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斑點愈長愈多,要不要緊?
2013-12康健雜誌181期
身上長出斑斑點點,有些人不以為意,有些人卻懷疑是病變。台灣大學附設醫院皮膚部兼任主治醫師陳玄祥說,絕大部份的斑,包括曬斑、老人斑和雀斑,都跟陽光、老化或體質有關。
■年輕人也會長老人斑
老人斑的正式名稱是「脂漏性角化症」,許多人常誤以為只有年紀大的人才會長。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莊雅慧說,脂漏性角化症是一種良性角質及表皮層增生,合併色素增加的現象,在臉上可以發現褐色突起的顆粒,通常與日曬、年齡的增長有關。有些年輕人會長在胸部、肚子或背上,則是體質引起,「門診很多年輕小姐是長在身上,都是比較小顆的脂漏性角化。」
雀斑和曬斑外觀相似,跟種族或體質有關,西方人膚質偏白,許多少男少女青春期臉上就長滿雀斑。莊雅慧說,同一種斑可能會受不同的因素影響,像雀斑經由日照也會變得更加明顯。
其他臨床上常見的斑還包含肝斑、太田母斑、顴骨母斑及貝克氏母斑。
顴骨母斑多長在兩頰顴骨上,好發於東方人,也與遺傳有關,打銣雅鉻雷射可能會暫時淡化,但並不容易完全去除。
少數人一出生臉上就有半邊藍灰色的胎記,這種就是太田母斑,如果明顯影響小孩外觀和心理發展,會建議做紅寶石或銣雅鉻雷射治療,莊雅慧說。
貝克氏母斑大部份長在胸部、背部及上肢,呈褐色片狀,有時斑上還帶有一些毛髮,常需要經過多次雷射療程才能淡化,而且容易復發。患者若真想改善,莊雅慧建議可考慮做銣雅鉻或紅寶石雷射;若是要合併除毛,可以選擇亞歷山大雷射或二極體雷射。
陳玄祥說,太田母斑和貝克氏母斑跟胚胎發育時遺傳有關,是良性的斑;曬斑、老人斑、雀斑及顴骨母斑也都屬良性,對健康不會造成影響,除非為了美觀,通常不用特別處理。
■肝斑與肝臟問題沒關係,吞保肝藥無效
許多人看字面以為長肝斑是因為肝臟出毛病,甚至曾有婦人因為兩頰冒肝斑而狂吞保肝藥。事實上肝斑只是因為顏色近似豬肝的顏色而得名。
會長肝斑主要還是因為體質,且好發在女性,陳玄祥說,有些婦女懷孕前臉上的肝斑不明顯或甚至沒有長,懷孕後竟冒出肝斑。不只懷孕,像吃口服避孕藥也會影響荷爾蒙變化,誘發肝斑冒出。產後肝斑雖然會稍微淡化,但實際上並未完全消失,也有可能下一胎懷孕時又復發。
■退斑膏不是萬靈丹
真的很介意臉上長肝斑的人,陳玄祥建議,在醫師指導下擦成分為類固醇、對苯二酚及維他命A酸的三合一外用藥,擦四~八周其實退斑效果就不錯,但不建議病人自行去藥妝店購買,以免擦錯時間或劑量,導致皮膚過敏或受傷。
莊雅慧強調,退斑膏通常只對雀斑、肝斑等淺層斑有效,長在真皮層的太田母斑、顴骨母斑則須靠雷射才能淡化。
■長愈多斑愈容易得皮膚癌?
