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當紅的「正念」是緩解情緒、紓解壓力的好方法。《正念減壓的訓練》一書指出,透過正念訓練,大腦中與負面情緒有關的杏仁核會變薄,主掌思考的大腦左前額葉會更活躍,讓情緒更穩定。
正念(Mindfulness)指的是活在當下、放下執著,接納自己的一種態度和做法。「正念是刻意的、不帶批判地關注當下所產生的覺知,」正念減壓創始人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說,他將東方禪修去宗教化,融合西方心理學,創立正念減壓療法。冥想、靜坐都是練習正念的方式。
現代人吃飯常配3C產品,不知道吃了什麼,也容易吃太多,而正念飲食指的是專注在「吃」,用五感吃飯,從咀嚼中享受吃的過程及食物帶來的感受,往往不需吃太多就能滿足,也對減重有幫助。
臨床心理師蔡佳璇根據臨床經驗指出,不少人處於易焦慮恐慌的狀態,亞健康民眾能透過正念練習,降低發展成心理疾病的機會。知名影音平台Netflix也推出《冥想正念指南》,「民眾可先藉此認識冥想是什麼,但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反覆練習才是重點,」蔡佳璇說。值得注意的是,有妄想、幻聽、幻視、思覺失調的患者,反而不適合自行嘗試,應和醫療團隊討論,由專家協助。
「珍愛自己,就有心理健康效果,」蔡曉雯說,健康的生活本身就能讓身心比較健康。
運動就能有效對抗憂鬱,可以培養運動習慣。美國杜克大學研究發現,每週運動1小時,罹患憂鬱症機率減少50%,也就是說每週至少花1小時進行快走、慢跑等有氧運動,就有助降低憂鬱症風險。
運動能減少壓力荷爾蒙,且幫助大腦分泌腦內啡,讓人覺得快樂,也有助提升血清素受體的濃度和功能。除了有氧運動外,也有研究發現,瑜伽是減輕壓力和焦慮的有效方法。
「運動時應專注當下,融合正念概念,全然投入所做的運動,」蔡曉雯建議,感官接受到的訊息,也會影響心情,所以更推薦戶外運動,不要帶著煩惱、盡量不要交談,對於心理紓壓效果更顯著。
現代人常有失眠困擾,睡眠也和情緒密切相關。蔡曉雯建議,可透過睡前儀式自我照顧、撫慰身心,幫助自己維持固定作息,像是睡前伸展、寫日記,或是用乳液按摩等,作為睡前準備,告訴大腦進入休息模式。
另外,培養適合自己、有助紓壓放鬆的興趣愛好也很重要,臨床心理師林希陶表示,壓力大或情緒低落時,不一定要讓自己陷入情緒中,可以透過自己的興趣、愛好獲得放鬆。
各種表達性、經驗性的活動或興趣,也對於紓解情緒、壓力有幫助。像是寫日記、自由書寫,也能用畫的方式,重點在於抒發過程,建議使用蠟筆,透過混色、線條粗細、筆觸輕重來反映、表達自己。
「無論做什麼,只要專注當下,打開五感體驗,或是跟人互動、連結,都能讓情緒、壓力得到緩解,」蔡曉雯說。
但蔡佳璇提醒,情緒調節並不是逃避,「最重要的還是要解決問題,」情緒調節的目的,是在壓力大、難以承受的狀況時,先為自己充電,當準備好了,再面對問題時,就能想到更有彈性和效率的解決辦法。如果在生活中能擁有習慣且多元的情緒調節方式,對於面對大小壓力都有幫助。
與其試圖控制情緒,不如學習與情緒同在,「當你願意好好面對情緒,你才會發現原來情緒並不可怕,好好陪伴、聆聽它的聲音,它會是你的好朋友,」大安中醫診所諮商心理師林靜宜說,情緒往往會透過身體一連串反應,來讓你感受到它的存在,因此當情緒來臨時,也能透過身體練習,暫時緩解情緒。以下5個練習,帶你從情緒低潮中自我急救緩解:
● 練習1 呼吸練習
只要改變呼吸模式,就能讓壓力反應系統恢復平衡、紓解焦慮。呼吸也是少數能被控制的自律神經節律,而且呼吸練習隨時隨地都可做,是辦公室控制情緒的首選,林靜宜說。
