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的問題】
我知道,和時代力量的諸多委員、黨公職比起來,我對於社會以及這個黨的貢獻是遠遠所不及,但,黨裡一直有些問題,也一直都存在,很久了,既然沒有人要撕破臉攤開來講,那就我來吧。
這些話,是我從2015年加入時代力量參與選戰,歡欣鼓舞進入國會到現在,一路以來目睹的黨內矛盾,寫出來,一來是我對黨還有最後的感情,二來是希望黨內所有人必須正視這些問題。
要處理,現在吃力不討好,或許還會掉票,但我認為如果這個黨還自詡理念型政黨的話,這是必須承擔的重量、必須跨越的關卡。
本文總共9632個字,總共分五個段落,覺得太長我下面會附上連結,可以直接選子題閱讀。
------------
【時代力量的權力結構】 https://reurl.cc/7go91
【立法委員黃國昌與時代力量】 https://reurl.cc/AQ818
【時代力量的小綠魔咒】 https://reurl.cc/bLR6l
【時代力量與柯文哲】 https://reurl.cc/Mad7W
【時代力量總路線檢討】 https://reurl.cc/kR05K
-------------
以下全文
前言:
許多朋友曾在私下聊天時,半調侃半認真的問,「時代力量」是什麼意思?它代表什麼?一般政黨都會以所要表彰的價值融入黨名,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社會民主黨、綠黨、建國黨,都可以很清晰地在自我取名中看見該黨的意識形態,那麼時代力量呢?時代力量四個字本身沒有與任何價值連結,你們的自我定錨究竟是?
殊不知,「時代力量」恰恰精準反映了這個黨的內涵,名實相副。
時代力量,就是在這個「時代(當下)」,有「力量(聲量)」的人,合起來組了一個黨,就叫做時代力量,這正是時代力量的生辰八字,也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
【時代力量的權力結構】
近來時代力量的路線問題再次受到外界激烈的質疑與批判,過去同樣的情形已發生數次,一次比一次激烈,日前我就已對黨公開呼籲過,時代力量過去四年動輒面臨是不是「小綠」、「與柯文哲合作」等質疑,就是因為時代力量沒有路線,即便有,本身也從未被明確定義與說明過,不要說外界,包含時代力量內部都常有人對路線提出疑問,但從未被解決,根本原因在於時代力量的權力結構與組織問題。
過去時代力量屢次流出內部分歧的消息,媒體常以「分裂」、「派系鬥爭」下標解讀,事實上並不正確,因為時力內部從未有真正嚴格意義上的政治鬥爭,頂多「不和」,這代表黨本身沒有堅硬的外部框架,主要成員間缺乏明確的共同利益約束,致使各方都不願花費撕破臉翻桌的成本在內部收攏意見。黨內部無法透過衝突解決問題,導致當核心政治判斷出現分歧時,往往流於議而不決,甚至不議讓問題擱置,或索性各幹各的,多頭馬車。
外人或許覺得殊難想像,但這確實是時代力量一直以來的問題,或至少在勞基法二修,時代力量至凱道前抗議後,路線問題就成為黨內房間中的大象,無人觸碰,或是被認定無法解決,不知從何解決起,只能讓問題靜靜地躺在空氣中擱置,等待時間自然淘洗出結果。
這並不是黨中央同仁或黨主席個人問題,而是整個時代力量要面對的結構困境,時代力量黨中央從未有過凌駕幾位立法委員,特別是三位區域立委的權力,因此無法以中央決策強力主導黨的方向,就算真的想這樣做,恐怕也要面臨如何執行的問題。
檯面上主流政黨的權力結構,國民黨是早年接受俄羅斯共產國際扶植的政黨,黨組織完全繼承共產黨,也就是所謂權力集中的「列寧式政黨」,民進黨在成立時高度參考國民黨的組織架構,而時代力量的黨組織架構再同樣高度參考民進黨黨組織架構,三者殊途同歸。列寧式政黨或許聽來陌生,其實台灣人非常熟悉,因為幾乎每個人所認知的政黨樣貌,就是列寧式政黨,它的特色是類似政府或軍隊的科層化組織,由上而下,中央到地方一條鞭領導 ( Chain of command ),我們以為政黨就是長這樣,其實列寧式政黨是一種特殊模式,在世界上並非常態。
時代力量雖然引進若干網路參與的機制,但本質上仍然是傳統的封閉式政黨,在黨內部產生決策後由上而下,一層一層傳達,這在包括提名程序等各項黨務運作方面都可以很清楚看出來。對缺乏經驗的後進者而言,模仿既有制度是最快速也最低成本的方法,國民黨的全代會、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民進黨的全代會、中執會、中常會;時代力量的黨代表大會、決策委員會,基本上是同一套運作邏輯,當指揮中心無法有效決策時,黨就會陷入癱瘓。
要能夠揮動軍旗、號令部隊,背後當然要有權力支撐,國民黨過去有槍桿子和黨產,無須多說。民進黨則以共同利益為基礎:「給予即是支配」,這分兩個層面,一是民進黨自黨外至今的多年發展中累積了穩固的群眾基礎,在地方公職選舉中,被黨提名即有相當高機率能夠當選,「民主進步黨」這個招牌就是黨紀約束力的來源;另一部分是能夠匯集社會公信與資源的頭人,透過自己的分配管道建立系統,頭人在系統內部亦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這後來也發展出民進黨獨特的派系文化。
回到時代力量,時力黨中央的權力基礎呢?時力財務本身相當吃緊,候選人基本上都要自己想辦法募款打仗,而在社會支持方面,時代力量的政黨認同度大約都在10%上下,對於當選門檻和這個數字差不多的縣市議員來說,黨的招牌的確有相當的價值,因此必須尊重黨的決策,但對於當選門檻是過半的單一選區立法委員來說,狀況就不盡然相同,更何況是對2016年時力首戰告捷的三巨頭來說,更是如此。
當年號稱理念型的政黨,除了時代力量之外,還有其他小黨,例如社民黨與綠黨合作的綠社盟。時力與綠社盟在意識形態、政策方向上均差別不大,為何最後時代力量贏下三席區域立委,外加政黨票74萬票,斬獲兩席不分區立委,突破政黨補助款門檻,而綠社盟鎩羽而歸?除了社會的期待,當然也和洪林黃三人當年的社會光環與背景資源脫不了關係。
權力只向它的來源負責,對時代力量這樣原本沒有基礎的政黨來說,是因為有了黨,才有這三名立委;還是有了這三個人,才有後來的時代力量?這是一個很難釐清的問題,但也因此注定了黨組織無法凌駕開國功臣的命運。試想,如果今天黨強制要求區域立委某事而得不到配合,那麼黨有什麼後續手段嗎?黨能夠承擔得起損失這三位立法委員其中一位嗎?有任何一位黨主席擔得起這個政治責任嗎?
