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閒聊]
對不起,這篇一點都不治癒,100%都是情緒發言。
我剛看完電影,回到了家,發現自己FB上的文章起了一點點爭議,因為我又忍不住轉發了反年改人士大鬧醫院的文章。
那篇是施醫生的文章,我看完後,各種難過湧上心頭。
為什麼難過?
因為今天被鬧的是醫院?
也許是吧。
我從出生開始,一直到現在32歲,我從未體驗過「健康」到底是怎麼樣的狀態。
我出生黃疸、小班過敏、大班氣喘、國小紫斑症、國中紅斑性狼瘡,還遺傳到了所有的家族疾病,過著常常住院的日子。
你知道嗎?很久以前,健保卡是一張6格的小卡片,看一次蓋一個章,蓋滿六個就要把A卡換成B卡才能繼續看病。
那你知道把Z卡的六格蓋完會發生什麼事嗎?答案是拿到一張AA卡,然後AB、然後AC....。
我那時拿了好幾次的AA卡,是貨真價實的病氣美少年。
-- -- -- --
我們常說病人需要靜養。
但在醫院其實很少真正安靜過,你會一直聽到像是:
點滴:「滴答,滴答 ...」
儀器:「嗶,嗶,嗶,嗶 ...」
護士:「弟弟,要量血壓,手伸出來^^」
所以儘管住院的時候很多時間都在睡覺,但這些睡眠其實是很破碎的。你一定會被吵醒,一直被吵醒。
要是這個時候你人正在不舒服,例如頭痛,一但被吵醒就會很難再繼續睡,任何的噪音都會像針一樣,反覆刺入你大腦。
當然,畢竟是醫院,難免會有可怕的經驗。
有一年,我高中,住高醫,因為還沒18歲,所以住到了小兒科的病房。隔壁床的小男生不知道是什麼疾病,躺在床上很難受,他媽就打開電視,看看能不能分散他的注意力。
電視的效果十分顯著,連嗎啡都要甘拜下風,只要開著電視,小男孩就不哭了。
可憐的我就這樣陪他看了一整個禮拜的天線寶寶,看到連晚上睡覺我都夢到丁丁在跟我說話。
-- -- -- --
這一陣子,我的外婆住院了。
過年的時候她肚子痛,本來以為是潰瘍的老毛病,檢查卻發現是癌症,末期。
阿嬤老人家本來相當害怕動手術,但在我們子子孫孫的勸說下,還是點頭答應了。
然而......上了手術檯,刀子一劃開才發現,並不是本來以為的胃癌,而是已全面擴散的卵巢癌,醫生束手無策,只能拿掉卵巢後縫起來。
阿嬤的日子不多了。
我幾乎每天都到醫院陪阿嬤,有時候,劇烈的腹痛襲來時,我只能握著阿嬤的手,看著從小照顧我到大的阿嬤在床上痛苦的翻滾、嘔吐,我唯一能做的只有祈禱嗎啡趕快生效,讓阿嬤可以舒服的休息。
我本來什麼神佛都不信的,但此刻我把所有叫得出名字的都求了一百遍「拜託,請不要讓阿嬤受苦」。
...