單用斑點的數目來判斷罹癌機率似乎比較困難,莊雅慧認為,有些人臉上雖然沒長什麼斑,但突然冒出一顆像斑的惡性痣,可能剛好那顆就是皮膚癌。
陳玄祥指出,年齡、體質加上長期大量曝曬日光,曬斑和脂漏性角化症愈多,得皮膚癌的機率也愈高。
■外傷、發炎後的色素沉澱其實不是斑
除了上述幾種常見的斑,「發炎後的色素沉澱」也常與黑斑混為一談。
有人把這種情形稱作「發炎後的色素斑」,陳玄祥搖頭說:「這不是醫學上真正定義的斑,」例如曾經受過外傷、摔車磨破皮、開完刀、長青春痘、濕疹或被蚊蟲咬,這些原因造成皮膚發炎,原本在表皮層的黑色素掉到真皮層,使傷口處留下暗沉沉的顏色,這種就是發炎後的色素沉澱。
另外一種「植物性日光性皮膚炎」也會造成皮膚發炎後色素沉澱。
莊雅慧說,有些植物含有光敏感化學成分,如果皮膚被檸檬或柑橘類的水果汁液噴到,剛好又曬到陽光,會使皮膚發癢或冒出斑點。
在皮膚接觸到感光性植物的汁液後立即清洗及避免日曬,可以減少植物性日光性皮膚炎發生的機會。
莊雅慧說,如果真的很介意皮膚上的黑斑或色素沉澱,又怕治療時留下痕跡,可考慮脈衝光或淨膚雷射這類非侵入性的光療。但她也指出,有些人做雷射後,可能會出現反黑或膚色不均勻的狀況。患者在術前應先請皮膚專科醫師評估個人體質、療程與風險,避免術後產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Topaau土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農曆新年將至,講求大吉大利,不少人買年桔應節。除了少部分有機農夫栽種有機四季桔外,市面上大部份四季桔、朱砂桔、柑桔等,都早已移師在內地種植。「現在本地栽種年桔的,只有三四個農夫。我是其中最大型,也是種得最多的一位,在本地我只種龍膽桔。」強記花園老闆李永強自信地說。 強哥可說是本地農業的奇葩。八十年代...
檸檬種植日照 在 【梅子家】,過日子的幸福滋味 Facebook 八卦
[四季隨筆] 肥桶篇
(文長)
今天來聊聊堆肥這件事。
我知道這跟很多人的生活沒什麼關係,我自己也不是專家,不過自從我家肥桶裡長出南瓜後 (對,已確認是南瓜無誤) 就接二連三有朋友詢問堆肥方式。由於又是一言難盡的題目,所以在此整理一篇心得一併作答。謝謝之前發問的大家耐心等候,也請沒興趣的朋友們自行跳過本章。
如是說、做肥與發酵無異。
如果你也養過老酵、養過泡菜罐、做過麵包,那就不難了解,肥桶需要的是一個溫度與濕度的平衡,一個讓益菌可以快活繁衍的環境。一旦平衡遭到破壞,惡菌多於益菌,那就難免腐敗發臭。
先來照本宣科一下教科書版的堆肥:
一般堆肥法分為hot pile (熱肥) 跟cold pile (冷肥),這跟麵團可以在室溫發酵或是冰箱發酵的意思差不多。
熱肥堆的「熱」由分解過程中微生物活躍時自然產生,因為高溫,所以較快達到成品狀態,幸運的話數星期內可以完成;但狀況也多,要不時攪拌通氣、促進分解,還需控制溫度濕度,桶內均溫保持在大約140-155℉ (60-66℃)之間。溫度過高,腐敗發臭,溫度過低,發酵過慢,惡菌滋生,時間長了一樣發臭。
冷肥則是一種放任不管的方式,在90℉(32℃)以下的狀態讓它自然分解,然而這個過程可以拖拉到一兩年,視肥桶內容物而定。
家中地方寬廣,又不喜歡顧肥的人,常常會不知不覺地就使用到冷肥法,有什麼廚餘隨機丟入,放任在某角落不理不睬,待下次整地時才想起,但卻不一定可以使用,完全靠運氣還有肥堆的脾氣。而且日久天長即使是冷肥也難免出現異味,一定得請到離住家很遠的偏僻角落裡才行。
堆肥內容物,則大致分為dry and wet兩類,也有稱brown and green的。前者為乾料,如枯樹葉,乾枝子,松針,木屑,玉米桿,合適的紙製品等。後者為濕料,廚餘,新割的草屑,果汁機的濾渣,整地時刨出的菜根等,反正容易出汁腐爛的都屬於這一類。
原則上教科書版的肥桶配方應該乾濕各半,相互交替加入,拌勻……
以上是原則。
但事實上,因為各地環境不同,很難精準地執行教科書版的方式。
腐化分解這檔事,就跟泡菜發酵一樣 (更貼切的應該是臭豆腐,但我沒做過所以不敢妄言😁),是一個跟活菌打交道、眉角很多變化多端的過程,真正執行,需要看當地的氣候、當季的氣溫、場所的通風日照程度、甚至於操作者的勤勉度,還有丟入肥堆的材料而進行調整。
用我自己的肥桶做例子:
剛開始我很認真的乾濕各半,小心混合,但不久後就發現,我們這邊天氣實在太乾燥,幾日不注意就整桶乾透,完全不腐爛 (忽然想到沙漠中的乾屍,呃……) 於是後來我乾脆全部使用廚餘,只偶爾 (廚餘水份特別多、或是雨季) 加入乾性原料調整,大概是9:1這樣,甚至有時因氣候的因素,完全用不到乾料。
至於肥堆是採用熱肥還是冷肥呢?
