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做得到
朋友拿一個案例跟我討論,我節錄部分內容,跟各位朋友共同成長。
一位媽媽在檢討孩子的期末考成績:「其實你做得到,考一百分都有過,為什麼這次只考85分?」
孩子似乎很沮喪:「我也不知道!」
媽媽繼續說:「就是你不認真,要你少看一點電視你不聽,現在得到這種結果,活該!」
單純就這段短暫的對話重點來看,媽媽顯然對成績不滿意,這時候的不高興,又把平常對孩子看電視的不滿,一起牽扯出來。有時候,這種牽扯會很遠,只要是媽媽不喜歡孩子去做的事(因為會排擠念書的時間),就可能被不高興的情緒給一併提取出來,用來罵孩子,透過加重孩子的負面情緒負擔順便一起要求。用會花時間的角度來談,那就生活大小事,都可能會影響考試了!
反正孩子有負面的結果,就要盡可能地跟大人不喜歡的事物綁在一起,製造一種因果關係(即便這種因果關係的連結可能很弱),讓孩子盡可能按照大人喜歡的方式生活。而追本溯源,所謂「負面的結果」,也很有可能是大人自己的定義。像是以85分來說,對某些孩子,或者在某些家長眼中,可能是相當好的表現了。
有另外一種方式,是引導孩子思考,讓孩子自己有定義與表達意見的機會。像是,「你對於85分有什麼感覺?」、「有哪些題目犯錯是因為粗心?有哪些是因為練習不夠?或者考試之前根本沒有時間複習,所以概念懂了,但是沒記起來?」、「那你覺得,我們可以怎麼做,讓我們有多一點的時間,來達到你想要的結果?」
是孩子在念書,是孩子在生活,是孩子在承受,所以探討的焦點,以孩子為主體比較適當。這樣的探討,能幫助孩子釐清他的思考,為他自己負責,過他想要的生活。因為孩子將來需要獨立面對這個社會,很多時候父母也不太可能陪在孩子身邊。
然而,我們很多時候,跟孩子的互動,過度以大人為主體,剝奪了孩子的成長空間。是大人的喜好,是大人的定義,是大人的要求,在決定孩子的一切,所以結果變得很沒彈性,接下來就是盯著看,大人說的話,孩子到底有沒有照做?沒照做,那就把孩子生活中發生的所有負面的事,拿來做為指責的依據。
這位媽媽,或許有可能以結果論英雄。譬如,如果孩子考得好,孩子平常看電視也就不管了。
可是,考試是考試,生活是生活,不完全能混在一起。譬如,平常不希望孩子看過久的電視,一方面是減少了運動,二方面是增加近視的風險,都對健康不利,這不用跟成績綁在一起。成績好,這些對健康不利的理由依然存在,作為家長,還是要有適當的節制(當然自己要先做好孩子的榜樣)。
考試也不等於學習,像是看課外書就不會有分數。很多體能活動,其實也是在學習,即使身體更健康,也不見得看得到客觀的數據。如果拿成績去看待孩子的學習,那是把學習看扁了;如果以成績做為親子互動花最多時間要追求的目標,那是把生活過窄了。
「以成績做為親子互動花最多時間要追求的目標」,這段話,就我的側面觀察,符合我認識的某些家庭。可是,我相信,如果我實際跟這些家長求證,他們是不會承認的。讓這些家長有自覺,這是我還需要努力的方向。
另外,以前曾經做到,之後每次就要能做得到,這種對於一個人能夠每次都維持最佳表現的假定,那是缺乏常識。人的表現,常有起伏,是很正常的事,從運動員身上就會看得很清楚。心理學上也有天花板效應,或者回歸至平均值的概念,也就是考一百分通常是碰到天花板了,再好也沒可能了,所以下次的分數,往一個人的平均能力去移動是很自然的事。
最後,其實孩子表現不好,就說孩子不認真、不用心,這種講法,基本上孩子再不平,也很難反駁。即使孩子覺得自己認真、用心,可是都用大人定義下的負面結果來看,眼睜睜的證據在前面,好像再多說什麼也心虛。
但是就我們的人生經驗來說,我們認真努力,結果卻不如意,那是十常八九的事。所以用結果來否定過程,不見得每次事件都能適用。不如踏踏實實地,參與孩子學習與生活的過程,我們盡心面對了,就學習接受結果。
用結果來否定自己既有的努力,這種人生態度,是情緒困擾的重要根源,我們擴大了挫折對我們的負面影響力,阻礙了我們的前進。大人沒有成長,又把這種價值觀傳遞給孩子,才是讓孩子無法面對負面結果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有可能我們做得到,也可能我們努力也不見得能做得好,這些都是生命真實的處境。不被過去侷限,不因未來而憂慮,我們專注當下,能盡其在我就好。
--------------------------------------------
《我想傾聽你》新書上市
