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能源政策專輯:日本能源政策
許多人談到台灣最近為什麼空氣突然出現了大量的霧霾,答案可能分成兩個,在台中的人說是台中火力發電廠,台北有些人會說是林口火力發電廠,高雄的人說我們的天空一直如此:但有一大部分的人說,這都是中國大陸飄來的境外空汙,後者的說法,應該是某一個特定政黨,長期的私下宣傳,或者是公開的引導。
事實是什麼? 「文茜的世界周報」不評論台灣內部的政治問題,但是我們想給大家一個國際能源的常識。
首先林口發電廠,從2016年的10月第一座落成,接著到了2017年年底第二座落成,現在還在興建的第三座林口發電廠,被台灣的行政長官稱之為,”乾淨的煤”的主要的火力發電廠,就在這𥚃,是燒煤炭的。
林口發電廠設備從日本進口,當時我們的駐日代表,也包括我們的經濟部帶了一堆媒體,媒體到了當地採訪並沒有做太多的功課,甚至沒有上這一家叫「J POWER」的公司官方網站,就跟著政府宣傳,變成政府宣傳的工具樣板,然後直接回來告訴大家說,煤炭可以是清潔的能源。
目前為止在福島核能電廠發生事故之後,日本並沒有大幅增加煤炭比例,的確在311宮城海嘯之後,增加了45座的火力發電廠,但是這些火力發電廠中,有一些是煤炭,有一些是天然氣,但是仍然希望未來是以第三代的核能電廠,火力電廠希望以天然氣為主。
最近煤炭發電廠,開始變成選項之一,很大的原因就是,天然氣形成了日本的貿易逆差,因為天然氣的價格太高了,在這個情況之下,煤炭發電廠就變成很重要。
日本煤炭發電廠還希望能夠把它的煤炭發電廠技術對外輸出,而輸出的地點目前主要在台灣。
事實上,擁有這種所謂的高效率的煤炭發電廠技術日本不是唯一,中國大陸在上海的外高橋,也是這樣高效煤炭發電廠。在德東地區,德國梅克爾總理被罵得很慘,批評她增加了德國的汙染8%,因為增加了煤炭發電廠,他們所使用的火力煤炭發電廠,也是這樣的一個高效率的煤炭發電廠。
高效率煤炭發電廠,在日本公司官網明白指出它的主要技術是提高發電效率,官網只表明會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概最多25%,它可以去硫 ,可以去硝,但它不敢宣稱可以清潔、去污染、去霧霾。請大家看「文茜的世界周報」,為大家所報導日本這個大名鼎鼎被台灣稱為「清潔發電」的橫濱煤炭發電廠。
{內文}
日本一共有54座核電廠和人口只有日本的一半,而面積為日本兩倍的法國不相上下,曾被原子彈重創的日本,也是全世界核電廠密度最高的國家,佔能源總比例的的30%。
讓許多國家聞核變色的車諾比核災,並沒有影響到日本。80年代的景氣大好和股市長紅,日本沒有理由停止發展核能。
回顧2011年之前,日本也發生過多起中小型事故,但是並未引發重要的反核運動。
2011年的核災前夕,日本勉強只有0.5%的再生能源,日本的能源藍圖裡,根本沒有再生能源。
(經濟學人雜誌 亞洲資深特派員/Dominic Ziegler)
從短期來說,就只能進口更多的化石燃料,這當然一方面會影響日本預定的減碳目標,一方面會影響日本的貿易平衡
因為距離和庫存的問題,日本所要支付的天然氣價格,都遠遠超過英美和歐洲,在80年代最有錢的時候,都沒有放棄廉價核電的日本,面對福島核災和金融海嘯的雙重打擊,在關掉所有核電廠之後,自然轉向以天然氣發電,以將近50%的進口天然氣取代核電,成為日本不可承受之重,徹底拖垮了日本的貿易平衡。
(新聞旁白)
日本政府宣布將要加速興建45座煤炭的火力發電廠
這是安倍政府在去年三月公布的日本能源白皮書,預計在2030年達到煤炭 天然氣 再生能源 核能,各佔四分之一的比例,力求降低停核之後天然氣的高比例
,以再生能源取而代之。煤炭的比例並未受核災影響而提高,這也類似台灣90年代,對能源分散風險 降低成本的比例規劃。
這正是大名鼎鼎的橫濱磯子煤炭火力發電廠
(磯子煤炭火力發電廠廠長/Hiroshi Sasatsu)
蒸汽的最高溫可達620度,(攝氏620度),是的,這將近是舊式電廠運轉溫度的兩倍,稱為超超臨界技術,極為有效去除污染源,包括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排碳量較全球平均值低25%,但是還是高於天然氣發電,和零碳排的核能發電和再生能源
攝氏620度的加倍高溫,無疑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
(David Speers)
一座像這樣的發電廠建築費用,比一般火力發電廠要高出40%
以高出40%的建廠費用高溫耗費更多的能源,只能減碳17%-25%,比起投資再生能源的零碳排,這難道不是捨本逐末?「完全民營化,沒有任何政府的財政支援」,日本電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J POWER) 北村董事長的這句話,要放進2017年的能源白皮書,才能完整解讀。
(影片旁白)
我們正向台灣引進超超臨界(USC )火力發電,我們的USC電廠將能源效率提高到全球最高水準,這個技術讓煤炭更有效益透過成本效益的運作,解決了長期以來火力發電廠對環境造成的負擔
這是日本首相官網的宣傳影片,台灣成了日本外銷煤炭發電的樣板,但是從頭到尾,日本政府沒有說「乾淨的煤」,更不敢提 「無碳的煤」。
(Sierra Club 國際氣候與能源資深代表/Nicole Ghio)
因為他們可以說用的是「乾淨的煤」(Clean Coal )的技術,但是並沒有「乾淨的煤」(Clean Coal )的技術的定義,所以你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用了可以提供的最好的技術
唯一日本製造”乾淨的煤”,是藏在宮崎駿的神隱少女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E7DyuaUhEM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加點吉拿棒: https://goo.gl/PXHi3g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
「臨界值定義」的推薦目錄:
臨界值定義 在 賴清德 Facebook 八卦
「聽見人民的聲音,行政院對2018選舉的檢討」
2018年九合一選舉已經結束,每張選票不僅是人民對政府的期待,也應視為對政府施政的檢驗。選舉結果明白顯示,人民對施政並不滿意。身為行政院長,難辭其咎,自應與團隊虛心檢討,方不辜負人民藉此次大選所傳達的強大聲音。行政院會從人民的角度,檢討敗選的原因,也必須按人民的需求,調整施政。
今天的報告分三部分:
第一、人民最期待政府做什麼?