嗎啡生效了,阿嬤沉沉的睡去,不哭了、不叫了,我鬆開手,讓阿嬤能好好休息。
這個時候我恨不得能消滅這世界一切會打擾阿嬤休息的事情,一切。
任何人敢吵我阿嬤睡覺,我就拿點滴架打爆他。
-- -- -- --
阿嬤出院了,我好開心,還陪她打麻將。
但不到一個禮拜,阿嬤又住院了。
我們知道時候到了。
-- -- -- --
時候到了。
上個禮拜的現在,阿嬤走了。
我阿嬤是非常好的那種阿嬤,家事萬能,作菜又好吃,大家都喜歡她。
她一輩子都在替人著想、照顧人、唸佛、作善事、把孫子當豬養。要是有阿嬤主題的卡牌遊戲,她肯定是限定版的SSR。
阿嬤喜歡看電視。
但我這幾天,回到再也沒有阿嬤的阿嬤家,打開電視,只看到一群老人,包圍了醫院,大吼大叫、拿著汽笛喇叭那邊亂叭一通,推警察、打記者、講幹話。
這些人可以活著鬧事,我阿嬤卻要死,這什麼世界。
我知道這想法不對,但我停不下來。
-- -- -- --
年金改革等政治議題,我從來沒有在我的頁面上作出評論。
我有一個18萬人追蹤的頁面,我也有不算差的文筆,我要是想要,我可以影響很多人對政治的看法,我可以,但我沒有。
我選擇盡量不要這麼作,因為這個專頁的目的,是希望不管什麼樣的人,在被這個狗屁爛社會惡整一天之後,能來這邊看看貓、看看漫畫、看看推特上有什麼新奇的事物,然後補充一點HP,好面對隔天的挑戰。
我知道要是發了跟政治扯上關係的文章就會引來吵架,而看一堆人罵來罵去保證不治癒人心。
但看到一堆阿北在兒童醫院按汽笛喇叭的畫面,我真的忍不住。
對不起。
分散性注意力遊戲 在 地方媽媽Ellie健身筆記 Facebook 八卦
我曾經說過瘦下來並不難,
但其實我也曾經卡關過,
我仔細回想了,在我體重上下浮動,
在"海綿寶寶"與"奧莉薇"之間切換模式時,
是不是做了什麼關鍵性的動作,
才能讓身體瘦到有看見。
在減脂的階段,熱量計算與選擇飲食,
雖然一路學習一路調整,
但方向大致上沒有變動,用app算熱量,
順便認識一下我每天吃的食物,
雖然經常偷懶沒有計算當日飲食,
但其實,固定吃的東西就是那一些,
到後來,不算也大概知道自己吃了多少卡;
飲食沒有太大變動,運動習慣也持續著,
我唯一做的一件,不一樣的事情,
就是當時,愛上了玩弄健身房的跑步機。
在那多年以前,我也是有上健身房的,
沒有教練帶的情況下,只敢操弄一些器材,
跑步機是門檻最低的,所以玩弄它是必須!
速度8,坡度2,這樣跑是巡場教練的建議,
每天跑一陣子以後,開始覺得無趣,
我在想要什麼樣的速度才配得上我的顛簸,
我的歌單澎湃,手指也一直將速度鍵往上戳,
速度10還上得去嗎?20秒我就要見上帝了...
但是好爽內!快不行的時候恢復理智按回6,
情緒上來再上上上....
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樣的玩法叫做間歇啊!
是有點危險性的,高速燃脂的操作,
幸好我沒摔掉幾顆牙,
但是當時這樣幾個月玩下來,
我的確全身都變得精實許多,
後來沒去健身房了,維持在家裡的運動,
我覺得自己強化了不少,
那段時間,我假日也玩生存遊戲,
就是在大熱天全副武裝,
拿著BB槍在合法場地跟一群人你追我打,
為了逃生我也經常衝刺,
就著這股鬥志把軟趴的身體"堅"起來...
如果在體重卡關的朋友,
間歇性的運動,也許可以嘗試看看,
痛苦指數很高,爽度也很高,
徒手像波比跳~跳繩~深蹲跳都是差不多的感覺,
但是我自己覺得這些合併肌耐力的運動,
要持續間歇,真的好苦啊~
如果是像跑步機..打球..遊戲...
這種有點被動,能夠分散注意力的間歇,
是我覺得比較能夠接受的~~
一場疫情讓壓抑的生活更抑鬱了~
期望我能早日再度回到生存戰場,健身房,游泳池.
我覺得自己正在軟掉....
但是怎麼辦呢?我還有妳們在跟我一起努力啊!...
