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 費茲派翠克】
5年前第一次見到英國陸軍退役上尉費茲派翠克(Gerald Fitzpatrick)時,我緊握著他的手,謝謝他還原史實,將國軍在二戰時的英勇作戰事蹟,呈現在世人面前。
費茲派翠克,一名二戰老兵、一位中華民國的好朋友,也是世間最後一個在仁安羌戰役中被中國遠征軍解救的英國軍人。他於今年8月27日過世了,享壽99歲。
1942年4月中,英軍在緬甸仁安羌被日軍包圍,彈盡糧絕,戰況危急,請求我方前往援助,中國遠征軍新38師113團在劉放吾團長領導下,以不到一個團的8百官兵,以寡擊眾,3天內擊敗4千多名日軍,成功解救被困的英軍、傳教士及新聞記者7千餘人,締造「仁安羌大捷」,這也是國軍在境外的首場勝仗,意義重大。
不過,「仁安羌大捷」在滾滾歷史中隱沒超過半世紀之久,直到1992年,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造訪定居美國的劉放吾將軍,事蹟才公諸於世。
費茲派翠克於仁安羌戰役獲救時才23歲,一直非常感念國軍營救的他,於81歲時完成了《No Mandalay, No Maymyo (79 Survive)》一書,93歲及94歲時又分別完成《Ditched in Burma》、《Chinese Save Brits-in Burma (Battle of Yenangyaung)》(仁安羌之役:中國人救了英國人)2本著作,以此表達對中華民國國軍的感謝,也讓世人能更加瞭解過去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他並曾致函英國首相及外長,請英國政府正視我國軍於仁安羌之役的犧牲與貢獻。
2012年,費茲派翠克先生得知劉放吾將軍的家人定居美國,即使當時他已93歲高齡,仍堅持飛越大西洋向救命恩人之後親表謝忱。2013年、2014年及2015年,他還3度應邀來台,參加紀念仁安羌戰役、黃埔建軍90周年、抗戰勝利70周年等活動。在黃埔慶典上,費茲派翠克先生挺直腰桿向我陸軍官校的學生們敬了一個標準的英式舉手禮,令人動容。
費茲派翠克的告別式於當地時間20日上午在英國里茲舉行,由劉放吾將軍之子劉偉民代表我出席,宣讀追悼文,致上誠摯哀悼;並依照他的遺願,在棺木上覆蓋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
光陰的風吹拂下,時代扉頁翩然翻過,費茲派翠克先生辭世,不是那段歷史的消逝,而是在故事中新增上註腳,讓我們更難以忘懷。
費茲派翠克上尉,讓我再一次向你敬禮。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Ordinary Gaming Studio平民遊戲工作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四代開始,大家每次玩生化危機都可以「屠村」 直到第七集才停下來, 並改成了屠人全家 沒想到第八集居然是集大成(?) 不管是屠村還是屠家,我全都要!!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ordinarygamingstudio Facebook: https://...
「居里夫人故事」的推薦目錄:
居里夫人故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世界周報年度人物:
【法國最受尊敬的女權鬥士西蒙薇依2017年六月過世 1944年她與母親.姐姐被送往猶太集中營 78651的紋身成為終身烙印 以青春和勇氣戰勝恐懼死裡逃生 戰後她埋頭苦讀法律政治 不以悲情訴求人生 1974年以政治素人入閣衛生部長 爭取墮胎合法化保護女性健康 後擔任歐盟首任議會主席致力捍衛歐洲和平 她甚至在主席任內超越個人悲情冤屈 力求德法和解 馬克洪總統在數十萬人請願信後破例讓薇依夫婦雙雙長眠於法國先賢堂】
