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在臉書當醫生了,今晚先生南下高雄不在,閒來無事就聊聊我專長的醫學知識。
最近有名人在家猝死的新聞,所謂人生無常, 人出生於世,也是偶然, 但離開時往往是如此意外 ,很多事無法預料,願逝者安息!
今天想談一些和醫療有關的猝死…
「猝死」通常是心、肺、腦的功能短時間出了大問題,最近有人質疑「癲癇」發作,是否也會導致一個人猝死?在此想藉機釐清某些觀念。
所謂「癲癇」在醫學上的定義是腦部皮質神經元因某種因素產生反覆性、不正常的放電,導致病人的「動作」、「表情」、「思緒」或「意識」發生變化。癲癇多源自腦傷、先天異常或後天破壞 ,極少數才是因為遺傳而來。
醫學上若非刻意加工或瞬間意外導致死亡,不然原因不外乎是:
■ 腦出血:腦出血會導致嚴重的生命徵兆不穩甚至死亡,多半是腦半球大量出血壓迫到腦幹,或出血本身就源自腦幹 ,在年輕人多是動靜脈瘤破裂,年長者可能是三高病導致, 特別是高血壓。
■ 致死性的心律不整(VT)或冠狀動脈近端阻塞造成的大面積心肌壞死,就是醫學上常說的AMI。
癲癇很多是小孩時期開始發作,沒痊癒會一直帶到大人,若是大人才發作的癲癇,通常意味此人有非常嚴重的腦病變或腦瘤,要做詳細的影像檢查和代謝篩檢。
那麼癲癇發作是否會導致猝死?
癲癇發作超過30分鐘無法停止,臨床叫「癲癇重積症 」, 的確有可能導致病人缺氧窒息死亡,但這種案例通常只發生在極嚴重腦傷的病人,且這種人平日就會不時發作,不可能一點症狀也沒有,意思是平日看似正常的人,因癲癇發作而猝死的機率實在少之又少,除非發作時正好高處跌落或在泳池中溺水,這時是意外導致死亡而非癲癇本身。
另一種幼兒常見的抽搐叫「熱痙攣」,顧名思義是三個月到六歲間的幼兒 ,因發燒而引起的抽搐現象,發作時肢體張力和呼吸肌瞬間僵直, 呼吸動作微弱, 供氧不足導致手腳末端發紺、 嘴唇變紫, 常嚇壞年輕父母, 但除非是發作超過15分鐘以上,否則在呼吸道沒全部collapse的情況下 (和上吊者呼吸道全collapse不同),缺氧變化不會導致腦功能受損。
「熱痙攣」通常一兩分鐘就過去了,照顧者不用太擔心, 發作時只要注意幼兒安全,避免嘔吐物嗆到氣道,用退燒塞劑幫忙幼兒退燒即可。
跟大家分享最近看到的一則新聞:
《交通部於6月2日預告修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放寬患癲癇者考駕照規定。若癲癇疾病而可控制達2年以上無任何類型癲癇發作,並取得醫師診斷證明書者,得有條件考領機車及普通小型車駕駛執照,並規範2年期滿須定期換照至公路監理機關定期審驗持照條件。》
前些日子遇颱風天,早晚溫差較大,門診看到很多呼吸道過敏的幼童又發作了。過敏在季節交替時較明顯,台灣夏季持續高溫炎熱,過敏本較不易發作, 但颱風天就是夏季的變天時,所以過敏兒會在此時發作。
過敏除一年季節變化大時較明顯外,一天的時間也是早晚(太陽沒升上來前或太陽下山後)較明顯, 幼童若晚上鼻塞、咳嗽,導致睡眠品質不佳,還是建議要尋求藥物控制, 倘若夏季期間仍需長期使用「治療」藥物, 就要諮詢專業醫師是否使用長期口服或吸入性的「保養」藥物。
最近疫情又起,大家又開始認真買口罩了,除戴口罩外,大家還是要嚴格做好自身的防護措施, 勤洗手 、保持社交距離、遵守咳嗽禮儀等等,不論你是小市民或極極極重要人物, 病毒是否盯上你,還是看你周遭有沒有一堆人染疫傳給你,病毒不會區分人的社經地位,該隔離就隔離, 該戴口罩就確實戴好。
(先生61歲生日了,那天幕僚早早放他回家說要我幫他慶生,我嚇了一大跳,又沒準備他的晚餐,只好端出泡麵加上一盤炒青菜來解決,反正這時代男女平權,他也不會幫我慶生,所以這樣侍候他就好。)
(照片是兒子的慶生照)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今社會西化飲食盛行,隨著年紀增加,我們的血管會逐漸沉積很多垃圾,長久下來就容易積累成斑塊,如果不及時清理,斑塊愈來愈大,血管就會變得日益狹窄,影響供血。而若這個情況發生在頸動脈,就會造成 #頸動脈阻塞 !頸動脈阻塞程度超過5成時,就容易產生血栓,進而引發 #腦中風 。 立達診所周孫立醫師說明,頸...