這舉例雖然極端,但只要一想就能明白黨的癥結何在,決策參與機制可以擴大,但至今仍未突破這個權力結構的硬傷。與其說黨中央向外下達命令,不如說從進入國會開始,諸侯共治才是它的真實樣貌,顯智主席雖貴為黨主席,但在幾位委員之間權力不會超過民間的調解委員會。
時力雖有剛性政黨的制度設計,但從未備齊運作這套機制所需的權力集中,也不曾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內部鬥爭,來凝聚黨的路線以及釐清政治責任歸屬。沒有共同利益、也沒有更高的權力作為桶箍,一旦這三人無法互相退讓合作,也不試圖以強制手段逼迫對方妥協,那就注定黨陷入失能的分歧狀態,大家各走各的路,美其名為柔性政黨,其實黨不像黨,這幾年時力各種狀似精神分裂的內部邏輯矛盾,其根本源於此。
------------------
【立法委員黃國昌與時代力量】
本文目的不在聚焦個人,而是釐清時力作為一個新生政黨,過去四年運作有哪些弊病,然而黃國昌這個名字之於時代力量,連結實在太強,談時代力量如果完全繞過國昌,也就失缺了一部分,因此這個段落必須談黃國昌和時代力量的關係。
*
國昌最近因私菸案,引爆台灣社會對時力定位的強烈質疑,我不認為這是他的刻意操作,今天換作藍營執政他依然會是戰神,廉能和行政墮落間的二元抗戰,本就是他一直來的主軸,但私菸案不是本文重點,這裡就不多談,國昌的路線後面會再提到。
國昌作為政治明星,一言一行最終仍會回到社會如何看待,但對時力來說,目前受到的強烈批判並不是國昌的問題,而是這個黨的問題。
國昌在非常早的時候,幾乎是甫進入國會不久就跟民進黨發生大大小小的衝突,關係很早就已經決裂,他也持續在言談中釋放對與「綠」合作的高度排斥,以一個政治工作者的角度,在執行層面我非常尊敬黃國昌,他是工作狂,對公共事務懷抱高昂鬥志,他的專業知識與揭弊能力不要說在時代力量,在整個立法院都是數一數二。
從黨的角度來說,國昌這幾年的工作成果更是時代力量聲量得以維持不墜的關鍵,他雖然一直自己走自己的路,但既然黨未曾明確定義黨的方向,那麼自然也沒有衝突問題,在工作上,他將他的工作發揮到淋漓盡致,何錯之有?
對黨內來說國昌最大的問題大概是他鮮少談及他對政治的遠程想像,使人無從捕捉他的藍圖,也無從跟隨或討論利弊,這或許是他的謹慎性格使然,然而綜觀他這幾年的路徑,國昌可以說是一個政治上的實證主義者,他不常直接談論純政治的觀點,特別是卸下黨主席的職務毋需代表黨後更是如此,他只在持續的行動中實踐自己的路線,但我們仍可從他累積的行為中,包括他偶而使用的隻字片語,例如「藍綠不過半」等,描繪出一個大致的輪廓,這個路線我在第五段會另外專門討論。
國昌的實證主義性格,也反映在他與黨內的溝通上,國昌不太和黨內同仁爭辯政治路線與對錯層次的問題,除了第一段提及的時代黨內衝突沒有檯面化之外,背後隱含的態度是「說那麼多沒有用,打出個成績再說」。時代力量的民選公職們,面對自己的工作無不戰戰競競、戮力奉公,但對「新政治」「素人參政」「各行各業來從政」來說,本就鮮有人能與中研院研究員出身、早在社會運動征戰多年的國昌的戰力旗鼓相當。
所以,時代力量的問題不在於國昌路線凌駕黨,而是黨在這幾年間並沒有在國昌路線之外另立出黨自己的路線,也沒有透過路線之爭來處理黨內蘊含的兩種本質上截然不同的政治想像,致使國昌個人完全代表也詮釋了這個黨。
年輕的面孔、良好的形象可以得到選民一時的喜愛,但一個黨若要長期發展,一定要有自己清晰的定位,明確的路線來爭取選民長期的信任。試問,如果今天國昌離開了時代力量,那麼這個黨的招牌是什麼?還剩什麼?時力還能夠吸引、抓住諸多對新政治高度期待的中間選民嗎?
請各位同仁嚴肅思考這個問題。
-----------------
【時代力量的小綠魔咒】
時代力量的內部分歧,最大程度體現在對民進黨的態度上,我在第一段中已經說明過這是因為時力內部從未統合的緣故,政治上同陣營不同勢力各執己見時,就都去打,看結果誰的群眾多,這是簡單又實際的方法。但僅限於大家都處在同一個政治框架內時,如果連基本的大方向都各搞各的,那麼黨就會呈現高度精神分裂的詭異狀態,當前的2020大選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時代力量在選舉中與民進黨的競合關係,不論是以時間軸橫切或縱切,都呈現高度的不一致,以橫切來說,目前時代力量在區域立委的提名,有選區明顯需要和民進黨合作,卻又有選區直接挑戰民進黨現任立委,和民進黨究竟是要合作還是不合作?
以縱向時間來看,更是無比矛盾,各位還記得2015年時代力量中和立委候選人胡博硯老師為何退黨退選嗎?不就是因為在專訪中說了「如果民進黨不協調,不排除不支持蔡英文」,引起輿論譁然後迅速被黨部切割,翌日自己退黨退選為時代力量切割止血?
當時是2015年5月底,如今已是2019年8月,時代力量至今仍對是否支持蔡英文總統連任曖昧不明,在當年蔡英文對國民黨有壓倒性優勢時,時力早早就內部定調支持蔡英文,2019面對韓國瑜與蔡英文,時力這樣高舉理念的政黨,竟遲遲無法在兩人間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無非是怕被扣上小綠的帽子,但不論如何對外說明,恐怕都很難不給人2016害怕得罪泛綠選民,2020害怕被執政包袱拖累的觀感。
再以新北市第一選區為例,同樣的選區、同樣的呂孫綾、同樣的時代力量,兩次卻有截然不同的策略,上次面對國民黨的資深立委吳育昇,代表時代力量出戰的馮光遠最後和呂孫綾整合,退出選舉。當時黨內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去勸馮老師,甚至因此被他怨懟,埋下日後退黨種子?難道不是因為怕選到底馮呂分票讓國民黨撿了便宜嗎?現在卻又主動再次走回這條路,既然如此,何必當初?
