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當中,很多時候我們會為了一些「不願意承受的後果」而做出「目前只能夠這樣」的決定,只是我們卻不曉得,這樣的一種決定,卻只是飲鴆止渴,讓雙方都「慢性中毒」。
.
因為在最深層的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價值,才需要透過不斷地控制、不斷刷存在感、來證明自己存在是有價值跟意義的。 可是,如果連你都不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那麼再多的探問、再多的需索,到最後只是一場空。
.
你把自己的手放開,會發現裡面什麼都沒有——關係無法控制、未來無法預測、不確定自己的價值、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
.
就像白雪公主裡面的壞皇后,過度在意自己的美貌、過度在意白雪公主是否比自己漂亮,結果最後輸給自己的嫉妒心,在滾燙的鐵鞋上死去。但對於皇后來說,最讓她感到痛苦的並不是那個最後燒死她的鐵鞋,而是一次又一次在與魔鏡的對話當中,擔心自己「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那種不確定、沒把握、不曉得自己是不是世界第一的焦慮與恐懼感。
.
你的人生之所以辛苦,要不就是把別人當成物品,要不就是你把自己當成物品。 前者讓你的人際關係充滿壓力,後者讓自己充滿壓力。
.
跳脫出這種「物品」的標籤,彼此的關係才有可能前進。在浮浮沉沉的路上,我們很可能不確定自己真實的樣子是什麼,但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受傷,或許我們可以慢慢相信,自己什麼都不是的時候,仍然有價值。
#來上海苔熊的愛情學
https://pse.is/M9N8E
同時也有2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畢業季=分手季?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
海苔熊的愛情學 在 Facebook 八卦
在感情當中,很多時候我們會為了一些「不願意承受的後果」而做出「目前只能夠這樣」的決定,只是我們卻不曉得,這樣的一種決定,卻只是飲鴆止渴,讓雙方都「慢性中毒」。
.
因為在最深層的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價值,才需要透過不斷地控制、不斷刷存在感、來證明自己存在是有價值跟意義的。 可是,如果連你都不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那麼再多的探問、再多的需索,到最後只是一場空。
.
你把自己的手放開,會發現裡面什麼都沒有——關係無法控制、未來無法預測、不確定自己的價值、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
.
就像白雪公主裡面的壞皇后,過度在意自己的美貌、過度在意白雪公主是否比自己漂亮,結果最後輸給自己的嫉妒心,在滾燙的鐵鞋上死去。但對於皇后來說,最讓她感到痛苦的並不是那個最後燒死她的鐵鞋,而是一次又一次在與魔鏡的對話當中,擔心自己「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那種不確定、沒把握、不曉得自己是不是世界第一的焦慮與恐懼感。
.
你的人生之所以辛苦,要不就是把別人當成物品,要不就是你把自己當成物品。 前者讓你的人際關係充滿壓力,後者讓自己充滿壓力。
.
跳脫出這種「物品」的標籤,彼此的關係才有可能前進。在浮浮沉沉的路上,我們很可能不確定自己真實的樣子是什麼,但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受傷,或許我們可以慢慢相信,自己什麼都不是的時候,仍然有價值。
#來上海苔熊的愛情學
https://pse.is/M9N8E
海苔熊的愛情學 在 海苔熊 Facebook 八卦
如果你已經很努力卻仍然被嫌棄,可能來自下面五種原因:
1.你努力的方式不對:你設立的目標和大家不一樣,結果一群人白努力。
2.你的位置不對:你在做一件自己不擅長的事,或者因為別人的期待想把自己捏成某一種形狀,但你終究不是那個模樣,結果搞得兩敗俱傷。
3.期待太高:你以為某個人可以擔任某個角色,但卻發現自己想得太美。
4.太自以為:把太多事攬身上,卻沒估算自己的能力能不能扛。你出發點是好的,想解救蒼生,但後來不但無法Carry大家,還讓大家幫你擦屁股。
5.時空不對:或許你有別人沒有的眼光,或許你是部門裡面最努力的人,可是剛好被放在一個守舊的地方,那麼你說的努力到最後都只會被當成異類而已。
.
上面的五點,說穿了其實只有一點:放不下。
還沒想好就先衝了,埋頭苦幹卻沒有考量到其他人,或者是做了本來應該是別人要做的事情,你很委屈沒有得到你原先期待的讚許,但或許從跟你合作的人來看,他們也有說不盡的委屈。
.
「當你什麼都無法改變的時候,就改變你的期待,接受你的限制吧!」一個朋友曾經跟我說這句話,那時我還不懂,但現在似乎有一點明白了。
.
a.降低自己的標準,放自己一馬
b.接納自己的形狀,不要硬裝別人的模樣
c.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也允許別人扮演他所擅長的角色
d.不要把自己當菩薩,就不會變成泥菩薩
e.選對時間地點說話,長命的常是假傻瓜
.