1.金石堂:http://ppt.cc/Qv9m5
2.博客來:http://ppt.cc/XpS6Y
3.誠品:http://ppt.cc/p3Inz
4.預購詳細說明:http://ppt.cc/1gqcW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我想傾聽你》、《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過度飲食心理學 #文森說書 #社會心理學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是一邊看一邊哭的,因為太多陷阱都是我曾經做過的,例如以為喝果汁可以減肥、誤以為寫著天然字樣的商品就真的健康、還有我最愛喝的零卡可樂..... 作者說想減肥最好的方式就是少吃多動,或者簡單簡單一點的減少攝取精製糖,在簡單一點的就是少吃...
「社會心理學電子書」的推薦目錄:
- 關於社會心理學電子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社會心理學電子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社會心理學電子書 在 Facebook
- 關於社會心理學電子書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 關於社會心理學電子書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 關於社會心理學電子書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 關於社會心理學電子書 在 普通心理學電子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心理學電子書 在 普通心理學電子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心理學電子書 在 廣告女王在想啥?跨世代趨勢控的自我洞察feat. 莊淑芬Shenan ... 的評價
社會心理學電子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一個常見不到孩子的媽媽
我在當學生的時候,某位不熟的媽媽知道我學心理學,笑笑地問我一個問題。大概是她在孩子出生約兩、三歲,就被迫離婚,監護權給她先生。又因為夫家從中作梗,平均大概一、兩個月,才能見到孩子一次面。她感覺心裡很苦,該怎麼辦?
我現在想,她當時的態度,其實也沒抱什麼期望,不認為我能給出什麼好答案,只是想找人聊聊。我當時年輕,人生經驗淺薄,不知道一個滿懷思念的媽媽,見不到孩子心裡的痛,恐怕是心痛指數前三名。看她笑笑地問我問題,我可能輕忽了,也許她是故作堅強的成分居多,總不好在陌生人面前流淚吧。
我那時大概是想著幫她轉念,我跟她說,我們外地求學的學生,也大概是半年才能回一次家。我說,就好像當成孩子去遠方念大學一樣,這樣也許好過一點。她也附和,好像這樣想真的好過一點,還禮貌性地跟我說謝謝。
我現在反省,這種程度的寬慰,就算有效果,效果也只是暫時性的,因為我當時能碰觸到的,還在人心的表面。沒往心裡走,沒去把事件對個人的意義與解讀談出來,沒去回到個人的人生經驗出發,會比較像一般的勸告、安慰,那也是一種關心,也會有效,只是有限。
我認識有位朋友,遇到他人有困頓、挫折,很喜歡一聽完對方的遭遇,就告訴對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可是,這句話是要往內走,求內心平靜,最後凡事無不可愛,那是很不容易的境界;如果要往外走,面對人際與社會,做事還是要有方法,我們會規劃、計算,不太可能什麼安排都好。
把這句話當口頭禪,比較像是說給自己聽,要提醒自己。可是,對對方來說,沒有從當事人的情緒與經驗出發,就是講這麼一句話,那可能只進到對方耳裡,沒進到心裡。還有一種可能是,在對方還沒被全然理解的情況下,又被說他的困頓、挫折是一種最好的安排,儘管表面上沒說什麼,內心可能會起一把無名火。
可惜,我再也見不到這位媽媽了,其實當時是公眾場合,也不適合深談。現在我有一個適合的空間,可以專心聽她說話,可以讓她放心流眼淚,我想要在我心裡跟她聊聊。
我想要跟她聊一聊,看不到孩子的心情是什麼?
