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跑步需要練習,卻較少人明白其實比賽也需要練習。我的比賽經驗不算特別多,至今 20 場多一點,但是很少有「去玩玩的」,多半都滿用心準備。以下這幾點,是我在賽前二~三週會做的事,適合巔峰期剛結束的你,或者分享給即將比賽的朋友。
1. #調整賽前飲食:
賽前兩週要避免過於油膩、刺激的飲食,並且注意維生素、礦物質的補充,不要吃自己不習慣的食物,儘量避免無法控制食物來源的聚會。蛋白質同樣要到位,但跑量少了,總熱量也可以少一點,我會從碳水下手,一碗飯改成半碗。
因為運動型態的改變,會有種錯覺,覺得減量後比訓練高峰期更疲倦。要注意睡眠、保暖、飲食的完善,可以適度正常的減重,但不要為了減重而犧牲運動表現(例如:沒吃飽會跑不動或精神不濟),如果肚子真的很餓,吃一點優格或者堅果。
我自己不喝酒,若有飲酒習慣的建議改為低濃度微量。代謝酒精需要時間,酒精易影響蛋白質合成,進而減緩肌肉修補。建議賽前三天甚至一週完全停止飲酒(啤酒不是肝醣超補) 要喝等跑完再喝,也比較盡興。
2. #調整賽前心態:
巔峰期已過,到了這個關頭,你要告訴自己一件事:「練習已經完成,現在練什麼都沒用了」。賽前三週還是建議保持強度練習,所謂「減量不減質」,我自己的跑量會在賽前四週達到最高峰,接下來依次遞減至 90% ➡️ 80% ➡️ 60% (不含比賽本身),給予肌肉超補償的機會,同時保持適度強度訓練,身體才不會「突然忘了怎麼跑」。
當週(若比賽是週日)減量又減質:我習慣週二跑一次 2*3200 公尺強度 (約半馬配速)、週四跑一次 5 公里(約馬拉松配速),其餘都是強度很低的輕鬆跑即可。賽前一天可跑可不跑,如果是外地馬預期會走點路的,那早餐跑大可省下來。
新手常見越到比賽越興奮,從巔峰期下來,不跑其實會腿癢。這時可以做一些其他低強度交叉訓練,例如我就會多花點時間加強核心,也會增加跑後伸展、睡前恢復的時間,但這些東西都是平時就常做的,切忌臨時抱佛腳,多做會多錯。
訓練有素的跑者都很清楚,跑少跟跑多一樣難。
3. #熟悉比賽裝備 (Dress Rehearsal) :
賽前二週是最後一次做賽前演練的時機,最後一次兩小時的長跑,所有打算用到的裝備:含衣、褲、襪、鞋、帽、錶、補給都要在彩排的時候全上。帶膠的方式有幾種:口袋很多的褲子、使用能量膠腰帶、或者用小別針別在衣服上,但無論是哪一種一定要先試過。舉例來說,當你身上扛了六個膠,跑起來的感覺絕對跟無事一身輕很不一樣 - 並不是叫你練習時就要吃完。
比賽千萬不要穿新鞋上場,如果你要換新鞋,賽前兩週就拿出來穿。新鞋至少穿一次 Tempo + 一次 Long Run, 確保跑快以及跑遠都沒有問題,這樣就可以安心了。襪子也是容易忽略的細節,新襪不好,容易磨,舊襪不好,容易破。我一般賽前兩週開新襪,穿一兩次確定沒問題,洗乾淨收起來,準備比賽穿。
跑的時候記得觀察身上的裝備,什麼會影響跑姿、哪個其實很多餘不需要帶、哪邊跑完會紅腫(尤其男性容易燒檔)就要擦點凡士林或防磨膏。
4. #練習補給策略(Race Rehearsal):
