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量大的孩子
#不要急著教
#先讓孩子慢下來再說
#文章歡迎分享不要再問我了🙏
今天一位家長帶著即將滿四歲的小女生進來治療所進行諮詢評估,由於家長比預約的時間早了一些,治療師直接請家長先帶著孩子進入教室內熟悉環境,過了一會兒之後,治療師進入教室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地上怎麼都是球!
家長極力著想要制止孩子的行為,制止了第一顆球,孩子很快的就又拿第二顆球丟了出去,家長見到治療師一臉尷尬的說「不好意思,我已經要求她不要拿,她就是不聽!」
治療師看看孩子的行為,也看看家長跟孩子的互動後,微笑著說「沒關係!」
家長急著說明解釋「孩子很過動,目前不太會講話,很多認知的東西都教不會,在幼兒園裡老師很困擾,不知該怎麼教,就建議我們要上治療課。」
說完,孩子從高高的軟墊上跳了下來,家長看到這一幕直接大喊「危險!」
孩子完全不理會家長的聲音,跳完之後,持續在教室內跑來跑去,一下子丟玩具,一下子丟積木,家長也很忙的幫孩子收拾善後,撿起玩具,又撿起積木,同時嘴巴也不得閒的說「停!不要再丟了!也不要再跑了!給我回來!」
孩子似乎越說越故意,越丟越起勁,家長氣急敗壞的說「妳再給我亂丟,我要生氣了喔!不要以為在外面我不敢修理妳喔!」
孩子完全不理會家長的威脅,再次爬上高高的軟墊上,準備要跳了下來,家長急著衝過去抱住孩子,孩子在家長身上扭來扭去,鬆脫家長的束縛後,又跑了起來。
家長有點喘的說「她在家都是這樣,我都不太敢帶她出門,完全不知道危險!」
家長話才說完,孩子又爬上高高的軟墊作勢要跳下來,家長見狀,眼睛瞪著孩子充滿警告意味的說「妳給我跳跳看!」
孩子對著家長笑一笑後,再次從軟墊上跳下來,治療師看到這一幕後,笑著對著家長說「她真的跳下來給妳看耶!」
此時的家長已經氣到冒煙,更火的說「我叫妳別跳,妳還真的給我跳下來!」然後轉頭看著治療師說「我真的已經不知道該怎麼教她!用打的、用罵的都沒用!氣死我了!」
治療師趁著孩子跑到身旁的時候,一手抱起孩子,將孩子放在椅子上,示意孩子坐好,同時對著孩子說「要坐~好。」
孩子看看治療師後,想要起身離開,治療師用手掌貼著孩子的肚子,很有技巧的把孩子推回椅子上,同時跟孩子來個擊掌的動作。
孩子笑笑的看著治療師再起身一次,治療師一樣將孩子推回椅子上,就這樣來來回回數次,隨著每一次的動作,治療師施放在孩子身上的力量也越大,甚至是大到孩子無法起身的力量,故意讓孩子做出無效的身體反抗用力動作,過程中,治療師一樣用緩慢起堅定的語氣說著「坐~好,等等!」
慢慢,孩子坐在椅子上看著治療師,不起身了,不過從孩子的眼神透露出,孩子似乎在期待什麼。
果然,才一下下時間,孩子趁著治療師縮手的那瞬間,就急忙要起身離開,治療師也不是省油的燈,早就洞察孩子的行為,趁著孩子起身離開一兩步的距離後,再次把孩子推回椅子上,口中一樣說著「坐~好,等等!」
嘗試幾次後,孩子妥協了,不離開椅子,一直看著治療師。
這時,治療師拿出積木,孩子看到就急著要搶積木,治療師制止孩子的動作後問孩子「這是什麼顏色?」
孩子眼睛看一下積木後就轉頭看別處,口中回應著「嗯嗯。」
治療師再拿出不同顏色的積木,同時用手把孩子的頭轉了回來說「這是什麼顏色的?」
孩子看了一下後,一樣回應「嗯嗯。」
治療師微笑說「很好!」再拿出另外一塊積木,同時限制孩子的頭部只能注視前方,然後詢問孩子「這是什麼顏色?」
孩子一樣看了一下後回應「嗯嗯。」
治療師微笑說「很好!」準備再拿出積木問孩子時,媽媽帶點開心的問治療師「她都答對嗎?我在家都教不會!」
治療師不想破壞媽媽的期待說「我再試一次給您看。」治療師拿出積木問「這是什麼顏色?」
孩子這次沒有轉頭看別處,反而雙眼看著積木回應「嗯嗯。」
治療師用誇大的語調、表情與動作讚美孩子「很棒喔!」
家長失望的說「她都沒答對啊!她還是不會啊!」
治療師說「她卻實都不會,不過會不會不是重點,重點是孩子的眼睛要看來是重點!」
媽媽急著回應「她眼睛真的都沒在看,很容易就分心,注意力很差,我真的教得很挫折!」
治療師安慰媽媽說「至少孩子後來有在看啦!」說完之後,治療師將積木放在地上,讓孩子坐在椅子上,然後下腰將地上的積木插放到積木盤上,同時治療師的手臂放在孩子的背上,給予孩子一定力量的壓力,不讓孩子起身。