#腹式呼吸有助身心放鬆:可先慢慢、深深地用鼻子吸氣,感受氣往下走,直到腹部鼓起,嘴巴慢慢吐氣,有助啟動副交感神經,放鬆下來。林靜宜提醒,練習時,若思緒很混亂,不要苛責自己,先謝謝自己覺知到情緒,練習把專注力拉回自身,可將雙手放在肚子上,感受腹部起伏。若是情緒、壓力特別緊繃,拉長吐氣時間,能讓副交感神經更活絡。
許多身心療癒的專家都發現,只要讓呼吸落在1分鐘6次、5次或4次的步調,就能讓肌肉放鬆、心情平穩。蔡佳璇指出,當靜止狀態時心率超過90、100(下/分鐘)、較有壓力狀態時,可運用2~3分鐘呼吸訓練幫助自己收拾散亂的心,打造出穩定身心的放鬆空間。
● 練習2 自我覺察情緒
情緒管理之所以困難,是少了自我覺察的能力。自我覺察情緒的關鍵,就是在火苗還小時,就要先行撲滅,利用呼吸和身體感受覺察,拉開和情緒的距離,以第三者角度客觀如實觀察當下自己各種的不舒服。
正念練習技巧STOP,依序是:
S(Stop):按下停止鍵。
T(Take a break):覺察呼吸。
O(Observe body sensation):客觀如實,跳脫出來觀察不舒服的感覺。
P(Proceed):前進,該做什麼就去做,解決眼前的問題。
當情緒風暴來臨,不妨試試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陳德中的正念步驟:先回到呼吸,從感覺肩膀、雙腿和各部位的姿勢和感受開始做起,慢慢就能聽到內心聲音。
● 練習3 肌肉放鬆練習
透過肌肉緊收和舒張,讓身體感受放鬆狀態,從而紓緩情緒,林靜宜說。
以舒服的方式坐或躺著,逐一將身體各部位肌肉用力緊縮8秒,感受肌肉緊繃的感覺,再回歸放鬆狀態14秒,讓身體感受緊繃和舒張的差異,達到放鬆。
● 練習4 自我對話練習
當情緒來臨時,把情緒擬人化,練習跟情緒對話,有助釐清情緒源頭,也能釋放情緒。
林靜宜建議,嘗試用一種對待好朋友的方式進行關心,想像你們坐在一起、擁抱情緒,多問它一些問題,像是「這樣的情緒是這次才有?」、「過去曾經有過類似的情緒嗎?」等等。即使只是陪伴、發現情緒,都對了解情緒有幫助。
● 練習5 角色對話練習
適用於關係類型的情緒困擾。可準備2張椅子,一個代表有情緒的對象,自己坐在另一張椅子,向對方說出想說的話,透過語言轉化情緒,釋放出來。情緒釋放完後,可再坐到對方的位置,嘗試用對方角度回應,過程中需盡量逼真模仿和扮演對方的角色。
其實每個人都有情緒波動,負面情緒也有正面意義,不需過度排斥,重要的是要學會自我調節。
.
本文摘自《#康健5月號/2021 第270期》
情緒就醫指南
作者: 康健雜誌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搭配之前版面上的情緒調節議題,這次介紹了康健雜誌的情緒就醫指南,再把廣度拉大。版面上的朋友,有時會提到一些情緒上的症狀,我希望能有更豐富的資訊,協助各位朋友維持心理健康。
摘文是目前實務上常被提到的方法,我自己除了常常注意呼吸、覺察情緒、放鬆肌肉,最近在自我對話練習上,有好幾次讓我相當欣喜的頓悟,也因此緩解了身體的緊張。相關練習,我已經持續了好多年,依然常有新發現,非常推薦給各位!
祝願您,能常常回到自己的身體,這是珍愛自己的根基!
.
歡迎參與贈書直播
連結請見留言
同時也有2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MAG DAIL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繼上次在我的減肥心路歷程中分享到我是如何從錯誤的減肥方式之後經歷暴食,最後才愛上健身 影片發布後有不少可愛的觀眾朋友私訊我跟我說,他們也正處於飲食障礙的狀態中, 想知道我是用什麼方式走過來的, 所以今天透過影片再詳細分享。 * 在分享這個故事之前我想先為這個影片下個小標題:「別讓數字定義你」,人活著...
