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老夫老妻反而最不容易做到換位思考或同理心。
換位思考有助於你合理看待對方的感情和反應,不至於一開始就認定對方很蠢。它也能助你認清自己對某個情況的偏差認知。
當你站在伴侶的立場仔細設想,即使你仍試圖影響對方,還是可以自然而然地選擇更有用的行為模式,和/或更接納並理解對方的行為。
取自《與焦慮和解2》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講到最後,因為回應某位朋友的留言,眼淚差一點留下來。我事後去感受內在的變化,除了有悲傷、不捨,但也有因為感謝而出現的感動,我真心感謝曾經出現的美好,即使相對短暫。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576939742936971/
換位思考,或者說是同理心,是高我智慧的一種展現。這是提升了觀照,在小我之外,準備好了一個更廣泛的連結,這常能通往慈悲。
高我能作用,愛與關懷的態度比較容易傳遞,因為我們脫離了小我的自我中心。相處在一起久了,常常會誤以為自己足夠了解對方了,因此疏於進行連結。
在一起久了,習慣了,小我便開始透過念頭活在過去。高我幫助我們活在當下,以現在對方的樣子來進行此刻的連結,而非完全透過過去的濾鏡去看待對方。
如此,我們的互動便能更真誠,連結也能更深刻。
高我可以帶著我們,先回到自己的核心,也就是愛的存在,去進行連結。我們得先體驗過被愛,然後透過這本書提醒的「微行動」,學著去愛。
去愛比被愛要難一點,因為曾被愛過,會比較知道怎麼去愛。去愛,是冒險,是時時感受自己,也對對方開放。在挫敗後,依然願意去愛,即便對方不接受,我們依然可能活在愛裡,跟自己在一起。
祝願您,能不放棄去愛,這等同於不放棄自己的存在!
*********************************
【文/ 愛麗絲.博耶斯】
透過你們的關係進而成為健全成熟的個體
不管是你們之間的感情正穩定發展,或者因正面連結愈來愈少而漸行漸遠,善用本節的建議都將獲得助益。若希望感情圓滿,你必須持續感到自己透過伴侶逐漸成長為健全成熟的個體。但感情路上難免有低潮和缺憾,這種感覺不會無時無刻存在,但應該要多數時候都感受得到。
一段關係剛萌芽時,在感情的滋潤中成長可以說輕而易舉。剛開始和一個人在一起時,我們會接觸到新的興趣和嗜好,彼此的喜好、想法和做事方法融為一體時,自我也會進一步擴展。這方面的成長可能來自於伴侶引介的美食或電視劇、新的朋友圈、對政治議題的不同觀點,或者更輕鬆/更好的處事方法。新交往的伴侶也會幫助我們發掘以前忽略的長處。例如,你或許不曾發現自己的幽默感這麼有用又討人喜歡,多虧伴侶讓你重新認識自己。這正是感情協助我們提升自尊的方式。
當你已經非常了解伴侶,這種成長的感覺可能會停頓。如果你們的感情陷入停滯,或許需要大力刺激一下,以便再次觸發雙方透過感情成長的感覺。以下是幾點建議。
I. 透過深刻而有意義的談心增進彼此的親密
【試試看】
如果你們是老夫老妻,你或許會認為自己對伴侶已經徹底了解。請試著探索伴侶的思考領域,找出你不曾發掘的想法。進行這個實驗時,不妨試試阿圖‧ 艾隆(Arthur Aron)教授的三十六個問題。艾隆教授是關係心理學之父,根據他的實驗,雙方共同擁有的脆弱可以使彼此快速產生愛意,因此他設計了三十六個問題。問題從最淺的開始,愈往後愈牽涉到私人層面。你可以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找到這些問題,只要在谷歌搜尋「讓陌生人迅速相愛的三十六個問題」即可。或者你也可以嘗試更簡單的方法:
1. 你不太了解伴侶對某個主題的看法,或許是政治議題,這時不妨直接提問。挑一個你真的感興趣的主題,並容許自己因伴侶的意見而改變看法。
2. 詢問伴侶兒時情景,比如「跟我說說你小時候放暑假喜歡做什麼。」提問時拿出你最好的判斷力,不要問你覺得可能會引發爭執的問題。
II. 將緊張關係化為一同成長的契機