孩子坐在椅子上,身體下腰,雙手支撐地板,雙手交替的將地上的積木插放好,過程中有幾次想要起身,都被治療師很有技巧的推回到下腰的坐姿上,一次又一次後,孩子不再起身,治療師移開手臂,讓孩子獨自坐在椅子上完成地上所有的積木。
看到孩子的表現,家長一副不可思議的說「她從來沒有坐在位置上這麼久,也從來沒有好好把一件事做完!」
🤔孩子發生了什麼事⁉️
1️⃣孩子的活動量太大,以至於您教給她的訊息根本就無法接收,最後她根本就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2️⃣孩子具有衝動行為,以至於您教她的東西只看一半,只聽一半,就急著去做,結果只是多做多錯。
3️⃣孩子對於指令理解很弱,甚至是不理解,大人以為孩子懂,事實上孩子只是一知半解,多是用猜的回應您。
🤔家長發生什麼事⁉️
1️⃣急著要讓孩子學會,卻忽略了孩子跟您的交集點完全不在同一個點上,導致您做您的,她做她的。
2️⃣只是被動的處理孩子製造出來的問題,卻忽略了洞察孩子可能出現的行為,事先做出因應的策略,以至於管秩序的時間遠遠超過教導的時間。
3️⃣與孩子對話的內容以為孩子懂,卻忽略了用詞方式是否會有行為暗示,也許您不說還沒事,說了,反而越故意!
4️⃣大人往往關注的是學習成果,卻忽略了學習所需要的準備技巧,例如眼睛看、耳朵聽、懂得做…都需要技巧,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孩子若沒有技巧,怎麼創造學習的成果呢?
‼️治療師會怎麼做‼️
✅直接中斷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四處亂跑,越跑越high的時候,用說的已經沒用,孩子不聽也不服從指令,就直接把孩子帶回來,中斷孩子興奮的情緒,這樣才有利於您後續要傳遞給她的訊息有效輸入。
✅直接明確的告知孩子要做什麼
具有衝動的孩子表現出不被允許的舉動時,不是用威脅的直述句跟孩子說「妳給我跳下來試試看!」孩子聽到的訊息可能是「妳給我跳!」這時您應該是直接告訴孩子怎麼做「用走的!」
✅滿足活動量的同時,建立秩序感
喜歡追逐刺激活動的孩子,不是一直限制孩子的活動,而是要滿足活動量的同時,建立我們要的秩序感,例如活動中用手臂、手掌限制孩子動作來引發孩子出現對抗的力量,目的就是要滿足孩子的本體感官需求、穩定躁動的情緒,同時讓孩子知道我們要做什麼。
✅建立有效的視覺感官通道
視覺訊息的輸入佔了所有學習的80%以上,當孩子眼睛都沒習慣在看,您可以運用不同的策略吸引孩子把目光注視到您,但是當孩子持續分心,遲遲不注視您的時候,這時就可以採取必要手段,限制孩子的頭部動作,讓孩子的眼睛能直視有效的接受視覺訊息。
✅善用姿勢活動的策略
遇到難以控制的孩子,可以運用姿勢限制的策略,例如文中所提的坐椅子下腰操作方式,這不是處罰,而是透過身體姿勢動作的運用,滿足感官需求,同時在空間限制下,製造孩子視覺注視與專注力的表現。
✅製造對的行為連結
因活動量大而產生學習困擾的孩子,每一次孩子表現對的行為,就算品質不好,也要適時給予鼓勵與讚美,讓孩子知道我們要的是什麼,持續點燃孩子的學習動機。
✅不急著教,想辦法讓孩子慢下來再說
與過動又衝動的孩子互動,不是以快打快,而是要想辦法拖慢孩子的速度,讓孩子有機會可以慢下來看一看、聽一聽、想一想。
#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
#童心職能治療所
#童心語言治療所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760的網紅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孩子開始學跳繩了嗎? 學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重重難關呢? 相信跳繩是每個孩子童年不可或缺的活動, 不過每個人學跳繩的過程不太一樣, 🙅有些人害怕會被繩子絆倒, 🙅♂️有些人天生跟跳繩處不來, 🙅♀️有些只會甩繩子,身體很難配合跳過去, 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沒有關係, 接下來只要跟著我們的影片🎥(影...
