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越生氣,我單獨來回一篇:(可隨意分享)
台灣曼波魚的故事
Mola Mola ,平均體重近一噸(12/04補充:漁民表示在台灣出現的一般200-300公斤),海中非常溫馴的龐然大物,原本在台灣是被稱作翻車魚,根本也沒有人愛吃,這個特殊的魚因為在演化上有特殊性(他演化過程似乎忘記長尾巴,但是鰭超大) 因此造成特別可愛的形狀,他們因為喜歡曬太陽,因此常常跑到水很淺的地方曬太陽,看起來好像掛掉一樣,所以被台灣人稱作翻車魚,外國人則有些稱他們為太陽魚(sunfish)。
這個魚原本在台灣東部生活得很快樂,因為難吃,所以沒有人要特地抓他們,常常很開心地在離岸邊很近的地方曬太陽,但是所有美麗的生物在台灣好日子都是不長久的
--
有一天,花蓮政府官員在想:別人都有黑鮪魚祭,撈超多,那我們有什麼? 很快的官員想到翻車魚,於是就想弄個類似的東西來撈錢。 有人說:翻車魚很難吃,官員就找了很多名廚來研究怎麼讓他變好吃。有人說:翻車魚這名字很不吉利,官員說﹕名字這東西簡單,是不會換一個嗎。於是官員就把翻車魚的名稱硬改成曼波魚。這一切都是為了把這倒楣的翻車魚順利端上台灣人的餐桌。
(大家看過甄嬛傳,裡面皇帝為了要讓甄嬛回宮,不但改了年紀,連姓都改掉,就是那樣的任性,你懂的)
---
在2003年,花蓮曼波魚祭首次登場,政府不但不斷洗腦人民"曼波魚肉質含有著豐富的膠原蛋白和鈣質"(但不告訴你他身上有50種以上的寄生蟲),而且還針對曼波魚和台灣人的特殊習性做了一連串的行銷活動。這個活動大家想像一下:
先帶你去一個圍起來的曼波魚場,帶著你浮潛體驗一下曼波魚多可愛,我貼一下當年文宣是這樣說的:
"首度推出「與曼波魚共游」等多項體驗活動。
體態特殊的曼波魚,有著圓圓扁扁的碩大身軀,及大大的眼睛、像是嘟嘴般的小嘴巴,在水中緩慢游泳的模樣甚為可愛,就像是水中芭蕾舞者般,搖曳著身軀輕盈舞曼波;而不怕人的柔順個性,加上喜歡側身躺在海面上,懶洋洋地做日光浴,讓人可浮潛近距離觀察牠、觸摸牠。"
"近距離與曼波魚一同起舞,並拍照製成證書留念" (2005年新聞文宣)。
接著帶你去旁邊的曼波魚屠宰場,現殺曼波魚煮來吃。一人兩千元,要前一天預訂。
三小?你可以告訴我這是三小????怎麼會有這麼讓人人格分裂的行銷活動設計??今天如果我把主題換成貓,大家來想像一下:
先帶你去貓咪公園和可愛親人的貓咪玩耍一下午,接著帶你去隔壁的貓咪屠宰場,讓你親自選擇想吃的貓咪以及選擇希望做成的風味,需要前一天預訂,一人兩千元。
幹!能接受的人,請你現在解除和我的朋友關係好嗎?我覺得你的人格有很嚴重的問題。
無論如何,曼波魚的可愛並沒有深植人心,但是台灣人從此發現新的可以吃的魚,還富含膠原蛋白以及鈣。(補充2006年曼波魚祭已經停辦)
你們可能不知道台灣人吃海鮮是世界聞名,"台灣人愛吃海鮮世界排名第4!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國人愛吃海鮮超越全球平均值的1倍,每人每年平均食用34公斤" (2016年09月13日中國時報),被台灣人愛上的海洋生物幾乎都只能走向滅亡。因為濫捕,IUCN將此種魚類放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而且還是最危險等級,包含教授在內的愛魚人士出面呼籲,你知道政府怎麼說的嗎?
農委會漁業署長蔡日耀表示,IUCN並非政府組織,相關報告可能欠缺全球性評估或科學證據支持,雖然我國宜花東漁民會捕撈曼波魚提供民眾食用,據目前漁民捕撈的漁獲與往年相比,並未出現數量減少的情況,推測沒有瀕臨絕種的立即性危機,」(2015-11-30 自由時報)
你知道漁會怎麼說的嗎?
"漁會痛斥根本是危言聳聽,由於不是華盛頓公約,IUCN對國家沒有約束力" (2015年11月28日民視新聞)
那你知道漁民怎麼說的嗎?