吃能量膠需要練習,一般最有效率的方式是單手拿膠,用牙齒咬住然後用嘴撕(因為跑步手很容易是濕的)。賽前的 Long Run 我會練習吃 3~4 個膠(其實很飽)同時也練習身體吸收能量膠的能力。
沒有練習吃膠的人常遇到兩種狀況:第一,口味不合吃不下;第二,引起腸胃反應想拉肚子。一定要花點功夫找到自己喜歡吃的口味以及能吸收的膠,個人偏好美國最大牌 GU, 台灣很多人愛吃 SIS,沒有哪個比較好,請挑自己喜歡的。另外能量膠一般含有 30~40 mg 的咖啡因,如果對咖啡因反應敏感的,可以試試無咖啡因的膠,或者兩種輪流吃以防心悸。
全馬比賽的時候,通常我會吃到六個膠,分別在第 0, 8, 16, 23, 30, 36 公里,官方建議是 30~45 分鐘吃一個,我通常在遠遠看到水站就開始吃,進入水站前剛好吃完,從容拿杯水漱一下口吞下,跟紙杯一起丟垃圾桶。
喝水能不能停?跑得不很快的(四小時以上)完全可以,停下來好好拿杯水,邊走邊喝頂多 30 秒,進個 10 次也才五分鐘。一秒都不能多花的,練習怎麼抓水杯、捏尖杯嘴、小口側頭喝、一氣呵成,進站出站有如 F1 賽車。
也要計畫比賽當天的早餐,我個人習慣買好麵包、香蕉、以及黑咖啡。這些東西準備起來容易,再不濟便利商店也有。重點還是一樣,比賽打算吃什麼,平時長跑前就要先練習吃。
大家都很愛問我,膠、水、早餐吃什麼,多久前要吃?
答案是每個人都不一樣,我只知道我的,你的要你自己試。
5. #提前預習賽道:
人面對未知的挑戰,常常會過度放大而顯得無比困難,這就是為什麼比賽要跑出好成績通常會比練習難,但如果第二次再去比,就可以比得比較好。
知道賽道長什麼樣子,風景是怎樣、終點長什麼樣子,實際看到時不安程度就會降低,看看高度圖,如果是有坡的(例如紐約馬)練習的時候要參雜一點坡、如果是一馬平川(如芝加哥)那就可以在平地練習,但是要預期會有風。
城市馬(紐約、芝加哥、東京)GPS 容易不準,要做好手動按錶的心理準備、使用配速手環。或者更簡單的方式:在手臂上寫下每 5K 的通過時間,這樣即使 GPS 在飄,透過看官方計時器,你也能大概知道目前的配速跟預期完成時間。
可以的話,賽前兩天挑一兩個點實際去踩點看看(但不要跑),如果沒有時間,大比賽通常會有賽道預覽影片、或者找往年的賽事轉播,跟著畫面走一次。再不行,Google 街景總有吧?想像自己跑在裡頭的樣子,彷彿這地方你有來過,這個動作很小,就是在你腦中放個片段,騙你自己有來過。
不敢說多有效,至少對我有幫助。
---
說了這麼多,大體來說就是能掌握的越多、比賽的變數就越少。但即使做到這個程度,仍然不代表會如你所願,例如影片中每次都是大晴天,偏偏你遇到的就是刮風下雨,但這都不妨礙你已經熟悉的比賽裝備、賽道、補給策略。
當大家條件一樣,你的信心就是比別人高。在身旁的人還很慌在想「怎麼辦,我能不能完成?」時,你已經在腦中描繪過無數次:在哪裡會有爬坡、在中段可以加速、幾公里吃能量膠、直到最後⋯⋯通過終點線的樣子。
馬拉松比賽 80% 是生理,但最後 20% 是心理。這 20% 的心理戰,從老早以前就開始了。
為什麼有人賽前容易拉肚子、但有人大賽當前就是不會緊張?為什麼有人明明很累、撞牆了,但還可以堅持不要掉速得太離譜,順利跑完?
