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前沒淹水的地方都淹了
#3Q給你最完整的歷史與政策解析
文:3Q 陳柏惟
最近,大家很關心我下一步怎麼走,但不管怎麼走,高雄都會是我的故鄉。這兩週空餘的時間,我還是跟好過日的團隊一起繼續研究各種高雄市政問題,今天就先和大家一起談談719水災中,市長認為不重要,市民卻很關心的問題:到底為什麼像是高醫一帶,以前沒淹的地方這次也淹了?
這次的暴雨後,雖然災情遍佈全市283處,但其中從東三民到鳳山地區的災情相對集中,水勢還超過往年規模相似或更大的降雨。要了解淹水的成因,我還是老話一句,就得從「了解歷史」開始,才能知道為何城市的某些地方會淹?
以下的懶人包,分成幾個部分
#都市化以前
我台灣國南部平原地區,聚落型態以集村為主,村莊外是大片農田。三民區過去也是如此,這裡位在鳳山新舊城間,沒有太大的聚落,農田主要由曹公圳灌溉系統調節。在渠道與河川間,有許多大小埤塘,擔任調節水利的作用。
豐水期,這些埤塘可以儲水、蓄洪,就算大水,水也會先淹沒埤塘和田園,才會淹到聚落。而枯水期就可以當作蓄水池來提供農作用水。
#都市化前期
在日治時期,隨著高雄快速發展,高雄市區經過三次通盤計劃檢討,成為全台第二,規劃規模不亞於台北的大城市。在1936年間的規劃中,市區街道北緣只到愛河,也就是後驛一帶,之外都還沒納入都市計畫。
日本戰敗時,這個都市計畫實際的興築並未完成,一直到1970年代王玉雲時代,才把計畫中的公園、道路全都蓋完,在戰後到1982之間,都缺乏都市計畫的通盤檢討,也沒有國土規畫概念,整個城市發展出了日本人規劃範圍就亂了分寸。
在都市計畫區內,伴隨著棋盤狀道路,規劃有完善排水系統,水溝注入大排,再注入愛河或高雄港。整體來說南高雄排水系統完善,較不容易淹水。然而,在規劃區外,排水仍然依賴舊渠道,兩種系統的銜接就成了問題。
#都市化失控
1980年代,三民區還留有許多埤塘和田地,然而就是在此時,隨著都市擴張和土地炒作,以及公共設施的需要,窪地、埤塘被填平。水泥化的結果,逕流無處可去,每次的洪水就會縮短,而淹水狀況日益嚴重。
以這次淹大水的寶珠溝沿線為例,本來在科工館後方,有個叫做寶珠埤的狹長埤塘,但被填平為道路與其他用途後,寶珠溝變成部分加蓋的狹窄水道,而上游和鳳山一帶相連的灌溉渠道也陸續縮減,卻沒有足夠的雨水下水道替代。排水功能大幅降低,讓寶珠溝沿線變成易淹水地區。
#彌補的低衝擊開發政策
2005年謝長廷市長任內,為了因應氣候變遷,極端降雨越來越多,而城市排水系統設計根本不夠因應,因而開始引入「海綿城市」或說「低衝擊開發」的諸多概念,其中的代表就是滯洪池。
第一座滯洪池位於本和里,這裡其實就是以前的本館埤遺址,在本館埤被消滅後,本和里就變成逢雨必淹的災區。滯洪池的興建,其實就只是回復部分埤塘的滯洪、蓄洪能力而已!
本和里滯洪池的成功,也讓後續十多座滯洪池,以及附帶滯洪功能的許多濕地、河道改良建設陸續推動,而這些水利設施,其實很多就位在以前埤塘的位置。
這樣的概念,其實就是盡可能利用與自然構造相似的設計設施,透過滲透、貯留及蒸發等功用,減少暴雨逕流量,減輕雨水下水道排水負荷,進行雨水管理,有效解決都市排水問題。
#為何這次淹水這麼嚴重?
為什麼建立了滯洪池後,仍然還會淹水呢?
其實,這次災情及中的寶珠溝地區,就是滯洪池未完成,而原有水利措施又出問題的地區。
本來,接近舊有寶珠埤的地區,陳菊市長規劃了十全滯洪公園,滯洪池和停車場地下室,可以容納6萬噸洪水,原本去年底就要完工,工程雖有延遲,但去年底基本結構已經接近完成,然而,政黨輪替後,工程更加拖延,且就算已經接近完工,市府面臨颱風警報卻不做準備,在719時,已經可使用的水門居然不開,讓滯洪池失去作用!