「小綠」這兩個字的陰影是如此壟罩在眾多時力黨人心頭,但究竟什麼是小綠?怎樣才算是小綠?這樣的定義卻從沒有被談清楚過,似乎小綠是一個外界與媒體貼上的標籤,只要一但貼上就要使勁把它甩掉,這個黨是不是小綠竟處於被動狀態,小綠成了故事中的惡龍,人人都知道山谷的背後有條惡龍,卻從沒有人真正看過。
這樣的焦慮,來自於時代力量本身和民進黨的關係一直渾沌不明。時代力量成立之初的政黨定位非常單純,就是時代力量吸引中間、理念派選民,整合傳統綠營群眾的支持,來扳倒國民黨連霸選區。在國會裡民進黨加上時代力量區域與不分區的少數關鍵席次突破半數,促成立法院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這是2016的主軸。
但這樣的想像迅速在時力成功進入國會後破滅了,因為民進黨單獨取得了過半席次,時力戰略想定中的關鍵少數高地不存在,自此後黨內再無成功凝聚共識去定義時代力量的政黨定位,將詮釋權拱手交出,也就注定了在第九屆國會剩下的時間不斷面臨大綠小綠的困擾。
時代力量在這四年與民進黨關係惡化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台灣的選制本身就對小黨極為不利,在時代力量成長為第二大黨之前,永遠在單一選區:總統、縣市首長、立委都必須面對是否支持民進黨和合作與否的問題,也就產生小綠陰影;而堅硬的執政邊界也使時力無法參與治理過程,無從分享執政紅利,白話講就是雖然時力本身也喊要和民進黨一起打倒國民黨,但民進黨做得好那選民自然集中支持民進黨,時力反而必須在民進黨的缺陷中證成自己的價值,制度本身的框架註定了時力與民進黨的衝突。
在國會內,當黨的戰略定位消失,就變成必須單純在戰術層次取勝來鞏固黨存在的意義,也就是沒有定位上的不同,只有誰比較優秀,「更左更獨」是為代表。因此除了國昌個人強力的揭弊表現之外,時力黨團自然走向激進化的道路,在各個重大議題上必須踩得比民進黨更前緣,使民進黨人抨擊時力不務實、加蔥等指控。兩黨難以合作,因為給民進黨比讚就是在掏空自己地基,這都是黨沒有處理路線問題的後遺症。
坦白說,在我的觀點,所謂大綠小綠事實上是史觀的問題,一個黨要建立長期穩固基礎,必須要在歷史中刻劃國家的方向,在這個方向中鑲嵌自己的價值,這樣黨才有核心,才有穩定的方向;對外而言,黨的核心論述必須要能夠回答選民三個問題:
1. 我們從哪裡來
2. 我們該往哪去
3. 所以我們現在要做什麼
這樣的論述給予了人在共同體中、以及台灣在世界地景中的定錨,才有渲染力跟說服力。國民黨的中華民國史觀和民進黨的台灣史觀便是兩黨的群眾來源,即便是黨內最如日中天的政治明星也無法違背這個框架。對時力來說,如果順著國民黨228屠殺台灣人、白色恐怖、黨外運動、民主制度成熟這條歷史軸線走,那最終必然導向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終點;也就必然面對應該跟民進黨合作共抗國民黨的道德結論。
這是大綠小綠之爭真正的源頭,也是我認為時代力量目前應該和民進黨採取的戰略位置,但倘若時力真正想走出一條長久、穩固、與台灣土地相連的第三條路,那麼應該回頭在既有史料中重新爬梳,尋找並建立一條全新的歷史切入面,在這個軌跡之上闡釋台灣的發展。
我認為長遠來看,這是時力真正應該去發掘的路線,最近也跟一些黨內朋友討論了想來著手進行這個論述工作,可惜不論時間與我的能力皆太不足,未能在時力遭逢當前危機前將這個工作產出一點初步成果,力有未逮,非常、非常遺憾。
-----------------------
【時代力量與柯文哲】
時代力量作為一個高舉價值和理念的政黨,且批判性如此之強,還是一個旗幟鮮明的台獨政黨,理論上理當對柯文哲市長的種種親中言行作出反應,但很奇怪,時代力量遇到柯文哲似乎就變了一個人,要馬避而不談,要馬雙重標準輕聲細語,這實在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舉例:今年三月韓國瑜市長訪香港中聯辦,時力在官方粉專以「主權零分」嚴詞批判,到了七月柯文哲訪問上海與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會面,時力粉專的措辭就變成了「我們支持柯市長所謂的對等公開透明,更希望一旦對等公開透明不被中國接受時,柯市長能夠堅守立場,拿出態度。」一來一往之間,為何轉變如此之大?
事實上也不用答案,路人皆知當然是因為柯市長的支持者,所謂柯粉,與時代力量支持者高度重疊的關係,一旦抨擊柯文哲,便會引來柯粉憤怒的回擊,流失選票。
一個政黨,面對有風險的政治後果不可能完全迴避,就算如此久了也會被人看破手腳,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要決策時就有個問題跑出來:誰來負政治責任?
我在第一段說過,時力內部本質上更接近諸侯共治的狀態,因此在2018的選舉採取分區負責的做法,也就是台北主委操盤台北選舉,新北主委操盤新北選舉,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可說是時力裡的西伐利亞原則。
在去年的選舉中,時代力量在台北市提名了包括我在內五位市議員候選人。當時在內部大家對於支持柯文哲與否各有判斷,林昶佐做為台北市主委因不欲強勢主導方向影響大家各自最後選舉結果,於是發表了兩篇文章談論柯文哲,希望從中拉開空間,後果並不成功,而候選人也於選舉末段各自表態,台北在柯文哲這一題於是沒有統一的立場。選舉過後,對黨來說,柯文哲問題就變成誰要來扛政治責任的問題。
許多人批評為何時代的標誌性人物,國昌鮮少談及台北市政或柯文哲?一來是基於對上述原則的尊重,二來,站在國昌的角度,為何他要來為黨扛這個擔子?比起時粉跟柯粉,昌粉與柯粉更是高度重疊,這在各個政治網路社群都能明顯觀察出來這個趨勢。以去年來說,如果說時代力量支持者中有七成支持柯文哲,那麼至少八成支持黃國昌,而在支持者外,兩人的政治路線除了主權方面以外,也有許多重疊之處,例如柯的「藍綠一樣爛」與國昌的「藍綠不過半」。既然台北沒有處理這一題,那麼他何須耗損自己的政治能量來接這個燙手山芋?這是人之常情。
既然時代力量檯面上的政治明星都沒有為黨承擔這個站在理念上理當批判柯文哲的責任,那麼這個問題就變成時代力量這個招牌的集體責任,所有人共同承擔。既然共同承擔,那麼似乎又好像沒有人需要承擔,且黨內凝聚共識成本如此之高,這個問題就被持續拖延到現在。
許多時代力量的成員對民進黨抱持高度敵意,認為時力與民進黨有選票競爭壓力,泛民進黨支持者又常在網路上嘲諷、攻擊時代力量,因此民進黨是時力的最主要競爭者,這一部分來自於上屆政黨票被民進黨招喚流失的陰影,一部分也是前線戰士在戰壕中的視野。
但我認為,柯文哲才是在政治上,時代力量當前的最大競爭者。
