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吃辣排名 |辣為何物|16 >
「來來來,嚐嚐湖南的名菜之一剁椒魚頭,又香又鮮。」
老闆娘笑容滿面,似乎很滿意這道菜。
「小伙子,你是來自什麼地方的?不像是本地人呀!」
我拿筷子沾了沾魚頭的香辣油,剛放到嘴邊,辣味已開始擴散。
「我呀,應該是來自吃辣排行榜最低的地方吧。」
------------------------
辣椒於明朝末年引入中國,明末之前的中國人是沒有吃過辣椒的。辣椒引入後深受大部分南方人喜愛。有一則吃辣椒的民間傳說:湖南人怕不辣,四川人不怕辣,江西人辣不怕。但是,傳說中的吃辣排名並不準確,也遺漏了一些吃辣大省。南方諸省吃辣是由於潮濕,需要去濕之故。
冠軍:湖南省
特點:鹹辣和酸辣
代表辣食:干鍋野兔
湖南吃辣椒厲害的可能還是湖南中部的邵陽、婁底一帶,長沙市和湘西也很厲害。湖南人好用新鮮辣椒或者乾辣椒炒菜,無辣不歡,臨近吃飯時你若走到居民區,家家抽油煙機冒出濃濃辣味。湖南人吃辣有點兒硬骨頭六連的氣勢,迎辣而上。儘管廣西人也能吃辣(最厲害的是靠近湖南一帶的侗族地區),但是一個廣西的侗族妹妹曾說過,小時候去湖南通道縣另一個侗族小學演出,吃飯時全體被辣倒。
亞軍:貴州省
特點:乾辣
代表辣食:老乾媽
一般貴州人家裡,基本備有四種辣椒:辣椒粉,專門為葷菜配蘸水的;油辣椒,這是為吃粉、面用的;泡菜類型的糟辣椒,剁得碎碎的,這是專門炒菜、炒飯用的;乾的紅辣椒,炒菜時下鍋煸炒。貴州的辣,種類齊全,辣得刻骨銘心,讓人想起來胃就會一陣絞痛。
季軍:四川省和重慶市
特點:麻辣和煳辣
代表辣食:水煮肉片
四川和重慶人都喜歡麻辣味,吃辣水平以成都和自貢最為突出。貴州那樣辣得出奇的辣椒,四川和重慶人反而未必會特別喜歡。巴蜀一帶人講究辣椒入到菜裡面的味道,辣的味道都在那紅油裡。那種酷辣和酷麻,讓你眼冒金星,吃罷有頭重腳輕的感覺。
第四名:江西省
特點:水辣
代表辣食:泡椒鳳爪
江西有個地方可能是全中國吃得最辣的地方,那就萍鄉市!這地方煮粥、燉湯都要放辣椒。以南昌、萍鄉、吉安為代表的江西廣大地區的辣菜有一種辣椒的純粹感,炒菜很好吃,味道極重。但江西的九江景德鎮贛州人不太吃辣,影響了吃辣的整體水平。
第五名:湖北省
特點:鹵辣
代表辣食:絕味鴨脖
湖北各地市,辣菜介於乾辣和麻辣之間,家家戶戶熱愛辣味,尤其帶辣的滷味,在全國出名的有絕味鴨脖和周黑鴨。如果你邊看足球比賽邊吃湖北鴨脖子,很可能辣得你視線模糊,電視上的球都看不清楚。不過,湖北人的家常菜並不是特別辣。
第六名:廣西壯族自治區
特點:愛吃辣椒醬
廣西吃辣椒的水平一般,但侗族居民吃辣厲害,柳州也還可以。桂林的辣椒醬絕對不以辣出名,不是很辣,特色在於加蒜茸醃製而已。
第七名:廣東省和海南省
特點:辣菜逐漸興起
印象中的廣東人是不吃辣的,可能是水土原因,吃辣會長豆豆,愛喝涼茶。不過這些年湘菜、川菜遍地開花,很多廣東人也改變口味了,能吃點微辣食品。廣東人在餐館一吃辣,個個作「開口呼」。
第八名:江蘇、浙江、上海、安徽
特點:排斥辣味
這幾個省市菜系及口味相近,菜餚有較高水準,較為精細,好酸甜之味,但連微辣都消受不起。張含韻那一句「酸酸甜甜總是我」,最能代表江浙人吃菜境界。
最後:福建省
特點:最排斥辣椒
福建閩南一帶,別說辣,連鹽都排斥,附近的廣東潮汕地區,習慣也差不多。準確地說,中國最排斥辣椒的,是閩南人、潮汕人和客家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山東旅遊景點介紹 專訪: 葉濬暘、 張增吉(資深大陸線領隊) 山東省,簡稱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省會設於濟南,副省級城市有濟南市、青島市。2017年山東省常住人口超過1億人,位列全國第二。其中漢族占99....
