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同志伴侶,我的想法很簡單,我有的權利他們也應平等擁有。基於這立場,我百分之百贊成同性婚姻。只不過,原本我一直以為人工生殖法也在法案通過時同時修改,讓女同志和異性戀(先生精蟲稀少、無精症)一樣可接受捐精,藉由人工授精或胚胎植入受孕。
直到她們走進我的診間:
「沒有心跳,看起來是萎縮的胚胎,需要藥物流產,下個週期再努力,你們是找哪位醫師做人工受精啊?」我說。
「我們是DIY!」聽完我的話,她們兩這樣回答。
我這才發現,她們的努力和別人不同。原來,因人工生殖法目前僅適用於異性戀夫妻,女同志們若想懷孕,多半只能藉由居家「自體滴精」的形式,透過無針頭的針筒將精液打入陰道。沒有專業技術的協助,和在醫療院所執行的人工受精相比成功率肯定低了許多。再加上自行取得的精液未經洗滌,注射進去後更容易引發收縮悶痛。每一次流產、每一次失敗、再找一次精子的無助,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次疼痛與煎熬。
更令人無奈的是,人工授精若失敗多次,我們一般會建議病人改採試管療程,在排卵刺激後取卵,讓精卵在體外受精、再植入體內。這個方式醫療介入更多、成功率更高。但技術上雖可行,礙於法律規定目前只有異性戀夫妻適用。
她們是被排除在外的。對於我來說,有種「明明有更好的方法和藥物可幫助她們,但法律卻規定我不能」的荒謬感。
為了瞭解此議題到底「卡」在哪裡,我又能做什麼,上個月分別參加了綠黨舉辦的「談到生育,平權的路有多遠?」以及輔大性 /別研究社主辦的「幸福快樂然後呢?專法週年後,婚姻平權的困境與未竟之路」座談。
先說結論,我認為,除了參加遊行、在網路上發聲,最省力的就是,將「是否支持生育平權法案修改」視為妳在選擇政治人物的重要指標,並且一定要去投票。因為各項法案要通過與否,決定權就是我們一票一票選出來的立法委員,這也是最簡單可直接為她們發聲的機會。
講座中,同家會黎璿萍秘書長分享更多同志求子的困難。
疫情前,同志伴侶為了求子,除了先前提到的滴精,只能遠渡重洋去國外接受試管療程。除了上百萬費用,還得面臨語言、文化上的隔閡與不安。從醫師的角度,我完全可同理。因為即使是較單純的婦科疾病,我心理上也會抗拒語言不通的外國病人,除了解釋上更耗時、效率差,也可能因解釋不清,影響到治療效果。更何況人工生殖療程複雜、需溝通的地方更多。
而疫情後,安排好的試管之旅只能取消,自體滴精失敗的伴侶只能在國內繼續一試再試。當然,疫情終究會過去,世界還是會重新運轉,但是時光流逝,高齡女人的「卵子」有機會等到那時嗎?
最讓人心酸的是,這些同性伴侶來到不孕症診所求助,卻不得其門而入,卻眼睜睜看著外國夫妻特地到台灣接受試管療程,感覺就像是被這個國家遺棄了。
或許有人會認為,讓孩子在只有爸爸或媽媽的家庭長大很自私,以後肯定會被歧視。我認為綠黨張竹芩秘書長提出的說法很值得參考:
『相信我們都同意人不應該因性別、膚色、種族、階級受到差別待遇,甚至遭受歧視,但對於孩子呢? 不管是隔代教養、單親、多元成家的孩子,我們都應該打造一個零歧視、友善的環境,而不是反過來問,為什麼你會被生出來?為什麼會生在這個「非典型」家庭』。這段話對於單親的我感觸特別深 ,在過去那個年代,歧視固然有,但我姑姑、奶奶毫無保留地對我付出與照顧,比起典型家庭,我從不認為我缺少了什麼。因此,我一直認為,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用心陪伴與無私的愛,和家長的數量、性別完全無關。
更何況,為了協助同志成為親職,相關團體也提供許多資源,比如兒童心理諮商相關成長課程、親師座談、志工輔導培訓等,讓同志家長們學習用什麼方式告訴孩子你從哪裡來、怎麼調適母代父職、父代母職。當孩子面對歧視、不公平時,也教他如何應對,爭取權利為自己發聲。
我得老實說,同志決定生兒育女金錢文化門檻相對高,還得拿出更多勇氣去面對這個相對不友善的社會,比如,爸爸該如何帶幼童上如廁?兩個爸爸牽著孩子走在路上可能會頻繁被問「媽媽呢?」。
因此相較起只是「不戴套」就意外懷孕的異性戀,他們對於婚姻、養育的決定,我相信是更加深思熟慮、步步為營的。
同時我也認為同志婚姻其實是一面鏡子,反映社會在性別平權上可以改進的還有很多。我的內心也不時在吶喊,在少子化的時代,,為什麼我們不能給所有想要生育的人,一樣平等的機會呢?
