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終於想好好分享這件事了。
之前只讓少數親近的人知道,怕影響到媽媽工作,現在他退休了,心情也平穩接受這樣的自己了。
我也可以跟陪著我這麼久的歌迷分享為什麼會有先得方這首歌了,這個故事埋得太久了。
如果覺得累那就睡吧,
明天可不可以一起幸福啊?
-
_阿茲海默症_
相信很多人對他不陌生,一種腦部的退化病症,我從來也沒想過會發生在我身邊。
約莫3-4年前發現媽媽的記憶越來越差,和混亂,連要上我的車子都會開成別人的車門,或是直接開駕駛座的門想上車。
一開始我很不能習慣,也很沒有耐心,在正視這個問題後跟妹妹討論還是檢查一下吧。
經過了很多檢查和兩年的觀察確定媽媽是這個症狀沒有錯,這幾年也辛苦媽媽了,這些繁複的檢查讓他很不舒服,卻又因為表達能力有一點退化變成用情緒的方式跟我們溝通也大吵了好幾次,真的很不容易,回想起來我真的太不體貼了。
媽媽這輩子都很辛苦,爸爸走後就一個人養大我跟妹妹,一輩子都在努力工作,其實沒有什麼享樂,在可以享福的時候卻開始面對遺忘這件事。
時間是很棒的藥,
我完全接受了,比較辛苦的是妹妹,跟媽媽住在一起需要很多的耐心。
而我也只能有空就帶媽媽出去走走,聊天,替他安排很多瑜珈家教課程保持身體健康,我媽每次下課都會打電話謝謝我。
最近太忙碌在訓練,好久沒接到他的電話,昨天他打來問我:
身上有沒有錢,我看到你帳本裡沒錢了,要不要領錢給你,有沒有吃飽,會不會太辛苦?
媽媽現在連中午吃過什麼都可能會忘記,在睡前還會記得關心我的生活。
我本來以為這件事就是這樣了,老天自有安排,我只要接受就對了。
現在完全不是了,我知道我可以不只是接受而已,我還可以跟他相處,這是一個新的媽媽,很愛我的媽媽。
就算忘記所有事,也不會忘了愛我。
明天可不可以一起幸福啊?
不用等明天,每一天都可以幸福。
-
今天帶媽媽出去一整天,他感覺很開心,一直說我生日要吃什麼蛋糕,但其實從國中之後我們家就再也沒有全家一起切蛋糕了,他應該把時間線接到小時候了。
至少他記得我生日快到,前兩年是完全不記得日期的。
讓我最開心的是最後一通電話,
他睡前又打給我:對不起我今天忘記買蛋糕給你吃了怎麼辦,明天再買給你吃好嗎?
從前我會說我生日還沒到啦?雖然他還是會不停的問一樣的事,
但是今天我說:
好呀~明天我們就一起吃吧!
一個人的生命有多長可以經歷多少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當你用心感受每一刻,細心的觀察每一個人,你會學到很多事,也可以幫助你找到活在世界上的樂趣。
謝謝我的媽媽給了我這麼多。
我會把他給我的愛傳遞下去,這樣才是能量守恆的道理。
愛也是永恆的。
-
晚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60的網紅小紀老師的幸福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階段1: 主觀的心智障礙 職業倦怠和憂鬱症是第一批警訊, 表示抗壓力不足海馬迴生病了。 接下來就是智力衰退! 階段2: 遺忘性輕微的認知障礙 主要症狀包括健忘、 空間方向混亂、 時間感紊亂! 由於記憶障礙, 會越來越容易出現易怒、躁動、憂鬱。 階段3: 早期阿茲海默症 說話速度和理解力變慢, 經...
