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因為真的很危險不得不嚴肅看待)
NTG,硝酸甘油舌下錠。
這顆藥丸這幾天因為資深歌手在台上心臟病發倒下,因此被人拿出來講,甚至有藥師公會發言人呼籲開放NTG舌下錠,「從需要經過醫師處方藥,改為民眾去藥局即可購買的指示用藥。」
>>>藥師籲開放舌下錠 醫師反對憂濫用-民視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5ZvR_et11o
很多醫師和臨床藥師都提出了相反的警告,認為此舉非常危險。
有人說「啊~醫師一定是為了掌握自己的利益才不肯放手這個權力啦。」
這是個87分的陰謀論。有碰過這種藥的人就知道這藥其實沒幾個錢,用量又低。
大家會這樣急著跳出來呼籲,是因為此舉真的很危險。
為什麼危險,詳細其實很複雜,我挑重點講,
不想聽落落長的可以跳到下一段。
反 正 記 得 很 危 險 亂 吃 會 死 人 就 好 。
---------------------------
<第一點>
這裡談到NTG的作用是針對擴張冠狀動脈,作為心絞痛(angina)或冠狀動脈阻塞導致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發生時的緊急措施,讓病患有多一點時間去醫院。
注意它只是在這兩種情況給你一點時間衝去醫院,
它不能解決問題。
<第二點>
請問「心臟有問題」,就通通都是「冠狀動脈」的問題嗎?
拜託,如果心臟科這麼簡單,為什麼Braunwald's Heart Disease要寫了兩千多頁。
請問你們那些長輩群組傳的什麼「心臟不舒服就要吃NTG」是在寫三小。
幹,不要造孽好不好。
這麼喜歡下地獄被拔舌頭,過來,掛號,我幫你。
莫名其妙。
<第三點>
好吧,就算你心臟問題真的是冠狀動脈阻塞的問題,NTG「有時候」並沒有幫助甚至可能有害。比方說右心梗塞切原本就低血容…(列舉不完)。
這些,是要靠先前醫師和各種儀器檢查才知道的。
哪些人適合準備NTG在身上那些人不適合,臨床情況百百種。
<第四點>
回到NTG本身,他是有副作用的藥物。
嚴重貧血、顱內壓昇高的人不能使用,有時會發生低血壓,和其他藥物和酒精交互作用可能加劇低血壓的情形。血壓低過頭,就是休克,休克會死人。真的可能會死人。
這些原廠藥物仿單上都有寫,各科醫師也都在大聲呼籲。
有興趣的自己看下面的延伸閱讀。
啊,還有一點,請問每一個胸痛(或是心臟的位置痛),通通都是心絞痛嗎?光是這個部位的疼痛我想每個醫生腦袋中都會瞬間開始思個幾十種疾病的可能性。
抱歉這就是我們醫師,我們就是要想這麼多。
------------------------從NTG回到現實面------------------------------
在談論「NTG要不要從處方藥變成指示用藥」這個問題之前,動動大腦好好想想台灣目前的狀況很難嗎。
提倡的人說「目前加拿大、紐西蘭、法國、澳大利亞、英國、新加坡、丹麥等7國,已將硝化甘油列為指示用藥」
.............請問這些國家的民眾用藥知識普遍水平如何?
跟台灣比起來如何。
我講得更白一點,台灣整體民眾的用藥習慣之糟糕,有在臨床第一線工作的都知道。
台灣人,特別是老一輩的超愛深愛無敵愛各種道聽塗說,街頭巷尾亂傳,長輩Line群組各種訛傳謠言。各種奇妙的長輩圖。
每天在那邊:
「早安,福氣,天冷吃點OO,有病治病沒病強身,認同請分享。」
幹,我最恨那些東西。和內容農場一樣,害死人都不用負責。
試問,從這幾天開始會有多少長輩Line群組在那邊各種瘋傳NTG的自行使用方式,
不要跟我說沒有。
因為他媽的 我 已 經 看 到 了。
------------------------------------
大家開始幻想各種胸悶、胸痛、喘不過氣、甚至四肢痠痛麻痺都是心臟的問題,
「先來吃一顆NTG試試看,不行再去找醫生啦。」這樣。
試問這會不會發生?
來,我們來假設這些言論擴散之後發生的幾個情況。
大貨車駕駛A先生,開車時自覺雙手突然感覺麻木,覺得是心臟問題含了一顆NTG,血管擴張後血壓驟降,人快速意識不清在高速公路上車禍。(假設他的正確診斷是C-spine HIVD)
主婦B太太自覺最近胸悶喘不過氣,google看到心絞痛可能伴隨胸悶,就自己拿來NTG來吃了三天,血壓太低在家中暈倒後腦撞擊腦出血。(假設診斷是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
這些都是在醫藥分業不健全下,民眾認知風氣不健全下,硬推NTG變成指示用藥得很可能結果。
發生,誰要負責。
民眾?藥局?還是醫生?
我就點到這邊為止了。
------------------------------------
總結一句不客氣的,你真的覺得台灣的醫師藥師以及醫療系統(healthcare delivery system),能夠坦的住「台灣人在這種濫用藥物文化下」開放NTG為指示用藥後,所造成的各種衝擊嗎?
