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會更好
歹勢,這篇文章很長。因為有一些回故鄉服務的心情和規劃,真的很想和你分享......
高雄,是我的故鄉。回到高雄服務,我和大家一樣都希望高雄「明天會更好」。我要求同仁施政不分黨派、不分顏色,只要民眾有需求,就全力努力。
抱著更謙卑的心情,有做得不夠好、不夠快的地方,一定加緊改善,更加紮實做好產業實力與建設。
高雄市議會今天進行施政報告與質詢,我針對市政四大優先政策,加速產業轉型、增加就業、交通建設、改善空污進行報告,也將加強工安、治安,並顧好教育與生活。
台灣在後疫情時期,面臨全球整體供應鏈重組及國際新秩序架構,面對全球疫情肆虐,台灣因防疫成功,維持安定生活,經濟成長也逆勢成長,在經貿架構上也受國際矚目。
除了今年八月,火車站帝冠式建築,將移回原址中軸線外,接下來高雄也成功爭取到「2021國慶煙火」及「2022年台灣燈會」及2022「台灣設計展」,希望展現高雄國際港灣城市的新氣象。
👉#加速產業轉型
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中央5年內投入110億,市府招商再加碼。已有114家業者加入5G AIoT聯盟;中華電信及31家大廠已進駐亞灣成功大樓。
仁武產業園區:已有265家廠商洽詢,將以先進產業、高值、高薪、低污,優先入園。
橋頭科學園區:年底將可選地建廠。已有日月光、智崴、國巨等15家廠商,簽訂合作意向書。
投資高雄事務所:專人專案服務重大投資,至三月底,總投資金額超過3300億。
半導體高雄隊成形:穩懋、穎崴、華爾卡、英特格等大廠陸續投資、加碼搶進高雄。
👉#增加就業
青年產創基金整合運用:增加基金額度到四億元,整合各機關資源,在不同行業(包括青創事業、文創事業、農漁事業、5G AIoT新創)實質協助青年。青年失業率已從上半年13.9%降至12.4%。
👉#交通建設
岡山路竹延伸線:2A階段已於110年3月獲行政院核定,市府配合相關車站辦理都市計畫變更,提早於今年年底動工。
黃線、小港林園線:加速力拚111年動工。
輕軌:輕軌大南環(C32~C1~C17)正式投入營運。
去年底宣布二階輕軌復工,今年4月環境差異分析已審查通過,C17~C20(鼓山附近路段) 將於今年年底完工C21A~C24(美術館段) 將於111年底完工,C24~C32(大順路段)則預計於112年底完工,市府會釋出最大的誠意,為高雄市的公共運輸創造最大效益。
打通道路動脈:中博高架橋今年2月27日至3月8日,以9天拆除引道開放通行,取代原有2個月的工期,減少對市民用路的不便。同盟路地下道拆除18天完工、九如陸橋拆除今年底動工、國道七號(目前已進入二階環評)、及向中央爭取興建高屏第二快速道路。
共享運具:UBike2.0已有906個租賃站,已超過800萬人次使用,高雄市是全台唯一擁有公共自行車、共享電動自行車、共享電動機車、共享電動汽車的城市。
公車式小黃:今年新增阿蓮區的路線,目前路線數達53條,涵蓋31個行政區,路線規模為全國之冠,未來會持續進行「庄Car雄好行-公車式小黃2.0」計畫,彈性預約服務,支持偏鄉運輸。
👉#改善空污
高雄能源轉型五大原則是減煤、增氣、綠電、反核、區域均衡。
我上任後,要求提早完成高雄市744座工業鍋爐改善,在去年年底,全數改善完成,時程整整提早1年半。並與國營企業+前20大企業共同合作,減少污染排放。
市府並積極與興達電廠溝通,在秋冬停止2部運轉,另2部機組發電負載量降至65%(停2減2),在供電無虞的情況下,減煤量由35%提高至50%;秋冬減煤時間再延長,前後共計1個月。同時,也排定3個階段燃煤機組除役及新燃氣機組投入商轉時程,要求提早到114年除役。
大林蒲遷村:整個遷村作業一定保障居住生活權、財產權及社會權,並持續與居民溝通,4月10日成立「大林蒲(小港沿海六里)遷村服務中心」作為單一窗口,達成共識才會歡喜搬新家。
👉#顧教育
校園霸凌零容忍:成立「校園霸凌事件調查小組」,並以多元管道受理。
班班有冷氣:中央補助35.4億外,市府也相對籌措了3.5億,預計110年底完成冷氣採購安裝,並引進能源管理系統、太陽能光電系統。
國際暨雙語資源:市府110年編列1.49億元比109年預算6129萬,增加2.43倍。將擴增在地雙語人才資源,開設雙語師資學分班,同時優化雙語學習環境,試辦雙語特色學校聯盟,支持偏鄉雙語資源,讓偏鄉科技化雙語學習資源倍增。
設置運動中心:目前鳳山運動園區內的運動中心已開始第二期試營運。
未來中正技擊館將改造成平價運動中心,預計今年12月前可加入營運,另爭取中央的經費,在3處設置全民運動館,並運用既有校園空間5處打造運動中心。持續結合捷運、社宅,聯合開發。
👉#好生活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預定7月正式營運。
社區關懷據點:110年預計設置450處,目前已設置426處,110年預計可達500處。提供健康促進、多元餐飲、培力社區志工等服務,讓長輩舒適在地安老。
長照據點:目前共佈建364處家C級巷弄長照站和日間照顧中心64間(分佈在51學區內),長照涵蓋率已自109年6月43.66%,109年底提升至54.61%。鳳山93期市地重劃區將增設多功能社福中心。
公共托育普及:110年原定目標值24家,已提前達標。目前已於22區設置26家公共托育據點,可收托898名未滿2歲兒童,後續將運用公有閒置空間及社會住宅場地佈建,預計明年底可達30區51處。
公共幼兒教育:包括公立幼兒園和非營利幼兒園,持續努力達到4成目標,111年目標晉升為六都第二名。
坐月子到宅服務:5/1起,現行補助額度從原第1胎80小時(價值2萬元)提升為100小時。
普建社會住宅:將興建至少8800戶,遍佈13個行政區。目前已完成363戶,仍有凱旋青樹、鳳山牛潮埔段及左營興隆段約245戶興建中,岡山大鵬九村社宅,預計今年8月動工,大寮捷運機廠社宅第一期400多戶,今年年底發包,而前鎮亞灣智慧公宅,目前規劃設計中。
