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五點.......超爽der~~~~
演唱會前製已進行了100%
只剩下檢查檢查再檢查,準備準備再準備~
出賣Rundown給你們看!!!!!!!!!!!!!!!!
P姊個人是覺得吼~
精彩指數100%
緊密指數100%
驚喜指數100%
期待指數100%
至於帥氣指數嘛......破表了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想看嗎?
.
.
.
買票啊 !!!!!!!!!!!!!!!!!!
http://attshowbox.kktix.cc/events/ianchen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倒下睡死~呼~)
By 打字就最浮誇爆肝指數也破表的P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脂肪肝 不再是胖子專利,高血脂、糖尿病控制不良也會有脂肪肝,而且往往難以察覺。 脂肪肝提升中風、心肌梗塞風險,甚至惡化為肝炎、肝硬化、癌病變, 臺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資料指出,竟高達三分之一的台灣人有脂肪肝,是臺灣人最普遍的肝病! 想改善脂肪肝可以試試日本肝臟科專業醫師提出的「雞蛋減肥法」,幫助遠...
「肝指數100」的推薦目錄:
- 關於肝指數100 在 陳彥允 Ian Chen Facebook
- 關於肝指數100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肝指數100 在 標準型貴賓狗 哈樂 & 哈媚 The Standard Poodle Halo & Hamei Facebook
- 關於肝指數100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 關於肝指數100 在 Oh!特爽Alter song Youtube
- 關於肝指數100 在 Re: [問題] 急! 肝指數降不下來- 看板Doctor-Info 的評價
- 關於肝指數100 在 肝指數700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肝指數100 在 肝指數700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肝指數100 在 肝指數多少算嚴重? (第2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肝指數100 在 GOT、 GPT等肝功能指數正常,為什麼會得肝癌?有這些徵兆 ... 的評價
肝指數100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41萬劑AZ疫苗,28日開打 5萬警消列優先》
https://news.tvbs.com.tw/life/1516552
【紐約市公立醫院擔任內科住院醫師---張凱銘分享,5-14-2021】附上分享:
其中AZ副作用:1)亞洲人比白種人少:2)國際因多起經驗,血栓可監控、醫治請參考: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
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
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
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
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
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
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
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
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
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
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
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
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
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
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
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嬌生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
*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
*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
*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
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
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
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 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
*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這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
*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
*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
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
目前僅有美國Pfzier、Moderna 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
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
*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Thank you for this most interesting consultation, allowing 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case. I shall continue to follow up with you.
肝指數100 在 標準型貴賓狗 哈樂 & 哈媚 The Standard Poodle Halo & Hamei Facebook 八卦
一早..又..吐....了...
前天晚上不愛吃飯
半夜還吐了一床
記得去年也是這樣
因為吃抗生素的關係
肝指數都快破 2000 " 正常是100內 "
查了下抗生素 Nitrofurantoin
文中說厭食嘔吐很正常
吃一陣子就會消失
昨天費盡心思哄牠吃飯
因為抗生素的藥要準時吃
今天早上吃什麼吐甚麼
飯呀藥呀完全不保留
立馬打電話掛號去
竟然早上休診
望著窗外的雨
鄭哈樂, 你..哪..ㄟ....甲歹顧
肝指數100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脂肪肝 不再是胖子專利,高血脂、糖尿病控制不良也會有脂肪肝,而且往往難以察覺。
脂肪肝提升中風、心肌梗塞風險,甚至惡化為肝炎、肝硬化、癌病變,
臺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資料指出,竟高達三分之一的台灣人有脂肪肝,是臺灣人最普遍的肝病!
想改善脂肪肝可以試試日本肝臟科專業醫師提出的「雞蛋減肥法」,幫助遠離脂肪肝!