記憶混亂症狀 在 摸哥 Facebook 八卦
每一天,每一天,當我哭著醒來,哭著吃飯,哭著坐車,哭著走在巷弄中時,我都好痛苦。我每一刻每一刻都在想著成為二十二年前的她,代她受苦,替她受罪,然後我有自信可以原諒了,就不會像現在一樣,只能每天趁洗澡時,捶打牆壁宣洩、無聲哭泣,就怕平時忍不住拿刀弄殘了自己的手,傷害自己、傷害他人,因為我有太多包袱在身上,別人給我的,我自己給我的。
好多標籤,好多惡意,好多該死的人,好多該死的我。
我多想代替她。
我好想好想代替她。
我真的只是想代替她。
大家好,我是囧星人。
我想跟各位坦白一件事,並不是一件很大的事,但我想要去相信,如果多一點人知曉真相,在這世界上最在乎我的她,會不會比較不痛苦。
在我因為囧說書的集資計劃成名之後,接受過很多次的專訪,有的談及閱讀對我的影響,有的談及我坎坷的成長背景,但無論對誰的發問,我從來都刻意忽略掉我人生經驗中,可以說最不堪回顧的一塊記憶拼圖。
在我 9 歲那年,我被父親放置在香港的一位朋友家數個月,在那期間我受到虐待和性侵。
被帶離香港時,父親強迫我要對加害人說謝謝和再見,之後許多年,我的父親持續用他重男輕女、對我的性別本身極其輕蔑的方式養育我。幾年前,加害人去世了,父親得意洋洋告訴我,他負責主持那個人的喪禮,稱讚那人是多正直的好人。
對這一切,我只是沉默不回應,我知道父親如果知道事實一定會無比心痛和內疚(儘管他歧視女性,畢竟是我的父親)。一直到 25 歲尋求諮商之前我沒有告訴任何人,我曾想像父母離婚感情不好是自己的錯,他們不會放過拿任何事當作武器責怪對方。
聽慣了他們互相指責對方是個壞家長,我必須對發生在自己身上任何疑似不好的事情,都要隱瞞,何況我 9 歲的時候,加害人明確指示了什麼叫做「不乖」。
在我繼續長大的歷程中,家長的偏袒和威權式教育令我的心理越來越不平衡,我的性格一度變得扭曲暴躁,回台灣後試著對母親透露這件事,她的回應卻是「你不要告訴任何人」「我要告訴你爸」。我對這兩句話直覺上的解讀是,第一,我是被害,卻是羞恥的;第二,這件事又變成了你們指責對方的武器。
痛苦一直得不到紓解,我曾求助於心理諮商和宗教,最後放下怨恨的有效方式是跟父母保持距離,不再指望他們打從心底的了解和關懷。我足夠愛我的父母,不忍去恨他們,不得不去相信世界上沒有苦痛值得比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好或壞事都是一種恩賜。
無論怎樣我都沒有對外說出自己最痛苦的回憶,在成為知名人物的今天也是,我只是幼稚的想要證明,即使不是受害人也有資格教人寬恕,如果放任怨恨滋長,誰都會變成一頭恐怖的怪物,最後我跟其他的受害人都得不到救贖。
隱藏傷痕,我才有辦法當別人的盾牌,我必須承受得住不管受到什麼樣的辱罵、嘲諷、誤解,都能保持自我,最重要的是,我不想在安慰別人時,卻讓別人窺見自己心中那巨大的瘡疤。我不希望自己在鏡頭的從容搞笑,引來的卻是同情的淚水。我身上已經貼了太多的標籤,經歷了足夠多的歧視,不怕再多的羞辱和指責,只恐懼不能幫助更多的人。
我的經歷構成了對許多人來說或許很難懂困惑的人格面向,從早期尖酸刻薄的搞笑到現在正經八百的說書,越來越不迎合大眾,我到底是怎樣的人?有人會認為我是遵循著所謂的「商業嗅覺」,哪裡有商機就往哪裡跑,事實是,我只是從一張面具換到了另一張面具,但我在越來越接近真實裸露的自己,那種強大的違和感難免引起誤解。我體諒因為多數人並不知道我行為背後的意義。
可以原諒和寬恕任何人,輕易對他人掏心掏肺,時而有嫉惡如仇的一面,又對背叛和控制行為極度敏感,是我性格中的矛盾面向,看似混亂,其實又是整合的。我的伴侶一直對我這種近乎聖人的善良很心痛,我對她說,這不是善良,是我不得不這樣活。
