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論文指出有新型豬流感病毒在豬隻間傳播,部分養豬場工人的血清抗體呈現陽性反應,顯示病毒由豬傳到人類身上的依據,比較幸運的是「目前」沒有證據顯示人傳人的跡象。
流感病毒容易在豬隻身上基因重組,導致比較大的變異,形成所謂的「新型流感」。最近一次新型流感大流行是 2009 年從墨西哥開始爆發的疫情, 其基因序列顯示包含兩種豬流感基因、一種禽流感基因、和一種人流感基因,四種流感基因混合重組產生新型態流感病毒,那次疫情之所以快速平息有兩個原因,一是有效疫苗約在半年後研發成功,二是部分年長者在年輕時感染過類似流感病毒,體內存在抗體產生保護力,讓原本抵抗力比較差的老人族群,因為抗體的存在沒有發生嚴重傷亡。
新型流感要造成全球大流行有三個階段:
1. 基因重組的新型流感病毒在動物間廣泛流行
2. 跟動物密切接觸的人類被感染新型流感
3. 新型流感病毒再發生突變,變成容易人傳人
第二階段以前,可以用全面撲殺被感染動物和隔離被感染人類的方式降低進入第三階段的機率,因為一旦進入容易人傳人的第三階段,要完全阻絕傳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這次中國傳出的新型豬流感疫情就已知的資訊來看應該只到第二階段,但中國資訊透明度不佳,加上不知否有嚴格執行撲殺和隔離政策,實際情況不得而知,若傳出疑似大規模群聚或醫護人員染病,則需要高度警戒。
目前因為武漢肺炎疫情的關係,嚴格邊境管控形成保護屏障,即使中國爆發新型豬流感疫情也不容易傳入台灣,平常保持勤洗手、戴口罩的習慣,加上只吃全熟的豬肉,新型豬流感暫時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但需要持續注意中國疫情的變化,保持一定程度的警戒。
「全球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未歇,中國多處養豬場豬隻身上又出現一種突變的豬流感病毒『G4 EA H1N1』(簡稱G4),疑為 2009 年引發『H1N1』豬流感的病毒變種,目前已發展出豬傳人能力,且可在人類呼吸道上皮細胞複製,病毒若持續突變,恐進一步發展出人傳人能力,呼籲有關當局嚴密監控中國養豬場,以免另一次影響全球的瘟疫發生。
中國多間大學研究員及中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 6 月 29 日於科學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PNAS)發表研究報告,指中國科學家在 2011 年至 18 年之間,於中國 10 個省分進行豬隻病毒採檢,從3萬個檢體中發現主要的豬流感病毒『G4』。
研究人員以雪貂進行的動物實驗發現,G4 具有高度傳染性,且病毒株可在人類的呼吸道上皮細胞複製,人類感染季節性流感後產生的免疫力,對 G4 無效。
根據抗體測試,中國養豬場工人已有 10.4% 具 G4 抗體,代表曾受感染,顯示病毒已由動物傳人,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人傳人情況。
我國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指出,已找到該病毒的基因序列,將對國內豬隻進行追查檢驗;衛福部疾管署則表示,將注意中國疫情發展,必要時提醒禽畜工作者注意防護,以降低可能感染風險。
H1N1 新型流感病毒原本在豬隻之間感染,屬於A型流感病毒,2009 年墨西哥出現人類確診案例,隨即在全球造成嚴重疫情,蔓延全球 214 個國家、約 7 億至 14 億人感染,死亡人數估計逾 15 萬;台灣當年也有數萬人感染,8 百多人併發重症住院、35 人死亡。直到 2010 年,世衛組織才宣布H1N1A型流感大流行結束。
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豬瘟研究組組長鄧明中指出,最近出現的G4型已取代較原始的豬流感病毒株,更容易透過飛沫傳播,由於已在人類身上驗出,病毒適應人體後,有可能會變成人傳人,造成大流行。
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邱垂章表示,已在全球病毒基因庫中找到該株病毒的基因序列,將了解下一步如何檢驗診斷;也提醒養豬業者,若豬隻發生流感症狀,要立即通報,同時維護養豬場的衛生環境。
衛福部疾管署防疫醫師鄒宗珮強調,新興傳染病主要是人畜共通傳染病,主要傳染途徑為飛沫與接觸傳染,禽畜工作者要配備合適的防護裝備,若是有防護衣、口罩、護目鏡,可降低感染風險。」
新聞網址: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83275
禽流感也是一種呼吸道傳染性疾病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八卦
◉ 認識「流感疫苗」:流感病毒 ◉
