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傳統習俗上,開春的一月七日這一天要吃「七草粥」。七草指的是芹菜、菠菜、生菜、蘿蔔、筍芹、芥蘭或荷蘭豆,不過並沒有嚴格限定一定是要這七種。隨地方不同,或者自身口味的迥異略有更動。入境隨俗,我在日本這麼多年,不知不覺也習慣會在這一天,記得吃上一碗七草粥。
但嚴格來說,倒也不是自己真的記得的,而是因為在一月初,無論你走進日本的任何一間超市或超商,都會見到擺放大量烹飪七草粥的蔬菜包專櫃,或是已經煮好的七草粥熟食,旁邊貼著海報提醒你:「該吃七草粥了!」像是催眠轟炸似的,搞到最後好像你不吃,都愧對於那些野菜的生存價值。
事實上,除了吃七草粥的這一天以外,一整年內遇到所有的節氣或節日,習俗上該吃什麼、該用什麼泡澡,這個社會上各個角落的店家都會如此提醒你。當然台灣也會,不過日本的做法比較決絕。比方說在台灣,你一整年都很容易吃到湯圓、肉粽、潤餅等食物,可是在日本,一旦你錯過節日,想吃,就很不容易在店裡內找到。像是七草粥,到了一月八日就從超市裡消失得無影無蹤,彷彿從未出現在這世界上過。這足以說明為何日本人那麼愛推出「期間限定」產品,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用期間限定的態度在過日子的。
過去我都是去超商買現成的七草粥來吃,不過今年第一次嘗試自己買食材,用砂鍋來煮看看。當天把成品分給日本朋友吃,沒想到被稱讚真美味。還追問我:「七草粥有這麼好吃?我本來沒有很愛吃七草粥的,你加了什麼嗎?」
果然是行家。我在煮粥時,放進兩片從築地市場買回來的昆布片一起慢慢熬煮,大概因為這樣味道才更香醇吧。吃完一碗再添一碗,日本朋友撒上海苔佐料,我則默默拿出他們不愛的肉鬆,七草粥頓時散發台味。
日本人過新年,不過舊曆年,「正月新春」指的不是農曆,生肖年就是新曆元旦開始算起。從中國傳來的節氣因此全提早近一個月,表面上看來有點荒腔走板,但骨子卻堅守著正月該吃些什麼來招好運的民間習俗。比如跨年除夕要吃蕎麥麵;新年吃御節料理,二日起再把冷冰冰的御節料理下湯做成「雜煮」(年糕湯);到了七日,連續大魚大肉油膩食物後,就吃點用當令蔬菜煮成的清淡七草粥。
吃七草粥時要吃精光,不能有剩也不可倒掉,否則七草象徵的福氣也會被清掉。此外,還會吃「鏡餅」(圓形堆疊的年糕)。到了一月十一日,俗稱的「鏡開」日,就要把跨年期間恭奉的「鏡餅」給吃掉,相信可以帶來無病消災的好運。吃的時候會用木槌或手來壓扁分塊,不能用刀切。因為鏡餅代表圓滿,用刀切有切腹的聯想,不吉利。
這些正月吃來招好運的食物和飲食方式,都是日本人的一般常識,即使連年輕人也知道,因為從小到大,家家戶戶都是這樣教導孩子的。很難想像直到如今,現代化的日本,日常裡仍持續著如此傳統的文化。
其實吃七草粥的習慣,最初也是在平安時代(約等同中國唐末~宋朝)從中國傳至日本的。據說台灣在明清年間也還有這項飲食習俗,現在已失傳。不禁讓人在想,都說年味愈來愈淡了,快將迎接農曆春節的台灣,究竟現在還有多少往日的習俗仍在延續呢?日本人把許多原本在中國的習俗引進後,經過百年來的內化與進化,如今都變成了大和文化。眾多華人社會已不復存在的傳統,卻仍能在日本尋獲蛛絲馬跡。
吃著七草粥(又灑上台灣肉鬆)的我,默默想著文化的豐富壯大,本來就該是創造廣納百川的可能,而非自我設限的消去法,才能融合出一個有新不忘舊,並極富美感判斷力的纖細民族性吧。
●本文收錄於張維中《東京直送》
去不了東京,就送過來給你!
