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端網絡觀察:「厲害了我的國,她們就是藥」女性醫護剃光頭,官媒卻極盡吹捧?】
「強行剃光頭,不給姨媽巾,懷孕送前線,然後,說她們美」
這是一條網友對微博賬號 #每日甘肅網 昨日發佈一則題為「剪去秀髮,她們整裝出征」的貼文的回應。
昨日這條微博中,多位女性護理人員被集體剃成光頭的影片引發網友討論。畫面中有女性醫護別過頭去,不願直視自己被剪下的髮辮,也有女性醫護在剪髮過程中落淚。貼文指出,甘肅省婦幼保健院派出十五名護理人員馳援湖北,為此次支醫療隊派出醫護人員最多的單位,並形容剃髮過程為「集體出征儀式」,強調「謝謝你們,疫情中最美的逆行者」。
同為官媒的 #央視新聞 也發佈相關內容,強調有女性醫護表示「#命都豁出去了還要什麼頭髮#」。報導指出,剪光頭的醫療隊員中有即將結婚的准新娘,「你們的髮型是戰役一線最特別的勳章」。
然而貼文一出,卻引發了網民的反感,有網民表示,「為了方便衛生,女護士剪短髮我可以理解,但有必要剃成光的嗎?支援前方的男性也沒剃成光的啊?這就是性別迫害,沒什麼好洗的」、「如非必要,請勿強行煽情。您是官媒,請為大家帶來正確先進的觀念報道,不要用女性的身體髮膚做文章」、「小姐姐們明顯不願意啊。這個應該是自己覺得麻煩然後自願的吧。剪超短就可以了啊。沒必要光頭啊」,還有網友結合昨日上線4小時即下線的共青團虛擬偶像「江山嬌」(設定上為女性,另一名「紅旗漫」為男性),反過來質問官媒此番舉動的用意,「江山嬌,你來月經嗎?」
事實上,「剪去秀髮」並非第一則與女性有關的報導。#新浪軍事 2月11日的報導指出,一名懷孕九個月的女性醫護,儘管寶寶再二十天就要出生,仍「挺著大肚子堅守在抗『疫』一線」;微信公眾號 #武漢晚報 則於2月12日時,貼出一則題為「流產10天後,武漢90後女護士重回一線:總有人要拿起刀槍上戰場」的報導。
另一則同樣引起網友爭議的新聞來自央視2月17日上午播出採訪武漢女性醫護的片段,該片段在下午重播時,被網民發現新聞遭到剪輯。有網民貼出上午時段的新聞截圖,女性醫護表示「然後我又處於生理期」,此段在下午播出的畫面中已被刪去。有網民表示「就這還指望他們考慮到女護士的需求??」,也有網民在「剪去秀髮」的報導下表示「那就請給女性醫護人員最好的日用品保障」。另有網民發佈以「女性衛生用品,一線醫護人員被遺忘的剛需」的內容,指女性生理期對於衛生用品的巨大缺口一直沒有被社會的各類捐贈所重視。
《環球時報》主編 #胡錫進 撰文指出,「甘肅這支醫療隊出發時女生都剃光頭,肯定是該醫療隊統一規定的,至於它的必要性如何,老胡和網上的大多數人都判斷不了,女孩子們被剃光頭之前是否被做通了思想工作,她們也覺得應該這樣,還是出於壓力,不得不隨大流,網上的人們也無從得知」。但胡錫進又指,若由他來決定,會選擇不讓女性們剃髮,因為湖北和武漢許多醫生不分男女,都沒剃光頭,「我會選擇讓女孩子們改為短髮,同時加強她們的個人防護措施」,並強調「我也必須說,甘肅醫療隊有他們自己做出獨立判斷的權利。」
綜合多起與女性醫護有關的網絡事件,有網民表示「這裡是流產後10天上火線,那邊是哺乳期強行斷奶在一線,如今是剃了光頭大合影排排坐。人山人海裡沒有名字也沒有面目,唯獨突出女性性徵的模糊群像,身上圈出幾道擺弄」,並指「為了弘揚這些醫護者的勞動,總要先強調其他女性社會角色有關的身份,再以弄出其她身份的殘障為代價,以子宮,以乳汁,以長髮」、「看來看去看不出她們是醫護,只看出她們是偏見下權力任意擺弄的女人。厲害了我的國,她們就是藥」。
也有網民以「請停止用女性的身體,作為宣傳的工具」為題發佈內容,指「當媒體一味地歌頌宣傳女性的這些『犧牲』時,既是對這些女性基本權益的完全忽視,也架空了在這些身份(美貌年輕女性、母親、妻子)以外,還有大量的在付出的女性,她們是女性中的主體,在用自己的堅毅和勇敢幫助我們、守護我們,而不是什麼被剃光的腦袋」。
