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贈書)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 大雁出版基地 贊助
難解的家庭問題,在父母老後,只會更形嚴重。他們的固執、依賴、控制、不安、情緒勒索,讓子女身心俱疲。
如何照顧好父母,卻不必透支自己?
那天在書店看到這本書,就很想介紹給大家,剛跨越40歲關卡的我,父母的身體也漸漸開始時有微恙,而我自己在40歲(老來得子?),令我想到當我開始老後生活時,自己的孩子不知道能夠自立嗎?我要怎麼樣才不會造成他們的困擾與負擔呢?
書裡列入六種「老後難相處」父母類型
【依賴型父母】
無法忍受獨處,希望兒女能時刻相伴、隨傳隨到
要與子女分離時,立刻表現出身體不適或明顯不安
【潑冷水型父母】
言語負面,滿腔怨言,覺得全天下人都對不起他
對別人極度挑剔,自己卻承受不了別人的責難
不講理,總要別人先讓步
疑神疑鬼,充滿戒心,有時到了偏執的地步
【自戀型父母】
只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無法理解對別人造成的影響
一下自認高人一等,一下又覺得矮人一截
對他人的需求無感,卻自以為寬厚慷慨
嫉妒別人的生活,見不得別人好
【控制型父母】
利用內疚感等情緒勒索的手法操縱子女
生活方式不容挑戰,無論是一般瑣事或重要的價值觀
若子女的回應不如預期,馬上展開報復行動
【自毀型父母】
曾有酒精或藥物成癮、飲食失調等問題
曾有自殺傾向,或威脅有此打算
曾有某些強迫行為,像是賭博、不停清洗身體等
不配合醫療,不遵守飲食限制或不肯服藥
【恐懼型父母】
杞人憂天,容易恐慌,擔心個不停
一天到晚覺得身體不適,也許是真的,也許是想像
有許多莫名的恐懼,害怕人群、細菌等
不敢看醫生、害怕住進醫院就再也出不來
你身旁的父母,是不是也中了其中幾項呢?
書中說:
你的父母可能一直以來都難相處,到了老年變本加厲;也可能因為疾病或喪偶,到了老年才變得難相處、難溝通。不論如何,成年子女都必須理解到:父母老後只會格外抗拒改變,因為那會摧毀他們終生的自我防衛機制。
聽聽這些父母說的話,你是否覺得熟悉?
「你有空做這做那,為什麼就是沒空關心我?」
「忙到沒時間接電話,我要你這種女兒幹嘛?」
「我為你付出一切,最後換得了什麼?」
「你要送我去安養中心,我乾脆去死算了!」
「你爸丟下我先走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聽聽這些子女的心聲,你是否心有同感?
「每次只要電話一響,我超怕又是我媽,指責我又做錯了什麼事。」
「每次想出國度假時,我媽就會『剛好』生病。」
「我媽成天跑醫院、換醫生,不料卻是愈看愈糟。」
「我爸年紀越大越固執,看誰都不順眼,什麼都要他說了算。」
「父母老後變得性格負面,我好怕自己也受影響變得負面。」
還有科普心理學作家海苔熊的推薦語:「面對難搞的家人,再多的SOP都不一定有用。有時候,你的家人需要的是被理解,而不是解決。」
我們比父母有更大的調整空間,讓我們一起來努力理解老後難相處的父母,不要讓這些變化,凍結了家庭的溫情。
公開分享本文並留言『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理解並陪伴他們走過晚年,不再彼此傷害』可抽書喔!名額2,2018年6月15日
「處理孩子情緒父母必學sop」的推薦目錄:
處理孩子情緒父母必學sop 在 王婉諭 Facebook 八卦
身為 4 個孩子的母親,曾經是職業婦女,現在是全職媽媽,親子正義的議題,是我最熟悉也是最在意的一塊。
在前 2 篇的親子政見中,有許多家長提出,希望可以聽見非固定工時,非常日班的父母的處境,設置臨時托育,其實,時代力量的政見中,都已一一涵蓋!
以下是我的第 3 篇親子政策,歡迎大家分享一起討論
💡推動社區型親職教育與喘息服務
當我們進入職場前,大多數的工作,都會有教育訓練、職前教育、實習,或者是前輩的引導。但進入「父職、母職」前,卻沒有這些職前教育。
這一份一輩子的工作時,做父母親的,時常是很茫然的。從懷孕開始到孩子出生,生活面臨重大轉換,又必須學習不同的知識,但卻鮮少有這樣的協助。
有一句話說「當了父母之後,才開始學習做父母」,台灣現在的狀況,坊間或許有一些媽媽教室,但多是一次性或幾次的活動,又或者僅是發一些媽媽手冊。
相較之下,歐美許多國家、許多區域,能利用區域圖書館或鄰里空間,提供「親職課程」,讓爸媽學習與交流更多的育兒知識與經驗。
在過去多場關於育兒的講座之後,總會有聽眾提問:「我也想要好好跟孩子說話,但就是每次有狀況的時候,情緒一來就沒辦法好好處理,但情緒過後,我也覺得後悔。」、「我想要跟孩子理性溝通,但我一開口就是批評與責罵,我該怎麼做」
不是父母不願意用一個更溫柔、更理性的方式對待孩子,而是不會、不知道該怎麼做!