腦部病變治療 在 Facebook 八卦
連我媽都打來問我為什麼沒上班😅(明明就有預錄啊⋯)本來不想讓大家擔心⋯看來還是得交代一下。
意外之所以被稱為意外,就是因為它總在你「意料之外」。
例如前幾天我動了一個從沒想過會發生在我身上的手術:
「左下肺楔狀切除手術」
經過病理檢驗確認是 #肺腺癌0期,俗稱 #原位癌(癌細胞僅存於肺腺,無淋巴結轉移也無遠處轉移)
先跟大家報個平安🙏🏻:手術很順利,我週末已出院回家。
#我真的覺得自己非常非常幸運
#感謝老天能讓我在最好的時間點發現它
今年一月份,我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做健檢。原本比較擔心腸胃跟乳房:因為我胃腸功能一向不是太優秀,加上家族有乳癌病史(親阿姨)。沒想到以上檢查都還不錯,其他心血管、腦部檢查也都被評為100分,唯獨我萬萬想不到的地方出了狀況:
肺。
我的左肺葉照到了一個0.9cm大小的陰影,而且是醫生比較不樂見的「毛玻璃狀結節」:看起來非實體、有點半透明。一般來說惡性機率偏高,因此立刻轉診至台北榮總,由這方面權威:胸腔外科許瀚水教授,安排進一步確認及後續手術。
1/23健檢發現異常,1/27北榮門診確認,3/16開刀手術。這段期間我過得與平常沒兩樣:照常主持節目(還因手術及後續療養得請假,趕忙預錄)、錄影、受訪、主持活動、開團、煮飯、帶小孩⋯
真的沒有戲劇裡「晴天霹靂」的橋段😂~但忙到夜深人靜時還是不免會想:
從不抽菸、沒有家族病史、沒有明顯二手菸危害、不焚香拜拜、也不是天天下廚⋯
「這東西到底為什麼會來找我?」
不過這種得不到答案的胡思亂想,我最多容忍自己想兩次😂。我寧願把時間花在了解手術的方式、內容,找尋身邊曾跟我一樣的例子,了解她們手術後的狀況、以及需要做什麼好讓自己盡快恢復正常等等。
當然這段期間我比較容易受驚嚇:
✔️空汙嚴重時我特別害怕
✔️鄰居濃重油煙飄進我家時我也很害怕
✔️自己下廚盡量蒸煮並戴口罩做飯
✔️一定放一台空氣清淨機在廚房裡
你或許注意到我剛剛寫了「她」們。我默默觀察身邊跟我一樣、因為照了 #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發現初期肺部病變,手術後確診為肺腺癌0-1期的,很巧的都是女性(我所知道的至少5位)。
我們都希望在疾病初期就能發現並盡早處理,偏偏X光能照到的肺部癌變常常已是二期以上,只有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抓得到初期病變。
我人生第一次照LDCT就中獎😂
你說我是幸還不幸?