我高度存疑,而且大概有87樓這麼高。
最後,如果認認真真想要做些甚麼去挽回更多心臟病猝死。
要推的是更確實的全民CPR教育(而且是大家真的敢做的),
更周延的救人者免責的法律環境,
還有更多公共場合的AED設立。
真的要解決問題是要做這些,不是在那邊把NTG捧得跟神一樣。
真是莫名其妙。
---------------延伸閱讀------------------------
郭金發猝逝後…長輩LINE群組流傳救命神丹 千萬別亂吃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90280
副秘書長的嘮叨:硝化甘油舌下片轉指示用藥?你們真的把人命當兒戲!
goo.gl/y68ta2 (使用google縮網址服務)
台南副市長盼耐絞寧列指示藥?專家驚訝:絕對不可!
https://video.udn.com/news/576762
康健雜誌: 硝化甘油只能救急!誤用、濫用可能害了自己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
NTG官方英文仿單 (2016版本)
http://labeling.pfizer.com/showlabeling.aspx…
中文仿單(版本較舊)
http://www.ktgh.com.tw/Public/tbDrug/201012281149427055.pdf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明明就沒有被嚇到,也沒發生什麼特別的事,但常常莫名感到心跳加速或不規則跳動,有時還會合併胸悶、頭暈,這樣心慌慌的感受是所謂的心悸嗎?立達診所周孫立醫師說明,心悸是指在普通、沒有特別注意的情況下,對自身心臟的搏動感覺到不舒適的一種自覺症狀。 心悸是什麼? 周孫立醫師解釋,心悸是一個概略的稱呼,發生...
血管阻塞藥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亞洲人與歐洲人體質不同,韓國率先施打AZ和BNT,共1582萬人次,他山之石》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韓國政府認為亞洲人血栓比例低,因此本來決定30歲以上皆可施打AZ。歐盟則建議60以下不適合施打。
AZ由於有血栓風險,韓國政府曾建議75歲以上老人,有血管阻塞、洗腎有血栓史,不分年齡有血管攻擊史,孕婦不建議施打AZ。
但前日一名30多歲男性日前接種AZ疫苗後,因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死亡,防疫當局今天證實此例死因與疫苗有關,為官方首次認證血栓症病例死因與疫苗確有因果關係。這名男性,5月27日接種剩餘AZ疫苗,因為嚴重頭痛、嘔吐就醫,在接種後的第20天搶救不治。
韓國政府宣布將AZ年齡上升到50歲以上。原75歲以上限制,取消。
⋯⋯
由英國阿斯特捷利康藥廠和牛津大學共同研發的AZ疫苗,是首批大量生產的疫苗,不過在初期,因血栓副作用,令各國產生疑慮,丹麥宣布暫停施打,隨後挪威 冰島 義大利 奧地利等十餘國跟進。
因疫苗供應迫在眉捷,當時德國BNT與瑞士諾華、美國默沙東、法國賽諾菲等13家公司,共組新冠疫苗製造聯盟,生產該公司與美國輝瑞共同研發與配銷的新冠疫苗,以滿足世界各地的殷切需求。
而在世衛及歐洲藥品管理局宣稱,AZ疫苗利大於弊後,多數國家也恢復使用。在亞洲,包括澳洲、韓國、菲律賓、越南、泰國和印度的接種方案中,也都使用AZ。
歐盟EMA的立場則是「AZ疫苗是安全的」,可用於所有18歲以上的年齡層,不過因罕見的血栓病例,主要發生在年輕人,若干歐盟成員國,限制AZ疫苗僅用於50至65歲以上年齡層。而目前韓國約有9百多萬的民眾接種AZ。
由於南韓的疫苗接種進度超前,在一二季大規模展開AZ疫苗施打,庫存的AZ疫苗已經用完,7月份開始,讓76萬名第一劑接種AZ的民眾自行決定,第二劑改打輝瑞。
{內文}
AZ疫苗打?還是不打?是個令人結糾的抉擇。
韓國疾病管理廳長鄭恩敬:「最近通報的12例死亡案例中,有1例確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我們認定和接種(AZ)疫苗有關。」
南韓一名30多歲的男子,上個月27日打完AZ疫苗的9天後,因為嚴重頭痛、嘔吐就醫,在接種後的第20天,這名男子被確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搶救不治,成為南韓通報首宗,確定打了AZ疫苗,出現異常血栓的死亡案例。
韓國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調查組長朴英俊:「打完AZ或嬌生疫苗後,在4到28天內,若比平常更常出現瘀青和出血性斑點,就有需要赴醫療院所一趟。」
韓國曾於4月7日,一度宣布暫停為為60歲以下民眾提供AZ疫苗,但因後來,在發現的3例血栓病例中,2例證實與接種疫苗無關,另1例,未出現血小板減少,又在4月12日恢復施打,並將AZ疫苗接種年齡,限制在30歲以上。目前韓國超過1500萬人接種了第一劑,21日,開打莫德納疫苗,讓30歲以下的年輕護理師、醫療人員等高風險場域工作者接種。
南韓的疫苗接種進度超前,在一二季大規模展開AZ疫苗施打,雖然期間因引起血栓疑慮稍有停滯,但當局再三呼籲下,接種率提升,庫存的AZ疫苗也已用完,7月份開始,讓76萬名第一劑接種AZ的民眾自行決定,第二劑要不要改打「輝瑞」。
嘉泉大學感染內科教授 嚴忠植:「(打2種疫苗)以2種方式,刺激我們的免疫系統,可能產生更大量抗體,而抗體存在人體的時間也相對較久。」
新聞片段:「阿斯特捷利康疫苗被指,原定供應歐盟9000萬劑疫苗「難產」 目前僅能供應1/3量。」
