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時光機】那場最令人心碎的 #復興航空空難
👉這裡看更多:遠見時光機
🥳IG追起來:https://bit.ly/3lf85ii
2015年2月4日,約莫6年前的今天,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台的 #復興航空 墜毀 #基隆河 事故,造成43人死亡、15人受輕重傷的慘劇。由於事件是復航歷經 #澎湖空難 半年餘又再次發生,當時引起的震撼佔據了各大媒體新聞版面。
2014年7月與2015年2月,復興航空連續兩場重大的飛安事故,造成了至少90位民眾死亡、20人受傷的悲劇。數十個家庭就此家破人亡,幸福美滿的人生,因為一場場空難而支離破碎。
後來,《#國家地理》以全面深入的分析解剖,製作專題記錄片,催生「《#空中浩劫》復興航空235號班機」報導,片中不僅以飛航報告模擬事故前飛機行經的路線和動向,更透過精湛的動畫呈現與專家訪談,重新還原了整起悲劇的始末,影片客觀、不帶有批判色彩,頗有警世的教育意義。
製作單位不僅找回 #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 主任調查官 #王興中 現身分享,生還者劉兆輝醫師更勇敢回憶當時的狀況,甫以行車記錄器和救援現場新聞畫面的穿插,深入淺出地解開一切謎團。
#調查報告 證明,在2號機發生異常訊號時,機組員卻關斷了1號機的油門,導致兩架引擎都未能正確的提供動力,兩次恢復自動駕駛又未果,當日10時54分27秒,駕駛說「哇!#油門收錯了」,8秒後,飛機墜毀於基隆河。
根據詳細的調查報告,在起飛前的10時51分43秒,副駕駛便表示「沒有ATPCS armed」,但正駕駛答覆「好繼續起飛」;8秒後,副駕駛又說「喔有啊ATPCS armed有」,顯現系統已有接觸不良等問題,按照程序與規定,應當立即停飛,但飛機卻還是照樣啟航。
復興航空高層一味為了拓展事業版圖而缺乏教育訓練的盲目、為了追求績效而罔顧員工權益、乘客生命的企業,最終當然因為失去全民的信任而土崩瓦解──2016年11月22日,復興航空無預警 #停止所有航線營運。
圖片提供/《空中浩劫》
#當年倖存的空姊黃敬雅,也發表了事件6週年的心聲:
其實沒什麼人可以懂我的傷痛和痛苦,但我知道大家是心疼我憐憫我的。因為除非你也真的經歷過一樣的事情,否則真的很難。
飛機在起飛後10分鐘左右就掉進河裡。是一種沒有動力的狀態,重力加速度的急速衝進去。電視上看起來很慢,但我本身的感受是只有一兩秒,瞬間是沒有辦法呼吸的。這段應該是第一恐怖的!當我掉進水裡的時候,一瞬間人生跑馬燈都走一遍。(好吧我有罵髒話)然後我問了一句:
「我現在是空難墜機了嗎!」但我很快回到了現實。對⋯我發生空難了⋯⋯。然後此時此刻我眼前都是不斷冒出來的水和一片黑暗。
我就這樣倒吊懸在半空中,很慘。然後我發現我的胸口應該是受傷了,完全不能用力,就像是,用破洞的吸管喝飲料,怎樣也吸不上來一口完整的空氣。安全帶還卡死轉不開,水一直不斷的灌進來,最後只好咬牙一忍用力再轉一次,我才順利脫離我的位置掉下來,掉進了河裡。眼前只有緊急照明燈微微的光線,非常微弱的光線近乎黑暗。在我附近緊急裝備通通拿不到,飛機裡面非常破碎,門打不開就算了,還上下顛倒。我只能半踩半爬的往破口前進 沿途的哭喊聲、斷肢我無能為力,成堆傾出的行李和扭曲的內裝成了越野障礙賽⋯在我眼前倒掛的座位,瞬間變成水牢一般⋯。
陸續拉了幾個受傷的乘客出來 讓大家站在機翼上等待救援 等所有能出來的乘客出來後,我則往機頭的地方走去,哭喊著學妹和教官的名字,但回應我的只有漲潮湍急的水流聲⋯。
我終於越過重重障礙爬出機艙,當時外面應該只有我跟出公差的機務大哥。我看了一眼,簡直不敢相信我居然站在河中央!看起來應該還在市區⋯⋯雖然水很深但還好我夠高還不至於被滅頂。我心想如果再多過了10分鐘,我要是落入海裡,可能真的就掰掰了。
我的心裡和生理都承受著巨大的衝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合併重度抑鬱症,很多不明白的人會衝著我說:你都活著,這樣就好了。
但我承受的是跟不幸離開的人一樣大的災難。當時我真的好想就死了算了⋯。
#來回顧當年的報導:http://bit.ly/2LqJ4EJ
關於【遠見時光機】
《遠見》全新企劃,以劃時代的歷史照片,勾勒當年你我已漸漸淡忘的時光——那些年的報導、那些歲月的回憶,相信能在時間的洪流中,抓住一絲絲美好的感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汽車私房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bit.ly/swimmer_privatetalk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bit.ly/FBswimmer_privatetalk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
瞬時加速度微分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八卦
[馬里的科學實驗室]軟硬兼施,潰縮區?