正念飲食 在 天下讀者俱樂部 Facebook 八卦
🎉感謝 減重醫師 蕭捷健 推薦《不減肥才能瘦》http://bit.ly/2u0D9x9
⠀
不吃澱粉,不會變瘦。
沒辦法放心享受美食,不會瘦。
做自己不喜歡的運動,不會瘦。
拼的命工作不睡覺,不會瘦。
房間髒亂,會長贅肉。
對自己不誠實,不會瘦。
⠀
有沒有覺得當頭棒喝?本書分成五個部分:飲食,運動,情緒,生活及心靈,一起來看。
#好書導讀
你有多久沒吃澱粉了呢?你斤斤計較體重計上面的數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嗎?聚餐的時候,看到一整桌的美食,不吃很難過,吃了又有愧疚感嗎?
今天不是賣書,而是單純分享。前幾天逛書店,被這本書的書名給吸引住了,覺得這本書寫得真好,所以我就來個劇透。
「不減肥才能瘦」。我們被各式各樣的減肥法折磨得太痛苦了。這個也不能吃,那個也不能吃,結果還沒有瘦。
作者黃慧如,就是要把我們從這種飲食地獄裡解放出來。她是鼎鼎大名的康健雜誌的總編輯,同時也是一個從印度進修回來的瑜伽老師。本書包含了最新的科學減重概念,而我最喜歡的,是作者的融合瑜伽的生活態度:「不強求」。
學習瑜伽,越是刻意強求,反而偏離所願。減重也一樣,只有融入生活,樂在其中,才能長久。
先來幾個重要觀念:
不吃澱粉,不會變瘦。
沒辦法放心享受美食,不會瘦。
做自己不喜歡的運動,不會瘦。
拼的命工作不睡覺,不會瘦。
房間髒亂,會長贅肉。
對自己不誠實,不會瘦。
有沒有覺得當頭棒喝?本書分成五個部分:飲食,運動,情緒,生活及心靈,一起來看。
#第一部分,飲食。
飲食最重要的,就是要吃。千萬不要讓自己挨餓,不要挑戰意志力。因為,#我們的身體不希望我們減重,它 #嫉餓如仇。人演化到現在,如果讓自己挨餓,身體就會進入一種節能的模式,因為你的身體以為遇到饑荒了。
這個時候,你會感受到一股力量伴隨的飢餓感,不停的催促你進食,一直到你破功為止。所以,不吃東西也瘦不下來,是一種優勢基因啊!如果幾天沒吃東西,我們就立馬瘦了好幾公斤,那我們祖先就沒有辦法活到現在。
所以我們不能不吃。關鍵是,應該怎麼吃。
重點來了:沒有不能吃的東西,只有應該要多吃的東西。
有沒有什麼食物,吃了不容易餓,最好還可以促進代謝,越吃越瘦?
有的。這世界上就有兩種食物符合這個需求。
第一種食物,吃了有飽足感,還可以修復身體機能,促進代謝,在老人家身上尤其重要。如果吃的不夠,我們很有可能會肌肉萎縮,甚至骨質疏鬆。
這個黃金食物,就是蛋白質。年紀越來越大,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有可能會跟運動選手一樣多。
如果你是一個60公斤的女性,你每天就要吃60克到80克的蛋白質,這包含了兩顆蛋,一塊豆腐,還有2分和手掌一樣大的肉。相信很多人吃不到這樣的份量。
偏偏我們外食,想想看我們買得到的早餐:饅頭燒餅麵包和粥,幾乎沒有什麼蛋白質。根據研究,早上攝取豐富的蛋白質,一天可以減少200大卡的攝取。所以,把早餐改成煎蛋,豆漿,鮪魚和肉排吧。
現在我們知道,不能挨餓,要盡量攝取蛋白質。
第二種超級食物,是什麼呢?答案就是蔬菜。蔬菜富含膳食纖維,能夠減緩食物吸收的速度,吃下去的澱粉吸收速度會變慢,就不會馬上變成脂肪堆起來,而你日常的活動,就能夠把這些熱量慢慢消耗掉。蔬菜的份量,最好跟肉一樣多。
那你可能會問:有沒有什麼是一定不能吃的東西?
