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寰宇漫遊請了一位心理師羅惠群來上節目,談思覺失調患者殺警案引發的爭議。一聽說羅心理師的專長之一是婚姻諮商,我立馬跟他交換LINE。這兩天我跟蘿蔔頭吵到我都覺得快出命案!
旅行對蘿蔔頭這種好動兒非常重要。現在不能旅行,他簡直就像一隻精力充沛又破壞力十足的哈士吉幼犬,成天關在家裡給我找麻煩。我所有馴夫+馴犬的技巧都用上了,還是常被他搞得快發瘋。所以聽到凱莉想為今天的TODAY看世界,寫紐西蘭澳洲正在考慮互開旅遊禁令,我馬上舉手贊成。
紐澳談的好,台灣說不定會被納入,我的人生露出了一線曙光。
至於今天的三條線,我個人對阿拉斯加那條超級有興趣,待會兒就去把報導挖出來看。
我們選的是紐澳🔎以下是今天的國際三條線
▪️國際:2020普立茲獎關鍵字:香港反送中、阿拉斯加的超高性侵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540851
👉劃重點: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5日公布了2020年得獎名單,今年備受矚目的有《路透社》,以香港反送中抗爭的一系列照片拿下突發新聞攝影獎,而每年話題焦點的公眾服務獎,是由《安克拉治每日新聞》(Anchorage Daily News)和非營利媒體機構「ProPublica」共同拿下.
這條新聞揭露了美國阿拉斯加州嚴重的性侵問題,性犯罪率高於全國平均3倍以上,而當地的村莊小鎮超過三分之一沒有警力、缺乏完善的執法調查系統下,性犯罪成了壓迫當地居民的夢魘。
今年2020普立茲新聞獎,相對比較亮眼突出的獎項裡,可以找到幾個新聞報導的關鍵字和主題:被壓迫者、資源不平等和抗爭。
▪️國際:守護新聞自由的媒體巨獸?菲律賓傳媒龍頭ABS-CBN的「被停業風暴」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4541270
👉劃重點:就在這個被大家認為是假新聞與言論自由界線難辨的時代,菲律賓最大的媒體集團ABS-CBN,日前因為其經營權能否被國會核准續約的爭議而躍上新聞版面,此事甚至一度激起了菲國社會激烈的對立及街頭抗爭。
▪️國際:肺炎疫情中激化的中美矛盾與倍增的歐洲選邊站隊壓力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2550289
👉劃重點: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美中為爭奪國際影響力而激烈角逐的同時,歐盟長期堅持促進多邊主義,是希望能在全球事務中發揮第三極作用。然而,疫情全球大傳播激化美中對抗,歐洲的多邊主義政策也似乎受到巨大壓力。
美國《商業內幕》5月3日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說,新冠疫情澄清了世界秩序問題,令歐洲」要與誰結盟「的問題明朗化:歐洲如何選邊站隊,是和美國站在一起,還是站在中國一邊?
📢 晚上八點別忘了看范琪斐的 #TODAY看世界。
另外有在用 LINE 的朋友可以訂閱 @LINE TODAY 👇
https://lin.ee/19eXmdD
週一至週五 #LINETODAY 就會推播TODAY看世界,如果錯過了,通常會放在國際欄目。
📢別忘了《#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十點準時上傳完整版!