由英國阿斯特捷利康藥廠和牛津大學共同研發的AZ疫苗,是首批大量生產的疫苗,不過初期,因血栓副作用,丹麥宣布暫停施打,隨後挪威 冰島 義大利 奧地利等十餘國跟進。但疫苗供應迫在眉睫,德國BNT與瑞士諾華、美國默沙東、法國賽諾菲等13家公司,共組新冠疫苗製造聯盟,生產該公司與美國輝瑞共同研發與配銷的新冠疫苗,以滿足世界各地的殷切需求。
輝瑞執行長 博爾拉:「我們確認了能超前部署,今年供應量確定能超過20億劑,且若一切平穩,以兩年期評估的話,應能超過30億劑。」
而在世衛及歐洲藥品管理局宣稱,AZ疫苗利大於弊後,多數國家也恢復使用。在亞洲,包括澳洲、韓國、菲律賓、越南、泰國和印度的接種方案中,也都有使用AZ。
泰國總理巴育:「我並不感到特別興奮,因為我很久以前就準備好要接種疫苗了。 」
泰國在3月12號才剛宣布暫緩,15號便立刻恢復施打AZ疫苗,還由66歲的總理巴育親自上陣,成為泰國施打AZ疫苗第一人。
流行病學家 Tobias Kurth:「我們必須了解的一件事是,這種凝結(血栓)在沒有藥物(疫苗)的情況下也會發生,如果所有疫苗接種都會導致血栓,那麼我們應該馬上就可以看得到,所以問題是,這是發生在某些疫苗或者是特定批次的疫苗注射後嗎? 目前正在調查中。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這看起來不是原因,而且我們還需要了解的是,新冠病毒,新冠病毒所引起的疾病,顯然也會導致血栓,而且這種風險遠高於我們的估計,根據我的了解,我認為該(AZ)疫苗,並不會對凝血系統產生巨大影響。 」
歐盟EMA的立場則是「AZ疫苗是安全的」,可用於所有18歲以上的年齡層,不過因罕見的血栓病例,主要發生在年輕人,若干歐盟成員國,限制AZ疫苗僅用於50至65歲年齡層。而目前韓國約有9百多萬的民眾接種AZ。
南韓疾管廳長 鄭恩敬:「按疫苗種類來看,AZ的感染預防效果有78.9%,輝瑞約為86.6%,不過預防死亡率兩者都達到100%。」
受委託代工AZ疫苗生產的SK生物科學,近日決定斥資1500億韓元,擴建旗下,位於安東市的疫苗生產廠,建立全新疫苗生產平臺,還計畫打造第二生物產業園區,有望成為南韓疫苗產業基地。
SK生物科學社長 安在榮:「我們超前部署大規模設備,同時搶先建立生產mRNA疫苗的新興技術,一定會保護南韓和世界免受病毒威脅。」
面對多變的病毒,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不只是對疫苗的疑慮,還有疫苗的供應,都是棘手的難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YSC82C08I0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血管阻塞藥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關於疫苗接種的選擇、副作用及幾個知識》丘吉爾首相整理
*台灣因為開放民眾施打的第一波皆為85歲以上長輩,在歐洲、美國、日本,對於超過80歲老年人施打疫苗,寧願謹慎,不可求快。因此必須由家庭或是養老機構駐院醫師判斷選擇是否可以施打,以及適合那一種疫苗。如果不適合施打,即施打照顧者:不會使用快打站施打。法國在七十五歲以下,才實施快打站施打。台灣疾管中心似乎因為求快,導致第一波長輩施打疫苗時,出現死亡者,加上媒體鋪天蓋地報導,連帶AZ疫苗從此在台灣被稱為副作用最大的疫苗。但對於歐洲50歲以上(法國標準)的人,AZ普遍被認為是較安全的疫苗。而且所謂副作用,對於80歲以下的人,多半出現在第二劑。
* 台灣近日終於幾乎不分類,開放民眾施打,以AZ疫苗為主。但這次單勾選AZ的人數僅130萬人。其他人選Moderna 或是AZ加Moderna 。對此,前疾管局長張鴻仁在臉書發文稱讚這批18歲以上的登記AZ者超有sense,「賭」第1劑打AZ,那麼第2劑剛好等到BNT,混打保護力更佳!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12518
* 不要人云亦云,這樣才能早點打到疫苗。如果你後悔,想早點打到疫苗,改登記AZ,不想等莫德納疫苗,在結單前都可以編輯修改登記AZ,或者於下一輪開放登記時修改。
數據指出,同時登記AZ及莫德納者為169萬1137人,佔總登記人數34.85%,
* 另有一群人,想等BNT,請注意以下訊息:陳時中強調,九月底台積電永齡基金會等抵達的BNT疫苗將優先保留給「學生」使用。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天臨時會議也拋出該議題,為開放學生接種做準備。
唐鳳系統鬧烏龍傍晚突更正 「單選AZ疫苗者」僅6.3萬人!義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90/5599301
* 指揮中心昨(14)日宣布,日本將追加贈與台灣第三波100萬劑的AZ疫苗,令逐漸到貨的疫苗景況,再添一劑強心針。不過對於AZ疫苗持續抵台,不少民眾仍持觀望態度,尤其是長者們擔心AZ會產生不良反應,更偏好施打保護效力較高的莫德納。
對此,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就指出,其實60歲以上長者施打AZ疫苗的血栓副作用率反而較低。
如果怕接種疫苗後出現副作用,可以觀察3個打完疫苗的「重要時間點」。
針對國內疫苗施打率越來越高,陳欣湄在臉書上發文指出,若家中有長輩或慢性病患收到施打疫苗通知,家人可以從施打日起,幫他/她們做以下3個重要的日期記錄,留意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分別是「施打後1~2」、「施打後第4天」、以及「施打後第30天」。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812444
*乳癌等婦癌患者,正在接受荷爾蒙治療,是否可以施打AZ?