健康關係包括容許對方影響自己的想法和行動,這是一種信任和尊重。對關係緊張的伴侶來說,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但你可以試試下列方法。
【試試看】
伴侶有哪個特質或行為表面上激怒你,其實你暗地裡有些欣賞?比方說,伴侶一向逍遙自在、無拘無束,明明快要遲到,但他/她根本不擔心。如果你總是要焦慮不安地催促伴侶,當你提醒到某個程度時(不要口出惡言),不妨對他/她的無所謂心態表示欣賞。你不需要在各方面力挺伴侶的悠閒態度,還是能夠認可這種特質的正面意義。
針對彼此之間某種緊張的相處模式,詢問伴侶的意見,至少可以先從表面問題開始。舉例說明,如果伴侶總是要你整理環境,乾脆請對方提供一些整理的建議,挑一個伴侶可能會訝異並樂於聽到的問題。這個建議和上個建議對改進關係中比較緊張的層面特別有幫助,好比和姻親的相處。
對於伴侶想要討論但你一直迴避或拒絕的話題,不妨由你主動提起。比方說,伴侶最近不斷提到要不要再生一個寶寶,你可以說:「你說得對,這件事需要商量,要不要今晚散步時談一談?」不需要非達到共識不可,至少要讓伴侶覺得你願意傾聽,這場談話將會拉近彼此的距離,或許將來更有可能達成共識。
***
換位思考:良好關係的全方位工具
我無意將重點擺在減少爭執,而是要介紹一個特別技巧,用它來解決緊張關係,效果幾乎像是魔法一樣神奇。換位思考是非常有效(而且簡單)的技巧,適用範圍大得出奇。我們通常認為自己已將伴侶的觀點納入考量,事實上,我們根本沒有做到。部分原因是錯誤共識效應造成的,我們誤以為別人對事物的看法和我們一樣。(事實上,老夫老妻反而最不容易做到換位思考或同理心。)
換位思考有助於你合理看待對方的感情和反應,不至於一開始就認定對方很蠢。它也能助你認清自己對某個情況的偏差認知。舉例說明,你用所謂的「應該」檢視伴侶的行為,或者以偏差認知看待對方,像是「伴侶應該吃完晚餐立刻去洗碗,因為我覺得本來就應該這樣。」
當你發現感情出現摩擦,不妨進行短暫的換位思考。比方說,你對伴侶的逃避行為感到挫敗,於是你天天朝對方嘮叨。然而,你從沒想過對方被你嘮叨的感受。或者,你對伴侶和其父母相處的方式感到挫敗,對方始終不樂意告知父母自己做的所有決定,因為父母總是對伴侶的決定出現過度負面反應。你不曾認真設想過,伴侶一直遭到父母否決,要和這樣的人溝通有多麼難。
當你站在伴侶的立場仔細設想,即使你仍試圖影響對方,還是可以自然而然地選擇更有用的行為模式,和/或更接納並理解對方的行為。
【試試看】
挑一個對方令你挫敗、失望或生氣的行為,以三個步驟進行換位思考。首先,以你的觀點描述整件事。接下來,以伴侶的觀點描述整件事。最後,以中立的旁觀者立場描述整件事。理想的做法是寫下三個段落,而不只是思考。
以下是換位思考的其他祕訣:
• 檢驗你的換位思考是否正確往往會有幫助。不妨對伴侶說:「這是我站在你的立場設想的情形,我想得對不對?有沒有遺漏?」
• 有些人發現,拉開視覺上的距離有助於保持心理上的距離,因而更容易做到換位思考。不妨想像你正在房間的高處(通常是安裝監視器的牆角)俯瞰令你困擾的整個情況,運用換位思考檢驗你的行動。問問自己:「我也會這樣對待他人嗎?」比如說,也許你下班或出門辦事後回到家,進門時不會對伴侶打招呼,但你對別人不會這樣。
• 換位思考可以立刻解除感情中的緊張或挫敗局面,即使負面情況已經持續一陣子,而且令你非常懊惱,還是能夠立即解決。運用你的情緒(懊惱、挫敗等等)做為提示,嘗試進行換位思考。
.
以上文字取自
與焦慮和解2: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6265
高寶書版
https://www.facebook.com/gobooks3/
.
5/24 基隆免費公益講座_創作我的幸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4369237288959/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旁觀者效應解決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沈旭暉咫尺地球 🇸🇩】全球抗爭系列:蘇丹做到的,香港做不到?