人民最期待政府改善經濟。
很多人努力工作,省吃儉用,生活仍然拮据,真能存錢也不多,生活品質不易改善,遑論買車、買房。年輕人不太敢結婚、生子。
大家希望優質工作多一點,薪水高一點,生意好一點,房租、房價低一點,每個月多存一點錢,吃健康一點,生活品質好一點。這些需求如果能滿足,成家立業就比較容易,為人父母者也比較不用擔心孩子將來找不到好工作,無法過生活。
我相信經濟不是人民唯一的願望,但大家最期待政府把經濟顧好,這樣才能安心追求其他目標和價值。
第二、政府過去兩年多的施政,是否符合人民最急迫的需要?
政府這兩年多來,並未滿足人民最急迫的需要,讓人民失望、不滿的施政包括:
一、未能深刻體會人民生活的辛苦
全球資本主義拉大貧富差距,數位、平台經濟創造的新商業模式對傳統產業產生衝擊,都對台灣的經濟發展發生影響。過去兩年多,台灣的總體經濟表現不差,政府公布的數字指標也都是真實呈現,但經濟成長的成果並非人人受益,尤其是部分產業承受轉型的陣痛。低薪加上物價,內需型服務業營運困難,基層民眾對經濟成長無感,政府未即時察覺並即時改善。
農產品產銷失衡,雖然是長期存在的問題,但近年來因氣候變遷影響更顯嚴重,而政府過往措施已系統失靈,不但沒有超前佈署,預作調控,訊息掌握也不足,農漁民權益沒有得到即時關照。
過去兩年來,中國以減少陸客數量作為抵制台灣的手段,造成以觀光產業為主的縣市流失許多商機,新生客源包括新南向客源雖然補足缺口,但遊客多停留於中、北部,而南部、東部地區深受影響,觀光業者業績滑落自有怨言。
二、政策規劃不夠周延完善
勞基法一例一休的初次修法倉促,未顧及台灣勞資狀況及台灣中小企業面臨數位經濟新商業模式帶來的挑戰,勞資權益的平衡欠缺輕重緩急思維,造成中小企業作業困難,基層勞工生活也受到衝擊,雖然經過再次修法給予彈性,但民怨已成!
台灣每年秋冬季節所面臨的空污及P.M2.5懸浮微粒影響民眾健康,其中牽涉專業及科學問題。能源開發與空污防制本應循序漸進,逐步達成,但因空污法規劃不周,期程訂定操之過急,授權環保署嚴格執行老車污染物排放標準,引起抗議不滿及社會不安,顯見事先規劃與溝通皆有不足。
選務公開、公平、公正是台灣最引以為傲的事蹟,然而今年九合一選舉合併公投,整個規劃未臻完善,民眾等待排隊時間過長及一邊開票一邊投票的現象,均惹民議。
三、改革做法引發重大爭議和不滿
2016年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與立法院多數席次後,首次完全執政。基於人民對改革的期待,開始啟動年改、勞基法、轉型正義、司法改革等工作。改革用心雖獲民意支持,但大部分民眾在不瞭解實質內容情況下多有誤解,以致於在執行時引發爭議,尤其在假訊息的攻擊下,只有負面效應,改革沒有呈現正面的支持力量,司法改革尙未有明顯進展,也招來民怨。促轉會的「東廠事件」,更嚴重挫傷政府的公信力,使改革進一步蒙上陰影。
能源政策力推再生能源,但能否靠再生能源和其他非核發電,達成2025年非核家園,儘管政府有決心,但社會有所保留,尤其是環保團體對深澳電廠和觀塘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有不同意見,即便深澳電廠採用超超臨界機組,觀塘天然氣接收站則盡量降低生態衝擊,但反對聲浪仍大,讓社會和企業相當憂心,對台灣未來的電力供應,沒有足夠的信心。
四、假訊息攻擊來勢洶洶,政府欠缺有效、快速的因應能力
傳統文宣及訊息澄清因應方式,在本次大選中已完全失靈,網路已重新定義媒體及輿論。對於假訊息的流傳與不實攻擊,在第一時間無法遏止,部會處理態度不夠積極,政府部門也缺乏在網路有效的說明,讓政府在數位時代中無法掌握民眾的偏好與需求。
五、立法與行政的互動要領及政府用人皆有待改進
依據現行憲法,總統及立法委員民選產生,行政院院長由總統任命。但政策與法案擬定則由行政與立法部門共同形成,目前立法行政互動與溝通顯然不足,民意無法及時反應在政策的檢討上,亦應從速檢討與改進。憲政制度上,也應有另一番考量。
政府能否用對的人做對的事,也經常受到社會批評。日後應正確判斷、用人唯才,方不致造成施政問題。
第三、接下來政府該怎麼做?