在我家最後定案的其實是”溫肥“。
這也是氣候使然:沙漠溫差太大,冬季非常冷,想要肥桶熱乎乎也難,只好放置不管。但待春夏季回溫,卻是想降溫也不可能,必須順應氣候勤攪拌,不然放任的結果只有發臭或是整桶乾掉這兩種命運。
我得到的結論就是,冷天堆肥,熱天拌肥,兩種方式互助,到目前為止,適用度還算不錯。
然而,如果你所在之處與我們這邊氣候迥異,氣溫低、濕度高,那就需要依照當地的情況調整配方比例、混入比例較高的乾料,也要依實際狀況決定堆肥方式。美國因為許多州的氣候都偏濕冷,肥堆保溫是個大課題,高手如雲各顯神通,網路上居然還有賣肥堆加熱器的,實在是很厲害。
原本我有一個轉動式的肥桶,但因為開口處小,每次取蓋、蓋回很不方便,雖然很厲害,但我卻不喜歡用它。後來家裡從園藝行買了幾棵大樹來種植,留下好幾個大黑桶 (底部有瀝水洞孔),懶惰的我便立刻興高采烈地換成用大黑桶堆肥。
廚餘堆了幾天後往裡面蓋一層庭院土、加一小把乾料,再繼續倒入廚餘。過一段時間整桶搬起、將內容物翻倒至另一個空桶,這樣就等於攪拌翻面了。有空時拿鏟子翻動一下,增加桶內氣體流通。因為我們這邊氣候乾燥,我還需要時不時往肥桶裡加水,保持桶內濕潤。
肥桶不可能完全無味,蔬果腐爛分解的過程難免會有“雜味”,但卻不該是臭水溝的味道。出現腐臭,多半是內部濕度太高,空氣不流通,含氧量不足所致,這時候需要翻肥,混入乾原料,並且填土掩蓋處理。待肥桶內環境恢復平衡,臭味自除。分解完全的成品應該帶著泥土的香氣,黝黑鬆軟。
至於肥桶招蟲與否,這跟附近環境有關。需謹記這些蟲子們也是自然界的分解者,它們也只是在完成這輩子的使命而已。如果離住家不遠處有較髒亂的點,蟑螂蠅子等聞香而來也是無可避免,但肥桶加蓋、以及用土壤掩蓋,都可以改善。如果堆肥所在空間局促,又很擔心遭蟲,不如考慮使用比較適合小空間的 “蚯蚓堆肥箱”,或是製作 “肥料液”…… 這些網路上都有許多資訊,之後有機會再來詳細介紹。
我的肥堆配置目前是3+1桶,僅供參考,各家的堆肥系統需依照自家便利適用來歸置設計。
1,濕桶:存收每日廚餘 (或是其它庭院產生的濕料)。
2,土桶:就院子裡隨處挖來的普通土壤備用,用來偶爾掩蓋廚餘,避免出現異味或招來太多小蟲。
3,乾桶:存放少量乾料,偶爾用於混入廚餘調整濕度。目前我最喜歡使用的是乾豆藤 (豆桿),因為豆類植物的氮含量高,另外就是檸檬草 (香茅) 外葉,相等於稻草,成品非常肥沃。
而+1的是指 空桶/成品桶:過程中用來翻拌替換肥原料,或是暫時儲存肥成品。
另外,我自己加上第三類看情形慎用的肥原料:如蛋殼,或是做豆漿剩下的豆渣。
像豆渣這類蛋白質高的肥原料,隨然非常營養,但卻容易腐敗出現異味,需酌量加入,而且加入後需要切實攪拌掩蓋。而蛋殼本身其實不太會分解,通常最後都要靠人工壓碎,但它能增加肥堆鈣質,而且我也不知道除了肥堆以外應該丟哪兒😂 所以還是出現在我家肥桶裡了。
切記,動物性原料千萬不要丟入一般肥桶,不然長蛆生蟲發臭都是必然的。
最後一項是添加物,顆粒肥料酵素。這就像即用乾酵母,裡面是肥桶分解所需之活菌。並非必要,但有時候因為氣候關係自然產生的微生物很少、分解速度很慢,添加顆粒酵素可以加快分解速度。
網路論壇裡有許多做肥老手推薦用人尿來養熱肥桶,因為當中的氮含量可以活化肥桶,加速分解產生熱量,不過這個做法也未免太粗曠了啊我從來沒試過😂😂😂 (有試過的同學也請不吝賜教哈)
檸檬種植日照 在 梁祖堯 Facebook 八卦
馬鞭草
第一次接觸馬鞭草,就是某香水品牌推出了馬鞭草系列的香水和皮膚護理用品,有一種淡淡的檸檬味,但有的並不像檸檬和香茅,清雅中很有個性的味道,從此就愛上了馬鞭草。直至有一次偶然買到一盆馬鞭草盆栽,才知道新鮮的馬鞭草味道更加令人着迷!