因為當你把所有可能變數,都在腦中細細考慮過了,那比賽當天,不說笑,你真的就像是去跑一個 Long Run - 差別只在今天觀眾特別多 (笑)。
賽前準備做足,目的不是在比賽中發揮 120% 的實力,那是不可能的,跑步不存在奇蹟。
但如果把所有障礙排除,就算不是 100%,能夠發揮個 99% 或者 98% 的實力,真的也就足夠了。
大家都知道跑步需要練習,卻很少人明白,比賽其實也可以練習。
—
這些內容,同步會收錄在「那個地方」,不知道那個地方在哪的,再過兩個月就知道了。
#書名並不是那個地方
#我的手跟腳一樣癢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9萬的網紅Rosalina's Kitchen 蘿潔塔的廚房,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蘿潔塔的廚房】一桌三菜,減醣、 輕食好健康。涼拌海鮮、 蒜炒黃豆芽、 涼拌菠菜。 本文傳達一個概念:雖然是減重的餐點,但是卻看起來很豐盛。 不用受挨餓之苦,就能不知不覺地控制體重。 有人曾經調查過,其實最愛減肥的不是胖子,而是瘦子!! 從高中開始,聽到什麼跟減肥有關的話題都很愛聽很愛亂試,但...
「常見食物含醣表」的推薦目錄:
常見食物含醣表 在 Jay的跑步筆記 Facebook 八卦
大家都知道跑步需要練習,卻較少人明白其實比賽也需要練習。我的比賽經驗不算特別多,至今 20 場多一點,但是很少有「去玩玩的」,多半都滿用心準備。以下這幾點,是我在賽前二~三週會做的事,適合巔峰期剛結束的你,或者分享給即將比賽的朋友。
1. #調整賽前飲食:
賽前兩週要避免過於油膩、刺激的飲食,並且注意維生素、礦物質的補充,不要吃自己不習慣的食物,儘量避免無法控制食物來源的聚會。蛋白質同樣要到位,但跑量少了,總熱量也可以少一點,我會從碳水下手,一碗飯改成半碗。
因為運動型態的改變,會有種錯覺,覺得減量後比訓練高峰期更疲倦。要注意睡眠、保暖、飲食的完善,可以適度正常的減重,但不要為了減重而犧牲運動表現(例如:沒吃飽會跑不動或精神不濟),如果肚子真的很餓,吃一點優格或者堅果。
我自己不喝酒,若有飲酒習慣的建議改為低濃度微量。代謝酒精需要時間,酒精易影響蛋白質合成,進而減緩肌肉修補。建議賽前三天甚至一週完全停止飲酒(啤酒不是肝醣超補) 要喝等跑完再喝,也比較盡興。
2. #調整賽前心態:
巔峰期已過,到了這個關頭,你要告訴自己一件事:「練習已經完成,現在練什麼都沒用了」。賽前三週還是建議保持強度練習,所謂「減量不減質」,我自己的跑量會在賽前四週達到最高峰,接下來依次遞減至 90% ➡️ 80% ➡️ 60% (不含比賽本身),給予肌肉超補償的機會,同時保持適度強度訓練,身體才不會「突然忘了怎麼跑」。
