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Jivan和Mira都有很大的進步!來德國一年了,這才有「駛入正軌」的感覺。
Mira每天呈現「催促」我快帶她去托嬰中心的狀態,大聲說早安,自己跑跳進去,總是說上學很開心,老師是她的好朋友。Jivan呢,週五我去接他,還沒到大門,只是經過室外遊戲區,我隔著圍欄看到他,喊著:「寶貝,回家嘍!」他竟然哭喪著臉說:「妳怎麼這麼早來,我還不想回家。」於是我隔了一個小時才去接他,他表示:「我想要最後一個走。」我問:「不會太想我嗎?」「不會!」⋯⋯
所以很明顯,#居家防疫幼稚園 很難營運下去XD 什麼原因?孩子需要玩伴、需要刺激、需要盡情跑跳的場域。特別是換到了大學附幼後,孩子的世界一下全打開了,Jivan回家說著黑人同學會跟他說英文,說著有講捲舌中文的弟弟一直跟著他,說著坐著輪椅的那個女生發生什麼事了,整個氛圍變得很活潑與包容。一切盡可能「正常」運作後,很感恩兩個孩子都能順利融入德國教育體系。
總要出去闖的,選好學校後,相信孩子,做他們堅強的後盾。
_
一直在想怎麼回答有個媽媽問我的問題:#支不支持提早教孩子?聽起來很弔詭,我每週的生活紀錄,都配上手作給孩子的教材和在家的玩中學系列,但我個人是偏向「不需要」提早教的。這個課題我和接受華德福教育六年、荷蘭菁英中學六年的Ra聊過無數次,我們一致的看法都贊成「不刻意早教」。
不過,界定教什麼「內容」,其實才是談論最主要的癥結。所有孩子入學後會碰觸到的「學科」教育,我認為就交給專業的教育者,課程的設計絕對是經過評估和反覆操作,適合該年紀的孩子能理解的範圍才納入教科書的。
當前,我除了確認Jivan能持續發展中文的聽說讀能力,就是培養孩子樂於發問、發現、發掘,摸索孩子未來能發光的位置。
其實,也沒那麼偉大啦,就是Jivan想知道的,我用我還算擅長的方式,變出「玩」的教育模式;他今天問怎麼會下雨,我們就認識水循環,他今天問火山怎麼會爆發,我們就來動手找書和做模型,他老是亂拿衣服穿,我們就來討論天氣。#孩子是我的教案指引,我腦袋常會少根筋,是孩子的這些「為什麼」,讓我每天都有想不完的教學活動設計。因為我不想回答「不知道」,也不想直接「餵」答案,#我們怎麼回應提問_會影響孩子建立日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媽媽來教,就怕期待太高,適得其反,「我是為你好耶」卻變成孩子覺得家裡沒溫暖,父母沒說出口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能會成為壓倒或推遠孩子的阻力。學習本來就不是輕鬆的事,#與其逼著孩子坐下學,#不如先養成孩子樂於學。我們現在放學後每天都會玩的,就是 #感官發展遊戲了!它的好處是多面向的,同時也不會消耗親子關係。這些日子下來,Jivan很讓我和Ra誇目相看,因為他投入在感官遊戲時,一小時反覆操作著同一種素材和動作,那樣的心無旁騖會讓我們看見孩子的無限可能。
有研究指出,孩子的腦袋過早地學,但連握筆都沒辦法正確使力,反而造成更多的挫折,現今教育提早出發,但人類發展的成熟進程仍然與一百年前一樣,就衍伸出更多的現代壓力。五歲時提早認字的孩子,與七歲才開始認字(研究顯示最適合開始認讀的年紀是七歲)的孩子,他們之後在學習上的表現並沒有差距。
所以結論是:Earlier isn’t necessarily better, more isn’t better if it’s too much. (提早學不一定比較好;如果太多了,那多就不代表越好。有點像「少即是多」的概念,譬如孩子課本內容全都會,學習成效會比做了一堆自修和習題但課本內容只掌握八成的孩子好)。研究見書“The Self-Driven Child: The Science and Sense of Giving Your Child More Control Over Their Lives”.
