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歐巴馬八年抗暖化努力 川普大筆揮去 美國人缺乏環保認知 歐巴馬孤軍奮戰.提出清潔能源法案且孤軍深入哥本哈根會議 歐巴馬減碳排努力 獲得中國正面回應 大國減碳排有共識 195國達成巴黎協議 川普任命的美新任環保署長:巴黎協議是糟糕交易】
川普簽署的行政命令說要終結煤炭的戰爭,但許多人認為川普這個政治動作,只是為了討好一些煤礦的工人,但是他也將使美國在2015年簽訂的巴黎氣候協定,面臨毀約。歐巴馬在美國總統任內,為防止暖化做了很多努力。如果美國可以扮演領頭羊的角色,也就是廢止火力發電,尤其是煤炭的發電,將一舉改變全球對於二氧化碳等的控制。但是現在美國正成為全球暖化最重要的敵人。
「氣候越來越熱,如果把它想像成我們坐在車裡,然後加速往懸崖駛去,我們現在正試圖踩煞車。」-----美國總統歐巴馬
歐巴馬08年當選總統後,應對金融危機時提出的經濟振興方案,就把「清潔能源計畫」涵括在內,但是面臨國會的反對,暖化懷疑論者的質疑,美國民眾也不關心,他只能孤軍奮戰。
2009年備受期待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在哥本哈根召開,各界希望確立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攝氏1.5度,以及將中國印度劃入減排計劃內。最後一天在會議瀕臨失敗時,當美方得知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的領導人,正單獨舉行會議時,歐巴馬不顧中國警衛的阻攔,闖入會場。
場面混亂尷尬,歐巴馬團隊與中方進行90分鐘激烈談判,最終達成不具法律約束力的聲明,也未能得到與會各國認可。
2010年4月20號,墨西哥外海發生英國石油漏油事件,每天最高有十萬桶原油從深海油井湧入大海,這是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生態浩劫。6月15號晚間,歐巴馬首次就這場災難向全國發表演說,呼籲美國民眾,展開推行清潔能源的全民行動。
歐巴馬說,「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嶄新的未來中,扮演讓我們所有人獲益的角色。當我們從這場衰退中復原,我們從化石燃料轉換到清潔能源,將具有讓我們的經濟成長,創造出數百萬工作機會的潛力。」
2010年夏天,歐巴馬試圖藉漏油事故推動國會通過「排放限額與交易」法案,但因為期中選舉後,民主黨失去國會多數黨的優勢,遭到共和黨否決。
2013年歐巴馬發表國情咨文時,表示要推動限制碳排放立法,共和黨控制的國會毫無動作。
歐巴馬知道依賴環保立法徒勞無功,於是研究如何繞開國會實施大幅減排,他的顧問們發現1970年的《清潔空氣法》(Clean Air Act) 賦予美國環保局權力,可以制定針對有害排放物的法規。
2014年歐巴馬公佈《清潔能源計劃》(Clean Power Plan)初稿,2015年夏天,直接發布行政命令。
歐巴馬當時表示,「現在我們發電廠占了美國碳排污染的三分之一,這要比我們的汽車、我們的飛機,和我們家庭碳排量相加的總和還多。」
他提出的「清潔能源計畫」,首度限制發電廠排碳量,目標在2030年二氧化碳減少32%。
歐巴馬目標是降低使用煤炭,提高再生能源比率,計畫提出後一年,美國使用天然氣的發電量,果然超越燃煤,再生能源的使用占比也提升2%。
減碳迎來掌聲,也遭遇煤礦業反擊。27州反對「清潔能源計畫」,美國最高法院裁決在法律爭議釐清前暫停執行。
但歐巴馬減排的努力,在國際上獲得中國的回應。2014年11月12號的歐習會,發布出乎全球意料的聯合聲明,全球前兩大碳排放國,共同承諾減碳,攜手對抗暖化。
歐巴馬說,「這是野心甚鉅的目標,卻也是可以實踐的目標。」
習近平表示,「(中美)同意共同推動國際氣候變化談判,於2015年巴黎大會如期達成協議。」