擴大影響力,讓他人相信我,我才能做更多事。這種死命的追求,就容易令脆弱面曝露。我對背叛與誤解的敏感常常讓我失去理性而情緒用事,但我自己知道那不是惡意(也盡全力讓人相信)。
打個岔,讓我們說回許多人關心的那件事——
(我想最近我犯的錯,不管怎樣都會有人提起,這是很糟糕的時間點,請容我一起在這篇文章解釋。)
今年的 4/1 前夕,跟我親自見過面,說她也是我的粉絲的林記者,兩天不回覆我的信之後,選擇用偏激的方式在她的個人臉書頁面,指責我為一個不講理又蠻橫的網紅,且鼓動讓越多人知道越好,那不是事實。在看到她貼文後,我迅速去回應了,並寫信表達想要打電話再進行溝通。
但她單方面缺乏證據的指責卻被瘋狂轉發,到達了七八百轉貼的數字,連我朋友圈內的人也相信了她的言論。
我的情緒一片混亂,不懂為何明明這幾天我一直在認錯、道歉、讓步,結果卻遭來這樣的對待?幾天的壓力下來早已疲憊不堪,一夜未眠之後,第二天晚上,林記者撥通了我的 LINE。(有人質疑打電話的順序,請看這裡解答:https://imgur.com/a/jzF8TOy )而我思考了幾秒鐘後,按下臉書直播按鈕。這肯定不是最好的方法,但是我不想要再多生什麼各說各話的枝節來。
我心急如焚、一廂情願的想只要釋出善意就好,而且她好歹是個資深媒體人,她知道如何應對。為示出我想要溝通的真心,我沒有戴鬍子。
可是林記者表現得出乎我意料,我克制不住流淚。心裡非常懊悔,確實不該做這件事,即使面對觀眾,我努力冷靜說話,並答應不會刪直播,即使這不是最終結論,這絕對是我最大的錯誤,是我的錯就不該抹去痕跡。
可是結束後我想起在直播中提過她的真名,而且很多粉絲一味站在我的立場指責記者,一邊轉發直播。看著直播轉貼數字持續上升,我決定刪除記錄。這是我能為對方做的事。
4/1 凌晨,我沒有多做解釋,立刻給林記者寫了道歉信,然後刪除直播。第二天看到林記者把她自己的貼文刪除了。(有人說她沒刪,這點我不確定,因為我只看到我的轉貼回應不見了,可能是我被封鎖了)
林記者到現在也沒有回應我,沒關係,我想我可以原諒她做的那件事就夠了,她不該原諒我。
這件事跟我前面談到的許多回憶關聯在哪呢?
因為就在 4/1 凌晨,我被自責的情緒逼迫到近乎崩潰的躺在床上,我好想要消失,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再說書。我的伴侶試圖鼓勵我,無意間問了一句:「你有什麼秘密不能讓人知道嗎?」
我以為她在我們交往之初就很清楚了,所以很自然的答道:「我小時候發生的虐待和性侵,我想要保護父母,不敢說出口。」
她聽到我的回答卻愣住了,我沒有意料到,原來她第一次聽的時候,出現了記憶斷片,她選擇性遺忘不想面對的部分,所以我這樣回答的時候,她才突然想起來這件事。她幾乎是立刻崩潰的大哭了,難過她為何忘記了這點。
她的痛苦情緒遠超過了我。我振作得很快,接下來的兩個月,我不再需要安慰,但她卻陷入了重度憂鬱中,甚至出現了躁狂的症狀,她恨一切傷害我的人,恨我的家人。所有針對我而來的攻擊和不諒解,我沒有特別的感覺,她全部代為承受,她一到夜晚就在哭泣,再重的藥也沒有用。
她只能獨自承受這個秘密,每天都在重播我被害的情景,她說不能殺人的話,就只能殺了她自己。我的立場無法安慰她,越說寬恕,她越發憤怒。陪著她去看醫生,看她每天白天狀況有一點點好轉,晚上再故態復萌,有時候連續幾天的以淚洗面。
關於我自己的事,我不是沒有發出過求救訊號,在我的第一本書收錄的《說不出口的傷與痛》開頭想要說三個故事,最後只說了兩個,因為第三個故事的主角是我,當時我還沒有勇氣說出口。
我選擇要說出來,一部分原因是,在幫助其他人之前,我必須拯救我的伴侶。如果這個秘密由更多人分擔,說不定她的痛苦可以少一點。那被我保護了 20 幾年的父親,他必須受到指責,他承擔得起,我伴侶的代償可以不用如此沉重。
更大的原因是,雖然我說不想曝露受害人身份是我的一個堅持,但那何嘗不是我粉飾軟弱的藉口?
