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許多人同仇敵愾的三色豆,香菜可以說是極具爭議的食材。
喜歡香菜的人很喜歡,討厭的人很討厭,鮮少聽聞有中間值。
整個世界就這樣被香菜分成兩大陣營。
連愛因斯坦都曾經預言:「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會使用什麼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戰很有可能為了香菜展開。」
我的朋友時辰是個胃口很好的人,自稱絕不挑食,卻從來不吃香菜。
「不吃香菜能算不挑食嗎?」我問。
「連香菜都吃,你還不如去吃屎。」時辰的語氣充滿厭惡。
「我聽你在放屁。」傑森不以為然。
傑森是忠實的香菜擁護者,每天睡醒都要喝一大杯香菜汁,去速食店必點香菜漢堡,偶爾還會在身上噴香菜香水。
他之前喝醉的時候還跟我透漏過他的宏大的計畫:上網募資採買上萬噸香菜,倒入海洋中,從根本改變這個星球的氣味,根本香菜界恐怖份子。
「你知道嗎?香菜並不是一種調味料,而是一種食材,是一道料理的基本組成成分。」
「很多料理少了香菜就不完整了,蚵仔麵線沒有香菜就不是蚵仔麵線、浮水魚羹沒有香菜就不是浮水魚羹、菜粽沒有香菜就不是菜粽、炸肉圓就算加了香菜還是假肉圓。」
只要一遇到香菜的話題,傑森就會像這樣侃侃而談。
「連香菜都不敢吃,你將來還能有什麼出息?」傑森不屑。
「味覺正常的人才不會去吃香菜。」時辰回嘴:「我告訴你啦,如果植物會撒尿,那就是香菜的味道。」
我自己是敢吃香菜的,但我向來是名愛好和平的友善肥宅。
眼看兩名好友即將發生無謂的爭執,我趕緊出面打圓場。
「幹嘛火氣那麼大啦!已經有研究指出不敢吃香菜是基因的問題了,據說對不敢吃香菜的人來說,那股氣味就跟肥皂一樣欸。」我說。
「肥皂又怎樣?」
傑森拿出一條肥皂,撒上香菜,然後像啃豬血糕一樣啃了一大口。
我簡直目瞪口呆。
只要撒上香菜,這個男人什麼都能吃下去。
「所以不敢吃香菜的人到底有什麼基因缺陷?」傑森挑釁地打了個隔,吹出一串充滿香菜味的肥皂泡泡。
「喜歡香菜是一種病,你不知道?」時辰怒極反笑。
喀擦。
劍拔弩張之際,牆上時鐘的分針與秒針交疊,六點了。
我們還住在肥宅之家新竹分部的那陣子,每晚六點就會輪流派一個人出門買晚餐。
今天的晚飯值日生正是傑森。
「晚餐吃滷肉飯怎麼樣?」傑森不懷好意地問。
「好啊,記得,我不要加香菜。」時辰僵硬地回答。
深諳肥宅雞巴個性的我,已經可以預見即將迎面而來的風暴。
半小時後,傑森提著六碗滷肉飯跟三碗貢丸湯打開了門。
「一個人剛好一百。」傑森一邊報帳一邊發放晚餐。
時辰將一百塊鈔票放在桌上,打開盛著滷肉飯的紙盒,熱騰騰的蒸氣旋即從飯盒中湧出。
然而肥宅之家的氣溫卻直線下降。
「這碗滷肉飯,有加過香菜。」時辰鼻子抽動。
「喔,我忘了。」傑森伸手去拿桌上的一百塊,邪邪一笑。
「我後來有叫老闆去掉了,應該沒關係吧?」
咚。
竹筷穿過紙盒,將一百塊釘在桌上。
「不是每一句我忘了,都能換來一句沒關係。」
時辰竭力壓抑著怒氣,桌面隱隱震動。
他對香菜的氣味極其敏感,高中的時候曾經在路邊攤吃碗粿,錢包被隔壁的客人摸走,竟然憑著對方身上殘留的香菜氣味追了十幾公里找到兇手。
「我把錢都還你,可以不要報警嗎?」那人哀求。
「偷錢事小,吃香菜事大。」時辰抽出錢包中的香菜非法化促進協會榮譽會員證,說道:「連我的錢都敢偷,你自己跟法官解釋吧。」
只要一道料理中曾經跟香菜接觸,在他眼中就像掉入臭水溝一樣,沒有資格被再稱之為食物。
「我受夠了。」時辰站起身,豎起兩根手指。