日本肝臟科診所院長川西輝明表示,他從小學到高中都練柔道,肌肉發達,體重約90~100公斤,
後來考試過程中胖了不少,當上醫師時竟胖到128公斤,也罹患了脂肪肝,
肝功能指數AST、ALT數值飆升到60~80(正常值約在30以下),
肝機能數值γ-GTP更飆到180〜200(正常值約在50以下),數值高得驚人。
雞蛋減肥法非常簡單,單純只是把白飯、麵、麵包等主食換成雞蛋,其他該吃的配菜都照吃不誤,
且雞蛋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調味烹調,川西輝明三餐這樣吃,漸漸發現,早、午餐都不會特別餓,
再也不會暴食,餐間餓的時候則選擇吃適量水果。調整飲食後一年瘦12公斤,
身高188cm的他原本128公斤左右,2年下來降到107公斤,相對健康許多。
更重要的是肝指數順利恢復正常,心律不整和痛風也好轉了。
川西輝明醫師參考腦神經外科醫師崎谷博征提倡的「原始人減肥法」,設計出「雞蛋減肥法」,
成功瘦下來,肝功能指數也大幅改善!「雞蛋是非常好的食物!」他解釋,
過去研究指出雞蛋讓膽固醇過高,但許多醫療研究已經替雞蛋平反。
日本健康專欄作家平野智美也指出,蛋中含有的甲硫胺酸對肝臟有幫助,
可以提高代謝、排出肝臟毒素,避免肝臟脂肪囤積。
雞蛋減肥法這樣做
將每餐或其中一餐的主食(飯、麵、麵包等)換成2顆雞蛋即可。
雞蛋的料理方式不限,荷包蛋、茶碗蒸,甚至做成雞蛋點心都可以。
調味方式不特別限制。
【相關影片】
早餐的護肝夥伴,蛋提高肝機能促代謝助排毒
https://youtu.be/slVzIAWXBU8
一天一顆蛋,葉黃素最多最護眼
https://youtu.be/fozcKman9Tg
早餐一顆水煮蛋,10天自然瘦2公斤
https://youtu.be/cfBUPIjaO_Q
【相關文章】
一天一餐雞蛋減肥法,肝臟科醫師逆轉脂肪肝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662
每2人竟就有1人脂肪肝!做這項運動能夠有效逆轉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656
日本最新減肥法:這3樣吃飽還能健康瘦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149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肝指數100 在 Oh!特爽Alter song Youtube 的評價
台中張姓女警改編訴說警察的無奈,與社會的變化
並期盼社會能越來越好。
*影片中附有台中張姓女警想對社會大眾說的一段話!
歌名:母系社會
原唱:阿密特
作詞:陳仨
作曲:愛力獅
編曲:陳君豪、梁思樺
改編:台中張姓女警
我每天巡邏備勤值班交整
燃燒生命任由 肝指數上升
你覺得我是為了什麼如此犧牲
曾經為了正義為了打擊罪人
現在卻只為了家庭為了生存
過多要求 大家卻忘了 我也是個人
我努力工作 卻被罵的像狗
你報案我開單 今天為何要被砍
不要再說 為什麼 你不帶槍
因為我根本就不可能 開槍
警械使用條例再不修的話
你想 你想
不要再讓 警察尊嚴 放地上踏
不要再讓 我的弟兄 陷入危險
我能否奢望上位者保護我們
還是 繼續 草菅警命
我只是 希望有人理解我們
矛盾處境 讓我都快要瘋了
保護他人而開槍卻賠錢 怎麼回事
難道我 應該挺身而出 獻身
殺我吧我是公僕專門犧牲
因為我腰間的槍根本只是裝飾
社會在改變 法律難道不用變
什麼時候修法 我能否等到那天
我會期待 穿上制服不再沈重
象徵公權力 這代表著光榮
我願意 打擊犯罪維護治安
只要 你能
給我尊嚴 請你們站在我這邊
修改法律 需要你們的應援
我只是想好好 的守護 這家園
有你 有我 的這家園
我的心中 還存有一點點熱忱
還沒熄滅 的是你我的警魂
我很自豪我有能力能保護人
但是 但是
不要再讓 警察尊嚴 放地上踏
不要再讓 我的弟兄 陷入危險
我只是想好好的守護這家園
快點 修法 還我 尊嚴 還我 尊嚴
尊嚴
-----------------------------------------------------------------------------------------------
► 你訂閱Oh!特爽了嗎? →http://bit.ly/2nEOWLJ
► Oh!特爽是誰?→http://bit.ly/2xN9aZH
-----------------------------------------------------------------------------------------------
【Oh!特爽 的人氣影片】
►【100位歌手】不負責任的模仿 → http://bit.ly/2kik9F5
► 【44位歌手】不負責任的模仿 → http://bit.ly/2fEYm54
-----------------------------------------------------------------------------------------------
【追蹤Oh!特爽】
► Facebook http://bit.ly/2nojOxv
► YouTube http://bit.ly/2nEOWLJ
► E-mail yuhsi1986@gmail.com
-----------------------------------------------------------------------------------------------
肝指數100 在 肝指數700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肝發炎指數異常!到底要不要緊? -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2020年4月15日· AST、ALT數值偏高,有許多可能的原因,在台灣應優先考慮的就是B肝和C肝這兩種肝炎病毒。 ... <看更多>
肝指數100 在 肝指數700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肝發炎指數異常!到底要不要緊? -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2020年4月15日· AST、ALT數值偏高,有許多可能的原因,在台灣應優先考慮的就是B肝和C肝這兩種肝炎病毒。 ... <看更多>
肝指數100 在 Re: [問題] 急! 肝指數降不下來- 看板Doctor-Info 的八卦
※ 引述《roina (累.....)》之銘言:
: 感謝你的回覆!