此次敗選原因是民進黨政府沒做好,失去民心,但並不代表台灣人民願意用犧牲主權和自由、民主、人權的生活方式,來換取經濟利益。
未來政府各項施政,應輕重緩急掌握得宜,完整規劃並有效執行,包括人民最關心的經濟、教育、環保政策等,除了專業的考量外,也都要從人民的角度思考:這項施政對多少人民有幫助?有什麼樣的幫助?是否能即時幫助人民?會不會帶來負面衝擊?有符合人民迫切的需要嗎?以此進行各項施政檢討,並在追求經濟繁榮的過程中,不忘公義價值。
政府應該記取這寶貴的一課,誠實面對過去兩年多來的錯誤和問題,並根據人民的需要,來調整政策,用實際的行動和改變,再度爭取人民的信賴和支持。
總結而言,民主政治的精義在於廣大人民第一,安居樂業至上。在政黨輪替已步上常軌的台灣,任何執政黨都只是階段性存在,然則國家生機無窮。政府深刻體認,唯有與廣大人民同一呼吸,與廣大社會同一脈動,俾不愧對台灣人民的託付,才能對國家作出貢獻。
去年9月我堅定地來接任行政院院長,因為當時的執政已經出現問題,我願意協助解這個難局,但很可惜,經過一年的努力,並沒有成功。11月24日我堅定地留下來穩定政局,民進黨已經大敗,但不能夠敗不成軍,不能夠潰敗,更何況在我任內發生的普悠瑪事件,立法院已經排定要我到立法院報告,我也希望能夠就後續的公投事項,跟立法院共同妥善處理,也希望讓立法院審議中的預算跟各項法案能夠持續順利地推動,現在我也要跟社會報告,時間一到我也會堅定地離開,負起政治責任,不讓檢討流為空言。
11月27日我重新回到我曾經服務12年的國會殿堂,全國最高的民意機關接受備詢、接受質詢,我深刻感受到,民主政治肩負起政治責任是最高的價值,任何人都不可違背,更何況我是「民主萬歲」的人。但是在此之前,我與我的行政團隊都會全力以赴,不會讓行政空轉,不管是我堅定地來、堅定地留下、或堅定地離開,都不是為了我個人,我不計毀譽,我都是為了大局、都是為了台灣,也只有我離開,總統才有可能大破大立,新的局面才有可能產生。
臨界值定義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沈旭暉隨緣家書】之前談過不少「和勇合一」的不同戰線,但很少朋友打淺藍主意,這篇希望填補這漏洞,因篇幅所限,《明報》只能刊出一半內容,這是五千字原裝長版。這裏有不少目標受眾,請大家討論指正。
上週談及香港面對「一國兩制3.0」的高壓白色恐怖時代,真‧香港人醞釀了九條戰線,各有不同的沙盤推演。不少朋友始終以非黑即白思維,看待其他戰線的成效,但今天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任何單一戰線,無論是和理非、勇武、經濟、國際,都是不可能獨自成功的,因為傳統思維的計算,正是對家的強項;必須多管齊下,百花齊放的continuous a/b testing,才能產生不能預知的蝴蝶效應。要走到終點,希望無論是哪門哪派,即使沒有蕭若元先生的水晶球,對此也能明白。
今天希望探討其中一條戰線:「淺藍戰線」。他們怎樣能促成「五大訴求」,而不是成為各大五十大板、破壞團結的維穩,事關重大,甚至可能是全局關鍵。至於其他戰線,日後會分別再談。
古今中外,「淺藍」群體的「時代革命」
所謂「淺藍」,其實都是明白事理、愛護香港、土生土長的傳統精英和專業人士,和「淺黃」的最大差異,只是前者因為種種原因更需要穩定,但不代表他們不重視核心價值。《逃犯條例》能激起二百萬人上街,就是得到「淺藍」全力支持,有劉鑾雄揭竿而起開始,各國商會、大小商界、專業人士、公務員集體大反彈,地產界石禮謙在議會虛與委蛇,才能突破反對派的同溫層,反映「淺藍」對樂崩禮壞、仗勢凌人、白色恐怖那一套伎倆,有發自內心的反感和鄙視。而古往今來,任何結構性變革,都缺不了建制內部的逆反。我們且舉出一些耳熟能詳的例子:
中國辛亥革命,新派軍事強人袁世凱倒戈;
台灣威權時代終結,蔣氏父子培養的李登輝「出櫃」,成為本土領袖;
日本大政奉還,幕府海軍領袖勝海舟與西鄉隆盛議和開城;
馬來西亞變天,靠的是前總理馬哈迪以九十多歲高齡投向反對派;
蘇聯改革開放,來自新生代總書記戈爾巴喬夫;
南非種族隔離終結前,支持白人至上的總統博塔被改革派德克勒克取代……
按今天的定義,在關鍵時刻,他們的原身份,都是「淺藍」。
「淺藍」之所以成為「淺藍」,並非對價值的追求不及「淺黃」,而是他們的崗位在現體制的最核心,一旦社會衝擊體制,不能避免的觸及他們的既得利益,因此必然先希望盡力在體制內扭轉,才會考慮其他選項。加上他們公開身份的種種不便,經常要飾演雙面人,鎂光燈下當建制派,私底下則判若兩人,也會出錢出力做實事;其實沒有這群有心人支撐,香港早就面目全非。然而,當制度崩壞過了某個臨界點,強權對價值觀的摧殘,突破他們能接受的最低道德底線、以及根本利益,「淺藍」挑戰制度的土壤,就會齊備。
這土壤,經過過去七個月,在香港「淺藍」當中,已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他們有些和黃營一樣,對警暴很不滿,另一些則相對不滿抗爭者,但一律認同特區管治已完全失敗,所謂「止暴制亂」只有反效果,和他們追求的長治久安背道而馳,至於北京的「全面管治」,明顯違背了他們當初對政體投下信心一票的君子協定,「不可以這樣下去」,成了心照不宣的最大共識。這些月來,每次參與傳統精英、在座包括頭面建制領袖和議員的聚會時,都驚訝於他們出奇的心水清:席間他們對林鄭月娥固然痛罵,對傳統泛民也是痛罵——罵他們「做唔到嘢」、「點解咁容易比林鄭講嘢」、「條友關鍵一票真係成日走咗去」等等,酒到三分,就喊「光復香港」,談到年輕人時也會感動落淚,從內容和粗口頻率,會以為置身於本土派網台節目當中。
為甚麼「淺藍」臨界點已過?
