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人數增加、隔離人數攀升📈⚠️
現在疫情真的要戒慎恐懼😱😱
👩🏻⚕️奉上新冠病毒在不同場合的感染風險😷👇🏻(風險指數1-9)
⚠️高風險:
等級9 去夜店、酒吧
等級9 去室內體育館參與人群聚集之活動
等級9 聚集於500人以上之場合
等級8 於健身房鍛鍊
等級8 吃飯店Buffet
等級8 去電影院看電影
⚠️中高風險:
等級7 與人擁抱或握手
等級7 搭飛機旅行
等級7 參加婚禮或葬禮
等級7 於餐廳內用餐
⚠️中度風險:
等級6 去美容院、理髮廳等
等級6 拜訪親戚、朋友
等級6 在辦公大樓工作
等級5 接送孩子上下學
等級5 於賣場中購物
⚠️中低風險:
等級4 去公園
等級4 在市中心逛街
等級4 於醫生候診室
等級4 住飯店、酒店兩晚
等級3 一群人跑步、騎車、高爾夫
⚠️低風險:
等級2 去戶外露營
等級2 叫外送外賣
等級1 拆郵件或包裹
大家真的要多加留意了!
✅除了做好防疫、增加自己的免疫力也很重要👊🏻!
【6大關鍵營養食物提升免疫力】
1.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細胞(尤其白血球和抗體)主成分,若當長期蛋白質攝取不足或品質低下,會增加感染細菌、病毒的風險。
✔️建議每人一天需要吃5~8份蛋白質,大約是一個半左右手掌大小及厚度,最好平均從動物性及植物性兩種來源攝取。
👉🏻植物性蛋白質來源:豆類、豆腐及豆製品。
👉🏻動物性蛋白質來源:瘦肉、雞肉、魚肉、海鮮、奶類、雞蛋等。
2.攝取各種不同顏色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中的植化素對人體有保護作用,例如:黑色的菇類裡的多醣體能調節免疫功能;橘紅色蔬果包括:紅蘿蔔、黃黃甜椒、番茄等的維生素A的作用能維護眼睛、鼻子、口腔、肺及胃腸道各處的黏膜健康,鞏固第一道防線,阻止細菌、病毒入侵身體。
✔️建議一天要吃2~3碗各色蔬菜、2~3顆全頭大小的不同種水果,其中富含的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也都跟免疫功能息息相關!
3.吃Omega-3好油:
Omega-3有助於降低體內的「慢性發炎」,讓免疫細胞不會過勞、失衡。
但是Omega-3是我們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必須從食物攝取。
✔️建議每周吃三次深海魚類,例如:鯖魚、秋刀魚、鮪魚、鮭魚,每天可攝取海藻、堅果、亞麻籽、亞麻仁油、紫蘇油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好油脂食物。
4.澱粉選全穀雜糧:
澱粉裡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和各種礦物質,尤其維他命B2、B5、B6、葉酸對維持細胞黏膜健康,以及製造抗體等免疫功能有益。
✔️建議每天吃一碗糙米飯、五穀飯或搭配燕麥,來取代精製白米飯。
5.補充好菌:
補充好菌,可以調整、改善胃腸道健康、調節免疫,減少罹病機會!
✔️建議每天喝1~2瓶250毫升的優酪乳(或小盒優格),透過其他食物像是納豆、韓式泡菜,在發酵過程中亦會有好菌產生。
⚠️記得吃好菌的同時,也要攝取蔬菜、水果、全穀根莖類,裡頭的膳食纖維和寡糖,是益生菌的食物,能幫助腸道內益生菌的生長。
6.多吃辛香料類食物:
大蒜、洋蔥、辣椒、韭菜等辛香類食物,有殺菌、強化免疫系統的作用,不論生吃或熟食皆宜。
✔️建議每天吃2~3顆大蒜、半顆洋蔥、幾截蔥段,或多放在料理中,有助於提升免疫力。
以上的「內服+外注意」你都知道了嗎💁🏻♀️
非常時期,從飲食方面增加免疫力是很重要的喔!
讓我們一起對抗!今年的目標大家都要好好活著、健康活著!一起加油!🤜🏻🤛🏻
.