本體覺職能治療 在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 Facebook 八卦
#活動量大的孩子
#不要急著教
#先讓孩子慢下來再說
#文章歡迎分享不要再問我了🙏
今天一位家長帶著即將滿四歲的小女生進來治療所進行諮詢評估,由於家長比預約的時間早了一些,治療師直接請家長先帶著孩子進入教室內熟悉環境,過了一會兒之後,治療師進入教室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地上怎麼都是球!
家長極力著想要制止孩子的行為,制止了第一顆球,孩子很快的就又拿第二顆球丟了出去,家長見到治療師一臉尷尬的說「不好意思,我已經要求她不要拿,她就是不聽!」
治療師看看孩子的行為,也看看家長跟孩子的互動後,微笑著說「沒關係!」
家長急著說明解釋「孩子很過動,目前不太會講話,很多認知的東西都教不會,在幼兒園裡老師很困擾,不知該怎麼教,就建議我們要上治療課。」
說完,孩子從高高的軟墊上跳了下來,家長看到這一幕直接大喊「危險!」
孩子完全不理會家長的聲音,跳完之後,持續在教室內跑來跑去,一下子丟玩具,一下子丟積木,家長也很忙的幫孩子收拾善後,撿起玩具,又撿起積木,同時嘴巴也不得閒的說「停!不要再丟了!也不要再跑了!給我回來!」
孩子似乎越說越故意,越丟越起勁,家長氣急敗壞的說「妳再給我亂丟,我要生氣了喔!不要以為在外面我不敢修理妳喔!」
孩子完全不理會家長的威脅,再次爬上高高的軟墊上,準備要跳了下來,家長急著衝過去抱住孩子,孩子在家長身上扭來扭去,鬆脫家長的束縛後,又跑了起來。
家長有點喘的說「她在家都是這樣,我都不太敢帶她出門,完全不知道危險!」
家長話才說完,孩子又爬上高高的軟墊作勢要跳下來,家長見狀,眼睛瞪著孩子充滿警告意味的說「妳給我跳跳看!」
孩子對著家長笑一笑後,再次從軟墊上跳下來,治療師看到這一幕後,笑著對著家長說「她真的跳下來給妳看耶!」
此時的家長已經氣到冒煙,更火的說「我叫妳別跳,妳還真的給我跳下來!」然後轉頭看著治療師說「我真的已經不知道該怎麼教她!用打的、用罵的都沒用!氣死我了!」
治療師趁著孩子跑到身旁的時候,一手抱起孩子,將孩子放在椅子上,示意孩子坐好,同時對著孩子說「要坐~好。」
孩子看看治療師後,想要起身離開,治療師用手掌貼著孩子的肚子,很有技巧的把孩子推回椅子上,同時跟孩子來個擊掌的動作。
孩子笑笑的看著治療師再起身一次,治療師一樣將孩子推回椅子上,就這樣來來回回數次,隨著每一次的動作,治療師施放在孩子身上的力量也越大,甚至是大到孩子無法起身的力量,故意讓孩子做出無效的身體反抗用力動作,過程中,治療師一樣用緩慢起堅定的語氣說著「坐~好,等等!」
慢慢,孩子坐在椅子上看著治療師,不起身了,不過從孩子的眼神透露出,孩子似乎在期待什麼。
果然,才一下下時間,孩子趁著治療師縮手的那瞬間,就急忙要起身離開,治療師也不是省油的燈,早就洞察孩子的行為,趁著孩子起身離開一兩步的距離後,再次把孩子推回椅子上,口中一樣說著「坐~好,等等!」