而如果你在一段關係裡面痛苦萬分,卻又不想結束這個關係的時候,或許還有另外一條生路,就是改變這個關係的形式,某種程度上也是降低對彼此的期待。從情人變朋友;從家人變陌生人;從期待她做好母親的角色,把她放到病人的位置;從希望丈夫站在自己這邊,接受他還只想要當媽媽的孩子這個事實。
.
當你降低期待,而覺得輕鬆,那麼或許這樣的關係又可以到另外一種境地;可是如果光是調整期待就讓你痛不欲生,那麼可能要思考看看,眼前這個,是不是真的適合陪你走一陣子的人,不論他是同事、家人、還是戀人。
.
努力從來就沒有錯,但如果你力氣用在不對的地方,或者跟你同行的人並沒有同樣的嚮往,那麼你花多少力氣,就會反彈多少回來給自己。
#海苔熊的愛情學
https://school.iiispace.com/p/77bf5f
海苔熊的愛情學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記得打開CC字幕 #畢業季=分手季?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29 為什麼會有分手潮?
03:07 等等!難道我們的感情敵不過時間的考驗?
03:45 我們的觀點
06:32 提問
06:50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
|腳本:+🐟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她打開了人生的視野,決定和「台灣上層階級培育出來的菁英」男友分手:https://reurl.cc/5WN4V
→ Economist: ‘Tis the Season to Break Up:https://reurl.cc/Lro4K
→ 社會比較:https://reurl.cc/Elv4k
→ 真的有年末分手潮?:https://reurl.cc/RGoq6
→ How do holidays influence relationship processes and outcomes? Examining the instigating and catalytic effects of Valentine's Day:https://reurl.cc/m5QM7
→ 七夕分手潮:我們還能當朋友嗎?:https://reurl.cc/jZeyM
→ 多年前 Gary Lewandowski 根據 Facebook 的統計圖指出,暑假對於大學生來說的確是關係終止(同時也是關係開始)的時刻(summer-lovin-or-summer-leavin),但比起畢業和假期,更重要的或許是兩個人對彼此的感覺是什麼,問題是,如果他真的有分手的念頭,會跟你說實話嗎?
→ [1]Lee, S., Rogge, R. D., & Reis, H. T. (2010). Assessing the Seeds of Relationship Decay: Using Implicit Evaluations to Detect the Early Stages of Disillusionment.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6), 857-864. doi: 10.1177/0956797610371342
→ 這邊是海苔熊的觀點:https://reurl.cc/Ndogm
*特殊時機
・二月十四號 白色情人節 而且時間在剛開學
・七夕情人節 時間正好也在在暑假結束快開學
・過農曆年,一起見對方家人
上述節日跟情侶尤其相關,有比較多的機會去思考與對方的關係
*為什麼?
・期待感落差
・過去專家調查發現,伴侶們在壓力增加的時候,溝通技巧會惡化,以聖誕節來說,就不只是檞寄生下接吻的浪漫,從節日前的採購、備餐、買禮物、付帳單…,都是聖誕節的一環。
・此外,感恩節和新年還更慘。神經心理學家夏普(John Sharp)就解釋,「日光時間變短對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人們變得更疲勞易怒,此時自我療癒也變得相當流行。」
也就是說,進入冬天的我們少了溫暖、少了日光,卻多了壓力。
・此外,歲末也會促使大家反省這一年的「作為」。
「這段時間以來我快樂嗎?」
「我跟他真的適合嗎?」
「這個人是否可靠?」
「一年來的相處,他是否值得我等待、犧牲其他更多更好的機會?」
「我是否還有更多的可能,而不是被對方綁在這關係裡?」
*換環境
・當兵
・遠距離
・畢業後就業
→環境改變,兩人開始有不同的生活經驗,久而久之能有共鳴的是可能也逐漸減少,而漸行漸遠
但也有人不這麼想
*可能就只是巧合
・定義:相關的事物基於偶然的因素同時發生
・然而有些人並不會用「偶然」來解釋巧合,反而會自動尋找事物之間的關聯意義,比方說上述的「時機點」或是「換環境」
事實上,關係的結束並非一瞬間,而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
Steve Duck是研究人際關係的著名學者,他曾經提出一個引用率相當高的關係結束模型(1982),從關係的破 裂(breakdown)開始,區分了六個關係結束的階段(phases of relationship dissolution),分別是:
・1.關係的破裂:關係中的一方開始對這段關係感到不滿意或是不耐煩。
→接著,必須跨越一個「我再也不能 忍受(I can stand this anymore)」的門檻之後,才會進入到第二個時期「內在心裡階段」
・2.內在心理階段(intrapsychic phase):對關係感到不滿的這個人,會開始對伴侶感到不滿,於是他/她可能會對外發展其他替代的關係或社交活動
→當他/她認為自己「進 行抽離、離開的活動擁有其正當性(I’d be justified in withdrawing)」的時候,就進 入到了第三個階段「互動階段」
・3.互動階段(dyad phase):兩人開始相互對峙(confrontation),兩人的問題 透過直接的或是間接的方式被揭露出來,使得兩人可能會發生爭吵、協商或是修 補彼此關係