你一定聽說過,女性主義經典作品「第二性」的作者,知名法國作家西蒙波娃,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法國人心裡真正鍾愛尊敬的,其實是另一個西蒙,那一年她十六歲,一頭長而濃密的黑髮,一雙清澈動人的眼睛,含苞待放,笑聲燦爛的花樣年華。
「是的,我非常害怕,事實上,我一直都怕被抓走。」
1944,三月的最後一天,這原來應該是蔚藍海岸尼斯城的人間四月天。
她卻和媽媽姊姊一起被抓上了開往地獄的火車,我們逃不過這個天羅地網。
十五天後火車終於走到盡頭,迎接她的是瓦斯房煙囪冒出令人掩鼻的濃煙,和從此烙印在她手臂上的一個編號,78651,這裡是100萬名歐洲猶太人的生命終點,波蘭的奧許維茲集中營。
要想在集中營活下來,必需要有某種戰鬥性格。
美麗可以是一種力量,當一位波蘭籍的監管對她說,你這麼漂亮,太可惜了,才16歲的她,竟然有勇氣要求和媽媽與姊姊,一起調到一個沒有瓦斯房的苦力集中營,可惜她的母親沒有撐到最後,不幸的在大戰結束前一個月去世。
當西蒙和姊姊終於在1945年5月,千辛萬苦的回到巴黎,戰勝的消息伴隨著父親與哥哥,在立陶宛集中營身亡的噩耗,才十七歲的她成了家破人亡的孤兒,她是法國七萬六千名被送入集中營裡,少數生還的兩千人之一,但是在戰後重拾自由的歡樂氣氛裡,沒有人要聽這一段,沒有任何文字語言可以形容,來自地獄的故事,她只能把已經破碎蒼老的青春靈魂埋進書本裡,選擇同時在大學裡唸法律和政治,試著在78561無法褪去的烙印裡,活下去。
「在我們中間,能活下來就是勝利,我們告訴自己一定要有幾個人活著出來,才能說這個經歷。」
「可是大家不想聽,根本不想知道,當我們提到集中營,總是有個人會打斷我們,因為他們受不了,就連我先生有很長一段時間,也無法接受。」
如果她的美麗能讓劊子手心軟,怎麼可能讓年輕的男同學無動於衷,一年之後她嫁給了同班同學安東尼薇依,什麼都沒有了的西蒙終於有了自己的家,和一個新的姓氏,她先生婚後很快被派往德國就任公職,勇敢的西蒙不排斥地接受到德國生活,她不但學會了和身上的號碼和平相處,還有瞭解,德國人民不等於納粹暴行的寬容與高度。
1956年 回到法國之後,在那個男主外 女主內的時代,雖然有著雙主修學歷,但是先生並不希望她外出工作,更不同意她想成為律師的計劃,字典裡沒有放棄兩個字的西蒙,退而求其次,爭取參加法官高考,錄取後被派任在司法部的監獄管理部門,那一年她29歲,在法國殖民地阿爾及利亞解放的獨立戰爭期間,她力排眾議的為阿爾及利亞籍的女受刑人,爭取平等安全的服刑環境,沒有人知道她的過去,但是她比誰都清楚,再卑微的囚犯都沒有理由被羞辱,1974年保守派的季斯卡出任總統,邀她入閣出任衛生部長,她成為第五共和第一位女性的部長級首長,因為要通過墮胎合法化,他認為這是只有一位女性部長才能勝任的提案。
季斯卡認為只有她才能面對國會那些大男人議員,上帝知道她在國會辯論時受了多少欺負。
這是68年學運之後的法國,但是法國女性還得承受墮胎,被判定為刑事罪的威嚇,每年迫使100萬法國女性,冒著生命危險私下墮胎。
大部分的人並不知道78651的故事,她沒有在國會的殿堂上為自己抱屈喊冤,她要捍衛的是改變法國女性命運的墮胎法,不是要模糊焦點,爭取任何廉價的個人同情。
1974年11月26日凌晨三點,284對189票,通過歷史性的薇依法案,成為法國女性主義最重要的里程碑,從來沒有從政野心 默默無名的西蒙,就此成為季斯卡內閣最亮眼的明星部長。
結果是在一次最平常不過的破土動工典禮中,她以衛生部長身分象徵性的砌下第一塊磚,一位男士對她熟練的砌磚姿勢感到驚訝。
西蒙淡淡地說因為我在集中營裡做了很多,輕描淡寫卻驚天動地的陳述,逃出集中營整整30年之後,終於有人願意聽她的故事。
「大多數的人撐不過去,因為太冷了零下20-25度,我們之間女性很少,只有幾十個人,男性有幾千人…。」
這是一張安靜和藹的臉孔,是她一貫持平沈穩的聲音。
就連提到和她一起逃出集中營,幾年後卻在車禍中喪生的姊姊,她咬著牙別過頭去,她希望大家記得的不是眼淚,是事實和歷史。