「這車這麼軟,一撞就稀巴爛,你別買吧!」每次有車禍,某些牌子總會在爆料公社或是鄉民版上被神化、或是被唱衰,而目前大部分人對於汽車安全的觀念依然停滯在六十年前左右,認為車就是「鐵包肉」,外面的鐵一定得越硬越好,才能保護到裡面的乘客,此話當真?在西元1952年之前,全世界都認為高剛性、不會變形的汽車才是最安全的,但是賓士的工程師“Bela Barenyi”否定這種看法,他認為,汽車應該需要有適量的緩衝區,所以他把汽車分為三部分:車頭、車尾、駕駛艙,把駕駛艙以外的區域都設計為利用彎曲來吸收撞擊能量,然候駕駛艙以高剛性材料打造,使其不變形。而為什麼要吸能?為什麼要減少傳遞到汽車內部的能量?這些物理學公式就有待車友們補充了,不過我知道,假設現在車輛以時速60公里行駛,車內的乘客也是以同樣速度向前移動,如果此時,車輛突然減速到時速40公里,那身體慣性依然會以時速60公里移動,所以身體會突然往前移動,然而,安全帶保護了我們,把我們拴在駕駛座上,不過,如果以時速60公里筆直的往牆壁撞擊,這時候車輛與身體都會瞬間從時速60公里達到靜止狀態,即使身體沒有外傷,但你別忘了你的五臟六腑,這樣的加速度會導致內臟撞擊胸腔、大腦撞擊頭骨,而潰縮區的目的就是為了延長碰撞的持續時間,將碰撞能量減少,說到這,你是不是開始懷疑越硬就越安全的民俗傳說了呢?
-
狂人日誌:http://madvnz.com
狂人日誌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K6e7ynljCtU
狂人日誌微博平台:https://www.weibo.com/6339865792/profile?topnav=1&wvr=6
#馬里的科學實驗室 #潰縮區 #軟硬平衡才好
瞬時加速度微分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八卦
【腳上的彈簧 vs 縮短跑步觸地時間】
許多跑者認為前腳掌著地是一種「主動」的行為,導致在落地時,過度刻意用前腳掌撞擊地面,但這樣反而會增加下肢受傷的風險。為了避免此情況出現的要領是:讓腳掌自由落落下,使腳掌剛好落在臀部正下方,而且落地時膝蓋微彎。這樣的落地方式會使下肢自然(被動)地利用地面反作用力,就像高爾夫球向前彈跳一樣,不用太過刻意腳掌就會自動上彈。
而且,我們天生就有這種利用地面反作用力的跑步裝備--阿基里斯肌腱(跟腱)。跟腱在落地時可以吸收衝擊,這個過程如同彈簧被外力拉長而變形,儲存彈性位能,接著自動收縮形成彈力。跟腱被拉得愈長,彈力也就愈大。所以有些穿著「厚」鞋跟的人,跟腱被迫縮得很短,長期下來就會失去彈性,因此跑步的效率也會減弱,還會造成跟腱和足弓的傷病。許多長期穿著高跟鞋的女性也會有相同的問題。
照片中想呈現的是物理虎克定律在跑者身上的意義:
▶︎彈力 F = -Kx
▶︎F = 彈簧所受到的力
▶︎K = 彈簧常數,又稱勁度係數
▶︎x = 彈簧的變形量,在這邊是指跟腱被拉長的幅度,也就是跟腱的伸長量
▶︎負號代表彈簧的彈力和伸長量的方向相反。
前傾角度愈大,跟腱自然會被拉得愈長(x變大),腳掌被彈得離地面愈遠,腳掌離地的高度將決定步幅的大小,所以這也是為何前傾會增加步幅的另一項原因。從這點我們也可以瞭解,就算是腳跟先著地,因為臀部最終還是會跑到腳掌前面造成前傾,所以也能利用到跟腱的彈性,但利用的效率當然比直接用前足著地還要差得多。