鐵路綠園道:目前開放進度達80%,整體園道工程將於今年6月完成,綠園道總面積約為8個中央公園。
新動物園運動:動物園將自今年5月起至明年10月休園,整建立體化動線。未來將以3個主軸呈現—動物的自由之地、親子的同樂天堂、空中漫步長廊。
農業、養殖漁業天然災害保險:109年10月起開辦農業保險,中央補助50%、高雄再加碼補助20%,110年度再提高補助,讓漁民僅負擔1/4保費。
農業用水權免規費:有效管理水資源、減低農民負擔,免收包含登記費、履勘費、臨時用水執照費及狀照費等規費,共計2,700元,並自去(109)年10月21日起生效,期望減輕農民的經濟壓力。
農漁業產銷:與大型通路、電商平台合作,持續拓展國內外銷路。
針對新住民、客家、原鄉文化傳承,全力推廣與保存。
👉#加強工安、#治安 等
旱災因應超前部署:已召開2次抗旱小組會議,啟動水源調度與旱災應變措施,同時增加南化水庫連通管出水量,補充大高雄水源。新增3處伏流水、盤點抗旱水井、提前要求公立游泳池暫停營運等重要提前因應旱現的作法。
路平更精進:109、110年都增列5億元的道路養護經費,以每年23億持續改善路平;使用改良後的「改質 III型瀝青混凝土」, 增加道路密實度;每年減少道路挖掘數 10%、道路挖掘後回填品質抽驗率,自5% 提高至50% 。力求原高雄縣、高雄市道路「高高平」。
工安再精進:
今年多項建設及建案增加,帶動民間建案增加,今年相較於去年施工案件數增加2倍。
針對石化業,將強化歲修作業安全,今年2-3月完成林園23家石化廠聯檢;4月會完成其他57家高風險石化廠檢查。
針對侷限空間作業,共辦理22場宣導場次,含兩場觀摩會,並成立通報群組,列管追蹤。
針對營造業,3月已完成280處15樓建築工地稽查,4月6日市政會議通過強化工安實施方案,希望以建商自律、市府稽查、公私協力三方面強化,目前共計檢查181件工地242家事業單位,停工22件、罰鍰159件,罰鍰金額共計731萬元。
治安維護:以108年及109年發生數比較,全般刑事案件,109年發生數減少1431件;暴力犯罪案件,109年發生數減少12件;重大刑案發生數減少15件。整體治安狀況呈現發生減少的平穩趨勢,市府都會檢視相關治安數據分析,針對治安熱點,持續掃蕩犯罪、查察槍枝、增加見警率,加強治安維護,同時加強警察與消防同仁的裝備,包括警車、防彈背心、警用無線電汰換,消防車輛與裝備汰舊換新。
防疫:登革熱本土零病例,持續加強邊境防疫、孳生源清除。過年期間防疫津貼加碼,相挺醫護與防疫團隊。
易淹水區域改善:
而汛期來臨前,加緊改善易淹水地區,包括大寮、林園、岡山、美濃等地,中央地方共協力投入18.61億,其中岡山地區預計111年4月完工;大寮、林園地區排水整治預計111年底完工;美濃地區排水改善111年6月完工。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Din Xiao-Y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好久不見的大台北親山步道特輯更新啦!羽登山終於又來了!這次帶大家來台灣唯一的活火山~就在陽明山的大屯山!路線是從鞍部停車場出發到二子坪停車場~接著直達大屯山主峰!不得不說這裡直線上升的道路超美!好多花朵和台灣特有種昆蟲出沒!話說已經五月了竟然還是這種天氣!這霧茫茫的天氣爬山超級有神祕感啊!第一次感受...
「老地方觀機平台路線」的推薦目錄:
- 關於老地方觀機平台路線 在 陳其邁 Chen Chi-Mai Facebook
- 關於老地方觀機平台路線 在 譚蕙芸 Facebook
- 關於老地方觀機平台路線 在 譚蕙芸 Facebook
- 關於老地方觀機平台路線 在 Din Xiao-Yu Youtube
- 關於老地方觀機平台路線 在 Din Xiao-Yu Youtube
- 關於老地方觀機平台路線 在 Aiky一點GO瘋旅行 Youtube
- 關於老地方觀機平台路線 在 台北景點| 爬山| 最快到達老地方觀機平台| 劍潭山親山步道| 張離 ... 的評價
- 關於老地方觀機平台路線 在 劍潭山親山步道通北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老地方觀機平台路線 在 俯瞰台北全景的老地方觀機平台 (內附路線圖) - 個人看板板 的評價
- 關於老地方觀機平台路線 在 中山北路士林官邸可以直接橫穿到[老地方觀機平台]??!! 的評價
老地方觀機平台路線 在 譚蕙芸 Facebook 八卦
[用別人的十年來換回自己的十年]
理大圍城十多天,千人被困,先後有人逃脫、被抓、死守。機緣巧合下,我遇到一位曾經被困理大的女生,她詳述自己逃生的經歷,十二小時內三度逃脫失敗,最後成功以游繩離開,現在回想,她深感僥倖,卻遺下滿腔內疚。她形容,千人被困,有千種心情,她只能敘述自己看到和感受到的事。
女生叫阿詩(化名),她在11月17日星期日傍晚進入理大,她說,數月來,她有幾位相熟的示威者,成立了一個小隊,經常一起行動,她入理大時,戰況已激烈,裝甲車被燒,水炮車沒法向前,勇武示威者人數多,士氣高昂,基本上所有作戰點她都擠不進去,「夠人」之說響徹理大校園。
她一度只在一條炸了的橋邊行行企企,跟警察對罵,「很老套地,我當晚除了遞火魔(汽油彈),只跟警察宣讀了抗爭宣言。」
她記得大家意志高昂,飯堂裏遇上隊友,大家還談論當晚戰蹟,她形容該晚為多月「首次把水炮車擊退」。的確,那天在漆咸道南十字路口,筆者目睹水炮車向人群射水射了整個晚上,示威者全身染藍,即使水裡含令皮膚灼熱的化學成份,但抗爭者仍以汽油彈及磚進攻,水炮車沒法前進。
我問那種作戰心態是怎麼?阿詩想一想形容:「是憤怒,也是忟憎(受夠了),覺得每一次都是我們後退,能不能有一次我們想辦法進攻?是退無可退的心態。」
跟阿詩談,你會發現抗爭者和外界,出現一種資訊落差。我問,11月17日傍晚警方清楚警告,理大是暴動現場,警員有機會開實彈,記者也拍攝得警員手持自動步槍,她知道嗎?
