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編小學堂
上回快篩一課獲得熱烈迴響。研編忙著備課,近來大家很關心SARS-CoV-2的疫苗進度,收到很多詢問:為什麼有的國家今年九月就會有疫苗!?有的國家明年也會有?到底什麼時候會有疫苗?這麼快就有疫苗,會有什麼風險嗎?
所以來幫大家微科普一下。研編小學堂,第二堂,上課啦!🔔
💥主題:「疫苗研發為什麼要這麼久?」
補課👉還沒看過第一堂「新冠肺炎檢測方式有幾種」,這裡請:https://reurl.cc/QdEE0q
______
🎯1. 疫苗的主要原理是什麼?功用是什麼?
✅A: 研究人員取病毒最外層的物質當作「抗原」,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相對應的「抗體」,#讓免疫系統記住病毒,下次當病毒入侵時,辨認出這些壞人,抵抗病毒的入侵!但是,當然不可能直接把病毒放到人體上,因此必須將活病毒減毒,或利用死亡病毒的碎片來製作疫苗。
🎯2. 疫苗施打對象是誰?施打後效果可以維持多久?
✅A: 疫苗分預防性疫苗和治療性疫苗。目前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屬預防性疫苗。預防性疫苗是打在「#健康的人體」,必須嚴格要求安全性和保護力,每個步驟都不可倉促行事,否則也可能在施打後產生不良反應,或是染病後發生更嚴重的症狀。此外,不同疫苗,施打後維持效力也不盡相同,如B型肝炎疫苗可維持十幾年,流感疫苗則需年年施打。
🎯3. 中研院進行哪些冠狀病毒疫苗研究?有何差異?
✅A: 中研院目前正進行4種冠狀病毒疫苗研究。他們的共同特點:#偽裝成病毒。
#類病毒顆粒疫苗(virus-like particle,VLP):先將病毒部分基因轉殖到特定細胞中,讓細胞生產類似病毒顆粒的一種「空殼」蛋白質,裝上病毒表面的棘蛋白抗原,製造一顆顆宛如病毒「立體雕像」的空殼粒子,但內部不具遺傳物質的「假病毒」。
#次單位疫苗:使用冠狀病毒外圍棘蛋白作為抗原。
#減毒牛痘病毒疫苗:以基因重組技術製造突變的牛痘病毒,減弱其毒性、傳染力,再讓牛痘病毒去表現棘蛋白,偽裝成新冠病毒。對了,疫苗的英文vaccine源自拉丁文vaccinus,字義即與牛有關。
#奈米疫苗:以生物性原料製作中空奈米粒子,外面黏上新冠病毒的棘蛋白 (次單元抗原),內部裝入可刺激免疫系統反應的佐劑。
🎯4.冠狀病毒疫苗和一般病毒疫苗有何不同?特別難纏嗎?
✅A: 冠狀病毒與流感都是 RNA 病毒,變異速度比一般 DNA 病毒快,甚至可能每年流行某種亞型。因此,科學家研發疫苗就要更全面,不但可能如流感年年選株,甚至找出病毒不易變異的部位,發展廣效性疫苗。
🎯5. 研發疫苗要多久?為什麼有些國家的COVID-19疫苗發展那麼快?
✅A: 正常情況下,#疫苗研發從數年到數十年都有可能。目前宣布已找到疫苗的新聞,皆只是找到疫苗「候選人」,還不是真正的「當選人」(圖中的臨床前試驗階段),因此仍需要漫長的測試。儘管因為疫情嚴峻,今年3月17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特許一種 mRNA 疫苗「候選人」跳過動物實驗,直接進入人體臨床測試,但是否能產生有效抗體、安不安全,也還需要數月觀察。不過,此等疫苗研發的速度已是前所未見。
____________
💬 研編身兼助教,帶討論課 💬
此圖為一般疫苗研發進程。目前為因應COVID-19,許多研究單位採特殊方案以加速研發。例如有些跳過動物實驗,直接進到人體臨床實驗。也因此引起不同立場對話。一方(A)認為疫情緊急,若在前期確認過抗原、抗體和初步安全性,應該立刻投入人體實驗,再等十年恐怕會有更多人感染,甚至因此死亡。另一方(B)則認為的確應該積極開發疫苗,縮短研發時程,但安全性與相關試驗還是不得馬虎,否則結果可能不如預期。
❓如果是你,會站在哪一方,A還是B?或是其它?
