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從台大商學研究所畢業啦🎓
這薄薄一張紙背後有太多太多不容易!很慶幸也很感動自己終於都撐過來了~
我是讀MBA正規班不是EMBA在職專班,雖然不用付貴鬆鬆的學費,但相對來說也不是去交交朋友這麼簡單。從大學時期就聽學長姐說,台大商研所錄取率只有2~3%,很多人都從大二下就開始瘋狂補經濟會計微積分備戰。沒想到有幸考上後,剛好有機會進電視台,只好先休學進入職場,後來半工半讀,一邊要應付滿滿的課業報告大考小考,一邊得處理來自職場的千百種挑戰。
我常常早上先衝去學校上課,中午趕到公司上班到晚上十點,再衝回學校和同學討論個案報告,回到家都已經深夜。遇上期中期末考週,就徹夜不睡苦讀抱佛腳,還好我有神隊友同學,願意陪我一起念書寫報告,真的是讓他們多多carry了~特別是我的指導教授,不管多晚都不厭其煩教導協助我,經過無數次meeting和修改,終於通過論文口試的那刻我都要喜極而泣了!!!
這幾年特別常被詢問,有沒有讀碩班的必要性?要大學畢業馬上讀,還是先進入職場打滾幾年後再讀?
老實說如果不是讀在職班,我還是會建議大家一口氣讀完。一來是像我這樣蠟燭兩頭燒真的不好受,很容易兩邊事情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另一方面是人生會面臨很多選擇和拉扯!你想,才工作了兩三年,主管剛注意到你,打算好好提攜給你更多表現和升遷機會,你好意思拍拍屁股回去念書嗎?然後再拖個幾年,都年近三十準備成家立業了,你還有拋下一切義無反顧的勇氣嗎?
我就看到身邊一些好友,棄高薪來讀研究所,沒想到畢業後重回職場薪資待遇和職等都沒有顯著提升,難免覺得灰心失望不符期待。
所以要先想清楚再進修的目的是為了洗一個更好的學歷?升官加薪?或是想暫時離開職場是非之地自我追尋,還是單純想精進的多元專業能力、拓展人脈!
請全盤仔細想清楚再做決定,不需要盲從社會價值觀,畢竟青春有限,應該做更有意義和效率的時間分配。
老實說這幾年我內心就經歷了諸多轉折。從一開始想要兼顧一切卻十分無力和疲憊,到後來為了完成學業暫別主播台的糾結,一直到這一年選擇了就不後悔,反而意外開啟我的斜槓人生,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生下一個十年,期許自己可以有知卻無畏,自信昂首勇往直前!
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gladys.tsai/
#台大 #mba #畢業 #碩士 #研究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72的網紅Evelyn Cho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大 #考試 #考上台大 #NTU 逐字稿勿抓錯 給喜歡咬文嚼字的你 「就是呢 主要錄這一段影片 是因為為了我之後台大可能會沒有上 沒有啦 明天(2020.02.21)是台大EiMBA 創業創新在職專班研究所 欸我跟你講 名字真的很難念 的報名時間 然後是九點開始 其實先前學長姐有分享說 是不...
資工在職專班準備 在 林佳龍 Facebook 八卦
#回母校上課
今天早上,受陸委會陳明通主委邀請,回到我的母校台大,擔任國發所在職專班「政府決策與府會關係專題」課程的客座講師。
這門課的修課學生,大多從事企業公關或是政治幕僚工作。我以「政府的創新治理及危機管理」為題,期待能為同學們在未來必須做關鍵決策時,帶來不同的思維。
研究政治學出身而非交通工程背景的我,被視為 #非典型交通部長。但我認為,交通部的業務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交通不只是造橋鋪路的工程建設,還必須處理各式各樣的交流溝通,同時讓人們從中獲得感動。因此,交通部處理的,就是各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我提出 #人本交通 的施政理念,同時認為,交通業務必須做到「與民同行、連結共好」。
在我上任之後,交通部面臨許多棘手難解的難題,從航空業勞資糾紛、計程車與 Uber 的爭議、觀光局石虎公關危機到 COVID-19 的防疫決策,每個問題在在考驗團隊的危機管理。
我跟同學們分享,危機管理必須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策,才能趨吉避凶。身為領導者,必須找出問題之所在,從危機中尋找契機,進行全盤性地思考來找出可能的解決辦法,還要跟利害關係者進行溝通,同時必須對大眾進行宣導,才能不斷地化危機為轉機。
而公家機關的心態,還必須隨著時代改變與調整。在5G數位時代,政府必須要有更簡政便民的治理創新。我到交通部之後,透過創辦交通科技產業會報、召開全國觀光政策產業會議、發布交通科技產業白皮書、擬定臺灣觀光政策白皮書⋯等作為,帶動交通部的轉型。
疫情加速了產業數位轉型,數位國家創新經濟包括5G建置、智慧城市跟生活,表現在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移動,還有智慧育樂這些領域。5G高速率、低延遲,大連結的特性,在未來將形成萬物聯網,影響我們的交通和溝通。而蔡總統在他就職演說中提到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很多都跟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有關。
在最壞的時代,有著最好的機會。疫情肆虐下加速觀光與交通產業的轉型,帶來挑戰與創新。面對後疫情時代,台灣更要藉著這次所建立「防疫大國」的品牌優勢,進而塑造「觀光大國」的形象。讓國際友人拜訪台灣,看看「台灣奇蹟」是如何造就的。
而此次疫情當中,台灣所展現出的民主力、資訊力以及創新力,則是世界寶貴的資產,也讓世界的台灣,成為台灣世界好!
