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 & Inthira 工作室聲明
針對這幾天的事件我們根據新聞媒體報導做出了一個反霸凌視頻,
但是我們保證初衷都是為了可以抵制網絡霸凌這件事,並非支持欺詐,而是希望網民可以理智留言,並無其他惡意。
對於網上各種惡意解讀以及抹黑,我們始終保持初衷,而Youtube 上的這只影片也遭人舉報致下架。
同時,JEFF的個人臉書帳號遭人舉報已經無法登入。
我們並沒有刪除影片而是因為臉書的更動,当我们在后台操作為了添加新的管理員,新舊專頁無法自由轉換, 導致兩個月前的影片通通被系統避屏。
我們也嘗試聯絡了臉書後台,但並未得到任何的解決方案。
請參考影片11.29 -14.28 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cNQjAzeRDE
這篇貼文的主要目的是,我們發現了一名自稱為受害者的網民- PENNY LIM,在某吹水站的貼文。
言中表示,我們讓所有網民一起霸凌你,並且將你家人的樣貌公開,
帶頭讓所有的網民集體攻擊你和你的家人。
1. 受害者的影片我們並沒有公開任何受害者的樣貌,都是經過馬賽克處理的。
2. 有關所有受害者的影片,我們的出發點是讓受害者有一個平台能夠講述事發經過,能夠幫助到他們,也是經過了受害者的同意才拍了影片,何來帶頭霸凌受害者一說?
3. 在影片裡我們也強調,受害者必須自行報警處理,讓警方來處理這件事情。
4. 我們也附上所有與受害者私訊的對話,包括所有受害者對我們的感謝。
有關受害者的影片可以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7WbXXRD9gY&t=243s 請自行判斷。
而這位P小姐未經我們的同意,私自在网上发布Jeff 父母合照原圖,
並且對我們进行毁损,破坏,辱骂等人身攻击,
惡意將我們家人的樣貌公開/蓄意修改/加上難聽的字眼/詆毀性的言論。
犯法的不是我們,是另有他人以及其同黨,
你已造成了Jeff父母的人生安全受到威脅威脅,禍不及家人,此舉極為不道德,同時我們嚴厲譴責這樣的行為。
若是無中生有/抹黑/惡意招搖,肖像利益属于該人专有的人格利益,他人不得干涉和侵犯,我們將會報警同時保留追究法律上的權益 。
從頭到尾我們並沒有收過這位小姐的私信,而是直接遭受莫須有的造謠,
請PENNY LIM小姐私信我們的臉書專頁,以解決此事。
#別人犯錯不是你犯罪的理由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超級歪 Supe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1475373129283017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
道德經解讀書 在 Facebook 八卦
有些話,反覆思量幾天、幾週之後,還是不吐不快。
前幾天因性別議題沸騰的《#消失的情人節》,對我來說,在性別意識這題需要更多檢視的,是近期造成「現象級」的國片《#當男人戀愛時》。以下論點,僅在上個月看完試片時和身邊友人提過,現在此片票房破兩億台幣,也不會因為這篇文章票房暴跌,該賺的都賺到了,就別扣我「阻礙國片發展」的巨大帽子了。
而這一次《當男人戀愛時》還在院線熱映,應該也就沒有上 Netflix 才討論的罵聲了吧。
——以下有雷——