在受害事件中,我沒有任何的錯,作為公眾人物反而可能更應該表現出勇氣,否則我要如何讓人相信受害人放下怨恨、活得堂堂正正、甚至……療癒他人、取悅他人,活成一個報章雜誌報導的「囧星人」?
所以我要說出來。
我是 #囧星人,這個名字是朋友給我的。
我戴著 #假鬍子,這個鬍子是朋友做給我的,用來遮掩牙套。如今雖然沒有牙套,但我繼續戴著鬍子,因為如此大家才能認得我。
我在網上說書,被人稱作 #知識型網紅。
我主張人生沒有什麼過不去的難關,生產許多人嗤之以鼻的 #心靈雞湯。
我是一個有 #同性伴侶 的 #無性戀者。
我以前沒有說過,但從今以後你們知曉了,我還是個童年受到 #虐待 和 #性侵 的 #倖存者。這是一份遲到的 #MeToo 自白。
多了幾個標籤,不過我還是會在這裡,只要有人願意聽,願意看,我就會繼續搞笑和說書。所有事情都不會因為早就存在、只是被翻覆出來而改變,我已經準備好接受更糟或更好的未來。
記憶混亂症狀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今日疫情重點【部桃院內感染升溫:新增護理師、家人及外籍看護等4名病例,累計9人確診;醫院大清空:院內感染至少橫跨4病房,353名醫院人員將全數集中檢疫隔離、220病人將安排轉院】
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自去年(2020)1月21日台灣出現首名病例以來,國內疫情進入最緊急的狀態,第二家醫院群聚感染的衛生福利部立桃園醫院(簡稱「部桃」),病例已擴散到醫護家人的第四圈,確診護理師的家人也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被匡列的醫護人員接觸者必須集中到檢疫所隔離,或者直接留院隔離,已陸續清空部桃病患,預計今天移出120人,明天移出100人,待醫院消毒完成會作為醫護人員的隔離場所,相關人員持續只出不進,形成半封院狀態。
不過疫情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強調,「我們認為疫情沒有擴大到社區(感染)程度」,目前都是個案親密接觸者、相關家人,疫情還在掌控中,傳染源清楚,希望將疫情防堵在醫院。
■新增4例,確診護理師的先生、女兒也被感染
部桃醫院群聚感染今天新增4個本土案例,其中一名是部桃護理師(案868),一名外籍看護(案869),2名是之前確診護理師的家人(案864、865),其中一人在摩斯漢堡工作。總計此波群聚已累計至9人,蔓延至社區,是疫情至今最嚴重的群聚感染事件。
今天確診的護理師(案868)是30多歲女性,和昨天確診的護理師(案863)同在醫院10B病房工作,部桃1月11日傳出首名醫師確診(案838)後,案868曾在1月12日、15日及17日接受採檢,結果皆為陰性,1月18日因發燒、喉嚨癢及頭痛症狀,至醫院再次採檢,今日確診,指揮中心研判感染源可能為案863。
昨天確診的案863,其先生(案864)和女兒(案865)也都出現咳嗽、流鼻水症狀,因匡列為案863接觸者,昨天採檢,今日確診。
■未照護確診病人的看護也被感染
案869是越南籍40多歲女性,為住院病患的看護,工作地點在9B病房,陳時中表示,這名看護沒有照顧過確診病患,曾接觸過確診的主治醫師(案856),似乎也有和首名確診的醫師(案838)接觸過,可能是病房問診檢查時遇到,到底是誰傳染的,目前還在釐清中。