【紙本書】
博客來 https://bit.ly/2SZudkZ
【電子書】
讀墨Readmoo https://bit.ly/2XGaSqx
樂天kobo https://bit.ly/3esuMfr
博客來 https://bit.ly/3ca5OQr
https://weizhongzhang.com/2018/01/06/nanakusa/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蠔烙這一美食在台灣,福建都有,不過做法略有不同,其中潮汕地區的做法吃起來更加的香。 《舌尖上的中國》對於吃貨來說,無疑是充滿誘惑與震撼的。誘惑的是美食,震撼的是美食後面深藏的文化。蠔烙是隨著時代而流變的美味,在傳統的美食上增加了許多新的元素,除了生蠔,還加了蝦、佃魚與車白等其他海產品,客人可隨意組合...
砂鍋粥做法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八卦
在日本的傳統習俗上,開春的一月七日這一天要吃「七草粥」。七草指的是芹菜、菠菜、生菜、蘿蔔、筍芹、芥蘭或荷蘭豆,不過並沒有嚴格限定一定是要這七種。隨地方不同,或者自身口味的迥異略有更動。入境隨俗,我在日本這麼多年,不知不覺也習慣會在這一天,記得吃上一碗七草粥。
但嚴格來說,倒也不是自己真的記得的,而是因為在一月初,無論你走進日本的任何一間超市或超商,都會見到擺放大量烹飪七草粥的蔬菜包專櫃,或是已經煮好的七草粥熟食,旁邊貼著海報提醒你:「該吃七草粥了!」像是催眠轟炸似的,搞到最後好像你不吃,都愧對於那些野菜的生存價值。
事實上,除了吃七草粥的這一天以外,一整年內遇到所有的節氣或節日,習俗上該吃什麼、該用什麼泡澡,這個社會上各個角落的店家都會如此提醒你。當然台灣也會,不過日本的做法比較決絕。比方說在台灣,你一整年都很容易吃到湯圓、肉粽、潤餅等食物,可是在日本,一旦你錯過節日,想吃,就很不容易在店裡內找到。像是七草粥,到了一月八日就從超市裡消失得無影無蹤,彷彿從未出現在這世界上過。這足以說明為何日本人那麼愛推出「期間限定」產品,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用期間限定的態度在過日子的。
過去我都是去超商買現成的七草粥來吃,不過今年第一次嘗試自己買食材,用砂鍋來煮看看。當天把成品分給日本朋友吃,沒想到被稱讚真美味。還追問我:「七草粥有這麼好吃?我本來沒有很愛吃七草粥的,你加了什麼嗎?」
果然是行家。我在煮粥時,放進兩片從築地市場買回來的昆布片一起慢慢熬煮,大概因為這樣味道才更香醇吧。吃完一碗再添一碗,日本朋友撒上海苔佐料,我則默默拿出他們不愛的肉鬆,七草粥頓時散發台味。
日本人過新年,不過舊曆年,「正月新春」指的不是農曆,生肖年就是新曆元旦開始算起。從中國傳來的節氣因此全提早近一個月,表面上看來有點荒腔走板,但骨子卻堅守著正月該吃些什麼來招好運的民間習俗。比如跨年除夕要吃蕎麥麵;新年吃御節料理,二日起再把冷冰冰的御節料理下湯做成「雜煮」(年糕湯);到了七日,連續大魚大肉油膩食物後,就吃點用當令蔬菜煮成的清淡七草粥。
吃七草粥時要吃精光,不能有剩也不可倒掉,否則七草象徵的福氣也會被清掉。此外,還會吃「鏡餅」(圓形堆疊的年糕)。到了一月十一日,俗稱的「鏡開」日,就要把跨年期間恭奉的「鏡餅」給吃掉,相信可以帶來無病消災的好運。吃的時候會用木槌或手來壓扁分塊,不能用刀切。因為鏡餅代表圓滿,用刀切有切腹的聯想,不吉利。