寫了這些,只是提供一些方向與見解,我會直接說:**母親的位置,是在幫助孩子「建構」良好的學習習慣,並關心生活周遭的知識。**
那,孩子先會了,日後上學老師在教時會不會無聊?我無法保證,看人吧!孩子提前想知道,陪他找答案也無妨,重點是過程。如果是我,會因為自己稍微會一點而多些自信,如果是Ra,他曾經就痛哭過在學校學不到新知識;我問了Jivan,他的回答是:只要是跟他喜歡的好朋友一起學,再一次也沒關係。
至於我有沒有這個孩子先學未來會無聊的疑慮,老實說:不太有。因為經驗告訴我,四歲的他很快就會忘記⋯⋯(聽起來有點悲傷哈哈哈哈)而且如果用中文以外的語言再學一次,根本是新的東西啊!然後,我很避免制式化、很固定的操作,一定都有「遊戲」做為包裝。同齡的孩子會百位數加減法,我可以等到Jivan八歲再會就好,#強灌溉的稻苗只會淹枯,很多都只是「比較的心態」在作祟,我要著力的不是孩子「不會什麼」,而是孩子「擅長什麼」,哪個方面能帶給他信心。
在家,還是先營造愛的環境是首要嘍!不管要不要帶孩子一起學習,愛,才真正是成長的養分。
#開始調整成每天放學後一起操作感官發展活動
#Jivan_4Y8M
#Mira_1Y10M
感官遊戲教案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八卦
疫情時期,數位工具變得非常重要。但如何才能善用其學習功能,避免孩子在遊戲和影片中迷失自我呢?(關於數位學習,我們用一個你我都很常使用的工具,地圖,作為實際的例子。)
既然數位工具將會是「後疫情時代」的必需品,我們作家長的,一起超前部署,先學習如何跟著孩子,把手機、平板、網路,當成工具,而非玩具。
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隨時隨地拿出手機,和孩子一起搜尋答案、一起討論,建立更親密的互動。一個空閒的 30 分鐘,就能完成一次高品質的共同學習。除了學習素養,還能增進親子間的感情呢!
父母和孩子一起探索生活,一起認識世界,就是這麼輕鬆、簡單。現代父母必修的教養課程,開放報名!
🚩 【最新活動開放報名】
🔸 7/25(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我的「知識地圖」
很多人不能理解,Google 服務能用到怎樣的程度,小弟(蔡依橙)野人獻曝,介紹一下我的「知識地圖」。
這是我近一年讀書過程中,順手查過的地方,每一個點,都有一個故事、一個歷史、一個原因我會去看他。我用衛星模式、地形模式、行政區模式分別看過,並點擊裡頭的照片,現在又有 360 照片,很能瞬間實際感受現場。
因為 Google 陣營的平板還輸 iPad 很多,所以暫時寄生在 iPad 上使用。在不同書籍、不同時候的閱讀,交會在附近的位置上時,就會產生很多有趣的事。
▌廣島原子彈 vs 關島
例如,讀美軍基地的時候讀到關島,過陣子,讀廣島原子彈的時候,查 B-29 轟炸機起飛的 North Field,才發現他離關島非常近,只是戰後廢棄了,主要設施都移到周邊更大的島上。
從 Google 衛星圖來看,就很清楚可以知道太平洋「為什麼在那些位置有島」,又為什麼某些島比其他島的軍事意義更為重大。
▌吉里巴斯 vs 夏威夷
像是,新思惟之友林新曜醫師去過吉里巴斯服務後,我就對這個國際換日線為了他特別轉彎的國家很好奇。點擊後,才發現跟我之前念的二戰珍珠港事件,距離不遠。
但為什麼美國要了夏威夷,沒拿吉里巴斯?放大一看就知道,吉里巴斯是環礁,陸地面積不大,海拔不夠,與夏威夷紮實的陸地差異很大,你是美軍將領,也會選夏威夷。
▌與自身經驗結合
進一步使用桌面版,你還能解鎖更多神奇功能。我讀到沖繩問題,提到普天間與嘉手納空軍基地,就回想,那我上次去沖繩看到的,是哪一個呢?
打開桌面版 Google 地圖,「您的時間表」功能,可以調出自己所有的定位記錄,連手機拍的照片都整合在裡頭(因為我全面導入 Google Photo 自動上傳我所有的照片),哪一天、幾點幾分、當時的我在瞭望台上,相機拍到什麼飛機,跟哪些朋友,都可以瞬間得知。書本知識,忽然跟自己過去的回憶,彼此強化,更為鮮明。
▌怎麼教小孩?
做為父母,你拿著平板,滑動世界地圖,就是很好的教材。你可以考小孩,東京在哪?請他們滑給你看。我們去過的廣島在哪?原子彈投射時,所瞄準的地標在哪?