江蘇菜代表菜 在 謝金河 投資理財 Facebook 八卦
記一個大時代的老朋友:上海的楊百萬
早上跟財訊雙週刊的編輯部同仁開會,我告訴大家說,楊百萬已經走了!結果,只有一個人知道楊百萬,大家都不知道他是誰?
楊百萬本名楊懷定,是江蘇鎮江人,他原本在一家工廠當職工,因緣際會在1988年買賣合肥的國庫券賺到錢,到了1990年,中國成立股票市場,楊百萬因為進出以百萬人民幣計,因此被套上楊百萬的名字,成為中國第一股民。在深滬兩市剛剛開張的時候,楊懷定也成了改革開放的代表人物。
1990年正好也是台灣錢淹腳目的大時代,加權指數當年最高漲到12682,那個時候,我告訴大家,台灣的經濟大勢不妙,恐怕有卅年的噩夢。這個時候,中國股市開市,一切典章制度都源自台灣,有了台灣當樣本,眾多券商紛紛到上海設點,先探投資週刊也派出一個記者駐上海採訪,大家對於這個初開放的城市,充滿著探索的期待,上海逐漸展現昔日十里洋場的風采。90年代,我站在黃埔江外灘,想著未來卅年,中國可能出現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我就在這個年代認識了楊百萬,我記得是在梅龍鎭一起用餐,桌上有很多小菜。在剛剛開市的上海,楊百萬很快被大家認識,迅速成了上海股市的代表性人物,每次去上海,我都會找他聊聊。他的年紀比我大,但每次見面他都叫我大哥,他對投資的常識,求知若渴。1992年邱永漢先生帶領上一投資考察團,也在上海見了楊懷定,邱先生特別告訴他儘量找有土地資產的公司,後來我帶了幾次考察行程,經過上海,也會邀請楊百萬一起來跟團員分享,一起吃飯。楊百萬豪爽,帶有一點俠氣,在改革開放的初階段,也成了代表人物。
期間,我曾邀請楊懷定來台灣走走,可惜未能成行。十幾年沒有見過楊懷定了,看到新聞報導,知道楊百萬已辭世,而且,交待骨灰要灑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門前,他的一生與股市結下一世情緣。他的離開,也代表著大時代的一個段落。年輕的記者會已經沒有人知道他了,對我來說,他是中國經濟奔馳的一個啓蒙人物之一!
江蘇菜代表菜 在 知史 Facebook 八卦
< 文人愛吃的絕等美食--蟹螯|文人私房菜|09 >
在以曹丕、曹植兄弟為核心的「建安七子」之後,魏、晉之間,又有所謂「竹林七賢」和「八達」等文人群體出現,都以肆意酣暢、飲酒放達有名於時。
-------------------------------------
【魏晉的七賢八達】
阮籍(西元二一O~二六三年)、劉伶名列七賢,阮籍的「青白眼」和《詠懷》組詩,劉伶「以酒為名」,又寫了〈酒德頌〉,都被後人豔傳。畢卓則和喜歡給木屐上蠟而感嘆「一生能著幾兩屐」的阮孚等八人,以「八達」名噪一時。
這些人的事跡,都見於《晉書》等史籍,而唐代史學家劉知幾(西元六六一~七二一年)對《晉書》有這些人的傳記,很不以為然的批評說:「其敘事也,直載其嗜酒沉湎、悖禮亂德,若斯而已。為傳若此,復何所取者哉!」
其實,所以會出現元代郝經《續後漢書》所稱的這些「狂士」,是因為魏、晉時代特殊的大環境和思想風氣造成的,自然有它的歷史意義,無須厚非!