澄亮心理諮商所 在 Facebook 八卦
【中國最冷漠的娛樂記者易立競,卻收穫了大咖明星們的尊重】
聽到 #易立競 的名字,所有的明星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他們均曉得自己即將面臨的不僅僅是訪問,更像一種接近審問與心理諮商交叉並行的三溫暖。
有別於楊瀾、張小燕、魯豫的溫柔大姊作派,也不是嘻嘻哈哈、看起來跟每個明星都很好的一般娛記。
易立競的訪問並不討巧,被中國網友笑說是「冒犯式採訪」,她不是笑臉迎人的記者,而是直面真實的人性觀察家,是哲學家式的訪問。
/
易立競總能迅速戳穿明星語病,勇敢詢問明星的爭議事件,過程口氣皆是平靜無波、面無表情,沒有任何一句髒話或不尊重的口吻。
倘若明星動氣,易立競也不會被嚇到,還會冷靜反問:「我這麼問會讓你感受到冒犯嗎?」讓明星意識到自己「居然較真了」的心理狀態和高自尊,願意重新審視自己為何生氣。
易立競開始爆紅,始於去年和陸綜《乘風破浪的姐姐》合作系列專訪,逐一把女星伊能靜、寧靜和萬茜「聊爆」,曝光她們最真實的樣貌。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萬茜,她訪談聲稱自己不想紅、有綜藝焦慮症,除了《乘風破浪的姐姐》外沒有錄製過其他綜藝節目,但是易立競馬上指出,萬茜參加過《舞林大會》。
萬茜說:「妳不說我都差點忘了。」易立競秒補刀:「可是妳參加了兩屆。」
畫面中,萬茜笑容僵在原地,開始擺起臭臉。
/
採訪郭敬明,易立競毫無畏懼地直奔他的「抄襲」話題,問道:「你的作品抄襲,現在卻呼籲保護版權,你會覺得矛盾嗎?」
郭敬明拿起桌上水喝,強裝鎮定回答:「我覺得不會,差不多了,這個問題。」
採訪楊冪,易立競詢問楊冪為什麼有段時間瘋狂接四、五部戲?楊冪答道,她希望專心當一名好演員,想讓觀眾更看見她。
易立競再問:「瘋狂拍戲,是對賺錢有需求嗎?」
楊冪趕緊澄清自己不是為了錢,解釋那時因瘋狂尬戲,常常跟不同劇組請假,沒有賺錢反而虧錢。
聽到邏輯矛盾了嗎?一個真心熱愛演戲、矢志鑽研角色的演員,就不會三天兩頭輕易和劇組告假,必然會盡力配合檔期。
以及,考量到某些戲劇電影很可能會因前置作業延後導致拍攝時間重疊,是否一開始就要少接比較好。
換言之,一個為尬戲到處請假、一次接這麼多戲,說自己專心想做好演員,邏輯前後不通。
/
對待大咖影星孫紅雷,易立競也沒有手下留情。
她直言孫紅雷近期作品質量堪慮,平靜地詢問:「為什麼會接《戰國》那樣的電影,是錢砸得太狠了嗎?」
一系列問題讓善於言辭的孫紅雷都莞爾,不免自嘲:「這採訪都沒辦法裝逼了。」
未料易立競丟出一句靈魂拷問:「採訪需要裝逼嗎?」
孫紅雷頓時啞口無言。
/
這就是易立競的訪談哲學,她會提出一個「需要明星解釋」的問題或假設,讓明星們在激動解釋的過程中,忽視字裡行間的前後脈絡,導致自爆,也讓觀眾看見這個明星的真正想法。
有別於華人社會一貫的推拉客氣,易立競是透過蘇格拉底的產剖法,一步步引導明星說出大實話,讓他們前半段的「裝」不攻自破。
易立競的訪問裡,你可以說錯話,唯獨不可以說「假話」。
要成為易立競這種類似哲學家的記者,非常不易,你必須冷靜節制、思緒工整、做足功課,重要地是:你不能害怕。
寫到這裡,我相信應該會有人認為,易立競那麼「理性」的記者,哪個明星敢給她訪問呀?
大錯特錯,許多大咖明星排隊著給她專訪。
若有把訪談節目看完,你會發現縱使是上述舉例的萬茜、楊冪、孫紅雷,他們最後都選擇和易立競誠實交流思想、坦承自己的欲望和不安。
顯而易見,易立競提問就算直接,但當下訪談氛圍仍是讓受訪者感到舒服與安全的。
/
易立競的採訪經歷豐富,她 1999 年入行,先是去跑社會新聞,後來轉型做娛樂報導,代表作品有《病人崔永元》、《李亞鵬:我不是個放浪形骸的人》、《趙本山:上春晚我並不快樂》等。
