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寒蟬下的糾結 - 李怡
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句是:「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那時候,距離香港開埠不久。現在,這個「共產主義幽靈」穿上國安法外衣,籠罩香港。一周來,之前的強烈抗拒聲音,在媒體中變得微弱以至消失了。記協主席楊健興指已出現「寒蟬效應」,有記者問他「嚟緊仲可唔可以訪問肥彭」。除《蘋果》外,幾乎所有媒體都避談國安法。《蘋果》有論壇版和財經版的多年作者宣佈擱筆。
這幾天我也備受海外親人和香港朋友關心,不是問我會不會離開,而是直接說要離開了;會輟筆嗎?如履薄冰地寫還有意思嗎?畢竟高齡了,要做的事也做完了吧?
雖然我在上周文中講「不要被恐懼支配」,但如果我說不害怕那是自欺欺人。尤其是面對的是我們陌生的國家權力最大化法律。香港人習慣守法,惡法亦法。京官港官一再叫香港人不要以身試法,公佈當天未讓市民消化就以非我們熟悉的方式執法,傳媒人、寫作人豈會不感威脅?
國安法雖說尊重和保障人權,包括言論自由、集會示威等權利。但這類權利在中國憲法中也是有的,而在中國的執行卻與過去的香港極不相同。在我漫長的編輯和寫作生涯中,遵從的言論自由原則是:除了會造成「明顯而立刻的危險」之外,甚麼話都可以說,甚麼意見都可以表達,而且這種表達也包括在示威中的所有展示。在國安法之前,香港的司法已經不是這樣了;在國安法之後只會更嚴厲。
在西方普通法國家的案例中,「鼓吹」、「煽動」都不能入罪,因為鼓吹、煽動涉及意圖,而意圖是摸不着、看不見、無法證明的東西,很難具體區別煽動和呼籲、鼓吹和主張的界線。但這幾年,香港法庭已經屢屢以「煽惑」罪名判刑了。在國安法下,我很難辯解自己的論述如何不是「煽動」。
我們寫文章,只是寫出自己的見解,至於讀的人產生怎樣的感情,是無法預知的。因此也就無法保證文章不會「引發」香港居民對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憎恨」感情,而一旦讓人產生這種感情,為文者就罹法網矣。
國安法說「應當通過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既然是法律,難道在學校、媒體、網絡沒有進行「國家安全教育」就是犯法?
在國安法公佈三天後,出了英文版,被發現上述條款在「應當通過學校」之後又加了「university」(大學)。我們不知道是以中文為準還是以後來出的版本為準。如果以後來出的為準,會不會過幾天又有新詞語加進去?
依據國安法成立的國安委,前天開會並發佈《實施細則》,其中第5條規定「向外國及台灣政治性組織及其代理人要求就涉港活動提供資料」,若外國及台灣政治性組織或代理人未有按要求向香港警方提供資料,一經定罪,可被判罰款十萬港幣及監禁六個月;而若涉及提供虛假、不正確或不完整的資料,則可被判罰款十萬港幣及監禁兩年。
怎樣強制外國及台灣去執行?怎樣向他們定罪和判刑?是派出戰狼到美國、台灣,像抓桂民海似地把政治組織代理人抓回香港嗎?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回應說:「中國所立的法律居然管到全世界各地、管到全世界人民,甚至管台灣。」百思不解。
國安法及其執行都太深奧,正常人很難明白,寫作人更難以拿揑,隨時會招禍上身。惹不起,躲開就是不可免的事。怎麼躲?文字還是人身?我和許多寫作人一樣,都在糾結中。
蟬的詞語 在 倫敦人妻先生手記 Facebook 八卦
據聞D&G被中國人認為辱華,然後群起抵制。老實說,我都唔知依家啲大陸明星到底係黎拍戲定係做公關,金馬獎出新聞聲明、D&G又要出聲明,難道他們是一群被演藝事業耽誤的公關?而大陸封殺政治不正確的網劇、BL的小說限制創作卻又是噤若寒蟬,你話幾可愛?
D&G嘛... 我是不可憐的。當年唔俾香港人舉機,只准強國人影相,同依家啲藝人一樣,奶共奶到出晒面,之後當然在強國大展拳腳,深受強國人嘅喜愛。依家自作聰明拍一個強國化的廣告,以為大國堀起,人民內心如鑽石堅硬,卻想不到某國盛產A貨,看似鑽石,原來是玻璃,到最後變成引火自焚,純屬求仁得仁,惡人自有惡人磨。
我覺得有趣的是「辱華」這個名詞。世上沒有辱日、也沒有辱美、更沒有辱德(但有譚玉瑛,喂,搞下gag姐~),但就是有辱華。內地起機Cult片之王《抗日奇俠》「徒手撕鬼子」不辱日嗎?春晚讓演員把臉塗黑扮黑人,官方公然Black face,難道又不是強烈衝擊普世價值和「傷害黑人情感」嗎?依家用筷子食pizza就很冒犯你了?又,難道只有中國是全世界唯一用筷子食飯的國家?日韓台星馬泰怎麼又不會玻璃心碎一地?