【畢卓的把酒持螯】
《晉書》只用了一百四十字介紹畢卓。郝經《續後漢書》完全照錄。畢卓字「茂世」,河南新蔡人。大約在東晉元帝大興末(西元三二一年)的時候,擔任吏部郎官,卻常常飲酒廢職。他曾經醉後在夜裡混入朝廷酒庫,偷喝剛釀熟的酒,被發現而遭綑綁,天亮後才知道綁的是「畢吏部」!其中引了一段他的名言:「得酒滿數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根據唐代許嵩《建康實錄》引錄《三十國春秋》一書的記載,在畢卓說這段話之前,還有「父母惡之;因取舡以貯酒於屋中。卓甚喜,來往達明,飲之亦盡。」的事,可以看出連他父母都無法忍受,但卻有興味相投的人欣賞他。他們八人雖然經常「散髮裸裎,閉室酣飲累日」,酒量都相當可觀,在其他方面也各有一定的表現,但都沒有像畢卓的「酒船」和「左持螯」一事,被後人一再提起,唐代大畫家孫位,還替他畫了〈畢卓圖〉呢!看來,李白「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的話,可以改為「倡美食者留其名」了!
【蟹螯即可代表蟹】
除了一般魚蝦之外,「蟹螯」似乎是繼「鰒魚」(九孔)之後,鋒頭最健的水產美味!要談蟹螯,當然要先對蟹有比較多的認識。
蟹最早出現於《易經‧十翼》的《說卦》,在解釋〈震卦〉第二爻時有「離為蟹」的話。又據文獻記載,西周成王時,海陽(或指今湖北境)「獻蟹」。《荀子‧勸學》篇說:「蟹六跪而二螯,非蟺之穴無所寄托者,用心躁也。」漢宣帝(西元前七三~四九年)時有「畫眉」美譽的張敞,出任膠東相,曾收到東海相朱登送的蟹,他「何敢獨烹」,而分送給尊長。可見即使在山東濱海地方,蟹也很名貴。西漢末揚雄在《太玄經‧從銳至事》篇說:「蟹之郭索,後蚓黃泉。」於是,「郭索」就成了「蟹」的代稱。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仙藥》篇中,又把蟹叫作「無腸公子」,而「無腸公子」就成了牠的尊號。但文獻都沒有如何食用的記載。或許因為天上十二星宮有「巨蟹座」,再加上蟹性偏寒,或有毒,誤食會有「吐下委頓」的嚴重後果,所以人們不敢輕易嘗試!
蟹的種類很多,大小不一,名稱不同。宋朝初年,陶榖奉派出使吳越(今江浙部分地區)。吳越王錢俶設宴款待,有一道比蟳稍小的「蝤蛑」。陶榖問起蟹的種類。錢俶就把「蝤蛑」到「蟛越」共十幾種蟹類,依次送上。陶榖竟說了「真所謂一蟹不如一蟹也」的話,以諷刺吳越君主一代不如一代。由此也可看出蟹類之多。
蟹的形狀很特別,看起來有點滑稽,被說是「形模終入婦女笑」。蟹殼又叫作「匡」、「箱」、「甲」、「斗」;擘開匡甲,入眼就是「肥似髓」的滿腹蟹膏。腹下稱為臍,「霜臍」又是蟹的另一種稱呼。而最受矚目的就是兩隻大螯,有人曾經稱為「蟹臂」。如以當前高檔「帝王蟹」的大長螯而言,「蟹臂」確實是很寫實呢!而自從畢卓說出了「左手持蟹螯」的話以後,蟹螯就成了蟹的代稱。
【蟹螯美味更解憂】
唐代以前吃蟹的風氣未開,詩人提到蟹,只是借用畢卓的典故;如李白說:「搖扇對酒樓,持袂把蟹螯」、「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高適說:「高談正可揮麈毛,半醉忽然持蟹螯」;柳宗元說:「朶頤集芰實,擢手持蟹螯」;白居易說:「陸珍熊掌爛,海味蟹螯鹹」;許渾說:「江上蟹螯沙渺渺,塢中蝸殼雪漫漫」、「蟹螯只恐相如渴,鱸鱠應防曼倩飢」;陸龜蒙說:「藥杯應阻蟹螯香,卻乞江邊採捕郎」、「相逢便倚蒹葭泊,更唱菱歌擘蟹螯」等等。陸龜蒙有幾首說蟹的詩,還有一篇〈蟹志〉,以蟹的蛻變成長歷程,說明蟹的智慧;既是對荀子「用心躁」的翻案,更藉以諷刺當時學者見識淺陋,不知江海之廣闊!陸龜蒙是江蘇人,對蟹的觀察和認識相當仔細,所以能說出一番道理來。