美國承諾在2020年後,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目標在2025年前,較2005年減少26%至28%。
大陸首次同意2030年後,碳排量封頂不再增加,並承諾屆時將風力太陽能核能等非石化能源,全國使用比重提高到兩成。
一年多之後,美國在巴黎主導195個國家參與的談判,達成史上最重要的氣候變化協議,這項歐巴馬任內雄心勃勃,同時也引發分歧的遺產,因為總統大選結果可能前功盡棄。
美國環保署長普魯特表示,「你提到的巴黎氣候協定,你知道它的問題是,並不只是因為它不能被視為一項協議,而是中國和印度,國際最大的碳排放國可以安然無事,不必採取任何(減排)步驟直到2030年。我們等於是以失去工作機會懲罰自己,然而中國和印度卻未在國際上,採取行動處理這議題。所以巴黎協亦是一項糟糕的交易,在我的評價看來」
多年來,為了試圖減緩氣候變化對全球的影響,歐巴馬政府督促、勸誘並懇求中國,做出限制使用化石燃料的承諾。中國表示,他們預計今年的煤炭消耗量,會下降到總能耗的60%,並且將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美國總統川普卻反其道而行,簽署了撤銷歐巴馬政府,因應氣候變遷政策的行政命令,等於全然調換中美兩國的表現。
習近平表示,「巴黎協定的達成,是全球氣候治理史上的里程碑,我們不能讓這一成果付諸東流,各方要共同推動協定實施,中國將繼續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百分之百承擔自己的義務。」
紐約時報指出中國減少煤炭使用,轉向未來能源發展,川普則想「重振19世紀的能源(煤炭),而不是追求21世紀的曙光」。中國2015年在可再生能源相關的低碳排放領域投資達1030億美元,領先世界。美國政府現在則認為,應對氣候變遷的行動是浪費金錢,只會減少美國的就業機會。
就在川普簽署行政命令的當天,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發布「不願面對的真相續集」預告片,時機何其巧合,現實何其諷刺。
川普:「今天應該是攝氏21度的,這裡冷死了,說到全球暖化,現在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溫暖一點,這裡冷死了。」
「《不願面對的真相》最受批評的場景,就是因為海平面升高和暴風雨肆虐,導致水淹911世貿中心。有人批評說,那實在太誇張了。」
「珊迪颶風昨晚肆虐紐約,水淹世貿中心,暴風雨威力更驚人,更具有破壞力。你看這大雨鞭笞城市的景象,這就是全球暖化。」
川普:「是把美國第一放在優先考慮的時候了,這包括取消數十億美元,對抗氣候變遷的支出。我們的計畫是終結環保署。」
高爾:「下一個世代會論斷這一切並質問我們,你們在想些什麼?你們聽到科學家說的話嗎?你們聽到大地對你們發出的怒吼聲嗎?污染地球是錯的,要給下一代希望才是對的。為我們的地球奮戰下去,別讓任何人告訴你,我們有一天將搭乘太空船移民火星,這裡是我們的家園。」
氣候變遷因應法碳交易 在 賴士葆 Facebook 八卦
極端氣候來臨,政府施政的腳步並沒有跟上, 27年來水價沒有調整,台灣的水價是全世界第二低的,沒有以價制量,大家不會珍惜水資源的可貴。台灣自來水管漏水流失率高達兩成,每年有717噸的水資源就這樣白白地流失,政府在處理漏水的腳步極其緩慢,如果水情告急在台灣是嚴重的問題, 處理漏水的問題卻不是政府的最優先政策之一。2016年政府說要開徵耗水費,至今原封不動,行政院規劃每一個月千度以上的用水大戶要開徵耗水費,現在要改成每個月1萬度以上才要開徵,難怪環團會批評政府對用水大戶放水,政府的確過度厚愛這些用水大戶。過去農漁業超抽地下水,造成讓台灣的地層嚴重下陷的國土危機,現在工業用水大戶水請告急,經濟部要鑿井取水,這絕非長久之計,農漁產業不可以抽取地下水,為什麼工業可以。農田水利會被政府違法強行改為關派,說是要因應極端氣候水資源的應用,並沒有看到政府有什麼積極的作為。 23年來農作物減少4成,但是灌溉用水只有減少1.6%,108年農用水占總用水量的7成,到底有多少灌溉用水流失掉?缺水停灌休耕補助之外還有什麼解決之道?極端氣候來臨,氣候變遷異常,旱澇交替出現,氣溫不斷升高、強降雨、土石流等極端氣候現象變成常態性。提早因應極端氣候帶來環境的衝擊與危機是迫在眉睫的問題,包括大量碳排放所造成溫室氣體效應,不只是水的問題,還有碳排放的問題,當歐盟已經很認真的在實施碳權交易管制落實在企業,但是台灣的碳交易制度遠遠落後其他國家,至今還未建立。