她說,17日那個晚上,大家未感受到有機會圍城:「腦海裡沒有想過被圍,因為之前每一次,我們都可以成功離開。」
她形容,整個晚上,前線以外,校園裡氣氛其實輕鬆。我也目睹外圍在燒車燒橋,校園裡有人還癱軟在椅子上打瞌睡。
阿詩說,整個晚上,校園裡飯堂、體育館作為的休息室,百計人席地睡覺,翌日凌晨五時許,她還在刷牙,忽然聽到有人大喊:「起牀啦!起牀啦!打到來了!速龍衝進來了!」氣氛一度緊張,她說,當時校園裡還是可以,大家覺得外面設了重重路障,有大量汽油彈待命,感覺警察不會那麼易進攻入來。
其實凌晨五時半,直播新聞的畫面嚇人,速龍已一度衝進校門,揮棍抓人,抗爭者焚毁雜物,校園門口陷入一片火海,阿詩說:「那個畫面我當時看不到,後來才看到」。顯然,市民安坐家中接收的資訊,有可能比圍城內的人更快更多。
阿詩當時一心只找路走,她跟隊員商討,凌晨六時試一試逃走,一度走到學校後面的公路邊,然而其中一個中學生隊員好像仍未睡醒,沒有躡手躡腳走路,給防暴警發現了,唬嚇他們,整隊人後退回校舍。後來再看新聞,知道義務救護員及記者均被捕,「此時知道走不了,被重重圍困。」
晨光初現,迎來了校園凝重的氣氛,阿詩說,校園仍有百計人在走來走去,大家都卸下全副黑色衣物,丟棄了保護裝備,好以一個普通人的裝束準備離開。「校園氣氛尚算平靜,但你感覺到小小緊張,大家都盡量找路走。」她們聽到有提議,到平台集合,一起衝出校園。
中午前,有約六至七百人嘗試從理大正門衝出去,阿詩是其中一人,她當時臉上只戴着防護力弱的N95口罩,雖然防暴警沒有衝前,但向人群發射了催淚彈,眾人沒法向前,唯有回到校園,阿詩仍未覺得太擔心:「那種心態是人夠多,一起互相掩護,都是漫無目的去衝,覺得要離開,不想坐以待斃。」
第二次逃離失敗,她又跟小隊回去休息,偶爾小睡,或吃點乾糧繼續籌謀:「吃了催淚彈根本沒胃口吃東西,但不吃東西又沒有體力。」她認識的長輩發訊息鼓勵她:「心存希望,靜待時機。」阿詩坦言,她沒看到有人寫遺書,大家情緒不是太激動,因為當時一心一意只專心想如何找路離開。
父母家人向她發出追魂訊息,讓她緊張。但同時亦有友人不斷提供逃走路線。她聽到有救護說,有人嘗試爬渠離開,於是隨大隊走到理工大學平台下幽暗的車道,只見十數人不斷圍在揭起的渠蓋討論,有人嘗試爬進去,但探過路後又爬出來,「有人說太臭,受不了,有些路是死巷,有些渠又不知道走去那裡。」
直至中午時份,另一批數百人,又聚在正門,決定再衝去一次。第三次逃走,令一直比較冷靜的阿詩情緒崩潰。
她回憶到:「走出正門之後,我向左轉,那條公路很長,警察開始發射催淚彈,煙霧非常濃密,我第一次發現,我們設計的路障令我們逃生更困難,我只戴着一個單嘴防毒面具,一個泳鏡,一邊爬路障一邊跑一邊吃催淚煙,我發現呼吸不了,覺得想窒息,鼻水跟汗水混在一起,最後我連防具也脫下來,發現沒法走了,唯有跟大家爬鐵絲網回來,怎知鐵絲網鉤爛了我的褲子,臂部皮膚刮了一道血痕,然後再抱着樹幹滑下來。」
筆者後來回到理大校園,可見校園外的鐵絲網上,掛着逃生者遺下的背包、運動鞋,可見眾人逃走時的驚險和慌亂。
「後來有人告訴我,煙霧之中,有防暴警在我旁邊伸手想抓我,幸好一個男生抓着磚頭給我擋了,我才沒有被抓。我一邊跑,一邊聽到後面有人喊:『救命呀!我想走呀!』,後來我在校園抱着隊員哭了,她說擔心我被捕,我也崩潰了一起哭。」
阿詩說,那一刻逃脫不成功,忽然悲中從來:「真切感覺到,好像經歷了一個死亡的關口,好貼身感覺到,那一刻像一個戰場。我覺得好像永遠鬥不過那班警察,因為他們有武器,我們沒有。我想到,為何政權要對我們這班年輕人趕盡殺絕呢?」
她打電話給最親的哥哥,崩潰地哭,說很絕望,怎樣也沒法逃出生天,也託哥哥跟父母說對不起。哥哥當天沒有上班,專心留在家裡幫她,掛線前哥哥說了一句:「現在沒有人可以幫你,只有你自己,你要堅強。」阿詩的家人一向支持運動,但沒有她走得前,阿詩說,現在回想哥哥的話,也覺得感動。
差不多黃昏了,那個星期一,香港人很多也沒有上班,走到街上抗爭,說要用不同方法「救理大」,阿詩說,有一刻,在理工大學校園裡,聽到遠遠傳來隱隱約約有人喊口號:「光復香港……聽到也是感動的,覺得真是有人想去救自己,但還是振作起來,自己先救自己。」
哭了十分鐘,阿詩與隊伍又小休了一陣,替電話充電,與大家交流逃走路線。很多路線有人成功逃離了,一會兒又被警察發現封鎖了,訊息混亂。阿詩從遠處觀察到,校園有一條天橋下是公路,有人聚集,後來更跨出欄杆站在狹窄的平台上,向下張望。天開始暗,不久見到有人從橋上沿繩索滑下公路,並有電單車接應。
「最初感覺這方法很不安全,這麼觸目,這麼張揚,怎可能呢?擔心是不是一個陷阱。」最奇怪的是,遠處有防暴警察駐守,肉眼是看到有人游繩離開的。她半信半疑,跟隊員走去查看其他逃走路線,後來還是折返,有隊員決定,大家一起以游繩離開。
