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專欄:後人類時代的我們
在台北國際書展期間,除了黃怡之外,也跟另一位香港年輕作家曾繁裕做了一場對談,地點在華山文創園區內的青鳥書店。曾繁裕雖然是新人,但之前已經出版過三部小說。這次的作品叫做《後人類時代的它們》,看題目就知道是一部科幻小說。近期我因為小說《愛妻》含有科幻成分,突然有很多人來找我談科幻的題材。其實我對科幻文學並不熟悉,但對個別幻科作品的確是情有獨鍾,對科普書籍也有著一般讀者的興趣,所以便厚著臉皮答應下來了
「後人類」(posthuman)這個概念我在本欄曾經談過,我以為曾繁裕一定也對此做過研究,怎料他說沒有看過這方面的書籍,還以為這個名堂是他自己發明的。我覺得這倒有好處,就是他沒有從學理上去構想他的小說,而完全是根據個人對未來的想像,來編寫他的故事。他對「後人類」這個詞的應用,無疑是狹義的,也即是指字面上的「人類之後」的時代。在小說中人類已經瀕臨滅絕,只剩下動物園裡的少數樣本,而在幾個以數字命名的星球上生活著的,全都是機器人。這些機器人當初是人類的創造物,有著人類的外貌,但智能不斷提升,進而取代人類統治世界。
人類被AI取代的預言,聽來並不新鮮。曾繁裕這部小說的有趣之處,在於他嘗試從機器人的角度切入,想像機器人的思維模式,甚至是情感世界。他筆下的機器人雖然擁有強大的運算能力,對功能性的工作也非常勝任,但它們的社交行為卻非常笨拙。不知因何緣故,機器人依然分為男女兩種性別,而且可以互相締結戀人關係。它們之間的所謂調情、追求和戀愛,完全是模仿人類的行為,但卻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當中並沒有真實的情感,就好像角色扮演一樣。它們之所以這樣做,究竟有甚麼實際作用或需要,作者並沒有解釋。這似乎是遺傳自人類的不再具有意義的行為,因此充滿著荒誕和徒勞的感覺。
曾繁裕描繪的「後人類」世界,是一個無情的世界,儘管機器人們都努力地模擬感情。由是看出了他的人本觀點——機器人無論有多高的智能,也只是一堆沒有生命的死物,也即是「它們」而不是「他們」或「她們」。但是,它們追求感情的努力,甚至是執著,其實頗有悲劇意味。當中有一個機器人的職業是小說家。它因為沒有人類的情感經驗,所以只能通過閱讀和模仿從前人類的小說,來創作出自己的故事。它所借鑑的人類作品中,竟然包含曾繁裕早前的小說。這不但是個妙筆,也很可能是小說中機器人最接近人類的時刻——一種文學的「圖靈測試」。如果讀者分不出小說是真人寫的還是AI寫的,那就代表AI懂思考,甚至有感情。曾繁裕的「自我AI化逆轉」,反過來賦予了AI成為「我們」的可能。
上面說曾繁裕的「後人類」定義是狹義的,我們也可以看看廣義的說法。「後人類主義」在學術界的代表性著作,有美國學者凱薩琳.海爾斯(Katherine Hayles)的How We Became Posthuman: 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cs(中譯《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海爾斯本科念化學,後來轉攻文學,取得博士學位。她的這部著作主要從二十世紀下半cybernetics的發展入手,勾勒「後人類」概念的興起和變化,並插入與主題相關的科幻文學作品分析,是極少見的科學和文學兼容並舉的論著。
Cybernetics與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有時會被混為一談,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學術範疇。Cybernetics語源來自古希臘文 “cyber”,意指「導航」(to navigate),在羅馬時期又演變出「統治」(to govern)的意思。Cybernetics中譯為「控制論」,簡而言之,是「生物體或機器中溝通和控制的理論或研究」,跟機器人學(robotics)有密切關係。AI研究強調的是抽象的資訊和運算,cybernetics卻主張實體在具體環境中的反應和調整。也可以說,前者是「去形的」(disembodied)而後者是「賦形或具形的」(embodied)。當然,在整個後人類處境中,人工智能和控制論是必須合併理解的,因為前者的實體化就是後人類的諸種形式,無論是智能機器人、人機合體(cyborgs),還是通過人機介面強化的人類。