流感(influenza)是由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對於老人、幼童或慢性病患者等高危險群,可能造成嚴重之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加上流感病毒傳染力強,且極容易產生變異,所以常常會爆發疫情流行,甚至是全球大流行,對於民眾之健康威脅甚鉅。
尤其是在2003年底,越南出現H5N1禽流感人類病例後,流感大流行受到全球各國關注,成為當前公共衛生重要的議題。為預防流感大流行,我國依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將疫苗接種列為因應大流行的防治策略之一,目的係期望透過前端的預防,積極保護民眾的健康,阻絕流感疫情的擴散,並減少後端的醫療成本支出。
雖然流感疫苗與其它藥品相同,接種後可能會有少數偶發的不良事件,但科學研究均指出「疫苗是預防流感最經濟、安全、有效的措施」,因此全球每年仍有數億人接種。
■流感病毒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臨床上常引起之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全身肌肉酸痛、喉嚨痛及咳嗽等,而老人、幼童或慢性病患者甚至可能造成嚴重的合併症及死亡。早在西元前4世紀,人類就開始有流感流行的記載。1658年,義大利威尼斯的一次流感大流行更造成約6萬人死亡。從19世紀到現在,流感病毒已在全世界發生了多次大流行。【註1】
■流感病毒的發現
1920年代美國病毒學家Richard Shope發現豬流感可經由過濾過的黏液傳染,因而懷疑流感是濾過性病毒引起;隨後他在1930年成功分離出第一隻流感病毒(豬流感)。
之後在1933年英國科學家Wilson Smith、Christopher Andrews及Patrick Laidlaw始成功自臨床檢體分離到人類流感病毒,由於這是首次在人類分離到的流感病毒,故命名為influenza“A”。當時他們將流感病人的鼻咽腔沖洗液接種於雪貂鼻腔,這些動物開始產生類流感症狀,同時會傳染給同一籠的雪貂。
其中一位較年輕的研究員Charles Stuart-Harris後來遭到這些動物傳染,而且由他身上可分離出同樣的病毒。這也是首次以科霍氏假說(Koch's postulates)【註2】證明人類流感確實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1940年,另一種抗原特性不同的流感病毒被發現,被命名為B型流感病毒(B/Lee/40)。
■流感的流行病學與傳染途徑
世界上有兩個不同的流感好發季節。以北半球而言,約在每年11月至隔年3月期間;以南半球而言,約在每年6月至9月間。流感依其流行之程度可分為世界大流行(pandemics)、地區流行(epidemics)、局部地方流行(localized outbreaks)以及零星病例(sporadic cases)。
流感的傳染途徑:主要是透過呼吸道的飛沫傳染,可經由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之飛沫而傳染給其他人。另外,流感病毒可在低溫潮溼的環境中存活數小時,故亦可經由接觸傳染,例如:經手接觸口沫或鼻涕等黏液之病毒傳播途徑。流感潛伏期通常約半天到4天,平均2天。
在臺灣雖然一年四季都有病例發生,但仍以秋、冬季較容易發生流行,流行期多自12月至隔年3月。可傳染期則因人而異,成人大約在症狀出現後3~5天,小孩則可達到7~10天。(資料來源:【註3】)
■感冒、流感大不同
一般民眾誤解流感疫苗的效用,以為打了流感疫苗就百毒不侵,而不會得到普通感冒。許多民眾對於「感冒」與「流感」時常搞不清楚「我到底是感冒呢 ? 還是得到流感? 」這個問題有時候連醫師也無法明確的告知。因為感冒與流感有很多類似的症狀,不容易直接從患者的症狀來判斷。
但流感與一般感冒較不同的是,通常流感症狀是突然就出現,而且多數患者會直接出現發高燒、畏寒、頭痛、肌肉關節疼痛、極度疲倦等症狀。
若要準確的知道病患是否得到流感病毒之感染,目前在多數醫院較常使用的是「流感快篩檢驗試劑」來偵測流感病毒抗原,採集檢體後只需等15分鐘即可知道患者是否是得到流感病毒的感染,若出現兩條反應線則可以判斷為流感病毒陽性,但是其敏感度約50-70%。
至於普通感冒則是一種比較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造成症狀。然而,能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超過數百種,其中以鼻病毒(Rhinovirus)為最常見(約30~50%),因為病毒完全不同,所以流感疫苗是無法預防普通感冒。
這點常導致一般民眾誤解流感疫苗的效用,以為打了流感疫苗就百毒不侵,而不會得到普通感冒。根據調查發現成人通常每年會感染2~5次的普通感冒,小孩則可能高達6~12次。
感冒最初的症狀是喉嚨痛、打噴嚏,兩三天後開始流鼻水、咳嗽,而有些患者會出現腸胃方面的症狀,諸如腹脹、腹痛、腹瀉。症狀較不像流感來的那麼突然。目前並無有效治療普通感冒的方法,一般多採用症狀治療來舒緩病患的症狀,大部分患者在七至十天內可以自行康復。(資料來源:【註4】)
【Reference】
■預防接種服務財務解決對策