我自己覺得我超幸運der😊
能在這麼初期就治療好~
人生下半場可以繼續精彩!
更重要的是:
現在起真的不能只想著顧好所有人、所有面向,得回過頭來好好照顧自己了⋯老天爺用一個不算小的手術+麻醉退後快痛死的傷口警告我:
「#妳以為妳是鐵打的 #但妳真的不是。」
謝謝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的協助
謝謝 #台北榮總胸腔外科 #許瀚水教授 精湛的醫療團隊
謝謝 #台北榮總麻醉科 #丁乾坤主任 及優秀的麻醉醫師團隊們
謝謝 #台北榮總中正樓A154病房 的護理人員
謝謝我的家人(尤其是我先生)的照顧與幫忙
謝謝工作夥伴們低調地協助我在術前安排好所有工作
謝謝極少數知道的親友一直為我祈福
人生總是意外不斷
不逃避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
是我的一貫作風😊
好友問我這消息要公佈嗎?
畢竟很多人忌諱讓人知道自己生病
我想了想⋯笑著說:
「我好像向來沒什麼忌諱⋯如果能因為我,讓更多人警覺該為自己做個檢查,不也是件好事嗎?😊」
我會好好休養!
現在每天認真走一萬步+練習深呼吸
希望術後的第一次兩小時non-stop廣播+直播
還是跟以往一樣膩害😂
(但要是一開始真的會喘⋯也請大家稍微包涵一下😅)
期待很快在節目上與你相見!
Ps. 這次檢查與手術的過程有很多想跟大家分享的,包括:
1️⃣我認真覺得政府應正視:「如何讓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檢查更普及化」這個議題。
2️⃣如何增加肺活量?怎麼做呼吸練習?
3️⃣還有很重要的醫療保險部分,這次我也非常非常有感。
4️⃣當然還有自己心情上的調適⋯我甚至在手術前夕還給兒女各留了一封信🥲⋯這我都不敢跟醫生說,怕他笑我想太多😂~
但還是那句話:凡事都有意外啊⋯
有準備總比沒準備的好,你們說是嗎?😊
(照片是要去動手術前拍的😊)
腦部病變治療 在 江坤俊醫師 Facebook 八卦
有點忘了是去年什麼時候了
她們問我說可以專訪我嗎?
可以幫她們的新書「我們都有病」寫序嗎?
一開始我有點遲疑..
因為
我不知道她們是幹嘛的......
但
後來
我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她們是一群得過病的朋友
她們把她們當時罹病時的心情
和她們奮鬥的過程寫成一本書
我認為這本書能鼓舞很多人
因此我推薦大家去看這本
「我們都有病」
也很謝謝她們對我的專訪
——————-///
他是江坤俊醫師,是台灣知名的乳癌權威,病友都稱他「江神」。
被封神的背後,江醫師說他只是希望可以好好對待每一位病友——哪怕有時,必須得挑戰傳統的醫病框架。
#江神的行醫風格
江醫師的行醫風格,一向以「同理病友需求」、「細心解說病情」為人載道。
一般醫院,大多有一套標準的治療流程,
什麼情況需要手術、什麼時候才能用藥、什麼藥要開過刀才可以開給病人,都有一套規則讓醫生們遵循。
但他提到,有時候「規則」,
卻不一定能符合所有病友心中的「需求」。
#行醫路上的抉擇
江醫師回憶,他曾遇過一位年邁的乳癌病患,堅持不開刀。
對方強烈表態,如果需要動手術才能用藥,那她寧不接受治療。
當時江醫師看看她的報告,再看看一旁心急如焚的病人女兒,
深知眼前的病患如果不開刀、也不吃藥,
情況會非常不樂觀,命不久矣。