首先,自然還是利益,但也不只是利益。在「一國兩制3.0」時代,一個主劇本是雍正皇帝式「改土歸流」,精英的危機感越來越強;今年將有更多中國巨型企業來港上市,華資的持份自也水退船低。特區政府無視客觀現實,硬是演繹土地問題、房屋問題為整場運動的Root Cause,「鬥地主」之心昭然若揭,幸好社會民智已開,洞悉陰謀,反應冷淡,加上李嘉誠巧妙的以慈善基金四兩撥千斤,令商界居然和市民連成一線,連屈臣氏和百佳也被列為「黃店」。李嘉誠在年輕人當中的威望忽然遠超傳統泛民,「李氏力場」由刻薄老闆的象徵、變成香港的護城牆,背後角力,一葉知秋。商界面對北京威逼利誘,不得不跟隨主旋律「止暴制亂」、主動投誠,北京也會把一些內地地皮待價而沽,權作犒賞,但商人的根本觸角,就是避險,而避險必須對沖。即使表面上最馴服的大家族,他們的家族投資基金,也早就轉戰全球,因為他們知道香港這樣下去,絕不能長遠保障自身利益。
一般人在日常生活,會感受到價值觀受侵蝕的白色恐怖,但淺藍同時更會從具體利益,體會切膚之痛。法治精神(不是中式「依法治國」)、專業操守,一直是香港立足全球的最大優勢,內裏隱含一個check and balance潛規則,香港人處理due diligence、compliance的專才,都是國際社會的信譽保證。一直有種說法是中國需要香港、不需要香港人,但邏輯上,「留島不留人」是徒勞的:深圳前海宣稱以香港制度建立、交由內地人打理,理論上,也可算作香港的「半飛地」,但明顯失敗收場,就是因為在運作過程中,缺少了香港法治精神和專業操守的內部制衡,國際社會就不會信任。現在中環的內地精英雖然越來越多,因為需要中國聯繫的職務確實很多,但說到compliance,始終以香港人為大本營,對此,北京也心知肚明,那香港「前海化」,又有甚麼好處?
海洋公園就是標準的反面教材:猶太生意奇才盛智文當(義工)主席時,面對強敵迪士尼橫空出世,依然轉虧為盈,卻被梁振英政府以莫須有罪名忽然換走,連這類純商業公職也拿來當政治酬庸;新領導對經營公園毫無熱情,浪費了大量開支在顧問費、刻意轉向為針對內地人的主題公園,大好形勢下轉盈為虧,假如嚴守昔日制衡,斷不會如此。盛智文雖然在特首選舉「站錯邊」,但能力有目共睹,已經是滑不溜手、逢人稱「nice guy」(或「nice girl」)、甚至主動歸化中國籍的「時務俊傑」,用新一代語言,已經「雪雪聲」,依然被清洗,何況他人?大企業有條件在海外對沖,但中小企、專業人士眼見香港日漸淪陷,又可以如何?警隊是否受有效監管、銀行和國泰員工的社交媒體會否噤若寒蟬、老師校長會否被天天被篤灰,這些和企業管理會否受「一國因素」影響而犧牲專業,完全一脈相承。這樣下去,「淺藍」在社會還有甚麼不可取代性?
制度改革失敗,與傳統泛民的責任
那「淺藍」可以做甚麼?自然是「淺黃」單獨做不了的事,而根據香港現制度,「淺藍」棄暗投明,足以一錘定音。當然,新一代已經對制度毫不信任,而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一來《基本法》的設計,本來就是讓建制派「屈機」;二來傳統泛民在過去22年,莫名其妙地甘於被「屈機」,從沒有盡力在體制內光復香港。以功能組別選舉為例,事實上,不少團體票設計有大量灰色地帶,假如泛民及早覺醒,正正常常的組織工會、商會,不少功能組別都能搶過來。不像現在這樣,只挑容易勝出的功能組別像法律界、教育界參選,其他界別完全放棄,既失去不參與小圈子的道德高地、又沒有進取到無所不用其極促進體制內質變,才會和林鄭月娥一樣,失去幾代人的信任。
不少朋友繼而問,即使贏了一些功能組別議席又如何,和「五大訴求」、特別是雙普選,有何關係?會否反而永續了現制度?我不知道傳統泛民為什麼沒有進行這樣的公民教育,但其實真正熟讀《基本法》(不是官方教導那種洗腦讀法,而是reversed engineering的獨立思考讀法),就會產生答案。根據《基本法》,由於行政主導,特首權力極大,幾乎所有權力都集中在一人,只要特首會同(自己委任的)行政會議提出議案,改變功能組別內部組成方式只是本地立法,立法會有簡單多數(不同議員議案要兩個組別的多數票同時存在),就能通過。因此,立法會是否過半,有重要影響;由於建制派的老弱殘兵眾多,即使不過半而極其接近,對方也不再「有險可守」。
《基本法》的秘密:功能組別、選委會,能落實「五大訴求」嗎?