2000年起她卸下政壇公職,出任法國猶太受難紀念基金會理事長,從此致力於歷史的見證與傳承。
「我覺得最大的改變是教育部,一開始,是有些老師教授主動組團,帶著學生們去奧斯威辛集中營,有一次有一個令我感動的小故事,是沒有多久以前兩年左右,他們帶我到一個小學去,孩子們還很小,可是已經知道關於納粹屠殺猶太人的事,有一張特別為他們製作的地圖,有一個小孩問我, 聽說妳手臂上有個編號是真的嗎,我說是真的,你可以給我看嗎,他問我的態度是那麼客氣,所以我就給他看了真的,他一輩子都會記得,那是客氣有許多尊重非常令人感動,您也提到過曾經有一位很蠢的政府高官,在一個晚宴中看到您手臂上的號碼...,他問我那是不是我寄放外套大衣的儲物櫃號碼。」
60年後,這個號碼帶她回到了,冰天雪地中的集中營。
「我們這些碩果僅存的生還者有權利,甚至有責任來警告大家來要求你們,讓 "永遠不再發生" 成為事實。」
敘述死亡煉獄的集中營,是西蒙薇依的終身任務,她從被俘虜到倖存生還,已經成為整個國家的良心。
2008年她成為法國科學院院士,她引用文豪雨果,作為45分鐘受封儀式演講的結束。
「法國和德國是歐洲的核心,德國是心臟法國是頭腦,以心來感覺用腦來思考,就是一個完整的文明之人,在這兩國之間有密切的連結,和無法否認的近親關係,他們來自同一個源頭,他們曾經一起並肩抵抗羅馬人,他們過去是兄弟,現在是兄弟,未來還是兄弟。」
「博愛和未來,在這兩個各位可以體會的美麗詞彙之下,我很驕傲地成為你們的一份子。」
她選擇把78651,刻在院士寶劍上,她以智慧和勇氣,拒絕被過去和悲情綁架,把一個死亡的號碼,昇華為承諾和希望,西蒙與先生安東尼伉儷情深,2013年她的先生過世後,西蒙就不再出現於公共場合,89歲的她在2017年6月30號過世後,72小時內有超過35萬人連署,希望她能成為繼居禮夫人之後,第五位被安葬在法國先賢紀念堂的女性。
再高尚尊貴的榮耀,也比不上長眠在心愛的人身邊,但是這一刻,在蕭邦的安息曲裡,西蒙薇依躺在拿破崙行宮中央,場內觀禮的官員政要,和場外默默致意的路人百姓,每個法國人的心裡都有屬於自己的西蒙薇依。
「夫人我請您接受,法國人民向一個法蘭西最鍾愛的孩子,所表達的無窮的感謝,您的典範永遠不會離開,我因此決定,在家屬的同意之下,西蒙薇依將和她的先生,合葬與先賢紀念堂。」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居里夫人故事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2021年2月6日傍晚,臺北市中正區武昌街一段5、7號,超過70年歷史的明星咖啡館。(張哲生 攝)
1949年,一個18歲的建中畢業生與6個年紀比他大三輪的俄羅斯人,在臺北市武昌街開啟了「明星」的璀璨歲月。
故事要從更早說起。1917年俄國共產黨發動革命,一位出身貴族的俄國沙皇侍衛隊指揮官艾斯尼(Elsne),跟著軍隊奮戰不敵之後,一路輾轉流亡到上海;此時他的同鄉布爾林於上海霞飛路7號開設「明星咖啡館」,後來艾斯尼跟隨國民政府到了臺灣,因緣際會下認識了當時年僅18的簡錦錐先生,結為忘年之交,且跟幾個俄國同鄉,包括布爾林在內,於1949年在臺北武昌街一段7號合作經營「明星西點麵包廠」,並於麵包店二樓開設「明星咖啡館」。
「明星」名稱是從其俄文店名「Astoria」而來,「Astoria」是俄語「宇宙」之意,明星正是星海中最美麗的那顆星。
早期的明星咖啡館只靠著販賣俄羅斯風味簡餐與咖啡,配合著明星麵包店的俄式麵包與西點,以異國風味吸引著臺北人。每天下午四點、五點,不少外國使館與達官貴人的黑頭車紛紛來到武昌街,等著在第一時間購買剛出爐的麵包回去,蔚為奇觀。加上來自俄國的蔣經國夫人蔣方良當年時常造訪明星品嘗家鄉味,她每回必嚐的是「俄羅斯軟糖」,這可是當年俄國皇室御用的點心。這些故事都讓明星咖啡館增添不少神秘的傳奇色彩。