英文原題中的 “Became” 一字可圈可點。這意味著,其實我們已經成為了廣義的後人類。事實上,從古人類發明和使用工具開始,便已經踏上了朝向後人類的道路。到了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以至於二十世紀電腦科技的興起,人類不但大大增強了自己的能力,也同時改寫了「人類」的定義。「人類」不再只是一個傳統生物學定義下的物種,而是一個可以通過自身的能力進行演化的新物種。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Yuval Harari)把這個新物種稱為 “Homo Deus” (神人),並且對它未來的發展作出了警告。同樣憂慮AI將會取代人類的霍金,自己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人機合體。要還原到純粹的人類已經不可能,又或者純粹的人類從不存在。
海爾斯描畫了科學家和科幻作家對「後人類」的疑慮和恐懼,因為它衝擊了「人本主義」對人類定義和價值的信念。可是,她認為「後人類主義」並不一定是反人類的、世界末日的同義詞。解構了人的自主意志的控制欲、目的論的功利心、自我中心的世界觀,對於思考人自身作為一個複雜的生物體,以及包含其他生物的地球作為一個互相依存的系統,有積極和啟發性的意義。「後人類」並不代表人類的毀滅,而代表著超越狹隘的人本主義的新人類的誕生。這是一種未來的齊物論——物我不分,「它們」即「我們」。
同時也有17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Ronghao Li's Official Channel李榮浩官方專屬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即前往聽歌:https://RHL.lnk.to/EnFA . 🎪 2017【有理想世界巡迴演唱會】9/16 台北小巨蛋 📍寬宏售票:https://goo.gl/6jVrHX 📍活動專頁:https://goo.gl/qsCzs3 . 亞洲新天王 樂壇驚嘆浩! 打破華語歌壇主打歌規則 意想不到...
後人類主義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八卦
明周專欄:後人類
早前糊裏糊塗地參加了一個科幻小說研討會。我一向避免出席研討會,怎料一去便去了個關於科幻的,跟我本人好像沒有多大關係。我一不是科幻小說家,二不是科幻小說的讀者。那我為什麼會出現在這樣的一個場合呢?原來這個研討會對科幻的理解訂得頗為寬鬆,但凡有關未來的奇想也納入科幻想像之中。我的確寫過不少「未來小說」,所以就有幸忝列其中了。跟我一樣被認為是廣義的科幻作家的,還有駱以軍、陳冠中和閻連科。在眾多正宗科幻作家、專家和讀者面前,我們這些魚目混珠的門外漢,自然是一派虛心學習的樣子,不敢胡亂造次了。
在會上經常聽到的一個詞,是「後人類」。一位年輕人跑過來送我一本書,說是自己的著作,書名就是《後人類時代》。我孤陋寡聞,當時還未知道作者就是國內科幻小說界的新進翹楚陳楸帆。在最後一場圓桌會議,我被主持人問及對「後人類」的看法,我厚着臉皮胡說了一堆關於寫作機器的渾話。整體來說,研討會的氣氛熱烈,包容度高,並未出現傳統文學觀念和科幻文類寫作之間的衝突和分歧。(最常聽到的意見,是科幻小說的語言粗疏,不夠文學性。)大家對科幻和文學的融合似乎期望甚殷。
回家上網翻查一下「後人類」這個概念的定義,發現對”Posthumanism”的解釋多達七個。簡化點說,有一類是文化上對傳統「人文主義」或「人本主義」(Humanism)的批判。有對「人類本性」(human nature)的概念表示懷疑的,也有對「人類中心主義」表示反對的。也即是說,在萬物一體、眾生平等的前設下,人類不應擁有主導的、特殊的、例外的地位。另一些定義跟科技有直接關係,當中稱為「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的,指的是人類以科技延長壽命、強化身體機能、改進智力和心理素質等。用歷史學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的說法,就是「神人」(Homo deus)的誕生了。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的發展也預視了A.I.取代人類的可能性。無論是人類被A.I.消滅,還是人類自滅而A.I.獨存,這種「後人類」處境跟前面所說的「超人類」是互相對立的。一種是人類變得越來越強大,變成可媲美神一般的存在;另一種是人類變得越來越無能,最終難逃被淘汰的命運。究竟「後人類」會朝哪個方向發展,還是未知之數。