"市場的魚販,直呼不可能,花蓮曼波魚不只銷量好,產量也大,每年3、4月盛產期,一天可以抓到100、200尾,而且花蓮曼波魚遠近馳名,要是因此停止捕撈,對花蓮漁業影響可不小。" "花蓮漁民反彈,表示說曼波魚快要滅絕的消息,從10年前就聽過了,漁會也說數量並沒有減少。" (2015年11月28日民視新聞)
好,我們來看2015年發生什麼事情
"往年一天捕獲的數量,平均只有10尾左右,今年一天就能捕獲一、兩百尾是往年的十多倍,運回台東新港漁市也讓魚販驚呼不已,也因為數量真的太多,價格跟著下跌,原本每公斤可以賣到130元左右,一條曼波魚平均50公斤,等於賣出一條就能賺將近7000元,但今年每公斤只剩下70元,跌了將近一半,1位漁民表示,一、兩百尾量多,量多市場容納不下,都要冷凍起來。"
有發現在台灣的翻車魚從200-300公斤的體型掉到平均50公斤嗎?這就是濫捕造成的結果,大魚來不及長大就被撈走,越撈越小。價格還越來越賤,學者也不斷呼籲正視此問題,但是誰鳥他?政府帶頭說你們這些臭學者懂個屁,世界三小組織又沒有法律強制性叫個屁。
2015年還發生什麼事情? 沒什麼,台灣之光正常發揮:
"2015年10月,全球最大水產市場歐盟向台灣發出一張「黃牌」警告,言明若不限期改善各種「非法」、「未報告」或者「不規範」 (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 , IUU) 的漁業行為,將改發「紅牌」,把台灣水產品「判決出場」,禁止銷入歐盟。"(2016-08-25端傳媒)
你知道在台灣人,對不起是中國台北人瞧不起的印尼怎麼對待翻車魚嗎?印尼峇里島的水晶灣,也有大量的曼波魚,但當地人卻不捕撈、不吃曼波魚,而是發展曼波魚觀光文化,把曼波魚當作「海洋金雞母」,每天吸引3000人租船,讓潛水客與曼波魚拍照,賺取大量的觀光財。(2015-12-14 工商時報) 我親自跑去水晶灣過,就是希望能看一眼曼波魚,花了一大堆錢,搭船吐了一小時一隻都沒看到但我還想著再去。
反觀台灣(對不起阿猴 我一定反觀一下) 這種觀光財和通通撈起來吃掉,我們永遠選擇後者。
那我們來看之後發生什麼事情。2016的曼波魚新聞
"花蓮漁獲枯竭 今春僅剩54% 特產曼波魚 捕獲量1成 "(2016年05月10日中國時報)
不是還講很大聲說不可能抓光光嗎?我們再來看一則研究: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與研究團隊發現,30年來北海岸魚種從120種銳減至30種,只剩1/4,漁源枯竭速度超乎預期。專家預言,科學家預估海洋沒有野生魚類可吃的日子恐將提前到來。研究結果刊登在去年12月國際科學期刊Scientific Data中(2016/01/03聯合報)
----
我會在留言貼很多相關新聞,有興趣的可以慢慢看。
我生氣的是什麼?我覺得今天如果是不會用google 的長輩也就算了,今天一個知識分子,看到一個議題和他想的不一樣,在未經查證也沒有仔細思考別人在講什麼的時候,隨便丟了幾句很像謠言的評論:台灣漁獲量都是因為日本擅自劃了海域,害台灣漁民漁獲量大減。這中間如果你提出數據或是文章引用,我還不會那麼生氣,但什麼都沒有,這就是造謠。知識份子也在跟人家傳遞謠言,這就是國將滅亡的徵兆。 台灣漁獲量下降,是事實,但台灣漁獲量分布是這樣(2016) 遠洋漁獲量226379公噸,近海漁業158702公噸,自己看看比例是怎麼分配的,"近海係指在我國經濟海域12浬-200浬內",跟日本高度重疊的區域是"近海",台日早在2013年就已經簽訂協議,除了很小的區域還是有爭議,但是要把台灣漁獲量降低通通推給日本,不去檢討濫漁、濫捕、沒有生態保育觀念,不討論產業轉型的可能,漁獲量下降通通推給別國根本是笑話。我不tag你,我希望你自己好好檢討一下
更新:
經過兩天的發酵,有在第一線的朋友回應我補充如下
台灣常出現且會捕撈的有Mola mola (圓尾mola)以及Sharptail Mola(Masturus lanceolatus) (矛尾mola) ,Mola mola列為 vulnerable, Sharptail Mola列為 least concern,定置漁場多數捕捉到的是矛尾mola,圓尾也會有,但數量極少,而鏢漁船在鏢的是圓尾mola,兩者在台灣都是合法的。
希望大家有時間也把下面連結看一看囉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048399285199895/permalink/2171086896264456/?hc_location=ufi
https://www.facebook.com/…/a.12060809294…/1259565394108624/…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463479187012755&set=a.205046492856047&type=3&theater
照片來源: www.flickr.com/photos/nmfs_northwest/42290165994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我都ok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要分享一些花蓮在地朋友推薦的景點給你們,如果剛好連假或之後安排要去花蓮,可以參考看看 1. 新城佳興冰果室 2. 新城天主教堂 3. 佳林村稻田(收割中) 4. 七星潭/曼波海灘 5. 翡翠谷(沒申請到慕古慕魚可以參考) 6. 貨櫃星巴克 附近的臭豆腐大家超推 7. 台開心農場 (如果要野餐或...
「曼波魚價格」的推薦目錄:
曼波魚價格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八卦
沒有海洋文化
只有海鮮文化
請分享
以前沒有撈捕翻車魚
直到被製造了需求...
曾聽身為風帆選手的朋友講過
在海面上等風起揚帆
就跟整隻平攤在海上漂著的翻車魚一起曬太陽
那樣的場景已經一去不復返QQ
#曼波魚身上五十幾種寄生蟲!