→而當雙方的關係無法挽回,跨越了「我們決定要分手(I mean it)」 這個門檻的時候,就進入到了第四階段「社會階段」
・4.社會階段(social phase):兩人會開始向各自的社會網 絡進行解釋和說明,向外尋求一些協助與支持,在此階段中,雙方的分開已經是 無法避免的情形了,雙方都已經接受分手的事實,並試圖要去面對它
→一 旦跨越了「分手是無法避免的(it’s now inevitable)」這一個門檻的時候,就進入到 了第五階段「墳墓妝點階段」
・5.墳墓妝點階段(grave-dressing phase):分手者開始整理過去的回憶,並同時進行自我修補 的過程,他/她會開始發展其版本的分手原因和過程
→而當分手者「準備好要迎 接新生活(time to get a new life)」的時候,就進入到了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恢 復階段」
・6.恢復階段(resurrection phase):在這個階段中分手者會開始準備面臨新的生活或是新的關係。
在 Duck(2007)的模型中,這六個階段的關係並不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如果在某一個階段時,兩人該階段的問題已經得到修補或解決,於是此對伴侶的狀況將不會往下一個階段進行,而是回到之前的某個階段,繼續維持兩人的關係。
但是,如果一對伴侶最終是走向分手一途,他們則會 經歷此六個階段的歷程。於是,在此,我是將這六個階段的內容依序描述介紹出來,而不談可能折 返回到之前的階段或是繼續維持兩人關係的情形。
・就我們的看法會認為,關係中的問題本來就存在了,「換環境」或是「特殊時機」只是一個契機,讓關係中的問題浮現,而分手則是因為在當下兩人可能都無力、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只好選擇分開。
・心理學家Silvia(2009)曾提出一個看法,我自己也蠻認同的。她提到,「只有相處時不需特別「用力」 (pay effort extremely)的關係才能維持長久,也能抵擋這種時序情境的考驗」。
・溝通對彼此的期待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海苔熊的愛情學 在 SKIMMY 你的網路閨蜜 Youtube 的評價
信義房屋那支探討「疑婚/疑愛時代」的影片,讓我感觸頗深!
想談戀愛,卻又害怕談戀愛「傷身又傷心」嗎?
這次請來了我的嘴砲(?)心理學家好友「海苔熊」,
陪大家一起又歡樂又乾貨滿滿的聊一聊——「感情中的信任該如何從自我開始建立!」
海苔熊的童話愛情心理學:https://hahow.in/courses/5f61eb1845ec91089d503776/main
喜歡別忘了訂閱、分享及開啟小鈴鐺喔!
追蹤SKimmy粉絲團:http://bit.ly/SKimmyFB
生活動態盡在Instagram:http://bit.ly/SKimmyIG
合作/授權請洽:[email protected]

海苔熊的愛情學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評價
#可能性調查署第二季 #依戀風格 #海苔熊 #童話心理學
「如果我走了怎麼辦?他有時候還是對我很好啊......」「不要愛我,可是請你愛我。」「你有沒有想我?為什麼不理我?你不愛我了嗎?」你是否曾經有過這些感嘆?😖你知道你的 #戀愛風格 是什麼嗎?
《小紅帽》、《拇指姑娘》、《睡美人》,這些聽到快爛掉的童話故事,原來也隱藏著戀愛困擾的解答?!👸🤴
❤️【章節重點】
01:35 童話裡的共同記憶
03:10 你是哪種依戀關係?
06:35 焦慮依戀--拇指姑娘
10:00 逃避依戀--睡美人
12:39 你是自己童話的主人
❤️【追蹤我們】
如果你喜歡我們💙
除了按讚影片、訂閱頻道,開啟小鈴鐺🔔
還可以到這些地方和我們一起聊生活中📱、時事裡📰、課本上📚沒有的科學 ↓↓↓
PanSci 科學新聞網|https://pansci.asia/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anSci/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ansci/
Telegram|https://t.me/pansciasia
💻【新增工作人員】
助理剪輯|楊詠鈞
助理美術|陳紫含
❤️【參考資料】
👉海苔熊
(1)網頁|https://haitaibear.tw/
(2)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aitaibear/
👉論文
(1)Shared everyday decisions and constructive communication: Protective factors in long-distance romantic relationships|https://reurl.cc/20zqqr
(2)Excessive Reassurance Seeking: Delineating a Risk Factor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Depressive Symptoms|https://reurl.cc/V6NVVZ
(3)The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 Scale (ECR)-Short Form: Reliability, Validity, and Factor Structure|https://reurl.cc/j730np
(4)大學生親密關係中依附類型、衝突因應與關係適應之相關研究|https://reurl.cc/20zqn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