今日確診的護理師(案868)在2名醫師都確診後,曾被匡列為接觸者,經3次採檢,竟都沒有篩出陽性,第4次檢驗才確診。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據了解,這名護理人員是因有症況所以又回來採檢確診;陳時中則解釋,可能前幾次病毒量還不多,直到最近病毒量夠了才被檢出。
■院內感染至少跨4病房,醫院清空全面消毒、明今兩天將轉出220名病人
目前部桃累積的9名病例中,除首名確診醫師(案838)的同住護理師女友(案839),案863的先生(案864)、女兒(案865)3例感染地不在醫院內,確診的6名醫護橫跨ICU、7B、10B、9B等4個病房,分別是:案838住院醫師,橫跨加護病房和7B;案852是7B護理人員;案856是主治醫師橫跨7B、10B;案863、868則為10B護理人員;今天確診的外籍看護則在9B照顧病患。至於,目前被指揮中心判定,應是與案838醫師同住感染的案839,則是6A護理人員。
由於部桃群聚感染有擴大趨勢,指揮中心決定清空部桃,全面消毒,預計今天移出120名病患、明天100人,至其他醫院專責隔離病房,今天下午已有化學兵到場協助移送。
桃園市衛生局則指出,將以林口長庚醫院為北桃竹合作網絡的基地,另協調國軍桃園總醫院、天成醫院、敏盛綜合醫院、北榮桃園分院、聯新國際醫院、聖保祿醫院等6家醫院,協助急重症病人轉送的醫療能量。
陳時中表示,醫院病人所在地有2棟,會區隔開,病人和醫護人員也都區隔開,分級移動,確診者有接觸到的病人先不移動,風險較低的先移出去,會用救護車載運,傷勢較不嚴重的可能用遊覽車。
■353名醫院人員將集中隔離,陳時中:「與和平封院不同」
目前部桃必須隔離的員工,將採集中隔離檢疫,以免在家隔離,又有傳染給家人、讓疫情擴散之虞。而醫院全面消毒清空後,也將作為醫院人員集中隔離場所之一。
陳時中透露,6、7、9、10樓是警戒樓層,目前部桃全院人員隔離人數為353人,有些人在家隔離,有些人在醫院,為了避免疫情再擴大,匡列的接觸者原則上都要集中檢疫隔離,現在在家裡隔離的人,指揮中心若判斷其房間數、各方面條件不足,有必要時會召回,安排到醫院或集中檢疫所。
陳時中也坦言,目前的集中檢疫所還要容納國外回來隔離的人,「不見得夠用」,因此清空完部桃後會全面消毒,讓醫院人員在裡面隔離。
部桃目前大清空、醫護也將在院內隔離,陳時中今也被媒體問到,這與「封院」有何不同?陳時中則解釋,封院基本上是「不進不出」,和平醫院當年就是這樣;現在部桃是「只出不進」。
■新增4個案,都曾至公共場所,完整足跡仍在疫調
今天確診的4名案例都曾到過公共場所,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案863和864這對夫妻的足跡:
◎1月13日上午11點30分到12點15分曾到過桃園南門市場
◎1月16日上午11點40分到12點35分再次前往桃園南門市場採買
指揮中心呼籲出入相關場所的民眾自主健康管理,2月1日前如出現疑似症狀,應確實佩戴醫用口罩,儘速就醫,且不得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
桃園市長鄭文燦也召開記者會表示,這次本土病例的疫調足跡包括,機場捷運A7站與南門市場,機場捷運A7站的工作人員將自主健康管理,不能混到其他車站工作。另外南門市場明天也將休市一天進行消毒。
此外,針對新增個案的職場及家庭接觸者疫調部分。案864、865非同住的親屬7名,皆在採檢中,職場接觸者17名也都在採檢。昨天確診的案863接觸的病患和陪病者共14名,實習生10名,已全數採檢,都在檢驗中;5名家人有3名陰性,2人陽性。另一名接觸者則已採檢,結果為陰性。