記得,沒有不能吃的東西。吃你想要吃的東西,我們才能一直瘦下去,但是 #我們要改變對待美食的態度。
面前端來一片水果千層,怎麼辦?享受它吧!但是,我們要帶著正念吃。正念飲食(Mindfulness Eating ),就是要我們吃出食物最棒的味道。
看著這片水果千層蛋糕,有三十層派皮和奶油折疊在一起。想像一下,甜點師傅必須一片一片地煎餅皮,一層一層地抹開奶油,然後疊起來,重複數十次。要做到平整,需要長時間技術的淬煉。吸氣,聞到奶油,水果和薄荷的香氣混在一起。食物送入口後,舌頭上七千多個味蕾,感受到綿密,彈牙,奶油甜味帶著水果酸,是不是融合得恰到好處?
這時,你的多巴胺,也就是掌控幸福感的神經傳導物質,在腦內炸開了。
只接受最棒的味道,而不是毫無節制的亂吃。體會食物帶給我們的溫暖和幸福感,而不是焦慮和愧疚。
#第二部分,享受運動,而不是逼自己運動。朋友下定決心減重後,下班後拖著疲累的身軀到健身房,為了逼自己就範,還買了教練課。付了錢,就不能不去對吧。他的運動習慣,就建立在這個不得不去上面。結果,他用金錢逼出來的運動魂,有一天就魂飛魄散了。因為它並沒有把運動內化到生活習慣裡。
減肥不一定要跑步,不一定要拳擊有氧,只要是你喜歡的運動,都是好的運動。最好的運動,要像約會一樣,結束了就想著下一次。運動完了,還會期待著下一次的運動,就是好運動。
運動完,記得:為了肌肉而吃。運動完是我們吃澱粉最好的時機,我們必須吃。一般人可能會認為,運動完吃澱粉不是吸收會更好嗎?其實,就算沒有運動,吃下去的澱粉也是全部都吸收了。
運動完吃蛋白質和澱粉,這些營養素會進入肌肉組織裡面去修補,不會變成脂肪堆起來。並不是要鼓勵大家運動完大吃,但是如果妳一定會吃,這是最好的時機。
#第三部分:情緒。
不要一直煩惱著想事情,趕快去睡覺。如果你的大腦一直在煩惱,你就會腦滿腸肥。
這是有科學證據的。只要好好睡覺,就可以瘦身。
很多來減重的媽媽,都告訴我: 當媽媽之後,熬的不是夜,是自由。睡眠的情況只能分成兩種: 一種是缺乏,一種是非常缺乏。
長期缺乏睡眠的人,為什麼瘦不下來呢? 因為荷爾蒙分泌出了大問題。
如果我們沒有睡滿七個小時,身體的壓力荷爾蒙,也就是皮質醇的濃度會上升,讓我們處於慢性壓力。壓力是什麼?對我們的祖先來說,很有可能是饑荒和災難,我們的身體,會啟動儲存能量的機制,也就是堆積體脂肪。
如果沒有睡滿六小時,生長激素的分泌就會瘦到組礙。生長激素可以讓你早上神清氣爽,在夜間排除老舊細胞,也是抗老的關鍵荷爾蒙。
正確的睡眠,可以在一個晚上分解300卡的脂肪,相當於一晚半的飯的熱量。所以,#好好睡覺。
另外,用心休息也很重要,成功人士多半有讓自己能進入心流的嗜好。我很喜歡作者的這個金句: 成功,是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一萬兩千五百小時的刻意休息,和三萬小時的睡眠。
#第四部份:生活
光是整理房間,就可以瘦下一公斤。
髒亂和肥胖其實沒有什麼不同。當我們居住的空間變得髒亂時,身體就會產生垃圾,形成贅肉。
居住的空間有太多不需要的東西,這代表一種慾望。我看到這個東西,我想要這個東西,我要得到這個東西。
其實,慾望就是飢餓感,滿足慾望的方式就是吃東西。而當房間擺滿零食的時候,你又得不停地克制自己,久而久之,意志力就被你用完了。
我們要做的,是整理你和空間的關係,而不是收納。先丟棄不需要的東西,而不是讓收納櫃越來越多。
#第五部分:心靈
前面四點,告訴了大家該怎麼做。先來給大家複習一下:
#多吃蛋白質和纖維,享受美食,沒有不能吃的東西
#做你喜歡的運動,為了肌肉而吃
#刻意休息,好好睡覺
#房間要輕,你才能瘦。
第五個部分,要告訴大家:聽內心的聲音,誠實面對自己。越是刻意強求,反而沒有辦法達到目的。