在這過程中,他們對任何你所標的點有興趣,你都可以跟他們來場知識之旅。你說的故事、現場的相片、他們問的問題、歷史脈絡的討論,都會讓孩子超越我們所受的歷史教育非常多。
這就是數位時代的變革。
▌進一步的思考
從這樣的角度看,書讀得多快,重要嗎?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善用各種工具,將這些知識立體化、具像化,並與過去的其他知識作交會與對話。
小孩不能碰 3C,是對的嗎?或許很危險,因為他們將被限制在紙本平面單一管道吸收知識,而失去吸收多面向數位資源讓自己認識的世界更完整的機會。
▌這還只是 Google 地圖「一項」而已喔!
數位時代,有數位時代的新活法,任何時代,比的都是誰適應得快、誰掌握了新技術後能快速的拉開差距,而網路工具,正有這樣的特性。
需要會寫程式嗎?不用。需要克服很高的硬體或軟體門檻嗎?不用。
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全新的 growth mindset,隨時思考我能從新環境中,看到什麼優點、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強更快。
如此而已。
🚩 父母如何在生活中協助孩子的素養?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literacy/
🔸 7/25(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把方法學起來,接著,就能帶著孩子,一起過充實且難忘的暑假!
➤ 使用 Google Maps 當我的「知識地圖」
➤ http://bit.ly/2XURJRI
「在小孩最渴望知識,最喜歡問為什麼的這幾年,讓他們留下與你互動的回憶。」
▌參加過的朋友怎麼說?
「今天的課程,讓自己重新檢視親子教育的態度與想法,謝謝新思惟國際。」
「身為父母,雖然孩子還小,但對未來的社會、孩子長大所要具備的能力感到擔憂,總希望能為孩子指引一條路。這時候爸媽如能擁有正確的方向,孩子會少走許多冤枉路。今天聽了校長的分享,讓我教孩子更有信心。」
「校長以自身經驗與實際上的作法,讓我們安心了不少。」
「從校長 demo 的考題可以看到,考題題目很長,也不會只考一科的內容,而是綜合型考法,考生必須具備快速抓重點以及尋找答案的能力,這個跟我們日常使用 Google 查資料的過程很相似,但要如何把這樣的能力慢慢帶給小孩,就是今天上課的重點了。」
▌在這堂課,你將能學會的技能。
☑ 半小時做好一個教案。
學會如何跟孩子分享任何知識主題,不管是廣島長崎原子彈、南太平洋群島或困難的性教育,都行。
☑ 旅遊不只是旅遊,讓親子關係增溫,還能學習。
把握全家每次親子旅遊的機會,讓孩子增進知識素養,懂的想的都更有視野與深度。不管是跟團或自由行,不管是國內或國外旅遊,都適用!
☑ 拒絕被 3C 綁架,成為 3C 的主人!
如何讓孩子正確使用 3C 產品,成為他們感官與知識的延伸,成為 3C 的主人,而非成癮無法自拔的奴僕。
☑ 適應潮流,並且走在潮流前端。
在生活中協助孩子,適應這個新課綱與新時代的潮流。
▌我還要上班耶,自己教,會不會很花時間?我的知識儲備不足,也可以嗎?
當然可以的!我們都要上班,才有收入能付孩子的學費;我們也都一樣,除了自己的專業,世界很多領域是不懂的。但要面對一個小學生或幼稚園的孩子,我們只要懂得搜尋資訊、評估品質、整合歸納,並與孩子互動,基本上問題不大。即使遇到我們也不懂的地方,帶著孩子一起搜尋並找到解答,這過程更是良好的身教。
工作坊所教的完整教案,只需要 30 分鐘,就能完成準備。不管是全家要去「台北 101」或「紅毛城」,要一起組「樂高」,還是討論與台灣息息相關,也是《海洋奇緣》的「南太平洋群島」,你都可以根據親子共同有興趣的部分,準備出獨一無二的互動課程。在一般日的晚上,或週六臨時空閒的下午,就能完成一次高品質的共同學習。
如果真的更忙,課程所學的各種技巧,也能化整為零,應用在吃便當、上下課接送、牽手到便利商店買東西的零碎時間。在小孩最渴望知識,最喜歡問為什麼的這幾年,讓他們留下與你互動的回憶,我們也順道導引孩子刻畫更深刻的思考軌跡。
❤ 讓孩子快樂地學習有用的知識。
「以前也偶爾設計教案讓小孩學,但其實是很燒腦的費時的一件事,上了蔡校長的課,真的可以很容易取材設計。」
素養教育,整合「親子互動」與「家長身教」,還能實際應用!在小孩最渴望知識,最喜歡問為什麼的這幾年,讓他們留下與你互動的回憶。
🔸 素養教育工作坊|7 月 25 日(六)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把方法學起來,接著,就能帶著孩子,一起過充實且難忘的暑假!