可以打AZ。之前英國以為做荷爾蒙治療不能打,會引發血栓,結果經過幾個月的科學研究,發現是年輕人免疫系統過強,攻擊血管,引發雜質,最後沈積成血栓。
而且不分男女。與女性荷爾蒙無關。
所以乳癌、婦科癌症在AZ禁止類,被拿掉了。
婦癌患者尤其經過化療,免疫低下,為高風險族群,應該選擇目前可以最快打到的疫苗AZ。
AZ打了一劑就有70%防疫力,可持續45週,第二劑,你可以打AZ,Moderna第二代疫苗,或是BNT。反而可以有很多選擇。
先打才能安心的過日子。
不要選疫苗,除非它明列禁止。
AZ禁止類:血管攻擊史,血小板低下,靜脈曲張患者。
如果有疑慮,請尋求醫生上網查。
*高血壓、免疫系統過強或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是否一定要打Moderna?不能打AZ?
—免疫系統除非曾經攻擊血管或是血小板過低,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打AZ。高血壓患者除非中風,血管阻塞,可以打AZ。
* 歐洲監管機構表示,輝瑞(Pfizer)與莫德納(Moderna)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其中一個「非常罕見」的副作用是心肌炎。
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表示,這類副作用在年輕男性當中更為多見。
該藥品安全監管機構指,接種新冠疫苗的好處仍然遠大於其風險。
但是醫生和病人均得到建議,要警惕心肌炎的相關症狀。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7788066.amp
* 有過敏史的人,通常接種Moderna 及BNT疫苗後,過敏反應也比較嚴重。
**如果有嚴重藥物過敏史,建議不要施打Moderna或是BNT疫苗;有輕微過敏史的人,接種後應觀察至少15分鐘。
如果出現以下罕見的過敏情形,建議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頭暈、心跳改變、呼吸急促、喘鳴、嘴唇、舌頭、喉嚨、臉部腫脹、麻疹、噁心嘔吐、腹痛。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mp/article/84512
* 國際期刊《Nature Medicine》在6月20日發表了疫苗施打近 40 萬人次研究報告,比較 AZ 疫苗與 BNT 疫苗,在真實世界的情況,沒有證據顯示它們的效果存在任何差異,事實上都一樣好。
此前疫苗之間存在的差異,是根據不同的實驗室操作方式而來,比如像是AZ有70%,BNT有95%這種防護數據,是無法直接拿來比較的。這次的統計是大規模在同一環境下的比較,這才是真實的數據。
牛津AZ疫苗仍少數有副作用!
但副作用問題怎麼解?
確實目前AZ疫苗血栓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胡哲銘也坦言:「在國外的研究確實看到是25萬分之一的機率會有些嚴重的不良反應,台灣也已經有幾個個案出現,但目前這些狀況都可以控制,在施打AZ疫苗之後就可以比較注意有沒有一些症狀的出現。」
只是外界似乎一直認為AZ帶來的副作用比較多,難道打mRNA 疫苗副作用不是會比較少嗎?
台北榮總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解釋:「其實因為台灣只先開打AZ,在美國Moderna已經打一段時間,他們統計發現其實Moderna的副作用不少於AZ,民眾都誤以為沒有用過的會比較好。」
https://health.udn.com/health/amp/story/121833/5586245
* 歐洲監管機構表示,輝瑞(Pfizer)與莫德納(Moderna)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其中一個「非常罕見」的副作用是心肌炎。
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表示,這類副作用在年輕男性當中更為多見。
該藥品安全監管機構指,接種新冠疫苗的好處仍然遠大於其風險。
但是醫生和病人均得到建議,要警惕心肌炎的相關症狀。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7788066.amp
* 有過敏史的人,通常接種Moderna 及BNT疫苗後,過敏反應也比較嚴重。
**如果有嚴重藥物過敏史,建議不要施打疫苗;有輕微過敏史的人,接種後應觀察至少15分鐘。
如果出現以下罕見的過敏情形,建議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頭暈、心跳改變、呼吸急促、喘鳴、嘴唇、舌頭、喉嚨、臉部腫脹、麻疹、噁心嘔吐、腹痛。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mp/article/84512
* 國際期刊《Nature Medicine》在6月20日發表了疫苗施打近 40 萬人次研究報告,比較 AZ 疫苗與 BNT 疫苗,在真實世界的情況,沒有證據顯示它們的效果存在任何差異,事實上都一樣好。
此前疫苗之間存在的差異,是根據不同的實驗室操作方式而來,比如像是AZ有70%,BNT有95%這種防護數據,是無法直接拿來比較的。這次的統計是大規模在同一環境下的比較,這才是真實的數據。
牛津AZ疫苗仍少數有副作用!