這些正月吃來招好運的食物和飲食方式,都是日本人的一般常識,即使連年輕人也知道,因為從小到大,家家戶戶都是這樣教導孩子的。很難想像直到如今,現代化的日本,日常裡仍持續著如此傳統的文化。
其實吃七草粥的習慣,最初也是在平安時代(約等同中國唐末~宋朝)從中國傳至日本的。據說台灣在明清年間也還有這項飲食習俗,現在已失傳。不禁讓人在想,都說年味愈來愈淡了,快將迎接農曆春節的台灣,究竟現在還有多少往日的習俗仍在延續呢?日本人把許多原本在中國的習俗引進後,經過百年來的內化與進化,如今都變成了大和文化。眾多華人社會已不復存在的傳統,卻仍能在日本尋獲蛛絲馬跡。
吃著七草粥(又灑上台灣肉鬆)的我,默默想著文化的豐富壯大,本來就該是創造廣納百川的可能,而非自我設限的消去法,才能融合出一個有新不忘舊,並極富美感判斷力的纖細民族性吧。
https://weizhongzhang.com/2018/01/06/nanakusa/
#東京直送 #張維中散文
#小編貼文
砂鍋粥做法 在 陸浩明 6號 Facebook 八卦
【食好D食平D🦀食譜#19】
小弟嘅美感加落去條多寶魚係咪好....靚呢? 肥媽嘅眼神幾咁讚嘆👀👀
今集肥媽教整蟹粥,多寶魚,豉油雞都好正😋😋
想我繼續快啲比likesss同share👍🏻👍🏻👍🏻
#食好D食平D
<鴛鴦藍蟹粥>材料:
藍蟹(公) 2隻, 藍蟹(乸) 2隻, 陳皮 1瓣, 珍珠米 150克, 水 2公升, 油 1湯匙, 鹽 1茶匙
做法:
1. 珍珠米洗淨隔水,放入冰格冷藏一晚;取出後加入油和鹽拌勻備用
2. 藍蟹洗淨切件,備用
3. 陳皮浸軟切絲,備用
4. 萬用鍋內注入水煮沸,放入(1) 及(3),按煲粥模式或放大鍋內,用中大火將米煮至爆花
5. 待粥煮好後,加入適量鹽及胡椒粉調味,最後放入蟹件煮熟即成
<多寶兩食>材料:
多寶魚 1條, 三色椒(切角) 各1/4個, 洋蔥 (切絲) 1/4個, 蔥白 (切段) 1 條, 薑粒 1茶匙, 蛋白 1/2隻
做法:
1. 多寶魚洗淨起肉留骨,魚肉切片,加入適量鹽、糖、生粉及胡椒粉調味,再加入蛋白及少許水拌勻,備用
2. 魚骨灑上適量鹽抹勻,撲上生粉,放入滾油中大火將兩面炸透,炸時將尾部略提起令骨呈微彎曲,增添賣相,炸至鬆脆後即可上碟備用
3. 燒熱油鑊,放入蔥白及薑粒、洋蔥絲及三色椒爆香,再放入魚塊炒熟,盛起放入(2)魚骨上即成
<慢煮豉油雞>材料:
鮮雞 1隻, 冰糖 適量, 八角 2粒, 桂皮 1片, 香葉 4片, 生抽 3湯匙, 老抽 100毫升, 雞湯 60毫升, 玫瑰露 1湯匙, 水 60毫升, 薑片 適量, 蔥(切段) 適量
做法:
1. 鮮雞洗淨,用熱水汆燙去油,放涼備用
2. 燒熱油鑊,放入薑片、八角、桂皮、香葉爆香,再加入冰糖、生抽、老抽、蔥段、雞湯及水煮滾,最後加入玫瑰露煮成豉油雞汁,盛起
3. 將蔥段及薑片放入雞腔內,再將雞浸入(2)內均勻上色 ,待雞及汁稍涼後,放入真空保鮮袋,以真空機抽真空,再用低溫慢煮機以68°C煮2.5小時;如沒有慢煮器,將豉油汁份量增加至可浸過整隻雞,待豉油汁煮滾後,將已汆燙的雞放入浸燙4至5次,再放入豉油汁大火煮5分鐘,熄火後蓋好,再浸45分鐘至熟亦可
4. 將煮好的雞斬件上碟,豉油汁再以大火煮杰,淋上雞件上即成
<沙茶金菇牛肉煲>材料:
雪花牛肉片 12片, 金菇 (去根部) 1包, 沙茶醬 2湯匙, 唐芹 (切段) 1棵, 紹興酒 適量, 紅蔥頭 (切片) 2個, 薑(切絲) 4片, 雞湯 50毫升
做法:
1. 熱油鑊,爆香紅蔥頭及薑絲,加入沙茶醬炒香,倒入雞湯煮開
2. 同步將砂鍋大火燒熱,再轉細火保持熱度
3. 將金菇、唐芹、牛肉加入1)內,灒紹興酒,待牛肉煮至九成熟,立即將所有材料倒進 (2) 內熄火,趁熱享用