剛從美國回來的時候,我爆肥五公斤,那時候我還沒有開始研究減重。我安慰我自已是變壯了,只是剛好壯在肚子。選了一個最流行的飲食法,把食物二分為好與壞。結果,我開始害怕所謂的壞食物,但是壞食物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好吃,而吃好吃的東西是我們的本能。吃完了之後,就開始感到後悔,真的就是所謂的又愛又恨。
放過自己吧!其實當減重醫師的初衷,是想要讓大家的生活輕鬆一點。我們無法完全不在意外表,沒有辦法完全自外於別人的眼光活著,但至少讓我們生活有個指引,少走一些彎路。
因為這本書,這幾天去健身房上了瑜伽課程,我體驗了一件事。瑜珈有一個姿勢,坐著把腳伸直,雙手向上平舉,身體直直的往前,一直到頭碰到膝蓋為止,但我不管怎麼壓就是碰不到。瑜伽老師告訴我,放鬆,把你身體的重量交給地心引力,不要給身體設限。
雖然還是碰不到,但大腿最緊繃最痛的地方竟然就鬆開了。
緊繃的生活也是一樣。生活和河道一樣彎彎曲曲,我們不要去截彎取直,那耗費太多力量。順著河道走,不要活成別人眼中的成功,而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會把快樂回饋給我們。
#祝大家都能找到身心平衡的生活
正念飲食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有一種胖叫女兒覺得自己胖(From 康軒 TOP945)
文/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 所長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我跟孩子討論這句英文「You hurt my feelings」。我不是英文老師,我只是想跟這位英文還不錯的孩子,聊聊「hurt」這個詞,好像可以當動詞,像是「傷害人」,或是一種副詞、一種狀態、一種心情,像是「I get hurt」。
或許,「hurt」所提到的心理上受傷,不單純只是難過,更很可能是傷到一個人的自尊了。這描繪出了一種關係,其中有受害者,有加害者,而加害者跨過了某種人際之間的界線,似乎讓受害者對自我的評價變差了。
看到身材苗條的人,感覺很受傷!
我請孩子舉個例子,以她自己的真實生活經驗來造句,用中文的「受傷」一詞就可以。她隨即造了一個句子:「我看到身材苗條的人,感覺很受傷!」
我進一步詢問,聽了她的解釋,真是感到非常的訝異。在一旁的媽媽,也表示從來沒聽孩子討論到關於自己的身材。
原來,孩子覺得自己胖,我馬上想到一個詞,「有一種胖叫女兒覺得自己胖」。對我來說,她一點都不胖,而且,她雖然心理上比較敏感成熟,但單純以生理年齡來說,好像還不到擔心身材的時候。
不過,我也自我提醒,現在對於身材的標準評斷,其實社會教育就提供了很多。也或許同學之間,開始了以身材作為開玩笑的目標。我得要在心態上更謹慎一點,多認真看待孩子的感受。
於是,先跟媽媽與孩子說明了幾種飲食疾患的症狀,也說明了在什麼狀況下,得要就醫的大概標準。更清楚提醒,飲食疾患常可能跟憂鬱症共病,也可能因營養不良導致停止月經(嚴重者會影響生育能力),甚至離開這個世界……
自己傷害自己
然後,我跟孩子進一步討論:「如果把『hurt』當動詞,那誰是主詞?是那個身材苗條的人嗎?」
孩子回答不出來,在一旁聽著的媽媽,似有些領悟,就說:「是我們自己吧!是我們自己傷了我們自己。那個身材苗條的人,可能都沒有跟我們講話,更不要說想傷害我們了,機率不高。那我們又是怎麼跟自己說話,來傷害自己呢?」
孩子還是答不出來,我說:「不知道是不是,『我覺得我這麼胖真不好』、『連少吃一點都忍不住』?」孩子點點頭說:「大概是吧!」
飲食的問題,稍稍複雜一點。除了相關的心理疾病,也可能是家長怕孩子肚子餓,所以讓孩子不停的吃消夜、點心,還有身體發育、體質關係,而平常有沒有足量運動的問題,也要參考社會文化的標準,以及跟家裡吃飯的習慣有關。一下子我也沒辦法討論得那麼周全,就跟他們介紹了正念飲食的觀點:細嚼慢嚥,體驗食物的原味,比較不會食不知味,比較能讓大腦充分感覺到飽足的訊號,避免吃下過多的食物。