但副作用問題怎麼解?確實目前AZ疫苗血栓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胡哲銘也坦言:「在國外的研究確實看到是25萬分之一的機率會有些嚴重的不良反應,台灣也已經有幾個個案出現,但目前這些狀況都可以控制,在施打AZ疫苗之後就可以比較注意有沒有一些症狀的出現。」
只是外界似乎一直認為AZ帶來的副作用比較多,難道打mRNA 疫苗副作用不是會比較少嗎?台北榮總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解釋:「其實因為台灣只先開打AZ,在美國Moderna已經打一段時間,他們統計發現其實Moderna的副作用不少於AZ,民眾都誤以為沒有用過的會比較好。」
https://health.udn.com/health/amp/story/121833/5586245
* 歐洲監管機構表示,輝瑞(Pfizer)與莫德納(Moderna)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其中一個「非常罕見」的副作用是心肌炎。
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表示,這類副作用在年輕男性當中更為多見。
該藥品安全監管機構指,接種新冠疫苗的好處仍然遠大於其風險。
但是醫生和病人均得到建議,要警惕心肌炎的相關症狀。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7788066.amp
* 有過敏史的人,通常接種Moderna 及BNT疫苗後,過敏反應也比較嚴重。
**如果有嚴重藥物過敏史,建議不要施打Moderna及BNT疫苗;有輕微過敏史的人,接種後應觀察至少15分鐘。
如果出現以下罕見的過敏情形,建議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頭暈、心跳改變、呼吸急促、喘鳴、嘴唇、舌頭、喉嚨、臉部腫脹、麻疹、噁心嘔吐、腹痛。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mp/article/84512
* 國際期刊《Nature Medicine》在6月20日發表了疫苗施打近 40 萬人次研究報告,比較 AZ 疫苗與 BNT 疫苗,在真實世界的情況,沒有證據顯示它們的效果存在任何差異,事實上都一樣好。
此前疫苗之間存在的差異,是根據不同的實驗室操作方式而來,比如像是AZ有70%,BNT有95%這種防護數據,是無法直接拿來比較的。這次的統計是大規模在同一環境下的比較,這才是真實的數據。
牛津AZ疫苗仍少數有副作用!
但副作用問題怎麼解?確實目前AZ疫苗血栓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胡哲銘也坦言:「在國外的研究確實看到是25萬分之一的機率會有些嚴重的不良反應,台灣也已經有幾個個案出現,但目前這些狀況都可以控制,在施打AZ疫苗之後就可以比較注意有沒有一些症狀的出現。」
只是外界似乎一直認為AZ帶來的副作用比較多,難道打mRNA 疫苗副作用不是會比較少嗎?
台北榮總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解釋:「其實因為台灣只先開打AZ,在美國Moderna已經打一段時間,他們統計發現其實Moderna的副作用不少於AZ,民眾都誤以為沒有用過的會比較好。」
https://health.udn.com/health/amp/story/121833/5586245
* 世衛聲稱疫苗混打無證據 6篇已發表論文反駁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833/5600075
* *【美國衛生部確定 現階段輝瑞不必打加強劑】
美國主管部會與輝瑞開會後表示,已經完全接種兩劑新冠疫苗的美國人,不需要追加第三劑。這場高層的線上會議持續了一個小時,輝瑞公司的首席科學官向聯邦政府的幾乎每一位頂級醫生作了簡報。就在同一天,以色列開始向心臟移植患者和其他免疫系統受損的患者注射第三劑輝瑞BioNTech疫苗。官員們在會議結束後表示,在監管機構確定是否有必要加大注射力度之前,還需要更多的資料,可能還需要幾個月。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2/us/politics/pfizer-booster-shots.html
* 美官員:第二劑疫苗副作用機率大 第三劑機率恐更大
https://udn.com/news/story/121707/5599664
* #以色列衛生部發布指導方針,為免疫系統受損的人注射第三劑兩劑輝瑞-BioNTech 冠狀病毒疫苗,理由是最近幾週感染率不斷上升,以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人沒有足夠的兩劑後產生抗體。—NYT
* Fortune(財富雜誌)
歐洲發出警報 Delta變種病毒在青少年和20幾歲年輕族群感染率飆升
* *【衛生專家稱,大多數疫苗對預防Delta變種病毒有效】
迄今為止的所有研究都一致認為,大多數新冠疫苗在防止人們住院方面非常有效,而且一般都能對變種感染起到保護作用。雖然各國的數字不盡相同,但專家指出,真實世界的條件更為複雜,這些差異在預料之中。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6/science/Israel-Pfizer-covid-vaccine.html
血管阻塞藥物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明明就沒有被嚇到,也沒發生什麼特別的事,但常常莫名感到心跳加速或不規則跳動,有時還會合併胸悶、頭暈,這樣心慌慌的感受是所謂的心悸嗎?立達診所周孫立醫師說明,心悸是指在普通、沒有特別注意的情況下,對自身心臟的搏動感覺到不舒適的一種自覺症狀。
心悸是什麼?