.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下的生活 #新冠肺炎 #防疫人人有責 #防疫 #防疫新生活 #防疫日常 #防疫不鬆懈 #防疫必備 #疫情退散 #疫情快點結束吧🙏 #營養懶人包 #醫學懶人包 #抗疫 #抗疫日常 #抗疫用品 #營養師 #營養師高敏敏 #高敏敏營養師 #免疫力 #提升免疫力
「抗心脂抗體指數」的推薦目錄:
- 關於抗心脂抗體指數 在 高敏敏 營養師 Facebook
- 關於抗心脂抗體指數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 關於抗心脂抗體指數 在 翁琬柔 Joyce Facebook
- 關於抗心脂抗體指數 在 抗心脂抗體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抗心脂抗體指數 在 抗心脂抗體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抗心脂抗體指數 在 抗磷脂抗體發炎指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 ... 的評價
- 關於抗心脂抗體指數 在 抗磷脂抗體發炎指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 ... 的評價
- 關於抗心脂抗體指數 在 抗心脂抗體IgG異常 - 親子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抗心脂抗體指數 在 [問題] 免疫檢查項目- GoodPregnan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抗心脂抗體指數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八卦
[疫苗副作用、抗體產生與腸道菌]
最近很流行一句話叫做「疫苗認證的老人/年輕人」,是來自於目前疫苗的各大廠牌研究結果顯示,年齡愈大,副作用也就愈少,強烈的副作用反應通常發生在年輕接種者身上,尤其是女性。
男女差異的原因推測是賀爾蒙的關係,睪固酮會降低發炎反應。而年齡的因素,推測是老年人免疫反應較弱,也就是「免疫老化」(immunosenescence)。
#但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Science Advances》去年的研究發現 #老年人的免疫系統沒有比較弱,而是 #受到積極抑制,而且這種抑制 #是可逆的。身體裡面有兩個互相拮抗的激素,一個是介白素-6(IL-6),它會讓身體持續在 #發炎狀態(也就是低度的免疫激活狀態),所以老人家因為各種慢性病及衰弱,呈現一個長期IL-6很高的狀態,這叫做「老化發炎」(inflammaging),所以身體另一個 #抗發炎相關激素—-介白素-10(IL-10),就會越來越高,來對抗IL-6,避免身體因為過度發炎造成對組織的破壞。
這兩種激素在年齡增長中,因為疾病跟感染的過程,反覆的你來我往,使老年人體內 #同時存在著過量的IL-6和IL-10。
而研究發現,老人家體內過多產生IL-10的輔助T細胞「Tfh10」,導致疫苗造成的 #免疫反應被抑制了,所以動物實驗在年老小鼠接種疫苗時「短暫」阻斷IL-10,可以讓抗體反應幾乎恢復到年輕小鼠體內的水平。
#所以如果你是年輕人卻沒什麼不舒服
#不一定代表你是老人
#可能只是身體的IL-10偏高
#抗發炎激素偏高似乎並非壞事
再者,韓國今年五月發表在《Kor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發現 #副作用有無跟抗體產生無關,在135人當中(42人打AZ,93人打Pfizer),最後副作用的 #嚴重程度跟抗體的濃度並無相關性。
#既然像被卡車輾過也不代表抗體比較高
#那打完後的不適感當然越輕微越好
那麼,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幫助抗體產生,又能降低副作用呢?➡️從腸道菌相(gut microbiome)可以看出一些線索。
去年《Cell Host & Microbe》期刊有一篇探討腸道菌相對於人類施打疫苗的綜論,發現 #某些菌會抑制抗體的產生,而 #某些菌會有助於抗體的產生,尤其是在 #病毒感染相關的免疫。(這也就是為何常用抗生素的人對流感疫苗反應很差),而《Cell》也發現1000種藥物裡,有250種非抗生素藥物都會抑制腸道菌生長,影響了藥物的效力跟副作用。
也就是說同一種藥物(疫苗),面對千百種人不同的腸道菌相就可能有千百種不同反應。
今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為了知道「腸道微生態可影響疫苗的安全及成效」,正進行一個隨機雙盲研究,招募500名糖尿病患者及65歲或以上人士,服用「微生態免疫力配方」或安慰劑,3個月後接種疫苗,並追蹤1年,研究微生態與疫苗關係,預計1年內完成招募。
在這個研究之前先做了一個小型的前導研究(pilot study,是在正式大型研究計劃開始前,為了評估可行性、時間、成本、負面影響,因此事先進行的小型實驗或研究,其結果也可以改善正式的研究計劃)。
十位新冠疫苗接種者其中四名在接種疫苗前兩個月先服用了改善腸道菌的配方,初步結果顯示,相對沒有服用配方的六位接種者,該四名服用了配方的接種者血液樣本中的 #四種發炎相關指數最多可下降達八成,而 #製造抗體的細胞(又稱B細胞)水平則增加近五成。
雖然這個小型研究數量太少,還要等待明年或後年大型研究的結果,但給我們一個暗示, #疫苗的不良反應包括發燒、關節酸痛其實跟許多發炎反應的上升有關,若腸道菌及其相關代謝產物可以在其中扮演協調者,降低發炎,或許可以減少疫苗引起的異常活躍免疫反應,又能幫助抗體的產生。