香港這一波運動發生時,國際媒體的頭條本來是蘇丹。香港慢慢由一個角落變成主菜,與此同時,蘇丹的運動卻已基本修成正果,何其欷歔。曾幾何時,沒有人想過香港和蘇丹可以相提並論,但兩者的比較,卻也不是風馬牛不相及。
蘇丹於1956年獨立,此後不斷經歷軍事政變、內戰,近年由資深獨裁者巴希爾壟斷政壇,被國際社會視為21世紀最後的暴君。即使南蘇丹分裂而去,達爾富爾天災人禍頻仍,巴希爾以然永續執政,北京背後的支持,無疑是主因之一。今年年頭,群眾運動越演越烈,巴希爾終於下台,但不是因為運動很成功,他只是被軍隊內部政變取代;軍人雖然承諾還政於民,但一直沒有具體行動,純粹希望自保,令人想起非洲津巴布韋推翻萬年總統穆加貝的內部政變。於是蘇丹民眾繼續集結,要求軍方交出權力,規模席捲全國,遭到軍方強烈鎮壓,造成200多人死亡,政府甚至並下令禁網,以阻止暴力鎮壓的消息流出國外。
蘇丹人和香港人的訴求自然不盡相同,但從上述簡單背景可見,兩者並非沒有共通點。在不熟悉內情的離地旁觀者眼中,蘇丹獨裁者巴希爾終於下台,理應是運動成功的最大標誌,理應立刻「散水」,就像外媒以為香港的逃犯條例終於正式撤回,就等同「勝利」。但經過漫長運動,兩地種種結構性問題反而進一步暴露,群眾對Root Cause的不滿只有更深,假如不通過運動解決,那些新出現的苗頭變成常態,只會延續腐敗結構,假如成果被騎劫,甚至可以比「階段性勝利」前更差。基於上述認知,運動momentum才會持續下去,這也是伊拉克、智利等同期案例在總理下台後,群眾還未散去的共同原因。可以想像,即時此刻林鄭月娥下台,「散水」效果也等同零。
此外,蘇丹、香港兩地政府都是依靠軍警「止暴制亂」,伎倆相同,滲透群眾的手法近似,蘇丹實行了網禁而不果,香港也以法庭禁制令點名Telegram、連登,更是淪為一紙空文。單純高壓的結果,反而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令運動更難收拾,兩地民間對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追究警暴,成為了必不可少的訴求之一。而當警察成為前線持份者,和解的角色增加了,解結的難度只有更大。
在香港,「無大台」成為近年一切民間運動的標記,因為昔日的反對派「永續社運」令人失去信心,大台精英領袖容易腐化,也是群眾不滿的泉源之一。但無大台並不等同無協調,香港公民社會由下而上的串連無處不在,通過資訊科技產生的高度默契,體現了「無大台、有默契」的新型組織模式。
這種模式,完全屬於新時代,並非上一代有「大台obsession綜合症」的前輩所能輕易理解的。在蘇丹,發放示威訊息的主要是「自由與變革力量」,他們一直透過社交媒體統籌,組織力強、但機動性高,每當有示威領袖被捕後,他們就隨即選出新任領袖。值得注意的是,當蘇丹親政府民兵向示威者開槍後,根據Google數據,香港網民搜尋蘇丹的次數激增,香港運動的國際化,那是轉捩點之一。全球蝴蝶效應,無出其右。
蘇丹與香港的無大台
昨天談及和香港運動同步出現的蘇丹,雖然過程一度互相印證,但蘇丹最終卻得到明確成果。在7月,經過蘇丹人民的「大三罷」和全民不合作運動,軍方和示威者終於達成共識,成立過渡委員會,再在8月成立負責39個月過渡期秩序的「主權委員會」,成員軍方、平民各佔一半,加上一名雙方都接受的人選,算是平起平坐分享權力,直到39月後舉行真普選,令結構性困局得到大轉機。當然,39個月充滿變數,但基於軍方掌握全國武力的客觀現實,這樣的過渡期,已是和平解決的相對理想選項。
協議中,雙方也同意成立具有法定調查權力的「真・獨立調查委員會」,雖然調查結果也有人不滿,並因此出現了小規模衝擊,但政府畢竟開始制裁了濫暴軍警,起碼令民間不滿開始得到宣洩。不要看輕制裁警暴的象徵意義,這是一個政權能否取信於民的最大關鍵,否則民眾不信任官方武力,私人武裝才會星火燎原,可惜這樣簡單的道理,非洲人懂,特區政府就是不懂。
蘇丹過渡政府解決了結構性問題,才開始發表經濟舒困措施,如降低通脹、重組銀行架構、重新制定稅務政策等。對這個負債極高、百廢待興的窮國而言,經濟問題、民生問題自然是「重中之重」,蘇丹人自然「搵食艱難」,但一件事歸一件事,政府不會無知到本末倒置,把民生問題錯判為導引,作為解決群眾運動的藥方。可惜在香港,結構性問題明顯涉及回到一國兩制的初心,但在北京堅持「全面管治權」,連前領導人江澤民的「河水不犯井水論」也要拿來批判,解困只怕遙遙無期,在這前提下,政府任何針對經濟問題的行徑,都是徒勞無功,甚至可能有反效果。