所以我們認為,應該推動社區型的「親職教育課程」。例如,以各地衛生所、圖書館為據點,提供親子所需的衛教知識、減壓課程,讓在地家長,可在社區互相連結形成支援網絡,並透過課程跟人脈連結,讓家長能被支持,減輕壓力。
從懷孕前的準備、懷孕過程中的生理與心情上的協助,以及出生後再面對孩子的各種狀況時都給有一個團體支持與討論。
又或者,能將政府的公共空間,從目前委辦主體為協會團體,轉為試辦以提案計劃為主需求的委辦方式,開放讓志同道合的家長們承接開辦,形成支持團體。
以我自己生養 4 個孩子的經驗,我很清楚知道,不會有一套標準(SOP),可以複製、套用到所有小孩。但往往我們很容易就複製用在我們身上的那一套對待每一個孩子。
如果有其他家長的交流,面對教養時遇到的難題,或許除了我們熟悉的方法之外,還能看見其他父母的第 2 法、第 3 法、第 4 法….,然後嘗試並找出最適合自己與這個孩子的一套。
日劇《坡道上的家》中,女主角全職家庭主婦里沙子,在育兒過程中的無助,我相信看在每個爸媽的眼裡,都會有點頭如搗蒜的「對!我那時候就是這樣!」的同感。
在片中,里沙子幸運地遇到一個持續關心的保健師,察覺到異狀,持續地拜訪與協助里沙子的困境,成功協助他走出負面循環當中。
這也是台灣社會所缺乏的!
目前除了定期打預防針時,透過短暫的詢問與評估外,鮮少看到更多的協助。
我們希望的是,推動台灣未來有這類職務的存在,專業的、直接的、持續的,給予爸媽最實質、有效的協助。
接著,想再談談「喘息服務」。
成為全職媽媽是我最熱愛的,但即使我非常享受陪伴孩子的時光,我仍認為,父母需要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與生活,也就是所謂的「me time」,不忘記自己還是個獨立的個體,也能適時的充電。
「哪有可能?下班後就衝回家顧小孩,忙完就該睡了」、「誰來幫我帶小孩?爸媽年邁住的又遠,親朋好友都各自忙碌,自己都顧不好了,誰來幫你?」這些都是爸媽最真實的生活現狀。
所以如同先前所述,發展社區型的支持網絡,也同時就能拉近鄰里間的關係。
「養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子的力量」,就我個人的實際經驗,確實!若有了社區鄰里的網路與互相協助,或是利用這些空間開辦托育,透過臨時托育而讓父母能有喘息的機會,就不再是件難事!
所以我們希望能推動社區型親職教育與喘息服務,讓爸媽能在育兒中得到協助與支持,已讓爸媽仍能做他自己、好好愛自己。
這樣的推動,不但能幫助到父母,也拉近了鄰里之間的距離,增加了關心與交流的機會,也可說是健全社會安全網的做法之一。
#請大家幫忙分享一起討論
#政黨票請支持6號時代力量
#讓婉諭進國會盡一份力
-
💡親子政策 第一集|提升公共托育的量能「 公共托育普及化」:http://bit.ly/33tfPEa
💡親子政策 第二集|托育機構的協助改善與監督管理:http://bit.ly/37bb2tf
處理孩子情緒父母必學sop 在 王婉諭 Facebook 八卦
身為 4 個孩子的母親,曾經是職業婦女,現在是全職媽媽,親子正義的議題,是我最熟悉也是最在意的一塊。
在前 2 篇的親子政見中,有許多家長提出,希望可以聽見非固定工時,非常日班的父母的處境,設置臨時托育,其實,時代力量的政見中,都已一一涵蓋!
以下是我的第 3 篇親子政策,歡迎大家分享一起討論
💡推動社區型親職教育與喘息服務
當我們進入職場前,大多數的工作,都會有教育訓練、職前教育、實習,或者是前輩的引導。但進入「父職、母職」前,卻沒有這些職前教育。
這一份一輩子的工作時,做父母親的,時常是很茫然的。從懷孕開始到孩子出生,生活面臨重大轉換,又必須學習不同的知識,但卻鮮少有這樣的協助。
有一句話說「當了父母之後,才開始學習做父母」,台灣現在的狀況,坊間或許有一些媽媽教室,但多是一次性或幾次的活動,又或者僅是發一些媽媽手冊。
相較之下,歐美許多國家、許多區域,能利用區域圖書館或鄰里空間,提供「親職課程」,讓爸媽學習與交流更多的育兒知識與經驗。
在過去多場關於育兒的講座之後,總會有聽眾提問:「我也想要好好跟孩子說話,但就是每次有狀況的時候,情緒一來就沒辦法好好處理,但情緒過後,我也覺得後悔。」、「我想要跟孩子理性溝通,但我一開口就是批評與責罵,我該怎麼做」
不是父母不願意用一個更溫柔、更理性的方式對待孩子,而是不會、不知道該怎麼做!