當週(若比賽是週日)減量又減質:我習慣週二跑一次 2*3200 公尺強度 (約半馬配速)、週四跑一次 5 公里(約馬拉松配速),其餘都是強度很低的輕鬆跑即可。賽前一天可跑可不跑,如果是外地馬預期會走點路的,那早餐跑大可省下來。
新手常見越到比賽越興奮,從巔峰期下來,不跑其實會腿癢。這時可以做一些其他低強度交叉訓練,例如我就會多花點時間加強核心,也會增加跑後伸展、睡前恢復的時間,但這些東西都是平時就常做的,切忌臨時抱佛腳,多做會多錯。
訓練有素的跑者都很清楚,跑少跟跑多一樣難。
3. #熟悉比賽裝備 (Dress Rehearsal) :
賽前二週是最後一次做賽前演練的時機,最後一次兩小時的長跑,所有打算用到的裝備:含衣、褲、襪、鞋、帽、錶、補給都要在彩排的時候全上。帶膠的方式有幾種:口袋很多的褲子、使用能量膠腰帶、或者用小別針別在衣服上,但無論是哪一種一定要先試過。舉例來說,當你身上扛了六個膠,跑起來的感覺絕對跟無事一身輕很不一樣 - 並不是叫你練習時就要吃完。
比賽千萬不要穿新鞋上場,如果你要換新鞋,賽前兩週就拿出來穿。新鞋至少穿一次 Tempo + 一次 Long Run, 確保跑快以及跑遠都沒有問題,這樣就可以安心了。襪子也是容易忽略的細節,新襪不好,容易磨,舊襪不好,容易破。我一般賽前兩週開新襪,穿一兩次確定沒問題,洗乾淨收起來,準備比賽穿。
跑的時候記得觀察身上的裝備,什麼會影響跑姿、哪個其實很多餘不需要帶、哪邊跑完會紅腫(尤其男性容易燒檔)就要擦點凡士林或防磨膏。
4. #練習補給策略(Race Rehearsal):
吃能量膠需要練習,一般最有效率的方式是單手拿膠,用牙齒咬住然後用嘴撕(因為跑步手很容易是濕的)。賽前的 Long Run 我會練習吃 3~4 個膠(其實很飽)同時也練習身體吸收能量膠的能力。
沒有練習吃膠的人常遇到兩種狀況:第一,口味不合吃不下;第二,引起腸胃反應想拉肚子。一定要花點功夫找到自己喜歡吃的口味以及能吸收的膠,個人偏好美國最大牌 GU, 台灣很多人愛吃 SIS,沒有哪個比較好,請挑自己喜歡的。另外能量膠一般含有 30~40 mg 的咖啡因,如果對咖啡因反應敏感的,可以試試無咖啡因的膠,或者兩種輪流吃以防心悸。
全馬比賽的時候,通常我會吃到六個膠,分別在第 0, 8, 16, 23, 30, 36 公里,官方建議是 30~45 分鐘吃一個,我通常在遠遠看到水站就開始吃,進入水站前剛好吃完,從容拿杯水漱一下口吞下,跟紙杯一起丟垃圾桶。
喝水能不能停?跑得不很快的(四小時以上)完全可以,停下來好好拿杯水,邊走邊喝頂多 30 秒,進個 10 次也才五分鐘。一秒都不能多花的,練習怎麼抓水杯、捏尖杯嘴、小口側頭喝、一氣呵成,進站出站有如 F1 賽車。
也要計畫比賽當天的早餐,我個人習慣買好麵包、香蕉、以及黑咖啡。這些東西準備起來容易,再不濟便利商店也有。重點還是一樣,比賽打算吃什麼,平時長跑前就要先練習吃。
大家都很愛問我,膠、水、早餐吃什麼,多久前要吃?