阿詩一生未嘗過滑游繩,她說,以前也有做運動,但體能一般,看到那個相等於幾層樓的高度,有點畏高,但也不能想太多,「其他人很好,說讓女孩先滑下去。」她就握着繩子,「瀡」一聲滑下去,她回憶道:「過程比想像中快,但當我滑下去時,臂部着地,幸好地上有雜物墊着,但附近有些玻璃碎,應該是示威者扔下去來嚇怕警察的。」
每一次聽到抗爭者發現,自己最初設置的路障、扔下的玻璃瓶,最終讓自己逃生更困難,聽着的人也感到揪心。當晚警察有向游繩發射催淚彈,但阿詩說幸好不太頻密,可以忍受。但由於游繩時她沒有戴手套,手掌皮膚被繩子割傷了。
她說,到達公路時,她奔向附近在待命的電單車。電單車上已載着另一名剛逃脫的男孩,她是第二名乘客,她說,自己沒有坐好,勉強夾着座椅被送到橋頂,又被轉送到另一輛私家車上。她回憶說,整個過程迷迷茫茫,都是家長們扶着她「小心一點」,那是唯一一句從陌生人口中不斷說出的話。
這些義務來接送的車子,在運動中被稱為「家長車」,開車的義務司機叫「家長」:「坦白說,到今天完全想不起家長的樣子,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很多人是中產,他們真是很疼錫我們,做到與我們同行。」
家長把她送到九龍鬧市,司機還叮囑:「我們很多人支持你們年輕人的,但下次真是要Be Water(更流動地抗爭了)。」阿詩說,直到車子入到市區,她的心才定下來,覺得真是離開了。
筆者當晚在另一處曾目睹逃脫者被家長接走的浩大場面,家長們憂心忡忡,逃脫出來的年輕人樣子迷茫,失魂落魄的,家長們把車子隨時準備好,也同時要避開警車,每當有一個年輕人走出來,家長們追着站也站不穩的孩子,把他們塞進車廂,遞上替換衣物,敏捷地送走,歷時十來秒,一切默契和信任,盡在不言中。
離開了,阿詩內心那五味翻滾的情緒,才開始浮現。
那一晚,千計市民走上街,營救理大被困的人。阿詩也是後來才看到新聞片段,看到市民在鬧市抗爭,或只是聚集,就被大舉拘捕,甚至立即被告上法庭,控以最高刑期十年的暴動罪。「覺得對不起他們,為了救我們這批人犧牲太多了,現在好像覺得是,別人的十年換了我們的十年,看到各區抗爭有人被捕的片段,我也忍不住流淚。」
阿詩覺得對不起的人太多。「看到有人逃走時被捕,打得頭破血流,看到有留守的人因為低溫症送去醫院,覺得每一個都有可能是我,我能夠逃脫,純粹幸運。」有些留守者出來,有人恭喜他們,阿詩知道,「不能恭喜大家成功脫,因為後來很多人走不了。」
「成功走出來的人,更加有內疚感。很多走出來的人,都有這種情緒,覺得對不起被捕的人。」後來她知道,游繩這條路,後來也被堵截,也知道有開車接走抗爭者的司機被捕。
阿詩說,作為被困理大的人,她不覺得被離棄,「好感動是,看到整條公路也是家長的車,很多在外面的人也不斷記掛着我們,覺得大家都想救我們,只是難過大家付了這麼高的代價,不值得呀。」
千人被困,對運動有一千種想法。阿詩記得,有勇武抗爭者當晚反對大家撤離,覺得應該留守再反攻,但她理解大部份人都認為反攻可能性低,她傾向先逃走。對於由正門走出去被捕,阿詩說她寧可逃走時被捕:「覺得不信他們(警方),行出去也不保證安全,也是被捕,有何分別?」。
對於有少數人匿藏至今,阿詩認為匿藏者有不同想法,或者有些人逃走不了,也有人認為死守也是一種抗爭,她會尊重。
阿詩坦言,即使留守校園沒有起居飲食的問題,她自己最難承受,是家人壓力。被困理大一天,父母給她發了十幾條訊息。到她回到九龍鬧市,給父親打了一通電話,她一直以為父親是冷靜的大男人,怎之聽到爸爸以非常緊張的語氣問她身在那裡,知道女兒安全,呼了一口大氣。
「我跟爸爸談完電話,也忍不住流了一滴淚,我從來沒聽過父親那麼緊張的語氣,覺得對不起他。」後來才知道,父親為她擔心得一度哭了出來,嚇得母親不知怎樣安慰。
小妮子至今,仍堅持說:「我雖然對不起父母,但沒有後悔。」父親還是搖頭嘆息,覺得女兒輕視了十年監禁的代價。阿詩說,這一次也不是沒有值得檢討的地方,覺得此後抗爭更要思前想後:「此後打陣地戰還是要三思,出外抗爭更不能掉以輕心,要好了解地理環境。」
阿詩說,理大一役代價很大,多人被捕,對運動元氣大傷,但無奈是,如此巨大犧牲,又震驚了國際社會,得到外界同情。
到了今天,死裡逃生,阿詩還是沒法放下運動:「每次聽到那一個地方『要人』,我就按捺不住,好想去幫,尤其是看到比我年輕的中學生,前仆後繼付出,怎麼忍心呢?」
若有機會回到理工大學,她想做甚麼呢?「我想細看每一件留下的雜物,或許這些豬嘴、醫療用品對普通人是廢物,但對我來說,卻留下了一幕幕抗爭的回憶,我也想給所有仍在留守的人一個擁抱,到時,我想我會哭起來。」阿詩說。
(理工大學校園經歷了13日12夜圍城,於11月29日中午解封)
老地方觀機平台路線 在 譚蕙芸 Facebook 八卦
[用別人的十年來換回自己的十年]
理大圍城十多天,千人被困,先後有人逃脫、被抓、死守。機緣巧合下,我遇到一位曾經被困理大的女生,她詳述自己逃生的經歷,十二小時內三度逃脫失敗,最後成功以游繩離開,現在回想,她深感僥倖,卻遺下滿腔內疚。她形容,千人被困,有千種心情,她只能敘述自己看到和感受到的事。