明星咖啡館一開始吸引的是來自中國大陸的達官、商人,絡繹不絕,畫家們像是郎靜山、陳景容、楊三郎、顏水龍也常到此聚會。到了1959年,詩人周夢蝶在咖啡館樓下騎樓擺起小小的書攤,引來一些愛好文藝者聚集。往後21年,這裡成了動人的臺北文學傳奇。
時光雖匆匆,但至今還是不少人記得騎樓下的消瘦黑衣詩人。書攤營收有限,詩人曾一度餓昏倒地,簡先生伸出善意援手供他熱食,傲骨詩人卻堅持自己買單。只能喝得起一杯咖啡,或許太苦,也或許為添增飽足感,周夢蝶於是加了8顆方糖,這杯咖啡最後是苦是甜,只有詩人肚裡分明。從此,開啟了明星咖啡館與作家的相知相惜。
許多人在騎樓下買書之後,到二樓的咖啡館喝杯咖啡、閱讀,有時也和周夢蝶一起聊聊。有冷氣的咖啡館環境比家裡好得多,初初嶄露角的年輕作家流連於此埋頭寫稿。像是三毛、黃春明、林懷民、白先勇、季季、陳若曦、楚戈、方明、劉大任、王禎和、陳映真等人,一杯咖啡,可以坐上一日,篇篇動人的文學作品,在明星咖啡館誕生;《現代文學》、《創世紀》、《文學季刊》也曾在此編輯討論。
裝潢帶有古樸歐風風采的明星咖啡館,彷彿是近代臺灣的文學沙龍。白先勇說:「臺灣六十年代的現代詩、現代小說,羼著明星咖啡館的濃香,就那樣,一朵朵靜靜地萌芽、開花。」據說白先勇最愛二樓樓梯口靠近櫃臺的座位,面對一屋子眾生群像。不知道他的代表作—小說「臺北人」所描述的一個個鮮活臉譜,是否其中有乞靈於穿梭過明星咖啡的身影?還有作家將明星咖啡館當作第二個家,例如初為人父的黃春明,就曾在咖啡館的桌上為寶貝兒子換尿布。
80年代,臺灣經濟逐漸起飛,股票高漲至一萬二千點。全民炒股的熱鬧反而成了明星咖啡館熄燈的主因。簡錦錐回憶道,當時股票族佔據了所有的桌子,作家反而找不到位置坐。再加上自身體力日衰、女兒旅居外國後續無人接手,從1949到1989長達40年,明星咖啡這閃亮的臺北之光,暫時熄滅了。咖啡店關門了,但一樓的麵包廠依然在,二樓空間則租予「居仁堂素食館」。
麵包店的經理說,這15年間,不斷有客人跑來要喝咖啡,老顧客頻頻詢問不是說休息3年嗎?怎麼一晃15年過去了,依然不見咖啡館蹤影?直到2003年一場火災後,在舊日粉絲連署奔走下,咖啡館浴火重生,簡錦錐的女兒簡靜惠自美返臺,重新打造明星的光采。
老闆簡錦錐說,白俄羅斯人於1958年時曾經動念將明星賣掉、結束營業,或許因為位於城隍廟正對面,在中國習俗裡是正沖,一賣兩年沒有人敢買,方才持續營業。1989年明星咖啡謝幕,原以為這個號稱「臺灣近代文學永遠的地標」40年的傳奇篇章,就此逐漸淡出臺北人的記憶。
但也或許因位於廟前亦得神佑,大火一場只是虛驚,煙燻明星,反而帶來了再生的機會,也讓眾多文人想起曾經擁有的美好時光。眾多桌椅有的送給客人,多數借放至埔里寶岩寺的倉庫裡,一放十多年。直到九二一埔里逢大難,該寺幸運安然無恙,倉庫裡的老家具們依然安好。或許,正是時候到了吧,加上火災挑起了機緣,明星咖啡館在眾人的期待下復活。
2004年5月,消失15年的明星咖啡館重現臺北了。
現在的明星,試圖重建當年的原貌,用的是老桌椅,開心迎進老客人、新客人。屋裡隨處拾起,都是一塊塊的歷史拼圖,拼湊起60年來的歲月。
依然羅曼蒂克,依然燈光溫柔,看著明星咖啡館,簡錦錐笑言,這裡是相親好地方,暫停的時光並沒有造成任何的距離。
然而,有些時代、有些世代已經走遠了。老客人回來點上一杯咖啡,追憶似水年華,也有祖父母帶著孫兒,來到他們年輕時駐足的地方,讓故事一代代延續下去,新的世代創造著新的時代。
而當年的少年家常客,有不少已是文壇或藝壇巨擘,他們也回來明星舉辦活動。如林懷民、陳若曦等人,在復業後的明星三樓不時煮咖啡論劍。文藝青年兩鬢已班白,但豪情不減當年,也讓文學氣息再度與咖啡香相遇。
或許,味道會有點不一樣,但重新點上燈的明星咖啡館,已成為一種新的力量,延續再延續⋯⋯
明星的歷史沿革:
1917
俄國發生「十月革命」(October Revolution),白俄人喬治艾斯尼(George Elsner)身為皇室貴族顛沛流離哈爾濱,三年後輾轉到上海法租界。
1920
白俄人布爾林洛維赤(Petter Noveehor)於上海霞飛路(今淮海中路)開設「明星咖啡館」。
1949
