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世界周報年度人物:
【法國最受尊敬的女權鬥士西蒙薇依2017年六月過世 1944年她與母親.姐姐被送往猶太集中營 78651的紋身成為終身烙印 以青春和勇氣戰勝恐懼死裡逃生 戰後她埋頭苦讀法律政治 不以悲情訴求人生 1974年以政治素人入閣衛生部長 爭取墮胎合法化保護女性健康 後擔任歐盟首任議會主席致力捍衛歐洲和平 她甚至在主席任內超越個人悲情冤屈 力求德法和解 馬克洪總統在數十萬人請願信後破例讓薇依夫婦雙雙長眠於法國先賢堂】
你一定聽說過,女性主義經典作品「第二性」的作者,知名法國作家西蒙波娃,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法國人心裡真正鍾愛尊敬的,其實是另一個西蒙,那一年她十六歲,一頭長而濃密的黑髮,一雙清澈動人的眼睛,含苞待放,笑聲燦爛的花樣年華。
「是的,我非常害怕,事實上,我一直都怕被抓走。」
1944,三月的最後一天,這原來應該是蔚藍海岸尼斯城的人間四月天。
她卻和媽媽姊姊一起被抓上了開往地獄的火車,我們逃不過這個天羅地網。
十五天後火車終於走到盡頭,迎接她的是瓦斯房煙囪冒出令人掩鼻的濃煙,和從此烙印在她手臂上的一個編號,78651,這裡是100萬名歐洲猶太人的生命終點,波蘭的奧許維茲集中營。
要想在集中營活下來,必需要有某種戰鬥性格。
美麗可以是一種力量,當一位波蘭籍的監管對她說,你這麼漂亮,太可惜了,才16歲的她,竟然有勇氣要求和媽媽與姊姊,一起調到一個沒有瓦斯房的苦力集中營,可惜她的母親沒有撐到最後,不幸的在大戰結束前一個月去世。
當西蒙和姊姊終於在1945年5月,千辛萬苦的回到巴黎,戰勝的消息伴隨著父親與哥哥,在立陶宛集中營身亡的噩耗,才十七歲的她成了家破人亡的孤兒,她是法國七萬六千名被送入集中營裡,少數生還的兩千人之一,但是在戰後重拾自由的歡樂氣氛裡,沒有人要聽這一段,沒有任何文字語言可以形容,來自地獄的故事,她只能把已經破碎蒼老的青春靈魂埋進書本裡,選擇同時在大學裡唸法律和政治,試著在78561無法褪去的烙印裡,活下去。
「在我們中間,能活下來就是勝利,我們告訴自己一定要有幾個人活著出來,才能說這個經歷。」
「可是大家不想聽,根本不想知道,當我們提到集中營,總是有個人會打斷我們,因為他們受不了,就連我先生有很長一段時間,也無法接受。」
如果她的美麗能讓劊子手心軟,怎麼可能讓年輕的男同學無動於衷,一年之後她嫁給了同班同學安東尼薇依,什麼都沒有了的西蒙終於有了自己的家,和一個新的姓氏,她先生婚後很快被派往德國就任公職,勇敢的西蒙不排斥地接受到德國生活,她不但學會了和身上的號碼和平相處,還有瞭解,德國人民不等於納粹暴行的寬容與高度。
1956年 回到法國之後,在那個男主外 女主內的時代,雖然有著雙主修學歷,但是先生並不希望她外出工作,更不同意她想成為律師的計劃,字典裡沒有放棄兩個字的西蒙,退而求其次,爭取參加法官高考,錄取後被派任在司法部的監獄管理部門,那一年她29歲,在法國殖民地阿爾及利亞解放的獨立戰爭期間,她力排眾議的為阿爾及利亞籍的女受刑人,爭取平等安全的服刑環境,沒有人知道她的過去,但是她比誰都清楚,再卑微的囚犯都沒有理由被羞辱,1974年保守派的季斯卡出任總統,邀她入閣出任衛生部長,她成為第五共和第一位女性的部長級首長,因為要通過墮胎合法化,他認為這是只有一位女性部長才能勝任的提案。
季斯卡認為只有她才能面對國會那些大男人議員,上帝知道她在國會辯論時受了多少欺負。
這是68年學運之後的法國,但是法國女性還得承受墮胎,被判定為刑事罪的威嚇,每年迫使100萬法國女性,冒著生命危險私下墮胎。
大部分的人並不知道78651的故事,她沒有在國會的殿堂上為自己抱屈喊冤,她要捍衛的是改變法國女性命運的墮胎法,不是要模糊焦點,爭取任何廉價的個人同情。
1974年11月26日凌晨三點,284對189票,通過歷史性的薇依法案,成為法國女性主義最重要的里程碑,從來沒有從政野心 默默無名的西蒙,就此成為季斯卡內閣最亮眼的明星部長。