女生叫阿詩(化名),她在11月17日星期日傍晚進入理大,她說,數月來,她有幾位相熟的示威者,成立了一個小隊,經常一起行動,她入理大時,戰況已激烈,裝甲車被燒,水炮車沒法向前,勇武示威者人數多,士氣高昂,基本上所有作戰點她都擠不進去,「夠人」之說響徹理大校園。
她一度只在一條炸了的橋邊行行企企,跟警察對罵,「很老套地,我當晚除了遞火魔(汽油彈),只跟警察宣讀了抗爭宣言。」
她記得大家意志高昂,飯堂裏遇上隊友,大家還談論當晚戰蹟,她形容該晚為多月「首次把水炮車擊退」。的確,那天在漆咸道南十字路口,筆者目睹水炮車向人群射水射了整個晚上,示威者全身染藍,即使水裡含令皮膚灼熱的化學成份,但抗爭者仍以汽油彈及磚進攻,水炮車沒法前進。
我問那種作戰心態是怎麼?阿詩想一想形容:「是憤怒,也是忟憎(受夠了),覺得每一次都是我們後退,能不能有一次我們想辦法進攻?是退無可退的心態。」
跟阿詩談,你會發現抗爭者和外界,出現一種資訊落差。我問,11月17日傍晚警方清楚警告,理大是暴動現場,警員有機會開實彈,記者也拍攝得警員手持自動步槍,她知道嗎?
她說,17日那個晚上,大家未感受到有機會圍城:「腦海裡沒有想過被圍,因為之前每一次,我們都可以成功離開。」
她形容,整個晚上,前線以外,校園裡氣氛其實輕鬆。我也目睹外圍在燒車燒橋,校園裡有人還癱軟在椅子上打瞌睡。
阿詩說,整個晚上,校園裡飯堂、體育館作為的休息室,百計人席地睡覺,翌日凌晨五時許,她還在刷牙,忽然聽到有人大喊:「起牀啦!起牀啦!打到來了!速龍衝進來了!」氣氛一度緊張,她說,當時校園裡還是可以,大家覺得外面設了重重路障,有大量汽油彈待命,感覺警察不會那麼易進攻入來。
其實凌晨五時半,直播新聞的畫面嚇人,速龍已一度衝進校門,揮棍抓人,抗爭者焚毁雜物,校園門口陷入一片火海,阿詩說:「那個畫面我當時看不到,後來才看到」。顯然,市民安坐家中接收的資訊,有可能比圍城內的人更快更多。
阿詩當時一心只找路走,她跟隊員商討,凌晨六時試一試逃走,一度走到學校後面的公路邊,然而其中一個中學生隊員好像仍未睡醒,沒有躡手躡腳走路,給防暴警發現了,唬嚇他們,整隊人後退回校舍。後來再看新聞,知道義務救護員及記者均被捕,「此時知道走不了,被重重圍困。」
晨光初現,迎來了校園凝重的氣氛,阿詩說,校園仍有百計人在走來走去,大家都卸下全副黑色衣物,丟棄了保護裝備,好以一個普通人的裝束準備離開。「校園氣氛尚算平靜,但你感覺到小小緊張,大家都盡量找路走。」她們聽到有提議,到平台集合,一起衝出校園。
中午前,有約六至七百人嘗試從理大正門衝出去,阿詩是其中一人,她當時臉上只戴着防護力弱的N95口罩,雖然防暴警沒有衝前,但向人群發射了催淚彈,眾人沒法向前,唯有回到校園,阿詩仍未覺得太擔心:「那種心態是人夠多,一起互相掩護,都是漫無目的去衝,覺得要離開,不想坐以待斃。」
第二次逃離失敗,她又跟小隊回去休息,偶爾小睡,或吃點乾糧繼續籌謀:「吃了催淚彈根本沒胃口吃東西,但不吃東西又沒有體力。」她認識的長輩發訊息鼓勵她:「心存希望,靜待時機。」阿詩坦言,她沒看到有人寫遺書,大家情緒不是太激動,因為當時一心一意只專心想如何找路離開。
父母家人向她發出追魂訊息,讓她緊張。但同時亦有友人不斷提供逃走路線。她聽到有救護說,有人嘗試爬渠離開,於是隨大隊走到理工大學平台下幽暗的車道,只見十數人不斷圍在揭起的渠蓋討論,有人嘗試爬進去,但探過路後又爬出來,「有人說太臭,受不了,有些路是死巷,有些渠又不知道走去那裡。」
直至中午時份,另一批數百人,又聚在正門,決定再衝去一次。第三次逃走,令一直比較冷靜的阿詩情緒崩潰。
她回憶到:「走出正門之後,我向左轉,那條公路很長,警察開始發射催淚彈,煙霧非常濃密,我第一次發現,我們設計的路障令我們逃生更困難,我只戴着一個單嘴防毒面具,一個泳鏡,一邊爬路障一邊跑一邊吃催淚煙,我發現呼吸不了,覺得想窒息,鼻水跟汗水混在一起,最後我連防具也脫下來,發現沒法走了,唯有跟大家爬鐵絲網回來,怎知鐵絲網鉤爛了我的褲子,臂部皮膚刮了一道血痕,然後再抱着樹幹滑下來。」
筆者後來回到理大校園,可見校園外的鐵絲網上,掛着逃生者遺下的背包、運動鞋,可見眾人逃走時的驚險和慌亂。
「後來有人告訴我,煙霧之中,有防暴警在我旁邊伸手想抓我,幸好一個男生抓着磚頭給我擋了,我才沒有被抓。我一邊跑,一邊聽到後面有人喊:『救命呀!我想走呀!』,後來我在校園抱着隊員哭了,她說擔心我被捕,我也崩潰了一起哭。」
阿詩說,那一刻逃脫不成功,忽然悲中從來:「真切感覺到,好像經歷了一個死亡的關口,好貼身感覺到,那一刻像一個戰場。我覺得好像永遠鬥不過那班警察,因為他們有武器,我們沒有。我想到,為何政權要對我們這班年輕人趕盡殺絕呢?」