這幾天陸續看到有討論聲浪指出阿成是「跟蹤狂」,從男性行為來檢視,邱澤飾演的阿成的確比《消失的情人節》的阿泰更為積極、侵略,甚至對某些人來說是符合地痞流氓「可愛」的示好形象,這樣的角色形象與《消失的情人節》類似,但本文先不談此議題,相對於跟蹤狂的粗暴示愛,我認為《當男人戀愛時》真正需要被指出的問題,是許瑋甯飾演的浩婷,其女性形象在導演殷振豪的視角中,全然地成為服務、伺候男性的存在。
簡單用幾句話講完浩婷的角色曲線。開場照顧臨死父親,而後遇上強勢求愛的阿成,相愛後因阿成自私地動用兩人金錢導致分手,分手後空窗等待,阿成回歸之後再度認愛,阿成死後照顧其失智爸爸(蔡振南 飾)。
浩婷幾乎似聖女般,「不斷地」、「無條件地」「照顧」和「等待」男性,為什麼浩婷會如此單一與神聖?若爬梳影像脈絡,編導僅給浩婷一個動機——「無從解釋的愛」,但在編導無力、或是無從(不想)解釋的「愛」的意義中,這樣的母愛完全服務了男性。浩婷所碰上的三個男性,相對意義都帶著「失能」,臥病、暴怒、失智甚至死亡,而導演是有意識地去「利用」女性,去論述這件事——「我愛你所以我接納、照顧你的一切,甚至連你的家人都是」。
必須要說,在這背後,浩婷的個人意識基本上是完全被抹煞、拔除,因此,觀眾看不見浩婷為什麼咬牙苦撐父親的債務與病況;觀眾看不見浩婷為什麼在遭遇真正的危機(錢財散去)時,仍執迷等待將「吃苦自己扛」視作男人浪漫的渣男;而當阿成死亡時,觀眾更看不見浩婷為什麼還無怨無悔地照顧根本稱不上是親人的失智爸爸。這些原因,編導僅卸責且便宜行事地推給了「無從解釋的愛」,而女性對男性「無從解釋的愛」,就深刻傳遞出呆板的窠臼——「我愛你所以我接納、照顧你的一切,甚至連你的家人都是」,但是其中,浩婷的意識空洞到近乎愚昧,血肉模糊到不忍直視。
而上述這些橋段的唯二功能表面、膚淺且可怕。其一在於騙取觀眾的眼淚和自以為是的關心;其二,若願意近一步探究浩婷遭遇的危機(片中稱為愛),背後的象徵意義,是肯認綑綁女性的「父權幽魂」。
從開場至結尾的角色發展,浩婷完完全全成為服膺男性的存在,甚至是臣服約束女性的儒家思想「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而這些所謂的「美德」,甚至還是浩婷尚未「過門阿成」的結果。這就是《當男人戀愛時》大受好評吹捧的愛情與親情,在我眼中看來,這兩種人際關係最終不過是淪為綁架浩婷(女性)的手段之一。
因此,我不禁要問,在 2021 年的當代,從《當男人戀愛時》回看女性姿態,是否急速倒退?還是這樣的意識形態,透過大眾娛樂載體傳遞而出時,台灣社會仍認為「台式浪漫」四個字就能化解?「不合理、不合時宜的意識形態」並非不能出現,但若沒有加以論述其成因如何服人(我只看到被架空的浩婷)?難道真能以一句「看電影何必認真」草率帶過?
進一步大膽點說,沒有阿成的存在,浩婷或許揮別父親的死亡之後,能順利開設手搖飲料店,成為「前程似錦的女孩」(Promising Young Woman),從這個意義上來解讀,《當男人戀愛時》中的浩婷,比起《花漾女子》中的女性受害者更為可悲。《花漾女子》的女性終其一生在對抗父權,甚至是與自我價值的拉扯,直至死亡,而死亡之後,仍能恣意地做自己,上演「公主復仇記」。
然而,《當男人戀愛時》中浩婷的前途被阿成親手毀滅,編導竟然還將「這就是男人之愛」的形象浪漫化,對我來說,浩婷縱使活著,卻如行屍走肉般欠缺自我意識,就此被禁錮於父權社會,永遠輪迴「等待照顧」下一位「失能」男性,這就是《當男人戀愛時》中告訴所有觀眾——女性的真實意義。兩片對照觀看,死亡的意義遠大於活著,而無論從戲中或是後設的角度來看,某程度上,我會說浩婷早已消亡在男性的剝削與消耗之中。
在 2021 年,長期由男性把持的好萊塢,能看見艾莫芮德芬諾(Emerald Fennell)將女性放在「主動進擊」的位置上,在台灣,觀眾則只能呆看著浩婷,在散場之後說出廉價且不明究理的「感人到哭掉一包衛生紙」,而我卻認為,這樣的不明究理,某程度上是根深蒂固的傳統陋習的幫凶。