所以我們認為,應該推動社區型的「親職教育課程」。例如,以各地衛生所、圖書館為據點,提供親子所需的衛教知識、減壓課程,讓在地家長,可在社區互相連結形成支援網絡,並透過課程跟人脈連結,讓家長能被支持,減輕壓力。
從懷孕前的準備、懷孕過程中的生理與心情上的協助,以及出生後再面對孩子的各種狀況時都給有一個團體支持與討論。
又或者,能將政府的公共空間,從目前委辦主體為協會團體,轉為試辦以提案計劃為主需求的委辦方式,開放讓志同道合的家長們承接開辦,形成支持團體。
以我自己生養 4 個孩子的經驗,我很清楚知道,不會有一套標準(SOP),可以複製、套用到所有小孩。但往往我們很容易就複製用在我們身上的那一套對待每一個孩子。
如果有其他家長的交流,面對教養時遇到的難題,或許除了我們熟悉的方法之外,還能看見其他父母的第 2 法、第 3 法、第 4 法….,然後嘗試並找出最適合自己與這個孩子的一套。
日劇《坡道上的家》中,女主角全職家庭主婦里沙子,在育兒過程中的無助,我相信看在每個爸媽的眼裡,都會有點頭如搗蒜的「對!我那時候就是這樣!」的同感。
在片中,里沙子幸運地遇到一個持續關心的保健師,察覺到異狀,持續地拜訪與協助里沙子的困境,成功協助他走出負面循環當中。
這也是台灣社會所缺乏的!
目前除了定期打預防針時,透過短暫的詢問與評估外,鮮少看到更多的協助。
我們希望的是,推動台灣未來有這類職務的存在,專業的、直接的、持續的,給予爸媽最實質、有效的協助。
接著,想再談談「喘息服務」。
成為全職媽媽是我最熱愛的,但即使我非常享受陪伴孩子的時光,我仍認為,父母需要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與生活,也就是所謂的「me time」,不忘記自己還是個獨立的個體,也能適時的充電。
「哪有可能?下班後就衝回家顧小孩,忙完就該睡了」、「誰來幫我帶小孩?爸媽年邁住的又遠,親朋好友都各自忙碌,自己都顧不好了,誰來幫你?」這些都是爸媽最真實的生活現狀。
所以如同先前所述,發展社區型的支持網絡,也同時就能拉近鄰里間的關係。
「養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子的力量」,就我個人的實際經驗,確實!若有了社區鄰里的網路與互相協助,或是利用這些空間開辦托育,透過臨時托育而讓父母能有喘息的機會,就不再是件難事!
所以我們希望能推動社區型親職教育與喘息服務,讓爸媽能在育兒中得到協助與支持,已讓爸媽仍能做他自己、好好愛自己。
這樣的推動,不但能幫助到父母,也拉近了鄰里之間的距離,增加了關心與交流的機會,也可說是健全社會安全網的做法之一。
#請大家幫忙分享一起討論
#政黨票請支持6號時代力量
#讓婉諭進國會盡一份力
-
💡親子政策 第一集|提升公共托育的量能「 公共托育普及化」:http://bit.ly/33tfPEa
💡親子政策 第二集|托育機構的協助改善與監督管理:http://bit.ly/37bb2tf
處理孩子情緒父母必學sop 在 爸媽必修課:處理孩子的情緒失控,把握「一個心法、五個步驟 ... 的相關結果
小孩子是活的,處理時最需要克服的是當場可否評估清楚小孩哭鬧的需求與原因,以及父母親的上班後時間壓力與身心疲勞壓力,這兩項才是重點。所有寫作這方面 ... ... <看更多>
處理孩子情緒父母必學sop 在 孩子又鬧脾氣怎麼辦?讓孩子在情緒中學會愛!澤爸的親子教養 ... 的相關結果
對於孩子惱人的情緒,他建議掌握教養四大面向,把從容變成習慣,引導孩子「還原現場」,釐清情緒(整個工程師上身!),分享讓孩子變得自動自發、開朗豁達的魔法SOP。 ... <看更多>
處理孩子情緒父母必學sop 在 面對孩子情緒失控,爸媽情緒教育SOP表 - 天才領袖 的相關結果
這張「面對孩子的情緒,父母快速教養的SOP」,是集結了好幾集直播的內容。我知道父母都很忙,要辛苦工作,又要辛苦孩子的事,蠟燭兩頭燒,其實我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