道理很簡單,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才會互相搶業績,而舒跑與可口可樂則否。這是經濟學替代品的概念,時力與柯就是互為替代品,所以柯文哲一直以來也對時力相當客氣,甚至將時力黨主席與時力切割,就是這個原因,因為現階段雙方駁火對彼此的政治發展都不是最理性的選擇。
以台灣社會來看,藍綠各自有其政治軌跡與社會基礎,國民黨以黨國意識形態、侍從分配體系和軍公教打造自己的群眾板塊,民進黨則以台灣主體意識、台灣本土社群、和農、勞工階級為基礎出發,但隨著時間發展和大環境變化,雙方都面臨越來越多群眾傳統網路接不住,例如被經濟成長遺落的小生意、大公司裡的社畜,一但你照顧不到這些人,也無法為他們發聲,人民自然會尋找新的政治代言人,這是第三勢力的群眾來源,這個群體我認為還在持續擴大中。
廣義上來看、時代力量、柯文哲、黃國昌、館長等人都是這個社群中的聲量品牌,彼此間擁有重疊但不完全相同的支持者。第三勢力群眾還沒有明確的意識形態邊界,最大的共通點大概就是素樸的正義感與對傳統體制的不信任、被背棄感。
如同去年我在選舉中對柯的批判,我認為柯文哲市長利用他廉能、親民的形象,吸引了許多對新政治有期待的第三勢力支持者,卻因為自己的政治利益,屢屢用民粹的手段發起鬥爭,破壞民眾對社會體制的信任,甚至弱化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政治邊界,倘若有朝一日柯徹底掌握了第三勢力群眾,勢必會對台灣的民主造成巨大的危害。
因此,不只是時代力量自身的存續,這個黨能否成為第三勢力裡的中流砥柱,建構出理性、建設性而非破壞性的第三勢力道路,這是我對時代力量現下最深的期待,也是我之所以還留在這個黨的原因,可惜目前為止看來,選舉太近、理想太遠。
-----------------------
【時代力量總路線檢討】
「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這是時代力量在2016標榜的口號,也是這個黨最原始的目標:打倒國民黨。然而,在洪慈庸、林昶佐、黃國昌三人分別拉下楊瓊瓔、林郁方、李慶華後,四年過去,這個目標是失敗的,因為顯然國民黨並沒有被打倒,反而絕地大反攻。而究竟在進入國會後,具體要怎麼實踐打倒國民黨這個目標,政治上的進程如何規劃,黨也沒有藍圖來執行。
這是所有時代力量成員要捫心自問的問題:「到底『打倒國民黨』還是不是我們政治上第一優先的目標?」
是的話,怎麼做?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
目前,黨內明顯蘊含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性格,根本的差別就是時代力量與藍綠兩黨間的距離。一種,是認為時力應該與民進黨合作,共同對抗國民黨復辟;第二種,則是在藍綠兩黨間保持等距,就個案與政策監督批判。
這是時代力量真正的路線問題,長久以來被埋在檯面下、隱而不鬥的衝突。
不論是柯文哲的「藍綠一樣爛」,或是國昌在立法院拉出的「清廉 vs 弊端」都是一種在藍綠兩黨之間中立的形式。「藍綠一樣爛」,任何對台灣民主歷史以及政治現實稍有理解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一句去脈絡帶風向,與事實違背的話。即便站在最嚴格檢視的立場,馬英九執政與蔡英文執政,何者實現比較多時代力量支持的價值與政策方向,難道我們分不出來?
而以監督對抗權貴結構,創造一個新的政治分野,這樣的路線,或許有機會能夠突破既有的藍綠板塊,讓時力繼續穩定成長,但這個路線本身是由不斷不斷的戰鬥串連起來的,無法預測事件,政治上也沒有明確的遠程方向。我認為,政黨的功能,終究還是要給支持者指引一個方向,告訴大家,我們究竟希望把這個國家開往什麼方向?更何況,以時代力量如此重視台灣獨立這四個字的政黨,主權議題、中國威脅,我們怎麼能夠不視為優先問題?
如果將視角拉出立法院、拉出台灣政府部門之外,拉出台北市、拉出台灣,我們會看到,中國正在殘忍的壓迫周邊民族的生存空間,上個禮拜,香港23個公部門發表聯合聲明,嚴詞批判港府,港人已經幾乎要走到了武裝抗暴的前線。我們能獨善其身嗎?台灣能置身事外嗎?
反紅媒,多少人在雨中走上街頭,不就是因為真切感受到這是正在發生的威脅?國民黨與共產黨勢力結合,加上韓國瑜捲起的民粹風暴,眼看就要對台灣民主構成最強烈的威脅,時代力量這時候難道還要猶豫嗎?還能不採取行動嗎?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Elie Wiesel 曾說:「我們必須選邊,中立只會幫助壓迫者,而從非受害人。」
在美國與中國之間中立,就是選擇站在威權,在藍綠間中立,我認為同樣亦相去不遠。
赤裸地講,我至今仍打從心底相信「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以我所學習的台灣的歷史發展,以我這幾年在政治圈工作的所見所聞,我依然認為國民黨是阻礙台灣進步,邁向下一階段的最大障礙。
過去國民黨阻擋台灣民主化,民主化後阻擋轉型正義,阻擋各項社會改革,現在要阻擋台灣在美國幫助下真正脫離中國勢力影響,阻擋台灣建構成一個更成熟更穩固的自決共同體,國民黨永遠都為了自己的利益站在危害台灣的那一端,這就是這個1949年來到台灣的殖民政權和台灣本土社會間永恆的衝突。
這樣的政黨,如果時代力量如果不能夠讓時力的支持者們明白:台灣必須先面對這些歷史的沉痾,花費更多時間解決檯面下根深蒂固的結構問題後,才有可能向真正公平、效率的社會更邁向一步,那麼這個黨,我認為有愧於諸多對時代力量推動台灣寄予厚望的人,也辜負了當年時代力量創黨的精神。
如果時代力量怯於小綠的心魔,怯於將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的差異說出來,怯於指出台灣應該要走的方向,那麼即便時代力量本身成長了,但國民黨執政完換民進黨,民進黨執政完再換國民黨讓它復活,這樣台灣社會會變得更好嗎?容我提醒大家,台灣打從有總統和國會直選以來,歷史上只有一次真正政黨輪替就是2016年,這是一個多麼艱難不容易才走到的下一階段,難道我們要讓它倒退,所有努力都變成白費嗎?
這不是什麼用大局綁架、或是某些人口中嘲諷的芒果乾吃太多,真實處境就是如此,大家知道台灣在世界上其實是相對富裕、安全、穩定的地方,那麼也應該要了解,這樣的狀態有多麼不容易,它需要這個社會付出力氣、付出汗水維護,即便過程發生一些問題,也不該因此中斷。我們現在之所以能夠生活在相對安定的環境裡,就是因為有國家的壁壘幫我們擋下中國的入侵,如果讓國民黨重新上台自毀長城,那麼不知道會有多少勢力因此滲透進台灣。用積木堆起城堡要很久,推倒它只要一瞬間,時代力量在這個關頭還有模糊的空間嗎?