參加完講座,對於這群同志朋友,除了同理,我更多的是敬佩。她們為了爭取自己應有的權利,從學生時代就投入相關領域(社會、法律、人權、傳播),為了爭取大眾的認同,也變得更圓融、包容接納不同意見,面對阻力時,也不斷調整作法重新出發。想想自己身為異性戀,深感可不受限制地結婚、自由選擇要不要生兒育女,是如此幸運。但同時,也因他們無法公平被對待而感到內疚、難過。
我也很佩服林昶佐委員在這個吃力不討好、又會掉選票的議題上一直努力付出。在講座上聽到他反思,經過2018年的挫敗,在溝通議題上我們應該用理性的模式爭取對方認同,不是用吼罵、辯論、甚至是瞧不起對方的態度讓反對者認輸。他認為這樣不但沒用,反而引起反感、遭致更多反撲。
我認為這樣的態度在其他方面也很受用,好比說服長輩重訓、破除孕期迷思,與其情緒性地回嘴「叫你運動你就聽啊!」、「不要管我,你老了不懂」、「年代不同了,跟上好嗎?」,或許我們可以更有耐心地去和他們說明運動的好處、提出科學的數據、解釋迷思的盲點。在一次一次理性溝通中,不僅個人的信念會更堅定,說服對方的論述和技巧也會越來越好!
「結婚都一年多了,什麼時候計畫生小孩?」這句有點熟悉、卻又惱人的話套用在同志族群目前不適用。婚姻是不是戀愛的終點我不肯定,但能確定的是,婚姻只是平權的起點,跨國同婚、生育平權,破除性別刻板,還有許多的議題需要關切,「同志們」讓我們繼續一起努力吧!
小補充:「她們」後來成功懷孕了,目前規則產檢中。
#讓生育成為自主的選擇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
諮商技巧解釋 在 Facebook 八卦
「停!他到底在講什麼?」
以下不是要論戰疫情處置,而是人和人之間衝突的產生可以如何化解。如果想要回應,請不要講疫情的處理對錯,就算很想講,也要忍耐勒住舌頭。
和研究團隊開會時,有一位同仁在閒聊時說,陳時中當初應該要如何如何,否則就不會這麼嚴重,以前他在讀書時可能是因為他是牙醫,沒修某某學或沒有學好所以輕忽了。
我很不高興的說:「人家對一萬次,就這次有疑慮就被往死裡罵,以後還有誰要為國奉獻?」
同仁說:「我沒有說他怎樣啊,我的重點在說這種狀況就要如何如何處理,你為什麼要一直講我在講陳時中呢?如果不檢討,大家是要怎麼進步?」
我心裡繼續火大:「明明就有!你一直在講陳時中,還說他沒把書讀好,說他是牙醫。」
三天後開會,同仁再重述一次陳時中當初應該要如何如何,否則就不會這麼嚴重,以前他在讀書時可能是因為他是牙醫,沒修某某學或沒有學好所以輕忽了,我簡直是想要拍桌離席了。
但是想到正念認知療法講到的「正念傾聽」,我於是停一下,呼吸,問自己的前額葉:我的同仁真正要講的是什麼?是要罵陳時中,還是要講疫情該如何處理?我的前額葉回答:他已經述明他只是要講疫情應該如何處理,而且的確要討論才會進步,那我就針對如何處理和他討論,不要再去吵他為什麼要批評我們辛苦的阿中。
就像情侶吵架,女生說「你每次都忘記我的生日」,男生說「哪有每次」,重點理應在討論當下忘記生日不舒服的事,如果著重在處理「每次」,那就模糊焦點了。
會後我反省為什麼我會這麼暴怒。或許是身為母親吧?從孩子出生,我就得從早到晚做一千個決定,怎麼吃才會健康,怎麼做才會有利於身心發展,但只要孩子出了一個問題,就被千夫所指地說,妳看看,妳看看,都是妳做了什麼,沒做什麼,妳的孩子才會這樣。因此,對於指名道姓出征為大家承擔的人,我超級沒辦法接受的。
然而我也曾經站在我同仁的位置,被朋友絕交。那次的狀況是,我的朋友跟我說,他的師父可以幫信眾承擔所有的業,渡大家成佛,想要介紹我入門。
我婉拒他:「這樣講不合理啊,如果一個小孩打傷了人,他爸爸幫他頂罪,或是出面幫他和解,那個小孩學到什麼了?對於師父可以幫信眾承擔所有的業,渡大家成佛的說法,我是不相信的。」
我的朋友大怒說,我不想入門就算了,為什麼要污衊他的師父?我不斷的解釋我是針對這個說法,不是他師父,我的朋友對我怒吼,妳明明就有!