「如果你是我,你是要任由病人放棄治療然後死去,還是打破準則救她一命?」江醫師表情嚴肅地問。
他選擇後者。
#同理病人的醫生難題
由於江醫師有時會為病人打破院方的準則,
院內有一些醫師,其實對他的做法不太認同。
他說他可以理解其他醫師的疑慮,畢竟大家都有專業的考量。
但他坦承,以病人需求為優先卻得衝撞體制,
確實讓他心裡承擔了不少壓力。
但江醫師對病人的用心與同理心,
很多病友都看在眼裡,都由衷地感激。
也因此江醫師行醫多年以來,
除了有「江神」的稱號外,也被病友們叫做「暖醫」。
#暖醫稱號的由來
身為一個「暖醫」,江醫師說其實他也只是願意多花一些時間,
和病人好好說明她們的病而已。
江醫師說,即便診間繁忙,多年以來他依舊堅持「多說一點」的行醫原則,是因為他的奶奶。
江醫師回憶起小時候,
慈祥和藹的奶奶,非常寵愛他。
讀大學時,奶奶的肝發生一些病變,開始長時間養病。
離鄉念大學的江醫師,經常掛念奶奶,頻繁地返鄉探望她。
但奶奶的脾氣卻變得越來越差,甚至經常對他破口大罵。
和童年時的溫柔簡直判若兩人——這樣的轉變,讓江醫師開始慢慢疏離了奶奶,甚至不太喜歡奶奶。
#如果當時的醫生可以再多說一點
直到奶奶去世後多年,
江醫師才在醫學的課堂上學習到:「肝硬化」的病人,體內的毒素會無法被排解,容易影響腦部引發「肝腦病變」,進而導致脾氣失控——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
江醫師當時才恍然大悟,
奶奶的轉變,不是出自她的本意、而是因為她的生病。
「奶奶去世那麼久,我竟然是多年後在教科書上看到了真相,才真正對奶奶的離去感到不捨。」
「如果當時醫生有好好說明病情,我就不會誤會奶奶了。」
江醫師惋惜地說。
過去的遺憾,因此在日後成了江醫師的行醫準則:
「寧可多說,也不要少做。」
#將影響力用到對的地方做良善的事
時至今日,江醫師已經是乳癌屆中的權威。
經常受到媒體訪問、上電視節目,他自身經營的社群聲量也很高,發文動輒千人轉發、萬人按讚。
面對自己的影響力,
江醫師說他沒有興趣用這些賺取名利。
他只希望透過影響力幫助到更多需要的病友癌友。
他舉例,有一些原本不願意面對乳癌的長輩,是因為看到他上電視,長輩們敞開心房後,才願意走出家門,到醫院嘗試治療的。
「只要可以讓更多的病友,願意出來嘗試治療,哪怕辛苦,我也會更努力地參與、或自己設計更多節目讓病友面對疾病。」
聊到如何幫助病友,
江醫師的眼睛,總是閃閃發光。
#也歡迎追蹤優質節目
#江醫師說健康
#是江醫師自掏腰包不業配也不接代言的自製節目
#謝謝江醫師為病友做的一切
/
江醫師的粉專 :江坤俊醫師
/
文字:劉桓睿 / 癌友有嘻哈
採訪:劉桓睿
採訪協力:蔡孟儒 / 米娜哈哈記事本
腦部病變治療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現今社會西化飲食盛行,隨著年紀增加,我們的血管會逐漸沉積很多垃圾,長久下來就容易積累成斑塊,如果不及時清理,斑塊愈來愈大,血管就會變得日益狹窄,影響供血。而若這個情況發生在頸動脈,就會造成 #頸動脈阻塞 !頸動脈阻塞程度超過5成時,就容易產生血栓,進而引發 #腦中風 。
立達診所周孫立醫師說明,頸動脈位於喉結(無論男女生)後方大約一指到一指半幅處,主要功能是供應大腦血流。雖然不是所有大腦血流都依靠頸動脈提供,但大部分腦部循環還是靠它協助。
頸動脈阻塞會有那些症狀?