嘗試幾次後,孩子妥協了,不離開椅子,一直看著治療師。
這時,治療師拿出積木,孩子看到就急著要搶積木,治療師制止孩子的動作後問孩子「這是什麼顏色?」
孩子眼睛看一下積木後就轉頭看別處,口中回應著「嗯嗯。」
治療師再拿出不同顏色的積木,同時用手把孩子的頭轉了回來說「這是什麼顏色的?」
孩子看了一下後,一樣回應「嗯嗯。」
治療師微笑說「很好!」再拿出另外一塊積木,同時限制孩子的頭部只能注視前方,然後詢問孩子「這是什麼顏色?」
孩子一樣看了一下後回應「嗯嗯。」
治療師微笑說「很好!」準備再拿出積木問孩子時,媽媽帶點開心的問治療師「她都答對嗎?我在家都教不會!」
治療師不想破壞媽媽的期待說「我再試一次給您看。」治療師拿出積木問「這是什麼顏色?」
孩子這次沒有轉頭看別處,反而雙眼看著積木回應「嗯嗯。」
治療師用誇大的語調、表情與動作讚美孩子「很棒喔!」
家長失望的說「她都沒答對啊!她還是不會啊!」
治療師說「她卻實都不會,不過會不會不是重點,重點是孩子的眼睛要看來是重點!」
媽媽急著回應「她眼睛真的都沒在看,很容易就分心,注意力很差,我真的教得很挫折!」
治療師安慰媽媽說「至少孩子後來有在看啦!」說完之後,治療師將積木放在地上,讓孩子坐在椅子上,然後下腰將地上的積木插放到積木盤上,同時治療師的手臂放在孩子的背上,給予孩子一定力量的壓力,不讓孩子起身。
孩子坐在椅子上,身體下腰,雙手支撐地板,雙手交替的將地上的積木插放好,過程中有幾次想要起身,都被治療師很有技巧的推回到下腰的坐姿上,一次又一次後,孩子不再起身,治療師移開手臂,讓孩子獨自坐在椅子上完成地上所有的積木。
看到孩子的表現,家長一副不可思議的說「她從來沒有坐在位置上這麼久,也從來沒有好好把一件事做完!」
🤔孩子發生了什麼事⁉️
1️⃣孩子的活動量太大,以至於您教給她的訊息根本就無法接收,最後她根本就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2️⃣孩子具有衝動行為,以至於您教她的東西只看一半,只聽一半,就急著去做,結果只是多做多錯。
3️⃣孩子對於指令理解很弱,甚至是不理解,大人以為孩子懂,事實上孩子只是一知半解,多是用猜的回應您。
🤔家長發生什麼事⁉️
1️⃣急著要讓孩子學會,卻忽略了孩子跟您的交集點完全不在同一個點上,導致您做您的,她做她的。
2️⃣只是被動的處理孩子製造出來的問題,卻忽略了洞察孩子可能出現的行為,事先做出因應的策略,以至於管秩序的時間遠遠超過教導的時間。
3️⃣與孩子對話的內容以為孩子懂,卻忽略了用詞方式是否會有行為暗示,也許您不說還沒事,說了,反而越故意!
4️⃣大人往往關注的是學習成果,卻忽略了學習所需要的準備技巧,例如眼睛看、耳朵聽、懂得做…都需要技巧,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孩子若沒有技巧,怎麼創造學習的成果呢?