越想越生氣,我單獨來回一篇:(可隨意分享)
台灣曼波魚的故事
Mola Mola ,平均體重近一噸(12/04補充:漁民表示在台灣出現的一般200-300公斤),海中非常溫馴的龐然大物,原本在台灣是被稱作翻車魚,根本也沒有人愛吃,這個特殊的魚因為在演化上有特殊性(他演化過程似乎忘記長尾巴,但是鰭超大) 因此造成特別可愛的形狀,他們因為喜歡曬太陽,因此常常跑到水很淺的地方曬太陽,看起來好像掛掉一樣,所以被台灣人稱作翻車魚,外國人則有些稱他們為太陽魚(sunfish)。
這個魚原本在台灣東部生活得很快樂,因為難吃,所以沒有人要特地抓他們,常常很開心地在離岸邊很近的地方曬太陽,但是所有美麗的生物在台灣好日子都是不長久的
-\-\
有一天,花蓮政府官員在想:別人都有黑鮪魚祭,撈超多,那我們有什麼? 很快的官員想到翻車魚,於是就想弄個類似的東西來撈錢。 有人說:翻車魚很難吃,官員就找了很多名廚來研究怎麼讓他變好吃。有人說:翻車魚這名字很不吉利,官員說﹕名字這東西簡單,是不會換一個嗎。於是官員就把翻車魚的名稱硬改成曼波魚。這一切都是為了把這倒楣的翻車魚順利端上台灣人的餐桌。
(大家看過甄嬛傳,裡面皇帝為了要讓甄嬛回宮,不但改了年紀,連姓都改掉,就是那樣的任性,你懂的)
-\-\-
在2003年,花蓮曼波魚祭首次登場,政府不但不斷洗腦人民"曼波魚肉質含有著豐富的膠原蛋白和鈣質"(但不告訴你他身上有50種以上的寄生蟲),而且還針對曼波魚和台灣人的特殊習性做了一連串的行銷活動。這個活動大家想像一下:
先帶你去一個圍起來的曼波魚場,帶著你浮潛體驗一下曼波魚多可愛,我貼一下當年文宣是這樣說的:
"首度推出「與曼波魚共游」等多項體驗活動。
體態特殊的曼波魚,有著圓圓扁扁的碩大身軀,及大大的眼睛、像是嘟嘴般的小嘴巴,在水中緩慢游泳的模樣甚為可愛,就像是水中芭蕾舞者般,搖曳著身軀輕盈舞曼波;而不怕人的柔順個性,加上喜歡側身躺在海面上,懶洋洋地做日光浴,讓人可浮潛近距離觀察牠、觸摸牠。"
"近距離與曼波魚一同起舞,並拍照製成證書留念" (2005年新聞文宣)。
接著帶你去旁邊的曼波魚屠宰場,現殺曼波魚煮來吃。一人兩千元,要前一天預訂。
三小?你可以告訴我這是三小????怎麼會有這麼讓人人格分裂的行銷活動設計??今天如果我把主題換成貓,大家來想像一下:
先帶你去貓咪公園和可愛親人的貓咪玩耍一下午,接著帶你去隔壁的貓咪屠宰場,讓你親自選擇想吃的貓咪以及選擇希望做成的風味,需要前一天預訂,一人兩千元。
幹!能接受的人,請你現在解除和我的朋友關係好嗎?我覺得你的人格有很嚴重的問題。
無論如何,曼波魚的可愛並沒有深植人心,但是台灣人從此發現新的可以吃的魚,還富含膠原蛋白以及鈣。(補充2006年曼波魚祭已經停辦)
你們可能不知道台灣人吃海鮮是世界聞名,"台灣人愛吃海鮮世界排名第4!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國人愛吃海鮮超越全球平均值的1倍,每人每年平均食用34公斤" (2016年09月13日中國時報),被台灣人愛上的海洋生物幾乎都只能走向滅亡。因為濫捕,IUCN將此種魚類放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而且還是最危險等級,包含教授在內的愛魚人士出面呼籲,你知道政府怎麼說的嗎?
農委會漁業署長蔡日耀表示,IUCN並非政府組織,相關報告可能欠缺全球性評估或科學證據支持,雖然我國宜花東漁民會捕撈曼波魚提供民眾食用,據目前漁民捕撈的漁獲與往年相比,並未出現數量減少的情況,推測沒有瀕臨絕種的立即性危機,」(2015-11-30 自由時報)
你知道漁會怎麼說的嗎?
"漁會痛斥根本是危言聳聽,由於不是華盛頓公約,IUCN對國家沒有約束力" (2015年11月28日民視新聞)
那你知道漁民怎麼說的嗎?