周孫立醫師解釋,心悸是一個概略的稱呼,發生時我們會很明顯的感受到心臟跳動,而跳動的感覺遠大於平時能承受,例如:心跳加速、心臟搏動明顯、不規律等,甚至開始感到不舒服,同時可能還會合併手腳冰冷、手心冒汗、全身冒汗等症狀。
心悸發生時怎麼辦?
周孫立醫師表示,首先應先檢視自己的狀態及環境,如果在爬樓梯或是跑步等運動中發作,可以先試著停止當下的活動,最重要的是馬上休息。此外,也要保持所處環境的空氣流通,他說明,心臟的血液供應最需要的是充足的氧氣,因此一個通風良好的環境很重要。
當我們立刻休息,並確保環境通風,盡量將危險降至最低後,再規劃下一步該怎麼做,例如:去醫院就診或是其他的藥物處置。
心悸的原因?
周孫立醫師指出,造成心悸的原因有很多,分別為下列4種:
血管性因素
心臟中的冠狀動脈阻塞,導致心臟本身的傳導受影響。
代謝性因素
周孫立醫師指出,可能與我們身體的電解質有關,包括:鉀、鎂、鈣離子,造成心臟的傳導受到影響。
全身循環因素
可能因身體的水分攝取不足,導致脫水;又或是水分過量,導致肺部在與空氣做氧氣交換時出了問題,此時也會心悸。
飲食因素
可能與吃進太刺激的食物有關,例如:咖啡、酒精等都有可能。
有心悸症狀,需要做什麼檢查?
周孫立醫師說明,首先會先檢視心悸的成因,分別鑑別診斷。首先會從最容易致命的方面開始檢查,也就是上述提到的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問題。
因為冠狀動脈阻塞就會造成心肌梗塞,死亡率非常高,因此醫師會看心電圖,另外也會做一些冠狀動脈的檢查。
另外,也有24小時監測的儀器,檢視患者的心臟在一天的跳動中是否規律、完整;還是偶爾會出現一些惡性的、比較嚴重的心律不整。接下來就是比較容易做得到的,例如抽血,藉此檢測身體是否有代謝性或電解質的問題。
周孫立醫師強調,代謝性及電解質的問題不會在一般人身上發生,因此若是因心悸去做檢查,發現血管及24小時心電圖監測都沒事,但後來抽血卻發現某個電解質有問題,就要特別當心,因為這可能是某個器官造成的,例如腎臟、肝臟,不見得是心臟本身的問題。
心律不整的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
周孫立醫師回應,心律不整通常會看其程度及危險性,若是較危險、死亡風險高的,就會考慮用藥物介入治療。
電燒治療
然而,對於某些患者而言,藥物治療效果較差,周孫立醫師說明,此時就會用電燒的方式介入,會先檢查患者心臟上頭是否有神經過度增生、過度傳導或有些捷徑的產生,造成傳導異常,再用電燒的方式減少這樣過度興奮的神經活動。
周孫立醫師也說,當然如果評估危險性沒那麼高,也不見得要吃藥,但一定要去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可能的原因,例如:喜歡喝咖啡,又喝得很多很快,或喜歡抽菸,不愛喝水,甚至吸毒等。
心悸日常生活中如何改善?
周孫立醫師表示,若是短時間內發作的心悸,經過醫師評估也不願意藉由藥物或電燒等外力介入治療,則會建議患者心悸發作時平躺,並確保空氣流通。
此外,也建議可以做屈膝的動作,能增加流回心臟的血流量。周孫立醫師指出,當心臟有足夠的血液回流時,就能刺激心臟良好的收縮。
【精彩文章】
心跳忽快忽慢不得輕忽!心悸、心律不整該如何應對?|周孫立醫師|健康連線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563
【心臟、心悸相關影片】
每天手轉60圈,肩頸痛、自律神經失調一次解決!
https://youtu.be/pXxTloundCE
這些竟是心臟病徵兆,注意4件事遠離心臟病風險【健康連線/林謂文醫師】
https://youtu.be/rLmTVGgmhY4
飲食、保暖、冠狀動脈疾病,注意3件事遠離心因性猝死【健康連線/林謂文醫師】
https://youtu.be/hPABECFlsLc
【心悸、心律不整相關文章報你知】
心律不整怎麼辦?按3穴道減少心律不整、預防心悸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369
心悸怎麼辦?先釐清心悸13種可能原因病症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064
莫名心悸是心律失常!數手指操讓心臟永遠年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3794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29m7IN7EIU/hqdefault.jpg)
血管阻塞藥物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現今社會西化飲食盛行,隨著年紀增加,我們的血管會逐漸沉積很多垃圾,長久下來就容易積累成斑塊,如果不及時清理,斑塊愈來愈大,血管就會變得日益狹窄,影響供血。而若這個情況發生在頸動脈,就會造成 #頸動脈阻塞 !頸動脈阻塞程度超過5成時,就容易產生血栓,進而引發 #腦中風 。
立達診所周孫立醫師說明,頸動脈位於喉結(無論男女生)後方大約一指到一指半幅處,主要功能是供應大腦血流。雖然不是所有大腦血流都依靠頸動脈提供,但大部分腦部循環還是靠它協助。
頸動脈阻塞會有那些症狀?