答案是每個人都不一樣,我只知道我的,你的要你自己試。
5. #提前預習賽道:
人面對未知的挑戰,常常會過度放大而顯得無比困難,這就是為什麼比賽要跑出好成績通常會比練習難,但如果第二次再去比,就可以比得比較好。
知道賽道長什麼樣子,風景是怎樣、終點長什麼樣子,實際看到時不安程度就會降低,看看高度圖,如果是有坡的(例如紐約馬)練習的時候要參雜一點坡、如果是一馬平川(如芝加哥)那就可以在平地練習,但是要預期會有風。
城市馬(紐約、芝加哥、東京)GPS 容易不準,要做好手動按錶的心理準備、使用配速手環。或者更簡單的方式:在手臂上寫下每 5K 的通過時間,這樣即使 GPS 在飄,透過看官方計時器,你也能大概知道目前的配速跟預期完成時間。
可以的話,賽前兩天挑一兩個點實際去踩點看看(但不要跑),如果沒有時間,大比賽通常會有賽道預覽影片、或者找往年的賽事轉播,跟著畫面走一次。再不行,Google 街景總有吧?想像自己跑在裡頭的樣子,彷彿這地方你有來過,這個動作很小,就是在你腦中放個片段,騙你自己有來過。
不敢說多有效,至少對我有幫助。
-\-\-
說了這麼多,大體來說就是能掌握的越多、比賽的變數就越少。但即使做到這個程度,仍然不代表會如你所願,例如影片中每次都是大晴天,偏偏你遇到的就是刮風下雨,但這都不妨礙你已經熟悉的比賽裝備、賽道、補給策略。
當大家條件一樣,你的信心就是比別人高。在身旁的人還很慌在想「怎麼辦,我能不能完成?」時,你已經在腦中描繪過無數次:在哪裡會有爬坡、在中段可以加速、幾公里吃能量膠、直到最後⋯⋯通過終點線的樣子。
馬拉松比賽 80% 是生理,但最後 20% 是心理。這 20% 的心理戰,從老早以前就開始了。
為什麼有人賽前容易拉肚子、但有人大賽當前就是不會緊張?為什麼有人明明很累、撞牆了,但還可以堅持不要掉速得太離譜,順利跑完?
因為當你把所有可能變數,都在腦中細細考慮過了,那比賽當天,不說笑,你真的就像是去跑一個 Long Run - 差別只在今天觀眾特別多 (笑)。
賽前準備做足,目的不是在比賽中發揮 120% 的實力,那是不可能的,跑步不存在奇蹟。
但如果把所有障礙排除,就算不是 100%,能夠發揮個 99% 或者 98% 的實力,真的也就足夠了。
大家都知道跑步需要練習,卻很少人明白,比賽其實也可以練習。
—
這些內容,同步會收錄在「那個地方」,不知道那個地方在哪的,再過兩個月就知道了。
#書名並不是那個地方
#我的手跟腳一樣癢
常見食物含醣表 在 早安健康 Facebook 八卦
早餐來盤炒歐姆蛋、煎荷包蛋,這些蛋料理會有什麼健康隱憂嗎?很多人減肥時補充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就是茶葉蛋,對熱量錙銖必較的減重族來說,吃荷包蛋或茶葉蛋哪一種比較好?
雞蛋的營養主要都是來自蛋黃,除蛋白質外,蛋黃還有醣類、脂肪,所以熱量較高,每100公克有330大卡。而蛋白主要目的是提供蛋白質,蛋白近九成都是水分,但幾乎不含醣類與脂肪,所以熱量很低,每100公克僅有48大卡。
早餐吃蛋白質食物能增加飽足感、幫助體重控制,也能提高專注力、增加學習與工作效率,但若選擇吃茶葉蛋,要小心鈉含量的問題,盡量挑選比較不入味、不過鹹的為佳。
一般常見的雞蛋烹調方式還有蒸蛋、水煮蛋、煎蛋、炒蛋,針對減重族斤斤計較的熱量問題,依據「FDA衛生福利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幫大家做出這張熱量表,方便了解。
大家最常好奇的是,為什麼蒸蛋會比水煮蛋的熱量低這麼多呢🤔?這是因為蒸蛋的比例裡含有水分,因此每100公克的熱量相對較水煮蛋減少許多。
👩🏻⚕️李佳蕙營養師提醒,雞蛋雖然是減重時不可或缺的好食材,但烹調方式不同,可是會大大影響減重計畫,一定要特別注意喔!
主要來源出處:早安健康文章 /「減肥該吃哪種蛋?PK荷包蛋、炒蛋熱量最高的是...」,歡迎Google搜尋!