結果是在一次最平常不過的破土動工典禮中,她以衛生部長身分象徵性的砌下第一塊磚,一位男士對她熟練的砌磚姿勢感到驚訝。
西蒙淡淡地說因為我在集中營裡做了很多,輕描淡寫卻驚天動地的陳述,逃出集中營整整30年之後,終於有人願意聽她的故事。
「大多數的人撐不過去,因為太冷了零下20-25度,我們之間女性很少,只有幾十個人,男性有幾千人…。」
這是一張安靜和藹的臉孔,是她一貫持平沈穩的聲音。
就連提到和她一起逃出集中營,幾年後卻在車禍中喪生的姊姊,她咬著牙別過頭去,她希望大家記得的不是眼淚,是事實和歷史。
2000年起她卸下政壇公職,出任法國猶太受難紀念基金會理事長,從此致力於歷史的見證與傳承。
「我覺得最大的改變是教育部,一開始,是有些老師教授主動組團,帶著學生們去奧斯威辛集中營,有一次有一個令我感動的小故事,是沒有多久以前兩年左右,他們帶我到一個小學去,孩子們還很小,可是已經知道關於納粹屠殺猶太人的事,有一張特別為他們製作的地圖,有一個小孩問我, 聽說妳手臂上有個編號是真的嗎,我說是真的,你可以給我看嗎,他問我的態度是那麼客氣,所以我就給他看了真的,他一輩子都會記得,那是客氣有許多尊重非常令人感動,您也提到過曾經有一位很蠢的政府高官,在一個晚宴中看到您手臂上的號碼...,他問我那是不是我寄放外套大衣的儲物櫃號碼。」
60年後,這個號碼帶她回到了,冰天雪地中的集中營。
「我們這些碩果僅存的生還者有權利,甚至有責任來警告大家來要求你們,讓 "永遠不再發生" 成為事實。」
敘述死亡煉獄的集中營,是西蒙薇依的終身任務,她從被俘虜到倖存生還,已經成為整個國家的良心。
2008年她成為法國科學院院士,她引用文豪雨果,作為45分鐘受封儀式演講的結束。
「法國和德國是歐洲的核心,德國是心臟法國是頭腦,以心來感覺用腦來思考,就是一個完整的文明之人,在這兩國之間有密切的連結,和無法否認的近親關係,他們來自同一個源頭,他們曾經一起並肩抵抗羅馬人,他們過去是兄弟,現在是兄弟,未來還是兄弟。」
「博愛和未來,在這兩個各位可以體會的美麗詞彙之下,我很驕傲地成為你們的一份子。」
她選擇把78651,刻在院士寶劍上,她以智慧和勇氣,拒絕被過去和悲情綁架,把一個死亡的號碼,昇華為承諾和希望,西蒙與先生安東尼伉儷情深,2013年她的先生過世後,西蒙就不再出現於公共場合,89歲的她在2017年6月30號過世後,72小時內有超過35萬人連署,希望她能成為繼居禮夫人之後,第五位被安葬在法國先賢紀念堂的女性。
再高尚尊貴的榮耀,也比不上長眠在心愛的人身邊,但是這一刻,在蕭邦的安息曲裡,西蒙薇依躺在拿破崙行宮中央,場內觀禮的官員政要,和場外默默致意的路人百姓,每個法國人的心裡都有屬於自己的西蒙薇依。
「夫人我請您接受,法國人民向一個法蘭西最鍾愛的孩子,所表達的無窮的感謝,您的典範永遠不會離開,我因此決定,在家屬的同意之下,西蒙薇依將和她的先生,合葬與先賢紀念堂。」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居禮夫人性格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八卦
一個人要在一個名字前面,冠上一個頭銜,只不過再多加幾個字;但是,一個人要贏得一個頭銜,卻得費上多年功夫,甚至一生一世。只是,居禮夫人 (Marie Curie, 1867-1934) 這位科學家,冠在他名字前面的頭銜,不是一組,而是一列。這位生在 19 世紀的女性,要有多強悍、多勇敢、多堅持,才能為自己贏得那麼多個第一與唯一: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位獲得兩個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第一位獲得巴黎大學教授教職的女性,也是唯一獲得愛因斯坦讚揚「從不曾受名利薰心的科學家」。