我覺得這些都是很有趣的問題。可是我科學知識十分有限,對科幻小說也涉獵不深。當代許多西方科幻名著我也沒有看過,更不要說近年備受關注的中國科幻。我最熟知的科幻作品是《攻殼機動隊》漫畫和動畫系列,讀過的最近代科幻小說是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一九八四年出版的《Neuromancer》(中譯《神經漫遊者》或《神經喚術士》)。此書是數位虛擬空間(cyberspace)概念的創始之作,也是稱為「賽博龐克」(Cyberpunk)類型的經典。九十年代以後的《攻殼機動隊》系列,內裏許多諸如網絡潛行、虛擬記憶和意識融合的構思,應該都是從Cyberpunk那裏來的。
我讀書有個很笨的習慣,就是初探一個題目,總必按歷史發展從頭看起。想了解科幻小說,便先從十九世紀瑪莉.雪萊的《科學怪人》開始。然後是法國的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和英國的H.G.威爾斯(H.G. Wells)的科幻始創期作品。不過,關乎到「後人類」這個題目,我覺得可以追溯到十七、八世紀人體機械觀的興起,以及在機械技術上「自動人偶」(automaton)的出現。「自動人偶」是以機械原理驅動的、在外形和動作上維妙維肖地模仿人類的裝置,當時博得許多觀賞者的驚訝和讚嘆。到了十九世紀末,隨着工業化對人類生活所造成的異化和壓迫,「自動人偶」漸漸變成了詭異和可怕的象徵。昔日的奇觀變成了今天的威脅。
到了二十世紀初,捷克藝術家若瑟夫.恰佩克(Josef Čapek)創出了”robot”這個新詞。此字語源為斯拉夫語的”robota”,意指「苦工」,源自中世紀農奴為封地主所作的無償勞動。一九二一年,若瑟夫的弟弟卡雷爾(Karel Čapek)把這個詞用在他的劇作《Rossum’s Universal Robots》中,是”robot”的第一次正式應用。Robot在現代文化中的形象傾向負面,是一種冷冰冰的、充滿危險性的,而且隨時會失控的力量。如何利用機械人的好處,又同時約束它們對人類可能造成的危害,是個迫切的問題。二十世紀科幻小說大師亞西莫夫(Isaac Asimov)在《我,機械人》(I, Robot)(1950)裏提出了著名的「機械人三法則」:一、機械人不能傷害人類,或通過不作為而讓人類受到傷害;二、機械人必須遵從人類的命令,除非此命令跟第一條有抵觸;三、機械人必須盡力保護自身的存在,只要這並不抵觸第一或第二法則。
到了今天,機械人的概念已經過時了。它已經被生化人和人工智能所取代,而且無須再具有人類的外形。(當然,製造出像真的人形A.I. 依然會是某些科學家和生產者的追求,因為以假亂真從來就是人類創造欲之一種。)無論是人類外形被成功複製出來,或者被完全拋棄,那也將會是一個真正的「後人類時代」。「後人類主義」的其中一種定義,就是完全接受(甚或是積極期待)人類的消亡。這當中包括正反兩種可能性。正面來說,人工智能不只是工具,而是人類演化的另一階段。人類不應該在這全新階段來臨之際裹足不前。反面來說,世界原本就不屬於人類獨有,也不應為人類所獨佔。人類是時候交出掌控地球的權力,把地球還給萬物。這也可以說是人類憎恨,或者是反人類的觀點。
後人類主義 在 明潮 M'INT Facebook 八卦
#明潮女裝周直擊
#2018秋冬巴黎女裝周
場內擺放以烏托邦的後人類主義為創作哲學的日本藝術家Tetsumi Kudo作品,隱喻著Jonathan Anderson這一季的LOEWE將聚集在純天然布料、多種材質的拼貼混融,以及反傳統結構的設計主軸。
系列完全自外於時裝主流,以垂墜直向的輪廓襯上已成為他招牌的長繫帶、相反式剪裁(例如正面是排扣西裝但背面是繭型外套)、長短層次的穿搭、高難度的多面料拼接,營造一種較具溫度和自然寫意情調的後現代風格。
#PFW
#2018AW
後人類主義 在 Ronghao Li's Official Channel李榮浩官方專屬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立即前往聽歌:https://RHL.lnk.to/EnFA
.
🎪 2017【有理想世界巡迴演唱會】9/16 台北小巨蛋
📍寬宏售票:https://goo.gl/6jVrHX
📍活動專頁:https://goo.gl/qsCzs3
.