我事後反省,下一次要怎麼說才不會傷到人,後來發現,還是諮商技巧裡「不帶評價的探問」是最可以避免這種傷到人的狀況。
我可以說:「我很好奇,如果一個小孩打傷了人,已經由他爸爸幫頂罪,或是出面幫他和解,這個小孩是透過怎樣的歷程變成一個負責任的人?」
這樣的說法不帶評價,單純提出問題,邀請答案而已,即使對方不舒服,不舒服的程度也相對小一些。
回到我對我同仁不爽的這個例子。我同仁可以問:「我很好奇當初他為什麼不採取某某作法」,去掉陳時中可能沒有修某某學或是沒學好,或是說陳時中輕忽了。
這種探問、對事不對人的說法,可以營造一種討論的氣氛,也不會因為戲謔而刺到他人。
當然,我們沒辦法改別人,只能改自己。
碰到別人刺到我們時,我們可以停一下,呼吸,以正念傾聽的方式問自己:他這段話主要的目的是什麼?濾掉情緒性的部分,就事論事的進行討論與解決。
被激到了,沒關係,走開就好了。說你要上廁所。
事過境遷,行有餘力時可以反思一下,為什麼我會被刺到?我有沒有什麼議題要解決?
至於我們對他人的作法不解時,試著使用不帶評價的探問去了解事情的脈絡,讓重點放在事情而不是人。
好難!是吧?剛開始有點難,我大概從念大學時學了「諮商理論與技術」這門課以後就開始練,練了幾十年,時時反思,時時修正,雖仍然無法十全十美,基本上已經是反射動作不太費力了。
p.s.請放心,以上都是別人的例子,我不會得罪我同事和朋友。我寫文章時都會三、四件事寫在一起,置換主詞,置換事件面貌,才不會讓可能的當事人看到以後不舒服。否則,作家早就沒朋友了。
~郭葉珍的《和自己,相愛不相礙》~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y723qf8r
三采 https://tinyurl.com/yc4h6mm5
誠品 https://bit.ly/2KcE4CO
讀冊 https://bit.ly/2WjC9ip
MOMO https://bit.ly/3mhXvHy
電子書
Google Play: https://tinyurl.com/yb5gehfa
Readmoo: https://tinyurl.com/y9zlse28
角川: https://tinyurl.com/y7x6tr7o
KOBO: https://tinyurl.com/yaw27pby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ya78zwyc
Pubu: https://tinyurl.com/ybzzvo4q
MyBook: https://tinyurl.com/ya2yx4lu
HYREAD: https://tinyurl.com/y9c43vds
Amazon: https://tinyurl.com/yd8mdzsz
~郭葉珍的《我們,相伴不相絆》~博客來2020年親子教養排行榜第六名
博客來:https://reurl.cc/NjZWge (含電子書)
諮商技巧解釋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在愛中,我們更容易承擔各自的責任。
感恩不僅能改變自我,讓我們逐漸擺脫受害者心態,開始積極行動,同時它也會改變我們身邊人的生活。當我們的攻擊性降低、敵意降低、防禦解除時,他人會做出同樣的改變。
在自我覺察基礎上去接納自己的痛苦,但同時主動喚醒、關注過去一直被她忽略的一面—美好的一面,並用感恩的態度去重溫這些美好。
取自《擺脫內耗人生》
……………………………………………………………..