有中國網民發起「#看見女性勞動者#」的話題,尋找在主流媒體宣傳中被忽視的女性。有網民指出,「其實並不難找,她們在一線的人群中早就占到了半壁以上的江山。在前線的醫院,在火神山建築的工地,在執法的隊伍中」;話題中也有網民引用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趙南柱的發言:「我認為的女性主義,是讓任何人都不再因為自己的性別,而錯失機會或者選擇權。我希望她們的聲音不會被抹去,發聲的嘴不會被封住。」
截稿前,「看見女性勞動者」的話題還在網上延燒。但「每日甘肅網」的微博內容已被刪除。
📌在中國的這些災難報導與話語議程設置中,女性的身體是如何被展演、挪用與犧牲,成為引導輿論焦點、安撫疫情情緒的工具的?
這其中有三個線索,來看我們的分析:http://bit.ly/37C6iN8
圖一、圖二為新聞截圖,其餘皆為網絡截圖。
============================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
加入會員 ➤ http://bit.ly/2wVfM6g
邀請好友 ➤http://bit.ly/2Py4P6W
#端傳媒
沒子宮殘障 在 壹週刊寶庫 Facebook 八卦
【「我甚至都跟很熟的婦產科醫師說好,把我子宮拿掉吧,我還沒四十五歲,這樣我可以拿二十幾萬殘障給付,為了錢,真的什麼方法都想過。」】
詳細圖文請點 #觀看更多 或 http://bit.ly/2x64sBQ
#翻身 #失利 #月子餐 #壹週刊 壹週刊壹發財
沒子宮殘障 在 一分鐘健身教室 Facebook 八卦
【肌力】越多越好嗎?
沒錯,肌力真的是越多越好。如果不是長期追蹤一分鐘健身教室的讀者,可能會以為我又要「戰肌力」了 XD
上週的文章可能不夠具體,沒能傳達到我的本意,造成許多朋友誤解,希望我這篇不要再犯一樣錯誤。
我完全支持提升最大肌力,但是
【一】風險與報酬計算(Risk-reward ratio)
我的病患有不少是重訓族群,這半年來累積了不少治療心得。為保護病患隱私,我用一個完全虛構的故事,來反映我觀察到的現象:
60多歲的史阿姨在三年前看了許多網路文章,決定要進健身房地投資自己健康。她發現自己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練武奇才,才半年時間她減去了12公斤,深蹲超過體重。回診時醫師問她吃了什麼,為何骨密度不降反升。
訓練讓史阿姨的健康脫胎換骨,也成為了她自我認同的一部份。她每週續練4-5天,持續挑戰極限,握把深蹲2倍體重、硬舉2.5倍體重。但好景不常,最近半年每次練完,她就開始感到兩邊膝蓋疼痛腫脹。
在門診經問診、審視訓練菜單、動作、搭配X光與超音波檢查,我判斷長期體重過重的史阿姨膝蓋已經累積了不少磨損,有退化性關節炎。雖然這樣的疾病第一線治療就是減重與重訓,但已經退化的膝蓋實在難以再承受密集高強度訓練的壓力。
我自認是數一數二不喜歡叫病人不運動的醫生了,但我還是勸史阿姨要「相對休息」,減少大重量深蹲次數,改用硬舉維持肌力。不過史阿姨醫囑遵從性並不好,常常過一陣子回來膝蓋又是兩大包積水。我們嘗試過各線治療,藥物、復健、徒手、關節內注射,甚至民俗療法、針灸什麼都做過了,膝蓋就是很不賞臉,一蹲就痛。
儘管我內心一萬個不情願(真的在淌血),我只能對她說:「以健康的角度看來,妳實在不適合再繼續往上追求肌力。」
訓練已讓史阿姨的健康獲得大幅改善,追求下一個PR對她的健康幫助有限,傷害卻很顯著。依她的情況,追重量的風險大於報酬。
【二】忽略了哪些事情?(To the exclusion of what?)