這不是時代力量哪個人,或是黨主席要獨自處理的問題,而是時代力量所有人必須共同面對。
我在此向所有時代力量的夥伴沉重的提問:
時代力量到底有沒有勇氣說出:「對,我認為現階段民進黨繼續執政,時代力量作在野黨監督,這才是對台灣有幫助的。」?
時代力量能不能夠和民進黨合作,讓台灣歷史開向我們期待的方向?
自2015年入黨至今,儘管一路上諸多質疑,基於政黨倫理,此前從未公開批判,今天到了這一步,實非我所願。如果時代力量還是無法面對自身的矛盾,還在困於選票計算,迴避應該承擔起的社會責任,那麼我對這個黨的期待、在這個黨的路,或許也走到了盡頭。
資通安全核心原則有哪些 在 財務管家 Facebook 八卦
向了不起的人學習,見賢思齊,升級更快!
❝ 喜歡就按讚,看過就分享 ❞
❃ ❂ ❁ ❀ ✿ ✾ ✽ ❃ ❂ ❁ ❀ ✿ ✾ ✽ ❃ ❂ ❁ ❀
複習「理財的正道-穩賺安全的十大法則」
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1/3129?page=3
http://www.xn--tsts07bnxm.tw/
【阿基師獨門管理祕技大公開】
《看》雜誌112期 作者:鄭少凡
他身形矮小,但行動利落,一點都不拖泥帶水。當快步走過餐廳,雙眼一掃,便能迅速指正主廚一個細小的烹飪動作。
他講話鏗鏘有力、雙眼炯炯有神,舉手投足間讓人心生敬畏。與他接觸第一個感覺就是:「這是個嚴謹、有威嚴、有原則的人。」
這就是人氣廚師阿基師!
阿基師,本名鄭衍基,初中畢業進入廚師這行至今已43年,曾經擔任多項要職,包括國賓大飯店行政總主廚、三位總統(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官邸御廚、維多利亞大飯店執行副總,是台灣眾所皆知的名廚。
不只是廚藝生涯資歷顯赫,阿基師還出版了六十餘本食譜,更是位「藝人」。他主持多個美食節目,包括「美食鳳味」的「阿基師偷呷步」單元、「型男大主廚」、「鳳中奇緣」,2011年還以「型男大主廚」獲得第四十六屆金鐘獎最佳綜合節目主持人獎。
祕技1:
沉潛不爭 終於當上能拍板的CEO
阿基師目前擔任福容大飯店行政總主廚。原以為有著數十年主管經驗的他早已習慣拍板,然而他卻語出驚人地透露,目前是職業生涯中第一次擔任能夠完全自己拍板的管理職位。
福容大飯店是連鎖集團,在台灣有13家分店,阿基師擔任行政總主廚,直接管理福容飯店集團旗下所有的餐飲部門,包括78位主廚、七百多位員工,一年背負著25億元的業績壓力。
早有行政主廚經驗的阿基師,為何認為目前才他第一次「可以拍板說了算」的CEO職位?
以前雖曾擔任餐飲主管,但阿基師表示,不是老闆管太嚴不授權,就是遇到上面還有層層其他行政主管,不僅才能無法完全發揮,工作壓力也很大。但他秉持著「爭與不爭都是爭」的原則,當別人搶著出風頭時,阿基師卻沉潛不爭,默默地學著當主管應該要有的一切知識,等待機會來臨一展所長。
來到福容飯店,阿基師終於等到將多年累積的經驗盡情發揮的時候。「以前再好的理念要實行,可能會有主管會擋你、壓你,不是每個主管心胸都很開闊的。如果一個動作踩到既得利益者,他就會阻擋你。但現在我只需要跟總經理、董事長報備負責,不必再跨過誰,我直接說了算!」
沉潛數十年後第一次能拍板,想必趾高氣揚?恰恰相反!阿基師行事更加小心謹慎。他風趣地比喻:「拍板就像開車一樣,一腳踩著油門時,一腳也要踩煞車,要很小心。」
在做出決策時,阿基師不會讓自己說了算,會深思熟慮兩星期後,然後找幾位主管一起開會討論,並留下會議紀錄,才做出決定。
阿基師也常對頂頭的老闆扮演踩煞車的角色。當老闆做出某些決定跟阿基師意見相左時,他會沉潛一、二星期,然後緩和地提出:「董仔!我們是否稍候一下,再讓我觀察一段時間。」
阿基師笑稱:「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他自己就是黃蓋,扮演的就是那個「願挨」的角色。
祕技2:
賺錢的know how永遠都是在節流!
全權掌管福容飯店集團旗下13家飯店餐飲部門,面對這樣的重責大任,阿基師有何獨到方法為公司帶進滾滾財源?