白俄人喬治艾斯尼(George Elsner)隨國民政府來台,相識台北人簡錦錐,並於北市武昌街一段5號開設「明星西點麵包店」,當時為西門町唯一的西點麵包店,轟動一時,也深受前總統蔣經國夫婦喜愛。
1950
於二樓開設「明星咖啡館」,成為當時外國人首屈一指的西餐廳,尤其是俄國人蔣方良女士,更愛於此會見俄國人士,一解鄉愁,回味俄國料理。聆聽家薌音樂。
1952
韓戰停火,由於台海情勢未明,布爾林等人移民至澳洲等地以躲避共產黨威脅,明星股權首次重組。
1959
明星詩人周夢蝶先生,周夢蝶開始在明星一樓賣書,所賣書本包含詩集、哲學、經濟、散文、小說等,甚至還包含大陸禁書,吸引不少文學同好,逐成風氣。
1960
房地產權移轉,明星股權二次重組。白先勇、王文興、歐陽子、陳若曦等人創辦《現代文學》,定期於明星咖啡館聚會。
1966
《文學季刊》創刊,尉天驄、陳映真、黃春明等人時常在明星三樓校稿討論內文,黃春明之子國珍甚至被稱做「明星之子」。《看海的日子》因而誕生 。
1980
周夢蝶先生因胃病開刀結束20年來在明星一樓的書攤生涯。並轉至2樓明星咖啡館繼續與文學愛好者聚會。
1989
明星2樓咖啡館暫時停業。
2003
明星二樓素食店發生大火,所幸沒有發生重大災情,經媒體批露後,許多老客人紛紛來電關心。
2004
重新開幕,2004年5月開始試賣,7月盞燈再現,邀請台北市長馬英九及文壇重量級作家,如周夢蝶、黃春明、龍應台、林懷民、隱地、羅門、蓉子、陳若曦、李瑞月、劉秀美、楚戈…等人出席開幕茶會,各家媒體相爭報導此一盛況,並確立了明星咖啡館為文藝沙龍的地位。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曾說:「沒有明星,即使後來有雲門舞集,也不會是現在的模樣。」
2009
明星60周年慶暨創辦人簡錦錐先生新書《武昌街一段七號》發表會。
居里夫人故事 在 Ordinary Gaming Studio平民遊戲工作室 Youtube 的評價
從四代開始,大家每次玩生化危機都可以「屠村」
直到第七集才停下來, 並改成了屠人全家
沒想到第八集居然是集大成(?)
不管是屠村還是屠家,我全都要!!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ordinarygamingstudio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ordinarygamingstudio
Mewe:
https://mewe.com/p/%E5%B9%B3%E6%B0%91%E9%81%8A%E6%88%B2%E5%B7%A5%E4%BD%9C%E5%AE%A4ordinarygamingstudio
0:00 系列近況
0:56 故事設定
1:44 遊戲流程
2:01 地圖
3:05 玩法/戰鬥
4:47 求生
5:52 缺點
6:29 氣氛
7:18 回歸王道
8:31 總結

居里夫人故事 在 MAG DAILY Youtube 的評價
繼上次在我的減肥心路歷程中分享到我是如何從錯誤的減肥方式之後經歷暴食,最後才愛上健身
影片發布後有不少可愛的觀眾朋友私訊我跟我說,他們也正處於飲食障礙的狀態中,
想知道我是用什麼方式走過來的,
所以今天透過影片再詳細分享。
*
在分享這個故事之前我想先為這個影片下個小標題:「別讓數字定義你」,人活著身邊有這麼多愛你的人,每天有這麼多美麗的事情再發生,我們的存在是這麼寶貴,但是為什麼我們往往覺得自己的價值好像就只侷限在那幾個很膚淺的數字,尤其是女生,身為一個女人,你自己都不愛自己,沒有人有義務要來呵護你要來愛你肯定你的。
或許你今天在觀看這個影片你並沒有這樣的難處或是症狀,但是我希望大家都能夠看看,可以正視到這個問題,可以了解到有這樣難處的人的真實情況,或是如果你有朋友處於這個狀況,或許你也能夠幫助他走出來。又或者你是不是也曾經在無意間用數字定義了別人讓別人進入這樣一個處境。
------暴食症是什麼?