▸議題召集人:李秉穎醫師(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院兒童醫院)、張峰義教授(國防醫學院)
▸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在於疾病的預防,我國疫苗財源主要來自菸捐,未有獨立疫苗基金,且新疫苗單價相較以往貴好幾倍,如何提升民眾正確的預防健康觀念,進而扶植國內疫苗的研製是迫切的課題。
▸完整計畫說明,詳:https://bit.ly/2JHBGDy
1.來源
➤➤資料
∎【註1】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回顧【20世紀以來全球4次大流行疾病】以及【過去20年台灣四次公衛疫情】:https://bit.ly/36azr36
∎【註2】
科霍氏假說(Koch's postulates):https://bit.ly/3pdeuNJ
∎【註3】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認識流感」:https://bit.ly/359kmzx
∎【註4】
高醫醫訊2018.01 第37卷8期-「感冒、流感大不同」:https://bit.ly/36ieaVl
➤➤照片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流感防治(含H7N9)」:https://slidesplayer.com/slide/11035335/
∎(CASE 臺大科教中心)「流行性感冒與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的差異」:https://bit.ly/3kWmcJ1
∎ 康健雜誌-【圖解】流感和感冒怎麼分?:https://bit.ly/2U8GHak
∎ 高醫醫訊2018.01 第37卷8期-「感冒、流感大不同」:https://bit.ly/36ieaVl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疾病管制署
#流感疫苗 #流感病毒 #感冒 #流感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高醫醫訊-守護健康全為您 / 臺大兒童醫院 / 台大醫院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 國防醫學院(National Defense Medical Center)
禽流感也是一種呼吸道傳染性疾病 在 練健輝 Lian Kien Hui Facebook 八卦
❗️中國新增2起H9N2流感病例,疾管署提升山東為旅遊警示二級❗️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開中國5月通報了2起H9N2流感病例,分別為山東6歲男童與10個月大的男嬰。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兼發言人莊人祥解釋,兩起個案都有禽類接觸史,但症狀輕微目前都恢復健康。
但基於中國山東可能仍存在危險,即日起 (25) 日將當地列為新型A型流感旅遊疫情建議等級二級(警示),現階段全中國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旅遊疫情建議等級仍舊是三級(警告)。
❓❓❓什麼是H9N2❓❓❓
禽流感是由主要影響鳥類和家禽(如鷄或鴨)的流感病毒引致。近年亦出現人類感染甲型禽流感(H5N1、H5N6、H6N1、H7N4、H7N9、H9N2和H10N8等)病毒的個案。
由於人類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情況並不常見,因此人體對該病毒的免疫力極低,甚至沒有免疫力。不過,一旦禽流感病毒因為有了適應能力,或從人類病毒中獲取某些基因,以致能輕易地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便會出現流感大流行。
❓❓❓病徵 ❓❓❓
人類感染禽流感的病徵可由流感樣病徵(例如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痛)到嚴重的呼吸道感染(例如肺炎)。眼部感染(結膜炎)和胃腸症狀(例如噁心,嘔吐和腹瀉) 也可能出現。感染較嚴重的類型〔如甲型禽流感(H5N1、H5N6、H7N9或H10N8)病毒〕可引致呼吸衰竭、多種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傳播途徑 ❓❓❓
人類主要透過接觸染病的禽鳥(活鳥或死鳥)或其糞便,或接觸受污染的環境(例如濕貨街市和活家禽市場)而感染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在人類之間的傳播能力十分低。不時有一些國家報告禽鳥爆發禽流感疫情,並偶爾出現人類感染個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