針對頸動脈產生阻塞的原因,周孫立醫師回應,無論是頸動脈的管徑變小,造成血流變少;或因血管管徑局部變小,讓血流通過時產生渦流,並使得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被活化、啟動,進而產生血栓朝腦袋跑去,或直接在原地塞住,造成供應腦部的血流不足,都可能引發相關症狀。
周孫立醫師說明,頸動脈阻塞的症狀很多樣,從輕微到嚴重都有。
輕微症狀:
頭部脹痛
頭暈
注意力不集中
坐立難安
嚴重症狀:
#中風
半身癱瘓
無法說話
意識改變
至於頸動脈阻塞是否會遺傳?周孫立醫師說,頸動脈狹窄的問題是有可能遺傳的,與血管內皮生成的相關因子,以及血液品質、凝血功能是否良好,甚至我們血液的代謝機能等都有相關。
周孫立醫師舉例,很多人會問「高血脂症」會不會遺傳,答案是會的,而高血脂的問題也跟頸動脈是否狹窄、阻塞也有莫大關係。
頸動脈硬化如何治療?
頸動脈內皮刨除術
周孫立醫師舉例,若是今天有水管塞住,或藏汙納垢造成管徑變小,我們最直覺的方式就是「把它清乾淨」。而頸動脈也是相同,我們可透過頸動脈內皮的刨除手術,將管壁清理乾淨。
但血管畢竟與水管不同,假設今天手術是為了清除右側頸動脈,就要確保左側的頸動脈情況是較好的,也不能過度狹窄,能夠繼續維持腦部的血流供應。周醫師進一步解釋,因為進行手術的血管血流肯定很差,甚至幾乎沒有血流;也可能在清除過程中產生血栓,若是兩側血管都無法提供充足的血液給大腦時,對患者本身就會有風險。
周醫師也指出,患者本身的心肺功能也不能有太差,因為手術需要全身麻醉,若患者心肺功能也有問題,則可能導致心跳停止、心肺衰竭等狀況。
「這樣的手術可以有效避免日後再發生頸動脈狹窄的相關症狀,」周孫立醫師提及,手術成功率很高,甚至能夠降低五年後中風的機率,但相對地也得承擔較大的手術風險。
血管支架
另一個較新的方式則是裝設血管支架,利用氣球擴張術擴張血管後,就能在血管中放置支架,確保血流暢通,也能預防血栓的形成。周孫立醫師表示,相較需要全身麻醉的刨除術,這樣的手術方式風險小很多。
藥物治療
此外,有些患者的頸動脈狹窄程度沒有那麼嚴重,可能只有20%∼30%,周孫立醫師說,其實是可以不必透過手術處理,較輕微的症狀會先考慮用藥物治療,預防血栓形成及避免雜質再附著在血管壁上,避免阻塞愈來愈嚴重。
頸動脈硬化的患者,飲食該注意什麼?