____________
【資料來源】
1. 本院生醫所副研究員胡哲銘口述資料。
2.〈四大疫苗平台分頭合擊,已製備候選疫苗,即將進入動物實驗〉,《研之有物》。網址:https://reurl.cc/Kkll2y。
3. Vaccines research development cycle (industry average). Website: https://reurl.cc/Y1qqDa
#疫苗研發出來前
#防疫不要鬆懈
#隨時都不能鬆懈
#覺得疫苗研發沒有想像中簡單的 #幫研編按加油emoji
#更多疑問歡迎留言討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病毒 #危險 #最致命的病毒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上一集我們講了病毒,今天我們就來說六個最致命的病毒,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的影片,我的影片主要是做一些稀奇古怪,靈異,外星人和UFO或是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如果你也喜歡這些主題,歡迎訂閱我的頻道,然後...
減毒牛痘病毒疫苗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最新【政院公布科技防疫部署:本土分子快篩7月量產;候選疫苗下月出爐、年底可望臨床試驗;科技部開放「超級電腦」進行藥物篩選】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已由邊境防堵、拉開社會距離,進入科學防疫決戰,擴大篩檢、藥物療法、甚至疫苗研發,被認為是疫情最終預防手段。
行政院今(13日)召開「醫藥防疫科技研發」記者會,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科技部長陳良基、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國衛院院長梁賡義出席,首度針對科技防疫佈署正式進行完整說明,向國人逐一宣布,台灣在快篩、藥物、疫苗發展的各項進度。
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表示,目前COVID-19防疫科技有短中長期部署,短期除特別預算21.6億元,並將編列33億元預算,投入檢測、藥品、疫苗開發;長期來看,則會搭配2022年至2027年、耗資40億的防疫中心興建工程計畫來執行。
■ 手持分子快篩7月量產,免疫及抗體快篩試劑3個月到6個月內量產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指出,目前工研院已完成「手持分子快篩系統」雛形,將在4月底前完成樣本測試,送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審查,預計6月將完成10台偵測儀、1萬劑試劑的試量產,並於7月正式量產。《報導者》日前也率先報導工研院此一研發與突破。
(延伸閱讀:MIT快篩大突破 https://reurl.cc/araMY4 )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說明,工研院這套系統「跟世界比是在前面」,該系統採核酸檢測,約有90%的準確率,相較於傳統PCR約需耗時4小時,這套系統只要花上1小時就可檢測完畢,且其機台僅600克,更便於攜帶、移動,適合在機場邊境或社區進行篩檢,可在患者於「潛伏期」、尚未出現病症時就及時偵測,做好防疫分流。
林全能指出,目前快篩已有瑞基海洋、台灣圓點等業者參與、製作雛形品,專利布局也已啟動。
可在罹病者「感染期」使用的「抗原檢測」免疫快篩,目前招商也很順利。國衛院院長梁賡義指出,國衛院和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所4月8日的技轉說明會,吸引20多家廠商參加,目前至少5家表達意願。梁賡義表示,這種檢測方式耗時約15至20分鐘,希望在2至3個月內,可與廠商合作進入量產。