但是,如果只認得這些頭銜,「居禮夫人」這四個字還是沒有太多意義,除非你真正深入這位科學家的人生、家庭與研究。既然今日我們時時刻刻都還活在居禮夫人的科學遺產之下,怎能不好好認識這位創造歷史與奇蹟的偉大女性,不如就去看看《居禮夫人:放射永恆》(Radioactivity, 2020) 這部電影吧。
居禮夫人的研究過程,宛若一場苦勞的修煉,而且是長期處在晦暗未知的狀態下,朝著無光的未來前行,甚且不知放射線對身體的危害,只能日夜與酒精和燒杯為伍。然而,即使研究根本就是場苦勞,這場修行其實算不得什麼太大的困難,看不見的社會枷鎖,才是真正最難克服的人生難題。
居禮先生肯定是位相當了不得的男性,一開始居禮夫人對他既傲慢又無理的態度,都拒絕不了居禮先生渴望表達青睞的念頭,可見他對居禮夫人的愛與欣賞,有多真誠又多濃烈。這兩位科學家在一百多年前的愛情故事,讓人不禁再度點燃希望,相信世間真有男性愛上女性的理由,是因為她的聰明機智,而不是臉蛋身材。
只是,在兩個女兒陸續出生,諾貝爾獎也即將入手之際,居禮夫人失去一生中最懂得他的才華的親密伴侶──居禮先生。這場意外,根本是他人生中最大的玩笑與惡夢。然而,就在這場惡夢都還來不及清醒之際,隨之而來的媒體霸凌與撻伐,更讓居禮夫人受盡身心折磨。
現實中,跌入如此人生的深淵,能有多少人能挺過;即使挺過之際,還有多少人能夠再次站起。這種現實英雄少之又少,但是居禮夫人肯定就是這種狠角色。居禮夫人天性中有種偏執又傲慢的性格,絕不放棄也絕不低頭的韌性,讓他不只挺過、站起,並且另創人生高峰。
以前居禮夫人對我來說,只是個書本上四個中文字,是個平面而沒有靈魂的科學家;看過《居禮夫人:放射永恆》之後,這位前衛的女性主義者,透過裴淳華(羅莎蒙派克,Rosamund Pike)的精湛演出,栩栩如生在畫面上展現為一位有血有肉又有靈魂的科學家。與導演莎塔碧和圖文插畫家雷德尼一樣,我也馬上成為居禮夫人的粉絲,瞬間愛上這位活出自我也無畏眼光的先鋒女性主義者。
全文👇👇😃😃🙏
https://bit.ly/2Kur4Fn
居禮夫人性格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八卦
#短評 |《居禮夫人:放射永恆》(Radioactive)
由《茉莉人生》瑪嘉莎塔碧執導、《控制》羅莎蒙派克領銜主演的《居禮夫人:放射永恆》,試圖以一個超脫於角色本身更宏觀的角度,帶出瑪麗居禮窮極一生致力於科學突破的鍥而不捨,以及其放射科學所為後世帶來的餘波震盪。片中也試圖為居禮當時在媒體上的迥異性格形象和桃色爭議提出平反,讓觀眾可以更認識這位傳奇科學家的難言之隱和內心掙扎。故事始於其在巴黎的研究初期,終於其晚年在一戰研發移動式X光機的貢獻,算是全面地交代了居禮一生的豐功偉業,同時也影射出一個人的影響力遠遠超出其個人生死之外。
劇本想要帶到的事件太多,整體而言節奏過於快速、事件之間略顯斷裂。彷彿並不是以角色為出發點去主動經歷這些事情,而是被動式地接受一連串事件一波一波衝將而來。在尚未建立好角色的性格和內生性的動機前,主角已經快速墜入愛河、在一個蒙太奇後又突然就粹煉出新的化學元素(同時畫面上還不時會有如科學教育短片的原子 3D 模型動畫,讓人感到出戲)。這種聚焦於「角色做了什麼」,而非鑽研「角色本身是誰」的問題,在傳記片類型中屢見不鮮。與其拍一個大事件紀要勾選清單,還不如聚焦在少數幾場人生時刻,會是更有趣的呈現方式。相比之下,《史提夫賈伯斯》就僅以三場定義性的事件,完整勾勒出賈伯斯一生的狂傲和悔悟。
羅莎蒙派克在2014以《控制》(Gone Girl)享譽國際後,近期終於迎來兩部紮實的表演——《私人戰爭》(A Private War)和《居禮夫人》,都讓其堅毅女性形象深植人心。儘管表演力堅實,但受限於劇本和配角群的薄弱,而未能有較精彩的發揮。布景道具和場景設計豐富華美,但仍帶有古裝舞台劇的人造感,不夠寫實。攝影也有類似問題,雖唯美柔和但許多鏡頭的曝光和暗角做得有些超過。倒是配樂顯出亮點,跳脫傳統傳記片常用的配器,合成器低鳴的輪奏琶音,不難讓人聯想到帶有放射性的人工合成元素。
-
現正上映中!