也許不捨、難過,或者是更深一點的悲傷、憂鬱。通常混雜著婚姻的挫敗,在信任關係中被背叛的痛。甚至我認識有一個媽媽,等於是被丈夫與婆婆逼著離婚,看人臉色幾個月累積成驚恐、害怕的感覺,還可能有氣憤、委屈、無奈、無力,假設曾經想努力挽回什麼的話。
這些情緒加起來,可以是對一個人存在的價值最深的否定。
也許,更讓她害怕的是,孩子長期間給對方養,有可能被對方洗腦,被對方不斷灌輸媽媽不好的形象。萬一,以後孩子討厭或疏遠自己,該怎麼辦?
如果想到這邊,那難免讓自己沒辦法平靜。大概也會對自己沒辦法盡到一個當媽媽的責任,感到愧疚。對孩子可能心裡那種被拉扯的感覺,感到心痛難受。
那種感覺或許是,孩子生出來了,天性讓自己站上了媽媽的角色,有強烈的母愛去照顧孩子。然而,現在媽媽這個角色,卻幾乎被剝奪了,強烈的情感得不到回應,思念只能哭,只能看著孩子的照片,什麼都不能做。
這個胡思亂想、傾倒情緒的過程,也許我們需要談一次,也許好幾次。然後,我們就可以試著慢慢逼近這種「空虛」的狀態—那種空了一個角色、空了一大段時間不知道要做什麼的茫然。這種狀態,也很接近有些朋友剛失戀的情形。
我們很習慣去做什麼,不太習慣不做什麼。我們習慣腦中有一大堆計畫,把時間用到最後一滴不剩,那就叫充實,而不喜歡靜下來,放空、停頓。
心靜的時候,充滿了各種可能,不去期望、不去預設,那是充滿生機與創意的片刻。把心靜下來,才能看到,一個人,除了媽媽的角色,還可以有什麼角色?
最簡單來說,還可以有女兒的角色。這女兒的角色可以再細分,是爸爸的女兒、媽媽的女兒,那就出現了兩段涉及我們在內的關係了。複雜一點說,我們會是某人的親戚朋友,我們還可以創造角色,譬如,有經濟需求就可以當員工賺錢,經濟無虞可以當學生學習…
要圓滿一個角色就是要花時間,很難每個角色都照顧好,那麼,除了當媽媽,還有什麼角色我們可以多做一點?這樣想,可以多一個方向。
人生的走向,常常是沒辦法預知的,那麼,種種事前的規劃,遇到人生轉折的時候放不下,反而變成了阻礙,讓自己陷在情緒裡面停滯不前。
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們常常就想抓在自己手裡。有時候無意中捏得太緊,反而失去初衷原意。就像有些媽媽,非常認真當媽媽,反而讓自己煎熬,讓孩子痛苦,那種原本只要孩子健康快樂長大的初衷,其實早就已經不在我們心裡了。
所以被迫空了一個角色、空了一大段時間,反而能讓我們重新反省。當我們把最想要的東西放掉,我們還剩什麼?