因此,一個支持「五大訴求」的特首,在簡單多數立法會的配合下,可以提出所有功能組別改變選舉方式,也就是彭定康時代「新九組化」的變相直選,令全港每人一人兩票,結構上形同上下議院,那時候,整個議會的組成,會基本上得到充份民意授權,具體甚至會比「六四黃金比率」更偏黃,民間的主要訴求,不可能不通過,那時功能組別是否要取消,就純粹是策略問題,而不再是政府認受性的問題。特首選委會的功能組別,也根據類似原則選出,即同樣可以根據類似準則由特首建議修改,那時候,特首選委的組成,同樣會大致以六四比出現。「泛黃」選委只要根據嚴謹的民調,選出眾望所歸的特首,政府的Mandate自然也會出現,屆時831框架不用取消、也已經被自動繞過,「五大訴求」,除非北京根據湯家驊一類的「法律」意見又搬龍門(這一點隨後再述),看不到不能實現的理由。
任何人的耐性,都是有限的。某程度上,2020年立法會選舉、2021年的選委會選舉,非建制陣營能否過半,是光復香港的最後希望;而只要「淺藍」代理人支持「五大訴求」、也希望「光復香港」,在結構性議題,已沒有「黃」「藍」之分。由於有效的組織票需要一年運作,就算現在才恍然大悟,飲食界外,新工會、商會、企業的註冊,已趕不及今年立法會選舉,但在來年選委會選舉,依然大有可為。假如政府連這些體制內行為也打壓,我不相信在「公務員secrets」看不到斷正的證據。
日前有報導,曾俊華、田北俊等傳統精英有意在來屆選舉「做啲嘢」,似乎潛在名單還在加長當中。以目前政治氣候,這組合在直選無疑兩面不討好,只會被雙方視為「鎅票黨」;但在功能組別,不少界別的「泛黃」票始終不夠,但加上支持「五大訴求」的「良心藍」、「知識藍」,卻或能變天,這就是「淺藍」戰線的關鍵。畢竟是曾俊華在財政司司長任內,決定興建本土派最重視的海水化淡廠,有「港人港水」的先見之明,田北俊也是成功阻止廿三條立法的關鍵人物,後來被北京「搣柴」,現在更明言支持「光復香港」,他們不同披著香港人皮的林鄭月娥,都是真香港人。
九條戰線的默契:假如北京不委任一個非欽點特首……
假如經過這波香港史上最嚴重的政治危機,還是沒有任何改變、甚至進一步收緊,香港上下對整個制度,都會失去最後的信任,順民化、暴民化、移民化,三民都會另找出路,不會再浪費時間在一個被證實的騙局。因此,說這是某程度上的最後一戰,並不為過。
最後問題是:北京會接受嗎?
極端建制派一直吹風,說只要非北京嫡系在選委會得到超過601票,北京就會搬龍門,要麼改變選舉規則,要麼強調實質任命權、不委任當選人,勸大家死心。奉勸這些朋友,假如是真心愛國愛港,就不要添煩添亂,因為真香港人的各條戰線,是互相配合的,假如真的如此,北京面對的不可測性,超乎想像。除了上述全港大反彈,還有由北京摧毀制度的certification:根據《基本法》,「一國」自然有權想怎樣就怎樣,但以後還有沒有人相信你的制度,卻是另一回事。國際戰線下,屆時香港單獨關稅區地位能否保全,中國在此間中美貿易戰的關鍵時刻,能否繼續利用香港「走出去」、避險、吸外匯、當白手套,一律成疑;勇武派幾乎肯定的升級行為,會得到self-justification,假如警方大規模鎮壓,只會讓國際社會certify香港;而一個當選而不獲委任的民間特首,根據國際慣例,已有足夠mandate,像當年北愛爾蘭那樣,出現平衡政府、甚至海外流亡政府。屆時其他路線的潛能瞬間井噴,弄假成真,完全是極左派的責任。
這時候,最愛穩定的「深藍」,就是時候出場了。他們怎樣保守也好,那時也會明白屈小姐一類極左劇本,只會讓香港永久亂下去,讓他們永不安寧,所以理應讓北京、特別是新到任的中聯辦主任理解,中國和香港,本來並沒有根本矛盾,中國在香港的最核心利益,例如怎樣「走出去」,香港最激進的反對派也從沒有系統性針對。港人要求的,本來只是《中英聯合聲明》承諾的真一國兩制,假如能順水推舟,撥亂反正,光復香港,何樂而不為?難道2012年以來,極左代理人興風作浪、破壞香港的證據,還不夠罄竹難書?
明報筆陣,2020年1月20日
臨界值定義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評價
►訂閱加點吉拿棒: https://goo.gl/PXHi3g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 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我們》是一部非常需要消化咀嚼的電影,
在看完之後,它所提出的問題可能比給予的解答還多,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所隱藏的象徵以及訊息比《逃出絕命鎮》還多。
在開始之前,我想請你們先回想這部電影的第一個畫面是什麼?
一段文字,講述美國各處的神祕地下管道,各種鐵路和維修通道。
這些管道實際上真的存在,還是導演喬登皮爾的另一個象徵?
我在看到這段文字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歷史上的「地下鐵路」,
這地下鐵路其實際不在地下,也不是鐵路,
而是美國奴役時期,解放人士幫助黑人逃脫南方的組織系統。
表面上看來,這段文字只是在鋪陳接下來要發生的故事,
但是其實是在奠定整部電影的象徵調性。
在看這部影片的過程之中,請記得,
儘管喬登皮爾一再說這不像《逃出絕命鎮》是個政治電影,
但是這段文字,從一開始就預示了它絕對不只是表面的眼見為憑。
首先,一個極簡的劇情回顧,
女主角艾德蕾德小時候在海灘遊樂園走失,到了一個鏡子迷宮之中,
看到一個長得跟自己一模一樣的分身,從此受到嚴重創傷,
時間來到數十年後,她現在已經成家立業,與家人再度來到那個海灘。
殊不知當天晚上她們就被各自的分身攻擊,
在逃走之後發現幾乎各地都發生這種詭異的現象。
殺掉他們的分身之後成功逃走,
但是我們發現,當年的影子其實將真正的愛德蕾德抓到地下掉包,
所以現在活下來的,其實是分身。
一如《逃出絕命鎮》,喬登皮爾高明地在電影的一路上灑下麵包屑,
鋪陳各種線索,而不是像奈沙馬蘭近年的劇情轉折往往來得有點莫名。
從第一個畫面,電視旁的錄影帶就暗示了接下來的劇情:
《七寶奇謀》主角們在地下的探險;
The Man with Two Brains,其中的科學家發明將意識轉移到體外的頭腦的方式;
以及C.H.U.D 講述下水道的變種怪物到地面上攻擊人群的故事。
有趣的是喬登皮爾在國中時的第一任女友的父親就是C.H.U.D的導演,
the more you know…
接下來也有不少線索,
一家人在海灘上走時影子長得不尋常,暗示著接下來影子分身的出現,
以及在海灘上「紅色」的飛盤剛好蓋住「藍色」的野餐布圓圈,
象徵身穿紅色的影子淹沒地上那些住在藍天底下的人。
再來,蓋博在其中一部分講了一個敲敲門笑話:
「敲敲門」「誰在那」「你」,
結果當天晚上敲他們家門的,還真的是他們自己。
但是也許最難發現的,是這些影子拿剪刀的原因,
艾德蕾德在小時候自己走丟時,在路上看到一對男女玩剪刀石頭布,
而其中的女生則說:「你老是出剪刀」,