再加上寶珠溝下游堤防工程同樣拖延,只用沙包暫時阻擋,被719大雨後的洪峰沖垮,就造成了河畔甚至高醫.十全路一帶先前未見的大淹水!
其他如鐵路地下化工程後,土方回填卻沒有施作臨時排水措施,都會讓排水更加不易。這些工程控管不良,臨時應變不足的問題,市府絕對難辭其咎!
#該怎麼做?
若要解決問題,必須有全面性的低衝擊開發思維,例如美國低衝擊開發手冊中,就納入生態滯留單元(Bioretention Cell)、 雨水花園(Rain Garden)、 樹箱過濾設施(Tree Box Filters)、 植生濾槽(Biofilter)、 植生溝(Grass Swales)、 綠屋頂(Green Roof)、透水舖面(Permeable Pavements)、雨水桶(Rain Barrels)或滯洪池等概念,達成立體全面吸水,減少逕流的目標,絕非是單一方式可及!但現有的草包市府,顯然缺乏通盤的思考遠見,只會作秀,把例行挖水溝當政績,卻忽略整體排水蓄洪系統的作用。
我們必須知道,面對極端氣候,須以「不怕水淹,減少損失」的想法,代替「絕不淹水」的空頭支票。負責任的政治人物,需要了解歷史、盤點資源、設定目標,才能帶給市民良好的城市治理。
這,才應該是政治人物的良心。
韓國瑜沒有,但我和我的團隊,會一起用心來打拼!
也邀請各位8月10號,和3Q一起來,了解我們的下一步!
氣候變遷因應法懶人包 在 農藝女孩看世界 Facebook 八卦
◤農田水利會改革懶人包◢
Q1:農田水利會改制財產收歸國有違憲!違反民主!
A1:農田水利會改制後會變成「公務機關」,受到「民意機關」,也就是立法院的監督,請問違反民主的地方是.........?
改制後的水利會,經費使用及編列,將受到預算法的規範,並依預算法將農田水利會的財產納入「農田水利事業基金」,專門用於農田水利事業上,請問違憲的地方是.......?
Q2:改制後,農田水利會的員工沒有保障啦!
A2:目前灌溉溝渠的巡視與維護,人力欠缺、老化,各分支小組長年紀老邁,往往不堪負荷,急需新血注入,農田水利會改制後的人事制度採雙軌運作,改制後的「農田水利署」保留原本的非公務人員,亦為全國17個農田水利會共增列400個員額,招考農業技術、水利、土木工程等專業人才引入,讓整體服務民眾的水利管理與素質提升,現有職員的各種權利仍不受影響。
Q3:目前修法進度如何?
A3:「農田水利法草案」上網預告至10/21止,後將送立法院審查,三讀通過後方可實施。
Q4:改制後的服務面積有多大?
A4:原本全國的農田水利會,管理的灌區有31萬公頃,未來將逐漸擴增至全國68萬公頃可生產糧食的農地,以增近糧食安全,擴大灌溉服務,也呼應前面說的,為何要增列400個員額,因為服務面積會變成兩倍以上。
Q5:農田水利會改制後,會長職位淪為政治酬庸,皆為政務官。
A5:改制後的「農田水利署」,依照中央組織基準法規定,四級機關的首長為常務職務,因此各分署長、副分署長皆為「事務官」,受到公務員服務法的規範,須保持行政中立,而非媒體所報導的「政務官」。
Q6:改制後搶走農民水權啦!
A6:改制前,農田水利會可以任意販賣水權給私人企業及工業區,改制後,農業水權的申請,將由農田水利署依照各地灌溉農地面積來分配,依照適地適作原則,進行區域水源最佳化調配,提升農業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維護農民權益。
因應氣候變遷,我國枯水期頻率增加,未來若遇枯旱狀況,農委會必須依照水利法第18條規定,農業水權優於工業水權,捍衛農業用水,若需短期調度水權,則需依照「農業用水調度使用要點」,對受影響的農民給予補償。
參考資料:
農田水利會改革歷史回顧
https://goo.gl/eWCKaR
氣候變遷因應法懶人包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八卦
「分手吧!我們不核四」..... 今年底12/18的第17號核四公投,讓我們大家一起投下不同意票!