*間歇死透重生有感
*脂場如戰場
*爆喘才能重溫多年婚姻心動的感覺
*開玩笑的啦我每天看到老公心都嘛會顫動
*結婚都快20年那應該是心臟出狀況了喔
攝影 周琨瑾 一定是你的自然能量太強査克拉很泉湧,
好想知道你的仙人模式是甚麼動物啊
分散性注意力遊戲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一顆清晰平靜的心對於專注在各類學習上,都是最有利的。你很難用一顆充滿憤怒、焦慮、沮喪或悲傷的心去學習—這代表如果你正與生活中的困境奮戰,要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就會比較困難,你可能要優先考慮處理好這些問題。
像是身處一段有害的關係、對某件你正在拖延的事感到焦慮,或知道自己正走在一條錯誤的人生道路上,都可能干擾你的學習動機,因此通常最好別忽略這些問題。
不過,有時你對自己的情緒就是沒輒,感覺也會在沒要求你去處理的狀況下自然出現。解決方法是承認那種感覺,意識到它,然後慢慢改變專注焦點,回到你的工作上,並讓那種感覺過去。
取自《超速學習》
*********************************
各位朋友,晚安:
「不回應湧現的情緒,只是承認它的存在。這麼做之後,就能減低情緒影響你的強度。未來你再遇到類似情境,就更能堅守繼續工作的承諾,事情也會變得更容易。」
這篇文章重點在談心流、刻意學習,以及分心。作者在這篇摘文中寫到的靜心觀念,也越來越清晰了。
學習對我來說,通常很愉快,但那是因為我學的是我有興趣的主題。可是,像不少版面上的主題,對很多人來說,興致缺缺,那就會遇到不少情緒挑戰。
靜心的功夫可以多練習,對我來說,那是「高我」的展現。不回應,只覺察、只觀照,情緒會流轉,只要我們的念頭能歸零。
祝願您,有能力靜觀情緒來去,那可以讓我們有多一點自由!
*********************************
問題二:無法持續專注(即分心)
【文/ 史考特‧楊】
第二個經常遇見的問題就是「無法持續專注」。這可能發生在你好不容易坐下來念書或練習某件事時,電話突然響了,於是你望向他處;一個朋友上門來問候;做了個白日夢,回神發現自己過去十五分鐘都盯著同一段文字。跟啟動專注的挑戰一樣,若你想在學習困難事物上有所進步,持續專注是很重要的。不過,在我談論如何持續專注之前,我想提出一個新問題:最應該持續的是哪一種專注力?
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開創了一個全新概念「心流」,經常被用來作為「專注」的理想範本,讓人聯想到「全神貫注」的心理狀態:你不再被惱人的念頭打擾,心思完全被手邊的工作吸引。當一份工作不是太難也不是太簡單時,心流是在無聊與沮喪之間滑行的愉悅狀態。
然而,還是有些人批評這幅美好的畫面。研究刻意練習的心理學家艾瑞克森認為,心流有些特性與刻意練習是相互矛盾的,這是因為「刻意練習對監測目標與回饋皆有明確的要求,並且提供更正錯誤的機會。熟練的執行者可以享受並找出心流體驗,作為他們擅長領域相關活動的一部分,但那種經驗在刻意練習的過程中,並不會發生」。同樣是專注於成果導向的學習法,超速學習看來也不適合心流,理由跟艾瑞克森最初為刻意練習提出的主張是一樣的。
我自己則認為,心流狀態在超速學習當中並非不可能存在。許多與學習有關且有一定難度的認知活動,仍可能或甚至極有可能讓人進入心流狀態。不過,我也同意艾瑞克森說的,學習經常需要進入一些因為難度頗高,而讓心流不可能產生的狀態。此外,不存在於心流中的自我意識,在超速學習與刻意練習中可能是必須存在的要素,因為你需要有意識地調整原有的方法。努力解決一個快超出你能力範圍的程式設計問題、督促自己用一種不熟悉的風格來嘗試寫作,或是在說一種新語言時,努力改善你的口音,這每一種做法都很困難,違反你先前已累積形成的自動學習模式。這種對自然狀態的抗拒,會令心流更難達成,即使這股抗拒力對完成學習目標有益。