亞洲新天王 樂壇驚嘆浩!
打破華語歌壇主打歌規則
意想不到的創作能量 不以為然的音樂活力
每月主打6連發 華納年度浩計畫
.
首波復古慢搖滾主打《嗯》
唱出李榮浩的年少叛逆
寫出Y世代的另類品味
喚醒18歲的青春記憶
.
9歲開始自學吉他,19歲開始當音樂製作人,李榮浩直到2013年底,才終以平地一聲雷的姿態入圍金曲獎5項大獎,拿下最佳新人獎。圈內人都知道李榮浩現在的成功,其實是台下默默耕耘十年以上的真功夫,他特有的音樂風格,就像樂評有人說過的好像回到以前的樸實好歌,旋律易記但不俗氣,歌詞通俗但不庸俗。獨特創作風格又能敏銳觀察人生百態的李榮浩,卻並沒有因為人氣水漲船高,一首首金曲攻占KTV榜單,從《李白》、《模特》、《喜劇之王》、《不搭》、《不將就》到近期的《滿座》、《不說》就選擇打安全牌,第一首主打歌《嗯》,他挑選了復古的慢搖滾路線,但刻意用節奏感強烈的重拍編曲,讓聽眾們第一次聽都會忍不住發出『嗯』的疑問?這是李榮浩的新歌嗎?但當你仔細聆聽,本質上他還是非常的李式風格,只是多了一點叛逆的味道,沒錯,這一次他寫的就是每個人都可能經歷過的那股叛逆,那個18 歲的青春期!
.
「叛逆是我們與生俱來很寶貴的東西,18歲的人需要,不是18歲的人更需要!」當李榮浩在解釋《嗯》這一首歌曲的創作概念時,提出了這個很有趣的角度,「我自己十幾歲的時候是一個非常叛逆的人,甚麼你想得到的事情都做過,但是叛逆不代表做壞事,也不代表是壞人,應該說當你擁有它的時候,當時還年輕還不懂得叛逆的珍貴,等你年紀大了再回頭去看,才發現18歲的時候並沒有好好珍惜叛逆的時光,但是當你成熟了,也不可能再叛逆一次了…」仔細研究《嗯》的歌詞,也有很值得玩味的細節,就像每一個剛年滿18歲的人,都想透過各種方式和全世界宣告自己成年了,大人不讓我們做的事情,從那一天起,都可以自己作主了!不管是想留另類的髮型,或是奇裝異服的打扮,不管是覺得父母管得太多,還是對很多人事物充滿好奇,而且年輕人常常會有的英雄主義和偶像崇拜心理,也都被李榮浩寫進歌詞!
.
百萬製作打造跨世代18歲成年派對的《嗯》MV
新銳導演林修毅和李榮浩首次合作大搞叛逆
中港台萬人市調叛逆青春期討論話題大集合
.
台灣知名的仙草影像團隊背景出身的新銳導演林修毅,這一次接到唱片公司邀請之後,特地請人針對中港台18歲青少年的相關話題做了一次超級市調,並從這些微博熱搜和網路討論度中,整理了六大青少年最關注的話題,替這些18歲的青少年們唱出他們不被人所了解的叛逆心聲!
.
.
嗯
作曲Composer:李榮浩
作詞Lyricist:李榮浩
有一種人類 沒有兄弟姐妹
剛走進社會 人得罪一堆
髮型裡的另類 貧窮卻有品味
誰也學不會
不喜歡紋身龍鳳系列
為一個愛的人去流血
也許高尚的人不理解
懷舊熱淚和重口味
少一個都不對
嗯嗯嗯嗯 剛過十八歲
嗯嗯嗯嗯 所以你不配
嗯嗯嗯嗯 剛過十八歲
嗯嗯嗯嗯 嗯嗯嗯嗯嗯
嗯嗯嗯嗯 剛過十八歲
嗯嗯嗯嗯 所以我不配
嗯嗯嗯嗯 剛過十八歲
嗯嗯嗯嗯 嗯嗯嗯嗯嗯
崇拜的人物 是個大人物
他上山打過鼓 下山打過虎
最不害怕吃苦 拒絕一切認輸
從來都不服
不喜歡紋身龍鳳系列
為一個愛的人去流血
也許高尚的人不理解
懷舊熱淚和重口味
少一個都不對
嗯嗯嗯嗯 剛過十八歲
嗯嗯嗯嗯 所以你不配
嗯嗯嗯嗯 剛過十八歲
嗯嗯嗯嗯 嗯嗯嗯嗯嗯
嗯嗯嗯嗯 剛過十八歲
嗯嗯嗯嗯 所以我不配
嗯嗯嗯嗯 剛過十八歲
嗯嗯嗯嗯 嗯嗯嗯嗯嗯
----------
● 更多李榮浩消息:
李榮浩官方臉書FB:https://www.facebook.com/ronghaoli711
李榮浩官方新浪微博:http://tw.weibo.com/leeyoungho
華納音樂官方FB:https://www.facebook.com/WarnerMusicTaiwan
華納音樂官網:http://www.warnermusic.com.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LcBgje9jgA/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30QsGPnOVB9pn9zAg711I3rHn8Q)
後人類主義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評價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1475373129283017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就有機會抽中 《社交天性》 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19.11.13 - 2019.11.20
👏感謝 大牌出版 提供3⃣️本實體書、3⃣️本電子書!