少油少鹽少炸物
周孫立醫師表示,就跟平常在談論任何與健康相關的議題一樣,我們都會提到減少攝取油炸物,因為經過高溫油炸處理後,就容易產生自由基等有毒物質,都有可能攻擊我們身體的所有細胞或組織,若在血管內皮上就可能造成硬化、粥狀的動脈硬化,進一步造成血管狹窄、阻塞,更不用說可能造成惡性病變,引發癌症等等。
日常生活中也要限制鹽分的攝取量,周孫立醫師說明,吃下過多的鹽,就會導致血管外的空間有大量水分被吸引出來,此時除了會造成血管內的壓力增加,心臟、腎臟的負擔也會升高。
另外,周孫立醫師也提及,頸動脈同時也是感應器,能夠偵測血液濃度,若身體長期處在鹽分過多,導致血壓不穩定的狀況下,感應器有可能快速退化。此時當血壓變化,身體就會有一些不良的反射出現。
周孫立醫師提醒,不好的飲食對身體造成的傷害都是長期累積的,不會是急性傷害,因此若是不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長久下來對身體就會有很大的影響,都應該盡量避免。
【相關影音】
眼中風 前兆:眼前一黑、秒殺視力 治療:搶救黃金90分鐘【眼科醫師鐘珮禎/健康顧眼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nTJfv3XR3o
這些竟是心臟病徵兆,注意4件事遠離心臟病風險【健康連線/林謂文醫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mTVGgmhY4
坐著踮腳踏步10秒鐘,血管年輕了就能遠離失智中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RR24CvtHA
【相關文章】
走對了,血壓就穩了!院長教你踮踮腳尖降血壓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641
咳嗽太用力七年級男竟中風險癱!醫:3徵兆警覺中風危機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244
突然眩暈會是腦中風嗎?醫師:伴隨4大症狀要小心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710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腦部病變治療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評價
認知障礙症 - 李常威腦神經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FindDoc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FindDoc WeChat : 快徳健康香港 FindDoc
(一)善忘=認知障礙症? 00:08
(二)認知障礙是什麼? 00:51
症狀 00:51
成因 01:24
(三)如何改善認知障礙症? 01:57
(本短片作健康教育之用,並不可取代任何醫療診斷或治療。治療成效因人而異,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療人士諮詢。)
參考資料:
1. Chiu et al. (1998) Prevalence of dementia in Chinese elderly in Hong Kong . Neurology 50(4): 1002-1009.
2. 基本認識. (n.d.). https://www.jccpa.org.hk/tc/facts_on_dementia/what_is_dementia/index.html
3. Ngandu, T., Lehtisalo, J., Solomon, A., Levälahti, E., Ahtiluoto, S., & Antikainen, R. et al. (2015). A 2 year multidomain intervention of diet, exercise, cognitive training, and vascular risk monitoring versus control to prevent cognitive decline in at-risk elderly people (FINGER):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385(9984), 2255-2263. doi: 10.1016/s0140-6736(15)60461-5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腦部病變治療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評價
認知障礙症 專題 - 黃璐璐精神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FindDoc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FindDoc WeChat : 快徳健康香港 FindDoc
(一)年紀大就會有腦退化症? 00:06
(二)認知障礙症會惡化嗎?有甚麽症狀? 00:34
(三)阿兹海默氏症對生活有什麽影響?又應如何處理? 01:46
(本短片作健康教育之用,並不可取代任何醫療診斷或治療。治療成效因人而異,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療人士諮詢。)
參考資料:
1. 認知障礙症成因及分類(n.d.). 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 https://www.hkada.org.hk/types-of-dementia
2. Ngandu, T., Lehtisalo, J., Solomon, A., Levälahti, E., Ahtiluoto, S., & Antikainen, R. et al. (2015). A 2 year multidomain intervention of diet, exercise, cognitive training, and vascular risk monitoring versus control to prevent cognitive decline in at-risk elderly people (FINGER):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385(9984), 2255-2263. doi: 10.1016/s0140-6736(15)60461-5
3. Bianchetti, A., Perotta, D., Cravello, L., Ranieri, P., &Trabucchi, M. (2018). Effectiveness of a specific nutritional supplement on cognitive , behavioral and functional symptoms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 ’ s dementia : caregivers judgments . Results of an observational survey, 68–74.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腦部病變治療 在 血管變窄還可能腦中風,頸動脈硬化,怎麼面對及治療? 的八卦
現今社會西化飲食盛行,隨著年紀增加,我們的血管會逐漸沉積很多垃圾,長久下來就容易積累成斑塊,如果不及時清理,斑塊愈來愈大,血管就會變得日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