我在之前的文章[疫苗有沒有效⁉️腸道菌跟代謝產物是關鍵]有分享過,抗體的產生與否跟有沒有一群特殊的「好菌」有關。
https://www.facebook.com/175089479960691/posts/586387235497578/?d=n
免疫相關的好菌,除了常作為益生菌的「產乳酸菌」,乳酸桿菌跟雙歧桿菌以外,還有要靠健康飲食才能養出的丁酸製造者們(詳見:https://www.facebook.com/175089479960691/posts/944962129640085/?d=n)),其中的機轉,是腸道菌代謝產物改變了 #檸檬酸循環裡的供給能量來源,從以糖跟氨基酸為原料轉為用脂肪多一點,因為 #丁酸結構跟脂肪的代謝產物酮體類似,可以直接成為加速抗體形成的能量來源。
而過去研究發現 #腸道菌群比較豐富的人,對 #疫苗形成的免疫效果有加成的效果,而且許多腸道菌紊亂的人,會有抗體產生困難的狀況。
目前研究皆顯示腸道微生物生態系,對疫苗的安全性及成效有影響,不容忽視,一個健康的飲食(益生源)或精準的益生菌、代謝產物(後生元)的介入,除了幫助 #改善腸道菌相增進免疫力,或許也可有助於降低施打疫苗副作用的不適,以及提高抗體產生的有效性。
————————————————————————
💉後記(王醫師 #自己施打疫苗後的反應):
我原本就有每天服用各種益生源、益生菌跟後生元複方的習慣,在5/30早上注射AZ疫苗,大概睡前總計喝了6000cc的水,在注射後12小時有點眼眶周圍酸痛的感覺,半夜2點多精神亢奮的睡不著,除了眼眶周圍仍微酸沒有其他不適,於是凌晨4點多起來補充一些水後覺得舒服多了便一路睡到早上8點多起床,起床覺得精神大好(是打了大力丸?XD)。目前已經24小時,整個過程 #沒有發燒,老實說, #非常非常像吃R1的前幾天感覺(頭重微酸痛、精神亢奮、微發熱),也就是說,是我熟悉的類似 #身體開始用酮體當能量的情況。有趣的是,我並沒有在吃低碳飲食,反而最近天天都有精緻碳水。
如果疫苗相關不良反應包括噁心嘔吐頭暈精神亢奮這些,都跟keto-flu的複合症狀有很高度的重疊性,我認為除了用發炎解釋,或許的確是身體製造抗體過程中,正轉換著使用能量的方式,而轉換的順暢與否,就跟每個人的腸道菌有很大的相關性。
#留言不要問我吃什麼益生菌
#飲食為主益生菌為輔
#個人經驗提供給大家參考
Reference:
1. Science Advances,29 Jul 2020:Vol. 6, no. 31, eabb0806
2. Cell Host Microbe. 2020 Aug 12; 28(2): 169–179.
3. Cell 181 (7), 1661-1679. e22, 2020
抗心脂抗體指數 在 翁琬柔 Joyce Facebook 八卦
一下飛機就趕往醫院,姑姑還有意識:「姊姊,妳來陪我了。」
趁著她睡覺的時候,我在醫院掛了家醫科跟內分泌科,因為我12月回台的健康檢查Anti TPO指數過高,還有B肝抗體non-reactive (啊我明明留學前才打過疫苗)
先去看了家醫科,護理師先詳細問我有沒有去過武漢肺炎疫區,幫我量體溫。醫生看著我的身體健康檢查報告,跟我詳細解釋並且讓我自行判斷要不要再打一次B肝疫苗。再跟我說從數字看來,我的甲狀腺沒有問題,而且斬釘截鐵地說:「瘦不下來不是甲狀腺的錯!」(我錯怪它了)最後還讓我諮詢了我的脂漏性皮膚炎。
接著到了內分泌科,醫生一樣說我的甲狀腺沒有問題,定期追蹤即可。我不死心:「醫生,那你看我下巴,一直長很多很多痘痘,而且我一直瘦不下來,我明明很久沒吃精緻澱粉了,是不是內分泌失調?」於是醫生大手一揮,叫我去批價抽血💉
抽了血、拿了皮膚藥,看了兩科醫生,問了各種問題,批價的時候價格不到700元,$20多塊錢美金,在美國要看到這樣程度的醫生,價錢至少要五倍(還是在付了高額保險的狀況下)
我想說的是,台灣的醫療系統跟資源真的非常完整與珍貴,在國泰民安的時候,大家就不應該浪費任何一點醫療資源,更何況是在武漢肺炎盛行的現在,我們更應該守護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防疫如同作戰,希望台灣人團結,不要讓疫情跟政治打倒了這座美麗的島嶼🇹🇼
#圖為清晨六點在整理街道的清潔人員
#想叫住他跟他說聲謝謝
抗心脂抗體指數 在 抗心脂抗體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八卦
提供抗心脂抗體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抗磷脂抗體症候群飲食、抗磷脂抗體指數、抗磷脂抗體症候群有關健康/醫療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健康急診室提供您完整相關 ... ... <看更多>
抗心脂抗體指數 在 抗磷脂抗體發炎指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 ... 的八卦
在抗磷脂抗體發炎指數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sony577也提到編譯/李怡雯2022-04-02 ... 陽性即有驗出抗體); 抗心脂抗體(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 ... <看更多>
抗心脂抗體指數 在 抗心脂抗體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八卦
提供抗心脂抗體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抗磷脂抗體症候群飲食、抗磷脂抗體指數、抗磷脂抗體症候群有關健康/醫療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健康急診室提供您完整相關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