針對頸動脈產生阻塞的原因,周孫立醫師回應,無論是頸動脈的管徑變小,造成血流變少;或因血管管徑局部變小,讓血流通過時產生渦流,並使得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被活化、啟動,進而產生血栓朝腦袋跑去,或直接在原地塞住,造成供應腦部的血流不足,都可能引發相關症狀。
周孫立醫師說明,頸動脈阻塞的症狀很多樣,從輕微到嚴重都有。
輕微症狀:
頭部脹痛
頭暈
注意力不集中
坐立難安
嚴重症狀:
#中風
半身癱瘓
無法說話
意識改變
至於頸動脈阻塞是否會遺傳?周孫立醫師說,頸動脈狹窄的問題是有可能遺傳的,與血管內皮生成的相關因子,以及血液品質、凝血功能是否良好,甚至我們血液的代謝機能等都有相關。
周孫立醫師舉例,很多人會問「高血脂症」會不會遺傳,答案是會的,而高血脂的問題也跟頸動脈是否狹窄、阻塞也有莫大關係。
頸動脈硬化如何治療?
頸動脈內皮刨除術
周孫立醫師舉例,若是今天有水管塞住,或藏汙納垢造成管徑變小,我們最直覺的方式就是「把它清乾淨」。而頸動脈也是相同,我們可透過頸動脈內皮的刨除手術,將管壁清理乾淨。
但血管畢竟與水管不同,假設今天手術是為了清除右側頸動脈,就要確保左側的頸動脈情況是較好的,也不能過度狹窄,能夠繼續維持腦部的血流供應。周醫師進一步解釋,因為進行手術的血管血流肯定很差,甚至幾乎沒有血流;也可能在清除過程中產生血栓,若是兩側血管都無法提供充足的血液給大腦時,對患者本身就會有風險。
周醫師也指出,患者本身的心肺功能也不能有太差,因為手術需要全身麻醉,若患者心肺功能也有問題,則可能導致心跳停止、心肺衰竭等狀況。
「這樣的手術可以有效避免日後再發生頸動脈狹窄的相關症狀,」周孫立醫師提及,手術成功率很高,甚至能夠降低五年後中風的機率,但相對地也得承擔較大的手術風險。
血管支架
另一個較新的方式則是裝設血管支架,利用氣球擴張術擴張血管後,就能在血管中放置支架,確保血流暢通,也能預防血栓的形成。周孫立醫師表示,相較需要全身麻醉的刨除術,這樣的手術方式風險小很多。
藥物治療
此外,有些患者的頸動脈狹窄程度沒有那麼嚴重,可能只有20%∼30%,周孫立醫師說,其實是可以不必透過手術處理,較輕微的症狀會先考慮用藥物治療,預防血栓形成及避免雜質再附著在血管壁上,避免阻塞愈來愈嚴重。
頸動脈硬化的患者,飲食該注意什麼?
少油少鹽少炸物
周孫立醫師表示,就跟平常在談論任何與健康相關的議題一樣,我們都會提到減少攝取油炸物,因為經過高溫油炸處理後,就容易產生自由基等有毒物質,都有可能攻擊我們身體的所有細胞或組織,若在血管內皮上就可能造成硬化、粥狀的動脈硬化,進一步造成血管狹窄、阻塞,更不用說可能造成惡性病變,引發癌症等等。
日常生活中也要限制鹽分的攝取量,周孫立醫師說明,吃下過多的鹽,就會導致血管外的空間有大量水分被吸引出來,此時除了會造成血管內的壓力增加,心臟、腎臟的負擔也會升高。
另外,周孫立醫師也提及,頸動脈同時也是感應器,能夠偵測血液濃度,若身體長期處在鹽分過多,導致血壓不穩定的狀況下,感應器有可能快速退化。此時當血壓變化,身體就會有一些不良的反射出現。
周孫立醫師提醒,不好的飲食對身體造成的傷害都是長期累積的,不會是急性傷害,因此若是不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長久下來對身體就會有很大的影響,都應該盡量避免。
【相關影音】
眼中風 前兆:眼前一黑、秒殺視力 治療:搶救黃金90分鐘【眼科醫師鐘珮禎/健康顧眼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nTJfv3XR3o
這些竟是心臟病徵兆,注意4件事遠離心臟病風險【健康連線/林謂文醫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mTVGgmhY4
坐著踮腳踏步10秒鐘,血管年輕了就能遠離失智中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RR24CvtHA
【相關文章】
走對了,血壓就穩了!院長教你踮踮腳尖降血壓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641
咳嗽太用力七年級男竟中風險癱!醫:3徵兆警覺中風危機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244
突然眩暈會是腦中風嗎?醫師:伴隨4大症狀要小心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710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4l5Yt5urno/hqdefault.jpg)
血管阻塞藥物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被稱作無形殺手的「心肌梗塞」一發作,彷彿在跟死神拔河!資深藝人馬如風、戎祥、茂伯、馬兆駿、小北百貨創辦人黃卜文、親民黨前立委馮定國等,皆因心肌梗塞而離世。
秋冬季節交替,因溫差大,像近日早晚較有涼意,中午較高溫,有時不注意,也可能會有心肌梗塞的風險。究竟為什麼會發生心肌梗塞?又該注意什麼?