此外,適用於感染者「恢復期使用」、進行公衛及流病調查的抗體檢測,國內也有進展。長庚大學合作團隊上週(7日)也發表,已成功從3名病人身上找到25株單株抗體,可以透過排列組合開發為快篩試劑。梁賡義也表示,此類篩檢可從公衛角度觀察盛行率,同樣預計可在15至20分鐘時間內完成檢測,最快半年內進入量產。
另外,長庚找到的單株抗體中,有1株不僅能辨識新冠病毒表面的突刺蛋白(S蛋白),又因為辨識部位在S蛋白頂部,兩者一旦結合,可望阻止病毒藉由ACE2受體進入細胞,還具備開發為有「神奇子彈」之稱的免疫治療藥物潛力。
記者會現場,《報導者》提問,台灣確診病例僅300多例、是否有足夠病人「檢體」進行各種篩檢測試?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案例不多,「不過做實驗應該是夠的」,可以透過國衛院平台做適當分配。至於,快篩試劑若量產充足、是否逐步擴大篩檢對象?陳時中則未正面回應。
■ 國內6種疫苗研發、下月將擇定候選疫苗,歐、美皆有意合作
國衛院院長梁賡義指出,目前國內疫苗研發,中研院、國衛院共建立胜肽疫苗、DNA疫苗、重組病毒疫苗、次單位疫苗、奈米疫苗、減毒牛痘病毒疫苗等六大技術平台,多管齊下進行測試。以國衛院為例,目前已在小鼠身上確認抗體效價不錯,正走到第二步病毒中和測試,5月將擇定標的,「如果一切順利,年底前進入臨床試驗。」
(延伸閱讀:6種疫苗差在哪?http://bit.ly/2TWvCKa)
梁賡義也說,從治療、預防、檢測上,台灣已經在很短時間展現堅強實力,快篩、疫苗等研發工作也吸引歐盟、波蘭駐台辦事處、美國在台協會等單位詢問和興趣,「不只是中研院、工研院、國衛院,學界在科技部努力下也組織在一起,國家團隊形成。」
■ 科技部將成立3至5間「防疫科學研究中心」,並加強國際合作
科技部長陳良基則說,疫情爆發後,國內科研團隊已在幕後提供協助,約動員200至300個實驗室能量。由於疫苗等研發工作可能涉及毒性、病理、公衛模式、AI計算力等專業,科技部也預計用最快速度,在大學端成立3至5間「防疫科學中心」,未來可與國家的防疫科技中心搭配,適時提供協助。
陳良基補充道,在藥物開發方面,科技部將開放國內團隊申請使用科技部「超級電腦」進行大數據運算,「只要有好的想法、點子,都可以用科技部超級電腦主機來做計算力協助。」
他也表示台灣科技防疫成果,已吸引包括美國哈佛大學等國外大學詢問和交流,例如兩週前成大團隊所舉辦的科技防疫研討會,就吸引了印度8,000位醫師線上參與,未來科技部將加強台灣科研與國際的連結。
「科技部在這波防疫工作裡面沒有缺席,我們一直協助指揮中心,後續我們會照中心幾個需求陸續來支援,把學界能量進一步整合,作為台灣未來防疫更強後盾,」陳良基說。(文/柯皓翔;圖/行政院提供)
#延伸閱讀
【全球疫苗競速關鍵:8種疫苗比一比,台灣競爭潛力在哪裡?】http://bit.ly/2TWvCKa
【MIT快篩大突破,工研院最迷你手持PCR,中研院、國衛院單株抗體將展開招商】 https://reurl.cc/kd7K23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武漢肺炎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 #疫情 #快篩 #疫苗 #報導者 #科技防疫
減毒牛痘病毒疫苗 在 研之有物 Facebook 八卦
#中研疫苗研發快問快答
❓中研院正在研發哪一種疫苗對抗新冠肺炎?進度如何?
👨🔬院內至少有四大平台分頭合擊,包括 #次單位疫苗、#類病毒顆粒疫苗、#減毒牛痘病毒疫苗,以及 #奈米疫苗。目前已經備製候選疫苗,打在老鼠身上可產生抗體,即將進入下一步動物實驗階段。
❓疫苗問世還要多久?
👨🔬候選疫苗仍需經過動物實驗和人體試驗等等步驟,正常情況下從數年到數十年都有可能。但這次疫情嚴峻,各國無不集中火力找尋解方,有希望讓疫苗加快腳步,#最快在明年問世。
❓可是美國、中國有候選疫苗跳過動物實驗,直接進入人體試驗了!
👨🔬因為疫情嚴峻,美國FDA 特許一種 mRNA 疫苗「候選人」直接跳過動物實驗,進入臨床第一期的人體安全性測驗,但在進入第二期的臨床試驗前,仍需要動物實驗的比對。
❓如果疫苗不遵守嚴格的測試流程,會出現什麼事?
👨🔬嚴格的程序才能保證安全性,否則疫苗輕者無效,導致對於疫情的誤判;重者反而幫助病毒感染人體,甚至引發致命的過敏反應。
❓新冠肺炎有可能像SARS一樣「快閃」,不需要任何疫苗即自行消失嗎?