案863、864的女兒(案865)在桃園機捷A7的摩斯漢堡店工作,1月16日到18日皆有上班,陳時中表示,這名個案除了上班,還到過哪些地方、詳細時間,都需要再釐清。這間店工作人員只有案865和一位店長,確診病患從食材準備、販售、交貨、收錢,都是工作範圍,接觸到的人沒辦法完全掌握,所以先公布足跡。一同工作的店長正居家隔離,採檢結果還沒出來。
至於,案864工作地點指揮中心則不願透露,陳時中僅表示,是一個收容處所,全封閉式的,裡面的人不能進出,可以進出的輔導老師先做居家隔離,一部分在院內隔離,該場所人員不是大量進出,目前已做嚴格的分流管制。至於確診的外籍看護足跡則還在確認中。
■陳時中:還沒有擴大到社區感染
部桃不斷傳出確診案例,其中許多都已採檢數次,或是未被匡列為接觸者。指揮中心昨日已成立前進指揮所,由醫學中心專業感控人員進駐,釐清相關環節有無漏洞,檢視環境中有無病毒。現場有記者追問,部桃感控是否有盲點?負責此事的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沒有正面回答,僅表示專家小組已予以檢視,提供感染管制、動線分流、病人移出、管制區域建議,也特別成立醫護、病患、家屬關懷組,提供諮詢建議。
陳時中則表示,目前檢視環境,沒有看到新的點殘留病毒。他也補充,這波病毒跟去年第一波完全不一樣,但也不是南非或英國變種病毒,目前世界上大部分都是這病毒,屬於強勢病毒。
他也強調,「我們認為疫情沒有擴大到社區」,目前都是個案親密接觸者、相關家人,疫情還在掌控中,傳染源清楚。
由於還未出現不明感染源,陳時中表示,目前大型活動還不用停辦,但春節有許多大型集會活動,考量集會活動人潮擁擠、距離近,主辦單位應該依循公共集會因應指引,評估該活動必要性,落實防疫措施,若無法於活動前做到,「強烈建議取消或延期」。
■ 曾協助和平醫院管控,葉金川:部桃仍在可控範圍,醫院清空作法正確
2003年SARS,進入和平醫院,協助處理重大院內感染後管控和規畫的前衛生署長葉金川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這次狀況與SARS和平醫院封院不同,當年和平醫院狀況混亂,加上沒有即刻的檢驗技術,難以區分哪些人被感染、哪些人沒有,更沒有辦法馬上找到1千多個房間讓院內人士進行隔離,最終才在沒有準備的狀況下直接封院。「但這次是一步一步來,先將醫院的病人清空,消毒後將病房當成醫護人員一人一室的隔離病房,這個做法沒有問題。」
葉金川強調,目前看來部桃已經有幾波感染,但每一波約感染1、2個人,還是有達到部分管控效果,否則病例可能比現在多出好幾倍,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不要讓疫情再往社區擴散,要將有可能被感染的接觸者,都先隔離14天。
「現在的狀況,如果所有人都有做隔離,就能阻斷病毒、不再傳到社區,疫情應該可以控制得住,最重要的是:不要亂!」葉金川呼籲,現在社區,尤其醫院附近居民、公眾場所等民眾不要恐慌。這一波感染雖然傳播力高、發病速度快,但即刻隔離、觀察幾天,就能讓病毒不再傳播出去。
■ 自部桃轉院及出院病人和家屬,要提高警覺、加強檢疫
至於轉出的病人、陪病家屬,更是不能掉以輕心的潛在的高風險接觸者,葉金川說,當這些病人、家屬到其他醫院時,醫院不放心也可以先做檢驗,尤其COVID-19會在症狀出現前兩天就具有傳染力,因此不能等,能檢驗就先檢驗,才能更快抓到病毒。