「聽好了,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討厭香菜的人,跟討厭的人。」
「抱歉,我實在沒辦法跟不吃香菜的人交朋友。」傑森握緊拳頭。
兩人怒目相視,眼看就要大打出手。
「不要再吵了!」我大叫。
我真的不想在吃飯的時候看肥宅互毆,只好出聲喝斥。
「不就是吃個飯嗎?到底有什麼好吵的?三歲小孩是不是啊?」
「每天吃這種假滷肉飯度日就已經夠難受了,為什麼還要製造爭端?」
「肉圓用蒸的用炸的要吵、火鍋裡放不放芋頭要吵、現在連敢不敢吃香菜都要吵,互相尊重很難嗎?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有必要為了這種事翻臉?」
我突如其來的爆發讓兩人錯愕地停下爭吵,肥宅之家一片寂靜。
「對、對不起啦。」時辰率先說。
「沒啦,其實我只是想整你而已。」傑森別過頭,把自己那份晚餐推到時辰前面:「我這份是完全沒加過香菜的。」
幾秒鐘後,兩人不約而同傻笑起來。
「看吧,大家和和氣氣的不是很好嗎?」我不動聲色地用飯盒壓住桌上的一百塊。
我鬆了一口氣,看著朋友們終於盡釋前嫌,愉快地攪拌起冷掉的滷肉飯。
然後我抬腳踹翻整張桌子。
「啊你們現在是在拌三小啦!?到底是腦子有什麼毛病吃滷肉飯才會拌著吃啦?噁心不噁心啊?不拌才能每一口都吃到不同口感你懂不懂喇!?」
「操!不拌在一起是要吃個懶覺啊?拌了才能每粒飯都能沾到滷汁啦!」傑森把筷子丟到我身上。
「幹你娘這碗明明也有加香菜!是在耍我是不是啊!?」時辰把嚼到一半的噴飯砸在傑森臉上。
屬於肥宅之家的夜晚,還很漫長。
睡醒手指僵硬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作者除了是特殊孩子的媽媽,也因為孩子變成了「老師」,然後進一步跟類似處境的家長有許多討論。她的筆記或經驗,相當值得參考,顯然也不只是特殊孩子,而是一般家長在教養自己孩子的時候,都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到最後,其實也不只是教養了,而是我們怎麼對待一個人,面對一段關係。祝福各位朋友,在這段長文中,找到屬於各自的啟發。
************************
一切都從孩子現在所處的位置出發
【戈婭】
1.我們要從孩子所在的位置開始,從他們與世界相遇的方式開始。不好好看到他們的位置,而只是一味告知他們「你應該變成怎樣」是沒有意義的。對家長也是一樣,不從他們所處的位置開始,直接告訴他們如何教導孩子(比如「你多帶孩子出去和同齡人玩兒玩兒就好了」之類的)是非常粗暴而輕率的行為。要知道,每個特殊孩子來到班級,都像背著一大包沉重的石頭,而在每個兵荒馬亂的早晨,他們的父母比任何人都希望生活有一些不一樣。
2.節奏、溫暖的情緒和幽默感,是三個最重要的治療工具。那麼如何讓自己有幽默感?華特老師這樣回答:「我想,幽默感是你看待生活的方式。」
3.要學會看到問題的根本。比如,很多人把孩子的問題歸結為電子產品。但是,如果一個孩子看了太多的電視和iPad,那其實問題的根本是養育者對他們的忽視。相比父母的忽視,電子產品本身造成的影響並不是最重要的──懶惰的教育方式才是。
4.有問題就解決問題,沒有問題千萬不要去尋找和製造問題。最糟糕的破壞是擔心。老是想找到孩子的異常,對孩子是一種極大的傷害,因為你沒有享受他們。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障礙,但是我們都很好!!!