-
►本集語錄:「無論他們怎麼說、怎麼想他們的自我主義,絕大多數人卻是終生不曾為他們的自我做過什麼:他們的作為是為了自我的幽靈,那個幽靈是在眾人腦中自行形成,然後再傳達給它們的自我幻象。」 - 尼采《朝霞:道德偏見之反思》
►本集重點節錄:
1.人類大腦經歷了哺乳類、靈長類、人類三階段的神經適應
2.社會連結:社會痛苦的與生理痛苦的神經重疊
3.心智解讀:讀心時的心智化系統是人類大腦的預設系統
4.社會和諧:自我意識是大腦演化出的社會接收器
-
►本集關鍵字:
#腦化 #神經科學 #JaakPanksepp #前扣帶回 #鴉片類藥物 #分離焦慮 #虛擬擲球 #社會痛苦 #賽局理論 #囚徒困境 #腹側紋狀體 #獎賞網路 #社會腦假說 #鄧巴數字 #鏡像神經元 #DanielDennett #意向立場 #錯誤信念實驗 #GordonGallup #鏡子測驗 #自我意識 #內側前額葉皮質 #邊沁 #全景廠視 #自我控制 #AdamGrant #JohnBargh #法國大革命 #尼采
本集推薦書目:
Michael Tomasello《人類溝通的起源》
Robin Dunbar《哈啦與抓虱的語言》
Michael Arbib《人如何學會語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kfl_ocBUA/hqdefault.jpg)
後人類主義 在 映像授業 Try IT(トライイット) Youtube 的評價
■■■■■■■■■■■■■■■
【Try IT 視聴者必見】
★参加者満足度98.6%!無料の「中学生・高校生対象オンラインセミナー」受付中!
「いま取り組むべき受験勉強法」や「効率的に点数を上げるテスト勉強の仕方」、「モチベーションの上げ方」まで、超・実践的な学習法をあなたに徹底解説します!
今月・来月のセミナー内容や日程は、トライさん公式LINEからご確認いただけます。
↓↓友だち登録はこちらから↓↓
https://liny.link/r/1655096723-1GOJPwzq?lp=gcZxVv
■■■■■■■■■■■■■■■
この映像授業では「【世界史】 先史時代1 人類の出現と進化」が約11分で学べます。この授業のポイントは「①人類の特徴 「ヒト」とサルのちがいは? ②人類の進化 進化とともに,「あるもの」を使用!」です。映像授業は、【今回のポイント】⇒【ポイント①】⇒【ポイント②】⇒【練習】⇒【今回のまとめ】の順に見てください。
この授業以外でもわからない単元があれば、下記のURLをクリックしてください。
各単元の映像授業をまとまって視聴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世界史」でわからないことがある人はこちら!