親子相互討論
如果父母藉此跟著孩子一起了解食物的熱量與營養,並增加適量的運動,調整生活作息。那麼,孩子的負面情緒,有機會讓彼此都往正面的方向前進。
我常想再跟孩子多談一點,可是往往時間有限,或者當時有其他更重要的議題,或者是我當時沒辦法把想表達的部分整理清楚。因此常覺得話沒講完,這也成為我工作之餘寫文章的動力之一。
學習有效的表達
我還是想回到「受傷」這個狀態來談,因為這個部分是很多朋友感覺的經驗。
有時候,一個人的心靈容易受傷,是因為他本身就很脆弱,自信心不足。自信也許沒辦法一下子提升,但是充分的了解自己,別把所有的情緒責任,都過於偏頗的怪到他人,或者全然怪到自己身上,這兩種極端,都無助於讓我們在心理上更強健。
有時候,一個人內在受傷,是因為太快或太早把自己定義為受害者。通常他人要能傷害到我們,中間有個步驟,是我們也「選擇」同意他人的看法。畢竟我們的情緒,本來就是我們自己主導,過於輕易的把自己情緒,交給他人,那也許暫時能拉近一點關係,但更常造成關係的扭曲。
有時候,一個人會受傷,是因為被信任的他人誤會。這時候,學習有效的表達,把我們所認知到的事實講清楚,形成一個更貼近全貌的共識,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洪老師小叮嚀
最後,讓我們回到最初。
既然是我們「選擇」要受傷,那麼,「你傷害了我」這一句,可以用另外一些句子詮釋,把主詞換成「我」。像是「我對於所發生的事,感覺遺憾」、「我對於你所說的並非事實的話,感到受傷」、「我感覺很不被尊重,對於你聽到傳言並沒有來找我求證」……
我們自己是我們情感的主人,讓我們更為自己負責。
https://www.top945.com.tw/celebrity_Data.asp?ID=373
--------------------------------------------
2016年9月《靜下心去愛》新書上市
1.博客來: http://ppt.cc/8fqNI (79折)
2.金石堂: http://ppt.cc/T0BZ9 (79折)
3.誠品: http://ppt.cc/6Vahf (79折)
4.金石堂活動:《靜下心去愛+我想傾聽你》合購75折 http://ppt.cc/81nZx
5.星馬地區限量簽名書預購: http://ppt.cc/a2qjC
誠品網路書店2016閱讀職人投票(年度最期待作家),每日投票每日皆可得30元折價券:http://ppt.cc/poUfe (編號70和71,非網路會員也可投)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靜下心去愛》、《我想傾聽你》、《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正念飲食 在 MAG DAILY Youtube 的評價
繼上次在我的減肥心路歷程中分享到我是如何從錯誤的減肥方式之後經歷暴食,最後才愛上健身
影片發布後有不少可愛的觀眾朋友私訊我跟我說,他們也正處於飲食障礙的狀態中,
想知道我是用什麼方式走過來的,
所以今天透過影片再詳細分享。
*
在分享這個故事之前我想先為這個影片下個小標題:「別讓數字定義你」,人活著身邊有這麼多愛你的人,每天有這麼多美麗的事情再發生,我們的存在是這麼寶貴,但是為什麼我們往往覺得自己的價值好像就只侷限在那幾個很膚淺的數字,尤其是女生,身為一個女人,你自己都不愛自己,沒有人有義務要來呵護你要來愛你肯定你的。
或許你今天在觀看這個影片你並沒有這樣的難處或是症狀,但是我希望大家都能夠看看,可以正視到這個問題,可以了解到有這樣難處的人的真實情況,或是如果你有朋友處於這個狀況,或許你也能夠幫助他走出來。又或者你是不是也曾經在無意間用數字定義了別人讓別人進入這樣一個處境。
------暴食症是什麼?