而當電影的主題是「男女戀愛」,就不可免地描繪兩個主要角色,但因為在「男人」的大前提之下,編導完全單一工具化了女性的功能性,甚至是取巧地讓女性身陷泥沼,妄想召喚觀眾的同情(事實上以兩億票房的標準來看也真的做到了),對浩婷的想像來說,原來「愛情你比我想的閣較偉大」中的偉大愛情,是指無條件地犧牲、奉獻給男性,這樣的傳統規訓,不是瀟灑的兩個字「啥款」,或是浪漫化「給我一分鐘」能迴避的。
從上述的角度來看,《消失的情人節》、《同學麥娜絲》的性別議題,變得相對可愛。對我來說,陳玉勳流露出的是不知所措的中年異男視角,而黃信堯則知曉處理不了女性角色,乾脆雙手一攤,讓女性具象化為「女神麥娜絲」,成為男性侵淫的對象[1]。陳玉勳與黃信堯,都並非真正想「利用」女性做到什麼,但《當男人戀愛時》的女性本質與積極地利用女性做到的事,比起這兩部電影都劣化許多。
再相對來說,張耀升去年的《腿》反倒有點良心。他意識到男性,尤其是所謂渣男的可惡/可憐,因此讓楊祐寧不斷地犯錯,桂綸鎂則不斷地擦屁股(也和《當男人戀愛時》設計了同樣橋段——男性皆私動用金錢,自以為愚昧的善意能幫助女性),而在男性丟、女性撿的垃圾循環中,桂綸鎂卻尋回自我,端看桂綸鎂在片尾站在升降台上升的影像符號,以及在靈堂前的對話,就可清楚知曉張耀升賦予、點燃女性自身意識的意義,而在這個意義上,《腿》中的桂綸鎂是立體的、是有尊嚴的,當然就此與《當男人戀愛時》的浩婷拉開距離,而且是幾乎是光譜兩端。
最後,我要說的是,無論導演殷振豪怎麼思考角色和文本,我思、我寫與創作者皆無關係也不需有關,我篤信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的作者已死論,作品的話語權不僅限於作者本身,當代已然不是作者掌握單一溝通的方向與渠道,我從我的所思、所想之中理解作品,非從作者希望或引導的方式解讀,而若評論還有一點力量,能成為創作者與觀眾甚至是與自我溝通、對話的橋樑,那就仍然會是我下筆的主因之一。
而「電影不會是與道德分開的」,電影也並非「不須負起任何教育意義」,影像的危險與力量,上個世紀如德國納粹、義大利法西斯到當代的中國共產黨,甚至標榜自由民主的美國好萊塢,歷史上的各大政權都深諳此道,影像當中的意識形態,需要梳理,縱使在高度娛樂化的 21 世紀中,電影仍不可能僅是單純娛樂,電影更是傳遞意識形態的重要媒介,許多想法與思考,就在潛移默化之中,深植人心,引響後世,在這樣的前提下,一句「左膠」誤國、箝制創作自由的指控,是否太武斷與去脈絡?
備註
[1]同樣是四個男性中年危機的故事,丹麥的《醉好的時光》基本上舉重若輕地化解了黃信堯碰上的性別困境,目前還在院線播映。
後記
上個月在寶藏巖的山城廣場,看了「#石岡媽媽劇團」的演出作品《#梨花心地》,這是一齣動人的作品,是近期讓我傾心的戲劇/影像作品之一。與《當男人戀愛時》沒什麼直接關聯,但女性角色勾回了我的記憶。
特別喜歡《梨花心地》的收尾,透過所有女性團員柔韌且堅定地說出「我是女人」劃下句點。這句「我是女人」的女性宣言,同時回應了劇中激進哀嘆的這句台詞——「女人的命,沒有人看到,就像沒有影子的人」,劇中團員以「後設」的角度,褪去農村女性勞工的表徵符號(外衣、男鞋)以及燒毀用文字書寫而成的框架規訓,在完成某種儀式性之後,以全白的衣裳,擊抗了父權幽魂,進而表現女性的各種可能性,這是對自我的肯認,理解女性後的覺知與醒悟,於是在身份認同上,這齣戲的女性從此有了影子。
在這之後,女性可以是妻子、媽媽、阿嬤等等,更可以是農民、工人、老師、詩人、藝術家等等,女性的多重身份在劇場中透過石岡媽媽劇團的身體表現被觀看;透過對白臺詞被對話,劇場的場域也成了有機的雙向互動,這是富含力量的女性作品,女人就是女人。