如何體現一個國家是真正大國?又如何體現一個民族的成熟?看氣度就可以了。一個美人被人讚「你今日好靚」,會講多謝。只有一個醜八怪裝扮過後,拿著滿身名牌,被人讚「你今日好靚」,才會起晒弶話「即係我平時唔靚啦?」。
其實唔係平時唔靚,只係醜,單純地醜出國際的醜。
所以,除了「辱華」外,還有一個詞語叫「排華」— 去到邊衰到邊,仲要衰到入詞典。
#哎喲我被詞典霸凌了
#我比較想知道該設計師最後有冇俾人炒
#搞人份工可恥
#迫害小店可恥
#怕咩好快又買返
#你試下減價
#邊個買就邊個唔愛國
#咁囉
#順手睇下報導入面啲左膠
#唔好對內地遊客不禮貌
#2012年的香港
#唔知2018年上水和東涌的居民有咩感想
#六年就搞成咁
#香港始終有你
原新聞連結:
http://forum.hkej.com/node/79057
蟬的詞語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八卦
【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
── 李蘋芬《初醒如飛行》的個人生命蹤影
◎ @詩.聲.字小編李蕪賞析
詩人李蘋芬於2019年4月底時出版第一本詩集《初醒如飛行》,集中主要收錄的是她在24、25歲時的創作。閱讀詩集,我們會注意到其間溶入她個人的故事、經驗及感思,隱隱約約可觀察出她生命特定時期的軌跡,及其留下的蹤影。先引《初醒如飛行》一首頗獲好評的詩作,亦可發現其創作上的慧黠之處:
醒在果核上 ◎#李蘋芬
草在長 玻璃在碎
雲和果皮在黑
鐵皮屋在醒
皮膚的汗
在熟
謎語一般可愛
的草,你種的透過
玻璃像貓眼
那樣驕傲
黑而且亮
我站在角落
來自發汗的雲
若不是熱
枝椏也有黑色
醒在一顆果核上
屋裏都是壞掉的草
我踏出泥
次日
交還名字的部首
給那些
眼裡的荒原
它的意象新穎、別致,節奏輕盈,情感卻有深沉之處。乍讀時並不好理解,詩人陳義芝在詩集推薦序〈插下一面風旗──讀李蘋芬詩集〉裡提及這首詩:「非常有身體感。草不再是草,玻璃不再是玻璃,全成了身心靈的借喻,果核的象徵於是變得曖昧歧義。」當我們去推敲詩中的一些詞語時會發現:
詩人巧妙地運用自己的名字「蘋芬」設下謎語:名字中有「蘋」,可能以蘋果作為自我的比喻,果核或許即指自己的內心,或是其所嚮往純粹的核心、事情的本質﹝按﹞;「蘋芬」都是草字頭,「草在長」、「謎語一般可愛/的草」、「屋裏都是壞掉的草/我踏出泥」,可能是指情感的滋長,以及後來被踐踏的心路歷程;「次日」(走出這段情感後)「交還名字的部首」,把「蘋芬」的「艸」交還,眼底只剩荒原。另外,這是聊備一說的:「芬」拿掉艸字頭變成「分」,亦宛如情感結束的暗示之一。
呂佳機的採訪〈遺忘名字的速度:李蘋芬在《初醒如飛行》〉一文裡,曾以「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歸納個人閱讀李蘋芬詩集的感受,並提及:
「整本《初》集之中,幾乎從不避諱第一人稱,令人好奇,詩人如何想像詩中的那個『我』──她是作為化身,或者是一種投射?李蘋芬笑答,她從來不會特別避諱『我』這個字眼,『為什麼要避諱呀?』經她一問,我才發現自己好奇的問題其實是:詩人幾乎如同日記體一般的形式,是一個看似簡單,在詩壇中卻並不常見的特出之處。」(《幼獅文藝》,2019年8月號,總第788期)
李蘋芬並不避諱詩中顯影的自己、記錄的生活及相應的感受,「若『我』不會傷害這份至美,則這些物件便能被留下」(見於呂佳機該篇的後文),這些與自己相關的詞語、物件便能被留下;不僅如此,像是〈醒在果核上〉這樣的詩作,還因此增添一些文字上的別趣。
《初醒如飛行》所附的作者簡歷提及其為「一九九一年初夏生」,接下來我們來看一首與初夏生日有關的詩。
蟬聲大噪 ◎#李蘋芬
他生日的這天無法決定
如何慶祝
熱得很,那赤裸的空氣
亮晃晃地像落後於
主流的憂鬱
他許願成為一個容器
並在六月開始密封
許願自己成為唯一保管的人
分手的情人
不曾施予他親暱的小耳光:
你怎麼任憑自己跌倒
你應該在家族聚會的餐桌上保持微笑
生日的這天
他已不想如何過
沒有人攜來清酒跨過他的門
沒有人把大葉合歡變成火
儘管這空氣適合手舞足蹈
在那開了窗戶
卻關了紗窗的地方
蟬聲大噪
左眼的淚水散落在單車疾駛的風中
右眼還記著今天
今天是他的生日
〈蟬聲大噪〉雖然運用第三人稱「他」,但一方面其內涵、情感與〈醒在果核上〉有一些疊合之處,加上「蟬聲大噪」時的六月生日,與其簡介提及的「初夏生」相符,推測這首詩亦是基於作者本人的親歷而書寫。