此外,跟腱愈柔軟,腳掌愈長,桿杆愈長,落下的空間(x)愈大,因此腳掌上彈的力道愈大。這也是為何世界上彈跳能力最好的袋鼠需要有強韌的跟腱與一雙大腳掌。
雄性袋鼠最快可跑到時速50公里以上,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腳掌很長(大都是成年男性腳掌長度的兩倍以上),跟腱也非常粗壯有力,所以能把落下的衝擊力有效轉化成彈性位能,使得袋鼠在高速彈跳下所需的能量大幅減少。
人類在跑步時是經由阿基里斯腱「被動」拉長與收縮的過程來提高跑步的經濟性。這個過程其實就是重覆「吸收落地衝擊」到「釋放彈性位能」的機制。愈能有效利用這種天生的機制,跑起來也就愈有效率,但腳跟著地的跑法則完全放棄這種天生的能力。
因此對跑者來說,鍛鍊跟腱的勁度(K)是很重要的,跑步落地瞬間的衝擊力最高可達三倍體重,如果勁度不夠,就跟你拉扯的力道超過彈簧的極限一樣,就會造成跟腱拉傷。
腳上彈簧(跟腱)的勁度愈大,腳掌落地後的反應也會更靈敏,反應在跑步技術上所代表的是「觸地時間愈短」。換成彈簧的力學公式來說:觸地時間愈短代表彈簧常數(K)愈大,在相同的跟腱伸長量下若K愈大,彈回的力道F也愈大,力與加速度成正比(F=ma),因此彈簧被拉長後收縮的速度也會愈快(回復到原本長度的時間較短)。
【縮短觸地時間的方式】
觸地時間並無法只是透過單純練跑或提高步頻來縮短,它必須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我們先要知道觸地時間太長的原因有:腳跟先著地、跨步跑、推蹬或跟腱靈敏度不足。前三項是技術問題,可以從跑姿上來調整;但最後一項則必須特別針對彈跳能力來訓練。經過個人長期的歸納,訓練方式有下列四種:
一、跳繩:建議每次訓練前可以練跳繩1分鐘三組到五組(膝蓋微彎,彈起時不要伸直膝蓋),進階動作要改成單腳彈跳。
二、後腳抬高單腳彈跳。
三、馬克操中的A-Skip、B-Skip
四、丹尼爾博士所定義的快步跑(Stride)與R配速都是訓練跑者跟腱力量與回彈速度的方式。
瞬時加速度微分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評價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bit.ly/swimmer_privatetalk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bit.ly/FBswimmer_privatetalk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THE 4 誰與爭鋒
全新世代BMW 4系列雙門跑車 高調登場
品牌大使許瑋甯帥氣同框
BMW身為引領設計潮流的開創者,全新世代BMW 4系列雙門跑車的推出再次驚艷全球車迷。全新世代BMW 4系列雙門跑車代表BMW的品牌DNA與形象,優美且具侵略性的跑車線條將前衛與經典融為一體,透過大膽的設計向傳奇致敬,完美展現豪華性能跑車樣貌。全新世代BMW 4系列雙門跑車於12月2日高調登場,總代理汎德於微風松高天際花園打造THE 4 Skyline Party,俯瞰台北信義區絢麗夜景,讓THE 4成為台北絕美天際線最亮眼的存在;品牌大使許瑋甯更帥氣現身活動現場,親自參與此次與BMW合作的原創影片首映,揭開活動序幕。許瑋甯在搶先試駕全新世代BMW 4系列雙門跑車後說:「THE 4大膽、優雅、性感,讓我愛不釋手,主控方向盤的駕馭樂趣,更讓我不想下車。」全新BMW 4系列雙門跑車聚焦眾人視線,展現誰與爭鋒的攝人氣勢,以BMW M440i xDrive、BMW 430i M Sport、BMW 420i M Sport三款車型,滿足無法低調的熱血車迷。