👨🔬以目前如此高的傳染率來看,自然消失的可能性較低,流感化可能性大。再加上冠狀病毒是 RNA 病毒,變異速度比一般 DNA 病毒快,甚至可能每年流行某種亞型。果真如此,科學家研發疫苗就要更全面、精細、完善的思維,甚至發展 #廣效性疫苗。
——
更完整的疫苗研發觀念看這裡:
https://research.sinica.edu.tw/covid-19-vaccine-academia-sinica/
追蹤+按讚 研之有物 更多中研抗疫報導ComingSoon
減毒牛痘病毒疫苗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評價
#病毒 #危險 #最致命的病毒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上一集我們講了病毒,今天我們就來說六個最致命的病毒,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的影片,我的影片主要是做一些稀奇古怪,靈異,外星人和UFO或是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如果你也喜歡這些主題,歡迎訂閱我的頻道,然後打開旁邊的小鈴鐺,然後選全部。這樣你們就不會錯過所以新的有趣影片。
今天我們要繼續講病毒,如果你還沒看上一集,可以先去看了再來看這個影片。
在人類的歷史裡面,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病毒的記載,而今天我們就說人類史上最致命的六種病毒。
第一: 埃博拉病毒, EBOLA VIRUS
這個病毒發現於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之間的埃博拉河,所以就叫Ebolavirus,是一種烈性傳染病病毒,中了這個病毒的人會嘔吐,發燒,體內和體外出血,會七竅流血,因為病毒破壞了大部分的器官,而患者會嘔出壞死的器官組織。最後在24到48小時內死亡,死亡率高達40-90%,是現在世界上最危險的病毒,被列為第四級病毒。最有可能的原宿主就是果蝙蝠。由於蝙蝠的體溫大部分時間處於高溫,大概40度以上,病毒在高溫裡面並不活躍,這也是為什麼它可以抵抗這個致命的病毒。在1976-1979年之間奪取了九萬人。然後銷聲匿跡過了20多年後,2014-2016又再次在西非爆發,奪走了一萬多條人命。
第二:狂犬病毒 RABIES VIRUS
又名瘋狗症,英文叫拉皮斯病,在拉丁文Rabies就是瘋狂的意思,這個是一旦發病就無法醫療的,通常的死亡原因是中樞神經(zhongshu第一聲),就是腦和脊髓(ji sui(第三聲)完全被這種病毒破壞了,而病毒會存在宿主的體液和唾液裡面,隨之就會造成宿主異常的活躍,或是在沒有被攻擊之下攻擊其他生物,而被咬傷的生物也會感染病毒,隨之病發。狂犬病早期的症狀會出現發燒,會出現暴力行為,不可抑制的興奮行為,會出現恐水症,部分肢體癱瘓,意識混亂和喪失知覺,染病到病發可以是一個月,也可能長達一年,
但是慶幸的如果一旦被帶有這種疾病的狗咬了過後,可以去打疫苗針,引發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病毒,如果不是的話,一旦神經感染出現症狀的時候,致死率是100%,狂犬病每年奪走了2-5萬條人命,大部分就是被患病的狗咬傷而引起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哦!
第三:艾滋病AIDS 或HIV VIRUS
HIV病毒起源於黑猩猩的SIV病毒,由SIV病毒進化成為HIV,據說是因為非洲剛果的土人因為和黑猩猩性交過後感染到這種病毒,而過後再和其他人性交傳開的。而每年艾滋病奪走了大概500多萬條人命,新感染人數每一年都在增加一百七十萬,而全球感染人數高達3780萬,這個是個非常可怕的數字, HIV病毒潛伏期是8-9年,一旦病發就會成為艾滋病,它會破壞你的免疫系統,到現在為止無藥可醫。當你正在忙著買口罩的時候,是否想過這個才是更可怕的呢?為何你不斷絕娼妓,不要濫交或是囤一大堆避孕套呢?