蘇丹運動的成功,除了群眾「和勇合一」,和「國際線」關係也密不可分。軍政府願意談判,因為剛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埃塞俄比亞總理阿哈邁德,和非洲聯盟直接介入調停,協助雙方談判。假如蘇丹軍方不賣帳,這個本來已經被美國制裁的封閉國度,就要與整個非洲為敵,難道最後憑藉北京真的可以力敵全球?何況自從南蘇丹獨立,蘇丹的管治權威已大為削弱,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大增,軍方黃金時代已過,這都是國際壓力能奏效的宏觀背景。
在香港案例,特朗普曾經也在Twitter說要為習近平和香港抗爭者「調解」,甚至鼓勵他到前線,但這明顯是抽水。香港畢竟是國際社會承認的中國領土一部份,外國此刻只能單方面研判是否繼續視香港為不同中國內地的實體,除非出現重大變故,很難直接調停;特朗普作為一個反覆無常的商人,也只是以「香港牌」作為中美貿易戰棋子,並沒有誠意正視香港問題的根源。然而,國際線是絕對實用的,因為香港足以影響中國經濟大局,也是新冷戰的前哨陣地,只是香港人的國際牌要更有技巧,需要的專業知識、勇氣和彈性,乃至和北京鬥而不破的智慧,都比蘇丹難度更高。
明報咫尺地球,2019年12月11-12日
旁觀者效應解決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沈旭暉咫尺地球 🇸🇩】全球抗爭系列:蘇丹做到的,香港做不到?
香港這一波運動發生時,國際媒體的頭條本來是蘇丹。香港慢慢由一個角落變成主菜,與此同時,蘇丹的運動卻已基本修成正果,何其欷歔。曾幾何時,沒有人想過香港和蘇丹可以相提並論,但兩者的比較,卻也不是風馬牛不相及。
蘇丹於1956年獨立,此後不斷經歷軍事政變、內戰,近年由資深獨裁者巴希爾壟斷政壇,被國際社會視為21世紀最後的暴君。即使南蘇丹分裂而去,達爾富爾天災人禍頻仍,巴希爾以然永續執政,北京背後的支持,無疑是主因之一。今年年頭,群眾運動越演越烈,巴希爾終於下台,但不是因為運動很成功,他只是被軍隊內部政變取代;軍人雖然承諾還政於民,但一直沒有具體行動,純粹希望自保,令人想起非洲津巴布韋推翻萬年總統穆加貝的內部政變。於是蘇丹民眾繼續集結,要求軍方交出權力,規模席捲全國,遭到軍方強烈鎮壓,造成200多人死亡,政府甚至並下令禁網,以阻止暴力鎮壓的消息流出國外。
蘇丹人和香港人的訴求自然不盡相同,但從上述簡單背景可見,兩者並非沒有共通點。在不熟悉內情的離地旁觀者眼中,蘇丹獨裁者巴希爾終於下台,理應是運動成功的最大標誌,理應立刻「散水」,就像外媒以為香港的逃犯條例終於正式撤回,就等同「勝利」。但經過漫長運動,兩地種種結構性問題反而進一步暴露,群眾對Root Cause的不滿只有更深,假如不通過運動解決,那些新出現的苗頭變成常態,只會延續腐敗結構,假如成果被騎劫,甚至可以比「階段性勝利」前更差。基於上述認知,運動momentum才會持續下去,這也是伊拉克、智利等同期案例在總理下台後,群眾還未散去的共同原因。可以想像,即時此刻林鄭月娥下台,「散水」效果也等同零。
此外,蘇丹、香港兩地政府都是依靠軍警「止暴制亂」,伎倆相同,滲透群眾的手法近似,蘇丹實行了網禁而不果,香港也以法庭禁制令點名Telegram、連登,更是淪為一紙空文。單純高壓的結果,反而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令運動更難收拾,兩地民間對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追究警暴,成為了必不可少的訴求之一。而當警察成為前線持份者,和解的角色增加了,解結的難度只有更大。
在香港,「無大台」成為近年一切民間運動的標記,因為昔日的反對派「永續社運」令人失去信心,大台精英領袖容易腐化,也是群眾不滿的泉源之一。但無大台並不等同無協調,香港公民社會由下而上的串連無處不在,通過資訊科技產生的高度默契,體現了「無大台、有默契」的新型組織模式。
這種模式,完全屬於新時代,並非上一代有「大台obsession綜合症」的前輩所能輕易理解的。在蘇丹,發放示威訊息的主要是「自由與變革力量」,他們一直透過社交媒體統籌,組織力強、但機動性高,每當有示威領袖被捕後,他們就隨即選出新任領袖。值得注意的是,當蘇丹親政府民兵向示威者開槍後,根據Google數據,香港網民搜尋蘇丹的次數激增,香港運動的國際化,那是轉捩點之一。全球蝴蝶效應,無出其右。