http://www.3phk.com/v5article.asp?id=2173
根據美國精神科協會制訂的精神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四版,暴食症(Bulimia Nervosa)是飲食失調(Eating Disorder)的一種,其診斷準則如下:
1. 狂吃(Binge eating)情況一再出現,每次有以下兩個特徵:
‧ 在一段時間(如兩小時)內,比一般人於同樣時間內和境況下進食的分量明顯為多。
‧ 在狂吃期間覺得無法控制自己進食(如感到不能停止進食、控制吃的東西或分量)。
2. 重複用不當的補償性行為來避免體重增加,例如扣喉嘔吐;濫用瀉藥、利尿劑、灌腸或其他藥物;禁食或過度的運動。
3. 狂吃及不當的補償性行為同時發生,平均每周最少兩次,持續三個月。
4. 自我評價完全受身形和體重影響
5. 這些問題並非只在厭食症期間出現
------如何恢復
【心態上】
1.找到精神依靠、情緒出口
有情緒低落的時候,尋找一個可以分攤心情跟壓力的人,當我們說出口了,也代表我們面對了,任何事情都是要在面對之後才能尋求解決方法。不要覺得丟臉,不要覺得別人會把我們當成怪物,只有伸出手了別人也才有權利來拉我們一把。
2.接受人生中的脫序時刻
在暴食的過程中往往是沒有自信自暴自棄的,或許你正處於一個規律的飲食中,只是因為吃了一點不再預想中的食物,你就因此失控,正因為你不完美,但也因為無法接受這個不完美而活在這樣的深淵中,放寬心人生的路上總有事情不順心,無法避免,不如從中找到樂趣找到自己特別之處跟他和平相處。
3.跟食物建立良好關係
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了解身體真的想要的是什麼,越界定食物的好壞越拒食物於千里之外越容易失控。吃東西時放慢速度,好好感受每一口食物的美味跟內容,仔細感受食物帶給身體的是能量?仕身理飽足?是心靈飽足?每種食物都缺一不可但也需要彼此平衡。
【怎麼做】
1.好好吃三餐
你沒有跟別人不一樣。好好享受一般人吃飯的權利,享受吃三餐規律豐富有營養的餐點。
2.坐著吃飯
規定自己要吃飯就坐下來好好吃,不滑手機不分心,培養自己的好習慣。
3.分散注意 發展興趣 避免孤獨
避免自己會暴食的情況,生活中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不用時時刻刻用食物跟數字定義自己。轉移注意力發展另外的興趣。
------書籍推薦
正念飲食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9785
在哪裡,都能當個巴黎人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2132
向巴黎夫人學居家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12620
向巴黎夫人學風姿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12621?loc=P_asv_001
向巴黎夫人學品味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4336?loc=P_asv_004
------Follow us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herookiediaries
👩Maggie on Instagram➤http://bit.ly/2uuzYJB
👦Gemie on Instagram➤http://bit.ly/2tMesCx
✉合作邀約➤rookiediaries@gmail.com
------We Wanna SAY
🔊NOT a Sponsored Video
🔊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 或 私訊粉專分享、交流💕
🔊影片版權及資訊欄為菜鳥日記所有,未經授權私自上傳及其他侵權行為,那就開庭見

居里夫人故事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評價
還記得前陣子在網路上分享的一系列科學家格鬥動畫嗎?
沒錯,原作者真的將遊戲給做出來囉!
本作《Science Kombat 科學快打》是一位巴西設計師「Diego Sanches」所製作的小品格鬥遊戲,遊戲概念就是將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們跨時代集合大亂鬥,每個科學家都有自己內行的專業本事,像是「達爾文」的「天擇」跟「進化論」。「史蒂芬·霍金」的「蟲洞」、「黑洞」。「愛因斯坦」經典的「相對論」、「牛頓」的引力跟光學、以及「居里夫人」的「釙」和「鐳」。「畢達哥拉斯」的「畢氏定理」和「四進制」。
還有「尼古拉·特斯拉」的交流電力系統,最後則是新角色電腦之父「圖靈」等8位角色。
疑,如果沒有聽節目的介紹,
玩家們真的都認識這些著名的科學家嗎?
其實上述這幾位科學家都對現今世界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透過遊戲及重新詮釋的創意招式來讓玩家們重新認識各個科學家的成就,
就連戰鬥背景也都非常有故事性,可以說是難能可貴的電玩教材。
遊戲目前以免費的形式開放在網頁遊玩,
並且還有錦標賽及最終對抗「神」的BOSS戰,
玩家們不妨抽空來重新認識這些著名的科學家吧。
(C)Diego Sanches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美女愛玩Game節目: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WtF_vHNbmch7miQgRA-pKZl0au2oGvrO
休閒平台:http://myfun.gamedb.com.tw
最hot攻略:http://www.gamedb.com.tw/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居里夫人故事 在 世界名人故事-居里夫人 - YouTube 的八卦

世界名人 故事 - 居里夫人. 9.6K views 4 years ago. 肖潇. 肖潇. 1.16K subscribers. Subscribe. 64.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 <看更多>
居里夫人故事 在 [好雷] 居里夫人Marie Curie (2016)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2016 的德國法國波蘭合資電影,由波蘭演員 Karolina Gruszka 主演,大部分取景波蘭少部分取景德法,拍居里夫人在巴黎獨立闖蕩科學事業的寡居生活。此片在科學方面談得很淺,在人物成長與社會關係上談較深,絕不是部科學片而更像部女性傳記片:過去居禮夫婦兩人一起投身研究得到了諾貝爾獎,但不久後居禮先生過馬路出車禍死亡,居禮夫人 Marie以一介女性之姿,能在這法國男性學界中繼續闖蕩嗎?