—
常見食物含醣表 在 Rosalina's Kitchen 蘿潔塔的廚房 Youtube 的評價
【蘿潔塔的廚房】一桌三菜,減醣、 輕食好健康。涼拌海鮮、 蒜炒黃豆芽、 涼拌菠菜。
本文傳達一個概念:雖然是減重的餐點,但是卻看起來很豐盛。
不用受挨餓之苦,就能不知不覺地控制體重。
有人曾經調查過,其實最愛減肥的不是胖子,而是瘦子!!
從高中開始,聽到什麼跟減肥有關的話題都很愛聽很愛亂試,但是以前年輕不懂事,聽朋友說什麼減肥茶喝了會瘦,就買來喝喝看,結果後遺症到現在,腸胃功能都不是很好。越長大越懂得找資訊,知道減重一定要靠健康的方式。
常有人問我為什麼你每天吃這麼好還那麼瘦?
不瞞大家說,我就是個十足的瘦子,但是超愛減肥的,有空我都會到書店翻有關健康跟減肥的書,什麼前陣子很流行的五二斷食,我自己都試過,連我這麼瘦都能有成效。
這陣子又開始流行減醣的話題,“去掉醣類就能輕鬆減肥” 這件事,我覺得真的很有效,而且是不知不覺就能控制體重,聽起來是不是超級誘人??
大家知道為什麼我們家老是要”搶飯”嗎? 怎麼不多煮一點呢??
其實,我們一家4口每餐吃的飯量,都控制在250-350克的米之間,最近甚至不太煮米飯,就是在控制醣類跟糖的攝取,
不管是白米糙米,其實吃多了都會胖,這是我長期觀察的心得。這也是我們家為何每次飯都不夠吃,搞到後來要去自助餐買飯,但是一想到去自助餐買飯會被當成流浪漢要飯,就可能打消這個念頭,無形中減少飯量攝取 XD
你們大概無法想像,現實生活中的蘿潔塔一天到晚都在量體重。(最標準的動作還要附加量血糖)。
剛開始大概要量五六次,一早起床要量一次,每餐前要量一次,每餐後也要量,睡前也要量一次,到現在改成一天大約三次,每次量都要做表記錄。
而為什麼要量體重呢? 其實,量體重就是控制體重最好的方式,當你每次吃下某些食物的時候,隔天體重變重,你就會知道要避開哪些食物。
在我長期觀察下來,不是吃滷肉,滷豬腳會胖,而是吃麵食,每回都必胖無遺。但有時,既使只有蔬菜跟麵,體重還是會增加,這件事,我已經屢試不爽了,到現在,已深信,麵食製品跟米飯,澱粉,絕對是減重要拒吃的。
由於蘿潔塔並非專業的營養師,無法跟大家解釋為什麼去醣就能減重,
不過最近有一本新書,“ 營養師1年瘦20公斤的常備減醣食譜”,
裡面有營養師據悉彌宜的解釋為什麼去醣就能減重的觀念,還附贈一本常見食物含糖量的小手冊,
雖然書裡面的照片並不是拍得很棒,但是對於減重的人來說,是一本很有用的書。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今天的影片為一桌三菜一湯食譜,由 營養師1年瘦20公斤的常備減醣食譜這本書改編,不過海鮮那道菜,因為蘿潔塔不使用微波爐,所以改變一下作法,海鮮湯也是蘿潔塔利用不浪費的原則,把川燙海鮮的精華湯頭跟剩下的蝦頭一起熬煮成美味的佳餚,變成一桌三菜一湯,希望大家會喜歡這樣的料理。
【蘿潔塔的廚房】透抽雕花技法,清晰版,保證學會。
https://youtu.be/eJbs2T5LADc
【蘿潔塔的廚房】如何處理蝦子,快速剝蝦殼 。越剝越上癮~~♪♫
https://youtu.be/vy8x7ujxcr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klBACn4Y/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ZWnObzCNSREJV4KrcohBxCELGWw)
常見食物含醣表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現代人經常用眼過度,除了朝九晚五使用電腦的上班族,許多人搭
乘大眾交通公具時也不忘低頭用3C,或是徹夜上網打線上遊戲,甚