這個在被抓走前最後的記憶之一,就是她選擇剪刀作為武器的原因。
當然,剪刀也有其象徵性的意義,以及眾多提到麥可傑克森的部分,
這些都留到待會再深入討論。
當然,對於愛德蕾德其實是影子的這個轉折也有不少線索,
在電影中,愛德蕾德的影子名叫Red,我就姑且翻作小紅,
為了避免困惑,我在接下來會以他們在劇情大部分的角色來稱呼,
穿白色的叫愛德蕾德,穿紅色的叫小紅。
我們在回憶片段之中看到愛德蕾德在走失之後突然失去了說話的能力,
在這個轉折之後,才知道她不是因為創傷,
而是因為她是來自地下的分身,本來是不會說話的。
相反來說,小紅是唯一會說話的影子,正是因為她原本是來自地面上。
而她沙啞而且有如肺部塌陷的聲音,是因為當年她被勒昏所造成的傷害。
而愛德蕾德的真正身分也解釋了她的諸多行為,
諸如在車上彈手指時並沒有跟上音樂的節拍,
或是不善與人交談,
還有在家人都在吃速食的時候,只有她自己吃著草莓,
大概是因為她在地底吃了太多兔子肉,從此就不太吃肉了。
以及在恩布列死後還特地自己下車,表面上是要確認她死了沒,
但是其實是想要在她死前給她最後的安息。
以及看到布魯托緩緩走向火焰時驚恐並且歇斯底里的反應,
都印證了她其實自己是個影子這件事。
但是還有個特別值得探討的面向-愛德蕾德最後真的還是影子嗎?
有沒有可能,小紅,也就是真正的愛德蕾德,
在被殺的那一刻將意識轉移回了假愛德蕾德身上?
我會這樣說是因為愛德蕾德在殺了小紅之後發出了有如野獸一般的嚎叫,
你可以解釋成她只是在那一刻失控而顯露出她的本性。
不過小紅掌控了她的身體這個解釋也不無可能,
因為愛德蕾德提到她來到這裡之後彷彿全身被烏雲壟罩,
有可能是在她來到地面之後不斷地試圖切斷與地面下的連結,
但是地面下的小紅卻不斷試圖加強這個連結,最終的目標就是搶走愛德蕾德的身體。
另一個線索則是愛德蕾德在救出傑森之後撥頭髮這個動作,
我一直不太明白她在此處撥頭髮的意義,直到我看了第三次,想到這個可能性之後,
才意會到:
小紅的髮型是沒有瀏海的,
也許她在把自己的意識轉移到愛德蕾德身體裡之後,
下意識地把自己的頭髮撥回留了多年的髮型。
當然,這只是個理論,
在可能性程度上,
大概是「無限之戰的布魯斯是洛基假扮的」之上,在「瓦里斯是個美人魚」之下。
麥可傑克森在這部電影之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存在,
從愛德蕾德走失當天身上穿著的「顫慄」T恤,
到影子們穿著的單手手套,
到身上穿的紅色工作服,幾乎都跟麥可傑克森有關。
甚至連影子們僵硬不自然的動作,都讓人想起「顫慄」之中的殭屍。
但是這只是個有趣的彩蛋嗎?喬登皮爾只是單純很迷麥可傑克森嗎?
剛剛那是反問句,你以為這是什麼電影?
談麥可傑克森之前,得先知道「雙重性」這件事
某種程度上,在這個IG、網紅的時代,「如何被看見」的重要性早就遠遠大於真實了。
我在Fyre紀錄片以及《英格麗向西》那部影片之中都一再談到,
網路世代只想呈現最完美的一面,只想看到別人最正向一面的心態愈來愈明顯。
這種虛假的雙重性,不斷壓抑自己的影子,
就如《我們》之中住在地底下,永遠不見天日的分身。
雖然說《蝙蝠俠:開戰時刻》之中最著名的台詞
「重要的不是我是誰,定義我的是我的行為」在某些情況下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我們》想要探討的就是
我們是否將毫不考慮前因後果地將這句話套用到所有事上,
讓我們被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所綁架?
就如《我們》之中影子的由來,只複製了身體,但是無法複製靈魂。
繼導演處女作《逃出絕命鎮》令當代影壇驚為天人、並為反諷社會議題類型的驚悚片樹立新標竿後,奧斯卡獎得主喬登皮爾即將帶來自編自導的全新原創驚悚作品。
《我們》以北加州海岸為拍攝背景,由猴掌製作公司(Monkeypaw Productions)製作,女主角由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得主露琵塔尼詠歐所飾演。故事描述一位女子雅德蕾德威爾森和她的先生蓋博,帶著兩個孩子(莎哈蒂萊特喬瑟夫、伊凡艾利克斯飾)一起到夏天度假住的海濱房子,打算度過一個恬靜的夏天。
但一段過去難以啟口的傷痛卻如鬼魅般出現在眼前,接二連三的怪異巧合也相繼發生,對於家人即將遭遇不幸事件的強烈預感,讓雅德蕾德恐懼到達臨界點。
當他們和朋友泰勒斯一家(艾美獎得主伊莉莎白摩斯、提姆海德克、卡莉薛頓、娜亞薛頓飾) 共度一個令人緊繃的海邊聚會後,雅德蕾德和先生及孩子們回到度假小屋休息,卻在進入黑夜的房子前,看見令人毛骨悚然的四個人影,正手牽手站立在他們的車道上…《我們》描述了一個和樂的美國家庭在一夜之間必須挺身對抗一群難以解釋敵人:他們自己的分身
-~-~~-~~~-~~-~-
必看影片: 除了漫威以外 還有哪些電影必看? | 盤點年度十大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dHj...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tln19u00Y/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DeTHZK0Xq7soXW44h01SJGR8r9nA)
臨界值定義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評價
#SBD怪獸講堂 #何立安 #SBDTaiwan #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 #肌督教
🔥肌力訓練是什麼?為何需要提升最大肌力?【SBD怪獸講堂 S1: E4】
加入健身房運動,如果只是單純的流汗滑手機追劇,卻沒有一個有效的訓練方法,長期來看除了效率低落,肌肉骨質神經系統也不會向上適應成長,可能落入無效訓練。
安全與循序漸進的接觸最大肌力,一定需要經由專業的教練指導,透過有效率的訓練週期安排,穩定地監看自己的最大肌力,碰觸到高強度區的徵召閾質,獲得肌肉骨質與神經系統的向上適應。
🚩本集怪獸講堂重點筆記:
➤ "最大肌力是訓練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監控指標。"
➤ "肌力訓練就是透過漸進式超負荷,讓你的最大肌力越來越大。"
➤ "為什麼把訓練標的定義在肌肉骨質和神經系統?是因為它是人跟環境互動,一個有品質生活的最後防線。"
➤ "肌肉、骨質、神經系統只對壓力起反應,它有一個「閾值」的存在,閾值就是門檻/臨界值的意思,訓練如果沒有超過這個臨界值,是得不到好處的。"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 SBD菁英聯盟頭號人物 ★
#SBD菁英體能教練 #SBD菁英聯盟 #SBD頭號人物
#大重量訓練先驅者 #何立安 #何博士
#SBDAPPAREL #SBD台灣攝影團隊
.