電影框限的時間,從 1903 與居禮先生共得諾貝爾物理獎開始,到 1911 獨得諾貝爾化學獎結束,Marie 作為獨立女性奠定基業的挑戰畫下了圓滿的句點。而電影內容就在談這些挑戰:在這 20 世紀初的當口、有民族的排擠、有性別的歧視、有傳統建制的傲慢、有個人自由的壓抑... 更重要的是 Marie自己,過去她可以在丈夫羽翼下發展長才精進研究並享受生活,但沒有了丈夫後她還能當個不問世事的科學家、專心研究造福百姓就好嗎?
這樣想想,居禮夫人真是一部時代片的好題材!她既是女科學家在男性科學圈、又是沒有國家的波蘭人在巴黎、甚至還曾經被誣指「猶太人」掀起反猶聲浪,她自己則從自家改革國民科學教育、也不小心當一回小三談出一段人家的婚外情... 這一切不論是民族性別權威自由,通通都是 1900s之交的重要議題(哎《神力女超人》的一戰冒險中怎麼沒遇上居禮夫人呢?),拍一部 Marie的傳記片簡直就像拍一部時代片!
電影劍走日常寫實,拍科學界大概 40% 拍家庭則有 60% ,開場看居里夫婦領獎搭車打情罵俏,所經之處時代線索都不經意地出現在背景的報章雜誌或茶餘飯後中:這是女權團體在艾非爾鐵塔前一場場遊行抗議的年代、是波蘭在多次瓜分後民族發展蓬勃準備獨立的年代、也是 Dreyfus事件民族主義高漲的排外年代。不過這一切都和 Marie無關,她專心研究而且每每在丈夫遇到瓶頸時輕易突破,然而她也心知丈夫在這男性社會又是外交又是結盟又是籌錢,才讓她毫無後顧之憂衝刺科學。
開場不久的庭園下午茶戲,為本片所有挑戰主題做了一個開場,也一次介紹了幾乎所有重要角色:
Marie Curie 居禮夫人
Pierre Curie 居禮先生
Eugene Curie 居禮先生的醫生老爸
Andre Debierne 居禮夫人的博士生助手
Paul Langevin 居禮先生的博士生,短暫成為守寡的居禮夫人的情人
Jeanne Langevin 情人的正宮,過去是家庭好友,後來變成復仇大老婆
Gustave Tery 敵對記者
Emile Amagat 敵對科學家,1903年諾貝爾敗陣居禮夫婦,以後居然處處阻撓夫人
這場下午茶,談的主要是居禮先生的籌資問題。在此 Marie身為科學家與男人們上座,當家庭主婦的 Langevin 夫人則站在旁邊忙東忙西幫帶孩子,這性別問題已蠢蠢欲動!Marie 一直想著我們的鐳研究發現與應用可以造福更多患者,為什麼不趕快開實驗室衝刺下去?在外面找錢很困難的居禮先生這才說了「科學三基礎:耐心耐心耐心」。座上兩位博士生,Debierne 是追隨 Marie 無欲無求的暖男,Langevin卻是時代下自覺壓抑渴望自由的苦悶心靈,他希望在科學上自由、在愛情上自由,看著女權運動爭自由他也好想爭取屬於西裝男性的自由。
爭取自由,真的成了此片接下來的故事主題。在居里先生車禍過世後,Marie 陷入一種覺得「沒有老公我寸步難行」的焦慮中,她只知道日復一日做著自己超強的實驗與鐳金屬萃取,夢想著替丈夫成立鐳研究所並廣泛用在醫學上,只是真要她申請丈夫留下的教職空缺她又裹足「一個女人沒機會的」。當然故事慢慢讓 Marie鼓起勇氣出去奔走男性世界遊說爭取了,也受到男性世界許多保守派給釘子碰。此片大致跟著 Marie的史實形象走:她努力工作,她持家開明,她從孩子身上認真改革教育,她不在乎名位只想研究進展貢獻人類,一往無前。
這拼勁在此片甚至由公公說了句「鐳能救人,卻也能傷妳」,簡直預言幾十年後 Marie長期曝曬於放射下所致的慢性病呀!總之 Marie一切投身科學改革教育貢獻醫學的正向功績此片都拍了,但也很快拍到她面臨挑戰流露的黑暗面:面對男性學界建制 Marie累了,只想退守自己的舒服角落,回歸那個有丈夫庇佑可以專心研究享受生活的圖像。丈夫死了幾年,疲倦的 Marie居然和丈夫的博士生 Langevin 約起會來,甚至引得正宮 Langevin 夫人的敵對與媒體攻擊仍耽溺愛情在所不惜?這的確是那時代包括 Marie與 Langevin 都渴望追求的自由,只可惜那只是自由的幻影。