如果什麼都沒有了,還剩我們自己。「自己」就是一個角色,我們常在做自己,所以也沒有所謂空一大段時間這回事。
往內心深處走到不能再深,便是歸零。歸零再出發,不失核心,就不怕迷失。
不管什麼角色失落,別忘記「自己」這個角色。自己這個角色做得好,關係有機會好;自己這個角色做不好,通常關係很難好。
以這位媽媽來說,其實還是有時間跟孩子相處,那就盡可能珍惜把握。孩子有長大的一天,如果孩子跟媽媽相處得很愉快,孩子自己有眼睛、能思考,就會慢慢修正過去的錯誤印象,假設夫家一直對孩子洗腦的話。
媽媽願意持續成長,情緒穩定,對人生困境有一番見解跟智慧,孩子遇到人生的困惑,自然會找媽媽互動。生理上的媽媽,這個位置與角色,不是那麼容易被剝奪的。
我其實是在跟自己的遺憾對話,這我清楚,我遇過的很多人,常幫不上忙,我記在心裡。我知道我自己還是能力有限,也許幫不到那位媽媽,希望幫到有類似處境的朋友。祝福各位朋友!
--------------------------------------------
新書上市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
http://ppt.cc/fRaAk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參加誠品網路書店票選活動得E-Coupon
http://ppt.cc/wcnVM
社會心理學電子書 在 Facebook 八卦
#晚安閱讀
我很少遇見溫柔的人,在華人的社會裡,競爭、壓迫、比較、失去對個體的尊重,是常見的事,也是人人必經的生活經驗。
在惡劣和敵意的環境中生存,人很容易走向兩種極端,一種是極端剛強,一種是極端軟弱。人格也容易在兩種狀態中,切換,一是自戀,一是自卑。
在我的認為,溫柔並不在於說話是否輕柔,姿勢是否優雅,而是在於對待生命的態度和方式上,有足夠的溫厚和仁慈。對生命,無論是對自己或他人,不會無意識的粗暴,充滿強勢性評價和判斷,並否定任何生命的價值。
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可以看見生活中有各種粗暴發生;自以為是的評論、強勢給出意見、頤指氣使命令他人,或是自以為是好意,卻絲毫沒有明辨究竟,就以自己的經驗投射在他人的處境裡,輕易指揮及指導別人。
十多年前,有一本日文翻譯書籍「原來如此的對話」在台灣出版(現已絕版),這是一本對話錄,是日本的兩位名人之間就各種社會現象進行交流。這兩位名人,一位是河合隼雄,另一位是吉本芭娜娜。河合當年是年近八十歲的臨床心理學家,特別是精神分析、沙遊治療的大師。吉本,則是家喻戶曉的暢銷女作家,創作的小說被譽為「療癒系」小說,被認為閱讀後有治療哀傷的果效。在台灣,她已是知名的小說家,我非常鍾愛她的作品,算是長期的讀者。
當一個精神分析心理師遇上一位小說家,究竟會談些什麼?能說的通嗎?相差了四十歲的距離,能對話什麼呢?我實在很好奇,所以「原來如此的對話」,引發了我很大的興趣。
在台灣,有時專業之間的互別苗頭,唇槍舌戰,或是為了讓自己的能力被肯定,而必須在氣勢上壓過另一方,讓對方語塞,來認同自己的,似乎是我們人際裡常見的現象。
在生活中,要能真誠對話真的很難,像河合與吉本能這樣真的在交換想法、理解對方,並且再以自身經驗來回應、連結,真是不多。在台灣,更多出現的情況,是世代間的鴻溝,和難以對話的窘境。
我們有太多時間,其實是各說各話,把自己要說的話說完,沒聽到別人說什麼,等時間到,就轉頭走人。至於別人說什麼,我又說什麼,都成為不重要的事。
在網路上的留言,就更常是如此。一個人表達一些話語或文章,下方留言的盡是自說自話,表達自己的定見及評論,而不是從理解開始,進入雙向對話的歷程。
事實上,我們關於「對話」的經驗是越來越少了,無論在家人之間、伴侶之間、朋友之間、專業之間、同仁之間、世代之間。