到了宋代,或許因為江南文人大增,帶動了食蟹風氣,蟹很明顯大受重視。宋真宗時福建人楊億說:「合宴常時把蟹螯」、「剩膾鱸魚把蟹螯」、「公堂卜夜蟹螯肥」;西湖隱士林逋說:「水痕秋落蟹螯肥,閑過黃公酒舍歸」;夏竦改變了說法:「左手之蟹,寧媿昔賢?」宋庠又更簡化說:「銜盃思左蟹,舒嘯憶東皐」;弟弟宋祁則說:「黃雞跖跖美,紫蟹螯螯香」、「秋蓴不下豉,霜蟹恣持螯」、「蟹美持螯日,魴甘抑鮓天」、「味新聊稱長螯蟹,酌淺尤宜小樣甌」、「長膾縷薦盤鯿項,酒杯行算蟹螯香」、「對把蟹螯何處酒,悵懷蓴菜此時羹」、「越蟹丹螯美,吳蓴紫線縈」。「蟹螯」已經和張季鷹的「蓴菜鱸魚鱠」相提並論了。
而以蟹為禮品,也是常事;如宋祁〈吳中友人惠蟹〉:「秋水江南紫蟹生,寄來千里佐吳羹。」宋祁一人所寫蟹螯的詩,已經超過唐代詩人的總和,但一直都還停留在「左手持螯」的畢卓式書寫模式,並沒有進一步發揮「蟹螯」的精彩!
後來韋驤說出了「蟹螯將酒掩珍羞」,大有別無美味可下酒的意思。黃庭堅「風味可解壯士顏」的讚美又增一成,而蘇軾更有「天生此神物,為我洗憂患」的最高禮讚,使蟹螯成了「神物」。蟹螯的風味境界,終於顯現:蟹螯,何只是美味而已!
---------------------------------
更多精彩故事|
「知史」網站: www.mychistory.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 mychistory
追蹤 Instagram: mychistory_ig
來源:青春共和國
江蘇菜代表菜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山東旅遊景點介紹
專訪: 葉濬暘、 張增吉(資深大陸線領隊)
山東省,簡稱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省會設於濟南,副省級城市有濟南市、青島市。2017年山東省常住人口超過1億人,位列全國第二。其中漢族占99.3%,另有回、滿、蒙3個世居少數民族及朝鮮族等其他少數民族。
山東省西部連接內陸,逆時針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接壤;中部為魯中南山地丘陵區,泰山是全境最高點(1532.7米);東部是山東半島。北面與遼東半島隔渤海海峽相對,東面與朝鮮半島隔黃海相望。
山東土地面積約15.79萬平方公里,排名全國第19,境內交通發達,鐵路、高速公路網絡密集。山東是工農業大省,是環渤海經濟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產總值達7萬億人民幣,位列全國第三名,對中國內地經濟的貢獻約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位居第10位。山東在2011年1月確立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國家發展戰略,以山東半島及膠濟鐵路沿線城市組成了山東半島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設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
山東歷史悠久,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中原文化與東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齊魯文化,又分為「魯西文化」和「膠東文化」。其中儒家的創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魯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軍事家孫子、孫臏則是齊文化的代表。而魯菜則位居中國八大菜系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