周孫立醫師說明,通常造成心肌梗塞的原因是不會突然發生、出現的,大部分人都是因為長期不良的先天條件、不良的後天環境及不良的個人習慣造成的。
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
有高血脂、高血壓家族病史
周孫立醫師說,由於現今外在環境汙染等問題很多,就容易讓原來先天存在不良的體質,提早誘發問題,所以才會有漸趨年輕化的現象。若是發現自己的家族有相關心血管疾病的遺傳因子,就要特別注意。
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患者
代謝及血管功能失調也是導致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
慢性腎臟病
先天心臟功能不全
心臟傳導異常
腦血管疾病,或身體其他各處血管疾病
心肌梗塞有前兆嗎?
周孫立醫師指出,心肌梗塞從過去至今的死亡率都很高,原因就是表現出來的症狀都不太明顯或不太專一,最常見的症狀為「胸痛」,但也有很多患者是出現其他症狀,導致錯失警訊,因此延誤就醫。此外,在某些神經功能退化的人,尤其是老人家,甚至沒有症狀。
心肌梗塞症狀
胸痛(大部分)
肩膀痠痛
牙齒痛
胃痛
脖子痠痛
背痛
呼吸短促
未出現症狀
突發心肌梗塞怎麼辦?
心肌梗塞前兆並不明顯的狀況下,當發生時我們該如何應對?周孫立醫師回應,若發現自己沒來由的肩頸痠痛,此時千萬別輕忽,應即刻拿出血壓計量血壓,確認自己的血壓狀況是否與平時無異;也可測試自身脈搏,是否過快過慢或不規則,先用這樣簡單的方法,或身邊就有的儀器來檢視身體是否有異狀。
周孫立醫師強調,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症狀,若這些症狀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就應先找出最有可能致死的疾病,設想最緊急的情況來預防。
心肌梗塞如何治療?
心導管手術
周孫立醫師說明,若是冠狀動脈已嚴重阻塞到壞死的程度,此時唯一的做法就是做心導管手術。先用氣球擴張術將血管撐開,再置放支架,讓血液能夠恢復暢通,拯救剩餘的、還未壞死的心臟細胞,避免再惡化。
內科藥物治療
若是冠狀動脈阻塞還沒那麼嚴重,心肌細胞並沒有完全壞死,只是暫時性的缺血,此時可以考慮以內科藥物治療,溶解造成血管阻塞的血栓,預防進一步的阻塞,讓血液能夠持續供應心臟養分。
但周孫立醫師也說,若藥物治療狀況不佳、醫師評估患者未來還有可能再發缺血性心臟病,或缺血性心肌梗塞時,最後可能還是得置放支架。
慢性期預防:阿斯匹靈
除了緊急突發的心肌梗塞治療外,在日常亞急性或慢性期的預防,一般還是常用阿斯匹靈,或其餘控制血壓的藥物,以減少心臟負擔。
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如何預防?
少吃油、鹹、重口味
周孫立醫師表示,盡量避免食用高油、高鹽等身體不容易代謝的食物。可以適量吃點「蔥、薑、蒜」,能減少身體壞膽固醇的形成,減少堆積,還能增加代謝。
控制血壓
高血壓患者可用藥物控制;非高血壓患者或慣性吃藥的人,就用飲食控制,平日飲食盡量以蔬果為主。
有氧運動
周孫立醫師說明,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以有氧運動為主,除了能夠幫助身體代謝調和外,還能幫助維持交感神經的穩定度。根據WTO統計,一周若能有氧運動150分鐘以上的人,可降低2∼3倍因心血管疾病而導致的猝死。
【更多心血管相關影片】
心跳忽快忽慢不得輕忽!心悸、心律不整該如何應對?【周孫立醫師/健康連線】
https://youtu.be/329m7IN7EIU
造成糖尿病、動脈硬化,腸漏症絕對別吃...【錢政弘醫師/破解健康密碼】
https://youtu.be/cTEk8Bso1V4
糖尿病、高血壓都跟它有關:維生素D健康補充法【健康連線/江坤俊醫師】
https://youtu.be/zlyW4MoHic0
【心血管疾病文章報你知】
每天「踏步1分鐘+休息30秒」,1週後血管年輕9歲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9397
一天1杯清血果汁,血液變乾淨、跟三高說掰掰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459
美官方認可抗癌食物第一名!高血壓、低血壓都該吃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121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GwNP60W8K4/hqdefault.jpg)
血管阻塞藥物 在 使用抗血栓藥品注意事項 - YouTube 的八卦
使用抗血栓藥品注意事項 · 抗凝血劑,血栓溶解劑,與其他深部靜脈栓塞的治療|許原彰醫師 · 血管 變窄還可能腦中風,頸動脈硬化,怎麼面對及治療? · 別等中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