阿基師沉吟道:「大財要有命,小財要靠勤,『勤』當中就是延伸如何節流的道理。」因此,最核心的管理祕技就是「節流」。阿基師透露:「賺錢不稀罕啦!我哪有那麼厲害說我能幫老闆賺進多少錢,有那麼厲害我就自己出來開店了。我都是跟老闆報告,這個月比上個月省多少!賺錢的know how永遠都是在節流!」
阿基師指著天花板上的燈泡說:「我一看就知道這燈泡是不是省電的!」他一上任就找工程總監開會,比對各種燈泡的用電量和電費,找出最省的燈泡後,把餐飲部門的電燈換掉。
餐廳非營業時間,都可以看到阿基師四處巡察的身影。當看到餐廳的水龍頭漏水,他馬上板起臉來,下屬見狀連忙說:「有啊,我們有找人來修理!」但阿基師卻不會輕易放水,他問道:「那請修單呢?拿出來看看!」如果真有找人卻還沒修,阿基師就會轉而追查工務部門的維修進度。連一丁點漏水都不允許,可見他節省的程度。
阿基師還會和財務長頻繁溝通,詢問該年的營運、營利目標,然後從中找出節省成本的辦法。「營運目標會受到景氣的影響,但營利目標就不一樣了,包括人事費用節省、折舊費用攤提如何把年限拉長。你叫我五年賺回來,我就會跟財務長說:『麥啦!十年、十五年好不好?』折舊攤提多拉長五年,成本可以更省,我就可以拿這邊來貼補營利。」
採購時,阿基師也會拚命計較,「是要買一斤好還是一公斤好?不要因為善小而不為喔!」阿基師不停耳提面命:「一毛錢一毛錢的累積,我們全省十幾家店,累積起來的數字就很可怕了!真的!」
乍聽起來,阿基師的節流方法頗為吝嗇。他似乎料到一般人的疑惑,話鋒一轉,繼續侃侃而談:「其實,節流不是不捨得花錢或不花錢,而是:第一,基本開銷盡量少用一點;第二,一定要創造附加價值。」
阿基師非常反對浪費食材,常常會把正規處理後剩下來的用料,回收再利用或者是醃製成小菜,骨頭則拿來熬成高湯,「這些節省下來的食材,還可以重新來賣,或許可以多賣個一百塊!」阿基師精打細算的高招,經過多家媒體報導,目前已經廣為人知,成為他的「招牌」。
不僅如此,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省錢妙招。例如公司內部召開會議,時常七、八百人一起開會,必然要提供飲水。以往的作法就是每人提供一瓶礦泉水。阿基師一本初衷開始動起腦筋:「給礦泉水實際還是服務生派茶水實際?買礦泉水的費用,支付服務生倒茶水費用夠不夠?我會這樣去比對。」後來決定一桌各擺一罐中型礦泉水,會議結束後,通常每罐都會剩下一半以上。
剩下來的礦泉水,一般人處理的方式就是倒掉。但阿基師不這麼做,而是回收來熬高湯。「這比自來水熬高湯水質還好!」最後,還將空瓶罐回收賣掉,收入當員工福利。
福容大飯店業務部經理陳柏宏說:「他真的很節儉!」福容飯店全台有多家分店,阿基師奔走其間,老闆想提供專車,阿基師竟然拒絕,寧可自己騎機車、坐火車、搭捷運。陳柏宏說:「他很不願意麻煩我們!」
「每次吃員工餐壓力都很大!」陳柏宏笑著開玩笑說,因為一旦員工沒把餐點吃完,阿基師都會關切地提醒:「不要糟蹋食物啊!」
節流不是不花錢,而是節省之餘創造附加價值,同時,節流也必須以消費者的利益為前提。眼前電價、油價、民生物價都在上升,阿基師堅持不漲價,原物料漲價後的成本自行吸收,由公司的廣告費用扣抵。這樣一來,消費者仍有頂級享受,同時也沒叫老闆多拿錢出來負擔上升的成本。
阿基師的節流功力不只體現在對部屬的管理,對上位的老闆也會設身處地著想。位於淡水漁人碼頭福容飯店內的「阿基師觀海茶樓」,本來場地是福容飯店與車商合作的展示區,專門展示超級跑車。阿基師發現成效有限,只有週末才會出現參觀的人潮,平均月收入才幾十萬,就跟老闆建言:「我們一個月可以收入幾百萬,為何要收入幾十萬而已,我來開港式飲茶好了!」
起初老闆猶豫不決,阿基師為表示負責,自掏腰包五百萬入股50%轉為港式飲茶餐廳。自從開店後,每個月的營業平均為五百萬,成功地幫老闆把小地方大利用,賺進高於原來數十倍的金額。
祕技3:
做吃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心!
除了嚴格節流外,阿基師特別重視食品衛生和品管。
業務經理陳柏宏提到,私底下阿基師很好相處,但一遇到品管問題時,就嚴格得不得了。阿基師常跟員工說:「我們做吃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心,不可以讓人家吃壞肚子!」發現較不新鮮的食材,阿基師二話不說馬上全部換掉。
阿基師到福容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巡視廚房。發現各店的大廚們還在使用味素,他睜大眼睛大聲質問:「都甚麼時代了還在用味素!」在公司會議上,阿基師當著所有店長、高階主管與老闆的面,嚴肅地指出這個問題,並直接要求總經理下令,把電腦裡採購單中味素的條碼清除,以後全公司上下不准再購買味素。同時,每個月召開主廚會議,阿基師親自教各主廚如何不用味素熬出新鮮的湯頭。
積習要立即革除並非易事,阿基師一到廚房就會檢查廚師們使用的調味料,發現還是有廚師私下自費購買味素使用。他自有定見地應對:「要自己花錢我不反對,看你能撐多久!」不多久,福容集團裡所有的飯店沒人敢用味素。
不過,阿基師還是容許合理地使用一些人工甘味,像是柴魚粉、鮮雞粉等,但用量不超過食材採購預算的萬分之一,「我很嚴、很機車的!」阿基師認真地說。
阿基師提到,飯店的食品衛生把關方式,是嚴格落實國家推行的「食品安全管制系統」相關規定,推行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管理規則。阿基師每天緊盯電腦螢幕,監控飯店飲食部門的管制流程,員工在表單填寫、檢查紀錄上,一旦有不順暢、相互矛盾跡象時,阿基師會不發一語,清晨5點突然出現在該廚房,來個措手不及的突擊檢查。
這樣的高機動性讓工作人員都小心翼翼。但阿基師可不希望員工太在意他的行蹤,每當聽到工作人員互相提醒:「快點!阿基師來了!大家小心!」他就會板起臉來訓斥:「你們都在幹甚麼!都在做表面的功夫嗎?如果我要求的都跟上了,還需要這樣閃躲嗎?」
在另一方面,阿基師會耐心地跟員工溝通,傾聽跟不上工作流程的困難為何,然後用教育的方式協助將缺點改善,而不是一味地責罵,不許員工出錯。只不過他的要求很高,僅把吸收風險的金額定在預算的1%之內,員工也是輕鬆不得。
阿基師談到,受訪的前一天剛好是福容飯店深坑店開幕,他照例進駐,其他店裡的員工難免設想可以鬆口氣。沒想到,前天晚上阿基師就打電話到淡水店詢問住房率,預估好了第二天早上會有多少顧客用餐,心裡有底後,隔天早上7點就進淡水店餐廳巡視。碰巧發現桌上擺著市售的布丁,當場就被阿基師訓斥一頓:「以後不要這樣了,應該自己做布丁,晚上做好後一碗一碗扣在漂亮的器皿中,放到冰箱裡,隔天早上拿出來讓客人食用。」
不止如此,阿基師緊接著馬上找來採購人員,嚴厲地說:「以後這種東西不准進貨,如果非進不可,要告訴我甚麼理由。比如優酪乳之類的,我們這邊的滅菌設備還不夠,你從外面進我可以接受。」
這就是阿基師的作風。他絕不允許讓客人吃到次等的食品。
祕技4:
自掏腰包向客人陪禮,帶人又帶心
阿基師管理甚嚴,但他總是抓住核心的要素。「服務」就是他另一重視的環節。
餐廳生意好時,一天可以賺進數百萬,老闆很高興,阿基師卻不會跟著得意;餐廳生意欠佳時,一天十萬進帳都不到,阿基師也不會責備下屬。他只要下屬誠實回報:顧客是否有抱怨?菜的品質不好?服務哪裡不周到?
最重要的是,你怎麼解決顧客的不滿?
一旦發現下屬的處理方式未達標準,阿基師就會打電話給該顧客親自道歉,並自掏腰包再招待客人一次賠不是。身為行政總主廚,又是演藝名人的阿基師親口賠罪,通常客戶都會被其誠意所打動,不會再計較下去。
兩年前,阿基師主管維多利亞大飯店期間,就曾為處理客訴問題親自掏腰包達78萬。這個消息直到他離開後才被報導出來。
為何要自掏腰包處理客訴?