詩中寫道「許願自己成為唯一保管的人」,並從後續「分手的情人」一段,顯示這背後即有不為旁人所知的故事;我們所知曉的,是詩中主角遭逢了某些打擊,像是「跌倒」,未能在「聚會的餐桌上保持微笑」,特別是分手情人尖銳的話語。
倒數第二段寫及「沒有人把大葉合歡變成火」,在夏季的枝頭上,大葉合歡的花朵會如羽扇般綻放著,「變成火」是種比喻,實意應是「他」沒有心思、也沒有人能一同欣賞。「沒有人」,主要指的,恐怕仍然是分手的情人;蟬聲大噪,自己的生日,原來正是個分開與離別的時刻。
雖然我猜測這首詩是作者的親身經驗,不過詩中既然用第三人稱來寫,讀者也不妨把「他」視為某一個人/一群人(處境相似者)的故事。
本篇最後討論的一篇作品,讓我們再次回顧「每天為你讀一首詩」曾分享的:
太陽與檸檬 ◎#李蘋芬
──記一段在景美的日子
一起踏過椰子林的清晨
日日倒數
時光的核滾動不已
喧囂有時,恬靜有時
一起擁有了
起跑和瞌睡的姿勢
在那裡。我們亦能唱歌
當冬天是一個抽屜
呼吸的節律
在試卷背面回歸胸口
一起姍姍而至的午休
日日洗臉,疊好鉛字
逃跑,紅字──
當公車鄰座只有陌生人
若牆也有眼睛
那是白和螞蟻──
而我亦是雪藏般
銘記了所有,日行動物
夜行淚水
你是幸運的,而我亦能
讓太陽與檸檬飽染我們的顏色
讓輕率的心眼得以
復歸寧靜,因為一筆紙箋
一盒削好的蘋果
因為後來
我們念記的每一次相視而笑
當時小編全糖的賞析提及:「李蘋芬這首詩最初於2017發表在人間副刊上,第一版名稱叫做〈太陽與檸檬的顏色〉──記我在JM的日子,後於2019出版詩集《初醒如飛行》時,詩名改為〈太陽與檸檬〉──記一段在景美的日子。」
李蘋芬本人曾就讀於景美女中,可參考林易柔採訪的〈詩是有裂痕的,從中才能產生創作:李蘋芬《初醒如飛行》〉一文:「她擔任一年教職後,決定繼續讀博士班。『回到』木柵在毫無淵源的政大讀博士班令她感到意外,『因為高中就讀景美女中,當時畢業以為可以脫離木柵了,沒想到又回來了。』」(《國藝會線上誌》,2020年6月4日)故〈太陽與檸檬〉詩裡所寫及的,應可視為作者的親身經歷。
那裡頭有我們幾乎都經歷過的升學壓力:「疊好鉛字 逃跑,紅字──」,以及因此產生的苦澀生活,「銘記了所有,日行動物/夜行淚水」。不過,「李蘋芬並不諱言青春有其痛處,那些痛苦的她雪藏進記憶,而對於景美的日子,最終外顯的是充滿太陽與檸檬的時光,因有人能相伴而回憶得以溫柔。」(見於全糖賞析)在苦澀的青春裡,與「你」相伴、「我們」共處時的小確幸,是其中特別值得憶念的故事。
假設李蘋芬在詩集裡未將JM改為「景美」,我們從詩作內容,再基於是其本人經歷,仍可推知是寫其在景美女中的一段歲月、紀念一段友誼。
以上討論了三首李蘋芬寫及自身的詩作,最後仍要提醒大家,即便《初醒如飛行》中多首詩作均是作者生活的倒影,或者是獨我的遊戲,但我們最好還是不要先入為主,以為每一首詩均如此,譬如陳義芝在解讀〈新居〉一詩時即提及該詩「情節不必是自傳,而係為人代言」。
﹝按﹞:題目「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借自呂佳機採訪文的小標;文中「嚮往純粹的核心、事情的本質」等字眼,借自林易柔採訪文的歸納。
-
◎作者簡介
李蘋芬
一九九一年初夏生,師大國文系、台大中文所畢業,現為政大中文博士生。愛小動物和美的事物,駭怕巨大岩石、水晶和洞窟,曾獲詩的蓓蕾獎、台北文學獎等。著有《初醒如飛行:李蘋芬詩集》(啟明出版,2019年4月30日)。
-
◎手寫者簡介
林依儂
新竹人,現居屏東。世新大學平面傳播科技學系攝影組畢業。熱愛攝影及手寫,經營手寫、攝影IG:writingxphotography
-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詩.聲.字 #獨我 #遊戲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31.html
蟬的詞語 在 成語《螳螂捕蟬》普通話版 - YouTube 的八卦
本資源出自《成語動物園II》http://resources.edb.gov.hk/idiom2/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組提供。語言:普通話出處:《莊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