此片拍 Marie的身段極平凡親民,就像個鄰家阿姨一樣,每天做實驗做研究寫論文帶小孩,Marie 的形象也一直被描繪得很光明赤誠。因此當這不倫之戀的劇情展開時,觀眾實在很難想像電影會怎麼處理它。電影是讓 Marie走入一個黑暗盲點,當她自己在男性學界處處碰壁時,竟在私人領域談不倫戀讓另一個女人受傷,尤其還是個在第一場戲時幫她帶孩子的女性友人。當然以某種極端訴求自由的女權來說,此片 Marie口口聲聲「這是我們的自由戀愛,他和他妻子並不幸福」是理直氣壯,但這理直氣壯的自由只看見了自己,卻沒看見別人,更沒看見別人所處的階級處境。
訴求小三的個人戀愛自由、卻看不見正宮的社會處境,正如同 Marie自己拼命研究貢獻醫學快快成立研究所,卻忽略了(或不願面對)科學研究本非純淨象牙塔而是必然弄髒雙手的社會建制。Marie 仍然活在過去與丈夫雙宿雙飛的學者象牙塔,卻到電影很後面才痛定思痛認真奔走,向大學向學會向媒體一部部爭取絕不妥協。真自由並非與 Langevin 一起開小房間享受愛戀的靜謐角落,而是面對社會直拳迎擊不再逃避。Marie 的幾個科學建制訴求,巴黎大學教職得到了,法蘭西科學院士沒得到,鐳研究所還在拼湊努力中,倒是 1911 再次諾貝爾獎為這奮鬥畫下階段句點。
此片這段 Marie的歷程,與其說是女子孤身一人面對科學界的男性霸權(這點上電影是有拍不少,網路上的影評與觀眾評論也大多都著重這點),還不如說是她身為一個女子在這時代面對自己的心找到出路:女性要自我伸張,是要自闢一個靜謐角落過著自己理想美好的田園生活?抑或大膽面對男性建制即使傷痕累累也要改變世界?
電影在大體走寫實,看 Marie遊走家庭情人與學界之餘,一段段歷程之間回頭反思的節點,往往是 Marie的個人時光,電影精緻地運用了許多大海、沙洲、浴池等景觀意象,尤其是波光瀲豔的水,往往讓 Marie閉上眼睛躺入水中沈澱迷惘的心,再睜開眼睛醒來彷彿若有所悟了一點點。更棒的意象則是居里夫婦的「鐳」,夜晚泛著藍光像是夫婦兩人在後院默默耕耘的善果,Marie 喪夫後自己回來看鐳更像是幽冥中的丈夫給予她面對世界的靈感。
這 88 號元素「鐳」Radium,來自拉丁文 radius與法文 radium,也讓居禮夫婦定義出「放射性」radioactivity 這科學概念。在此片中,倒是各種 radiation/radiant的相關非化學概念,也都被丈夫與情夫拿來稱讚 Marie的美貌與容光,一次次直指她身為女科學家與一個女子之美貌不在外表,而在能不能「容光煥發」揮灑自己。這,也許是電影中取材真化學所談出的化學作用吧?倒是專屬居禮夫人傳記電影的浪漫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JCrKqfoBKM
其實在這 2018 春季的當口,也還有一部關於居禮夫人的英語傳記電影正在緊鑼密鼓拍攝中,是裴淳華 Rosamund Pike 主演的 "Radioactive" ,卡司都是英國俊男美女包括 Sam Riley, Anya Taylo-Joy & Aneurin Barnard,拍攝地點則在匈牙利。看卡司有個長大的女兒,此片時間設定應該在一次大戰或戰後?看片名,此片應該又要玩 "放射" 的浪漫梗了,且拭目以待!
繪本原著 Lauren Redniss 的官網預覽:
https://laurenredniss.com/radioactive/previe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61.17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21521385.A.11E.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161.177), 03/20/2018 13:05:5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