: 接下來三次的抽血結果
: GOT GPT已漸下降 尤其是GPT
: GPT 1932-->2906--> 3371-->4308---> 2471-->1500-->700
: GOT 744-->1237-->1652-->1482--> 328-->200-->100
: 凝血 也是有進步
: 也不再會嘔心、嘔吐了
: 食慾變好
這是好的現象
病人症狀改善通常早於實驗數據改善
: 唯一還讓人擔心的是黃疸現在還是很高
: 12----->14.5
黃疸的絕對值雖然重要
但是變化的速度也很重要
就像在一輛失控的車上踩煞車
車子不會馬上停下
而是會減速
因此當你看到黃疸上升的速度趨緩甚至持平
大多數的情況黃疸就會下降
只是下降多快、是否降到正常值
決定於患者殘餘的肝功能多少
一部份的人會經歷在一個範圍內黃疸起起伏伏
以數週的時間階梯式下降
也有人像溜滑梯一樣在10~14天就幾乎恢復正常
不論是何者
都比黃疸一往無回上升來得好
這樣代表這顆肝已經不行了
: 且阿摩尼亞很高 目前值 210
: 體內的阿摩尼亞太高 病人出現下列症狀
: 四肢無力、手腳會輕微抖動、講話速度變慢、有點恍神
: 情緖容易激動、有一點嗜睡
: 神智有一點點不清楚 但跟他說話 他說他都聽的很清楚
: 晚上會變的容易煩躁 會一直吵著睡不著
: 昨天醫生已投藥 讓他喝下一種會排阿摩尼亞的液體
: 開始有排便、排氣
這是肝腦病變的表現
醫師大多會開立 lactulose
這是一種幾乎不被人體腸道吸收的醣類
在遠端的腸子被細菌分解後會產生有機酸
幫助把血液中的 NH3 交換出來形成 NH4+ 從腸道排出
同時也有緩瀉的作用
比較輕度的肝腦病變使用 lactulose 效果都還不錯
有時口服加上灌腸 2~3天就可以觀察到臨床改善
但如果效果不好要考慮幾個可能性:
病人肝衰竭並沒有變好、
有其他間接導致肝腦病變的因素
常見的有消化道出血、感染症、低血鉀、代謝性鹼血症
或者合併有其他代謝性腦病變的狀況,如低血糖
: 黃疸指數&阿摩尼亞 要怎麼能夠才能降低?
: 大約需要多久時間才能改善?
或長或短,每個人都不一樣
黃疸在大部份的情況都是等待他自己降下來
以B肝的情形來說除了抗病毒的藥物之外
沒有什麼特別有效的藥物
而非藥物的治療有是有
但並非常規且需自費
譬如血漿置換 (plasma exchange)
或俗稱洗肝的白蛋白透析技術
如 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簡稱 MARS
這些方式有點像是洗腎一般
將患者的血液引流出來做血漿交換或者用高濃度的白蛋白以及樹脂
把血液中的「毒素」給交換出來
進而降低血中黃疸的濃度
對於改善肝腦病變症狀也會有幫助
即便如此,不論是血漿置換還是MARS
雖然能夠改善數據和一些臨床症狀
但對於病人整體的存活率尚無足夠的資料證明有效
因此並不是所有的醫師都會主動採用
: 飲食上除了要減少蛋白質的攝取 還需要注意些什麼嗎?
避免使用不必要的鎮靜劑
避免脫水、低血鉀
小心注意任何的感染或出血徵象 (譬如寒顫、解黑便甚至血便等等)
肝衰竭專一性的治療很少
主要都是在處理症狀、避免病發症發生
如果有在作肝移植評估,仍然可以進行
除此之外,就只有一個字
「養」
加油唄
希望過幾天有好消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4.247.10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octor-Info/M.1424165978.A.29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