"市場的魚販,直呼不可能,花蓮曼波魚不只銷量好,產量也大,每年3、4月盛產期,一天可以抓到100、200尾,而且花蓮曼波魚遠近馳名,要是因此停止捕撈,對花蓮漁業影響可不小。" "花蓮漁民反彈,表示說曼波魚快要滅絕的消息,從10年前就聽過了,漁會也說數量並沒有減少。" (2015年11月28日民視新聞)
好,我們來看2015年發生什麼事情
"往年一天捕獲的數量,平均只有10尾左右,今年一天就能捕獲一、兩百尾是往年的十多倍,運回台東新港漁市也讓魚販驚呼不已,也因為數量真的太多,價格跟著下跌,原本每公斤可以賣到130元左右,一條曼波魚平均50公斤,等於賣出一條就能賺將近7000元,但今年每公斤只剩下70元,跌了將近一半,1位漁民表示,一、兩百尾量多,量多市場容納不下,都要冷凍起來。"
有發現在台灣的翻車魚從200-300公斤的體型掉到平均50公斤嗎?這就是濫捕造成的結果,大魚來不及長大就被撈走,越撈越小。價格還越來越賤,學者也不斷呼籲正視此問題,但是誰鳥他?政府帶頭說你們這些臭學者懂個屁,世界三小組織又沒有法律強制性叫個屁。
2015年還發生什麼事情? 沒什麼,台灣之光正常發揮:
"2015年10月,全球最大水產市場歐盟向台灣發出一張「黃牌」警告,言明若不限期改善各種「非法」、「未報告」或者「不規範」 (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 , IUU) 的漁業行為,將改發「紅牌」,把台灣水產品「判決出場」,禁止銷入歐盟。"(2016-08-25端傳媒)
你知道在台灣人,對不起是中國台北人瞧不起的印尼怎麼對待翻車魚嗎?印尼峇里島的水晶灣,也有大量的曼波魚,但當地人卻不捕撈、不吃曼波魚,而是發展曼波魚觀光文化,把曼波魚當作「海洋金雞母」,每天吸引3000人租船,讓潛水客與曼波魚拍照,賺取大量的觀光財。(2015-12-14 工商時報) 我親自跑去水晶灣過,就是希望能看一眼曼波魚,花了一大堆錢,搭船吐了一小時一隻都沒看到但我還想著再去。
反觀台灣(對不起阿猴 我一定反觀一下) 這種觀光財和通通撈起來吃掉,我們永遠選擇後者。
那我們來看之後發生什麼事情。2016的曼波魚新聞
"花蓮漁獲枯竭 今春僅剩54% 特產曼波魚 捕獲量1成 "(2016年05月10日中國時報)
不是還講很大聲說不可能抓光光嗎?我們再來看一則研究: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與研究團隊發現,30年來北海岸魚種從120種銳減至30種,只剩1/4,漁源枯竭速度超乎預期。專家預言,科學家預估海洋沒有野生魚類可吃的日子恐將提前到來。研究結果刊登在去年12月國際科學期刊Scientific Data中(2016/01/03聯合報)
-\-\-\-\
我會在留言貼很多相關新聞,有興趣的可以慢慢看。
我生氣的是什麼?我覺得今天如果是不會用google 的長輩也就算了,今天一個知識分子,看到一個議題和他想的不一樣,在未經查證也沒有仔細思考別人在講什麼的時候,隨便丟了幾句很像謠言的評論:台灣漁獲量都是因為日本擅自劃了海域,害台灣漁民漁獲量大減。這中間如果你提出數據或是文章引用,我還不會那麼生氣,但什麼都沒有,這就是造謠。知識份子也在跟人家傳遞謠言,這就是國將滅亡的徵兆。 台灣漁獲量下降,是事實,但台灣漁獲量分布是這樣(2016) 遠洋漁獲量226379公噸,近海漁業158702公噸,自己看看比例是怎麼分配的,"近海係指在我國經濟海域12浬-200浬內",跟日本高度重疊的區域是"近海",台日早在2013年就已經簽訂協議,除了很小的區域還是有爭議,但是要把台灣漁獲量降低通通推給日本,不去檢討濫漁、濫捕、沒有生態保育觀念,不討論產業轉型的可能,漁獲量下降通通推給別國根本是笑話。我不tag你,我希望你自己好好檢討一下
更新:
經過兩天的發酵,有在第一線的朋友回應我補充如下
台灣常出現且會捕撈的有Mola mola (圓尾mola)以及Sharptail Mola(Masturus lanceolatus) (矛尾mola) ,Mola mola列為 vulnerable, Sharptail Mola列為 least concern,定置漁場多數捕捉到的是矛尾mola,圓尾也會有,但數量極少,而鏢漁船在鏢的是圓尾mola,兩者在台灣都是合法的。
希望大家有時間也把下面連結看一看囉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048399285199895/permalink/2171086896264456/?hc_location=ufi
https://www.facebook.com/…/a.12060809294…/1259565394108624/…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463479187012755&set=a.205046492856047&type=3&theater
照片來源: www.flickr.com/photos/nmfs_northwest/42290165994
曼波魚價格 在 Kevin Lin 林義傑 Facebook 八卦
以前民智未開,搞到什麼鮪魚季、漫波魚季...這就像廣東狗肉節一樣。
一大堆,用歡樂滅殺生物Festival來促進業績,好嗎?