‼️治療師會怎麼做‼️
✅直接中斷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四處亂跑,越跑越high的時候,用說的已經沒用,孩子不聽也不服從指令,就直接把孩子帶回來,中斷孩子興奮的情緒,這樣才有利於您後續要傳遞給她的訊息有效輸入。
✅直接明確的告知孩子要做什麼
具有衝動的孩子表現出不被允許的舉動時,不是用威脅的直述句跟孩子說「妳給我跳下來試試看!」孩子聽到的訊息可能是「妳給我跳!」這時您應該是直接告訴孩子怎麼做「用走的!」
✅滿足活動量的同時,建立秩序感
喜歡追逐刺激活動的孩子,不是一直限制孩子的活動,而是要滿足活動量的同時,建立我們要的秩序感,例如活動中用手臂、手掌限制孩子動作來引發孩子出現對抗的力量,目的就是要滿足孩子的本體感官需求、穩定躁動的情緒,同時讓孩子知道我們要做什麼。
✅建立有效的視覺感官通道
視覺訊息的輸入佔了所有學習的80%以上,當孩子眼睛都沒習慣在看,您可以運用不同的策略吸引孩子把目光注視到您,但是當孩子持續分心,遲遲不注視您的時候,這時就可以採取必要手段,限制孩子的頭部動作,讓孩子的眼睛能直視有效的接受視覺訊息。
✅善用姿勢活動的策略
遇到難以控制的孩子,可以運用姿勢限制的策略,例如文中所提的坐椅子下腰操作方式,這不是處罰,而是透過身體姿勢動作的運用,滿足感官需求,同時在空間限制下,製造孩子視覺注視與專注力的表現。
✅製造對的行為連結
因活動量大而產生學習困擾的孩子,每一次孩子表現對的行為,就算品質不好,也要適時給予鼓勵與讚美,讓孩子知道我們要的是什麼,持續點燃孩子的學習動機。
✅不急著教,想辦法讓孩子慢下來再說
與過動又衝動的孩子互動,不是以快打快,而是要想辦法拖慢孩子的速度,讓孩子有機會可以慢下來看一看、聽一聽、想一想。
#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
#童心職能治療所
#童心語言治療所
本體覺職能治療 在 謝欣芷x愛唱歌 Happy Singing Facebook 八卦
「欣芷碎碎唸」
一開始,是在小花生四歲快五歲的時候,每晚睡前看書時總會聽到他規律的清喉嚨的聲音。
那時我想著,感冒好了那麼久,怎麼還會清喉嚨?接著漸漸發現,在車上安靜下來時也會有這個聲音,緊張焦慮的時候也會有,於是我知道,小花生應該是有輕微的托瑞症狀(tics)。
我觀察了一年,詳細的紀錄症狀發生的次數與時間,並錄下影片,然後帶去給醫生看。
也如預料中的,醫生說通常這類抽動症狀,不管是聲語或是肢體,如果不會影響到正常生活,那麼我們就持續觀察,希望青春期大腦發育更成熟時,就能停止,但是有時候,也可能有別的症狀跑出來。
所以當時花生不能吃巧克力不能盯著螢幕看太久,因為他只要過度興奮或疲倦他眼睛就會眨或是喉嚨聲音就會跑出來,也不能讓他太焦慮,相反的如果我給他充足的睡眠讓他運動,讓他保持心情和緩,症狀發生的次數則會大幅的減少。
而其實知道他有Tics的時候同時也觀察到花生坐不住的這件事,寫字總喜歡站著寫,吃飯總沒辦法好好坐著一定要上上下下起來好幾次,彈鋼琴時身體總是扭來扭去,當時小兒科醫生是這樣說的,孩子還小所以先別著急,等到影響到學習我們再來想辦法。
去年,由於英文落後的問題,學校也跟我提了花生坐不住也不喜歡上體育課的這件事,學校的老師是這樣說的:「我們覺得很納悶,有時候覺得他是過動但有時候又覺得不是,有時候覺得他是不是有學習障礙但有時候又覺得不是?所以我們不知道要從哪裡幫忙他學習。」聽到這樣的話,我的心情沈重了好幾天,然後告訴自己,看醫生,找原因,解決,面對。
於是我們看了心理醫生做了心理評估,結果出來,花生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只是中文和英文的兩個世界轉換不太來,或許是因為我很刻意的在營造中文學習環境,反而比較忽略了也需要增進他的英文詞彙,知道了這點後,我們開始大量的英文閱讀,同時也請了一對一的家教做更有系統的語言提升,就這樣,半年內花生的閱讀能力就追趕上他的同學們了,現在我們在為了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而努力。
至於坐不住這件事,心理醫生建議帶去給職能治療師看看,由於疫情的關係,我們一直到最近才跟職能治療師做了諮商,花生天生肌肉張力不足,肌關節不穩定所以導致他沒辦法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所以坐不住,也因為如此他本體感不良,間接的影響到他的學習、自信、和情緒,所以,得開始職能治療。
又,花生從小就氣喘加過敏,塵蟎過敏嚴重到夜夜不能眠,最近開始了每週打一針半年,之後一個月打一針三年的脫敏治療。
這些事情,在一開始發生的當下總是有負面情緒的,尤其是很多狀況一起來你覺得好無力,總覺得為什麼當人父母那麼難,也會責怪自己怎麼沒能給他一個無過敏的體質?但看完不同的醫生後,感覺謎題慢慢解開了,原來這樣是因為這樣,原來這樣可以這樣幫助他,原來他是一個這麼獨特的孩子所以我要一直陪著他。
是的,我能做的就是陪著他一起走,給他很多擁抱,多給他笑容,給他時間,慢慢的,陪著他長大,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我對自己說。
本體覺職能治療 在 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 Youtube 的評價
孩子開始學跳繩了嗎?