蘇丹與香港的無大台
昨天談及和香港運動同步出現的蘇丹,雖然過程一度互相印證,但蘇丹最終卻得到明確成果。在7月,經過蘇丹人民的「大三罷」和全民不合作運動,軍方和示威者終於達成共識,成立過渡委員會,再在8月成立負責39個月過渡期秩序的「主權委員會」,成員軍方、平民各佔一半,加上一名雙方都接受的人選,算是平起平坐分享權力,直到39月後舉行真普選,令結構性困局得到大轉機。當然,39個月充滿變數,但基於軍方掌握全國武力的客觀現實,這樣的過渡期,已是和平解決的相對理想選項。
協議中,雙方也同意成立具有法定調查權力的「真・獨立調查委員會」,雖然調查結果也有人不滿,並因此出現了小規模衝擊,但政府畢竟開始制裁了濫暴軍警,起碼令民間不滿開始得到宣洩。不要看輕制裁警暴的象徵意義,這是一個政權能否取信於民的最大關鍵,否則民眾不信任官方武力,私人武裝才會星火燎原,可惜這樣簡單的道理,非洲人懂,特區政府就是不懂。
蘇丹過渡政府解決了結構性問題,才開始發表經濟舒困措施,如降低通脹、重組銀行架構、重新制定稅務政策等。對這個負債極高、百廢待興的窮國而言,經濟問題、民生問題自然是「重中之重」,蘇丹人自然「搵食艱難」,但一件事歸一件事,政府不會無知到本末倒置,把民生問題錯判為導引,作為解決群眾運動的藥方。可惜在香港,結構性問題明顯涉及回到一國兩制的初心,但在北京堅持「全面管治權」,連前領導人江澤民的「河水不犯井水論」也要拿來批判,解困只怕遙遙無期,在這前提下,政府任何針對經濟問題的行徑,都是徒勞無功,甚至可能有反效果。
蘇丹運動的成功,除了群眾「和勇合一」,和「國際線」關係也密不可分。軍政府願意談判,因為剛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埃塞俄比亞總理阿哈邁德,和非洲聯盟直接介入調停,協助雙方談判。假如蘇丹軍方不賣帳,這個本來已經被美國制裁的封閉國度,就要與整個非洲為敵,難道最後憑藉北京真的可以力敵全球?何況自從南蘇丹獨立,蘇丹的管治權威已大為削弱,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大增,軍方黃金時代已過,這都是國際壓力能奏效的宏觀背景。
在香港案例,特朗普曾經也在Twitter說要為習近平和香港抗爭者「調解」,甚至鼓勵他到前線,但這明顯是抽水。香港畢竟是國際社會承認的中國領土一部份,外國此刻只能單方面研判是否繼續視香港為不同中國內地的實體,除非出現重大變故,很難直接調停;特朗普作為一個反覆無常的商人,也只是以「香港牌」作為中美貿易戰棋子,並沒有誠意正視香港問題的根源。然而,國際線是絕對實用的,因為香港足以影響中國經濟大局,也是新冷戰的前哨陣地,只是香港人的國際牌要更有技巧,需要的專業知識、勇氣和彈性,乃至和北京鬥而不破的智慧,都比蘇丹難度更高。
明報咫尺地球,2019年12月11-12日
旁觀者效應解決 在 為什麼當意外發生時,旁觀者越多、願意伸出援手的人卻越少 ... 的相關結果
雖然事件並不完全真實,但是它的轟動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學者們開始探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也有社會心理學家著手研究這個問題。 實驗:「旁觀者效應 ... ... <看更多>
旁觀者效應解決 在 被誤解50年的「旁觀者效應」!90%的事件,人都會幫別人 ... 的相關結果
被誤解50年的「旁觀者效應」!90%的事件,人都會幫別人解決困難:《人慈》書摘(4). 羅格.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 + 追蹤 已追蹤. 2021-10-18 04:20. ... <看更多>
旁觀者效應解決 在 淪陷「社會旁觀者效應」時,一招解決!(建議收藏) 的相關結果
今天我想談一談一種人多反而有可能誤事的心理學效應:責任分散效應。責任分散效應(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也稱為旁觀者效應,是指對某一件事來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