《梨花心地》是 2021 年需要的劇,全劇緊扣女性在客家農村的處境,探究父權社會下女性群體與「土地」「語言」「婚姻」「家庭」「勞動」「生孩子」等面向的窠臼,時而悲壯、時而哀嘆,但最終是用一種樂觀的態度看待,而並非侵略與報復,更顯可貴。
這齣劇是由一群在戰後走過戒/解嚴、甚至是遭逢 921 災後而成立的大齡女性演繹,每個角色應該都是其真實經歷,她們汲取自己生命歷程,轉化為戲劇,格外動人。進一步對比當代社會,現下男/女性的厭女氛圍,當晚的寶藏巖因為石岡媽媽分外柔軟,療癒人心。
戲劇有如此力量,或說有什麼積極的實質影響,它能撫平災後傷痕,能搖動意識型態,是我在石岡媽媽身上看到的事。
道德經解讀書 在 柯文哲 Facebook 八卦
我控訴這國家缺乏程序正義
大部分法律問題已經在前述討論過,現在進行尹監委更要列為必修的文化課程。當我送件到公懲會的那一刻,尹監委濫訴的事蹟,就在中華民國之正史留下見證。人家告訴我:公懲會平均水準比較高,委員都當過法官,不至於作秀胡搞。你應該送件,讓一切攤開來,不然公理正義也跟著湮沒了!其實走過這一年,最讓我心痛的是台灣這國家連「程序正義」都沒有了,連位高權重的監察委員也沒有「程序正義」這個觀念?如此官威肆虐,難怪柯文哲會碰到一連串的台灣奇蹟!
1. 有關史無前例的疏失,尹監委你真是連電視都不看---
二○○七年義大利也發生過愛滋器捐誤植事件,別人的國家是這樣處理的。一、必須要有不責難的文化,事情的始末才能水落石出,制度才能改進。二、團隊裡的每一個人都有其責任去幫忙改進。三、病患後續的追蹤和治療要做好;相關的資訊應該充分告知病患。四、必須確保移植團隊合適的工作環境、足夠的人力、合理的工作負擔、以及人性化的作業系統。五、媒體對於事件應該做深入且正確的報導。相關的責任歸屬和後續的照顧,都要完整正確地告知大眾;負面的報導可能會毀了移植醫學的進步。反觀我們國家在做甚麼?聲東擊西、遮躲掩藏、找替罪羔羊、、、,而尹監委你正是這個卸責政府的共犯。
這一年來,柯文哲還是默默在修補制度跟系統上的缺漏,現在正在幫忙制定器官捐贈協調師國家認證考試制度等等。你關心過台灣捐贈移植制度目前應如何進一步改進嗎?你連兩分鐘都不願意去詢問疾管局查證目前這五個人狀況,就捏造不實指控,除了作秀還是作秀,而且還是帶著偏見的作秀!
北歐國家已經比照飛安制度,設有獨立的醫療事故委員會,公平公開的調查過程,最後由國家承擔責任。反觀台灣這次的事件,制度殺人已經不是首見,尹監委出身的北榮也發生過瘧原蟲事件,最後逼死一名年輕的女住院醫師,你還不能體諒醫療意外事故往往是系統制度的問題嗎?你完全不顧程序正義只針對個人,甚至是針對一個為了保護部下挺身而出的人,你還有同理心嗎?
你說”社會自有公斷”,那我們就讓社會來公斷,是這個國家推諉塞責?還是柯文哲個人犯了「史上前未有的重大疏失」?還是尹監委甘為政治打手作秀過頭而嚴重損及中華民國政府多年建立之口碑與我國之國際形象。(均取自貴彈劾文)
2. 為什麼柯文哲說:這系統跑了五千次,RUN了6年,尹監委你們還要怎樣?
柯文哲是人不是神,window軟體從原始設計工程師不斷經過市場考驗除錯,也只能趨近完美而已,還是有改進空間。更何況柯文哲是在相當艱難的環境下設計出這個系統,人命關天,希望是零故障,但是還是有檢討改進的空間,如果都要零缺點才能上線,那麼永無上線之日。我承認沒有覆核機制,但是如果錯等於罪,你的這篇彈劾文專業不足錯誤百出,連校稿都缺漏誤植多處,國家正式公文如此怠忽職責、廢弛職務,受否先自我彈劾?事實上,登錄中心九年換十個董事長,讓我們等於處在無政府狀態下,運作這個系統,你是否先討一下官府?你說我嘻笑怒罵,你的行為本身就是再大不過的笑話啊!