我與交通部也已做好萬全準備,希冀能與國人們一同,為台灣開創新時代,造就新奇蹟!
資工在職專班準備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八月過一半了愛情摩天輪是拿去燒給鬼了喔?
#我們帶您回味3Q經典的摩天輪分析
愛情摩天輪政策分析報告:一份選址、工程、營運和維護的可行分析(增修版)
文:3Q 陳柏惟
一、引言:
在去年的高雄市長選戰中,中國國民黨籍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先生對發展經濟與觀光曾提出「愛情摩天輪」的政見,為了不扭曲其「愛情摩天輪」的本意,並特別註明與其他一般摩天輪的差異,我們必須先全文引述,符合完整條件的才能叫做「愛情摩天輪」。
韓國瑜的政策是:發展包裝愛河為愛情之河,興建全世界唯一的「愛情摩天輪」,把「#摩天輪和汽車旅館結合」,歡迎亞洲各地年青人來,「#上去一小時做愛做的事」,花一分鐘就可以完成結婚,把愛情之河美化起來,「右岸有羅密歐與茱麗葉、左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相信可帶動人流,創造經濟產值。
鑑於「觀光與經濟」發展,確實是本市重要議題之一,然而韓國瑜先生在政見發表中,甚至到當選後,長達一年多的時間,仍未說明詳細工法、造價,且世界上並無「與汽車旅館結合」之摩天輪。因此,本團隊去年分析,仍具相當價值。
本人招集研究團隊,包含土地、經濟專業人士,以及國內摩天輪專家,於去年10月實際至夢時代「高雄之眼」摩天輪現場拍攝影片,佐以數據分析,以利市民了解。以下分段敘述:
二、可行性分析
1. 選址問題:
愛河觀光區,也是風景最佳區域位於出海口附近,特別是中正橋以下河段。此區左右兩岸為已發展之市區,土地均已開發完畢,而愛河口左右岸已興建流行音樂中心,尚未利用之土地,僅有第三船渠出海口的10號碼頭、以及16-17碼頭。此區目前港務公司均已有招商開發計畫,若要興建摩天輪,必須廢棄舊有計畫,透過高港土開公司提出開發需求。
根據高應大與成功大學發表論文,以及本團隊比較《台灣堡圖》等資料,愛河口屬於「現代沖積層」,在20世紀初期仍為海域,於日人二次築港時,始利用高雄港底泥完成填築作業。
以愛河右岸的鹽埕區而言,表土土質屬於鬆軟砂質黏土,和極鬆軟黏質沙土,而已高雄捷運興建期間鑽探資料顯示,第三船渠附近黏土分佈於高程-0.44公尺至-09.84公尺、-23.54公尺至-45.14公尺及-51.04至54.24公尺內,其餘為沈泥質砂或砂質粉土夾雜其間。整體而言岩盤深度可能達-80公尺,土質較為鬆軟,根據中央地質研究所公布的地質液化潛勢區,此區多處位於高風險區。
綜合以上,若要興建高層結構體,則需要相當長的摩擦樁或其他工法增加固著力,以穩固摩天輪結構。因此,本文根據國外相似摩天輪實際建築經驗,進一步分析相關結構需求。
2.結構問題:
根據韓國瑜提出結合「汽車旅館」以及摩天輪「做愛做的事」需求,摩天輪車廂須結合足夠生活面積、高空穩定性、以及生活支援機能等功能。
我們實際考察國內大型摩天輪,如夢時代、義大、美麗華、月眉等傳統摩天輪,車廂地板面積大約在3-5平方公尺以下,難以滿足多元、高張力的「做愛做的事」需求。且車廂固定方式多採輪軸設計,以配合摩天輪旋轉,容易晃動,居住舒適性差。
若單純考量住艙功能,則摩天輪需採用「莢艙」(Pod or passenger capsule)設計,並使用多支點鋼架配合雙滑軌等設計,減少乘客移動時晃動性。
以世界較知名的「莢艙」式摩天輪而言,英國倫敦之眼高度135m,直徑120m,一個艙可搭載25人,轉速為0.26公尺/米,轉一圈約30分鐘。而離台灣更近的新加坡飛行者,高度165m,直徑150m,一個艙可搭乘28人,旋轉一圈也約30分鐘。其「莢艙」勉強可放下床鋪,相對來講可提供較多元使用機能。
但須注意的是,由於摩天輪為圓形設計,在風動力學上,屬於高阻力不穩定結構,需要有相當強度的鋼構斜撐系統。例如1500噸重的倫敦之眼,32個莢艙各重達10公噸,就有兩隻巨型支架作為固定圓心主結構,並有六條額外鋼索固定。其地基由16根基樁深入地底33公尺,提供足夠穩定性。而新加坡飛行者因為設計在倫敦之眼後,進一步使用「次世代環狀結構」 ("next generation" rim structure),使用二維梯狀衍架來減輕重量,這些新技術,的確可以對「愛情摩天輪」的設計提供經驗。