錢當然越多越好,但錢不是人生幸福的保證,我們都有聽過、見過、甚至認識不快樂的有錢人;肌力也是越多越好,但肌力一樣不是一生健康的保證,我們都看過健美、健力選手英年早逝的新聞。前陣子史考特才報導過伊朗殘障奧運選手Siamand Rahman逝世的不幸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wangsfitness/posts/1839980629485711
史先生為了賺錢非常努力工作,每天不到八點出門,回到家卻已經接近午夜了,為的就是希望早日升官加薪。勤奮的他不斷突破公司內部升遷的紀錄,到了45歲時已經坐上總經理的寶座,領著令人羨慕的酬勞。
好不容易有一天他週末不用進公司,傳Line約國中的女兒出去逛逛,沒想到她已經有約了。史先生連續好幾週都碰了軟釘子,內心覺得不是滋味,史太太這時才告訴他:「你知道嗎?女兒覺得你像住在家裡的陌生人。」
幸福人生有許多要素,健康、「足夠」的金錢、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三大要素。如果史先生是個超人,又會賺錢、又顧健康、還能與女兒培養親情,在沒有犧牲其他兩項的前提下,金錢確實是越多越好。許多人都深信賺更多錢會讓自己與家人更快樂,而沈浸在工作、投資、或其他的金錢遊戲裡。但人生裡最寶貴的事情都是金錢買不到的,千萬別當「窮到只剩錢」的人。
健康與人生幸福一樣,是極為複雜多面向的,如果你想盡可能延緩疾病的產生,以下的建議非常重要:
1. 戒菸與適量飲酒
2. 維持合理體脂(男10-20%,女20-30%)
3. 維持肌肉量與肌力(每週至少兩次,大肌群多關節)
4. 做有氧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中強度)
5. 充足且高品質睡眠(每天7-9小時)
6. 飲食以原型食物為主
7. 定期心血管健檢
8. 定期癌症篩檢(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等)
9. 培養良好人際關係
10. 補充微量營養素(維他命D、Omega-3等)
11. 訂閱一分鐘健身教室(謝謝)
以健康促進、疾病預防的角度來看,肌力只是其中一項而已,其他還有太多要注意的眉角。我比較擔心的是,從某些文章或訪談中隱隱透露「肌力為王」的想法,似乎只要有了強大的肌力,一切的健康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我深刻了解重量訓練對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甚至情緒問題、睡眠障礙的治療效果,我自己也常在演講中強調「重訓治百病」,這可不是誇飾。但如果肌力能解決一切健康問題,我們會看到健美、健力冠軍不斷挑戰人類壽命的極限,但事實上,職業健美選手死亡率比不練的一般人高了1/3,這份研究我之前撰文介紹過
http://one-minutefitness.blogspot.com/2016/05/bodybuilder-high-mortality.html
如果各位喜歡挑戰自我極限,在一次次的PR中得到他人與自我的肯定,並同時能顧到眾多的健康行為,睡好、吃好、有幸福的家庭,我真心覺得那是一件很棒的事。但如果沈浸在訓練裡,而排擠或忽略了其他健康促進行為,甚至認為有了肌力,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樣的想法實在是過於單純,甚至有些危險。
我自己就是為了最大肌力在長期鍛鍊,我也鼓勵大部分朋友這麼做,只是我們不要像史阿姨一樣付出太高的代價,也別像史先生一樣忽略人生其他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