祐👦🏻
喜歡睡、喜歡吃、喜歡料理
快來''訂閱''不要錯過我們每日最新內容唷!!!!
👇你今天''閱''了嗎? 👆
訂閱我們►►https://goo.gl/crn2yo
特別感謝以下成為會員的朋友►►https://goo.gl/pZfqoW
:::::::👊【追蹤我們】:::::::
FaceBooK
https://goo.gl/DM279v
Instagram
https://goo.gl/8W3K2S
Youtube
https://goo.gl/xDvL6R
Twitter
https://goo.gl/wYJoZU
B站
https://goo.gl/MaZ6iw
微博
https://goo.gl/ehj6gh
知乎
https://goo.gl/Gy3B2q
::::::👊【業務合作】:::::::
請聯絡信箱
yuubuke@gmail.com

選擇性注意力遊戲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評價
成為大會員:https://youtube.com/閱部客/join 🙇🏻🙇🏻
更多閲部客影片:https://goo.gl/YbtPFh 👏👏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你無法認真的完成
10分鐘的注意力測驗呢?
難道現代的資訊太多了搞得你靜不下心?
送給想要挑戰注意力的BOOK們
挑戰完成記得跟我說!
【注意力實驗】: https://youtu.be/1yaXfkVdo54
:::::::👊【更多影片】:::::::
閱說書▊https://goo.gl/28WFVy
學習的知識▊https://goo.gl/hnGHH1
心理學的知識▊https://goo.gl/PsWGn9
大學系列▊https://goo.gl/PrHMMM
徵求BOOK們一起讓閲部客更好,徵求翻譯者!!!
▶️翻譯閲部客:https://goo.gl/NP1hKi
:::::::👊【關於我們】:::::::
我們是閱部客
水丰刀👩🏻
喜歡書、喜歡玩遊戲、喜歡讓自己的生命精彩
有祐👦🏻
喜歡睡、喜歡吃、喜歡料理
快來''訂閱''不要錯過我們每日最新內容唷!!!!
👇你今天''閱''了嗎? 👆
訂閱我們►►https://goo.gl/crn2yo
特別感謝以下成為會員的朋友►►https://goo.gl/pZfqoW
:::::::👊【追蹤我們】:::::::
FaceBooK
https://goo.gl/DM279v
Instagram
https://goo.gl/8W3K2S
Youtube
https://goo.gl/xDvL6R
Twitter
https://goo.gl/wYJoZU
B站
https://goo.gl/MaZ6iw
微博
https://goo.gl/ehj6gh
知乎
https://goo.gl/Gy3B2q
::::::👊【業務合作】:::::::
請聯絡信箱
yuubuke@gmail.com

選擇性注意力遊戲 在 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 Youtube 的評價
#適合1到99歲 #手眼協調 #注意力 #衝動控制
炎炎夏日,校門關鬼門關的日子也來了
栗子和恬兒職能治療師趕緊來救急一下
有什麼東西不用特別買,隨手可得
就可以 #在家 又能在 #戶外玩 的好遊戲呢?(順便KO家裡的小鬼頭哈哈)
...是「杯子」!
家裡如果有紙杯,或是塑膠杯,只要不是玻璃、陶瓷等易碎的材質,
都可以拿來跟孩子們玩得有方向、玩出成就感!
今天的遊戲有:
1. 初級玩家-夜市撈撈樂(適合:1-2歲):
#容器概念 簡單的 #手眼協調 練習
2. 中級玩家-「蓋」世英雄(適合:3歲以上):
#手眼協調 :眼睛準確的瞄準球,快狠準的拿紙杯蓋下/接住。
#選擇性注意力 :眼裡只能有那顆目標球,不能被其他東西干擾。
#持續性注意力 :眼睛必須一直盯著看,過程中如果分心看其他地方就可能會失敗。
#衝動控制 :遇到不是目標的球要煞車,不能蓋下去,不然就會蓋錯目標啦!
3. 高級玩家-快樂小捕手(適合:5歲以上)
除了上面需要的手眼協調、選擇及持續性注意力之外,更重要的是...
#動作計劃 :預測球會往哪邊跑,所以身體跑到可能會停下/落下的位置,紙杯在球掉下前,要在下面接住!
🔔小小提示 :一開始可以用大一點的容器,像是盒子、小紙箱、小桶子先入門,熟練之後再進階到最具挑戰的杯子喔!

選擇性注意力遊戲 在 兒童注意力訓練活動(二) 的相關結果
而注意力又分為選擇性注意力、分. 離性注意力、持續性注意力等等。選擇. 性注意力就是 ... 礎能力;分離性注意力,是讓我們能夠 ... 聽覺注意力遊戲如:1)驢子踢腿(圖. ... <看更多>
選擇性注意力遊戲 在 專注力訓練遊戲-選擇性專注力 -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 的相關結果
主題:不會游泳的蛇. 遊戲目標:提升幼兒選擇性專注力. 遊戲玩法:根據題目將不同位置的不同目標,做上不同記號. 說明:孩子知道在指定的地方該注意哪 ... ... <看更多>
選擇性注意力遊戲 在 淺談五個注意力種類以及增進能力小遊戲 的相關結果
2.對照說明書、圖片或示範本,做出一樣的東西。 ?分散性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 選擇需要注意兩個重點的遊戲,例如:. 1.找出是紅色也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