她打電話給最親的哥哥,崩潰地哭,說很絕望,怎樣也沒法逃出生天,也託哥哥跟父母說對不起。哥哥當天沒有上班,專心留在家裡幫她,掛線前哥哥說了一句:「現在沒有人可以幫你,只有你自己,你要堅強。」阿詩的家人一向支持運動,但沒有她走得前,阿詩說,現在回想哥哥的話,也覺得感動。
差不多黃昏了,那個星期一,香港人很多也沒有上班,走到街上抗爭,說要用不同方法「救理大」,阿詩說,有一刻,在理工大學校園裡,聽到遠遠傳來隱隱約約有人喊口號:「光復香港……聽到也是感動的,覺得真是有人想去救自己,但還是振作起來,自己先救自己。」
哭了十分鐘,阿詩與隊伍又小休了一陣,替電話充電,與大家交流逃走路線。很多路線有人成功逃離了,一會兒又被警察發現封鎖了,訊息混亂。阿詩從遠處觀察到,校園有一條天橋下是公路,有人聚集,後來更跨出欄杆站在狹窄的平台上,向下張望。天開始暗,不久見到有人從橋上沿繩索滑下公路,並有電單車接應。
「最初感覺這方法很不安全,這麼觸目,這麼張揚,怎可能呢?擔心是不是一個陷阱。」最奇怪的是,遠處有防暴警察駐守,肉眼是看到有人游繩離開的。她半信半疑,跟隊員走去查看其他逃走路線,後來還是折返,有隊員決定,大家一起以游繩離開。
阿詩一生未嘗過滑游繩,她說,以前也有做運動,但體能一般,看到那個相等於幾層樓的高度,有點畏高,但也不能想太多,「其他人很好,說讓女孩先滑下去。」她就握着繩子,「瀡」一聲滑下去,她回憶道:「過程比想像中快,但當我滑下去時,臂部着地,幸好地上有雜物墊着,但附近有些玻璃碎,應該是示威者扔下去來嚇怕警察的。」
每一次聽到抗爭者發現,自己最初設置的路障、扔下的玻璃瓶,最終讓自己逃生更困難,聽着的人也感到揪心。當晚警察有向游繩發射催淚彈,但阿詩說幸好不太頻密,可以忍受。但由於游繩時她沒有戴手套,手掌皮膚被繩子割傷了。
她說,到達公路時,她奔向附近在待命的電單車。電單車上已載着另一名剛逃脫的男孩,她是第二名乘客,她說,自己沒有坐好,勉強夾着座椅被送到橋頂,又被轉送到另一輛私家車上。她回憶說,整個過程迷迷茫茫,都是家長們扶着她「小心一點」,那是唯一一句從陌生人口中不斷說出的話。
這些義務來接送的車子,在運動中被稱為「家長車」,開車的義務司機叫「家長」:「坦白說,到今天完全想不起家長的樣子,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很多人是中產,他們真是很疼錫我們,做到與我們同行。」
家長把她送到九龍鬧市,司機還叮囑:「我們很多人支持你們年輕人的,但下次真是要Be Water(更流動地抗爭了)。」阿詩說,直到車子入到市區,她的心才定下來,覺得真是離開了。
筆者當晚在另一處曾目睹逃脫者被家長接走的浩大場面,家長們憂心忡忡,逃脫出來的年輕人樣子迷茫,失魂落魄的,家長們把車子隨時準備好,也同時要避開警車,每當有一個年輕人走出來,家長們追着站也站不穩的孩子,把他們塞進車廂,遞上替換衣物,敏捷地送走,歷時十來秒,一切默契和信任,盡在不言中。
離開了,阿詩內心那五味翻滾的情緒,才開始浮現。
那一晚,千計市民走上街,營救理大被困的人。阿詩也是後來才看到新聞片段,看到市民在鬧市抗爭,或只是聚集,就被大舉拘捕,甚至立即被告上法庭,控以最高刑期十年的暴動罪。「覺得對不起他們,為了救我們這批人犧牲太多了,現在好像覺得是,別人的十年換了我們的十年,看到各區抗爭有人被捕的片段,我也忍不住流淚。」
阿詩覺得對不起的人太多。「看到有人逃走時被捕,打得頭破血流,看到有留守的人因為低溫症送去醫院,覺得每一個都有可能是我,我能夠逃脫,純粹幸運。」有些留守者出來,有人恭喜他們,阿詩知道,「不能恭喜大家成功脫,因為後來很多人走不了。」
「成功走出來的人,更加有內疚感。很多走出來的人,都有這種情緒,覺得對不起被捕的人。」後來她知道,游繩這條路,後來也被堵截,也知道有開車接走抗爭者的司機被捕。
阿詩說,作為被困理大的人,她不覺得被離棄,「好感動是,看到整條公路也是家長的車,很多在外面的人也不斷記掛着我們,覺得大家都想救我們,只是難過大家付了這麼高的代價,不值得呀。」
千人被困,對運動有一千種想法。阿詩記得,有勇武抗爭者當晚反對大家撤離,覺得應該留守再反攻,但她理解大部份人都認為反攻可能性低,她傾向先逃走。對於由正門走出去被捕,阿詩說她寧可逃走時被捕:「覺得不信他們(警方),行出去也不保證安全,也是被捕,有何分別?」。
對於有少數人匿藏至今,阿詩認為匿藏者有不同想法,或者有些人逃走不了,也有人認為死守也是一種抗爭,她會尊重。
阿詩坦言,即使留守校園沒有起居飲食的問題,她自己最難承受,是家人壓力。被困理大一天,父母給她發了十幾條訊息。到她回到九龍鬧市,給父親打了一通電話,她一直以為父親是冷靜的大男人,怎之聽到爸爸以非常緊張的語氣問她身在那裡,知道女兒安全,呼了一口大氣。
「我跟爸爸談完電話,也忍不住流了一滴淚,我從來沒聽過父親那麼緊張的語氣,覺得對不起他。」後來才知道,父親為她擔心得一度哭了出來,嚇得母親不知怎樣安慰。