以前,都下載校長的;這次,我們親手做教案!
感官遊戲教案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八卦
#給手機的兩難
直接給小孩手機,是很可怕的事,他可能躲到房間裡,手機遊戲一玩就是 3 小時,他可能沉迷於抖音,他可能看 YouTube 一整晚,他可能用我們不熟悉的社群軟體,交到壞朋友。
#整個時代趨勢就是往科技方向走
但不給小孩手機,我們也擔心,整個時代趨勢就是往科技方向走,當我們期待小孩成為網路時代的強勢生存者,卻連 App 都沒用過幾個,這怎麼也說不過去。
更別說,線上購物、線上訂票、線上規劃行程、線上找需要的資料,這些都需要練習,才能作得好,就像在賣場購物、在旅行社訂票、看書規劃行程、到圖書館找需要的資料一樣。
#所以怎麼辦?
讓小孩習慣當 3C 產品的主人,而非奴僕。#讓小孩習慣使用3C產品當工具,#解決問題,而且 #從中獲得成就感。而非讓小孩習慣讓 3C 產品宰制他的時間,引導他的注意力與興奮感。
#工具或玩具 #主人或奴僕
如果我們不帶著孩子成為 3C 的主人,這些引導的責任,就會被那些精熟成癮心理學的專業線上遊戲團隊,用引導性強的使用者體驗,與華麗的聲光效果,包圍你的孩子。
當他對 3C 產品的第一印象就是這麼高標準的感官刺激與引導後,那些看來相對乏味些的工具,就會很難進入他的眼球了。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稀有課程|2020/4/11(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我們將整理過去的日子中,我們嘗試過,有效跟無效的各種策略,並根據不同孩子的個性作迅速調整的過程,讓各位能有最多「確認可行的策略」做參考,讓自己的孩子,在數位浪潮時代,能有更強的表達力、社群力、資訊力與網路力!
▌適合對象
✔ 家長,您有幼稚園到國高中的孩子。課程內所傳授的技巧與概念,均已運用多年,確認可行。
✔ 即將成為父母,想先瞭解新時代教育方式與概念,看看其他的父母們在思考些什麼,自己又該做好哪些準備。
▌在這堂課,你將能學會的技能與收穫。
✔ 半小時做好一個教案。
✔ 小孩不識字也能照樣學習知識
✔ 弄懂大家口中說的 108 課綱
✔ 陪著孩子走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
✔ 旅遊不只是旅遊,讓親子關係增溫,還能學習。
✔ 讓孩子正確使用 3C 產品
✔ 創造出更多美好的回憶和共通的話題
▌家庭中的素養訓練,必須符合 4 個面向:
✔ 短時間能做
現代社會,大家都忙,雙薪家庭也多。很多時候忙了一個月,只有一個週末下午全家有空。如果能在 2 個小時內完成,才有可行性,也才有成就感。
✔ 要融入生活
最好不用事先準備,想到就能做。甚至跟全家的外出、跟團旅行、自由行,都能結合。
✔ 與學校互補
知識的部分,國民教育作得不錯。但在媒體識讀、獨立思考、書寫溝通等領域較少,家庭為主的素養訓練,若能補足就更好。
✔ 順應新趨勢
孩子長大速度很快,有限的時間,學到能帶著走,且未來適用性高的技能,當然更好。
素養教育工作坊,在小孩最渴望知識,最喜歡問為什麼的這幾年,讓他們留下與你互動的回憶。
🔸 2020/4/11(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感官遊戲教案 在 幼兒感官遊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八卦
關於「幼兒感官遊戲」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感官能力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你了解多少? - 知子猫从根本上来说,感官游戏就是调动幼儿感官的游戏,包括 ... ... <看更多>
感官遊戲教案 在 幼兒積木發展 :: 公私立幼兒園543 的八卦
2020年7月27日—兒童是透過遊戲來進行學習,而「積木」一向被認為是有益於兒童發展的教具,當幼兒開始玩積木,代表孩子的遊戲發展從感官遊戲、功能性遊戲進階到建構性 ... ... <看更多>
感官遊戲教案 在 幼兒感官遊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八卦
關於「幼兒感官遊戲」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感官能力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你了解多少? - 知子猫从根本上来说,感官游戏就是调动幼儿感官的游戏,包括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