那我的建議是什麼?先別擔心心流。在某些學習任務中,你確實能輕易達到這種境界,像是我在MIT挑戰期間做練習題時、學語言期間做單字練習時,或在畫畫時,經常感覺自己彷彿處在心流狀態。但就算你沒有自動啟動心流,也不要感到愧疚。你的重點應該放在強化學習,這通常需要先努力熬過一些時期,而那些時期帶給你的感受,比有沒有達到心流狀態更讓人受挫。要記得,即使學習是高強度的,以後使用那項技能時,不會永遠都像現在這般難熬。現在為了完成學習而努力做的投資,會讓往後一路上的技巧練習活動變得輕鬆愉快許多。
思考過你為何需要專注之後,我們就來想想「持續」這件事。你應該用功多久?雖然這個問題是假定你不應該這麼快就分心並放棄專注,但從學習的觀點來看,探討專注力的相關文獻裡,並未指出較長的專注期是最理想的。研究人員普遍發現,比起把練習集中在同一時間,分散在不同的學習時段更能讓人記住所學。同樣地,交叉學習的結果也顯示,即使處於徹底的專注中,在技能的不同面向或需要記得的知識之間輪流練習,也是比較合理的學習方式。
因此,若你有長達幾小時的時間可以學習,最好涵蓋數個主題,而非只專注在一個。然而這麼做有其利弊:你的學習時間可能變得零碎,會難以學得完整。
我們需要的是適切的平衡。要達到此種平衡,一次學習十五分鐘到一小時,是頗為理想的練習長度。若你的行程表只允許在較集中的一大段時間裡學習,例如一週一次、連續學習幾小時,你可能要記得在每個小時的最後休息幾分鐘,並把你的時間分配到欲學習主題的不同面向。
假設你已經找到一大段對你再理想不過的學習時間,你要如何在那段時間內維持專注力?我發現有三個不同原因會導致專注力失靈,並出現分心現象。若你正為無法專心所苦,請依序來了解以下三種分心來源。
•分心來源一:你的環境
第一個分心的來源是你的環境。有沒有把手機關掉?是不是可以上網、看電視或玩遊戲?有沒有令人分心的噪音與聲響?你準備好開始工作了嗎?還是你可能需要停下來找筆、找書,或一盞燈?這是維持專注的問題根源之一,但也是人們經常忽略的一點,原因跟他們忽略自己正在拖延的事實是一樣的。
比方說,許多人告訴自己,在聽音樂的時候比較容易專心,但事實可能是他們不想做某件工作,因此音樂便提供了一種低度、有趣的分心來源。這不是要責怪所有沒有在完美環境中工作的人(我當然也沒有),而是要請你注意你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工作效率最好,並加以測試。
開著電視當背景音,真的能讓你做完更多工作?還是你只是喜歡聽電視的聲音,覺得那會讓工作比較可以忍受?若是後者,你或許可以訓練自己避免同時做好幾件事,然後享受更高的生產力。
同時做好幾件事或許有趣,但並不適合需要你全神貫注在手邊工作的超速學習。讓自己擺脫以上惡習,而非強化會造成無效學習的壞習慣。
•分心來源二:你的學習任務
第二個來源是你正嘗試學習的事。有些活動因其本質,就是比其他活動要難以讓人專注。比方說,我發現閱讀就比看影片更難專注,即使內容是一樣的。每當你在決定使用不同的工具來學習時,就要考慮哪一種方法比較容易讓你專注。但這個選擇不應取代其他考量,以我為例,我不會為了保持較高的專注力,而選擇一個較不「直截了當」(法則三)或無法取得「意見回饋」(法則六)的學習工具。幸好這些原則通常是一致的,像是那些較低效的方法也不大需要高度認知能力,也因此較難在其上保持專注。
有時,你可以稍稍修改一下正在做的事,讓專注力更強。如果我得讀一篇難懂的文章,通常會隨筆寫下能為我重新解釋困難概念的筆記。我這麼做,主要是因為寫字時,我比較不會陷入閱讀催眠狀態,也就是身體在模仿閱讀的動作,心思卻飄到了別處。
無論是解決問題、製造某樣東西,或勇敢寫出並解釋想法,這些更高強度的策略都比較難不用頭腦去做,因此不知不覺分心的機會也比較少。
•分心來源三:你的心