8月28日原是法定公投投票日,因疫情延期至年底12月18日,在疫情逐漸趨緩的情況下,朝野政黨上週紛紛開始進行公投宣傳戰,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建置「分手吧!我們不核四」網站已正式上線,在公投前提供能源知識大補帖,呼籲民眾為了環保與安全的理由,應投下不同意票。
今年年底,民眾將面臨四項公投,其中一項就是關於核四續建,民眾也許會覺得「怎麼又要再投一次?」「核四不是已經執照過期,停建封存了,燃料棒也都運出國外了嗎?」為什麼核電公投一來再來?什麼時候才能終結危險核四?朝野政黨上週針對公投表態,民眾黨、時代力量都已明確表達不同意核四續建與重啟,只剩國民黨還堅持啟用危險的核四廠。事實上,糾纏台灣多年的核四,可說是全台最大的爛尾樓工程,這座年久失修且問題重重的爛尾電廠,完工尚且不易,真的能夠啟封商轉嗎?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表示,擁核人士僅將公投當作政治工具,根本不顧蓋了二十多年還蓋不完的核四到底還能不能用?安不安全?簡直像是不願分手的恐怖前任情人,死纏爛打,拖延台灣的能源改革,依據經濟部評估,核四至少還要興建十年時間,並追加八百億經費,更別提發現斷層的新證據,以致浪費公帑之後,很可能根本無法有運轉的一天!
遺憾的是,國民黨在野後仍拒絕反省過去的錯誤政策,甚至任由擁核人士惡意扭曲,利用藻礁議題偷渡核四重啟公投,做出公投最惡劣的示範。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是為了減少燃煤的供應,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老師多次公開聲明,守護藻礁的能源轉型立場,從公投理由書到對外發言都是「非核減煤救藻礁」,擁核人士不該一再想要綁架、操作輿論風向。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提出「分手吧!我們不核四」,呼籲應趕快放棄蓋在斷層上的核四,並不合適地震、颱風多的台灣,讓不安全的老舊核四退場,並架設資訊網站(https://vote4nonukes.tw),網站中說明核四問題與臺灣能源現況--『核四不能解決能源與空污』、『福島核災進行式』、『發展核電不是國際趨勢』、『台灣能源轉型怎麼走』,『台灣如何因應氣候變遷?』,讓公民有更充分的資訊能夠展開討論。同時,也於社群媒體發布「核四公投不同意」懶人包(https://bit.ly/3Cxsg4F) ,說明核四應需要面臨的地質、安全、工程及核廢料存放等問題,根本不可能也不應該續建。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將全力阻止老舊核四復辟,已向中選會申請成立核四續建公投的反方辦事處,未來持續提供台灣、國際的能源發展趨勢、核四議題知識,積極促成公共政策的社會溝通與討論,日前將日本前首相菅直人撰寫的「核災下的首相告白」一書,寄送給台灣當前的65位政治人物,呼籲政治人物不該迴避攸關國民的安全問題,不該只著眼政黨鬥爭,而該負責任地在社群媒體、質詢台上或任何公開場合告知台灣人民「台灣是否有應付核災的能力?」不應讓全民為不安全的核四承擔核災風險!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強調,任何一位主張要續建核四的政治人物,都必須回答:你能保證核四安全嗎?台灣如果發生核災,要逃到哪裡去?
老舊核四廠長久以來沉痾難返,至今尚未興建完成,不論是工程、環境、安全、經濟、地質各方面問題重重,都需要嚴正面對,釐清核四過往興建弊案與過失問題,以及核四從未完工、甚至興建在斷層上的事實,同時讓社會知道,核四至少還要十年時間,並追加八百億經費以上才能發電,我們希望接下來的期間,能讓真相呈現,讓有益於國家發展的公共討論可以正向發生。
核四公投反方辦事處 網站:
「分手吧!我們不核四」(https://vote4nonukes.tw)
「核四公投不同意」懶人包(https://bit.ly/3Cxsg4F)
♡
氣候變遷因應法懶人包 在 碳關稅,超多複雜名詞一次看懂!《生難字彙大辭海》EP 049 ... 的八卦
... Neutral 圖文 懶人包 :https://bit.ly/3Jddx25 →歐巴馬批俄中沒抗暖迫切感氣候人士開酸「你也沒好 ... 作爲地球公民一分子,你不可不知的 氣候變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