生命教育告訴我們,珍惜當下,疼惜生命不浪費盤中飧。 我們所吃的,用的,只要足夠,就是幸福。
越想越生氣,我單獨來回一篇:(可隨意分享)
台灣曼波魚的故事
Mola Mola ,平均體重近一噸(12/04補充:漁民表示在台灣出現的一般200-300公斤),海中非常溫馴的龐然大物,原本在台灣是被稱作翻車魚,根本也沒有人愛吃,這個特殊的魚因為在演化上有特殊性(他演化過程似乎忘記長尾巴,但是鰭超大) 因此造成特別可愛的形狀,他們因為喜歡曬太陽,因此常常跑到水很淺的地方曬太陽,看起來好像掛掉一樣,所以被台灣人稱作翻車魚,外國人則有些稱他們為太陽魚(sunfish)。
這個魚原本在台灣東部生活得很快樂,因為難吃,所以沒有人要特地抓他們,常常很開心地在離岸邊很近的地方曬太陽,但是所有美麗的生物在台灣好日子都是不長久的
--
有一天,花蓮政府官員在想:別人都有黑鮪魚祭,撈超多,那我們有什麼? 很快的官員想到翻車魚,於是就想弄個類似的東西來撈錢。 有人說:翻車魚很難吃,官員就找了很多名廚來研究怎麼讓他變好吃。有人說:翻車魚這名字很不吉利,官員說﹕名字這東西簡單,是不會換一個嗎。於是官員就把翻車魚的名稱硬改成曼波魚。這一切都是為了把這倒楣的翻車魚順利端上台灣人的餐桌。
(大家看過甄嬛傳,裡面皇帝為了要讓甄嬛回宮,不但改了年紀,連姓都改掉,就是那樣的任性,你懂的)
---
在2003年,花蓮曼波魚祭首次登場,政府不但不斷洗腦人民"曼波魚肉質含有著豐富的膠原蛋白和鈣質"(但不告訴你他身上有50種以上的寄生蟲),而且還針對曼波魚和台灣人的特殊習性做了一連串的行銷活動。這個活動大家想像一下:
先帶你去一個圍起來的曼波魚場,帶著你浮潛體驗一下曼波魚多可愛,我貼一下當年文宣是這樣說的:
"首度推出「與曼波魚共游」等多項體驗活動。
體態特殊的曼波魚,有著圓圓扁扁的碩大身軀,及大大的眼睛、像是嘟嘴般的小嘴巴,在水中緩慢游泳的模樣甚為可愛,就像是水中芭蕾舞者般,搖曳著身軀輕盈舞曼波;而不怕人的柔順個性,加上喜歡側身躺在海面上,懶洋洋地做日光浴,讓人可浮潛近距離觀察牠、觸摸牠。"
"近距離與曼波魚一同起舞,並拍照製成證書留念" (2005年新聞文宣)。
接著帶你去旁邊的曼波魚屠宰場,現殺曼波魚煮來吃。一人兩千元,要前一天預訂。
三小?你可以告訴我這是三小????怎麼會有這麼讓人人格分裂的行銷活動設計??今天如果我把主題換成貓,大家來想像一下:
先帶你去貓咪公園和可愛親人的貓咪玩耍一下午,接著帶你去隔壁的貓咪屠宰場,讓你親自選擇想吃的貓咪以及選擇希望做成的風味,需要前一天預訂,一人兩千元。
幹!能接受的人,請你現在解除和我的朋友關係好嗎?我覺得你的人格有很嚴重的問題。
無論如何,曼波魚的可愛並沒有深植人心,但是台灣人從此發現新的可以吃的魚,還富含膠原蛋白以及鈣。(補充2006年曼波魚祭已經停辦)
你們可能不知道台灣人吃海鮮是世界聞名,"台灣人愛吃海鮮世界排名第4!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國人愛吃海鮮超越全球平均值的1倍,每人每年平均食用34公斤" (2016年09月13日中國時報),被台灣人愛上的海洋生物幾乎都只能走向滅亡。因為濫捕,IUCN將此種魚類放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而且還是最危險等級,包含教授在內的愛魚人士出面呼籲,你知道政府怎麼說的嗎?
農委會漁業署長蔡日耀表示,IUCN並非政府組織,相關報告可能欠缺全球性評估或科學證據支持,雖然我國宜花東漁民會捕撈曼波魚提供民眾食用,據目前漁民捕撈的漁獲與往年相比,並未出現數量減少的情況,推測沒有瀕臨絕種的立即性危機,」(2015-11-30 自由時報)
你知道漁會怎麼說的嗎?
"漁會痛斥根本是危言聳聽,由於不是華盛頓公約,IUCN對國家沒有約束力" (2015年11月28日民視新聞)
那你知道漁民怎麼說的嗎?