前衛運動美學 重塑經典
如BMW設計總監Domagoj Dukec所說:「全新世代BMW 4系列雙門跑車以摩登且極為感性的方式,重新詮釋BMW雙門跑車」。傳承自70年代的旗艦雙門跑車3.0 CSi,以及優雅美型跑車328 Coupé的直立式雙腎型水箱護罩,全新BMW 4系列雙門跑車以向傳奇致敬的星幕式水箱護罩設計,將前衛與經典融合為一體,用當代美學再造風靡車壇的當代豪華跑車。
全新世代BMW 4系列雙門跑車自亮相以來便以充滿運動基因的設計備受矚目,除了BMW短前懸、長軸距的經典元素,融合優美的Coupé車身線條,與8系列旗艦跑車相同的性感背影,處處展現純粹的運動鋒芒。強悍的車頭設計搭配炯炯有神的LED頭燈,結合修長動感的引擎蓋折線與張揚的下進氣壩,盡顯高調姿態,駕馭它瞬間成為全場目光焦點。全新世代BMW 4系列雙門跑車的運動性格在車側線條更展現得淋漓盡致,精雕細琢的立體腰線與充滿張力的車肩曲線,搭配迷人的無窗框車門設計,流線洗鍊的車頂線條往後傾瀉,結合俐落的C柱Hofmeister Kink倒勾轉折,一路延伸至微幅揚起的車尾,視覺上更降低了車身高度,營造出蓄勢待發的跑車姿態;車尾部分,極具流動感的3D立體LED尾燈勾勒出L型的心跳光影,搭襯充滿運動魅力的M款空力套件與M款擾流尾翼,在道路上留下最耀眼的背影。
豪華性能 所向披靡
做為BMW純粹駕馭樂趣的雙門跑車代表,全新世代BMW 4系列雙門跑車從內到外皆展現純正運動風格,透過頂級用料與極致工藝,打造兼具跑格與豪華的質感座艙。整體車室以黑色車內頂篷營造第一眼視覺上的競技感受,BMW M440i xDrive擁有Vernasca真皮包覆的M雙前座跑車座椅,不僅觸感柔軟更擁有完整的包覆性與支撐性,搭配M款多功能真皮方向盤(含換檔撥片)與M款駕駛座踏板組,使全新世代BMW 4系列雙門跑車無論動靜,皆呈現令人熱血沸騰的跑車氛圍。
性能代表BMW M440i xDrive引擎蓋下植入3.0升TwinPower Turbo汽油直列6汽缸汽油引擎,擁有374匹最大馬力與在1,900轉超低轉速就可迸發的500牛頓米最大扭力,搭配48V高效複合動力與Steptronic運動化8速手自排變速箱,造就0到100公里/每小時僅需4.5秒的爆發力,完整傳遞BMW純粹駕馭樂趣!BMW 430i M Sport及420i M Sport則搭載TwinPower Turbo直列4汽缸汽油引擎,分別擁有258匹及184匹最大馬力與400牛頓米及300牛頓米最大扭力,BMW 430i M Sport 0-100 km/h加速5.8秒,420i M Sport 0-100 km/h加速則為7.5秒。此外,BMW M440i xDrive搭載首次於BMW車款出現的Sprint衝刺功能,只要長按方向盤左側的換檔撥片,車輛電腦將立即切換至Sport模式,變速箱同時調整至目前轉速可容許的最低檔位,使駕駛需要急加速時能夠更加得心應手,展現純粹跑車實力!