而由於倫敦、新加坡均非地震帶,受天氣威脅(如颱風)也不若高雄嚴重。因此高雄若要興建結合旅館的景觀摩天輪,需要嚴密的結構計算與風洞實驗,再考慮土質因素,結構強度需要遠高於英國與新加坡,造價也會額外增加。
3.造價預估:
許多選民,稱讚韓先生政見充滿創意,的確,此類旅館摩天輪確實是世界未見,僅有圖面上的想像圖,連進入設計與計算階段也沒有。
若我們單純根據前述英國與新加坡經驗來看,倫敦之眼造價7000萬英鎊(約29億);新加坡飛行者造價2.4億新幣(約55億台幣)。由於高雄愛情摩天輪需要能抗強風與地震的強化結構,包含耐震系統,主動與被動消能系統,再加上考量居住機能,包含座艙內供水、供電、機電設備、遮光光學玻璃等性能,則造價更高。
為了增加安全性,減少房客恐懼,若考量使用較高標準的隔震系統,以一般鋼骨建築而言,可能增加30%造價,則摩天輪造價將高達70億以上。
而若實際考慮韓先生強調,結合「汽車旅館」與摩天輪,則可能是座艙要讓汽車直接開入(如一般汽車旅館許多均能直接開車進入房間下方),或至少興建某種直接連接設備,這樣的造價都還要更高。
另外,機械移動式旅館台灣並無先例,需要符合我國消防法、建築法規,亦可能涉及修法和解釋,並通過相關主管機構的安全檢查,並要定期保養、定檢。再加上環評、都審等流程,都會增加造價。
若以55億造價而言,相當於一座流行音樂中心、或四座高雄市總圖造價,若以70-100億造價而言,甚至可能接近衛武營造價。有可能成為高雄近年最昂貴的單一建物土建工程。
4. 營運財務問題:
以摩天輪促進觀光,世界上的確有先例,然而,詳盡可行的財務分析,和市場調查,應是永續運轉的前提。
我們先考慮搭乘意願部分,根據韓國瑜對高雄了解,高雄「又老又窮」,可見有消費力的年輕人相當有限。因此,「票價」應是摩天輪集客力重要議題。
再以新加坡飛行者而言,門票33新幣(約760台幣)整艙門票約為2.1萬台幣;倫敦之眼門票26英鎊(約1066台幣),整艙門票約為2.6萬台幣,體驗時間為30分鐘。以韓候選人提出一小時的標準而言,若包艙則需要4.2~5.2萬左右。而以一般汽車旅館休息方案,或年輕人體力標準,可能需要2~3小時,也就是9~15萬左右費用。如此高昂票價,營運壓力相當沈重。
加上汽車旅館需要有房務部門,在旅客使用完畢後,進行清潔,更換備品,鋪床等動作。但摩天輪仍在旋轉中,因此房務進入後,必須在半小時左右清潔完畢。此點將嚴重影響摩天輪的佔有與週轉率,同時房務人員壓力也會相當沈重。
另外,因為作為旅館使用,摩天輪需要具備防火、救災等多重機能,一般的摩天輪內不會有棉被等易燃物,也不會因「做愛做的事」的多元挑戰,而產生額外的房間破壞、髒污或其他狀況。本文亦建議,愛情摩天輪的營業,在防災、逃生上,需要有充分準備和演練。
而考量國外經驗,新加坡飛行者在開幕之初,雖然一票難求,成功打響知名度,但因營運公司諸多問題,仍於5年後破產轉手。可見大型摩天輪的高昂造價,營運風險絕對不低。世界上亦不乏摩天輪相關業者倒閉,甚至將摩天輪轉手出售案例。
再加上韓國瑜也批評,高雄市財務困難,興建的55~100億相關經費,是要由公部門支出,或透過促參法招商?而興建營運應採政府自營、OT、BOT、BOO或其他方式,也宜審慎評估。否則除了興建費用外,政府需額外支付每年維護費用和負擔高額財務風險。
三、結論與建議
韓國瑜提出的於愛河口興建結合汽車旅館的愛情摩天輪政策,根據本團隊在敷地條件、工程技術、造價成本、營運財務四大層面分析,興建上並非完全不可行,但可能令市庫支出55-100億成本,承受高昂營運風險,並有可能成為高雄最昂貴、但最無法回收成本的公共建設。
韓國瑜在尚未進行完整評估,亦未如本團隊詳盡進行可行性分析下就公開提出此政見。候選人對在地的了解、政策規劃力、判斷力亦令人非常憂心。
事實證明,本團隊所言完全不虛。韓國瑜執政後不只摩天輪,其餘政策也是全部跳票,一事無成。
韓國瑜口口聲聲說八月有外國團隊要投資摩天輪,然而鬼月過到一半,仍無任何確切消息,難道摩天輪只是燒給好兄弟的紙糊摩天輪?
市府尚未公告選址,亦未確定以BOT、OT或其他方式興建? 外人如何投資?若非市府造謠,便是違法放出內線消息給外國團隊,韓國瑜和官員均涉及圖利,應受調查。
而我們要注意的是,韓國瑜未來若還是要推動摩天輪,是否會「縮水」放棄「汽車旅館摩天輪」的構想,降級為陽春廉價的一般遊樂園摩天輪濫竽充數?如此,政見還是完全跳票,更會淪為浪費公帑的平庸項目,市民不可不慎查!
四、參考文獻(節錄)