氣候變遷因應法碳交易 在 Facebook 八卦
#政府不急,急死產業
這幾天利用假日看了2021工總白皮書,產業界很清楚台灣是個海洋國家,要跟上全世界貿易局勢的變化。今年白皮書大量提到,氣候變遷、淨零碳排、碳關稅、再生能源等關鍵字,企業很靈活地從危機中看到轉機,要積極掌握低碳經濟的商機,但政府卻好像活在環保阻礙經濟發展的舊思維。
我簡單統計了一下
1. 淨零碳排/碳中和:今年提到40次,去年完全沒提到。
2. 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地球暖化:今年提到44次,是去年7.3倍。
3. 碳關稅、碳稅、碳費等:今年提到148次,是去年16.4倍。
4. 再生能源/綠能:今年提到124次,是去年1.7倍。
台灣高度依賴出口,是出口大國,同時也是排碳大國,一年排碳2.6億噸,是全世界第21名,平均每人碳排放量是全球平均值2.6倍。
國際大廠(蘋果、Google等)都要求供應鏈2030碳中和,半導體產業佔我國出口近4成,國內八大科技龍頭已經組成「氣候聯盟」,產業自我要求,開始實施企業內部碳定價。
依照估算,2026年歐盟碳關稅可能漲到70歐元(等於每噸碳2,300元台幣),如果台灣自己不課碳費/碳稅,出口到歐盟就會白白被拿走5千億台幣,不如把錢留在國內協助企業減碳、綠色轉型。
工總的白皮書說「我國經濟命脈是出口貿易,並與國際供應鏈高度連結,對於及早因應與布局已 #刻不容緩。」「我國企業已經明確感受到 #立即的壓力,卻未見政府規劃協調完整的碳排制度,遑論碳權交易機制。」,產業界已經火燒屁股,政府還在睡覺!
但是,我在經濟委員會,質詢經濟部長王美花,歐盟即將課徵碳關稅,經濟部的對策是什麼?經濟部長卻回答:影響不大。政府與產業界就像活在平行時空一樣,恐龍時代的經濟部,遠遠落後循環經濟的全新局面!
民眾黨版《氣候變遷法》四大主張: #行政院層級統籌機構 #各階段減碳目標入法 #先碳費後碳稅 #弱勢產業與民眾的公正轉型,積極回應國際2050年淨零碳排、碳關稅、國際大廠供應鏈減碳的迫切需求。
今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在英國召開,台灣只剩下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升級成《氣候變遷法》,2050淨零碳排、碳費/碳稅都應該入法,積極協助產業轉型。
政府還在睡覺,9月25日青年朋友已發起氣候大遊行,全民一起站出來叫醒政府!
-----------------------------------------
#壁如小學堂
1.碳中和:透過各種方式,仍無法減下來的自身排放量,還要用種樹、碳吸附、封存、或購買碳權憑證等手段來抵銷。
2.碳定價:每排放一噸碳,都要支付相應價格,有碳費/碳稅,和碳交易等市場機制,把外部成本內部化,來促進低碳轉型。
3.公正轉型:政府應協助弱勢產業、民眾的能源轉型成本。
氣候變遷因應法碳交易 在 大淨零時代2021|什麼是碳權? |為什麼碳可以拿來交易? 的八卦
碳權# 碳交易 #淨零音樂:Fender Bender, Bad Snacks, youtube audio library2021 ... 誠摯地希望在妳/你在學習 氣候變遷 的路上,我們可以與妳/你相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