全新世代BMW 4系列雙門跑車的駕馭表現在完美的車身比例與50:50配重的基礎下,更是無懈可擊! 相較於BMW 3系列四門房車,車高及車身重心同時分別降低57毫米及21毫米,結合角度更大的前輪負外傾角與加寬23毫米的後輪距設定,使得操控表現更加出色。全新世代BMW 4系列雙門跑車車身和底盤都採輕量化設計,除引擎蓋、前葉子板與車門皆使用鋁合金打造外,更針對車尾的部分優化了空氣力學表現,進一步降低空氣阻力與升力,使風阻係數僅0.25Cd,不僅可靈活完成敏銳操控,同時更確保車輛在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性。
此外,全新世代BMW 4系列雙門跑車底盤亦進行全面優化。特殊訂製的前彈簧減震支柱和引擎室前圍板上的附加剪力板,強化了轉向的精準度,表現更加犀利;後軸區域則新增多個支桿,提升車身剛性,使車輛無論直線行駛或橫向加速度都更穩定順暢。全新世代BMW 4系列雙門跑車更導入可依路面調整阻尼的全新減震筒設計,前軸「液壓回彈抑制(Hydraulic Rebound Stop)」機構,可消弭道路坑洞所產生的多餘震動;後軸「液壓壓縮抑制(Hydraulic Compression Stop)」機構,則提升車輛過彎時的支撐性與乘坐的舒適性,經過特殊的調教,在M款跑車化電子懸吊系統的完美搭配下,更猛爆的油門反應、轉向控制與換檔邏輯可讓車主盡情享受全新世代BMW 4系列雙門跑車所向披靡的操控表現,實現風馳電掣的駕馭快感。
創新科技 獨具匠心
持續帶來具前瞻性的科技配備一直是BMW創新品牌理念的最佳體現,全新世代BMW 4系列雙門跑車以現代豪華的科技元素打造全新BMW全數位虛擬座艙,將12.3吋虛擬數位儀錶巧妙結合10.25吋中控觸控螢幕,並導入BMW智能衛星導航系統與iDrive7.0使用者介面,結合BMW智慧語音助理2.0與無線智慧型手機整合系統(含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讓車輛不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您最好的個人助理。全新BMW智慧語音助理2.0全面升級,透過連網功能提供更加口語化及人性化的互動方式,只要說出「我很冷」便會直接幫您調降空調溫度,口語化的指令更可與車輛功能結合,例如「開啟Sport模式」、「我的車甚麼時候需要保養」等,BMW智慧語音助理2.0便會協助車輛操作並於iDrive中控觸控螢幕顯示執行訊息。此外,除標準配備智慧Comfort Access免鑰匙系統外,更領先業界搭載iPhone手機數位鑰匙,手機只需靠著駕駛座門把即可輕鬆開鎖/解鎖,更可透過iMessage功能將鑰匙分享給5位朋友,同時,只要將iPhone手機置於中控檯下方,透過手機NFC感應直接啟動車輛引擎,不再需要傳統車鑰匙,將車輛、手機與數位化生活無縫接軌。
全新世代BMW 4系列雙門跑車完整配備BMW Personal CoPilot智慧駕駛輔助科技,包括主動防撞輔助系統與行人偵測、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系統、主動車道維持輔助、壅塞交通輔助、車側防撞輔助、路口車流防撞輔助、閃避轉向輔助、盲點偵測系統、車道偏離警示、前後方車流警示、後方防追撞警示、停車後方防撞輔助、速限提示功能、駕駛注意力輔助功能等14項先進智慧駕駛功能,同時更有360度環景輔助攝影、自動停車輔助系統、自動倒車輔助系統等實用便利配備,其中自動倒車輔助系統在車輛行駛時速35公里/小時以下,車輛電腦會自動記憶駕駛向前行駛的最後50公尺路徑軌跡,如不小心駛進窄巷時即可啟用此功能,輕鬆克服艱難路徑。全新導入的駕駛前方虛擬數位儀錶可清楚顯示道路虛擬實境與速限提示功能,以全方位領先科技提供車主最全面的安全防護。
以美學引領全新世代,用熱情實現駕馭樂趣。自賽道至城市街頭,從蜿蜒山路到濱海公路,全新BMW 4系列雙門跑車以前衛奪目的運動美學設計、卓越的操控性能與創新的智慧科技迎鋒而上,完美詮釋BMW豪華跑格基因,再創頂級雙門跑車新篇章。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4_series #coupe #剛剛好水餃

瞬時加速度微分 在 [物理教學影片]內容講解:瞬間速度與微分觀念 - YouTube 的八卦
在此內容,主要講解如何將瞬間的物理觀念轉化成數學的邏輯運算,且得到其規則性.對初升高二學生,建立 微分 的入門觀念.其他物理教學相關資源(教學影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