3. 我控訴這國家缺乏程序正義
所謂『程序正義』,就是『依法行事,該做的做、不該做的不要做。』如此而已。
過去一年,我經歷誤植愛滋器官案帶來的紛紛擾擾,現在回頭去看「江國慶案」,心中感觸更深。試問各位一個問題『如果您是江國慶,處於當時的情況,您怎麼辦?』江國慶是現役軍人,他也知道姦殺女童一定是死刑,在那個情況下,怎麼還會有口供?還會有自白書?到底當時他是怎麼被刑求的?如果您是江國慶,您怎麼辦?江案我最不能接受的是這樣一個冤獄案竟然沒人需要負責?因此案而升官的、領獎金的,竟然也都不必繳回,這是甚麼世界?有這種前例,遂使天下之鷹犬競相效尤,鎮日狂囂只求邀功於主子,竟然啃食黎民百姓於大街之上。只需要『政治正確』,而不必顧慮『道德正確』或『倫理正確』。
十幾個年頭過去了,輪到我面臨的案子。臺大醫院交給衛生署的檢討報告,作為最重要當事人的我從沒看過。第一次看到時是半年後,被地檢處傳訊時,才向檢察官借來看看。接下來衛生署長、副署長、醫政處長一字排開,在電視前宣布要將柯文哲最重予以撤照、取消醫師證書時,竟然調查報告尚未寫完。被逼公布調查報告後,情急之下將醫策會的調查報告,拿掉對衛生署和登錄中心的批評,只留下對台大醫院的檢討,就當是衛生署的結案報告了。當所有調查委員都不肯簽字,醫改會也不肯簽字時,依然厚顏無恥的公告出去,如此官品,天下事可知矣!
而尹監委只約談我一次共兩小時,其後再無接觸,九個月後,突然記者蜂擁而至問我對彈劾案通過之意見?我事先沒接到任何通知,也沒獲得書面資料,只見電視上尹監委在記者會中慷慨激昂羅織我的罪名。一篇彈劾文未諮詢專業錯誤百出就算了,連校稿都缺漏誤植多處,貽笑四方以外,更重創這個早已被視為「盲腸」的監察院。
你如果調查後認為我有罪,也應再傳訊我,把證據攤在前面,給我一個辯駁說明之機會。其實很多事情經過說明就可澄清的,甚至只要你肯花兩分鐘詢問第一線臨床人員,就知道事情不是如你所想像的。結果你以偏見收集資料,再以偏見解讀偏見收集來的資料,最後自己被偏見淹沒完全看不到真相,還喜孜孜地自以為破獲大案,終於能報效主子提拔之恩。現在鬧出這種笑話,要由誰來彈劾讓監院蒙羞的尹監委?
以上這些事情為何發生?因為缺少『程序正義』﹗難道怎樣做才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你們都不知道嗎?結果還是『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做了。』
人本來就不是完全理性的動物,不然歷史也就枯燥無味了。但是正因為如此,要建立一個文明的社會,更要強調『程序正義』來防止私慾、偏見造成的誤差。人有私慾,為了名利、為了保住官位,有時不免矯揉做作,所以更要堅持『程序正義』防止行為過度偏差。但是自私自利之人固然醜態可厭,還有一種更可怕的『偏見』人士,這種人看似清廉、做事勤勞、道德上也找不到大缺點,但是對國家社會的危害更大。可謂貪官可惡,清官更可怕,就是如此。本應是國家公權力的糾舉彈劾、這些人卻當作愛國鋤奸行動。以偏見執意行事,自以為忠黨愛國,完全不顧『程序正義』,自以為立了大功,抓了大咖,結果舉國嘩然,只是對國家社會造成更大的傷害而已。
結論:
司法(監察)應是國家最後一道防線,本來就不應是政治工具,更不可是政黨鬥爭的工具。這是我對這個國家最深沉的控訴!如果「法治」、「人權」是我們期望的,那麼就從『程序正義』做起,尤其是司法(監察)的『程序正義』!
道德經解讀書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評價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1475373129283017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就有機會抽中 《社交天性》 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19.11.13 - 2019.11.20
👏感謝 大牌出版 提供3⃣️本實體書、3⃣️本電子書!