・世界史 先史時代
https://goo.gl/Gj3msA
・世界史 古代オリエント
https://goo.gl/PVQuMW
・世界史 ギリシア世界
https://goo.gl/NMifTL
・世界史 ローマ世界
https://goo.gl/N3B62W
・世界史 インドの古典文明
https://goo.gl/XyY8UY
・世界史 東南アジア前近代史
https://goo.gl/zb5ifs
・世界史 中国の古典文明
https://goo.gl/yvXwvD
・世界史 中国の分裂・混乱期(魏晋南北朝)
https://goo.gl/kp7ksc
・世界史 東アジア文明圏の形成(隋・唐)
https://goo.gl/ZFLHnV
・世界史 イスラーム世界
https://goo.gl/I0n2An
・世界史 中世ヨーロッパ世界の成立
https://goo.gl/KYzaGk
・世界史 中世ヨーロッパ世界の展開
https://goo.gl/0C37GJ
・世界史 中世ヨーロッパ世界の各国史
https://goo.gl/yvYKIX
・世界史 東アジア世界の展開
https://goo.gl/GcYVyB
・世界史 明・清の時代
https://goo.gl/WgO1LP
・世界史 中国周辺地域史
https://goo.gl/g6tXZy
・世界史 イスラーム世界の繁栄
https://goo.gl/9WxP89
・世界史 ルネサンスと大航海時代
https://goo.gl/lALFYz
・世界史 宗教改革
https://goo.gl/fmqnNt
・世界史 主権国家体制と西欧絶対王政
https://goo.gl/lwkM9f
・世界史 東欧絶対王政
https://goo.gl/kAAnPf
・世界史 イギリスの市民革命
https://goo.gl/ZxPKOY
・世界史 アメリカ世界の成立
https://goo.gl/yYH1ld
・世界史 フランス革命とナポレオン
https://goo.gl/dlmuZL
・世界史 ウィーン体制の成立と崩壊
https://goo.gl/yvRnSc
・世界史 19世紀の欧米諸国(1) 英・仏・伊・独
https://goo.gl/5kr4cf
・世界史 19世紀の欧米諸国(2) 露・米
https://goo.gl/OcCYIS
・世界史 19世紀の欧米諸国(3) 19世紀の欧米文化
https://goo.gl/gRhxAT
・世界史 中国と朝鮮の植民地化
https://goo.gl/b6e2UY
・世界史 アジア諸地域の植民地化
https://goo.gl/73j70h
・世界史 帝国主義の時代
https://goo.gl/NMxRVv
・世界史 世界分割と列強の対立
https://goo.gl/TzdZw9
・世界史 帝国主義と東アジア
https://goo.gl/PlsNsx
・世界史 帝国主義とアジアの民族運動
https://goo.gl/i8xWCy
・世界史 第一次世界大戦とロシア革命
https://goo.gl/Us57hQ
・世界史 ヴェルサイユ体制とワシントン体制
https://goo.gl/33zl6n
・世界史 第一次世界大戦後の欧米諸国
https://goo.gl/hg7vI6
・世界史 戦間期のアジア諸地域
https://goo.gl/F3LOhb
・世界史 世界恐慌とファシズム諸国の侵略
https://goo.gl/4KjQfC
・世界史 第二次世界大戦と戦後秩序の形成
https://goo.gl/6uYzqj
・世界史 米ソ冷戦の時代
https://goo.gl/rhTKLl
・世界史 冷戦の激化と西欧・日本の経済復興
https://goo.gl/aSoXi2
・世界史 第三勢力の台頭と米ソの歩み寄り
https://goo.gl/JIxOST
・世界史 自立を強める東アジア
https://goo.gl/4op7Zo
・世界史 アジア諸地域の紛争
https://goo.gl/bOsi4B
・世界史 経済危機と冷戦の終結
https://goo.gl/jQIo35
・世界史 現代文明と各地の紛争
https://goo.gl/7FO6Iz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fp5cUEkeek/hqdefault.jpg)
後人類主義 在 身體、科技、政治: 後人類主義的幾個問題# 的相關結果
本文部份內容為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計畫案支持之研究成果. *. 作者為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暨外文所副教授. 身體、科技、政治:. 後人類主義的幾個問題# ... ... <看更多>
後人類主義 在 後人文主義」能否成為人類構建未來良善世界的思想突破點? 的相關結果
在薩米人的傳統文化中,有一種稱為「生命圈」的概念,它解釋為:世間萬物都應該互相包容,一切都在圈中,包括上帝、人、動物、環境。這樣的概念意味著一種 ... ... <看更多>
後人類主義 在 由攻殼到超人類——後人類主義的狂歡 - 香港01 的相關結果
2018年1月5日 — 「後人類主義」(Posthumanism)思潮顧名思義是一種超越「人類主義」(Humanism)的思潮。如果在維基百科檢閱「後人類主義」,卻有複雜的定義——百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