至是不注意眼部防曬,都容易讓雙眼感到疲勞、提早開始老化,得
到老花眼、青光眼等病症。多位醫師都極推薦最常見好用的護眼食
物就是枸杞子。
張菁中醫師表示,研究指出枸杞子含有葉黃素、玉米黃質,具有過
濾螢幕藍光的效果,因此可預防老化性視網膜黃斑區病變、老花
眼、白內障等眼部退化疾病。枸杞子也富含胡蘿蔔素,會在體內轉
為維生素A,有保健視力之效。此外,枸杞所含的多醣體可以強化免
疫機能,也含有助肝臟解毒的牛磺酸及胺基酸。
【準備材料】
水 500cc
白菊花 10g
枸杞子 10g
冰糖 少許
【做法】
1. 先將500cc水煮沸。
2. 放入白菊花、枸杞,小火燜煮10分鐘。
3. 加入適量冰糖拌勻即可飲用。
相關文章:
名醫推薦 枸杞子護眼茶飲2帖
http://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4951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75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Music: Wes Hutchinson-Modus Operandi (M.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odDH08KKr0/hqdefault.jpg)
常見食物含醣表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椰菜(cabbage)屬於十字花科植物,中國北方叫卷心菜,包心菜、台灣稱高麗菜、日本叫他葉牡丹,也叫結球甘藍。椰菜耐寒、抗病、適應性強、產量高、品質好。現已在各地普遍栽培,是東北、西北、華北等地區春、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椰菜具有促進腸道健康的膳食纖維、抗氧化物維他命C和A、有助凝血功能的維他命K。椰菜含有維他命E,有助延長老人的壽命。椰菜含有的硫醣體是對健康非常有益的抗氧化物,經常食用,可以預防或延緩各種癌症。加州大學的Wellness Letter證明,椰菜中鈣含量可與牛奶相當,多吃可預防骨質疏鬆症。
身體健康正常的人,每星期建議進食2至3次、每次半量杯至一量杯。2007年,一項英國華威大學(Warwick Unversity)的研究顯示,用水烚是最不適當的烹調方法。烚5分鐘,便會流失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硫醣體。最能保留椰菜各種營養素的方法快炒。炒韓國粉絲時加入椰菜便能增加脆口感,也吃得健康。
市場上除大家常見的綠色和白色的椰菜外,還有紫紅色的品種,這種紫色椰菜所含的花青素,具高強度的抗氧化功能,能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傷害。另外其維他命C含量亦較一般椰菜高6至8倍,所以價錢貴一些。
椰菜宜揀選表面乾爽富光澤,綠中帶白,球形完整結實且重身,底部堅硬;葉片新鮮脆嫩,不萎縮者為佳。放置於隂涼處或雪櫃冷藏,約可存放2至3周。
食譜。椰菜肉絲炒韓國粉絲
外孫兒俊俊已七歲半,天生有很靈敏的嗅覺及味覺。他對食物很有要求,不喜歡吃濃味的餸菜,喜吃有真味道的菜式,如簡簡單單的火鍋,每次必定吃韓國粉絲。這是用營養價值高的紅薯做成,韓國做的紅薯粉絲比較純正,只含紅薯,是健康食材。
俊俊每年放暑假會先到台灣上興趣班一個月,然後來港兩星期才返新加坡上學。今次他一早便跟我說在香港時想吃炒韓國粉絲。我自是有求必應,於是想出用椰菜洋葱肉絲炒韓國粉絲,用電話告訴他,他指定要加入雞蛋及芽菜,就是今次這食譜的由來。