小妮子至今,仍堅持說:「我雖然對不起父母,但沒有後悔。」父親還是搖頭嘆息,覺得女兒輕視了十年監禁的代價。阿詩說,這一次也不是沒有值得檢討的地方,覺得此後抗爭更要思前想後:「此後打陣地戰還是要三思,出外抗爭更不能掉以輕心,要好了解地理環境。」
阿詩說,理大一役代價很大,多人被捕,對運動元氣大傷,但無奈是,如此巨大犧牲,又震驚了國際社會,得到外界同情。
到了今天,死裡逃生,阿詩還是沒法放下運動:「每次聽到那一個地方『要人』,我就按捺不住,好想去幫,尤其是看到比我年輕的中學生,前仆後繼付出,怎麼忍心呢?」
若有機會回到理工大學,她想做甚麼呢?「我想細看每一件留下的雜物,或許這些豬嘴、醫療用品對普通人是廢物,但對我來說,卻留下了一幕幕抗爭的回憶,我也想給所有仍在留守的人一個擁抱,到時,我想我會哭起來。」阿詩說。
(理工大學校園經歷了13日12夜圍城,於11月29日中午解封)
老地方觀機平台路線 在 Din Xiao-Yu Youtube 的評價
好久不見的大台北親山步道特輯更新啦!羽登山終於又來了!這次帶大家來台灣唯一的活火山~就在陽明山的大屯山!路線是從鞍部停車場出發到二子坪停車場~接著直達大屯山主峰!不得不說這裡直線上升的道路超美!好多花朵和台灣特有種昆蟲出沒!話說已經五月了竟然還是這種天氣!這霧茫茫的天氣爬山超級有神祕感啊!第一次感受睫毛有水珠~由此可見現場的水氣有多重阿!過程遇到好趣味的山友~真的是笑歪我了啦!
#台北登山 #大屯山主峰 #北投登山
以上分享給大家的過程希望大家會喜歡,來看看本集相關文章吧吧!
※大屯山主峰►►https://bit.ly/2EAP6vP
※七星山主峰►►https://bit.ly/2UBtFjn
▲來看看小羽去戶外活動時,都帶些什麼裝備▲
運動長上衣:SPORT PRO-短版三角開孔長袖(粉)
壓力褲:SPORT PRO-羽惑輕壓縮運動機能褲(灰M)
運動鞋:NIKE
運動相機:Gopro Hero 7 Black
相機:Casio EX-TR70(白)
手機:Apple IPhone7(黑)
手錶:Apple Watch series 4(玫瑰金)
腳架:MEFOTO-MK10(紅)
※來看看更多的羽登山系列~~
●台北北投-大屯山主峰連峰步道(台灣活火山)►►https://bit.ly/2EAP6vP
●台北內湖-碧山巖白石湖步道(白石湖吊橋)►►https://bit.ly/2Y71fzN
●台北北投-七星山東峰.主峰(夢幻湖)►►https://bit.ly/2UBtFjn
●新北瑞芳-南子吝步道(南雅奇岩)►► https://bit.ly/2Vg1xnf
●台北北投-忠義山親山步道(行天宮北投分宮)►► https://bit.ly/2YGgCjZ
●台北大直-劍潭山親山步道(老地方停機坪)►► https://bit.ly/2BQ29Ib
●台北士林-圓山劍潭山親山步道(戶外羽球場.健身房)►► https://bit.ly/2TP7FkL
●台北松山-虎山親山步道(虎山峯.松山奉天宮)►► https://bit.ly/2WCcDDa
●台北新店-銀河洞越嶺步道(銀河瀑布)►► https://bit.ly/2CQfSPM
●新北三峽-鳶山登山步道(三峽老街)►► https://bit.ly/2uCyIFx
●新北貢寮-桃源谷登山步道(大草原秘境)►► https://bit.ly/2WEj4FW
●新北瑞芳-無耳茶壺山步道(陰陽海)►► https://bit.ly/2EqckUv
●台北內湖-鯉魚山步道(小人國步道)►► https://bit.ly/2EXSAZK
●台北內湖-鯉魚山圓覺寺環狀步道(圓覺瀑布)►► https://bit.ly/2OHIq2U
●台北文山-樟樹樟湖環狀步道(貓空纜車)►► https://bit.ly/2EZxFWp
●台北文山-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指南宮.貓纜)►► https://bit.ly/2UnnWBv
●台北北投-軍艦岩親山步道(大岩壁)►► https://bit.ly/2TKnU2x
●新北五股-觀音山登山步道(硬漢嶺)►► https://bit.ly/2uGnmQQ
●新北貢寮-龍洞灣岬步道(陡峭大峽谷)►► https://bit.ly/2UonGCs
●新北瑞芳-鼻頭角稜谷步道(小萬里長城)►► https://bit.ly/2uCvLVt
●台北北投-貴子坑親山步道(五指山層)►► https://bit.ly/2I31h77
●台北南港-南港山縱走親山步道(九五峯)►► https://bit.ly/2FRgU05
●台北內湖-金面山親山步道(剪刀石)►► https://bit.ly/2HM1qfh
最後也一起來關注我的更多其他平台吧!