各位朋友,早安:
在昨天的直播,因為訊號不良,沒辦法講得透徹。可是,昨天談到的照顧自己,相當實際,不讓怒氣悶在自己身心裡,妨礙了為自己負責!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332263034607104/
感恩,就靜心的角度來說,首先要談提升覺察。我自己做了什麼努力,讓我的生活如我所期待?對方到底做了什麼努力,讓我的生活如我所期待?
這裡有個重要關鍵:是我們得要搞清楚,我們要的到底是什麼?
常去思考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去看到我們目前已經擁有的部分,而不只是把眼光或關注,放在我們沒有的,或者是失去。此外,感恩要先從自己開始,這一點千萬不能忘記。
不懂得感恩自己,就勉強自己要按照道德規條去感恩對方,那內在容易空虛,這感恩也很難持續。再來,無法做到感恩對方,不用自責。
「不知感恩」這幾個字,在我們的文化中常被當成責備用語,這可能讓某些朋友因此討厭「感恩」這樣的說法。但感恩自己可以自然而然,像是感恩自己的身體乘載自己的意志,去行動、去加班、去透支體力……。
父母願意感恩孩子對家庭的付出,這能讓孩子有歸屬感與價值感。同時,這也是身教,相對於斥責孩子「不知感恩」,孩子能在懂得感恩的父母的潛移默化當中,實踐感恩的精髓。
我感恩自己常花時間,閱讀、思考、跟出版社聯絡、打字、po文、留言……,這讓我能把某些我認為重要的知識或概念,跟大眾分享。我感恩各位朋友,常來閱讀、思考、留言互動……,這讓我的努力有了回饋與意義。
感恩的動作常做,內在容易平和有愛,觀照也能相對全面。祝願您,能感受到愛,並且時常重溫美好!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734858933197056/
……………………………………………………………..
感恩
【文/ 于德志】
我們所關注的,就是我們真實的世界。
《魯賓遜漂流記》中主人公流落荒島後的生活變遷,生動地展現了這一點。
一開始,魯賓遜的生活只是掙扎求生。這是他荒島人生的第一階段:身體疲勞,精神空閒。當生存的問題逐漸解決後,他的荒島生活邁入了第二階段:從身體疲勞轉向精神折磨—孤獨、寂寞、委屈、不甘等感受接踵而來,在對上帝殘酷安排的抱怨中,他飽受內耗誘發的精神痛苦。魯賓遜經歷著一切痛苦,直到有一天他突然轉換了思維角度:他不再抱怨命運的不公與殘酷,而是開始在行動和體驗兩個層面來感恩自己的生命,感恩島上的物產,感恩自己正擁有的一切。於是,他的荒島生活徹底改變了—他進入了內心充盈著幸福與滿足的第三階段。
感恩,做為一種行為,擁有改變人生的魔力:它可以將我們帶離自憐、抱怨的境地,重新體驗到快樂。這不僅是小說描寫,而且是大量心理學實證研究和諮商實踐驗證的結果。
毓婷前來求助的是母女關係。「我已經上班了,但跟媽媽的關係還是很緊張。我無法忘記小時候她對我的言語傷害。但我一跟她說起小時候的事情,她就說我沒良心,一點都不想著她對我的好。」
我:「嗯,你無法忘記小時候媽媽的一些行為,你覺得它們對你造成了傷害,但媽媽並不想與你討論這些事情。」
毓婷:「是的,但是現在我一見她就感到委屈,很容易說起以前發生過的事,然後她就說我又抱怨,不知好歹,於是兩人就不歡而散。」
我:「是的,你無法控制自己。童年的事情對你來說是無法邁過的一道坎,你不知道如何有效處理它們。」
毓婷:「是的,我知道她是我媽,現在身體也不太好,我也想改變自己,但就是沒有辦法。」
我:「確實很糾結,也很無助。我們的反應常常會受到感受而非理智的控制,所以改變往往很難。要擺脫過去的消極記憶,我們需要做一些有效的練習,你願意試試感恩的方法嗎?」
毓婷:「感恩?你想讓我感激她對我的傷害嗎?我可做不到!」
我:「嗯,你擔心我會讓你做一些自己無法做到的事情?我理解你的顧慮。讓我來稍微給你解釋一下:感恩練習的基礎是接納,而非否認、漠視或壓抑自我真實的感受。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們可以先一起看看練習的技巧。」
毓婷:「好的,那我覺得可以先試試。」
毓婷練習的核心,是在自我覺察基礎上去接納自己的痛苦,但同時主動喚醒、關注過去一直被她忽略的一面—美好的一面,並用感恩的態度去重溫這些美好。