四月至五月中旬,是種植馬鞭草的好時機。馬鞭草用途極為廣泛,在許多香草或花茶店舖中經常看到其身影。除了諸如檸檬馬鞭草可用作沖泡花茶外,中醫藥上多會整株入藥,對感冒發熱、牙齦及喉嚨腫痛、水腫等都有療效,但孕婦忌服。
馬鞭草在栽種及打理方面也非常容易,喜排水性能佳的厚身土壤,只要日照充足,夏天每天澆水一次。
盡量把枯黃的葉子修剪掉,就能保持健康,最好避免使用人工肥料,只需以洗米水、雞蛋殼就能得到額外養份。
雖然馬鞭草盆栽在香港不算非常常見,但在花墟某些專賣香草的植物店都可買到。
馬鞭草一般很少由種子開始種起,因為馬鞭草繁殖通常以插枝方法即可。當買來細小的馬鞭草盆栽後,剪下最上的五吋,可以的話粘一點生根粉,插進乾淨的泥土中,保持濕潤,並且放在陰涼處,很快就會生根,原本的馬鞭草也會長出更多側芽,這樣便可維持穩定的供應了。
Haveagoodday! 🎃
檸檬種植日照 在 Topaau土炮 Youtube 的評價
農曆新年將至,講求大吉大利,不少人買年桔應節。除了少部分有機農夫栽種有機四季桔外,市面上大部份四季桔、朱砂桔、柑桔等,都早已移師在內地種植。「現在本地栽種年桔的,只有三四個農夫。我是其中最大型,也是種得最多的一位,在本地我只種龍膽桔。」強記花園老闆李永強自信地說。
強哥可說是本地農業的奇葩。八十年代初,當許多本地農夫陸續退休或北上耕作時,仍是中學生的他已決定投身農業。「明知自己不是讀書材料,倒不如看清自己的興趣。我小學已喜歡種花,加上八十年代鮮花很吃香;香港政府發展農地,本地年花年桔一定有市場。」目標明確,就勇往直前。租農地種年花,又着手研究年桔的品種和方法。
「年桔以四季桔產量最多和大眾化,但它需要人手去扎實,有些生意人不喜歡綁手綁腳。相對來說,龍膽桔比較珍貴,一盆10吋的四季桔三百多元有交易,同樣大小的龍膽桔就要八百多元。」強哥解釋,所以他寧可專注於龍膽桔,要栽種龍膽桔,有特定的方法,動輒用上三年。第一年需要栽種檸檬樹,一年後待它長大,就取龍膽桔的枝做嫁接,待它開花結果又一年,所以有收成是第三年的事。
強哥也不例外,1983年第一次栽種龍膽桔,1985年正待收成時,「豈料就遇上重大挫折。」強哥回憶道。「當年正好碰上厄爾尼諾年,農曆年12月連續下了兩星期雨,桔怕雨水,連續下三天雨就像笑口棗爆開。」當時他種了二三百盆十吋大的,「以當年的技術,每盆可種出五十顆。眼看它們一顆顆爛掉,我沒有灰心,不停去上海街找防水膠紙,但當時最闊的都只得兩咪(英里)。」買回來後,他就冒雨做出雨傘來為龍膽桔擋雨。結果,當其他人的龍膽桔被雨水催殘到每棵只剩三四顆時,他每盆仍有十來個倖存。「很幸運,全數都以正價給掃光。」
自此他在業界漸露頭角,奠定了事業的基礎。或許因此,強哥對龍膽桔投入百分之二百的心血。「第一年出品就給我遇上惡劣的天氣,反而啟發了我,如果要在這行業發展,就要想辦法防範雨水侵害。」經幾努力,他發現原來以色列廠商會製作大型的防水膠布,當中可加入拉力料。他聯想到強韌的米袋,就以此再三與廠商商討,度身訂造。發展至今,再利用水喉通、槽鐵來去固定膠紙。
除了防患未然,平日照料亦無微不至。「作為一個農夫,開工不見太陽,收工時見月亮。」強哥笑說。單是淋水,所用的水,淋水次數和方法亦有講究。「這兒用全天然的大帽山水,大帽山正正有花崗岩石,令水流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得天獨厚。」日常除了澆水灌溉泥土和根部外,在盛夏亦要在晚上為葉面保濕。「因為用了膠膜作雨水棚,晚上的霧氣下不來,日落後就要再向葉子和果實澆水。」原理就跟女士敷sleeping mask一樣。灌溉時,用感覺用眼睛控制水量,「適當時候就要立即收手,所以必須用人手灌溉,以這兒3,000盆桔計,大約花近一小時。」