居禮夫人性格 在 [好雷]《居禮夫人:放射永恆》看似美麗卻也充滿危機- 看板movie 的八卦
以下有雷
圖文好讀版:https://loory.tw/radioactive/
~*-*~*-*~*-*~*-*~*-*~*-*~*-*~*-*~*-*~*-*~*-*~*-*~
《居禮夫人:放射永恆》是一部英國傳記歷史電影,又名放射性物質,由瑪嘉莎塔碧執導
,演員羅莎蒙派克(裴淳華)、山姆萊利、安雅泰勒喬伊、艾紐林巴納德主演,改編自暢銷
傳記小說,劇情講述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性科學家瑪麗居禮夫人,婚後跟丈夫皮耶居禮共
同發現新放射性元素獲得諾貝爾獎的肯定。然而在丈夫意外身亡後,因為婚外情而深陷社
會謾罵風波的她,是如何在科學與家庭之間找回歸屬,並拿下她的第二座諾貝爾獎?
相信許多人對居禮夫人的認識,多半是在求學時從自然課本或偉人傳記裡讀到她發現新放
射性元素的過程,得知她是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也是目前唯一能獲得兩次的女性
。然而在她生涯非凡的科學成就背後,這位偉大女性一生中所面臨的困境與矛盾卻相對少
被關注提及,也正是如此,《居禮夫人:放射永恆》能找一直以來都不斷在嘗試新角色的
羅莎蒙派克飾演居禮夫人,帶著觀眾了解她不為人知的內心層面,我想就是一部傳記電影
最讓人感興趣的地方。
有趣的是,原本以為《居禮夫人:放射永恆》把片名副標取作「放射永恆」,是藉由她跟
丈夫皮耶居禮發現新元素之後對夫妻之間的關係,單純講述兩人的「愛」就像放射線一樣
存在於無形之間,並且會長時間永恆流傳下去的故事,但事實上,電影《居禮夫人:放射
永恆》不僅最終呈現的主題跟我在觀影前預期的有著不小差距,整部片所聚焦的核心也不
光只有夫妻之情這麼簡單。
或許觀眾這次不該以我們過往習慣相對平舖直述、詳盡描述角色人生事蹟的傳記故事來看
待《居禮夫人:放射永恆》這部作品,就如同電影的英文片名選擇取為《Radioactive》
(具放射性的),而不是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或居禮夫人,我們也必須從更為宏觀
的角度來探討所要講述的主要意涵,究竟居禮夫人在 1898 年所公開發表的「新放射性物
質」,對她本身與這個世界上所有人們「放射出」怎麼樣的改變與影響?