經過數週的練習,毓婷突然感受到了母親的變化:「現在我跟媽媽在一起時,好像心裡暖和了許多。前天,我們倆聊天時,媽媽突然自己說起在我小時候做的一件事,說她當時錯了。天哪,我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毓婷不知道,感恩不僅能改變自我,讓我們逐漸擺脫受害者心態,開始積極行動,同時它也會改變我們身邊人的生活。當我們的攻擊性降低、敵意降低、防禦解除時,他人會做出同樣的改變。在愛中,我們更容易承擔各自的責任。
近年來,感恩的價值不斷被研究揭示。二○一二年,一項研究表明,能夠感恩的人比其他人更健康,更少遭遇身體痛苦。羅伯特.埃蒙斯(Robert Emmons)博士的幾項研究發現,感恩能有效增強幸福感,減輕憂鬱問題。二○一二年肯塔基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感恩可以激發同情心,降低個人攻擊、侵犯欲望,即便他們遭遇不友善對待也是如此。此外,還有研究呈現:感恩可以改善睡眠品質、讓人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面對挑戰時更有耐心,更少煩躁、易怒表現,並有助於控制飲食等等。
沃特金斯於二○○三年研究指出:感恩的產生與內部控制呈正相關關係。因此,只要我們願意,就可以通過培養感恩意識,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體驗。
…………
感恩習慣培養研究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立大學多明戈斯山分校的心理學家選取了七百名十至十四歲的學生,逐一評估他們的感恩之心,隨後進行為期四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那些對父母的養育、老師的培養充滿感激之情的孩子,對生活的滿意度更高,心情更愉悅,而且他們的行為更加檢點、規範,很少沾染上抽菸、喝酒等不良習慣。這項在美國心理學會年會上公布的研究成果進一步指出,心懷感恩之心,會讓青少年的消極情緒下降百分之十三,意志消沉的發生率降低百分之十五,違規行為減少百分之九,而對未來的美好期待增加百分之十七,對生活的目標感提高百分之十五。哪怕這些孩子在成長初期並沒有太多的感恩之心,只要家庭和學校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就能從中受益匪淺。
但有時,調用愛的力量並不容易。因為在強烈的負面情感中,我們首先會追求與感受相匹配的信息與行為。在這種阻力下,要激發愛的力量並不容易。
愛與快樂的用途:帶我們越過悲傷、憤怒、恐懼、羞恥、自責,帶我們遠離焦慮、憂鬱,讓我們收穫幸福。
.
以上文字取自
擺脫內耗人生:走出焦慮、自責、憤怒、悔恨⋯⋯透過有效練習轉化情緒,讓你停止內在糾結、化解自我衝突,重新拿回生命主控權!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8293
麥田出版
.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諮商技巧解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有很多研究親密關係的專家認為哦,一段好的親密關係,關鍵在於彼此都能夠進行所謂的「積極聆聽」這樣的互動模式。
特別是呢在對方如果有一些行為是你不滿,或者是當你被對方指責的時候,而「積極聆聽」的做法,是當我們聽到對方對我們有一些指責,或者是有一些不滿的時候,我們要用語言去解釋對方話語裡面的意思,然後發揮同理心。
比如說有一個太太,對於她的先生經常在外面喝酒應酬,非常的生氣,這個時候所謂的「積極聆聽」的法則,就是先生聽到老婆的指責的時候,要先用自己的話去復述一次太太所關切的事。
比如說:「哦!你是覺得我每一次喝醉酒回家,你會覺得很難過,因為這樣子對健康不好,是這樣子嗎?」要說這樣的話哦,然後盡力的去瞭解太太到氣的在哪裡?除了健康以外,還有沒有別的原因呢?