至於所用的農藥和肥料,因應十多年前出現的紅火蟻事件而作出改變。「五分一的客人都問我,強哥,你這些年桔可以食用嗎?令我反思是否應該作出改變。」自此他用有機肥料,農藥方面盡量用植物農藥。「植物農藥即是可以用於人身上的藥物,我可以在你面前摘一個來吃。」他在家亦醃好龍膽桔,下麥芽糖沖泡來喝。「我以良心做事,不需要欺瞞。」
做好農夫,除了平日作出努力,面對颱風時,更要一夫當關守護龍膽桔。「以颱風山竹為例,在林村這兒形成像鑊形單車場般的旋風。」強哥難忘當年嚴陣以待,為防觸電或給雜物擊倒,半夜穿雨衣、水靴、頭盔不停去巡視。「要搬好年桔,倒地的要迅速扶起,因為一倒地15分鐘內那盆桔就會受細菌感染。」結果他足足走了12小時共四萬步,兩隻腳趾公都脫甲。「以前曾有同行給一些鋅鐵斬中額頭,縫了二十多針。這警惕了我,要對家庭負責任,不要令他們擔心,所以必須做足安全措施,才去拯救我的心血。」
環顧桔場,五萬多呎的地方內,是三千多盆茁壯成長的龍膽桔。這些都是強哥的心血,出身優秀。「要看一棵龍膽桔好不好,有數點要留意。」強哥教路:
1、 有新的枝葉長出,如果本身不強壯,就長不出來。
2、 最好帶青色,代表它年輕力壯,仍未達最成熟的時候,待買回去在室內才漸轉金黃。
3、 葉子呈輕微的弧度,少於10度;如果葉子向上捲起的幅度大,就代表缺水或不健康。
4、 輕力握一下,桔子宜硬實硬手;如果按下去腍巴巴而無回彈,即欠缺生命力。
回顧過去,強哥種桔種出自己一片天,秘訣只得一個,「做甚麼也好,最重要是專注。」強哥看着飽滿的龍膽桔堅定地說。
強記花園
地址:大埔林村麻布尾村村口
電話:9386 5946
營業時間:6am-12mn
採訪:關廣恩 攝影:陳木
#本地農夫 #賀年 #新年 #年桔 #有機
更多土炮好片:
柴灣40年古法叉燒 新桂香燒臘
https://youtu.be/zx_wqdZJEbQ
旺角中式老餅家 鎮店之寶雞仔餅
https://youtu.be/dIxQeKU_ROw
水滾茶靚 港式點心 歎一盅兩件
https://youtu.be/eK8bjW4RIvE
==============================
土炮好片,馬上訂閱YouTube: http://bit.ly/2H7BpYW
==============================
如有各區好人好事、小店情味故事、本地攝影作品、社區有趣大小事等等,歡迎Inbox土炮報料,有機會在專頁上刊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nxDen5Vz7o/hqdefault.jpg)
檸檬種植日照 在 種檸檬討論區請進 的八卦
目前30CM苗約100顆. ... 一般檸檬樹要栽種幾年才會開始結果呢? 有矮種的檸檬樹嗎? ... 請問樹苗在哪裡買?? ... 請問一下,沒有全日照會結果嗎? ... 我也想知道盆 ... ... <看更多>
檸檬種植日照 在 檸檬怎麼種?平常怎麼管理? | 阿星種植 - YouTube 的八卦
檸檬檸檬 喜歡高溫地區,要種在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比較適合。土壤酸鹼度大約ph6.0-6.5。 土壤裡的有機質含量要保持在2%以上最好。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