丁小羽的FB粉絲團:
http://j.mp/fb92dxy
丁小羽的IG很好看:
http://j.mp/ig92dxy
丁小羽的痞客邦文章:
http://j.mp/pixnet92dxy
丁小羽的Youtube:
http://j.mp/PersonalYT92dxy
工作邀約合作請寄信至:
feather428@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FmVxdMGe7g/hqdefault.jpg)
老地方觀機平台路線 在 Din Xiao-Yu Youtube 的評價
羽登山之大台北親山步道特輯第十六集!台北登山去哪裡?這次來的是圓山劍潭山親山步道!離士林夜市、劍潭捷運站、圓山大飯店超近!話說這裡有東南亞數一數二最多的戶外羽球場,甚至多達200多座!讓喜歡打羽球的朋友也可以免費來這裡打球運動!另外這次步道路線還經過一個福德健身會~真心覺得在這裡還有一群喜歡健身的大哥齊聚一堂真是太酷了啦~最重要的是⋯這裡觀賞飛機起飛和降落的位置真的超級好!
以上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會喜歡!
延伸閱讀:https://bit.ly/2ThlRqg
上集精華:https://bit.ly/2BQ29Ib
全身運動穿搭:My protein
#士林登山 #老地方觀機平台 #劍潭山步道
以下閱讀更多的羽登山系列~~
台北內湖-碧山巖白石湖步道(白石湖吊橋)
►►https://bit.ly/2Y71fzN
台北北投-七星山東峰.主峰(夢幻湖)
►►https://bit.ly/2UBtFjn
新北瑞芳-南子吝步道(南雅奇岩)
►► https://bit.ly/2Vg1xnf
台北北投-忠義山親山步道(行天宮北投分宮)
►► https://bit.ly/2YGgCjZ
台北大直-劍潭山親山步道(老地方停機坪)
►► https://bit.ly/2BQ29Ib
台北士林-圓山劍潭山親山步道(戶外羽球場.健身房)
►► https://bit.ly/2TP7FkL
台北松山-虎山親山步道(虎山峯.松山奉天宮)
►► https://bit.ly/2WCcDDa
台北新店-銀河洞越嶺步道(銀河瀑布)
►► https://bit.ly/2CQfSPM
新北三峽-鳶山登山步道(三峽老街)
►► https://bit.ly/2uCyIFx
新北貢寮-桃源谷登山步道(大草原秘境)
►► https://bit.ly/2WEj4FW
新北瑞芳-無耳茶壺山步道(陰陽海)
►► https://bit.ly/2EqckUv
台北內湖-鯉魚山步道(小人國步道)
►► https://bit.ly/2EXSAZK
台北內湖-鯉魚山圓覺寺環狀步道(圓覺瀑布)
►► https://bit.ly/2OHIq2U
台北文山-樟樹樟湖環狀步道(貓空纜車)
►► https://bit.ly/2EZxFWp
台北文山-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指南宮.貓纜)
►► https://bit.ly/2UnnWBv
台北北投-軍艦岩親山步道(大岩壁)
►► https://bit.ly/2TKnU2x
新北五股-觀音山登山步道(硬漢嶺)
►► https://bit.ly/2uGnmQQ
新北貢寮-龍洞灣岬步道(陡峭大峽谷)
►► https://bit.ly/2UonGCs
新北瑞芳-鼻頭角稜谷步道(小萬里長城)
►► https://bit.ly/2uCvLVt
台北北投-貴子坑親山步道(五指山層)
►► https://bit.ly/2I31h77
台北南港-南港山縱走親山步道(九五峯)
►► https://bit.ly/2FRgU05
台北內湖-金面山親山步道(剪刀石)
►► https://bit.ly/2HM1qfh
也一起來關注我的更多其他平台吧!
丁小羽的FB粉絲團:
http://j.mp/fb92dxy
丁小羽的IG很好看:
http://j.mp/ig92dxy
丁小羽的痞客邦文章:
http://j.mp/pixnet92dxy
丁小羽的Youtube:
http://j.mp/PersonalYT92dxy
工作邀約合作請寄信至:
feather428@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0FSNp1Xdkw/hqdefault.jpg)
老地方觀機平台路線 在 Aiky一點GO瘋旅行 Youtube 的評價
#德陽艦 #台南安平 #泰迪熊
各國旅館、酒店比價查詢:https://bit.ly/2U8ie6q
台灣旅館、飯店查詢:https://bit.ly/2Fjz3U2
德陽艦園區官網:http://bit.ly/2S41qdk
台南19公車時刻表、路線圖及票價表:
http://bit.ly/3pDnJpY
德陽艦是貨真價實的軍艦,曾在海洋服役一甲子的時間
退役後就停靠在安平港上,現已規劃為觀光軍艦供遊客登艦參觀
艦上有許多捨施,可以看到駕駛室、武器系統及停機坪等
讓民眾可以一窺戰艦的內部風采
2019年6月29日起至2020年3月1日止,德陽艦園區推出泰迪熊主題特展,你可以在園區和艦上看到很多可愛的泰迪熊。喜歡泰迪熊的朋友不能錯過,跟人一樣大的泰迪熊布偶合照,許多可愛的繪圖彩繪等你來拜訪。
德陽艦園區和億載金城都在同一個地方,這兩個景點可以安排在一起,然後繼續搭19公車到安平老街、安平古堡、安平樹屋等景點。
如果想要了解台灣的哪一處景點,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知道,我有時間就會抽空到當地做一個分享。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lickgotri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iriusaiky/
部落格: https://1dgo.blogsp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vbWzQ4xsZw/hqdefault.jpg)
老地方觀機平台路線 在 劍潭山親山步道通北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八卦
劍潭山親山步道一共分成四條路線,而四條路線特色、難易 ... 【台北士林內湖大直景點】海拔165m老地方觀景(機)平台劍潭... https ... ... <看更多>
老地方觀機平台路線 在 俯瞰台北全景的老地方觀機平台 (內附路線圖) - 個人看板板 的八卦
今天第一次來位於台北的老地方觀機平台,應該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景點了?雖然以前就知道,常看到Instagram很多人發,但是自己從來沒有實際來過, ... ... <看更多>
老地方觀機平台路線 在 台北景點| 爬山| 最快到達老地方觀機平台| 劍潭山親山步道| 張離 ... 的八卦
想知道最快到達 老地方觀機平台 的登山口嗎? 【劍潭山親山步道最快到達 老地方觀機平台 】 從通北街165巷登山口進入,全程爬完約1小時20分鐘左右。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