"市場的魚販,直呼不可能,花蓮曼波魚不只銷量好,產量也大,每年3、4月盛產期,一天可以抓到100、200尾,而且花蓮曼波魚遠近馳名,要是因此停止捕撈,對花蓮漁業影響可不小。" "花蓮漁民反彈,表示說曼波魚快要滅絕的消息,從10年前就聽過了,漁會也說數量並沒有減少。" (2015年11月28日民視新聞)
好,我們來看2015年發生什麼事情
"往年一天捕獲的數量,平均只有10尾左右,今年一天就能捕獲一、兩百尾是往年的十多倍,運回台東新港漁市也讓魚販驚呼不已,也因為數量真的太多,價格跟著下跌,原本每公斤可以賣到130元左右,一條曼波魚平均50公斤,等於賣出一條就能賺將近7000元,但今年每公斤只剩下70元,跌了將近一半,1位漁民表示,一、兩百尾量多,量多市場容納不下,都要冷凍起來。"
有發現在台灣的翻車魚從200-300公斤的體型掉到平均50公斤嗎?這就是濫捕造成的結果,大魚來不及長大就被撈走,越撈越小。價格還越來越賤,學者也不斷呼籲正視此問題,但是誰鳥他?政府帶頭說你們這些臭學者懂個屁,世界三小組織又沒有法律強制性叫個屁。
2015年還發生什麼事情? 沒什麼,台灣之光正常發揮:
"2015年10月,全球最大水產市場歐盟向台灣發出一張「黃牌」警告,言明若不限期改善各種「非法」、「未報告」或者「不規範」 (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 , IUU) 的漁業行為,將改發「紅牌」,把台灣水產品「判決出場」,禁止銷入歐盟。"(2016-08-25端傳媒)
你知道在台灣人,對不起是中國台北人瞧不起的印尼怎麼對待翻車魚嗎?印尼峇里島的水晶灣,也有大量的曼波魚,但當地人卻不捕撈、不吃曼波魚,而是發展曼波魚觀光文化,把曼波魚當作「海洋金雞母」,每天吸引3000人租船,讓潛水客與曼波魚拍照,賺取大量的觀光財。(2015-12-14 工商時報) 我親自跑去水晶灣過,就是希望能看一眼曼波魚,花了一大堆錢,搭船吐了一小時一隻都沒看到但我還想著再去。
反觀台灣(對不起阿猴 我一定反觀一下) 這種觀光財和通通撈起來吃掉,我們永遠選擇後者。
那我們來看之後發生什麼事情。2016的曼波魚新聞
"花蓮漁獲枯竭 今春僅剩54% 特產曼波魚 捕獲量1成 "(2016年05月10日中國時報)
不是還講很大聲說不可能抓光光嗎?我們再來看一則研究: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與研究團隊發現,30年來北海岸魚種從120種銳減至30種,只剩1/4,漁源枯竭速度超乎預期。專家預言,科學家預估海洋沒有野生魚類可吃的日子恐將提前到來。研究結果刊登在去年12月國際科學期刊Scientific Data中(2016/01/03聯合報)
----
我會在留言貼很多相關新聞,有興趣的可以慢慢看。
我生氣的是什麼?我覺得今天如果是不會用google 的長輩也就算了,今天一個知識分子,看到一個議題和他想的不一樣,在未經查證也沒有仔細思考別人在講什麼的時候,隨便丟了幾句很像謠言的評論:台灣漁獲量都是因為日本擅自劃了海域,害台灣漁民漁獲量大減。這中間如果你提出數據或是文章引用,我還不會那麼生氣,但什麼都沒有,這就是造謠。知識份子也在跟人家傳遞謠言,這就是國將滅亡的徵兆。 台灣漁獲量下降,是事實,但台灣漁獲量分布是這樣(2016) 遠洋漁獲量226379公噸,近海漁業158702公噸,自己看看比例是怎麼分配的,"近海係指在我國經濟海域12浬-200浬內",跟日本高度重疊的區域是"近海",台日早在2013年就已經簽訂協議,除了很小的區域還是有爭議,但是要把台灣漁獲量降低通通推給日本,不去檢討濫漁、濫捕、沒有生態保育觀念,不討論產業轉型的可能,漁獲量下降通通推給別國根本是笑話。我不tag你,我希望你自己好好檢討一下
更新:
經過兩天的發酵,有在第一線的朋友回應我補充如下
台灣常出現且會捕撈的有Mola mola (圓尾mola)以及Sharptail Mola(Masturus lanceolatus) (矛尾mola) ,Mola mola列為 vulnerable, Sharptail Mola列為 least concern,定置漁場多數捕捉到的是矛尾mola,圓尾也會有,但數量極少,而鏢漁船在鏢的是圓尾mola,兩者在台灣都是合法的。
希望大家有時間也把下面連結看一看囉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048399285199895/permalink/2171086896264456/?hc_location=ufi
https://www.facebook.com/…/a.12060809294…/1259565394108624/…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463479187012755&set=a.205046492856047&type=3&theater
照片來源: www.flickr.com/photos/nmfs_northwest/42290165994
曼波魚價格 在 我都ok啊 Youtube 的評價
這次要分享一些花蓮在地朋友推薦的景點給你們,如果剛好連假或之後安排要去花蓮,可以參考看看
1. 新城佳興冰果室
2. 新城天主教堂
3. 佳林村稻田(收割中)
4. 七星潭/曼波海灘
5. 翡翠谷(沒申請到慕古慕魚可以參考)
6. 貨櫃星巴克 附近的臭豆腐大家超推
7. 台開心農場 (如果要野餐或者帶小孩去跑很適合)
8. 東大門夜市裡的蔣家棺材板
最後分享一下 Tamron 28-200mm f/2.8-5.6 幾個推薦的理由
1. 價格 兩萬
2. 重量 才五百克
3. 畫質 廣角到望遠,以旅遊鏡的標準很 ok
4. 微距 旅遊拍食物、花草甚至昆蟲都可以
5. 體積 幾乎等於 tamron 28-75 的體積,攜帶方便
6. 光圈 廣角最大光圈 f2.8 ,算是很少見的廣角光圈大小,夜拍方便
以上幾點跟各位分享,也希望你會喜歡這支影片
那我們下回見
--
follow us
on FB: https://www.facebook.com/imokahhhh/
on IG: https://www.instagram.com/imokahhhh/

曼波魚價格 在 翻車魚皮的營養價值低,口感差,價格和功效都是炒作出來的 的八卦
在民國102年前我膝蓋無法彎曲(支撐不了全身重量),還需要拿拐杖,有一天在大賣場巧合看到白色曼波魚皮,想沒有煮給女兒吃過,直接拿了3個小盤,三天煮 ... ... <看更多>
曼波魚價格 在 曼波魚價格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八卦
曼波魚價格 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曼波魚難吃,花蓮曼波魚料理,翻車魚肉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曼波魚價格在2023的熱門內容就在年度社 ... ... <看更多>
曼波魚價格 在 [轉錄]悲哀的台灣可憐的曼波魚- 看板JJBSC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好像還沒有人在這邊PO耶...