阿基師誠懇地表示,本來公司的政策是客訴的損失必須由員工一起分攤,但身為主管,阿基師不忍心讓下屬出錢,「要跟下屬湊錢,這話我講不出來。帶人要帶心,加上我還有上節目的收入,總是比別人多了些賺錢的機會。」基於體恤下屬,阿基師寧可自己承擔:「最起碼我把老闆的招牌守住、商業信譽守住、我『阿基師』三個字守住了。」
也就是這樣的誠意,雖然賠了近80萬,但他的收入並未因此而減少。本來得罪的客人反而會回來找他。阿基師說:「客人從先前的飯店跟我跟到這邊,這才是最好的自我品牌行銷。」
福容大飯店業務部經理陳柏宏透露,阿基師在員工有困難時都會適時伸出援手。有一次一位工讀生在送餐點時,不小心溢出湯汁澆到客人的i-phone上。工讀生驚慌失措,畢竟i-phone不便宜,索賠費用在工讀生眼裡可是一大筆開銷。但阿基師二話不說,馬上將該客人手機送修,並且自掏腰包買一隻新的i-phone還給客人。至於送修的手機修復後,阿基師則留著自己用。
由此可見,阿基師不僅服務客人周到,同時又以身作則照顧員工,既帶人又帶心。
祕技5:
永遠充分授權,尊重每個主廚
阿基師管理嚴格,但若遇員工不服怎麼辦?
他淡然地說:「服從不服從我不會太在意。」但若講了幾次,員工仍不聽時,他就會直接向該店的店長報備,讓店長來處理。
另外,餐廳員工如果多次不聽從阿基師的要求,被客人抱怨、批評,阿基師也就不會再站出來替犯錯員工陪罪,「你得去自己解決與客人間的紛爭。」自然而然不聽話的員工就會服從了。
但阿基師並非甚麼都管,束縛下屬無法發揮才能。相反地,在各家餐廳的經營、作法上,阿基師都放手讓主廚們去做,他主要在品質上嚴格把關。「我永遠充分授權,尊重你這個主廚。」他解釋其中的真正關鍵:「我不會很主觀,因為真正主觀的意識要放在消費者的腦子、嘴巴跟心裡。消費者說你好,你就是對的,我不會直接批評你好或不好。」
也就是,永遠充分授權的背後,阿基師真正在意的是業績呈現出來的結果。因此,在報告業績時,阿基師希望下屬誠實以對,決不可粉飾太平:「如果這個月目標是二千萬,你沒做到,沒關係,但要很清楚告訴我還差多少,然後在哪些環節你節省了多少,告訴我這些就好,我要聽的是這塊。」
阿基師對上也是絕不粉飾太平。業績不好,不會推託是「大環境因素」,他加重語氣說道:「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業績數字或許沒達目標,但阿基師總是很自豪自己為公司省了多少,「人家都抱怨生意不好,我都說,我們省了多少,那些就是賺的啊!」
阿基師任職福容飯店兩年多,儼然已成為員工的精神導師。業務經理陳柏宏提到,有時員工情緒低潮,阿基師都會適時鼓勵大家,給每個人向上的力量。例如每當有飯店新開幕時,員工太忙,場面有時無法面面俱到,阿基師這時就會給員工打氣:「跌倒沒關係,爬起來就好!」
陳柏宏談到,阿基師到任後,大力提升福容飯店的形象與餐飲品質,因此也帶領著整個集團業績蒸蒸日上,「我們跟客人談case時,對方聽到阿基師是行政總主廚後,就會對我們的餐點品質有信心。無形中,成交比較快,價格也會比較好!」
阿基師的管理祕技,值得各行各業參考學習!
原文網址: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2/4251
資通安全核心原則有哪些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八卦
【〈拜登怎麼看中國與台灣?〉媒體識讀範例解說】
.
8月25日的國會山莊報(The Hill)刊出一篇由包士可(Joseph Bosco)所寫的評論,題為「Where does Biden stand on China and Taiwan?」(https://pse.is/szzcq)乍看之下很像本站創辦人 #住海編 在《外交家》上面的那篇文章「Joe Biden’s Record on China and Taiwan」(中文版:https://pse.is/UFZCC)。
.
我們覺得這真是一個滿不錯的機會,來談談「我們該怎麼看待這些評論文章」,以及該怎麼去 #說服更多人支持台灣議題。如果大家google包士可先生,就可以發現他非常地友台,過去擔任過國防部中國科科長的歷練也讓他對中國相當了解。他在The Hill上面多次為台灣發聲,寫了「超多」談論台灣議題的文章!(The Hill是所有國會助理們、政策圈的人都會讀的報紙)以下分別簡稱「包文」、「住海編文」。
.
對於許多台灣人、尤其擔心美國民主黨太過親中的人們來說,包士可的這篇文章是一個很好的評論範例。讓我們來看他是怎麼樣評論拜登,以及提出他的倡議主張。這種說服方式很值得我們學習。
.
▍文章論點及寫作解析
.
這篇文章一開頭就說,中美關係是美國最重要的外交政策核心之一,但在拜登漫長的公職生涯當中,對中國的表態非常少。接著包文指出 #川普 在中國議題上面的態度反反覆覆讓人捉摸不定(川普支持者們先不要激動,請繼續看下去),但是 #川普的行政團隊 對中國的態度和政策都是相當具有一致性以及相當明確,接著列舉好幾個政策領域都相當明白表達中國是一個威脅(當然,台灣是其中重點)。
.
包文說:「拜登只有提到過說我們不能對中國太過仁慈,但是對於個別議題很少發表看法。在中國對美國各個機構的滲透如此明確的狀況下,不表態是很危險的事。」
.
注意到了嗎?這邊他是先說中國問題有多重要,然後講說你對手的團隊表態相當明確,所以你不表態不行。
.
接下來包文帶出兩種對中國的對立觀點:一種是小布希總統曾經說的,假設中國攻擊台灣,美國會不計一切代價幫助台灣;而拜登反對這種說法,因為美國政界的另一個普及的觀點則是,認為「戰略模糊」(不要把話說死)才是美國最佳的策略選擇。
.
這邊是把對台政策的辯論帶到更大的框架,就是戰略模糊本身。注意喔,這邊不是直接去談說誰親中或反中,而是去講說不管共和黨或民主黨都覺得中共是威脅,但應付的手段不一樣。
.
講完戰略模糊,包文開始講說現行法規以及政策下,可以做的事情和不足之處。《台灣關係法》規定,當總統認為中國做出的舉動,會危害到台灣安全、社會、經濟體系,以及對美國利益造成威脅時,必須要諮詢國會並採取行動。
.
但這有個風險在於,戰爭的啟動和防禦作戰,往往等不了這麼久。所以,國會方面已經在討論戰略模糊的壞處,以及中共發動侵略時,美國的一大弱點:還要諮詢國會有可能會造成延誤。
.