材料︰
乾韓國粉絲(韓國製造,成分只有紅薯) 80克,如太長便1切為2
水?或脢頭豬肉 100克,切條,半公分闊,4公分長
湖北走地蛋 2隻,加入少許岩鹽,拂勻
葱白 4條,1切3
乾蔥 3粒,切片
蒜頭 2粒,1粒拍扁,1粒切片
老薑 1片
洋葱 40克,切條,半公分闊
椰菜 60克,切條,半公分闊
長紅辣椒 半隻,切條,半公分闊,3公分長
芽菜 55克,浸水,用前用沙律去水盤去水
芥花籽油 共2 1/2湯匙
喜馬拉雅山粉紅岩鹽 共1/4茶匙, 用來炒洋葱、芽菜及椰菜
紹酒 共1茶匙,灒酒,芽菜及料頭
醃豬肉材料:
粉紅岩鹽 1/6茶匙
黃糖 1/6茶匙
大孖雙璜生抽 1/2茶匙
胡椒粉 少許
水 1/2湯匙
蛋白 1/2湯匙
生粉水 1/2茶匙生粉+1茶匙水
麻油 1/4茶匙
芥花籽油 1/2湯匙
調味汁料︰
頂級頭抽 (如大孖盆曬生抽) 1 1/4湯匙
日本麻油 1/2茶匙
黃糖 1 1/2茶匙
做法:
先將椰菜切絲,放入筲箕用水沖洗乾淨。
豬肉切條,再醃肉。放入鹽、糖、生抽、胡椒粉,用力攪勻。加入水及蛋白,繼續用力攪勻。再落生粉水,用力攪勻。最後加入麻油及油,用力攪勻至黏身。放入雪櫃兩小時。
韓國粉絲如太長便需切短,一切二。
大火燒滾5量杯水,水滾時加入韓國粉絲,用筷子挑散粉絲,水滾便冚蓋、熄火,焗7分鐘至粉絲中間點還是有一點硬 al dente (時間要視乎粉絲的粗幼), 倒入疏箕,立即用水喉水沖粉絲2分鐘,放入筲箕,瀝乾水分,待用。
中小火燒熱鑊,鑊熱時放入1湯匙油,油熱時將油搪勻四周,放入蛋漿,將蛋搪勻四周,煎20秒,反轉另一面,再煎10秒,熄火,拿出,切成蛋絲,1公分闊4公分長。
中大火燒熱鑊,鑊熱時放入1/4湯匙油、少許鹽及1片老薑。油熱時轉為中大火,放入芽菜,炒30秒,灒酒半茶匙,再炒15秒。拿出,放入筲箕瀝水。
中火燒熱鑊,鑊熱時下油1茶匙及少許鹽,炒洋葱至半透明時(約1分鐘20秒),撥洋葱至鑊邊,中央下油1/2湯匙及少許鹽,轉中大火。油熱時放入蒜片、乾葱,爆香。加入葱白,炒半分鐘,灒酒。
放入椰菜,炒勻45秒,全部拿出。
中火燒熱鑊,鑊熱時放入剩餘的油及1粒蒜頭,油熱時將蒜頭放在一邊,放入肉絲,不要移動,等40秒,反轉再煎肉絲35秒,再炒勻10秒。
放入韓國粉絲,轉大火,不停炒45秒。放入椰菜及洋葱,不停炒勻45秒(用一對筷子幫手挑散粉絲及所有材料)。
攪勻調味材料,慢慢在鑊邊倒入,炒勻半分鐘。
放入紅椒、芽菜、蛋絲,炒勻半分鐘,熄火,趁熱上菜。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IoFEW5b4HE/hqdefault.jpg)
常見食物含醣表 在 常見食物含醣-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八卦
常見食物含醣 在-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提供1000種常見食物醣量熱量速查圖典在露天、蝦皮優惠價格,找常見食物含醣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
常見食物含醣表 在 常見食物含醣-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八卦
常見食物含醣 在-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提供1000種常見食物醣量熱量速查圖典在露天、蝦皮優惠價格,找常見食物含醣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