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
中央研究院,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蕭達鴻. (2001).高雄地區土層分佈對建築施工之影響,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土木系研究報告,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委託
蕭達鴻. (2003). 高雄市地質調查與土層特徵,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土木系研究報告
吳政楠. (2010). 高雄都會區地質工程特性分區研究. 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1-144.
Allsop, A., Dallard, P., & McNiven, B. (2009). The Singapore Flyer and design of giant observation wheels, Singapore.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19(1), 12-16.
Wang, Y. C., & Mann, A. (2003). Construction of the British Airways London Eye, London. Progress in Steal Building Structures, 1, 002.
Yap, E. X. (2012). Wheels of fame and fortune: The travels of the Singapore Flyer. Urban Studies, 49(13), 2839-2852.
資工在職專班準備 在 Evelyn Chou Youtube 的評價
#台大 #考試 #考上台大 #NTU
逐字稿勿抓錯 給喜歡咬文嚼字的你
「就是呢 主要錄這一段影片
是因為為了我之後台大可能會沒有上
沒有啦 明天(2020.02.21)是台大EiMBA
創業創新在職專班研究所 欸我跟你講 名字真的很難念
的報名時間 然後是九點開始
其實先前學長姐有分享說 是不是你可能在九點的時候
很準時的上去 然後報名填好資料 你的編號就是0001超屌
有 我也很想這樣做 但是聽說呢 沒有那麼好搶
也就是前面你可能會LAG大概一兩分鐘
不過我跟你講 我其實在前一個月 也就是大概在1月的時候
我已經完完全全準備好我的備審資料
先給大家看一下 雜誌風的資料
我這個大概是做了兩天
你看我就是想要呈現一個雜誌的感覺
內頁什麼的 然後看起來很厲害...(吧) (友:笑)
對...就是一些厲害的事蹟 譬如說創業 主播記者採訪啊
然後像直播 演講 然後旗下的教練上新聞
還有我自己上新聞 (略過) 喔對最重要是這個
我希望就是教授可以看到說 我之前體重多少
現在瘦到多少 這是多有毅力的一件事情
所以放在創業上一定也很屌 希望是這樣
然後這邊我有大致上回答一下六問
當然你不可以寫這麼少喔
你在交的時候一定要寫很多
有說第六項是不用附備審資料的
但我還是把它做成了雜誌風 所以現在這段影片
這個時間 還要過一段時間才可以發布
也就是大概五月 等到我正取的時候 沒有 希望可以啦
其實我之前是已經在輔仁大學念圖書資訊系
然後研究所是台藝大廣電所 肄業 因為我跟你講
那時候碩一碩二我就已經去民視當在家記者了
然後之後就一路工作到上癮 就變成八年都過去了
直到現在 我就覺得我想要進一下最高學府
那有什麼科系是適合我的 而且我才能考進去
有機會的呢? 大概就是四到五年前
開始開放的台大EiMBA創業創新研究所
其實首頁這邊有還滿多訊息的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時程表啦
我有把它加到公司的我的最愛
當然就是1月3號 1月12號 2月9號
我有去聽其中一場說明會這樣子
最重要的就是你看 2月21號早上九點了
然後他有講說線上報名跟資料繳交
我覺得第二個很重要 想知道如何報考請按此
然後就會大概跟你講一下明天要做什麼事
譬如說要先網路登記 然後就要列印這些資料
然後繳交2500的保護費(?)