http://www.3phk.com/v5article.asp?id=2173
根據美國精神科協會制訂的精神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四版,暴食症(Bulimia Nervosa)是飲食失調(Eating Disorder)的一種,其診斷準則如下:
1. 狂吃(Binge eating)情況一再出現,每次有以下兩個特徵:
‧ 在一段時間(如兩小時)內,比一般人於同樣時間內和境況下進食的分量明顯為多。
‧ 在狂吃期間覺得無法控制自己進食(如感到不能停止進食、控制吃的東西或分量)。
2. 重複用不當的補償性行為來避免體重增加,例如扣喉嘔吐;濫用瀉藥、利尿劑、灌腸或其他藥物;禁食或過度的運動。
3. 狂吃及不當的補償性行為同時發生,平均每周最少兩次,持續三個月。
4. 自我評價完全受身形和體重影響
5. 這些問題並非只在厭食症期間出現
------如何恢復
【心態上】
1.找到精神依靠、情緒出口
有情緒低落的時候,尋找一個可以分攤心情跟壓力的人,當我們說出口了,也代表我們面對了,任何事情都是要在面對之後才能尋求解決方法。不要覺得丟臉,不要覺得別人會把我們當成怪物,只有伸出手了別人也才有權利來拉我們一把。
2.接受人生中的脫序時刻
在暴食的過程中往往是沒有自信自暴自棄的,或許你正處於一個規律的飲食中,只是因為吃了一點不再預想中的食物,你就因此失控,正因為你不完美,但也因為無法接受這個不完美而活在這樣的深淵中,放寬心人生的路上總有事情不順心,無法避免,不如從中找到樂趣找到自己特別之處跟他和平相處。
3.跟食物建立良好關係
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了解身體真的想要的是什麼,越界定食物的好壞越拒食物於千里之外越容易失控。吃東西時放慢速度,好好感受每一口食物的美味跟內容,仔細感受食物帶給身體的是能量?仕身理飽足?是心靈飽足?每種食物都缺一不可但也需要彼此平衡。
【怎麼做】
1.好好吃三餐
你沒有跟別人不一樣。好好享受一般人吃飯的權利,享受吃三餐規律豐富有營養的餐點。
2.坐著吃飯
規定自己要吃飯就坐下來好好吃,不滑手機不分心,培養自己的好習慣。
3.分散注意 發展興趣 避免孤獨
避免自己會暴食的情況,生活中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不用時時刻刻用食物跟數字定義自己。轉移注意力發展另外的興趣。
------書籍推薦
正念飲食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9785
在哪裡,都能當個巴黎人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2132
向巴黎夫人學居家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12620
向巴黎夫人學風姿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12621?loc=P_asv_001
向巴黎夫人學品味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4336?loc=P_asv_004
------Follow us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herookiediaries
👩Maggie on Instagram➤http://bit.ly/2uuzYJB
👦Gemie on Instagram➤http://bit.ly/2tMesCx
✉合作邀約➤rookiediaries@gmail.com
------We Wanna SAY
🔊NOT a Sponsored Video
🔊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 或 私訊粉專分享、交流💕
🔊影片版權及資訊欄為菜鳥日記所有,未經授權私自上傳及其他侵權行為,那就開庭見
正念飲食 在 NanaQ Youtube 的評價
《正念飲食》傳送門 http://bit.ly/mindful_eat
【3tips找回有意識的生活】
01:02 1.寫下十件幸福的事
01:37 2.正念飲食
02:28 3.理性消費
👇Vlog:台北獨居生活第十年,獨立是一種愛人的表現。致2021
https://youtu.be/pOUJS6Gi_YM
👇4tips成功斷捨離|捨棄並非你想像中的那麼殘忍|極簡生活minimalist
https://youtu.be/6LfgxEuZWg8
👇6個瘦身不能不知道的知識!減肥一直失敗的人必看!不減肥才能瘦閱後分享
https://youtu.be/o0yNDllUURE
👇【極簡主義者的包包】what's in my bag?包包裡有什麼
https://youtu.be/1ifHI4ZAiUY
👇【終極存錢法】6tips保證存到錢!小資女財務自由不是夢
https://youtu.be/FO8oR67GBb4
—
Follow NanaQ ⇊
IG: https://instagram.com/nanaq521
FB: https://www.facebook.com/nanaq521
—
Contact Me ⇊
mail: nanaq520@gmail.com
—
Music Credits ⇊
Music by MYSM - Look At Those Clouds - https://thmatc.co/?l=128FCEE7
正念飲食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記得打開CC字幕 #練習「正念」就可以解決生活的各種困難?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56 【 正念洗瞎毀 】
02:30 【 正念治療與大腦變化 】
04:41 【 生活中的各種正念 】
05:42 【 我們的觀點 】
06:29 掰比~別忘了訂閱!