那這種你聽起來好像是很棒的一個技巧,而且呢能夠有效的化解衝突,可是它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在真實的狀態裡,他幾乎不可能做到的,就像是剛剛的例子裡面,你都已經喝醉酒了,你還有辦法用這樣的語言,去跟你的太太做回應嗎?
這你就會發現,它其中道理聽起來很對,但事實上做起來很有問題的部分。
那你說除了喝酒應酬之外,其實生活當中有一些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們每天都置身其中,你哪有那麼多時間跟精神,一一的去做承接,然後一一的去做回饋跟反應!
我想就算是訓練有素的心理諮商師,在他自己的親密關係跟生活裡面,也很難無時無刻的做到。
那針對這樣的一個現象,在1990年代的時候,有一位約翰高特曼,他是一個心理學家,他也是很知名的婚姻專家,他就跟他的同事一起去做研究,他很想知道到底所謂的「積極聆聽」是否能夠真正的產生效果?
所以他做了長期、而且很詳細的實驗。他找了一百多對的夫妻,請他們到實驗室裡面,坐在攝影機前面,去聊他們兩個爭議的話題15分鐘。
然後呢研究人員,就去反複的檢視、分析這些影片,然後去解析他們講的每一句話,在接下來的六年裡面,他們還持續的追蹤這些父妻,看看他們的感情是否能維持的很好。
結果在後面的延伸研究當中,他們發現不管是他們在六年之後有沒有離婚,或者是在一起幸不幸福,結果在他們的研究材料裡面,這些「積極聆聽」的例子其實是少得可憐,沒有辦法去預估他們的關係是否美滿,是不是會繼續的在一起,研究的結果就顯示「積極聆聽」和「婚姻美滿」它是沒有關係的。
他們後來在另外一個研究計劃當中,追蹤了一群夫妻,這一次追蹤了13年,他們也用同樣的方法,結果呢他們也發現長期幸福美滿的夫妻,就算是在這樣的狀況下,他們彼此之間,也很少真的能夠完全的做到「積極聆聽」啊!
所以高特曼他就認為,夫妻其中的一方,當做出對彼此的批評的時候,另外一半要用自己的語言去解釋到底什麼意思,並且發揮同理心的去做回饋,其實這事真的很難做到的。
它只有少數受過情緒鍛鍊的人才能辦得到,好!我這邊必須講,就算是你受過情緒鍛鍊,當它是你的生活的時候,你要要求你在生活當中,無時無刻的要做到這一點,它也是非常有難度的。
所以當你聽到這邊,那如果「積極聆聽」,它跟婚姻是否幸福美滿,它沒有關係,那到底什麼東西,才是跟婚姻的幸福美滿有關呢?
高特曼後續的研究,就顯示喔長期美滿幸福的關係,出現爭執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一種特別的形式,這個形式就是其中一方,當提出了一些批評給另外一方的時候,這個時候提出批評的人,他會針對問題去做出一些分析,然後建議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他不會只停留在批評而已。
而另外一方呢,他能夠去接受伴侶給他的建議當中的部分的想法,並且和他的伴侶分享權力,這裡所謂「分享權力」的意思就是,他並沒有在彼此之間去設立一個絕對的高或低、對或錯。
這樣的關係,是在彼此協商、磨合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前進;而不是在爭執誰是對的,或者是一定要聽誰的話,那麼這樣的關係通常就會走的比較幸福,比較美滿。
那相反的,如果兩造雙方對於彼此提出的建議,不僅沒有接受、不僅沒有分享權力,也沒有提出相對的方案,甚至於彼此之間還充滿了輕蔑的情緒、輕蔑的表情,那這個時候幾乎可以預告這一段關係即將破滅。
所以你聽到這邊,其實我自己在真實教學的情境當中,我常常講有很多道理你我都懂,聽起來好像都很對,但是它在真實生活當中做不到啊!