沒有啦 2500的報名費
然後再來是EiMBA的個人資料表
好 我這邊其實就是要說 EiMBA的個人資料表
我們點進去看你就會發現說
你大概前置作業要準備什麼了
這些都要印下來 然後要2吋的證件大頭照
然後我覺得呢 我是會去韓式那種
修圖修過頭的拍照啦
然後個人資料填一填 學歷填一填
然後有什麼光榮事蹟?
我跟你講我其實在這一部分 想了很久
結果幸好我2019年的時候得了一個消費者報導獎
幸好 不然我就是一片空白喔
然後公司機關名稱也要寫一下
然後還有你的工作內容 對 最重要的就是這六問
這六問一定要寫清楚 報考本班的動機
有說都要3百字以上 目標規劃 創業創新的成就
學習經驗跟專業成就 個人特色還有推薦人
還有其他的審查資料
這就是我說我在準備雜誌的部分
(去加個零工作室準備備審中)
其實整個審核時間還滿久的 3月12號的時候截止交件
就是剛剛說的備審資料這一些 那在4月17號的時候
才會公布第一階段通過的口試名單 然後在一個禮拜而已
4月25號星期六的早上九點開始 就開始進行面試
我就覺得說我好像就是非常的平常心 而且也很輕鬆
但我在現場面試的時候
我整體的表現我自己非常的不滿意
那時候是分三關 每一關是5分鐘
那第一關是兩個女教授 第二關是兩個男教授
第三關是一個男教授這樣子
然後我覺得我第一關跟第二關 我覺得都還不錯
學長姐他們有說 第三關是比較難的
訓練你的臨場反應 我第三關那時候呢
我就抽了一張小紙條打開來 教授說要唸出來
我抽到的題目就是 如果你的公司要進行募資的話
那你想要找誰 我就真的傻掉 然後我就想說 天啊
我就先隨便舉個我過去常常採訪的人
我採訪過張忠謀董事長三次 而且我非常非常喜歡他
我也非常崇拜他 所以我就講說
我可以講張忠謀董事長嗎 然後我心裡就想說
教授會不會覺得說 我好像只是常常關注新聞時事而已
我並沒有去看一些新創 譬如說台灣創速
或者是種子 加速器等等的 有採訪過
但是好像在那個時刻 腦筋就一片空白
那其實在面試完隔兩週
5月8號的中午12點就會公布真正的正取生跟備取生
也就是放榜名單 那其實在11點半的時候
就開始有人恭喜我了
好的 很開心這支影片的心得分享跟心路歷程終於有用了
對 媽我上台大了
就是其實在5月8號12點時候就放榜
但其實在11點多的時候 果然不出我所料
有很多的學長姐他們已經知道名單
然後他們就第一個 趕快來跟我說恭喜
而且裡面當中還有一些我的推薦人
所以真的非常非常的開心 也很感謝他們
所以在這兩次(第一階跟第二階)
是不是都沒有自己看榜單 大學的那種(看榜的)喜悅這樣?
這支影片就分享到這邊了 終於拍完了
謝謝大家 歡迎大家一起來當我的學弟妹吧」
IG | https://bit.ly/34LVsCK
個人臉書 | https://bit.ly/2SdU09K
創業歷程 | https://bit.ly/2ZaAk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