這 3 篇文章都是業內人物專訪的典範。
她曾經兩度獲《南方周末》傳媒致敬之年度文化報導,連一向對記者沒有好臉色的李亞鵬和韓紅,都坦承非常喜歡易立競的正派與採訪風格。
易立競是《南方人物周刊》主筆,曾帶著匕首去殺人現場採訪,被計程車司機困在深夜郊外。
她親眼造訪愛滋村的病患;她遠赴印度採訪宗薩欽哲仁波切,問出讓對方直言「我要好好想想」的佛學問題,最終一共採訪宗薩欽哲仁波切 5 次,相當受到信任。
她寫過社會新聞的地獄絕望,也寫過國際新聞的複雜矛盾。
基於過去寫的議題足夠多元,易立競自然和耽於享樂安逸的其他娛樂記者很不一樣。
她堅持不收禮物、堅持採訪公開、工作期間不會和藝人合照。
易立競常自稱為娛樂記者,卻被名演員柳雲龍說:「有你這樣的娛樂記者,你的公司應該是有些品味的。」
面對如此洞察人心的易立競,你能做到的只有「真誠」,而她也有本事能讓明星褪下防備、與其交心,因為深信她能掌握分寸。
/
她採訪黃渤、張雨綺和金莎,面對願意承認自己脆弱面、承認有時候就是愛慕虛榮的明星,易立競都是投以尊重和溫柔凝視。
當金莎承認是過氣女星、剖白自己「很想紅」時,易立競會給予安慰;當張雨綺侃侃而談「和周星馳解約」「前夫婚姻」等敏感話題,易立競會被她逗笑;當黃渤分析演戲短板時,易立競會淡淡點頭、鼓勵對方繼續講下去。
許多明星會在她的節目中狼狽不堪地翻車。
但節目外,他們又會發文感謝易立競幫助面對自己、獲得成長。
易立競在採訪手記中提過,要真正了解受訪者,你必須要創造出不那麼舒適的環境,才能讓他們有機會檢視自己,清楚自己性格上的矛盾,最終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她也提到:「如果受訪者說出某些故事,最後希望不要寫出來,我會將這些東西都帶到墳墓裡。」
/
華人娛樂圈的大咖明星,長年都被保護得很好。
不只被經紀公司捧在手心,連象徵第四權的記者都得對他們畢恭畢敬。專訪前得呈上訪綱,專訪間得小心呵護;記者會與平訪不能提問敏感問題,如果要問,只得繞著圈子問。
面對報社跟週刊等硬派媒體,多數「明星談心」都有演戲成份在其中。
起初經常覺得諷刺,明知對方私德不佳、對工作人員態度無禮,卻得聽著他們慷慨激昂地宣導「同理心很重要」等思想,還得寫文章紀錄他的美言金句。
近期身心靈平衡變成顯學,明星突然願意訴說自己的「黑暗面」了。
可是,黑暗面往往都得搭配「經驗」佐證,眼見部分名人們說不出個所以然,將議題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更顯得這種正能量學說薄弱蒼白,演變成毒雞湯。
很多明星會以「面對自己」做包裝,實則替自己立下「劫後餘生」的神聖 Flag 。
但具體的「劫」是什麼?
他們不願意說,讀者自然無法共感,鼓勵不到任何人,特別是深陷黑暗的人。
/
為什麼明星不願意說?這背後有很多考量。
首先,讀者是否能夠接受明星的誠實與他們的黑歷史?大家真有自己想的如此有同理心嗎?是否可以做到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批判?
再來,就算讀者能夠接受,代言廠商能不能接受也是一回事,很多大品牌和明星簽代言合約,其中有一條是「明星不可以發生爭議事件」,否則就會賠償違約金。
另外,時下媒體流行「標題黨」求點閱,明星若誠實訴說經驗,難保不被斷章取義、超譯解讀,反而造成另一波傷害。
又或是未來發生某事件,該明星過去的訪問再度被翻出凌遲,這種壓力是素人受訪者所想像不到的。
/
我所看到的就是這種矛盾,完全沒有誰對誰錯。
任何明星看似自命清高、自我保護的背後,承載著搞不好連他們都不堪負荷的包袱。
願意選擇在鏡頭前闡述具體經歷和心路歷程,嗯,別說明星了,連一般人都可能做不到,你還想要求什麼?