真正的學習它並不是讓你在腦袋裡面,充滿了很多的知識或者是標籤,真正學習是透過有效的學習過程當中,當你在下一次遇到爭執,當你在下一次遇到衝突,當你在下一次的伴侶提出了一些,可能讓你心裡不是太愉快的事情的時候,你可以做出相對適當的反應。
切記一件事情,關係它不是一場角力,所以呢它不需要去分辨出誰對誰錯,或者是誰優誰劣;但關鍵就在於,關係是兩個人營造出來的結果,所以你永遠要記得「兩個人」。
無論你的個性是話多的、還是話少的,記得一件事情,能夠讓關係圓滿的關鍵在於你的行為,而不是你嘴皮子上講的話。
其實在我的經驗當中,很多帶給伴侶極大傷害的人,他們往往是「積極聆聽」的高手,但是他對另一半做的事情,其實還蠻令人髮指的,所以到底什麼是關鍵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要跟另外一個人長久的在一起,長久的經營一份圓滿美好的關係,那麼你就必須要具備有「處理衝突」、跟「找到共識」的能力。
關於這方面的學習,我在7月21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我相信會對你有決定性的幫助,在這之前6月份我們也有相關的講座,歡迎你來,我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LH4uNILPMw/hqdefault.jpg)
諮商技巧解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你試過八字、星座、塔羅,想預測自己的未來嗎?
你聽過動物會數學,有人能看見鬼魂嗎?
想了解這些超自然現象,你一定要知道心理學的解析~
【線上課程】《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駕馭壓力的五大策略
課程連結:https://pse.is/wj5xx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_YT1fDZYmTc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wugyq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21/01/23 開課
讓你長出享受「愛」的體質,迎接你想要的親密關係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2021/3/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1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 2021/4/1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八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MyMusic收聽:https://reurl.cc/Grb5XZ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0lhXJklK30/hqdefault.jpg)
諮商技巧解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僅剩五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2/22(六)或03/15(日) 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跟你分享一個小段子。
有一個女人呢,早上醒來對自己的先生說:「昨天晚上喔,我夢見你送我一條美麗的銀項鍊,作為生日禮物,你覺得這個夢意味著什麼?」然後附上一個賊賊的笑。
先生回答:「今晚你就知道了!」
你想喔如果你是這個女生,是不是很期待晚上老公帶了一條銀項鍊來送給自己呢?結果呢,當晚先生回家之後,帶了一個小禮物給她。
哇~真的哦,這麼好暗示啊!這個女生非常的高興,打開包裝之後,發現裡面是一本書,是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
好!我想哦,各位男生,如果你聽到這一段,試試看這樣的一個方法,那後果自行負責…OK!
其實喔今天要跟大家科普一下,就是談一談關於「夢」這件事情。
最早對於「夢」有系統性的研究是弗洛伊德,他對夢境很有興趣;他曾經說過:「夢喔,是通往潛意識的金光大道。」
他的理論是喔,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恐懼和憂慮,所以呢,我們的意識會把這些恐懼跟憂慮,壓抑到潛意識裡面。
只有我們在做夢的時候,我們的意識處於休息的狀態,而那些被壓抑的真實的渴望和情感,才會被鬆綁。
所以弗洛伊德認為,叫人描述夢境的顯性內容,就是你真正夢到的東西;並且透過那些內容,去判斷、去推估隱性內容,就是這個夢境所代表的那些沒有滿足的情感、那些象徵的東西,就可以洞悉這一個人,他的潛在渴望。
那當然這個說法受到現代科學一個很大的挑戰哦,因為呢它無法檢驗、它無法被證明,甚至於它無法被挑戰。就有點像是解夢的諮商師他說了什麼,就算什麼,這種感覺!
所以到後來1980年代的中期,有一位學者叫做法蘭西斯克里克。他就提出完全不同的理解,來探索夢境。
他認為「做夢」是我們的大腦在整理白天所接收到的資訊,而我們的大腦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拋棄那些不重要的資訊,為事件和想法建立新的連結。
所以從克里克的觀點來看,做夢就像我們幫大腦進行硬碟重組一樣;也因為這個過程,我們會啓發出一些靈感。
這個想法的確有它可以呼應的地方,有很多偉人都提過,他做夢是獲得靈感的重要來源。
比如說吧,在1840年代愛麗絲.哈維,他想要發明世界上第一台縫紉機,但是他卻不知道該怎麼著手?