第四:西班牙流感
在1918年到1920爆發的H1N1 A型流感,由於在西班牙傳開,因此也叫西班牙流感,在一戰過後,在短短的兩年裡面,全球感染人數為五億人,致死率5%,這個病毒一共奪走了5000萬到一條人命,而致死的原因是因為這個病毒引起身體的細胞素風暴(Cytokine storm)那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的免疫系統short了,變成一種攻擊自身正常細胞的免疫系統,破壞器官的細胞,尤其是肺部,這和現在的流感有點相似。
第五: 黑死病,或者叫鼠疫
這個病毒是在中世紀1346-1353年,由老鼠傳開的疾病,整個歐洲大概30-60%的人口銳減,這種病毒叫鼠疫桿菌,是寄生在老鼠的跳蚤上面,其中一種跳蚤叫東方鼠蚤,由於病毒攻擊這種跳蚤而讓其變得更加飢餓,拼命的叮咬宿主,而這種病毒也是這樣傳到老鼠身上。這個病毒的起源據說是來自於黑海城市卡法,在1946年蒙古軍隊進攻卡法,久久無法攻下,而在軍中有軍人因感染鼠疫而死,而帶隊的統帥可汗扎尼別就想到,用病毒來滅城,他吩咐兵士用投石器,把死去的軍人拋進城內,而過一段時間,裡面的一些商人就逃到歐洲,經而這種病就在歐洲傳開了。而由於人們不知道這種病的來源,就把矛頭指向女巫,覺得是因為女巫和魔鬼立下誓約,而造成瘟疫,應此不只是病死的人,而很多無辜的女巫也被折磨而死。
第六:天花
這個病毒雖然已經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不過它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古埃及的時候就有了,而專家在法老王梅西斯五世的木乃伊身上發現天花的痕跡,據說在公元前1000年,埃及的商人因為去到印度經商而將這種病毒傳開,而在公元一世紀,印度也因為經商而傳到了古中國,到了16世紀,這種病毒在歐洲傳開了,而因為歐洲的西班牙人去到了墨西哥而把這種病毒也傳到了南美洲,而造成非常多的原住民死亡。而這個也是造成阿茲斯特和印加帝國滅亡的其中一個原因之一。慶幸的在1796年愛德華。詹納醫生發明了牛痘疫苗,其實牛痘也是一種病毒,和天花病毒是近親,由於我們的免疫系統可以識別病毒,而記得病毒的特性,而牛痘病毒沒有那麼的致命,因此如果人類先打進這種病毒,身體的免疫系統就會記得這個病毒,而當天花病毒入侵的時候,就會有足夠的免疫力去對抗它。真的是成也病毒,敗也病毒。
到目前為止,我們人類已經對抗了病毒將近幾千年,雖然不能完全的杜絕病毒,但是已經可以大大的減少死亡的機率,世界上的病可以說大部分的病都是源自於病毒,例如癌症,流感,等等。像我在上一集說的一樣,病毒就是帶來死亡而已,它並不會思考,也不會選擇特定的族群來攻擊,所以我們要一致的對抗病毒,而不是人,隔離病毒,而不是特定的種族。
好啦!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如果大家喜歡看這個影片,記得傳給你朋友看,分享,訂閱,按贊吧~謝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減毒牛痘病毒疫苗 在 疫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2.1 减毒疫苗 · 2.2 不活化疫苗 · 2.3 類毒素疫苗 · 2.4 亞單位疫苗 · 2.5 結合型疫苗 · 2.6 載體疫苗. 2.6.1 病毒載體疫苗 · 2.7 核酸疫苗. 2.7.1 mRNA疫苗; 2.7.2 DNA疫苗. ... <看更多>
減毒牛痘病毒疫苗 在 疫苗:大規模接種如何擊敗幾大致命傳染病 - BBC 的相關結果
不過,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天花疫苗是1976年英國人琴納(Edward Jenner)發明的,用的是牛身上的病毒。琴納的疫苗1805年傳入中國,因為接種牛痘比人 ... ... <看更多>
減毒牛痘病毒疫苗 在 疫苗知多少? - 藥師說藥- 慈院訊息- 台中慈濟醫院 的相關結果
他發現牛痘疫苗有很好的保護效果,而且沒有嚴重的副作用,從此人類掌握了對抗天花病毒最有效 ... 活性減毒疫苗(如水痘、卡介苗)接種一劑,約可產生10~15 年的保護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