5.如果孩子覺得無聊,注意力不集中,那麼老師不應該去指責孩子,而是需要知道怎麼讓課變得有趣。
6.教育者一定要理解教育的意義: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每讓孩子做一件事,都要思考。如果你的方式達不到這個意義,那麼就改變一種方式,達到同樣的意義。而如果你根本不明白為什麼要那樣做,那就不要做。
7.多對孩子說「等下……」「把什麼做完了再……」「五分鐘後……」「睡醒後……」等等,這樣可以把孩子從當下擴展到一定的未來。
8.對待孩子,一味地包容是沒有意義的,你需要學會「主動的容忍」:要知道哪些可以容忍,哪些不可以。比如,運動型的孩子需要非常多的運動,他們總是在動,你得允許他們;而運動有障礙的孩子也許長時間坐在那裡把東西擰開、合上,他們需要理解。
9.教育者時時刻刻需要與孩子成長的習慣做鬥爭。有兩種方式可以對習慣做功課:第一,不再餵養它;第二,養成一種新的習慣。比如,一個孩子老是在老師講故事時踢凳子,如果老師阻止他,就正合他意──阻止本身就是一種供養。此時,你應該忽略他的習慣,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讓他指出故事裡講的動物。
10.這個世界沒有暴躁的孩子,沒有懶惰的孩子,沒有總是在生氣的孩子,沒有遲緩的孩子,只有被剝奪了以他們自然的方式去學習的孩子。
11.很多父母問:為什麼他們不聽話?你得知道,孩子本身就不是一個好的傾聽者。
12.不要過早讓孩子學習書寫。在兒童的垂直中線沒有充分整合時,他們活動一隻手的手指,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另一隻手的手指通常也會跟著動,我們會看到僵硬的握筆姿勢和潦草的字跡。判斷孩子的垂直中線是否整合的一個標誌是:他們的慣用手能否越過身體的中線去撿起放在身體另一側的物品。
13.要多給孩子一些療癒性的詩歌。療癒性詩歌的基礎就是節奏,人在一次呼吸時心臟會有四次跳動,所以四拍的詩歌代表心臟的節奏,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舒適、安穩,並加強他們的界限。
14.不要教條地依照孩子在幾歲時應該做什麼就去教他們什麼,而應該在他們已有的能力上進行擴展。比如繪畫,你可以把剪好的形狀放到紙下,他們只需要用蠟筆就能畫出形狀;可以讓他們在泥上壓出圖案──首先,你得讓他們感覺到,畫出東西來是好的,才能給他們擴展更多。還是那句話:一切從孩子現在所處的位置出發。
15.淘氣和好奇是兒童發育的兩個好幫手。學校不應該成為崇拜良好行為學生的地方。孩子所有的行為,都是一種溝通:告訴你他們要做什麼、在想什麼、有什麼需求。所以做為一個教育者你必須時刻看到那些行為並且知道為什麼。
16.強迫孩子改變偏側性(指慣用左腦或右腦)會對他們產生很大的傷害,要盡量讓孩子的偏側性在同一側,因為如果他們在使用手和眼睛產生交集時,會讓他們產生困惑,帶來不協調的很多問題。──不要強硬改變一個左撇子!
17.痛是非常重要的,痛可以幫助他們甦醒生命覺(對於自身體質和健康的覺知),所以不要太快幫他們擺脫疼痛(我想,對所有人來講,任何形式的疼痛,身體、心靈,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
18.九~十歲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內心非常艱難的時段,他們會有很多的恐懼,感受到了世界的不友善和敵對,有的會出現尿床、咬指頭……但是都正常,都會過去。大人需要做的是相信他們的能力,相信他們可以從現在開始自己度過自己的人生,但一定要保持對話,注意到他們何時需要我們(不然孩子會成長為很獨立但是很孤獨的人)。
19.孩子會問很多問題,要搞懂這樣的問題告訴了我們什麼。比如,有的孩子老是問別人「你從哪裡來?」也許是他們對位置感興趣,可以給他們一個地圖,利用他們對位置的興趣來找到溝通的方式。問「你多大了?」也許是他們對數字感興趣。「你結婚了嗎?」也許是他們對人際關係感興趣。如果一個孩子老是重複問你同一個問題,他們也許是健忘也許是強迫,如果他們每次都問你五遍,那麼你可以讓他們重複六遍,來打破他們的習慣。總之,老師要永遠對孩子的問題保持興趣。
20.不要過早地向孩子展示世界的殘酷,因為他們太小了,他們還沒有能力對周圍的世界做點兒什麼,這會讓他們焦躁、抑鬱(我曾聽說過一個在父母的爭吵中成長的敏感小孩,才四五歲,會把自己的臉抓得到處都是血)。
21.如果你老是保護你的孩子,那你的孩子就會變得愈來愈無助,他(她)不會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22.思考是在不斷地重複中產生的,重複是思考和記憶的基石。所以不要太頻繁地給孩子太多新的信息,否則他們的大腦會因此習慣了進進出出,無法打下思考的基礎。
23.很多孩子的自我都要很長時間才能建立,我們要允許他們花時間找到他們自己。(其實大人也一樣,很多人到了很大的年紀都還沒辦法找到那個「我」。)
24.不要幫助孩子做那些他們明明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否則就是一種懶惰的教育方式。比如,別再隨時伸手去給孩子擤鼻涕了,你直接告訴他們去做就好了──每次獨立完成一件事情,都在滋養孩子的生命覺。
.