-
►本集語錄:「無論他們怎麼說、怎麼想他們的自我主義,絕大多數人卻是終生不曾為他們的自我做過什麼:他們的作為是為了自我的幽靈,那個幽靈是在眾人腦中自行形成,然後再傳達給它們的自我幻象。」 - 尼采《朝霞:道德偏見之反思》
►本集重點節錄:
1.人類大腦經歷了哺乳類、靈長類、人類三階段的神經適應
2.社會連結:社會痛苦的與生理痛苦的神經重疊
3.心智解讀:讀心時的心智化系統是人類大腦的預設系統
4.社會和諧:自我意識是大腦演化出的社會接收器
-
►本集關鍵字:
#腦化 #神經科學 #JaakPanksepp #前扣帶回 #鴉片類藥物 #分離焦慮 #虛擬擲球 #社會痛苦 #賽局理論 #囚徒困境 #腹側紋狀體 #獎賞網路 #社會腦假說 #鄧巴數字 #鏡像神經元 #DanielDennett #意向立場 #錯誤信念實驗 #GordonGallup #鏡子測驗 #自我意識 #內側前額葉皮質 #邊沁 #全景廠視 #自我控制 #AdamGrant #JohnBargh #法國大革命 #尼采
本集推薦書目:
Michael Tomasello《人類溝通的起源》
Robin Dunbar《哈啦與抓虱的語言》
Michael Arbib《人如何學會語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kfl_ocBUA/hqdefault.jpg)
道德經解讀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人性越界.犯罪心理解剖書:首部監所心理教師視角,逼近犯罪行為的起心動念」介紹
訪問作者:陳建安
內容簡介:
人性若是邪惡,犯罪還需要解釋?
善惡的界線真的有那麼容易跨越嗎?
僅憑外顯行為,就能將人歸類為好人或壞人嗎?
情殺、隨機殺人、分屍、家暴、性侵、
縱火、毒癮、黑吃黑、酒駕、神棍……
是衝動、僥倖心態、精神失常,還是理性預謀?
走進時間收集器──監獄,一窺被禁錮的慾望和眼睛
本書深入解讀臺灣近年來重大刑案,包含隨機殺人、殺童、恐怖情人、性侵、縱火、青少年毒品成癮等社會問題,深入剖析其心理痕跡,揭開犯罪者的精神狀況、異常人格、成長背景以及犯罪促發動機與監禁心理歷程。
本書不是以刀光劍影、血腥殺戮的犯罪情節,來滿足我們對違法者的變態圖像,而是作者富有獨特而細膩的社會心理對話,以及逼近圍牆內受刑人生命的日常流淌。
✦你想知道捷運無差別殺人犯──鄭捷的犯罪動機嗎?
✦所謂的正常人和犯罪者之間,距離沒你想的遠,而且存在更多共通點?
✦惡魔真的存在?道德感低落的人就會犯罪?犯罪也會有功能嗎?
✦入監也是要花錢的?被關也算是一種「孝順」?監所的會客室都能看到什麼樣的故事?
✦身為另一種狀態存在的人,死囚會想家嗎?死囚症候群是什麼?
我們常常會驚訝於一個好人,怎麼會做出壞人的事。
臺灣近年發生的重大矚目刑案,從北捷案、北投文化國小割喉案、小燈泡事件、臺大宅王情殺案、多起家暴弒親案與殺妻兒案、分屍案,以及因債務糾紛潛入女友家中勒斃母女二人案等震驚社會案件,這類犯案者一反過往,多為單純、沒前科者,有些還是一路表現優秀的年輕人所為。
作者簡介:陳建安
大三開始便出入監所至今二十年以上,本身生命經驗就是非典型。接觸過少年、成年到死刑犯,一直覺得跟監獄受刑人談話,比起跟學生聊還容易的大學老師。
學歷:
英國羅浮堡大學 (Loughborough University)社會科學系心理學博士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法學碩士
現任職於: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監事
法務部矯正署宜蘭監獄毒品防制計畫督導
經歷: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系主任
法務部矯正署台北看守所戒毒班團體輔導授課教師
法務部矯正署台北看守所極刑犯個輔老師
專長與研究興趣:
犯罪心理學
矯正心理學
犯罪學
社會心理學
作者粉絲頁: 看啥 犯罪心理解剖室 Chen's crimpsych chamber
出版社: 和平國際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LhMOf_k0zU/hqdefault.jpg)
道德經解讀書 在 老子道德经动画版解读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