砂鍋粥做法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蠔烙這一美食在台灣,福建都有,不過做法略有不同,其中潮汕地區的做法吃起來更加的香。
《舌尖上的中國》對於吃貨來說,無疑是充滿誘惑與震撼的。誘惑的是美食,震撼的是美食後面深藏的文化。蠔烙是隨著時代而流變的美味,在傳統的美食上增加了許多新的元素,除了生蠔,還加了蝦、佃魚與車白等其他海產品,客人可隨意組合搭配。據說,《舌尖》播出後,店裏擠滿了尋味的人,還有特意從北京趕過來嘗鮮。蠔烙是汕頭久負盛名的傳統民間小食。傳統做法是,先熱鍋放人豬膀放下蔥花炒出香味,再把生粉水均勻地倒下,煎成圓餅形,約有一釐米厚,至生粉水剛熟成形,即把蛋漿均勻淋上,再在上面放蠔(用粉水上漿),臘肉丁等,略煎,用鍋鏟切成四角,從鍋邊再注入膀,翻過來繼續煎至外香脆、內嫩滑。「蠔烙」的醬碟是魚露。煎「蠔烙」如單純用雪粉,口感柔軟,但較難成形,如要「蠔烙」較硬身,可在鮮蠔雪粉水中加入適量粳米粉。
砂鍋粥做法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香港提供粥底火鍋的餐廳寥寥可數,而且為了遷就港人口味,做法也略為改變,大多以粥水淥配料,最後加上粥膽來做海鮮粥,其中最明顯是以海魚取代河鮮。
灣仔有一粥檔,門口隱蔽,表面上和一般粥檔無異,每逢晚上卻蒸氣騰騰,只因內藏傳統的粥底砂鍋火鍋,以罕有以白粥為基本,而非粥水。「我們做粥底火鍋,起碼有十幾廿年,—定是全港首間。」不願上鏡的老闆說。至今開業12年,由已結業的老店九記粥麵一班老夥計自立門戶而成,深得老街坊歡迎。剛上桌,粥底質地較稀,加入配料後,越煲越稠,最驚喜是以陳皮和薑葱調味,帶有幽幽的果香。「火鍋用的粥底和平日賣的粥沒有太大分別,我們都是這樣煲的,最緊要是心機。」米是傳統廣東煲法,以浸透的泰國香米猛火滾開,煮至米粒爆花,轉文火,下腐竹,煲得綿香,黏稠適中,既不容易黏鍋也不容易生水。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砂鍋粥做法 在 Pin Cheng Ji Youtube 的評價
#品城記 #探店 #美食
還有PLMM開豪車都來吃!
深圳的小伙伴看過來~對的,經過一番休整後,我們終於又來到深圳覓食啦!砂鍋粥大家吃過很多,一般都是潮式做法為主,但今天我們要吃的這家店,他們的粥是廣式煲仔生滾粥mix潮式海鮮砂鍋粥的做法!你或者第一反應感覺有點不倫不類,但是相信我,我們也是這樣感覺的~不過這家看似“不倫不類”的粥店,卻在網上被捧成網紅,其中有人是踩的,也有人對它是盛讚的!輿論如此兩極分化的一家店,出品到底如何呢?戳視頻看看吧~
你的城市哪裡好吃哪裡好玩?全在這3分鐘原創視頻裡!
砂鍋粥做法 在 砂鍋粥做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八卦
砂鍋粥 食譜與作法共18 道,步驟詳細成功率高! - 愛料理愛料理「砂鍋粥」食譜,有最新的清冰箱料理-砂鍋粥,以及生米砂鍋虱目魚粥、 海鮮蟹砂鍋粥。 ... <看更多>
砂鍋粥做法 在 砂鍋粥做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八卦
砂鍋粥 食譜與作法共18 道,步驟詳細成功率高! - 愛料理愛料理「砂鍋粥」食譜,有最新的清冰箱料理-砂鍋粥,以及生米砂鍋虱目魚粥、 海鮮蟹砂鍋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