因此國會提出了《預防台灣遭侵略法草案》(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有限度地授權總統,在某些很明確的條件下,可以立刻快速反應(動武),也就是說,這部「防侵略台灣法」目的就是要修改以往的戰略模糊原則,減少如果中共攻台時,美國反應的時間差。
.
包文最重要的論述是同時呼籲川普和拜登,不管誰當選,都應該要表態支持這樣的立法,他們都應該明確表達對台灣防衛的支持、要減少戰略模糊。包士可在講這段的時候,還提出了國際關係的理論基礎,甚至搬出季辛吉的名言:在國際關係當中,誤判他方的企圖心而導致的軍事衝突是很常發生的事。
.
文章最後結論說:拜登目前對兩岸議題的表態(包括:寫了一篇文章、在民主黨代表大會上又幾乎沒談到中國)實在不足,僅表達說「美國不會放棄台灣」,而這樣是不夠的。Bosco認為,中國其實「現階段」不想要真的打,只是會一直用各種方式去脅迫、影響民主政治的運作。美國必須要在這個議題上減少戰略模糊,才能夠減少各方行動者的在戰略上的誤判。
.
▍以上是文章內容的講解。總結來看這篇文章:這邊我們一定要知道的是,在國會當中,對於兩岸政策和台灣議題,是具有高度共識的,先前幾個台灣相關法案都是無異議通過。想想看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現在前線的外交人員和台美人社團們都在努力維持這樣的跨黨派共識。包文給了我們一個向民主黨人喊話的範本,同時也顯示,在兩岸議題、防衛台灣的議題上,是非常需要兩黨的共識去推動。
.
.
▍講完文章之後,來談談從這篇文章引伸出的幾點評論。
.
首先,美國政治當中的議題非常多,國內政策跟外交政策其實沒有什麼絕對的關聯性,然而台灣人很常將台灣的狀況投射到美國,認為「凡民主黨都是左派都是馬克思主義都是親中」、「凡共和黨都是反共」,這樣的觀點並不適合拿來分析美國政治,而且這種論述只會把潛在的台灣朋友嚇跑。而且說真的,各黨之內彼此的不同意見也是相當多,例如拜登的副手賀錦麗在初選時就是以批評拜登而聞名,共和黨這邊批判川普國內政策的人也是比比皆是,即使是保守派的評論者或學者,也不盡然會全部同意川普的外交政策,大家平常在各種刊物及智庫上面都會持續論戰。
*所以重點是:絕對沒有什麼「凡批評川普的都是左派都是親中」這種事。
.
第二點,大家要記得一個原則是,我們在談論事情時,通常可以分成「事實」和「意見評論」兩種。事實就是發生過的事情、各種資料數據的呈現等等;意見評論就是作者認為應該怎麼做、應該怎麼看待一件事。很多人在論戰的時候常會把兩件事情混在一起談,這樣子不是一種好的討論方式。
.
「包文」及「住海編文」當中都有事實陳述,也有意見評論,但包文是以意見評論為主,認為拜登應該要更明確挺台,並且認為國會應該盡快通過台灣防衛法;住海編文是以事實陳述為主,整理拜登的重要幕僚怎麼看兩岸,目的是希望大家了解民主黨人的主張。事實是討論公共政策時的基礎,大家一定要記得這點。
.
事實陳述就是事實陳述,要記得不要將自己的立場帶入作者的立場。陳述別人的立場,更不代表要贊同他們。例如有些人會覺得你怎麼可以去談拜登團隊要做什麼,是不是在稱讚他們(先前也有讀者來版上叫囂說你們為什麼一直稱讚民主黨,但我們只能滿頭問號,請對方舉例說我們哪邊稱讚了民主黨,卻從來沒有人舉出來)。先前我們談說美國要退出WHO,文中提到有哪些人表示反對或者擔憂、有哪些人或業務會受到影響,結果有好多川普的熱情支持者來攻擊我們說怎麼可以反川、黑川、挺中國(即使保守派內部保對於應對國際組織的看法其實也是非常多元的呀)。這我們也是只能問號。
.
當然我們可以從作者的意見評論看出來作者的立場比較偏向哪邊。每篇評論文章都會有一個論述的重點,而且這些重點就是作者的立場呈現,所以,如果有些人很愛攻擊說「你們怎麼可以不中立」、「你們老是自稱中立」這些攻擊也都滿奇怪的,因為我們認為,評論從來不可能中立,寫評論的人如果自稱中立,那一定有問題。
.
第三點是上一點的延伸。
.
以包士可先生先前的文章為例,在WHO的議題上,他先前寫過文章說川普應該要邀請台灣的專家進去世衛,並想辦法取代掉譚德塞。看起來他並不贊同退出世衛的舉動,而是比較主張在體制內跟中國戰鬥。
.
然而,如果根據前陣子來戰我們說「反對美國退出世衛就是中共同路人」這樣的標準,那麼包士可先生也變成中共同路人了,這並不是一個好分類法。其實,很多保守派(偏共和黨)的學者們也都會主張說要加強多邊關係來制衡中國,所以他們會批評川普比較偏好雙邊關係的舉動。但這些也都是很正常的政策辯論。
.
第四,我們在看美國的媒體或智庫學者們的文章及發言時,必須先搞清楚這個人的立場、背景,以及他們的論述方式,這樣就比較可以快速理解他們的論調切入點。我們可以看他們在中國議題上的立場,也可以看他們在國內政治議題上的立場,但不同議題面向彼此不一定相關。如果可以理解他們的立場,就可以更容易進入到他們論述的脈絡。
.
📘 可參考以下文章:
美國政治菁英如何看中國:五種人物的分類
https://pse.is/V7B9K
從一封陣信看華府的政策世代差異與政治氛圍 by賴怡忠
https://pse.is/TQWTH
泛亞派 VS.中國通
https://pse.is/TAAHG
.
.
✨ 抖內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 觀測站podcast:https://ustw-spiceup.soci.vip/
資通安全核心原則有哪些 在 資通安全管理法常見問題 的相關結果
資通安全 管理法針對不同納管對象訂有不同程. 度之規範強度(公務機關>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者>. 公營事業或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如單一機關. 兼具二種身份時,依規範強度較高 ... ... <看更多>
資通安全核心原則有哪些 在 政府資安責任分級 - 安資捷 的相關結果
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為明確規範政府機關(構)資通安全責任等級,期配合 ... 分級原則. 政府機關層級。 涉及外交、國防、國土安全、財政、經濟、警政等重要業務。 ... <看更多>
資通安全核心原則有哪些 在 資通安全管理法施行細則 - 全國法規資料庫 的相關結果
前條第一項第六款所稱核心資通系統,指支持核心業務持續運作必要之系統,或依資通安全責任等級分級辦法附表九資通系統防護需求分級原則之規定,判定其防護需求等級為高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