第三個來源是你的心。負面情緒、焦躁不安與做白日夢,都可能是專注的最大障礙。
這個問題有兩面:首先,很明顯地,一顆清晰平靜的心對於專注在各類學習上,都是最有利的。你很難用一顆充滿憤怒、焦慮、沮喪或悲傷的心去學習—這代表如果你正與生活中的困境奮戰,要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就會比較困難,你可能要優先考慮處理好這些問題。像是身處一段有害的關係、對某件你正在拖延的事感到焦慮,或知道自己正走在一條錯誤的人生道路上,都可能干擾你的學習動機,因此通常最好別忽略這些問題。不過,有時你對自己的情緒就是沒輒,感覺也會在沒要求你去處理的狀況下自然出現。比方說,你內心偶然浮現一種對某些未來事件的擔憂,但你知道自己不應該為此而停止手邊正在進行的活動。解決方法是承認那種感覺,意識到它,然後慢慢改變專注焦點,回到你的工作上,並讓那種感覺過去。
當然,讓負面情緒過去,說起來比做起來容易多了。情緒能劫持你的心,讓你試圖把意識帶回學習本身的過程感覺徒勞。例如,當我對某事感到非常焦慮時,會感覺自己費力把注意力拉回到一件事上,好像只是為了十五秒後可以再從上面跳開,就這樣一再重複回來又跳開長達一個小時,或甚至更久。在你心慌意亂時,該做的不是隨之起舞,費力回應,直到完全放棄工作的程度,而是應該要不回應湧現的情緒,只是承認它的存在。這麼做之後,就能減低情緒影響你的強度。未來你再遇到類似情境,就更能堅守繼續工作的承諾,事情也會變得更容易。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正念覺知研究中心的正念研究者與精神病學家蘇珊.斯莫利(Susan Smalley),以及靜心老師戴安娜.溫斯頓(Diana Winston)主張,我們在從事一項行為時,典型的反應是試圖壓抑分心的念頭,但如果你只是「讓它升起,注意它,然後釋放它,或讓它走」,而非強逼自己壓抑情緒,這反而能減少你想避免的分心行為。
若你曾受負面情緒干擾而無法專心工作,感覺繼續做下去毫無意義,請記得,多練習以上方法,長期下來,對於強化你堅持繼續工作的能力會很管用。即使你在某次學習計畫期間沒有達到明顯成就,也不會是浪費時間。
.
以上文字取自
超速學習:我這樣做,一個月學會素描,一年學會四種語言,完成MIT四年課程
博客來 https://bit.ly/02900180-B
誠 品 https://bit.ly/02900180-E
金石堂 https://bit.ly/02900180-K
momo https://pse.is/02900180m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https://www.facebook.com/BookLife99
.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分散性注意力遊戲 在 五個小遊戲提升幼兒專注力 - Champimom 的相關結果
家長可嘗試與子女玩UNO遊戲,透過轉換數字及顏色的組合,給予子女不同的刺激,提升專注力轉換的流暢程度。 4. 分散性專注力——辨別遊戲 家長唸出不同動物、 ... ... <看更多>
分散性注意力遊戲 在 玩出專注力~促進專注力的遊戲 的相關結果
爸媽可以選擇三、四個玩具,分散在房間裡面,看寶貝選擇哪一個,再陪著他一起玩下去。 ... 請記得這時最重要的,是陪伴孩子一起玩的「參與性注意力」喔! ... <看更多>
分散性注意力遊戲 在 專注力不足?職能治療師推薦「10種親子小遊戲」提高注意力! 的相關結果
... 擔心靜不下心又太好動,職能治療師建議家長可以透過10種小遊戲訓練孩子專注力,提升集中性、持續性、選擇性、交替性及分散性注意力,做好開學適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