在某一天晚上哦,他夢到自己要被群土著包圍,他注意到這一群土著的長矛的尖端有個小孔,他因為這樣子喔,就突破了在縫紉機的發明。
因為如果你看縫紉機喔,那些針頭上面是不是有一個洞,而線就會跟著針穿到布的另外一邊,而整個縫紉機就可以順利的運作。
另外呢,像化學家奧古斯特.馮.克庫勒,他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想要瞭解「苯」這個化學物質的結構。
後來他就做了一個夢,而夢裡面,他夢見一條蛇咬住自己的尾巴,他才想到,這個難以捉摸的化合物,可能是由一圈碳原子組成的。
然而類似像這樣的例子,可能在你的生活裡,也有產生出一些呼應跟證明。可是喔,無論是前面弗洛伊德的解釋,還是後面克里克,關於創造靈感這樣的一個說法,都有很多人不是很滿意!
因為呢,如果從大腦活動的隨機性來看的話,那在人類的滾滾長河裡面,要有些巧合發生,然後這些巧合剛好為你帶來靈感,這也是說得過去的,而不是真的夢會為你帶來靈感這件事嘛!
所以呢,在哈佛大學的精神病學家詹姆斯.霍布森,他在1970年代就提出,其實夢境是一種活化整合的一個「假說」,什麼意思呢?就是當我們在睡覺的時候,我們不會接收到很多的感官資訊。
不過呢,霍布森認為喔,在我們古代演化的大腦區域,特別是負責呼吸和心跳這些基礎功能,它會規律的出現活動暴增的現象,導致我們的大腦隨機的活動,會同步發生。
那在近代演化的大腦區域裡面,會對此喔感覺到有點困擾,努力的為這些感覺掰出有意義的故事,所以是「掰」的喔,而且是自己跟自己掰的喔!
因此,能促成結合日常元素和隨機元素的奇怪夢境,這樣的過程其實是一種睡眠機制的保護,因為睡眠對健康非常的重要。
所以呢,你也不太可能大腦有這些跟呼吸心跳有關的活動,開始爆衝的時候,你就醒過來。這樣子你就沒有辦法得到完整的休息,所以透過夢境讓你繼續的睡下去!
因為你的大腦會幫你把這些衝動,把它變成是夢,於是你就繼續睡,然後繼續做夢。
其實喔一直到今天,關於「夢」跟「夢的理解」,還仍舊處在一種莫衷一是的狀態;所以甚至有些學者,像是羅夫堡大學的睡眠研究學者~吉姆和倪。
他就認為夢境其實是一種大腦的戲院,它讓你在睡眠的這段沈悶的時間裡,可以有一點點娛樂。
那麼今天的科普跟你分享到這裡,你覺得夢是什麼?你覺得夢是那些你壓抑的慾望、還是夢是你靈感的來源?
甚至於夢,其實只是一個生理機制、一種你的自然衝動的狀況底下,然後你的大腦因為要保護你能夠繼續睡覺,所以產生的一種大腦活動嗎?還是其實夢說穿了,就是你在睡覺的時候怕你太無聊,娛樂你一下呢?
所以囉,今天的分享,我不知道能不能帶給你啟發與幫助?但是偶而分享些科普的、有趣的,我想也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一點樂趣;就像是「夢是大腦的戲院」一樣,生活當中,可能都需要有一些平衡跟調劑吧!
我是凱宇,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好朋友。
無論是我們的YouTube,還是Podcast,我們都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給予我們支持;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有一門線上課程,叫做【理財心裡學】。
你只要在2月29號之前,加入這一門課程,你就可以以最優惠的價格來學習,關於你人生當中很重要的財務,到底要怎麼樣去思考,到底要怎麼樣幫自己規劃?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很多朋友加入這一門課,也得到很多的幫助,這些朋友都告訴我們,原來呀!他過去思考財務都覺得跟賺錢、花錢有關。
然而不只是賺錢、花錢而已,其實跟我們的原生家庭、跟我們過去的成長經驗,才大大的有關,
那如果你想要過上一個更富足的人生,你想要讓錢,成為服務你幸福人生的工具的話,那麼這一門課就千萬不要錯過了!
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的都有連結,期待你的加入。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囉,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orqF4koBMY/hqdefault.jpg)
諮商技巧解釋 在 諮商演練知多少 - YouTube 的八卦
前兩次 諮商 可以設定類似的輔導目標,像是建立關係、同理個案的情緒第三和 ... Ღ暢銷書口試 技巧 與心理調適: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