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臉書很多朋友爭論「女性比較沒有歷史感」。
廢話,歷史上有紀錄的女人,沒有功績,只有污名,越讀歷史越對自己的性別感到挫折。
再說,儒家文化中,多數的女人活到20幾歲之後,就從自己的本家徹底斬斷,進到另一個家庭去「當自己家」,原生家庭的族譜只剩「嫁給姓什麼的」的紀錄(多少女生婚後就沒有了娘家的房間?財產分配更是直接被忽略);如果終其一生沒有結婚,有些在原生家庭變成像是一個污點一樣的存在。
女人早就習慣無法真正紮實活出自己,被紀錄時不是「以夫為主」不然就是「母憑子貴」,哪裏來「歷史」感。
看看任何一場重要國際會議,領導人九成男性,女人去哪裡生出與自己有感的「歷史感」?
大概只有英國女王或者連任到德國學生以為「總理的理想性別應該是女性」的梅克爾,才有「歷史感」吧,因為她們是寫歷史與決定歷史的人。
我最早讀到被當成一個獨立個體紀錄的女性叫做居里夫人(對,連「瑪麗居禮」這個全稱都是最近幾年的事),至於蒙古時期的女性地位、慈禧太后比較持平的功過、武則天的執政能力,都是後來才讀到的;還是謝謝這些願意好好討論女性領導人歷史的出版者,我相信開啟有性別視野的討論,是好的開始。
#看看從小讀歷史中的武則天和慈禧
#更糟的是女人在歷史劇裡只有互相爭奪皇帝的戲碼
Photo credit: https://www.apec.org/Meeting-Papers/Leaders-Declarations/2018/2018_aelm
居禮夫人的一生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八卦
瑪麗・居禮(居禮夫人)一生過著簡樸的生活,熱愛祖國,並把她的一生完全奉獻給科學。
她的小女兒伊芙是這樣地描述她的母親:
「在她短暫的一生中,瑪麗・居禮比她所做出的成就和生命更可貴的是:堅定不移的人格、對知性的執著、無私的自我犧牲和奉獻,尤其是無論任何毀譽也不改其志節。」
居禮夫人一生締造了許多歷史上的第一:她是法國第一位女性教授,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研究人員,也是第一位獲得二次諾貝爾獎的傑出學者。她是法國「鐳研究所」的創辦人,被後人尊稱為「鐳的母親」。
1906 年,她在巴黎大學首次登台授課的表現,即使十分緊張但依舊讓媒體讚譽不絕:
「第一眼注意到的是她宏偉的額頭,那不僅是一位站在我們面前的女士,而且是一個充滿思想、活生生的大腦。」
由於長期與輻射線為伍,居禮夫人的健康受到很大的影響。每日光只是從住家往返實驗室,都得依賴長女伊蕾納協助,但她依舊全心投入物理學的研究,並經常參加各種物理學的研討會。
居禮夫人非常重視她個人的隱私;晚年時,幾乎把個人所有的私人信件都銷毀,僅保留了非常少數的私人文件。如她的丈夫皮埃爾給她的情書、學生時期別人給她的愛慕信件,以及丈夫去世後她所寫的日記。
在她生命最後的幾年,居禮夫人仍然保持對科學的好奇心與熱愛。她目睹長女伊蕾娜與其夫婿發現人工輻射元素,逐漸成為獨當一面的傑出科學家。由於健康欠佳,她也把所中的事務逐漸轉移給年輕的一代,讓她一手所創立的鐳研究所繼續成長茁壯。
1934 年 7 月 4 日,居禮夫人因嚴重的白血病,在法國薩伏伊省靠近阿爾卑斯山的一間安養院去世,享年 67 歲,未能親眼目睹長女於次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去世時,她的小女兒伊芙隨侍在側。後來伊芙為了懷念她的母親,親自走訪了波蘭,多方蒐集有關他母親的文件和事蹟,於 1937 年出版了著名的《居禮夫人傳》一書,讓更多的世人認識這麼一位傑出的女性科學家和人類的典範。
來看完整故事 →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marie-sklodowska/
#知道你媽以前都在幹嘛嗎
Editor's Pick 五月號 ── 唉唷!小姐好嗆
⬙ 誰說小姐只能當媽媽?