我喜歡《居禮夫人:放射永恆》片中對居禮夫人,或者說對瑪麗亞這位女性的心境描寫,
從片頭看著衰老的她在實驗室外不支倒地而被送進醫院,開始對自己一生的回顧,觀眾也
藉此深入看見這位偉大女科學家堅強的外表底下,那些隱藏內心深處不向他人顯露的脆弱
一面,並且在經歷丈夫死亡、婚外情醜聞事件,還有受到安雅泰勒喬伊所飾演的大女兒伊
雷娜提點之後,她那個原本堅信什麼事都能自行完成,拒絕向這個以男性為主題的社會妥
協的性格所逐漸發生的轉變。
《居禮夫人:放射永恆》那瓶能在夜裡發出藍綠色螢光的氯化鐳,可以說是居禮夫人內心
亟欲追求事物的象徵,其中不僅是為她帶來發現世上無人知曉新元素的成就,更多還是她
希望自己也能像瓶中物質一樣,獨立自主地在世上發光生存,並完成自己想要達到目標的
嚮往與理想。然而就像這美麗的藍綠色螢光也伴隨著危機,將放射線發揚光大雖然使她一
舉成名,但也是對居禮夫婦兩人健康造成無法挽回傷害,並間接讓她飽受罵名的雙面刃,
更不用說對全世界帶來的影響同樣也是如此。
當然《居禮夫人:放射永恆》就跟許多傳統傳記片一樣,在電影前段花了許多篇幅在呈現
居禮夫人發現新元素與其放射性理論的突破性,但導演同時也以放射性物質所潛藏的危險
,還有當時包括居禮夫婦等人皆對其不甚了解,尚未發現它對人體的危害與發展出更多應
用性的情況,透過不時穿插其他跟居禮夫人的主線故事看似毫不相關,但卻非常符合電影
本身核心概念的未來片段,成功以彼此的相互呼應把電影推到跟原先完全不同的層次。
就如同皮耶居禮在獲得諾貝爾獎的致詞裡提到人類必須把科學應用在正確的地方,《居禮
夫人:放射永恆》片中無論是對放射線人體傷害的描寫,或者 1945 年的廣島核爆、
1951 內華達州的原子彈試爆、1986 年車諾比核災等人們根據居禮夫人研究作為基礎,最
終在世上引發的各種災難性事件,對應到居禮夫人最原始的研究初衷,《居禮夫人:放射
永恆》都藉由讓觀眾站在她的角度觀看放射線對自己與後世造成的影響,給予我們一個血
淋淋的提醒和教訓。
到底科技跟人類之間應該保持怎樣的關係?一個新開發的技術又該如何去妥善利用?從過
去幾年已經說到爛的環保議題,我們是否要為了讓生活更加便利而犧牲居住的環境,到近
年來發展迅速的 AI人工智慧,我們現在身處的時期就好像是《居禮夫人:放射永恆》當
時居禮夫人極力去探尋瀝青鈾礦裡是否帶有新元素的階段一樣,只不過在過去已經有人做
出親身示範與提醒之後,百年後的人類是會步上片中所呈現的悲劇後塵?或者以嚴謹妥善
的態度去看待及運用科學研究的成果?
在電影後段,儘管瑪麗居禮通過醫院裡跨越時空的一扇扇大門,映入眼簾的卻是自己曾交
付給世界的「放射性」(Radioactivity)在未來製造許多死傷災害,但這就代表她費盡
心思的研究與發明就只是個錯誤嗎?《居禮夫人:放射永恆》最終以一戰期間挽救許多重
傷士兵的「小居禮」巡迴 X 光車,還有用鐳放射線治療惡性腫瘤的「居禮療法」來為居
禮夫人解套,到頭來科學可以拯救生命,也能用來製造武器,要將原本立意良善、為了讓
人類文明更加進步的技術往哪個發展,都是我們自己決定的不是嗎?
整體而言,《居禮夫人:放射永恆》雖然不是一部典型的傳記電影,但我作為一個理組出
身,平時生活充滿著實驗數據處理及背後機制分析,但只要進戲院就能瞬間轉換心態的影
迷,《居禮夫人:放射永恆》這種講述科學家內心掙扎的故事題材,在理性與感性之間的
碰撞一直以來都讓我深深著迷。看著瑪麗居禮這個受到自己與外部時代所限制的科學家,
如何打開心房去面對、接受這個世界的真實樣貌,讓自身研究能為世人「放射」出正面的
影響,這也一種獨特的浪漫啊。
--
歡迎追蹤我的FB或IG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g/loory.film.notes
https://www.instagram.com/looryfilmnotes/
Telegram頻道:https://t.me/looryfil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15.23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87485121.A.1F9.html
... <看更多>