以這角度來看,「原來如此的對話」是一本很值得閱讀的對話錄,裡頭對於當代日本青少年的生活現象、社會的壓力束縛、父母親的管教與溺愛、小說家生活、語言與修辭….等等都有一番對話,許多地方真是精彩,很難想像是差了四十歲的兩個人在對話。若是在台灣,能否如此平等的對談,有表達有傾聽,有對彼此生活經驗及世代背景的尊重,展現出一份內在的溫厚態度,就很難預期了。
但似乎這樣的現象,或稱之為問題,已是有相當的歷史。阿德勒在他的著作《認識人性》裡,便已寫下:「對於人性知識的缺乏,它最嚴重的後果,就是我們在和鄰人相處上、在和他們的共同生活裡,總是會出現問題。我們往往會看見一個很刺眼而敏感的事實,那就是人們經常各行其是、各說各話、找不到共同點,因為他們彼此形同陌路,而且不只是在範圍比較大的社會裡,甚至在家庭這個最緊密的圈子裡,情況也沒有好轉到哪裡去。父母親感嘆他們永遠搞不懂自己的小孩,而孩子也老是抱怨父母親不了解他們,這樣的言語我們再熟悉不過了。然而,人類共同生活的基本條件裡,互相了解是必要的,因為我們對周遭的人的整個心態,都取決於我們的相互了解。」
若我們能了解他人,願意更多的體察人性的存在,或許也必須有一定程度的自我認識。可是,「自我認識」會是我們有興趣的事嗎?「認識人性」會是我們好奇的生活主題嗎?還是這一方面的興趣,始終趕不上人們對於虛擬、平板世界的興趣和投入?
沒有以了解及認識為基底的對話和相處,人與人之間,是無法有所謂的陪伴和情感連結的。在我們各自遭遇人生的經歷和體會時,又怎麼能夠以平靜和溫柔的情懷,緩緩的承接對方的表達,穩穩的說出自己的回應?
生命其實想要的、需要的其實很少,無非是被好好聽懂,又能好好相處。但失去了溫柔的我們,與自己相處,聽懂自己都難了,就枉論和他人相處時,聽懂他心、善解人意。
想到這裡,又再一次的感受到我常常提及的感觸:「內心有溫柔的人,才能真正的領受溫柔。內心有溫暖的人,也才不會做出殘暴的可能。」
#生命的溫柔來自了解_《入夜,擁抱你》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2512?sloc=main_mb
-
推薦閱讀
《立下界限》
卸除生命中不必要的內疚感,找回平靜,成為溫柔且堅定的自己
博客來(紙本、電子書)
https://reurl.cc/NXdL5p
MOMO
https://reurl.cc/kVYgNn
社會心理學電子書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評價
#過度飲食心理學 #文森說書 #社會心理學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是一邊看一邊哭的,因為太多陷阱都是我曾經做過的,例如以為喝果汁可以減肥、誤以為寫著天然字樣的商品就真的健康、還有我最愛喝的零卡可樂.....
作者說想減肥最好的方式就是少吃多動,或者簡單簡單一點的減少攝取精製糖,在簡單一點的就是少吃加工後產品,多吃『全』食物。
如果影片當中談到的內容有錯誤的地方請不吝於指正,我真切希望這集的內容可以幫助你改善生活中錯誤的飲食習慣,重點是,去正視你的飲食習慣。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我會定期每個禮拜上傳一部影片,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社會心理學電子書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評價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1475373129283017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就有機會抽中 《社交天性》 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19.11.13 - 2019.11.20
👏感謝 大牌出版 提供3⃣️本實體書、3⃣️本電子書!