⬙ 小姐不想結婚生子
⬙ 給她一個機會,小姐就能引爆世界!
送給媽媽的專題 ▹ http://bit.ly/mamaloveu
居禮夫人的一生 在 海獅說 Facebook 八卦
[居禮夫人到底該不該改名?]
是說今天又有一個有趣的新問題:根據教育部通過自然科學領域課綱,
有關於性別平權,規定教科書中寫到女性科學家時,要用她本來的名字,而不是附庸於丈夫之下。
所以居禮夫人,就要改名了~~
.
究竟,居禮夫人該不該改名呢?以下是我的看法:
但大家在開始看之前,麻煩體諒我今天看牙醫,
所以這只是我在診所裡用手機查出來的初步結論。
如果大家有任何想討論的地方都歡迎留言,等我明早痛不欲生完後,
我都會仔細閱讀的~~
.
1. 「夫人」不是父權主義下貶義女性的詞彙。
首先,「Madame」絕對不是為了附庸男性的貶義詞,而是對婦女的敬稱,相對應的男性稱呼則是Sir。
何況這個字也不是僅限於已婚婦女。在軍隊或在學校
都會這樣稱呼女性老師或長官。
另外,就算現在「夫人」聽起來有點政治不正確,至少第一個稱居禮為「夫人」的人沒有那個意思。
.
因為第一個稱居禮為「夫人」的,就是她的小女兒伊芙・居禮。
.
1934年,居禮夫人因為再生不良性貧血病逝。3年後為了紀念自己的母親
小女兒寫了一本關於母親的傳記,書名就叫做《居禮夫人》。
當然小女兒絕對不會知道這個名字之後竟然會造成兩性平權之類的爭論,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當時的她絕對不是因為想把媽媽貶抑成爸爸的附屬物,
才寫出居禮夫人這樣的稱呼的。
.
2. 冠夫姓是當時的習慣。居禮在簽名保留自己的娘家姓與其說是兩性平權,不如說是國族情感。
根據現存資料,居禮的簽名有兩種一種是簡單的「瑪麗・居禮」,另一種則是帶有波蘭姓的「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
不過不管是哪一種,都一定會有「居禮」這個姓。
因為在當時,冠夫姓的確是一個較慣常的做法
.
我沒有說這是一個好的做法,歷史本來就會出現很多荒謬
不過如果按照課綱說「用她本來的名字」
硬是要叫她瑪麗亞·薩洛美婭·斯克沃多夫斯卡
坦白說不但有悖她本人的意志(畢竟她自己都簽名叫居禮了)、也有悖一般的歷史認知
.
至於有人說她保留了娘家姓,我個人認為與其說是兩性平權,不如說是基於民族情緒。
她出生在19世紀末的波蘭王國,放眼居禮的一生
波蘭都在蘇德之間風雨飄搖。
所以雖然她之後嫁到法國
卻一直沒忘記自己是個波蘭人,不但保留了自己的波蘭姓
還要求女兒一定要學會波蘭文。
.
3. 「居禮夫人」應該改名。
我必須再三重申,叫她「居禮夫人」並沒有沙文主義的意思,
但我還是認為居禮夫人應該被改掉。
理由是因為在歷史課本裡,其實本來就不該有任何尊稱存在。
至於要改什麼名字,我個人認為叫「瑪麗・居禮」,或是「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
都是可以接受的
後一個比較貼近她本人的想法,但前一個
對學生來說真的比較好背啊啊~~
#我也想聽聽大家看法歡迎大家留言
#我現在對這件事抱持完全開放的態度�#明天痛醒後我一定會看的~~
居禮夫人的一生 在 居禮夫人:照亮世界的女人(BBC) - YouTube 的八卦

百禾文化提供/ copyright by BBC Active瑪麗 居禮夫人 是全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化學家。她是放射性研究的先驅者, ... ... <看更多>
居禮夫人的一生 在 世界名人故事-居里夫人 - YouTube 的八卦
20160312 居禮夫人 :寂寞而驕傲的 一生 (Une femme honorable, Marie Curie) 于淑君教授導讀. 站上巨人的肩膀大學社會責任科普活動計畫-.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