06:46 花絮
【 製作團隊 】
|企劃:歡歡
|腳本: 歡歡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夯吉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正念減壓的力量:你無法停止海浪,但你可以在上面衝浪:https://bit.ly/2XuiFGt
→ 冥想—維基百科:https://bit.ly/2FoeQwQ
→ 正念革命 找回生命的當下:https://bit.ly/2PjGqOy
→ 正念飲食:覺察自己為什麼吃,比吃什麼、怎麼吃更重要!:https://bit.ly/2vdmJ1K
→ Andy Puddicombe:一切只需要十分鐘的專注:https://bit.ly/2XjXW82
→ 正念冥想是否被過度炒作了:https://bbc.in/2Vb6uRi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正念飲食 在 《正念飲食》對食物也要斷捨離 - 書籍板 | Dcard 的八卦
網誌版(比較多廢話):最近看了《正念飲食:覺察自己為什麼吃,比吃什麼、怎麼吃更重要!》後,好像對於如何成為食慾的極簡生活家,有了更清楚的輪廓 ... ... <看更多>
正念飲食 在 [心得] 《正念飲食:舒壓、瘦身、慢活的23個健康- 看板book 的八卦
《正念飲食:舒壓、瘦身、慢活的23個健康飲食療法》
圖文版:https://vocus.cc/article/5f8d88fffd897800019a3edf
作者是兒科醫生和禪修導師,除了正念飲食方法,在書中用了些章節來談善念和感恩,也
提供了方法(23種)可每週練習一種,共23週。
作者建議可以從第一章九種飢餓開始練習,練習了九種飢餓(眼飢餓、觸覺飢餓、耳飢餓
、鼻飢餓、嘴飢餓、胃飢餓、細胞飢餓、腦飢餓、心飢餓)會跟食物、進食的關係大為改
善。
逐一施行過九個飢餓的練習法,當你坐下來吃東西,暫停一下,針對九個飢餓做評估,剛
開始練習時,可以省略觸覺和耳飢餓。等你認知自己對每一種飢餓的評分,你便可以針對
該吃哪些食物、每一種食物該吃多少,作出明智的決定。
第二章的練習法著重在探索,例如嘗試一種新水果、戒媒體一週等方法。(我一定會敗於
第13個方法~持續一週不接受任何媒體包括書或雜誌),在現代社會又要工作,一週不能碰
網路和任何媒體,我還真不知道該如何做到 XDDDD
第三章是慈心善念~待自己如上賓,雖然我沒有辦法做到書中所提的各種方法,但我盡量
會做到書中提到至少最初幾口要專心的吃(有時仍會忘記)。
第四章是慢食,放慢速度是最有效的正念飲食練習法之一,對於我這個吃飯很快的人很難
做到,不過作者也提到不要擔心從此成為吃飯奇慢無比的人,只要在方便的人慢下來就可
以了,也可以試試用非慣用手進食,一次吃一口或者放下叉匙、餐前禱告等。
第五章是感恩~我們常不自覺地把許多事情視為理所當然,感恩是認知我們接受了很多恩
賜(不是透過自身的努力),對身體表達感激、觀照你的食物等。
最後一章(第六章)是告訴你有他人在場時如何練習正念飲食,用注意力輪替的技巧,當你
嘴裏有食物,將注意力放在嘴巴,嘴巴空下來,把注意力轉移到談話上。
薄薄一本小書,書裏有些簡單的方法可以跟著做,不只是正念飲食也提到了專注力、感恩
等人生面向,照顧到身心靈,這是一本跟飲食相關的實用書籍,很適合放在身邊隨時翻閱
,試著實做,推薦給你。
相關連結網站:https://www.shambhala.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3.99.20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03111727.A.69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