-
►本集語錄:「無論他們怎麼說、怎麼想他們的自我主義,絕大多數人卻是終生不曾為他們的自我做過什麼:他們的作為是為了自我的幽靈,那個幽靈是在眾人腦中自行形成,然後再傳達給它們的自我幻象。」 - 尼采《朝霞:道德偏見之反思》
►本集重點節錄:
1.人類大腦經歷了哺乳類、靈長類、人類三階段的神經適應
2.社會連結:社會痛苦的與生理痛苦的神經重疊
3.心智解讀:讀心時的心智化系統是人類大腦的預設系統
4.社會和諧:自我意識是大腦演化出的社會接收器
-
►本集關鍵字:
#腦化 #神經科學 #JaakPanksepp #前扣帶回 #鴉片類藥物 #分離焦慮 #虛擬擲球 #社會痛苦 #賽局理論 #囚徒困境 #腹側紋狀體 #獎賞網路 #社會腦假說 #鄧巴數字 #鏡像神經元 #DanielDennett #意向立場 #錯誤信念實驗 #GordonGallup #鏡子測驗 #自我意識 #內側前額葉皮質 #邊沁 #全景廠視 #自我控制 #AdamGrant #JohnBargh #法國大革命 #尼采
本集推薦書目:
Michael Tomasello《人類溝通的起源》
Robin Dunbar《哈啦與抓虱的語言》
Michael Arbib《人如何學會語言?》
社會心理學電子書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評價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1387396471414017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就有機會抽中 《收入不平等》 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19.8.7 - 2019.8.14
👏感謝 時報出版 提供2⃣️本贈書!
-
--------------BOOKWALKER電子書平台-------------------
新會員免費註冊首購享79折 → https://pse.is/JEXAR
★《收入不平等》系列套書→ https://pse.is/JSAFK
20元折價券序號領取:【cxdcHSIKEc3r3sOm1IE】
※兌換方式:登入BW會員至「個人專頁」→「取得折價券&折價券明細」→「輸入序號」兌換
-----------------------------------------------------------
►超級歪:「所以我說在座的各位......還是早點投胎吧!」
►本集語錄:「要打造一個更好的社會,核心慨念就是縮減貧富差距,因為貧富差距與社會關係的品質密切相關。我們究竟是想營造互助、互惠的社會氛圍,還是讓大家各自為敵、針鋒相對?」
►本集重點節錄:
1.貧富差距擴大的四大影響:地位焦慮、精神疾病、自戀文化、行為成癮
2.人類過去25萬年內有24萬年的時間都是活在平等社會裡
3.不是能力決定社會地位,而是出生社會地位影響了能力
4.追求經濟成長無法提升生活滿意度、造成生態危機
5.扭轉貧富不均的兩個方案:所得重分配、經濟民主
-
本集關鍵字:
#不平等 #社會評價威脅 #精神疾病 #社會梯度 #支配行為系統 #憂鬱症 #內控性格 #外控性格 #水逆 #自戀 #精神變態量表 #老鼠樂園實驗 #行為成癮 #狩獵採集 #道德 #人性 #功績主義 #新自由主義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所得重分配 #經濟民主 #蒙德拉貢
本集推薦書目:
Richard Wilkinson, Kate Pickett《社會不平等》
Robert B. Reich《拯救資本主義》
Richard Wolff《勞工自主企業》
社會心理學電子書 在 普通心理學電子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普通心理學電子書-2021-02-23 | 動漫二維世界2021年2月23日· 普通心理学(第4版)电子书PDF、epub、mobi、azw3下载_补充2019年12月12 日· 在动机一章中增加了动机的自我 ... ... <看更多>
社會心理學電子書 在 廣告女王在想啥?跨世代趨勢控的自我洞察feat. 莊淑芬Shenan ... 的八卦
INT?專訪:廣告女王在想啥?跨世代趨勢控的自我洞察feat. 莊淑芬Shenan|Sherry's Notes 雪力的 心理學 筆記 ; https://bit.ly/3IGlXza 電子書 : ; https:// ... ... <看更多>
社會心理學電子書 在 普通心理學電子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普通心理學電子書-2021-02-23 | 動漫二維世界2021年2月23日· 普通心理学(第4版)电子书PDF、epub、mobi、azw3下载_补充2019年12月12 日· 在动机一章中增加了动机的自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