台大醫院內科加護病房暨呼吸照護中心主任古世基也認為,現在最擔心的是,有些在醫院內的病人或陪病家屬,也許已經出院,但病人還未康復,就有可能到其他醫院看病,或是陪病家屬前往醫院,呼籲民眾提高警覺,一定要主動向醫院告知具有部桃接觸史,醫院才能判斷是否需要通報、檢測。「指揮中心已經有把一些病人叫回醫院檢測,但是那些第二層、來探病的人,就得仰賴他們誠實告知,要如何主動去找,也有一定的困難度。」
古世基指出,指揮中心的疫調以「人」為中心,去了解確診者的足跡、進而匡列接觸者。但這次在部桃疫調過程中,已發現醫師休息室有4處帶有病毒,「這就代表狀況更嚴峻一些!」
古世基說,若是單純人與人間飛沫傳染,疫調就可以很清楚知道確診個案幾月幾日接觸到誰;但若是接觸休息室內的門把、冰箱等無生命物體(fomite)被感染,疫調也難以問出個案「幾日去了哪裡、摸了什麼東西」,也就無法確認確切被感染的時間。此外,人與人接觸,就是一對一傳播;但若是被環境感染,常常是一對多,傳播速度更快、路徑更複雜。
專家也呼籲,目前在部桃的住院病人,千萬不要自行轉院,可透過院方的轉送機制轉到合適醫院,到其他醫院就診時,也應清楚告知就醫史,以免重蹈SARS時病毒隨病人蔓延到其他醫院的覆轍。陳時中也強調,轉出者都移至隔離病房,不希望把疫情帶到其他醫院。(文/林慧貞、陳潔、何柏均;攝影/楊子磊)
#延伸閱讀
【院內感染怎麼預防、挑戰在哪裡?】https://bit.ly/3oXRnqb
【重返和平──SARS隔離黑洞中難以告別的記憶】http://bit.ly/3aMLzrK
【疫苗,行不行?流感 VS. COVID-19十大問題解析】https://bit.ly/38IiBdp
#疫情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病例 #確診 #北部醫院 #群聚感染 #院內感染
記憶混亂症狀 在 小紀老師的幸福學 Youtube 的評價
階段1: 主觀的心智障礙
職業倦怠和憂鬱症是第一批警訊, 表示抗壓力不足海馬迴生病了。 接下來就是智力衰退!
階段2: 遺忘性輕微的認知障礙
主要症狀包括健忘、 空間方向混亂、 時間感紊亂! 由於記憶障礙, 會越來越容易出現易怒、躁動、憂鬱。
階段3: 早期阿茲海默症
說話速度和理解力變慢, 經常多次重複一樣的話, 失去時間與空間感, 無法辨識熟悉的臉孔等。
階段4: 阿茲海默中期
喪失記憶功能, 海馬迴和大腦其他部分都受到損壞
階段5: 阿茲海默晚期
無法與人溝通, 幾乎沒有反應, 也無法認出熟悉的親人。
摘錄自“失智可以預防, 更可以治療“一書
健康傳教士祝您越來越健康

記憶混亂症狀 在 記憶力變差、詞不達意就是失智?10項真實「失智症症狀」大公開 的相關結果
忘記事情:由於記憶出現問題,忘記事情也是常見的徵兆,從忘記日期、跟人的 ... 「譫妄」 的症狀與失智症很類似,常見的現象有注意力分散、意識混亂、 ... ... <看更多>
記憶混亂症狀 在 老人突然變得很混亂要小心譫妄- 衛教文章- 康德診所 的相關結果
瞻妄發生的時候可能會有以下症狀: 1.嗜睡、昏迷、情緒低落。以上屬於低活動型的症狀。 2.也會表現出思考混亂、無法辨識人事時地、短期記憶受損。 ... <看更多>
記憶混亂症狀 在 什麼是記憶力變差? - 康健知識庫 的相關結果
常見症狀如:忘記東西擺哪裡、忘記提款密碼、忘記重要約會等,經提醒能回想起來,不至於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記憶力變差通常忘記的主要是細節,而且往往患者會有自覺缺少部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