我唯一肯定地是,在公開場合願意對自己誠實的明星,除了當事者本身心臟夠強,更需要一位懂得人性的記者。
這個記者,他不見得文筆要多麽風花雪月,而是能一眼洞見問題本質,不打迷糊眼,溫暖與理性兼具。
這個記者,他會抓出明星語病和盲點,但不是為了嘲弄,而是給予他們解釋機會,慢慢引導明星說出思想脈絡與邏輯,讓外界看見多一點的真實,將明星從神變人。
這個記者,他能讓明星在安心訴說慾望和痛苦的同時,更能讓觀眾和其他媒體理解當事人心境轉折,最終願意尊重明星的立場,不會批判,反為明星的真誠所感動。
易立競說過:「我不想做那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記者,我希望我能成為與受訪者一起探索跟學習的角色。」
提問犀利,視角共情,最終表述和緩,但最重要地,是那份「求真」的純粹動機。
以上特質,就是我從易立競身上看到的亮點。
人家說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其實不正確,因為一個好記者,確實需要多讀書。
原文刊載:
https://www.adaymag.com/2021/01/15/detail-famous-journalist.html
#Adaymag
澄亮心理諮商所 在 DJ 芳翎 Facebook 八卦
【05/20 星期三 絕對音樂】
「人與人最大的區別不是視力上的差距,而是視野上的差距;
視野上的差距讓人看到的是不同的世界…」
SO~~所謂的貴人,不是直接給你帶來利益的人,
而是開拓你的眼界,給你正能量的人~~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在匿名之處,保持你的善良…》
從韓國偶像藝人雪莉、具荷拉相繼輕生,到外交部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以死明志,從韓國娛樂圈到台灣政治圈,看似截然不同的領域與事件,卻有一個共同之處,即網路謾罵與霸凌文化,使當事人身心俱創,破碎得連喘息的空間都沒有。
網路世代的興起,社群媒體成為人與人之間絕佳的互動工具。網路建構起的虛擬世界,也成為許多人對現實不滿的隱匿之處與宣洩出口,然而,似真似假的網路平台雖虛擬,但暗黑文化的霸凌與欺凌,卻千百倍於現實生活。
躲在鍵盤後 暗黑思維變本加厲?
在真實禮教世界不可能出現的作為,躲在鍵盤背後,什麼惡毒的話語都說得出口,或甚至大肆發表平日在人前不敢呈現的言論。
在無人看管之處,暗黑思維變本加厲,彈指間轉化成文字,就能毫無遮掩地攻擊平時可能或不可能接觸的人,一旦網攻啟動破窗效應,被襲擊的受害人再怎麼吶喊自清也阻擋不了排山倒海的攻擊,帶給受害者超乎想像的悲痛、憤怒與恐懼。
韓國女星雪莉近年飽受酸民抨擊所苦,所屬經紀公司曾透露:「雪莉看到那些惡評後非常受傷,大約每個星期都要去接受一次心理諮商。」雪莉離世後,輿論驚嘆過後,酸民們卻繼續狂批具荷拉,直到雙姝離世,韓國娛樂圈才終於有人開始正視「網路霸凌」問題,並呼籲「關閉娛樂新聞的評論區」,期盼扼止負面歪風。
你怎麼說話 決定你是誰
知名主持與作家蔡康永說:「你怎麼說話,決定你是誰。」一個人的表達顯露其修為與品格,語言文字的產生,是為了讓人有更好的溝通,可以建立更美好的關係。
網路拉近我們與世界的距離,當美善透過科技傳遞,世界就佈滿愛與和平的馨香之氣,然而,若傳送的是負能量,加乘堆疊出來的傷害是何等巨大,新時代的溝通發聲工具,也將失去它最有價值的功能。
網路世代的我們,能否為健康的網路文化環境盡一己之力:
一、不盲從盲信 要追求真實
惡意的謊言,常從假新聞、謠言的釋出開始,加上有計畫地推播,轉傳,才能帶來真正的殺傷力。避免自己成為惡質謠言幫兇,轉傳消息需多方查證,若無法確認真實,寧可不轉不發。
二、確認是假消息時 有勇氣提出澄清
德雷莎修女說:「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當有證據證實是假消息時,應勇於提出事證並澄清糾正,避免假消息擴大蔓延,面對惡質謠言,選擇沉默,是冷漠的殺手。
三、在匿名之處 堅持你的善良
「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不能只落實在現實世界中,在人所不見的隱密之處,更要堅持良善的本質,才能顯得「善」的純粹與可貴。
不論何時何地,都要守護好自己的心思意念,因為生命開出什麼樣花、結出什麼樣的果,都由心裏的意念決定。「說話」要說可以建造人的好話,使聽見的人得益處,一人一句鼓勵幫助他人的好話,就會帶來正向力量。
期盼美好是人的本質,改變,從自己開始
期盼美好是人的本質,改變黑暗,其實只要從一個人、一盞燈開始,願世界點燃亮光遍滿美好的詩篇,讓我們、下一代都能健康遨遊網路世界,你,也一起加入嗎?
。
作者:沈桓寬
(文章來源:http://www.fruitsmedia.net/?p=3864)
***************************
澄亮心理諮商所 在 認識諮商心理師系列-蔡澄諮商心理師 - YouTube 的八卦
一群熱血有活力的 諮商心理 師,各自學有所長,服務於各領域,同時兼顧多元工作取向。 原本因助人的興趣集聚一堂,共同經營了點亮心燈 諮商 工作室,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