所以..就PO一下囉~~
懇請幫忙轉錄~~~
「翻車魚」又稱「曼波魚」
因為花蓮不但吃它,而且是以非常殘酷的方式,把它死亡前的掙扎,稱為跳曼波舞。
可愛的翻車魚,臉上永遠帶著傻傻的笑容。只是,在發展海鮮文化的同時,我們是不
是也該思考怎麼發展一個更永續的海洋文化。
文˙攝影/陳志東
雖然長得很不一樣,翻車魚卻跟黑鮪魚有著一個共通點,就是「即使死到臨頭,臉上
還是掛著傻傻的笑容」。看著翻車魚的笑容,看著一旁的翻車魚(曼波魚)觀光季海報,心
裡
突然覺得很憂愁。憂愁的是,儘管台灣是個海島,但是我們卻沒有發展出永續的海洋文化
,
倒是海鮮文化發展的很過頭。
到底花蓮人捕翻車魚有多久歷史了,實在有點不可考。總之,翻車魚這種平時只在深
海裡慢慢游的大頭魚,到了花蓮一帶,因為海底地勢突然隆起與黑潮潮流作用,就會這樣
把
翻車魚跟各種迴游魚類一併推到定置漁網裡,讓漁民莫名其妙多了一些漁獲。
因為長相可愛卻又奇怪,加上皮膚上佈滿粗糙寄生蟲,以前的花蓮人不愛吃翻車魚肉
,只嗜吃翻車魚腸,也就是所謂的「龍腸」,也因此,常有漁民就這樣在海上現場剖開翻
車
魚肚,取出龍腸,再把垂死翻車魚丟回海中。
雖然剖肚取腸相當殘忍,但因為不是刻意捕抓,加上翻車魚並未面臨存亡危機,卻也
一直沒有受到譴責或重視。隨著觀光業興起,隨著花蓮縣政府看到屏東黑鮪魚觀光季的成
功
,翻車魚也因此被拱上舞台成為主角。
要成為主角,取個好名字就變得很重要。雖然翻車魚這名字很可愛,但因為擔心有人
忌諱「吃完回去就翻車」,也因此,經過票選,花蓮縣政府決定幫翻車魚重新取名叫做「
曼
波魚」,而儘管一年四季都有翻車魚,但4、5月間產量特多,因此,花蓮縣政府也從近兩
年
開始,每到4、5月間就會積極辦理「曼波魚季」。
成為「曼波魚季」主角的翻車魚,或許不會因此而欣喜。在以前,因為沒有刻意捕抓
,翻車魚每年產量大約只有2千隻,隨著成為主角,隨著「曼波美味」一再被報導, 雖然
花
蓮人都說沒有刻意捕抓,但2003年一整年產量還是突然暴增到1萬6千隻,這多出的1萬多隻
從
哪來?會不會對族群數量產生大影響,沒有人知道。
翻在海面上曬寄生蟲
在七星潭定置漁網放置處海邊,我看著翻車魚,看著那個傻傻笑容,真是感覺又歡喜
,又心疼。
翻車魚正式名稱叫作「翻車魨」,學名很可愛,叫做「Mola Mola」,長相也很可愛,
很像只有一個頭外加兩個小翅膀,因此外國人例如德國就將之稱為「游泳的頭」。在花蓮
,則是因為漁民看到牠常常就這樣翻躺在水面上曬肚子,因此把牠叫做翻車魚。
其實不能責備翻車魚喜歡翻車曬太陽,畢竟他們身上真的很多寄生蟲。曾經來過台灣
、專門研究翻車魚的漂亮海洋生物 學家「提爾妮‧提斯」研究指出,翻車魚身上至少有著
50
個屬的寄生蟲,讓翻車魚的身體就像個漂浮的自助餐檯;而這些寄生蟲除了寄生在上頭為
翻車魚帶來各式各樣色彩外,也讓翻車魚皮膚變得相當粗糙會刮人;曬曬太陽,或許翻車
魚
會舒服一點吧!