【全新限量款 - Eclipse 日蝕黑系列】
現貨上架👇👇👇👇👇👇👇
🚩傳送門:https://shop.sbdapparel.com.tw/
Ecilpse限量配色,由日蝕黑與太空白交疊環蝕而成,為訓練增添獨一無二的色彩,在對抗地心引力的時刻,為你撐腰!😎
#Eclipse #日蝕黑 #2019冬季限量款 #限量依舊殘酷
#護膝 #護腕 #護肘 #腰帶
-----------
😎何立安,何博士
📗學歷:
2011美國春田學院體育博士, PhD
2009美國春田學院肌力及體能訓練碩士, MEd
2004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科學碩士, MS
2000台大政治系畢業
📗經歷:
2012返台任教,歷任:
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專任助理教授及體能教練
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台灣肌力及體能訓練協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亞洲教練科學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2016因反對大學評鑑和教授升等制度,辭職離開文化大學
2016起擔任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總教練
2019 SBD菁英體能教練
台灣SBD菁英聯盟之首
📗運動資歷:
跆拳道五段
巴西柔術棕帶
國術世界錦標賽搏擊項目中華代表隊選手
亞洲盃健力錦標賽長青組國手
跆拳道、武術散打、自由搏擊、巴西柔術教練
📗選手經歷:
2018亞洲盃經典健力錦標賽M1長青組臥舉第二名,蹲舉第三名,硬舉第三名,總合第三名
2011國際巴西柔術總會波士頓國際公開賽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11美國NAGA東岸盃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一名
2011國際巴西柔術總會紐約國際公開賽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10美國NAGA東岸錦標賽壯年藍帶組第一名
2010美國NAGA東岸錦標賽寢技壯年中級第一名
2009台灣巴西柔術錦標賽藍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09台灣巴西柔術錦標賽藍帶組無限量級第二名
2008美國新英格蘭Team Link盃寢技角力賽中級組重量級第一名
2004TFF異種格鬥賽第一名
2004國術世界錦標賽搏擊項目第一名
2004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二名
2003台灣省主席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3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三名
2003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打第三名
2002全國武術冬季聯賽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2正心盃格鬥賽第一名
2001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1全國總統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0台北市中正盃跆拳道第一名
2000台北市青年盃跆拳道第一名
2000台灣省主席盃武術散打第二名
1999全國運動會跆拳道第四名
1999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1998台灣區運動會國術擂臺第四名
1997全國中正盃國術擂臺第一名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kMO_03D0Gc/hqdefault.jpg)
臨界值定義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有學生問我,到底是怎麼樣在教學、專業、工作,還有生活當中,去取得平衡?
他會這樣的問我的原因,是因為他參與我的課程,他發現我會盡可能的去回覆每一個學生寫給我的信。
然後呢,在每一期的課程裡面,我也會開放名額,讓同學可以申請回來當學長姐、回來復訓。
所以隨著我的課程開的越來越多,然後呢我的學生越來越多,那是不是我要照顧的人就會越來越多;然後到一個已經是無法負荷的狀況?
因為我就一個人,而且我的時間有限,那如此這般延長累積下去的話,它一定會到一個我沒有辦法應付的臨界點。
我想他會問這個問題,是來自於他很細膩的觀察,也當然了是來自於對我的關心哦!只是呢,我想透過他問這個問題的機會,來跟你分享一下什麼叫做「界限」?
對我來說呢,所有參與課程的朋友,你寫信給我,我都會好好的回覆;但是前提是什麼?前提就是請你寫信給我;如果你是用訊息的方式,就算寫一樣的東西,我還是會請你寫信給我。
然而當你寫信給我之後,你會在上我的課程的過程當中,明確的知道我最晚會在什麼時候回覆給你。
然而在回覆的內容裡面,我盡可能回答你的問題,但是如果你的問題,超過了這一門課能夠處理的範圍,我也會如實的告訴你。
最後呢,如果你參與完這一期課程,在未來的課程,想要回來當學長姐,來參與復訓的話,我也會明確的告訴你遊戲規則。
不管你是誰,只要你按照這個遊戲規則跟我申請,並且願意配合,你都可以再一次的回鍋、再一次的學習。
所以從我開課到現在,已經有很多很多朋友,他不止一次的參與同樣一門課程;甚至於隨著課程的精進跟改版,他幾乎付了一次學費,但每一個版本他都上過了!