學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重重難關呢?
相信跳繩是每個孩子童年不可或缺的活動,
不過每個人學跳繩的過程不太一樣,
🙅有些人害怕會被繩子絆倒,
🙅♂️有些人天生跟跳繩處不來,
🙅♀️有些只會甩繩子,身體很難配合跳過去,
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沒有關係,
接下來只要跟著我們的影片🎥(影片連結)
就能一步一步帶著孩子學會跳繩喔!
在影片中可以知道如何..
👉找到孩子適合的練習方式
👉漸進式建立孩子的成就感
如果大家練習的時候有遇到什麼問題,
或是有發現新的工具、新玩法,也可以跟我們分享喔!

本體覺職能治療 在 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 Youtube 的評價
#Ally治療師 和 #恬兒治療師 要來介紹的是-
是育兒好物~~~氣球🎈🎈🎈!!! aka放電神器
氣球除了便宜、易取得外,
因為體積大、移動速度慢,
對孩子來說比較好掌控,
是孩子在玩真正球類遊戲前,
很棒的預習媒介呦~👍👍
影片中介紹的6個遊戲,
會依照孩子『年齡』和『發展重點』來增加挑戰,
讓我們可以一邊玩、一邊幫助發展!
0-1歲👉氣球氣球你去哪❓
1歲以上👉看我抓住你❗
2歲以上👉黃金足球員🦿
3歲以上👉兔子運送員🐰
4歲以上👉我是小太陽🌞
4.5歲以上👉搶救炸彈💣
邊玩,邊訓練到~
#追視能力
#手/腳眼協調
#雙側協調
#反應力
#動作計劃能力
#挫折忍受度
趕快來看看影片要怎麼玩吧!!!👓
📢 按讚我們的FB,發展教養資訊不漏接!
https://www.facebook.com/twkidpro/
#遊戲力 就是 #學習力
#圓點貼紙 #遊戲好物 #學習好幫手
#恬兒 #職能治療師 #醫學領域 的 #兒童發展專家

本體覺職能治療 在 兒童職能治療師 吳宜燁 All for Kids Youtube 的評價
提供孩子前庭覺/本體覺的刺激,讓孩子表現平衡/兩側協調及動作計畫的能力(本活動示範個案為8歲)。但感覺統合的活動對孩子的意義因人而異,請洽詢您的職能治療師規劃最適合孩子的感覺活動。

本體覺職能治療 在 感覺統合與職能治療 - 亞東紀念醫院|社會工作室 的相關結果
特定運動技巧的練習,或體力耐力的訓練。 感覺統合治療乃利用懸吊性器材及特殊設計器. 材,讓小朋友在多變化的活動中得到豐富的觸. 覺、本體覺以及內耳前庭覺刺激,並 ... ... <看更多>
本體覺職能治療 在 談感覺統合居家遊戲建議作者:臺大醫院復健部黃暐恬職能治療 ... 的相關結果
所謂的感覺刺激,除了我們熟悉的聽、視、嗅、味覺以外,還有三大感覺系統:觸覺、前庭覺、本體覺,是感覺統合治療的關鍵,對於有這些感覺統合障礙的孩子,家長們可以運用 ... ... <看更多>
本體覺職能治療 在 職能治療師黃彥鈞:其實感統很簡單 - 親子天下 的相關結果
但現在的孩子多半活動量、運動量都不夠,所以刺激量才會不足,因此,球類運動、會使用大肌肉的攀爬、體操、武術都是很好的本體覺刺激。 一般來說,孩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