翻車魚大約可以長到2公尺長、1800公斤重,算是相當大型的魚類,有趣的是,牠們的
嘴巴小得就像日本藝妓,圓圓一小個輕輕糾著,帶著淺淺的笑意,小小嘴,平常除了吃點
軟軟水母外,別的東西也吃不太進去。正因為長得可愛風趣,翻車魚也經常成為漫畫卡通
中
的構想來源。
儘管身體很大,但翻車魚真的沒有什麼血。在港邊,漁民拿起魚刀,輕輕砍去翻車魚
兩邊翅膀,接著剖開肚子,取出龍腸,再把身體慢慢分解,這整個過程,翻車魚幾乎都不
流
血,潔白的魚肉,從頭到尾就一直維持著這樣的潔白,這種堅持不流血的堅毅,跟花枝章
魚
有點像。
漁民們都說,翻車魚的魚肉很好吃,脆脆的,而且有很多膠質。我不太懂的是,怎麼
以前漁民不愛吃的魚,現在為了觀光就突然成了人間美味,大家都說好吃?
儘管心疼翻車魚,這一天,我還是吃了兩小塊炒曼波魚肉,好吃嗎?嗯!脆脆的,是
還不錯。只是,在這樣的海鮮文化中,還是難免會思考,難道翻車魚就只能吃?難道曼波
魚
季,就只是找大家一起來吃曼波魚?
發展生態觀光 有多好!
花蓮有種相當知名的「網室豬」,這種週遭都有網子跟水池隔離的超級健康豬,因為
完全不打疫苗、環境乾淨、吃得又清淡,因此總是白白胖胖、健康與美味都相當受肯定。
這
樣一頭豬,如果拿來吃,每頭大約可以賣到6500元,比一般的豬貴上好幾成,不過,花蓮
人
有個新計劃,就是目前正與奇美生物科技公司和屏東科技大學合作研發,要把網室豬的豬
皮
拿來提煉膠原蛋白,如果成功,未來一頭健康的網室豬豬皮可以提煉出200公克的膠原蛋白
,
價值卻能高達800萬元,單價至少相差1230倍。
翻車魚也有很多的膠質,能不能提煉目前還不清楚。此外,翻車魚的生態如何?翻車
魚的生態價值如何?目前我們也都還不完全了解,如果只是光吃,1公斤龍腸900元、1公斤
魚
肉100到300元,合計一條300公斤的翻車魚,大約只能賣到上萬元﹔但如果能夠進一步研究
、提煉,或是乾脆就別提煉也別吃牠,只用來開放觀光或發展與翻車魚漫游,憑它的可愛
長相與溫和性格,所能帶來的收益或許就會遠高於此。
(圖/漁工們正為翻車魚開腸剖肚取龍腸。品嚐翻車魚美味的同時,我們能不能也幫翻車魚
多想想牠們的未來與我們的未來。)
屏東開辦黑鮪魚季,短短幾年,黑鮪魚從1990年間的每季上萬隻降到2001年間的6千多
隻,再降到2002年間的5千多隻﹔2003年雖然捕了8千多隻,但平均每尾只重187公斤,比20
02年同期減輕了8%,而且還引來菲律賓漁民搶撈、引發多起海上糾紛。
幾年的黑鮪魚季辦下來,過度捕撈,讓黑鮪魚變瘦、產量變少,在看不出政府有任何
積極保育觀念的狀態下,一年一度的黑鮪魚觀光季還能讓我們吃幾年?玩幾年?真的沒人
知
道。目前只知道觀光單位大賺錢,黑鮪魚開始一年比一年貴,未來,它會不會成為極稀少
魚
種、只成為富裕人家吃得起的魚,沒人知道。
看著黑鮪魚賺錢,花蓮也要推出同樣帶著傻笑的翻車魚出來較勁。當然,沒有人說翻
車魚不能吃,不能捕,畢竟這是漁民生計﹔但是,在吃翻車魚、在靠翻車魚賺錢的同時,
我
們政府是不是也能多想想,要不要辦3年停1年、要不要限定幾公斤下尚未繁殖過的小翻車
魚
不能捕、要不要同時針對翻車魚進行生態研究,或詢問專家,提出一些什麼更好的作為。
在靠翻車魚賺錢的同時,如果我們也真的多關心一下翻車魚的未來,或許,就可以一
切都不翻車,要不然,只把名字改曼波,那真是一點意義都沒有。
*後記
寫完稿後,記者我還是為這總帶著傻笑的翻車魚感到很憂愁,於是我撥了通電話給屏
東國立海生館科教組的鍾國南先生,向他表達我的擔心,也詢問他的想法。
鍾先生說,是的!會的!幾年的黑鮪魚觀光季辦下來,黑鮪魚產量已經明顯減少中。
這種海洋生物,一旦族群數量降到某個下降,想要復育,就沒那麼容易了。
而且,這會是個惡性循環。產量愈少,價格愈貴,漁民就會愈努力抓;愈努力抓的結
果,就是價格又會更貴,數量又會更少。這個問題,在黑鮪魚身上已經逐漸顯現,現在輪
到
翻車魚,更讓人擔心。因為翻車魚的體型本來就不適合游泳,只要被漁民碰到,就是死路
一
條。
黑鮪魚瞬間游速可以飆到時速160公里,但翻車魚笨笨的,又不太會游泳,最快的速度
也不過每小時40公里,而且,看這幾年抓到的翻車魚,大多只在1、2百公斤之間,根本還
不到繁殖期。這確實是讓人擔憂的生物擔心。想到翻車魚那猶如日本藝妓般的小嘴傻笑,
真
是讓人覺得很心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6.76.19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