可是你聽到這裡,我仍然沒有回答,我怎麼樣平衡我自己的這個問題嘛!而且聽起來,好像還是會越來越累的感覺。
其實哦魔鬼在細節裡面,這個細節就是,你有聽出來嗎?我的每一個善意的背後都有它的「規則」。
也就是說,有很多學生為了自己的方便,他發訊息給我,而不是寫信給我;那我就明確的告訴他,請他寫信給我,我才會回。
我會一直堅守這個原則,因為如果每一個私訊我都要回覆,那請問一下我還有生活品質嗎?
可是如果一個人,他願意把他的狀況,完完整整的寫一封信給我;那是不是也代表著,他真的想要面對問題,他也才值得我好好的回覆他,不是嗎?所以呢,細節就是我有我的規則!
再來關於回鍋、再次參與課程的部分,其實我也一樣有我的規則啊!這份規則,可以讓我不需要無時無刻的,去應接所有上過我課的同學,來跟我提出,他想要回鍋的申請。
我只需要在規定的時間裡面發出訊息,然後所有願意回來的人,按照規定發訊息給我;這樣的安排對我的生命整體而言,我是不是就不用為這件事情,一直要保持著關注,我可以把我的心力放在更重要、更值得的事情。
或者是反過來說,一個願意配合規則的人,是不是才是真的有心想要回來好好的再次學習的人呢?
如果你聽我的例子,有一點似懂非懂,那麼我再舉一個回到你工作裡面的狀態。在你的工作裡面,你有沒有設下你自己的規則呢?
如果任何人,在任何時刻發訊息給你都要回覆,如果任何人,在任何時刻發郵件給你都要馬上回信;在這樣的狀況底下,先不要談生活品質,你的工作品質一樣會降低很多。
然而如果你很明確的告訴所有跟你一起工作的人,你只會在什麼時候回覆訊息;或者是你只會在什麼時候看信並回信。
那大家不管在任何時刻發訊息給你,或者發信給你,他們心中是不是有一個明確的可預期的結果?
然而如果你已經說的很清楚,但是還是有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在乎你的需要,任意的踩踏你的界限;那我想你心裡很清楚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人,而你可以把他怎樣做擺放。
其實喔我常常說:「生命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而不是每件事上」。
或許立下規則的你,會讓別人覺得好像你有點硬、比較沒有彈性;可是如果你真的知道怎麼樣尊重自己的界限。
你會更清楚的明白這些界限、這些規則,是把你的柔軟、把你的耐心,把你的愛跟關注,投注給那些會尊重你、會好好珍惜你的人,因為你很值得這份珍惜啊!
所以說到這裡,就讓我想到蘇格拉底,他曾經針對兩個詞彙,去做一些定義。第一個詞彙叫做「愛好知識者」;就是「愛智者」。
而第二個詞彙叫做「辯士」,辯論的辯、「辯士」。他說這兩個是不一樣的。
「愛好知識者、愛智者」,他們很知道自己對什麼是無知的;正因為如此,他們對自己欠缺的知識,求知若渴。
所以因為一開始,他就讓大家知道自己的局限跟無知;所以他們在跟辯士辯論當中,他沒有義務要回答任何問題,沒有那種非回答不可的。
但是如果反身到這些「辯士」們,「愛智者」只需要探討、研究他們的答案就好了,完全不必擔心自己會失敗。
然而「辯士」的辛苦就在於,他要處理所有的問題,他要對所有的問題有所回應;這一切的源頭就在於他是個「辯士」,他不是個「愛智者」。
在我自己專業,跟生活的道路上我很清楚知道,我一直把自己定位在「愛好知識、愛智者」;所以呢,我也會很明白的說我的局限。
我會跟我所有的學生講,我不是聖人;我也只是一個學習心理學的普通人。
我能告訴你的、我能帶給你的,那個邊界是非常明確的;一直延伸到我能給你什麼樣的幫助,在什麼樣的前提、在什麼樣的規範底下?
我不會一開始就讓你覺得我是無所不能,反而我會一開始就讓你知道,我是有局限的。
因為我想對於每一個想要追求生命更平衡的朋友來說,第一步或許是要先承認自己的局限。
正因為我們常常幻想自己必須要接應所有的事情、必須要處理好所有的任務、必須要是無所不能的;所以我們一點都不快樂、一點都不平衡。
而也因為你把自己活的跟個「辯士」一樣,所以是不是反過來說,你也吸引到很多根本不尊重你界限的人呢?
或許今天的分享,值得你好好的思考跟體會;然而如果你對於今天的分享,很有感觸、很有共鳴的話,特別是想要好好立下自己的界限、檢視自己的界限。
透過「界限」讓你能夠平衡,也讓你的關心跟愛,投注給那些真正值得的人;而讓那些不在乎你、踐踏你的人,慢慢淡出你的生命主弦律。
如果這是你需求的話,那麼我們最近有一門線上課程,叫做【人際斷捨離】,從即日起,一直到3月13號的晚上12點,這一門課有季節限定的優惠。
你只要在這一段時間,加入這一門課,你就可以用最優惠的價格參與學習。
這一門課由嘉玲老師擔綱,她會讓你很明確的,透過一步一步的學習,學會怎麼樣尊重自己,學會怎麼樣活出一個平衡的人生。
讓那些困擾你的、辛苦你的、不尊重你的,慢慢的淡出你生命的舞台,讓你的生命裡只留下「對的人」。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你是YouTube的朋友,請記得打開訂閱旁邊的小鈴鐺。
然而如果你透過Podcast來收聽我們的節目,那也請你訂閱我們;並且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那麼要是你對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人際斷捨離】,我們在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你的加入,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囉,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HT6gGEcuQg/hqdefault.jpg)
臨界值定義 在 臨界值查表、右尾檢定定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临界值 是在原假设下,检验统计量在分布图上的点,这些点定义一组要求否定原假设的值。这组值称为临界或否定区域。通常,单侧检验有一个临界值,双侧检验有两个临界值。 ... <看更多>
臨界值定義 在 臨界值查表、右尾檢定定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临界值 是在原假设下,检验统计量在分布图上的点,这些点定义一组要求否定原假设的值。这组值称为临界或否定区域。通常,单侧检验有一个临界值,双侧检验有两个临界值。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