以上文字取自
不過生了一個小孩:我是戈婭,別叫我勵志媽媽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4940
睡醒手指僵硬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作者除了是特殊孩子的媽媽,也因為孩子變成了「老師」,然後進一步跟類似處境的家長有許多討論。她的筆記或經驗,相當值得參考,顯然也不只是特殊孩子,而是一般家長在教養自己孩子的時候,都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到最後,其實也不只是教養了,而是我們怎麼對待一個人,面對一段關係。祝福各位朋友,在這段長文中,找到屬於各自的啟發。
************************
一切都從孩子現在所處的位置出發
【戈婭】
1.我們要從孩子所在的位置開始,從他們與世界相遇的方式開始。不好好看到他們的位置,而只是一味告知他們「你應該變成怎樣」是沒有意義的。對家長也是一樣,不從他們所處的位置開始,直接告訴他們如何教導孩子(比如「你多帶孩子出去和同齡人玩兒玩兒就好了」之類的)是非常粗暴而輕率的行為。要知道,每個特殊孩子來到班級,都像背著一大包沉重的石頭,而在每個兵荒馬亂的早晨,他們的父母比任何人都希望生活有一些不一樣。
2.節奏、溫暖的情緒和幽默感,是三個最重要的治療工具。那麼如何讓自己有幽默感?華特老師這樣回答:「我想,幽默感是你看待生活的方式。」
3.要學會看到問題的根本。比如,很多人把孩子的問題歸結為電子產品。但是,如果一個孩子看了太多的電視和iPad,那其實問題的根本是養育者對他們的忽視。相比父母的忽視,電子產品本身造成的影響並不是最重要的──懶惰的教育方式才是。
4.有問題就解決問題,沒有問題千萬不要去尋找和製造問題。最糟糕的破壞是擔心。老是想找到孩子的異常,對孩子是一種極大的傷害,因為你沒有享受他們。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障礙,但是我們都很好!!!
5.如果孩子覺得無聊,注意力不集中,那麼老師不應該去指責孩子,而是需要知道怎麼讓課變得有趣。
6.教育者一定要理解教育的意義: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每讓孩子做一件事,都要思考。如果你的方式達不到這個意義,那麼就改變一種方式,達到同樣的意義。而如果你根本不明白為什麼要那樣做,那就不要做。
7.多對孩子說「等下……」「把什麼做完了再……」「五分鐘後……」「睡醒後……」等等,這樣可以把孩子從當下擴展到一定的未來。
8.對待孩子,一味地包容是沒有意義的,你需要學會「主動的容忍」:要知道哪些可以容忍,哪些不可以。比如,運動型的孩子需要非常多的運動,他們總是在動,你得允許他們;而運動有障礙的孩子也許長時間坐在那裡把東西擰開、合上,他們需要理解。
9.教育者時時刻刻需要與孩子成長的習慣做鬥爭。有兩種方式可以對習慣做功課:第一,不再餵養它;第二,養成一種新的習慣。比如,一個孩子老是在老師講故事時踢凳子,如果老師阻止他,就正合他意──阻止本身就是一種供養。此時,你應該忽略他的習慣,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讓他指出故事裡講的動物。
10.這個世界沒有暴躁的孩子,沒有懶惰的孩子,沒有總是在生氣的孩子,沒有遲緩的孩子,只有被剝奪了以他們自然的方式去學習的孩子。
11.很多父母問:為什麼他們不聽話?你得知道,孩子本身就不是一個好的傾聽者。
12.不要過早讓孩子學習書寫。在兒童的垂直中線沒有充分整合時,他們活動一隻手的手指,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另一隻手的手指通常也會跟著動,我們會看到僵硬的握筆姿勢和潦草的字跡。判斷孩子的垂直中線是否整合的一個標誌是:他們的慣用手能否越過身體的中線去撿起放在身體另一側的物品。
13.要多給孩子一些療癒性的詩歌。療癒性詩歌的基礎就是節奏,人在一次呼吸時心臟會有四次跳動,所以四拍的詩歌代表心臟的節奏,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舒適、安穩,並加強他們的界限。
14.不要教條地依照孩子在幾歲時應該做什麼就去教他們什麼,而應該在他們已有的能力上進行擴展。比如繪畫,你可以把剪好的形狀放到紙下,他們只需要用蠟筆就能畫出形狀;可以讓他們在泥上壓出圖案──首先,你得讓他們感覺到,畫出東西來是好的,才能給他們擴展更多。還是那句話:一切從孩子現在所處的位置出發。
15.淘氣和好奇是兒童發育的兩個好幫手。學校不應該成為崇拜良好行為學生的地方。孩子所有的行為,都是一種溝通:告訴你他們要做什麼、在想什麼、有什麼需求。所以做為一個教育者你必須時刻看到那些行為並且知道為什麼。
16.強迫孩子改變偏側性(指慣用左腦或右腦)會對他們產生很大的傷害,要盡量讓孩子的偏側性在同一側,因為如果他們在使用手和眼睛產生交集時,會讓他們產生困惑,帶來不協調的很多問題。──不要強硬改變一個左撇子!
