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水時刻神救援》
身為討生活不斷奔波的斜槓女子,能夠擠出時間運動認真覺得可貴,趁著來到高雄工作,結束後貪心的曬起久違的太陽 ,好天氣讓人忍不住換上跑鞋,用慢跑舒壓。
但,高雄太陽真的好熱情,沒跑多久就有種耗盡水份的感覺, 趕緊到便利超商來瓶FIN,運動後就靠它,補水補得即時又對味。
補水最關鍵就在水份吸收的即時性,FIN的等滲透壓和人體接近,可以迅速獲得水份,補水效果佳,不喜歡水的無味,FIN就會是最好選擇。
#喝水不夠喝FIN就好
#FIN是最好的補水選擇
沒運動喝fin 在 隱藏角色 Facebook 八卦
今天下午四點多軟Q忽然吐一點點濃稠的奶,我們正在想說怎麼可能餐後三小時還會吐奶的時候,就噴射式吐出中午吃的肉粥、然後在我們驚恐的視線下又吐了第三口,接著我一把抓起軟Q讓她朝著水槽吐,又吐了一些直到乾嘔,吐不出東西為止。
整整吐了應該有4~500c.c吧? 從今天早上到下午吃的全部都吐得一乾二淨以外可能還有倒貼,廚房布餐椅毀了一張,從來沒有遇到這種狀況,現場整理完後就到附近的診所掛號,我們迫切的想要知道原因。
但醫生檢查了體溫、脈搏、呼吸道....等等,除了喉嚨有些紅腫(推測為嘔吐的胃酸造成),還有軟Q變的"比較乖"以外,沒有看到異常,所以推測為「沒有腹瀉的腸胃炎」。
所以軟Q的腸胃罷工了,醫囑為避免脫水,建議喝運動飲料,所以回程時買了一罐FIN,但我隱隱覺得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對。
求助我育嬰期間的明燈Google大神,對於嬰兒「只吐不拉」的水分補充指引,沒有任何「較有公信力的媒體」有提出正式說法,而關於水分的補充更是眾說紛紜。
「喝Fin就好」
「舒跑1比1稀釋喝」
「奶粉泡稀釋一半」
對於腹瀉倒是有黃瑽寧醫師推薦的米湯+鹽相關文章。
https://www.parenting.com.tw/…/5059612-%E9%BB%83%E7%91%BD…/…
然後求助於ptt,大家都推薦「幼兒電解質液」,但是回家忘了買。於是參考了ORS處方(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口服電解質補充液)想要自己泡,配方如下
1 Liter 水+3.5g 氯化鈉(NaCl) + 2.5g 重碳酸納(Na3C6H5O7·2H2O) + 1.5g 氯化鉀(KCl) + 20g 葡萄糖(C6H12O6)
這個配方還有跟一個網站介紹的相衝突,搜尋ORS它又是排行第一。
http://www.hf123.com/diarrhea-(3)%20ORS.htm
裡面給的配方是40克的蔗糖 VS 1 Liter水。
但跟黃醫師的資訊衝突(葡萄糖(或碳水化合物)每100毫升不可超過二‧五公克),所以大家先別照著這個網站介紹的方法泡。
最後我泡了
250cc 水 + 5g蔗糖 + 0.8g食鹽+0.6g 小蘇打的電解質水。還先自己喝個50cc試試看,微鹹但應該沒問題。
而從兩點就沒進食的軟Q,本來一喝水會吐掉,但電解質水對軟Q來說竟然OK,一碰到就秒喝150cc!
然後現在一直在拉媽媽頭髮。
#10m23d
沒運動喝fin 在 張嘉哲Chia-Che Chang Facebook 八卦
夏日炎炎正好眠,喂~~(跌倒),不是啦!是夏日炎炎要注意補水啦🤣🤣🤣
過去熟知缺少身體體重的2%水分,就會影響到運動表現 ( 當然也有更高的%的研究,例如馬拉松跑者在賽事中流失體重2%~4%的水分都算正常 ),而到體重的3%水份,表示身體就已經是缺水狀態😱
以60公斤的成年人來說,體重下降1.8公斤,就已經缺水,每小時小腸能吸收的水分大約600cc左右,所以在跑步的過程中沒有適時補水,之後再補充就可能需要花費三小時以上身體水分才能回到正常狀態,身體的恢復早已經晚了三小時,但也請不要跟我說補了很多啤酒 🍺😆,因為超過半品脫就會影響到隔天運動表現。( 這篇研究是以橄欖球員為例 )
夏季在跑步過程中,如果10~15分鐘補充150cc左右的液體是不錯的方式,但光補水是不夠的,許多馬拉松田野調查研究中發現,馬拉松中補水 ( 只有喝水 ) 過多造成低血鈉症的情況,居然比脫水症還多。而低血鈉症是很危險的,因為體內缺少的鹽分,所以腎臟會把多餘的水分帶到肺部與腦部,可能引起肺水腫與腦水腫的嚴重後果。
補充的液體中最好包含碳水化合物、鉀、鈉、鎂等礦物質,適當的補充水分、醣份、電解質可以幫助肌肉正常運作。而也不要因為害怕流失電解質造成肌肉負擔無法正常運作,而添加或喝過多的電解質飲料,因為也會造成體液滲透壓過高讓身體無法正常吸收,徒然增加細胞負擔造成反效果,所以補充等滲透壓的FIN讓小腸更容易吸收液體,才是迅速補水的好方法喔🙆♂️🙆♂️🙆♂️
#真男人小教室 #還在只有意志力嗎
#喝水不夠喝FIN就好
#FIN是最好的補水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