17.痛是非常重要的,痛可以幫助他們甦醒生命覺(對於自身體質和健康的覺知),所以不要太快幫他們擺脫疼痛(我想,對所有人來講,任何形式的疼痛,身體、心靈,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
18.九~十歲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內心非常艱難的時段,他們會有很多的恐懼,感受到了世界的不友善和敵對,有的會出現尿床、咬指頭……但是都正常,都會過去。大人需要做的是相信他們的能力,相信他們可以從現在開始自己度過自己的人生,但一定要保持對話,注意到他們何時需要我們(不然孩子會成長為很獨立但是很孤獨的人)。
19.孩子會問很多問題,要搞懂這樣的問題告訴了我們什麼。比如,有的孩子老是問別人「你從哪裡來?」也許是他們對位置感興趣,可以給他們一個地圖,利用他們對位置的興趣來找到溝通的方式。問「你多大了?」也許是他們對數字感興趣。「你結婚了嗎?」也許是他們對人際關係感興趣。如果一個孩子老是重複問你同一個問題,他們也許是健忘也許是強迫,如果他們每次都問你五遍,那麼你可以讓他們重複六遍,來打破他們的習慣。總之,老師要永遠對孩子的問題保持興趣。
20.不要過早地向孩子展示世界的殘酷,因為他們太小了,他們還沒有能力對周圍的世界做點兒什麼,這會讓他們焦躁、抑鬱(我曾聽說過一個在父母的爭吵中成長的敏感小孩,才四五歲,會把自己的臉抓得到處都是血)。
21.如果你老是保護你的孩子,那你的孩子就會變得愈來愈無助,他(她)不會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22.思考是在不斷地重複中產生的,重複是思考和記憶的基石。所以不要太頻繁地給孩子太多新的信息,否則他們的大腦會因此習慣了進進出出,無法打下思考的基礎。
23.很多孩子的自我都要很長時間才能建立,我們要允許他們花時間找到他們自己。(其實大人也一樣,很多人到了很大的年紀都還沒辦法找到那個「我」。)
24.不要幫助孩子做那些他們明明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否則就是一種懶惰的教育方式。比如,別再隨時伸手去給孩子擤鼻涕了,你直接告訴他們去做就好了──每次獨立完成一件事情,都在滋養孩子的生命覺。
.
以上文字取自
不過生了一個小孩:我是戈婭,別叫我勵志媽媽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4940
睡醒手指僵硬 在 產後手指關節僵硬- babymother | PTT職涯區 的八卦
懷孕後期,早晨起來手指頭會有些僵硬, 當時以為是水腫,婦產科醫師也說生完 ... 29 F 推ichacha: 生完兩三個月才好,後期睡醒根本無法施力 10/24 20:22. ... <看更多>
睡醒手指僵硬 在 [問題] 睡醒後手指僵硬- 看板Doctor-Info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生產至今已經快三個月了
離開月子中心回家後不久就發現早上睡醒時十根手指都是僵硬的,彎曲或伸直都很痛
尤其是小拇指,整個像是脫臼的感覺
一定要用另一隻手慢慢地幫忙活動一下才能恢復正常
但還是不太舒服
現在是連午睡醒來也是這樣
膝蓋彎曲與站立時也會痛,甚至沒力,站不起來
有去看過骨科,中醫
目前持續針灸中..........
請問有媽咪跟我一樣的症狀嗎?
該怎麼辦才好呢??實在很無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10.42.3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octor-Info/M.1465280999.A.D7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